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把栏杆拍遍优秀作文(精选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把栏杆拍遍优秀作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把栏杆拍遍作文 篇一

远远观望着那两个挺直的背影,一个刚直而染着愁绪,一个柔弱却透着刚强。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跌宕出两段不朽的传奇。

辛弃疾与李清照无疑在文学造诣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多数作品风格却又迥然不同。一个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壮志豪情;一个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小儿女情思。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将两人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了。

既然世人不仅推崇豪放有力的语言,也对浪漫婉约的文风给予高度的评价,又何来中学生作文阴柔而不值得提倡一说呢?阳刚,是骨子里的坚强,是精神的屹立不倒;而哀愁,则是情到深处的一声叹息。一昧追求伤感萧索的意境固然不好,但若是真情实感那又何妨?

在我们眼里,忘不掉的是辛弃疾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英雄气概;总记得他是空中的惊雷,是满腔豪情的喷发;总觉得他是烈烈骄阳,偏偏刻意忘记了清晨一片柔和的曙光,也忘记了傍晚红透半边天却红霞即逝的悲壮。他也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细腻哀愁,他也有独身一人凭栏远望望长安的凄怆悲凉。

我们看李清照,仅仅停留于那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享受着琴瑟相合的。甜蜜女子;抑或是她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无尽的愁绪。却不曾注意“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大气,忽略了她“但愿将相过淮水”的位卑未敢忘忧国。

婉约与豪放本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而今却又如此完美的汇聚于一身。人的形态岂会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特别的存在,而文字又是思想的流露,怎能因北大教授的“定论”而盲目追逐“阳刚潮流”,成为他人思想的傀儡?

我手写我心,辛弃疾的感叹是熔铸着血泪用剑刻出来的。他一生都是在被贬的叹息与不被重用的无奈中度过,但也正是北宋南宋三百年的动荡才造就了这样一个辛弃疾。是社会的历练,才将一颗赤子之心凝结成这样荡气回肠的词句。而李清照呢?殊不知他是经历了怎样的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奔波之劳,身心受了多大的摧残,才由天真活泼的美姑娘、气度高雅资质过人的女才子过渡到一饱经沧桑尘满面而鬓如霜的老妇人。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篇二

乱世中的伟人

南宋的墙上挂着矛和盾,另一张脸在下面走动。

――题记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南宋时期,战争四起,乱世纷争,生与死的扭曲,血与泪的翻滚,终于,翻出了一个辛弃疾。

《把栏杆拍遍》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梁秋雨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塑造了一位爱国、凄惨的辛弃疾,揭示了他从爱国志士到爱国诗人的过程。

读多了繁杂枯燥的文字,回头来看这篇散文,只觉荡气回肠、酣畅淋漓。原来散文不只有少女执红牙板,还能有好汉唱东流去!我不由得赞叹,这篇一流作者写出的一流文章。

辛弃疾,在从前的我眼中,不过就是一个怒也笔墨,哀也笔墨的诗人,这五千年中又何缺此等人?看了这篇文章后,我才懂,他是辛弃疾,也只能是辛弃疾,他本该一生叱咤战场,却只能将豪情壮志压缩再压缩,滴在诗里。他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战士。王勃、李白、陈子昂,他们将才华投掷于山水,而辛弃疾却一心为国。因此,华夏历史中,属于他的那片土,注定是血红的。

自古乱世出人才。乱世春秋百家争鸣,安史之乱杜甫蹙眉,而南宋,出了个辛弃疾。如今我们少了昏君,多了和平,却也失了在乱世中看透世俗的伟人,不妨在繁华中想想吧,保持一颗宁静致远的心,像辛弃疾一样站起来,千年以来,浩气永存……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篇三

《把栏杆拍遍》是梁衡的一本散文集,他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那一节节文字好像一列火车,从古代驶向现代,阅尽伟人生平;开向人心深处,感悟生命;游遍大江南北,观赏美景;又行在漫漫人生长路上,载人成长。

梁衡先生花了大量笔墨叙述了一位位伟人的一生和他眼中的他们,看着那一桩桩史事,我总是会有一丝难言的悲伤,悲在历史上有多少人想报效祖国、驰骋疆场,最后却郁郁而终。书中写到辛弃疾南归之后只剩下羊毫软笔,笔走龙蛇,泪洒宣纸;林则徐被流放边疆,无奈地忍受寂寞……在梁衡心中,不论是辛弃疾还是林则徐,他们面对命运是无奈的,但他们即使被弃用、被流放,依旧未曾淡忘过心中那分为国为民的决心。

梁衡先生也叙述了一个个平凡人却又不平凡的事迹,感悟生命中的美丽、传承和爱。像王洛宾,为那些遥远而朦胧的美丽谱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歌曲,他对美的追求不再停留在现实生活中,而是天地间和人心深处那分梦幻但又短暂的光彩;又如深山里那位已近暮年的老人,他虽然蜗居在一个简陋的小屋,但他在深山里种植树木创造独一无二的美丽,将自己的思想、精神融入伫立的树木,让生命更长久地流传……生命是由这一点一滴构成的,短暂的,飞逝的,所以要珍惜那些近在身边的爱,不让自己留下遗憾;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记录,留下那转瞬即逝的美丽。

火车在这条名为生命的道路上加快了速度,因为生命实在包含了太多太多,慢慢地,它减缓了速度,游历于中国美丽的。景色中,带领游客享受自然。

中国有无数的优美景色,它们从不重复,各具特色。“享受自己,这是一种美丽的生存。”确实,当我们融入自然,体会自然之巧妙、壮美时,心中多的是一分愉悦一分轻松,但坐在这列火车上,看过一幕幕不同地点不同时节的景色,好似看尽那人生百态——夏天好像事业高峰,努力拼搏;冬天像低谷,但多了些真实与坚持……他带领我们看到生活,教会我们真实、坚守,或是一分平静。

火车开着开着,来到了一条起伏曲折、一望无际的轨道。这里时而晴空万里,时而又狂风暴雨,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风云莫测的人生路上。

人生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行进在人生的旅途上,也能遇到最美的风景。在这条路上我们首先要懂得欣赏和学习,就像读梁衡的文章便是一种欣赏与学习。沉浸在伟人的一生、生命的感触及自然的奇妙中,并从中汲取智慧与乐趣,懂得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同时,我们还要懂得“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学会舍弃,舍掉那些多余的、幼稚的东西,我们才能成长,才能更好地走在人生路上。

书读完了,我合上它,闭上双眼,但那轨道上的火车停了吗?不,它不会停下,我们还要坚持,要学习,要舍弃,然后继续前进……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篇四

摘自 把雕栏拍遍DD梁衡感想:辛弃疾的一生是壮口难酬心坎压制以及痛楚的一生。虽则他有着出色的才能以及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仍难于在嫉贤妒能的政界上驻足。末极,只能把自身一切的志向以及志向皆倾注到了诗词之中,露得清。在挖词家把雕栏拍遍的振聋收聩的声响中,人们读出了辛取徐实在的庞杂的心境:没有称心、愤懑、焦虑、烦恼、无耐、等待、仰望……这类情感,虽然不是低俗的“所谓的墨客”选一处洼地高声天“啊!”几声来表达“所谓的情感”,那类众多的“情感”几乎便是“阳春白雪”。梁衡的散文是“下里巴人”,他把辛弃疾写天那终有血有肉,他让许少人被辛弃疾的酷爱本人的国度情怀所感动,让很多人被他的才教深深呼引。反不雅观隐今社会形态,也有着很多的“辛取疾”面临着以及他当时同样的运气,我由忠的希望他们可以沉新被细心望,原创-“人生到处何所似”的下句,来他们来当的处所,做他们当做的事,不要让历史再沉演了。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篇五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曾几何时,南宋诗人辛弃疾做了这样一首诗,那其中,也不知饱含了他怎样的爱国之情。在诗中,一个“拍”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了几千年前在高楼上惆怅的辛弃疾。他手中的剑,不知几时被换成了笔,他的心,被锁在这里。他,曾经南下的辛弃疾,望着远古,用力的拍着栏杆,在宣泄心中那不曾发挥的热血。他,也没没有了南下的机会,挥刀斩马,血染疆土的盼望也没了着落,那拍遍了栏杆的手,也不会再拿刀斩马,而只有一只笔,奋写抒情。

不难想象,一个曾有热血方刚的青年,一个在疆域撒过热血的人,却变成了一个只有笔的“稼轩”诗人,一个别人看起来文弱的书生。岁月磨灭了辛弃疾的热血,而只留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尽愁绪与遗憾。

作者笔下的辛弃疾,是个游子。身负亡国耻,一腔空志,却无处用的诗人。作者说,辛弃疾的笔是用刀和剑所刻成的。也的确如此。否则又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呢?

这篇文章,如果单单去夸耀作者的写法什么的,是读不懂的,也无法融入文章,可当你变成了辛弃疾,变成了南宋乱世的亡国人,那情感又怎不会体会到呢?

辛弃疾的情感只能用笔来抒发,他的诗中,弥漫这凛冽杀气。对自己的遗憾,对金人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和终造就了以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辛弃疾。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篇六

“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是那么脍炙人口!而它们都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诸葛亮。

18前,诸葛亮在与曹魏的战争中去世,蜀国一时失去栋梁,霎时间,蜀国像一个没有支柱的楼摇摇欲坠,举国上下无不悲痛,在民心难违,武侯寺就这样建成了,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合庙,在人们心中永久的保留了下来。

想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仿佛跃然心中,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又仿佛看到了他身着八卦衣,借东风的场景,这位哲人,就这样在人们心中扎根,仿佛还能看到他为蜀国凝神沉思的情景,正如梁衡所说:“我看到了他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80万曹军灰飞烟灭,我看到了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浑浊泪,我仿佛看到了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是那一颗无私的心……

1700年前,他输给了曹魏,但却赢得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成为了我们的榜样,也许曹魏并没有那么”恶”但诸葛亮却像在眼前一般,手挥羽扇,微微笑着的那么亲切。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他便是死的重于泰山,深深的记载我的脑海里,无法忘记!

把栏杆拍遍读书笔记 篇七

有一段时间,我们的目光都被杂文所吸引,因为许多的杂文都是评论性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读到许多作者的思想,也会引发出自己的不少思考。

其实,我曾经非常喜爱读散文,那优美甚至可以说是漂亮的文字像是甜甜的桂花茶,常常留给我一个十分美好的回味。

但是,喝多了太甜的茶,我们也难免感到厌倦,甚至反胃。也是因为这些漂亮的辞藻,我的目光匆匆扫过,不愿细读。散文多是描绘山水,或许其中也包含了许多作者的感情,但我真的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些什么?

是梁衡把我带回到散文的面前,他端给我一杯清清的绿茶,淡淡的,并不苦,却很有分量,也很有味道,品过之后在人的心里留下许多值得体味的东西。

我读的是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书名也是他的一篇作品的题目,取自于辛弃疾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就是这篇《把栏杆拍遍》,让我重新认识了辛弃疾,或者说,开始了解这位马背上的大词人。梁衡就像是一个史学家,把辛弃疾的一生写得如此详尽。然而,他用的居然是散文的笔调。

以前很少读到写人的散文,也不知道此类散文居然可以承载如此深厚的内涵,表达如此饱满的感情。

这种感情,当然不是低俗的“所谓的诗人”选一处高地大声地“啊!”几声来抒发“所谓的感情”,那种泛滥的“感情”简直就是“下里巴人”。梁衡的散文是“阳春白雪”,他把辛弃疾写地那么有血有肉,他让人们被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让人们被他的才学深深吸引。

只有被感情浸透了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能打动人的。辛弃疾的词曾经打动了我们,现在梁衡的散文也正在打动我们。

我读的第一篇梁衡的散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体会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丽。是文字的力量让我看到了一个拥有镭一般极美丽颜色的居里夫人。正如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那0.1克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居里夫人的那一种美,除去天生的美丽外表,她的伟大――她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她的人格与精神,都将她的美,增添了好几百倍。这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着的个人魅力、气质和风度。

因为梁衡的这篇散文,我对居里夫人的认识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史上唯一一位获过两次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这样一个模糊而遥远的概念。现在这位伟大女性的形象正在逐渐清晰起来。或许也只有用散文,才能将这位美丽的女性描摹得如此生动,如此震撼人心。

当外表美遭遇心灵美的时候,人们的审美天平往往会偏向心灵的一边。而当上帝用美丽的外表去考验一个有着美丽心灵的女子时,她对于美貌的忽视,使得天下所有女子汗颜。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在她舍弃美貌的同时,她的美已经升华到了一个精神、人格的境界。这种由灵魂深处散发出的美,跨越了百年,并会一直地延续下去。

梁衡的散文是深刻的,说“蕴涵哲理”似乎太庄重了些。他并不拿一些貌似高深的句子唬人,也不会一本正经地拉住别人摆开了架势要给人讲些什么道理。不经润色的“道理”是乏味无聊的,没有人愿意听,也不会给人留下太深的印象。高明的作家会用“水到渠成”的方法,一句也不多余,一句也不生硬,却能让人心服口服。有人说,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留在我印象中的,还有一句话:“秋白不朽。”,出自于《觅渡,觅渡,渡何处》。这句话被摆在文末,只四个字,独立成段。想来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结尾了。读完全文,看过了瞿秋白的一生,谁还能无动于衷?每个人都会默默地将这个名字刻入心中,每个人都会记住这个文弱又刚强的知识分子、中共领袖。

仔细想想,梁衡的散文哪一篇不叫人为之动容呢?他选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能叫你感动的人物,用的又是极易叫人感动的散文的笔调,创造出一个有“真景物、真感情”的人生境界。

除了写人,梁衡当然也写山水散文。即使是写山水,也总有些“理”支撑着全文,不至于徒有其表,缺少内涵。但是梁衡写“理”,不会让你觉得是为了说理而写景,在骨架上裹上皮肉,化妆成一个美女;也不是取来一副美丽的皮囊再往里面塞进些骨头杂物。这些都太恐怖。梁衡的“理”是自然的流露,是边走边想,时刻都在思考的结果。就好像你看到的一个原配美人,有血有肉,有清丽的外表,有秀美的内心,骨头也不是事后才塞进去的。

梁衡在他的自序中谈到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搞“纯文学”,也有许多人喜欢读“纯文学”。但是就像梁衡在序中提到的:“大题材、深思想在作品中见少,必是导致文学的衰落。”政治与文学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当然谁也离不开谁。

梁衡在他的散文中,已经把文学与政治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学的色彩浓重了,而政治的气息也仿佛淡了许多,淡到让人觉察不出来。可是思想的光芒却让散文如此动人,如此深邃,如此耐人寻味。

把栏杆拍遍优秀作文 篇八

把栏杆拍遍优秀作文

你本武官出身,却因小人的排挤被迫放弃兵权,南归之后,你再没有了钢刀利剑,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羊毫软笔,与其他词人不同的经历也注定了你诗词的独特性。

你天生强壮,生于南宋乱世,当时你的家乡被残忍的金军占领,你因不满金人的蹂掠,二十出头就组建起了一支千人反金军,一次义军出现叛徒,为了稳定军心,你千里走单骑狂追叛徒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帮助好兄弟耿京报仇,你率五十人冲入万人军中,生擒叛将,你当时血气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欲为南宋收复所有失地,使祖国重归统一。

但世事难料,你一定没有想到,一回南京,你就立刻失去了当初的职位,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三十多次的频繁调动,朝廷在需要的时候用你,不需要时,则让你赋闲,你到临终时都不会明白,让朝廷厌烦你的竟是你过分的。爱国爱民,一生中你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南宋只想着苟且偷生,不想着收复失地?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你那样的雄心壮志,没有你那非凡的勇气,没有你那高尚的心灵。

稼轩啊,你的词较其他文人多了一股豪气,一股壮志,这是因为你有着从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还有一颗爱国爱民,勇敢无畏的赤子之心,你在频繁的调动中,仍然使足了劲,不停地上书,在老年时期,你虽认清报国无门,但时刻思着国家,“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甚至在梦里,你都想着杀敌报国,但现实是残忍的,当时的你,只能独坐孤床,“可怜白发生”!

你的经历仿佛一部军事词典,列舰层楼,投鞭飞渡,西风塞马,在毫无用武之地之时,你登临建康赏心庭,在这个其他文人赏心雅兴之地,你发出一次又一次悲壮的呐喊,一声又一声遗憾的叹息,一遍又一遍无奈的自嘲,你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稼轩啊,我可以想到,你怒拍栏杆时,心中一定想着当初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经历。你当时心中一定是悲痛与愤怒的!你借姓自嘲,抒发自己因不能报国心中感到的辛酸与辛辣!

抬眼处,分明又看到你登上阁楼,怒拍栏杆,声声经久不息……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篇九

钱与权

徐靖秋

权利本至高无上,掌握大局,或成败,或功绩……权因钱而生,又因钱而灭,故,自古以来,人们喜欢将其相提并论。

《把栏杆拍遍》,实乃绝佳散:文笔是形散而魂不散。以意味深长的历史,洗礼读者心灵。可称百年之来再无更胜一筹之著作!梁衡将感情浸透作品,诉说着历史――这是圣洁的!权与钱之关系,也在此淋漓尽致地展现。

以一个个真实历史故事,助我们深入诗人的内心境地,明白他的处境与愿望。读懂他的诗文……

读完第三单元时,我不禁感慨:谈起对钱的重视程度,印度必将榜上有名!以现代眼光来评论,便当属“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了。一个个习惯了被救助,变成了所谓的无业游民。政府曾经为他们造房子,可他们却不好好珍惜,成为了“乞丐”。他们有四肢健全,死缠烂打,只为了一点点的钱;有的只有一点小病,大惊小怪,好似在“炫耀”他们的病情;身体残疾的,更加争相地显露自己的可怜之处,望博得他人的同情(这倒算是情有可原)……

有的时候,生存是艰苦的,并非希望完全断绝,平民百姓更是如此。九华山,可谓是佛之殿堂,殊不知有多少人滥竽充数?以假乱真的又有多少户?假心假意的不知有多少人?站在那里,感到的并非是佛教的清幽,反倒是红尘弥漫着的贪婪……

美国,世界强国之一,在这里权即为钱,拥有了它,你便是他人眼中的“上帝”,一但失去,你也就一文不值。玩过老虎机或买过彩票的,一定深有感触:每次看着别人撞大运,跃跃欲试,却总是血本无还。这是为什么?十亿分之一不到的概率,后台看似公平的操作,这都是一个个“骗钱”的技巧。

权力现在也不重要了,但他它带来利益的只会是钱与他人的尊重――殊不知官场是黑暗的,大部分只得被迫当个贪官,受到本不属于他的惩罚……因此,人们常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它们共存,共亡――贪财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钱权乃身外之物,不计功名,为国付出,乃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