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最新7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高考家长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打破常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打破常规的作文 篇一

一位裁缝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打破常规,却收货了意想不到的红火生意。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通往成功路上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一条小路被踩成了广场。我们站在拥挤的人潮中,辨不清方向,只好跟着人流涌动,于是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厌倦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伤秋之作,打破常规,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醒天下人之目。听顺了婉约小调,打破常规,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使人激情澎湃。

打破常规,拥抱美好明天。

打破常规,会让你收获成功的喜悦。一个花瓶,纠缠着老戴的整个人生。老戴爹因把价值二十万两的青瓷瓶摔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家中一贫如洗,老戴爹却固执地不接其他活,只埋头修补青瓷谁知道瓶子还没补好,老戴爹就中风去世了。

老戴渐渐长大,他烧瓷的技术也越来越好。老戴拿出了那个让他家一贫如洗的青瓷瓶来,潜心修补,却怎么也烧不出一块让青瓷瓶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瓷来。老戴六十大寿那天,儿子送给了老戴一件礼物——一/枝青花静静的开在甁身上,温润如玉的青瓷。

老戴老泪纵横,这瓶子补的天衣无缝。却不想儿子说:“没,那破瓶子被我摔了,修什么。我重新烧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也许是老戴和老戴爹把那青瓷的价值看的太重了,忘了不破不立。是的,打破常规,也许不一样的精彩正在等待着你。

打破常规,会把你的事业达到人生的巅峰。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裙子成了废品。但这个裁缝却凭着高超的技艺,修改并装饰一下。不但卖了个好价钱,而且还因此生意十分红火。

我们可以想象下,假使裁缝没有打破常规,还是那样循规蹈矩,裙子才真正的成为了废品。因此,打破常规,也许你会发现更加蔚蓝的天空。

前面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踩的没有了路。与其在人后彷徨,不知所措,不如在人前探索。打破常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打破常规,会让你收获成功。

打破常规,会使你的事业达到人生的巅峰。

打破常规,拥抱美好明天。

打破常规作文 篇二

破窗效应理论;实验课堂管理;正性强化法

G622.42 A 1005-4634(2014)01-0115-04

1 “破窗效应”的起源及其研究意义

“破窗效应”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第一辆车打开顶棚并摘掉车牌,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汽车当天就被偷走了。第二辆车完好地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过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之后,辛巴杜用锤子在第二辆车的玻璃上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基于这项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国内不少教育同行分别将破窗效应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高校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各类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但是,据文献调研发现,很少有人将破窗效应理论运用于中学实验课堂管理。

在中学课堂中,实验课主要通过现场实验进行教学,是一种常见的理科教学方式。中学实验课堂管理,特别是学生自主实验的课堂管理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一方面是实验课本身特点所致,由于实验课涉及到教师的演示、学生实物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过程,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的开放性与自主性较大,故增多了课堂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中学生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又较差的身心特点所致,中学生喜欢在实验课上探究未知的科学知识,同时,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差,往往不能按照实验课堂规范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致使课堂混乱无序、效率低下,增加了实验课堂管理的难度。实验课堂出现的“破窗现象”比比皆是,进而引发一系列“破窗效应”。因此,研究如何将破窗效应理论运用于中学实验课堂管理,对当前的实验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与课堂常见的 “破窗效应”

“破窗现象”主要指“第一扇窗”打破之后所传递的不良信息,暗示着其它的窗户也可以被打破。在实验课堂中,那些偶然、个别、轻微的不良行为,若是对其熟视无睹,不及时加以引导或纠正,将会纵容更多的学生效尤,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导致个体问题转变为群体问题,引发“破窗效应”。

在中学实验课堂管理上“破窗效应”时常凸现,究其原因,主要有5种诱发因素。根据这5种不同诱发因素,笔者把实验课堂常见的“破窗现象”及其引发的“破窗效应”对应地归纳为5个类别共24种(见表1~5)。

2.1 实验课堂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教师执行不力

实验课堂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教师执行不力都是“破窗效应”的主要诱因。实验课堂规章制度不完善,学生就“有机可乘”,钻空子或打球,出现表1中的“破窗现象”及其“破窗效应”。倘若教师对制度执行不力,不能指出并纠正学生的违章行为,及时堵上“第一扇破窗”,将引发“破窗效应”,扰乱实验课堂的秩序,危害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

2.2 第一次实验失败辐射的不良影响

第一次实验失败也是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诱因之一。学生第一次做实验失败了,若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种失败会辐射成多种不良影响,见表2。第一次实验就失败这扇“破窗”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害怕失败,为了掩饰失败而编造实验数据、生搬硬套课本结论、亦步亦趋做实验。这样就会打破更多的“窗户”,慢慢扭曲了学生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教师言传身教失败的负面效应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言传身教失败也是实验课堂“破窗效应”诱因之一。教师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演示失败、编造实验失败理由等都将成为引人注目的“第一扇破窗”,会给学生强大的心理暗示,造成恶劣的“破窗效应”(见表3):学生盲目地效仿教师的行为,削弱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歪曲了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致使学生科学作风不严谨,科学态度不端正。

2.4 课堂行为的无效设计与粗糙处理

课堂行为可分为设计行为和生成行为两类。实验课堂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为指南,在设计行为的实施中会引发生成行为。设计行为和生成行为交错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是行为的主体,教师是行为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课堂行为的无效设计与粗糙处理也是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主要诱因。无效的设计行为或粗糙处理生成行为都很容易成为“第一扇破窗”,致使学生“学而不思”,惑而不问,课堂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急剧下降,见表4。

2.5 教育与评价的方式不当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评价会深刻影响学生的行为以及身心的发展。因此,教育与评价的方式不当也会诱发“破窗效应”,见表5。过于强调反面例子、单一的评价标准、滥用表面层次的批评或表扬等都不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成为“破窗效应”的导火索。导致学生爱慕虚荣,成为应试工具,磨灭了实验课堂求真求实的本质,恶化师生关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3 防治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课堂规章制度,防“破”于未然

预防实验课堂“破窗效应”,首先要完善课堂规章制度。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参考的标准。教师应依章对实验课堂进行管理,令行禁止。对突发的违纪个案、实验安全事故等要及时妥善处理,强化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将实验课堂上的“破窗效应”遏止在萌芽之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3.2 树立正确的实验成败观、科学观和价值观

实验法是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因此,实验课堂是中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平台。中学生尚未完全具备辩证看待成败的能力,求成心切,挫败之后容易气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成败观、科学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探索故事,知道诸多科学成果都是在无数次实验失败后总结归因才得以成功的,牢记科学追求真理,不允许任何伪造和掺假。淡化第一次实验失败对学生辐射的不良影响,将“破窗效应”拦截在传播的过程。

3.3 夯实专业知识,重视教学反思

教师夯实个人专业知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言传身教失败的负面效应。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多听课,多评课,积极参与学科团队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多上公开课,敢于展示自己,发现问题,不断简练、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对于失败的实验演示应及时反思改进,亡羊补牢而为时未晚。用教师的自我反省开启学生的自我反思,形成师生互助共进的教学相长氛围,根除教师言传身教失败诱发的“破窗效应”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3.4 有原则地处理设计行为与生成行为

实验课堂的设计行为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而定,设计行为要紧紧围绕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有序地体验实验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并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处理课堂生成行为,要用三个原则去衡量: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生成行为要加以引导延伸;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予以合理的评价;把握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生成行为并转化为课堂资源。有原则地处理设计行为与生成行为可以使学生敢于发问,学有所得。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友好互动交流的良性循环,避免“破窗现象”的凸现。

3.5 构建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巧用正性强化法

构建发展观的评价体系,教师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实验课堂行为,注重适量适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智育、美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发展,有效加固课堂管理的“每一扇窗户”。

正性强化法:或称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巧用正性强化法,鼓励正确的行为并使之得以持续,淡化不当行为,提高正确行为的出现概率。正性强化法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大大减少了过于强调反面例子、表面层次的批评或表扬引发的“破窗效应”,让学生真心享受实验课堂的探究过程,使管理张弛有度,课堂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鱼雁花月).破窗效应.(2006-08-05).http:///view/46893.htm.

凌解良。学校管理中的“破窗现象”分析及对策.中国教师,2007,(5):59-60.

刘正平。小议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班主任,2004,(2):41-42.

聂启元。从破窗理论看班集体建设.滁州学院学报,2007,(5):94-95.

胡耀征。简析班级建设中的“破窗效应”.中等职业教育,2009,(29):11-13.

黄永奎。“破窗效应”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0-51.

打破常规的作文 篇三

“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狂人日记》

昔日,曾已在某处偶遇过鲁迅先生的这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敢于质疑,莫被“权威”遮望眼的内涵于今日的我们,这句话同样适用。如今社会复杂多变,“文化快餐”“速成班”的快节奏生活使我们眼花缭乱,如堕云里雾里。于是乎,见人为之,吾亦为之,见人不为,吾亦不为。可曾想过:大家都这样就对吗?可能你会说:“大家都这样,要错一起错,也不失面子。”可怕的盲从,让人迷失自我。于是我说:敢于质疑。

一小女孩玩耍踩出的小路曲曲折折,后被人们反复经过,所过时只是暗自埋怨路途曲折,并未想过要“独辟蹊径”进而多走不少弯路。如果他们能多思考一下,质疑一下或许结果并非如此了。

敢于质疑,并不是对已知的妄加揣测与杜撰,而是通过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对事物作出客观而贴切的质疑。古代圣贤们所提出的哲理,是他们多次领悟,揣摩而得,其间需要他们反复琢磨与诠释。

敢于质疑需要求实的态度和探索的创新精神,伽利略,*,牛顿他们莫不是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或是以求实的态度探索真理,质疑谬论,或是仔细观察,反复思考。当面对前人不可能的预知,吉尼斯纪录的佼佼者们不甘验证,他们要通过自己伟大的尝试打破看似已成定局的未知。

敢于质疑不仅要不囿于前人固定的思维,还要打破顽固的坚信:张飞就是太过于相信自己的副将,终将命丧于所信人之手。成语“阴谋诡计”让人联想到“诡”而不是“鬼”你想过为什么吗?当然敢于质疑并不是像曹操那样将庇佑之人的款待误当杀害,遂杀尽庇佑之人全家,了然缘由却无愧于心,反而生出“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多疑心理。

当然,莫不是有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我们的前人怎能创造出一代又一代辉煌的功业。****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要从前人手中接过创新质疑的接力棒,共筑美好明天宏伟*梦蓝图。

敢于质疑,莫被“盲从”遮望眼。

打破常规作文 篇四

市公安局分局刑侦大队。主要担负着市地区近38万平方公里的刑事案件侦破任务,全大队编制58人,实有56人。

11月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先后被市局评为全市“打盗抢抓逃犯”专项斗争先进单位和全市“侦破命案”工作先进单位,同年还被评为全省“三基”工程建设优秀基层单位、奥运安保工作

以来,刑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分局党委总体工作要求,强化侦查破案的主业意识,以侦破命案为龙头,以命案必破、黑恶必除、盗抢必打、逃犯必追为重点,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0余起,其中侦破命案38起,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7个,摧毁黑恶势力团伙7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0余万元,有效的维护了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一直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围绕“公安工作信息化、执法规范化、警民关系和谐化”三大建设任务,用新思路应对新情况,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不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公正、理性、规范执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为迎接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平安”和“和谐”做出贡献。

亮点一、警情信息研判,让刑侦工作如虎添翼。刑侦信息研判中心成立后,收集案件信息,分析作案特点,掌握活动规律,进行信息研判,明确侦查方向,实施打防并举,从被动破案到主动防控,从各自为战到资源共享,从单打独斗到多警联动,从盲目排查到精确打击,实现了精确化、多元化的打、防、管、控工作长效机制,做到打击有重点,防控有目标,确保了刑侦基础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取得实效。

亮点二、聘用技术文员,做大做强刑事技术勘查工作,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撑。刑侦技术工作在现有的全国二级技术室按照“全国一级刑事技术室”的达标创建要求,努力组建,准备通过上级验收。分局聘用地方15名文职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充实到一线责任区刑警队,对一般刑事案件的现场进行全部勘查、录入平台,为侦查破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亮点三、跨区域协作办案平台,走在全省前列。分

亮点六、发挥尖刀利剑作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努力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刑侦牢固树立“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主业”的理念,认真研究新形

势下刑事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积极适应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既要破大案,也要管小案”,既要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命案等严重暴力犯罪,又要多破盗窃、抢夺、抢劫、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同时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时效性,实施主动性、常态化的打击犯罪对策,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4月23日一举打掉以刘书证为首的“4.1”特大碰车为掩护(碰瓷)系

列职业盗窃团伙,深挖案件70余起,涉案价值上百万元;3月29日,成功破获“2.14”系列摩托车抢夺案,三名嫌疑人全部落网,破获刑事案件19起,追回被抢各式皮包9个,手机14部,缴获作案工作摩托车、面包车各一辆。

打破常规作文 篇五

关键词: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a

一、煤矿正规循环作业的必要性

正规循环作业是煤矿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采掘工作面在24小时内,按质、按量安全的完成作业规程循环图表规定的破煤、支护、维护等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并周而复始地完成规定循环个数,就是正规循环作业。

首先,循环性是保证煤矿采掘生产正常组织的客观规律,保证循环进度及日循环数是保证煤炭产量和掘进进尺的基础。这一基础都是根据煤矿自身综合产能、矿井核定生产能力、采掘生产接续和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决定的。因此,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只有严格遵循正规循环作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开采、均衡稳定地完成生产任务。

其次,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保证煤矿生产统一、积极、高效生产的科学手段。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就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采掘推进度,要求各工序、各工种、各岗位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定额,要使正规循环作业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持严密的科学性和节奏性。

第三,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提高产量进尺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正规循环作业的起点就是终点,工序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明确有序,各的岗位人员相对固定,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较为默契,从而在工作的效率上大幅提升。打破正规循环,就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程序,使整个生产流程陷入无序的状态,不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生产的效率。

二、打破正规循环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电设备故障、现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失控的现象和问题,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很容易打破正规循环作业。破循环生产将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正规循环作业将造成开采程序混乱、采掘比例失调、煤炭质量不稳定、产量不均衡、巷道失修和生产接续紧张等。因此,抓好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实现安全、均衡、优质、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二,打破正规循环作业就会使一个生产圆班后的终点不能回到起点,造成了生产组织无序,给生产组织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影响了各生产环节、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和协调配合,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打破正规循环作业也打破了职工在以往正规循环作业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岗位人员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从而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四,打破正规循环作业会对工作面的推进度和生产任务的完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煤矿为了赶产量、赶进度、赶工期,就会让职工加班延点,职工在连续超时间疲劳作业的状态下特别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三、保证煤矿正规循环常用方法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想保证煤矿的正规循环作业,就必须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常用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一是要思想上提高对正规循环作业的认识。煤矿干部职工,必须树立“打破正规循环就是事故”的理念,强化全员正规循环作业的意识,把正规循环作业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手段,作为保证煤矿生产、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安全事故的治本之策。二是要强化各级管理干部主体责任落实。各级管理干部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抓好正规循环作业作为日常管理重要工作来抓,凡因工作不履职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视情节和责任大小给予追究处罚,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的,给予行政的或组织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三是要保证采掘生产作业计划的科学性。从计划的编制、审批和现场落实各个环节,都必须并重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充分调动生产单位和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坚决杜绝计划编制不切实际的现象。四是严抓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和应用。所有采掘、修复、安撤工程,必须结合实际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明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作业的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组织生产,如抢循环也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不能任意打乱工序安排,努力消除破循环生产的现象。五是要超前排查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原因的问题。提前消除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六是要加强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管理。对各岗位实行定岗、定人、定职责、定任务、定工作量,即在工种和工数上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完成正规循环定员配备的要求;要加强工种和岗位间的团队协作与配合,加强各岗位和工序间的衔接与配合,确保工序衔接顺滑流畅,坚持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并创造条件,上道工序质量未达要求严禁组织下道工序施工,最大限度地缩短每个循环的时间,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七是要加强设备的包机、日检、点检和巡检,加大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力度,严格落实检修内容,包机人职责,消除失爆隐患,包绞车、溜子、皮带、采煤机、掘进机的安全运转,确保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人身事故对正规循环的影响。八是要抓好其它方面的服务保障。切实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职能,抓好采掘工作面的供电、供水、供风,保障采掘生产所需的各类材料、生产工具、备品配件及时到位,为采掘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对因服务保障不到位影响采掘区队正规循环作业的,要及时分析责任、认真查找原因、严肃追究处理。九是要建立正规循环作业目标管理机制,严格各采掘区队小班计划工作完成量的考核,抓出勤、抓劳动纪律、抓现场管理,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班前、班中、班后三汇报,完不成当班任务的必须说明原因。对不按正规循环组织生产或达不到正规循环考核目标的,一律按事故进行分析,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形成制度落实的高压态势。

抓好正规循环作业就是抓住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矿井的正规循环作业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采掘正规循环率均达到了95%以上。掘进尺实现了大逆转,彻底缓解了矿井多年来存在的生产接续紧张局面,矿井原煤产量实现了均衡稳定生产,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干部职工对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必要性的认识,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相信,随着矿井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生产的正规循环率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余闻。山西专项整治非法超层越界开采.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01).

打破常规的作文 篇六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墨守成规的遵守规矩就必须对吗不对!因为有些奇迹就是从打破常规,尝试创新开始的。

在我们身边的最普通最常用的“蓝吉列”刀片,它的创始人坎普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创新达人”。

第一次****前夕,吉列刀片被发明了出来,而本来只受男人们欢迎的刀片再加上战况紧急,销路一向不是很好。这时坎普发现必须“打广告”促销。他没有像那些普通的商人做一些折扣而是利用这种刀片小巧的优点,把它当做军需品免费分发给了**大兵,而**大兵来自**的各个大州,果然战争刚一结束。吉列刀片就**了**的“刀片产业”。

创始人坎普既没有像往常一样做折扣,也有没有做赠品。他突破了商人的规矩,没有随大流而行。我想也许这就是吉列刀片风靡出国留学网**创下了市场占有率百分之八十奇迹的秘诀吧!

经过很多次成功的坎普。不断创新,让女士也“爱”**“剃须刀”。

原先在1910年很多女孩子愿意穿上漂亮的舞裙,穿上珍贵的跳舞鞋跳舞。可是欧洲人的体毛较重,穿上那些表演用的衣服有些**,所以一些女孩子不敢跳舞。坎普却利用了这一特点。改善了吉列刀片用细小的小铁片作为刀身,即锋利又不会伤及身体。果真这种刀片一上市供不应求。就这样吉列刀片公司彻彻底底的”**”了刀片世界。

(www.kaoyantv.com)想要创造奇迹就要从搭配规则进取创新开始。让我们好好想想,如果你墨守成规和他人一样,别人干什么你干什么,那么即使你是千里马也不会让伯乐发现。要与别人与众不一样,没有创新的才华是不行的。从此刻开始,我们要学一些新东**丰富自我的创新思想。永远记住:仅有打破旧规矩,才能拥有***!

打破常规作文 篇七

关键词:创造性阅读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99-01

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图案。《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文章让学生知道创造其实非常简单,苹果里的五角星其实早就藏在那里了,就等着“拦腰切”的方式来发现。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有趣的发现引发了作者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促使我们教师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课堂。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具有教学的创造性了。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应该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通过研读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那这堂课带领学生所认识的就不是文中外显的苹果核里的“五角星”了。因此,我把原本两课时的教学浓缩为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去突破教学重难点,领悟文本核心价值。

1 角色朗读,学生评议感悟人物性格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听懂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及“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论是疏通文章的初步朗读,还是感悟课文后的深情朗读,“读”都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里的主旋律。

课文1―3自然段文字浅显易懂,但却是彰显人物性格的主要段落。在本课的教学中,巧妙的分角色朗读带学生认识了“我”和邻居家的小男孩。“我”的不以为然,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在学生的分角色朗读以及互相的点评中展现出来。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是常见的,但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却直接以分角色朗读进入语境,再从对朗读者的点评中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平常先分析人物性格,再感情朗读调换了顺序。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同样带来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在这样不同的方式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真可谓一举多得呢!

2 动手操作,学生体验领悟文中词语

两种不同的切苹果方法,背后隐藏的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对于这两种切法是既陌生也熟悉,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操作,无疑把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都调动出来了。而“拦腰”切苹果切出的“横切面”,发现“鲜为人知”的五角星图案;对“循规蹈矩”竖切苹果方法的“不生疏”。这些文中的重点词语在两次切苹果的过程中也随机一一呈现出来,再加上老师巧妙的点拨,学生在情境中轻松地理解了词语意思。同时,老师还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写上黑板,既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四会字,又巧妙地完成了板书,更为学生对比两种不同的切法提纲契领。再次打破常规的先习生字、再析课文的教学模式,在情境中识字,在体验中会意,在对比中明理,创造性地让语文课堂的学习事半功倍。

3 畅谈魅力,学生拓思突破课文难点

文章有两个对应的词,即“魅力(创造力)”与“循规蹈矩”。学习这一课,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这两个词的内涵。课文中的“魅力”,其实就是“创造力”的一种解释,但是让学生突然间在文中去找到“魅力”的所在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一下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或怎样的物是有魅力的,在有了充分的生活体验后,再次入文寻找“魅力”之源就水到渠成了。课文是怎么讲魅力的?最后一自然段的三个“传”字就是最好的解释,课文中具体讲述那个幼儿园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动“传”,这其实是对“魅力”一词最“神”诠释。这说明任何一个创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们都愿意传的,也是人们都愿意拥有的。随后,教师再次巧妙引导:“循规蹈矩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这让我们错失了多少新奇的发现,多少创造性的做法。怎样才能想到新的切法呢?”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得到宣泄:“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只要多试试就可以了。”“只要打破常规就行了。”就这样学生对创造力的理解得到了有机渗透。畅谈完“魅力”,学生再来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创造力,从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简单多了,一个个精彩的发言在课堂洋溢,一个个创造的魅力在课堂闪现,一个个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激活。“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换一种方法思考。”“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不循规蹈矩。”“创造力,从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地去思考。”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学生对于“魅力”有了深刻的认识,此时适时地拓宽阅读面,让学生转述课外积累的“创新故事”,让学生不断丰富对生活中“创造”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