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高作文水平,需要平时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2023上海市中考优秀作文是怎样的?高考家长网为您带来了5篇2022年上海中考满分作文,如果能帮助到您,高考家长网将不胜荣幸。
上海中考作文 篇一
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蕴藏着他的道理。有些令你意外,却能让你受到更为意外的结果。那一次,我真没想到的事,让我收获了爱。
记忆的雨飘落下来,扰乱了我平静的心湖。
那是一次数学考试,我破天荒的考了“99”分。我不禁沾沾自喜,这成绩我可不容易得到,妈妈一定会好好表扬我的。
回到家,我想妈妈得意的报出成绩,妈妈只是淡淡的说:“恩。等会儿试卷拿给我看看。”做完作业,我把试卷拿给了妈妈。只见妈妈捧着试卷,眯着眼睛盯着试卷,仔细的检查者。我撇撇嘴,我都考得不错了,有什么好看的。突然,妈妈抬起头,像看穿我的心事一般,说:“考的是还行,但你想过为什么会丢掉这一分吗?”“不,不过是计算失误而已。”听着妈妈直戳中心的话,我愣愣,咽了咽口水,瞄了眼试卷不以为意的说。妈妈把试卷拍在桌上,连沉了下来:“这张卷子我看过了,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你本来可以得到满分。不要以为只是一次测验就可以掉以轻心。办理一百分的很多吧?你太粗心了,不然这一分你也可以拿到的。”妈妈话闸子打开了,批评的话语波涛汹涌的用了出来。我埋着头,眼圈红红的。真没想到,真没想到。一向好脾气的妈妈会生气,竟是在我测验成绩还不错的情况下。我的心里渐渐冒出一丝困惑,纳闷,还有埋怨。原本得到好成绩的喜悦背妈妈冷哦冷的话语冲没了。“不只是一分,在升中考时会因一分拉开一大段距离的。这一分不是困难,而是你的粗心大意!不改正,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影响。细节决定成败,知道吗?”妈妈批评的话如雨点砸在我身上,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很不是滋味,拿了试卷回房,我重重的关上了门。
回到房间,我静下心来,开始仔细琢磨。没错,这的确是我太粗心了,真没想到,妈妈的批评是在用另一种爱的方式告诉我受用一生的哲理啊!虽然得了高分,但这高分也是粗心的象征。我要改正过来!我不能怨妈妈!想到这,我如梦初醒,是妈妈的批评让我渐渐改正错误的。
母亲是我们的第一位导师。那一次不起眼的小事,却是我人生中其中之一的重要关键点!真没想到,妈妈的批评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也正是那一次的没想到,让我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向前,再向前。
上海中考作文范文 篇二
【导语】
2018年上海市全市约6.9万名考生赴考。另有0.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
上海嘉定中考语文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考作文题。2018年上海嘉定中考作文题目为:真的不容易。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并不算难写,延续了一贯的出题思路,比较接地气;看似平实,实则不乏大气和理性。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表示,这个作文题很有诗意,贴近生活,发挥余地大,让孩子“写得出”,更有可能“写得好”。这个题目很具有时代意义,是上海中考命题组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好题目。
上海中考作文 篇三
“真的不容易”——这是今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简洁的五字命题作文一经公布,立即引来多位专家名师点赞。他们认为,这个题目延续了上海作文题一贯的“海派”风格——乍一看不偏不怪,甚至“有趣”,实则充满张力,为学生留下了很大写作空间,但要写好却“真的不容易”,因为它关注的既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是他们的心灵成长。
要展现“不容易”的价值所在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一看到这个题目,第一反应是“我给它点赞”。在他看来,乍一看这个题目的趣味性很强,审题难度低,但细细分析,“真的不容易”是一种成功之后的感慨,也是大部分人都有过的体会,在考场上很容易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激情。从内容上讲,这个题目可写的面很广,既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他人、集体、国家的故事,但是写作难点在于一定要写出曲折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这个“不容易”是要有价值的。
“一件事,只有你一开始觉得‘没有这么难’,后来转折到‘原来这么难’,最后迎接成功的时候才会有‘真的不容易’这样的感慨。”这中间其实有一个心理调节、行为转换的过程,而经历了这个过程后,应该要达到一种自我提升的效果。黄玉峰认为,对于考生来说,要把握好这个题目,一方面要把故事经过交代清楚,尤其要展现过程的曲折性;其次,“文笔要细腻,感情要真切”。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孙赤婴说,题目中“真的”二字有着“指向限制”,“真的”可能是历经波折后的峰回路转,经受磨砺后的柳暗花明,这种指向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写作构思的要求。在他看来,这一题目的难点在于犹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需要反复咀嚼方能把握韵外之致。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则评价此题“写起来‘真的不容易’,但也没有那么不容易”。在她看来,这个题目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常常听到或说过这样的话:生活本来不容易,每个人其实都不容易……这些生活的感悟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那是因为“不容易”就是生活的真相,“不容易”也是成长的必然。
李百艳认为,考生只要认真筛选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感悟成长中的苦辣酸甜,选材可大可小,立意可近可远。但要注意,“一定要有真切的体验,并且能够驾驭得了。”
今年的中高考作文题异曲同工
要有真情实感,是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但是,不少专家坦言,现在这一代孩子普遍缺乏深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因此要展现“不容易”,还“真的不容易”。
上海中考作文范文 篇四
【导语】
2018年上海市全市约6.9万名考生赴考。另有0.6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中职校招生入学考试。
上海静安中考语文考试结束后,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中考作文题。2018年上海静安中考作文题目为:真的不容易。
2018年上海中考作文题并不算难写,延续了一贯的出题思路,比较接地气;看似平实,实则不乏大气和理性。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表示,这个作文题很有诗意,贴近生活,发挥余地大,让孩子“写得出”,更有可能“写得好”。这个题目很具有时代意义,是上海中考命题组多年积累厚积薄发的好题目。
上海中考作文 篇五
从现存史料看,在最早记载黄河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均显示黄河注入渤海。而通过查阅《中国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44页的《黄河河道历代变迁图》可以得知,黄河在此后近2000年间虽几经决口改道,但是注入渤海始终保持不变。
直到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为了阻止金兵南下,决开黄河南堤御敌,开始了黄河入淮入黄海的历史,但是这一时期也保持着南北分流而分注黄海和渤海的局面。到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才全部南流注入黄海,从此不再进入河北平原,此间达六百多年之久,这是黄河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今河南兰考东坝头乡)决口后,改黄海入渤海,并逐渐形成现今教科书上黄河河道――流经九省注入渤海。1938年政府为阻止日军西进,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河水改道东南入淮,历经九年至1947年3月才堵口并恢复了现今黄河河道。故1938年黄河入淮不再直接注入黄海,而是借道长江排泄到东海。
综上所述,黄河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到宋代注入渤海,之后到清咸丰五年注入黄海,再之后至今注入渤海,其间1938年至1947年注入东海。
了解了黄河入海的客观史实之后,我们把目光切换到歌词的文本范畴上。《黄河大合唱》写作时间是1939年3月,从写作时间可以推断出黄河此时注入东海。这一点为《黄河大合唱》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描写的黄河“像一条飞龙/日行万里/注入浩浩的东海”作了地理概念上的佐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在本章选用“东海”这个意象,首先是为了让它和“东方的强盗”、“法西斯”等意象一起再现抗日的社会现实,彰显文本的抗日主题,增强了歌词的写实性。其次是使文里文外的情感色彩高度统一。黄河在注入东海的这九年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这时期形成的“黄泛区”成了灾难的地理名词。毫不夸张地说,这九年里灾难覆盖了黄河,黄河成为形成民众心中噩梦的邪恶根源。作者抓住这样一个典型的、容易产生共鸣的群众情感元素,把现实客观积累的情感化做笔端的文字,堆砌成一首控诉黄河的诗歌,向世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真可谓独具匠心。
审视《黄河大合唱》全篇,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章《黄河颂》选用了与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截然相反的视角――歌颂黄河所体现的坚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时,作者的立足点不是现实黄河,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下的黄河,所以选取黄河入渤海还是入黄海都是可以说通的。那么作者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黄海这个意象呢?我觉得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时间考量
以写作时间为参照原点,由此上溯到清咸丰五年黄河改入渤海,不过也才80多年的历史,它不足以抹杀对清咸丰之前黄河入黄海近700年历史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客观变化还没有完全覆盖人们已有的主观印象。比如郭沫若先生在1928年创作的《黄河与扬子江对话》中就用“黄河”的口吻述说:“唉,我恨我一身的泥沙总不能把黄海充满!我流了几千万年的泥沙总不能把黄海填干!”这里也是用“黄海”这个意象。
二、历史考量
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现实社会最动荡、屈辱的历史时期。单就中日之间来看,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再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日本的野心把中华民族逼到了悬崖边上。这一时期的黄河充斥着中华民族的血与泪,流淌基调是悲壮的,与作者歌颂黄河的意愿不协调。从情感色彩上看黄海无疑是首选。
三、文学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