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游记作文的写作结构,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高考家长网给您的好友哦。
游记作文的写作结构 篇一
写好游记,首先,要抓住特点。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能成为一篇流水账。江河湖泊,高山原野,亭台楼阁,各具风姿,要想抓住特点,就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比如以游黄山来说吧,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中外,有震旦国中第一奇山之称。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咏黄山的诗,诗中说: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把黄山列为我国名山之冠。这就抓住了黄山的特点。每处风景胜地都有其特色,春夏秋冬,云雨风雪,气候不同,各有特点。清晨,在黄山之巅看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令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朝霞笼罩下的黄山,丰姿俊采,格外妖娆。云飞雾绕,使整个黄山在寂静中呈现出一片动的美感。如果你们观察仔细了,就可以写得生动、具体,写出与众不同之处。
其次,记叙要有顺序。写游览过程,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描写景物,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先选准一个立脚点(或叫观察点),或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或由外到里,或从里到外;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线路清楚,让读者看了你写的文章,就如同跟着熟悉的向导亲临其境一样。比如游北京的潭柘寺。这座古寺依山而造,地形起伏,气象壮观。全寺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在中轴线上,自前面的牌楼、山门、大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直至最后的毗卢阁,升降错落,巍峨壮观。左路是庭院式建筑,有方丈院和行宫。万岁宫、太后宫,碧瓦朱栏,修竹丛生,流泉潺潺,是个幽雅别致的地方。右路是寺院式的殿堂组合,有楞严坛、戒坛和观音殿等,瑰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写游记介绍景物,一定要有个顺序,不能时而说东,时而道西,杂乱无章。
最后,要写出新意。意就是思想,新意,是说作文中应该有新鲜活泼、引人深思、发人感奋的思想。游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写景上,要把主题开掘得深一些,融情于景,寓深刻的思想于景物描写之中。大家都读过杨朔同志的《海市》,这篇游记的立意是:朋友,我现在记的并不是那虚无缥缈的海市,而是一个真实的海市。这个真实的海市,就是作者的故乡蓬莱,它比起那缥缈的幻景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得多呢。立意新颖而深刻,很值得学习。当然,游记的立意一定要和文章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能为了追求新,而生搬硬套,或者牵强附会。
此外,写游记,还要注意了解情况,掌握可靠的材料,同学们到一个地方游览,如果有旅游指南一类的书,最好买一本,这里面有具体翔实的资料,既是一件纪念品,又可以作为写游记的参考。
游记作文的写作结构 篇二
(一)按照参观顺序写
按照顺序写,并不是要面面俱到地叙述所见所闻,那样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给人留下的印象反而淡漠了。例如我们参观一次展览,往往依次观看,这样才能详尽地了解展览的主要内容;作文的时候要按参观顺序写出来,先参观的内容先写,后参观的内容后写。这样写出的文章,使别人读了以后,才能使其清楚地了解当时参观的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记叙一次参观活动,还要注意有详有略,把那些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出来。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些不写,都要围绕中心,花费一番工夫,恰当地进行选择。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课文记叙了爸爸带“我”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经过,介绍了刘家峡水电站的特点和作用,说明了我国解放后在水电事业上的新发展。围绕这个中心,作者根据参观地方的转换有顺序、有详略地叙述了参观过程。按照参观顺序写,全文层次清楚。在参观的过程中,重点写了大坝、人工湖、泄洪道、电机房。为什么要重点写这几部分呢?因为这是刘家峡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详细写。在具体记叙的时候,都是写“我”看到了什么,再写爸爸介绍了什么,从“看”和“听”两方面,介绍了刘家峡水电站的宏伟壮观,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篇习作例文中,使我们懂得了按照顺序写一次参观活动,就能把参观过程表达的井然有序。但是,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平铺直叙”的毛病。为此,在进行参观活动之前,要明确参观的目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参观路线,详写典型的材料,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二)详写主要的内容
怎么写参观记呢?就是要把看到的情景,听到的内容如实地叙述出来。使别人读了你的文章,就好象跟着你去参观,就像亲眼看到了一样。在一篇参观记中总要抓住一两点详细地叙述,认真地描摹,这样不仅突出重点段落,而且可以有效地沟通内容与中心思想的联系。
就要从一定的位置,一定的角度,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由外到里,或由面到点,或点面结合,文章必然是层次井然。错落有致。
在参观活动中,观察得细致,写得就逼真。也应该注意人物活动的场面,注意事态的发展变化,从而具体地描写参观的内容。
例如看捕鱼场景:“大网沉入了池底,渔夫们十几个人一组,使劲地拉着网绳,身子向前倾着,嘴里有节奏地喊着号子,池中的游鱼做梦也不曾想到,此刻已进入了渔工们布下的“伏击网”。包围圈渐渐地缩小,数不清的鱼儿在网中乱窜、乱跳。有的幸运地跳出网外,慌慌张张地逃走了;有的被网缠住了尾巴,拚命地挣扎着;有的没有跳,只是朝前游,结果被网拦住了。看到这些活蹦乱跳的鱼儿,渔工叔叔都咧开嘴笑起来。收网了,两队工人在堤岸的一边会合了。霎那间,网里的鱼都活蹦乱跳起来,真使人眼花缭乱。这时,叔叔的号子声,欢笑声、鱼儿“扑通扑通”的跳跃声、汇合在一起“。这个情景多么动人啊!
抓住事物的变化写,是这段的一个特点。写拉网、收网的变化,引出了人们神态、表情的变化;由写鱼网到写人,层次清楚,把看到的捕鱼场面写活了。写好事物动态的变化,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开始怎样,经过怎样,结果怎样,一步一步看明白写清楚。抓住变化多端的事物,写出变化的特点,文章就有特色,能吸引人。
(三)重视文章的过渡
叙述一件事情,当一个内容说完转到另一个内容时,要注意事情内在的联系,形式上的衔接。写参观记也是这样。当一层意思叙述完了转到叙述另一层意思的时候,也要注意内容上的自然转换,这就是说要重视文章的过渡。文章的过渡好象桥梁一样,它可以把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让读文章的人能够顺利地由前一层意思转入到后一层意思,不至感到跳跃。
采用过渡的写法,一般有这样几种情况:
地点发生变换的地方。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作者在交代参观的时间、地点以后,在每段的开头分别写了这样的句子:“我们乘坐的汽车沿着银灰色的公路行驶。我远远望见,一座银灰色的大坝镶嵌在狭窄陡峭的山壁中间。”
“下了汽车,我们登上大坝。”“我望着一条条伸向远方的高压输电线出神。爸爸说:‘快看,泄洪道开闸了!”“我们从大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通过这些过渡句,自然地把文章各个部分勾连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由总述转分述或由分述转为总述的地方。如课文《动物的远游》,在总述“许多动物能到很远的地方,还能认路回家。”接着转为具体的记叙,分别用“蜜蜂采蜜,能飞出去好几里。”“许多鱼能够远游,路程比蜜蜂远得多。”等过渡句,即指出本段叙述的中心,又一层进一层地具体叙述。
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地方。倒叙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交代鲁迅先生逝世的情景,接着叙述作者的心情:“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以此为过渡,转入追叙作者和鲁迅生前的接触时,所得到的教益。插叙也要有明显的过渡。如《凡卡》这篇课文里,写了凡卡在给爷爷写信时,以“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着,玻璃上映出蜡烛的模糊的影子,他想象着他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好象爷爷就在眼前”为过渡,引入描述部分。以“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为过渡,转为顺序部分。
在一篇作文里,运用过渡句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用一二句话放在上段末了或下段的开头作过渡句,也可以单独成一段。使用过渡句。不论怎样写,过渡句的语言都要做到生动、活泼、自然。
游记作文的写作结构 篇三
一、什么是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也就是对一次出行、游览、参观……等的记录。在这里,游的含义有多种: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
二、游记写法策略:
1、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2、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3、略写前后,情、理、景结合。
三、游记写作结构:
(一)写风光游记要把握以下几点:
1、六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
2、略掉过程和事件,直奔风光而去。
3、风光的描写要真实具体,不可抽象地写景。
4、遵循“由静到动”的原则,作好段落划分。
5、要有明确的主题,即通过风光要反映一种怎样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以公园类风光为例的写作模式:标题:应该反映地点及风光特色。
第一段:主题性开头(意义或风光展示),起因,人物,时间。
第二段:第一眼看见该风光的感觉。
第三段:景点1的描写,侧重在我的心理。
第四段:景点2的描写,包括远看、中看、近看等。
第五段:景点3的描写,包括他人的活动。
第六段:行程中最有意义的景点,人物活动和心理,事件的结束。
第七段:抒情性的结尾。
游记作文的写作结构 篇四
游记是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它通过描写记叙旅游过程中的见闻,如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这里向同学介绍游记的几种写法:
一、定点换景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作者的观察点固定不变,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描写。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明确把握作者观察景物的位置和方向,便于读者从作者的观察点出发,逐一再现景物,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如《观潮》一文,作者固定不变的观察点是“海塘大堤上”。观察到的钱塘大潮这一景观是:先“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接着是远远地看到“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不一会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再近些,看到的是“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开进,浩浩荡荡”;最后,浪潮奔腾西去,“余波还漫天卷地地涌来”。这些描写,正是作者在固定的观察点上,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了钱塘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运用“定点换景法”,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在具体描写时,不要随意改变观察点。
二、定景换点法。
这种方法是说,不改换所要观察的景物,而是变换观察点,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描绘景物。这是因为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貌和特征。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自读课本《梅雨潭》一文,作者就是采用“定景换点法”,先以“山边”为观察点,描写梅雨潭瀑布发出的响声和瀑布的远景;接着又以“亭边”为观察点,简要写了瀑、潭、亭的位置及亭边的景物;然后又详细而形象地写出了在瀑布前所看到的瀑布壮观,美丽的景色。
运用“定景换点法”观察一处景物,可以选择不同观察点,如远眺,近观,仰视,鸟瞰,立足点变了,观察的角度也就多了。在描写时,要注意交代清楚观察点,以便于读者把握文章对景物描写的角度。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让人觉得顺序混乱,不知所云。
三、移步换景法。
这种方法就是说,观察点不固定,所观察描绘的景物也不固定,是在移动观察点的同时,把所见到的不同景物的特征依次描绘。这种方法,可以逐一描绘出景物的各个局部,从而更好地展示景物的全貌。同时,这种写法的文章是以明显的浏览顺序为顺序,因而文章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如《颐和园》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出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美丽景色,展现了颐和园景色的全貌及特征。
运用“移步换景法”时,要注意的是必须以浏览顺序为线索,把观察点的变交代清楚。另外,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描绘要抓住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避免写“流水帐”。
游记,是中学生感到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因为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情景不胜枚举,很难将材料组织得当,往往写成流水账。如何将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详有略的记叙?如何避免将游记写成景点介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
国庆长假你是否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是否踏访了华夏的'文明古迹?是否流连于桂林的山水中?是否沉醉在丽江的灯影里……旅游,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当我们结束愉快的旅程后,烦恼接踵而来。父母和老师往往不会让我们“白”游一场,写篇作文当作“总结”与“汇报”常常成了旅游的“附件”。
最让大家头疼的是旅游涉及的时间长,景点多,如何才能写得不像流水账,又有自己的特点呢?
首先是“舍”。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重点的描写。景点太多,一一赘述很难做到详细、具体。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写清游历的情况。例如,你到云南旅游,一路走来,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还有玉龙雪山,处处皆景。你必须忍痛割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写作的重点,其他最多用一两句话带过。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游历的情况说清楚。
其次是“短”。这个“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的时间跨度要短。不要从出发开始写,一直写到全天的游程结束。这样无端生出的枝节会很多,烦扰了自己的思路。就从你到达这个景点写起,写到景点游览结束。时间的集中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组织材料,突出景点的特色。
再次是“真”。这一点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体现写作水平的。很多人以为写游记就是把景点的情况告诉别人。其实不然。游记,就是游历的记录,更强调了自己独特的游览感受。游览同一个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会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览的感觉也有差异。怎样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呢?那就是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这些发现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览时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思写下来。游记最忌讳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写,有了自己的活动出现在游览的过程中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游览经历。
最后是“趣”。旅游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么,你的游记也要把你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达出来。这种“趣味”的内涵很广: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闲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场面,亦可以是别样的风俗……只要是觉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写两笔,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分享!
掌握了以上“四字”要诀,估计再提笔写游记你就有了一些头绪了吧?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任何游记,对于景点的环境描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里可要写得细致生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