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清塘荷韵读后感【精彩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清塘荷韵读后感,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清塘荷韵读后感 篇一

对视那一双历经人世七八十个岁月的双眼,我看到的,是对待人生的睿智和坦然。

季老在《清塘荷韵》这本书中,集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耄耋老人对往事的追忆。大概人的年龄大了,就容易怀旧吧。然而,这追忆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对过去的回放,从这最深情、最朴实的追忆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他的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还看到了他对待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其中除了应有的怀念,还蕴藏着对每一段际遇的感激。

从山东到清华,再到德国的哥廷根,再到北大任教,季老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在这辗转颠簸的路途中,经历了种种的悲欢离合,在书中都仿佛历历在目。有对祖国的怀念与责任感、对师友情谊的缅怀和感激、对文革的愤懑与坦然,有对待名利金钱的淡然、对待自然和动物的善心,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思念是永恒的话题,对于季老来说,这个话题更为迫切,也更为深重。本书开篇便是他在燕园圣地时对家乡山东西北大平原的怀念,季老在燕园奉献了半生,而在他的家乡只待了六年,相比来说,虽然很短,却依然值得怀念,正如他所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让他怀念的,除了那故乡的明月,更多的,是故乡的亲人,特别是他的母亲。

背井离乡之后,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那种悔恨正向他描述的那样“悔恨像大毒蛇直刺入我的心窝”,自此之后,母子之爱便成了一道明媚的伤,无处不可触及。后来,对于丧子之后哭死的佣人王妈,悲哀沉重的压住了他的心,就连院子里的夜来香都感到寂寞。喂养的三只兔子因为大兔子的丢失两只小兔子也相继死去,他又感到“冷栗,寂寞,混上了一点轻微空漠的悲哀,压住了我的心”。回忆起爱猫咪咪的死,他觉得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友人,一个亲人心头彷佛被挖掉了点什么。这里除了对自身情感的寄托,还有这对待动物的仁慈与善良。

除此之外,季老的学习生涯无疑是漂泊的,一个在国外求学的游子又如何不思国思乡呢,然而,对于一个习惯了漂泊而又深情的人来说,家的概念,并不局限于那个出生地。出国留学的时候,时时刻刻想着故国,等到要离开的时候,又有着千般万般的不舍,正如在《别哥廷根》中写到的那样“别了,我的第二故乡哥根廷,什么时候我再能见到你们呢?”回国后一直在北大教学,这里又何尝不是家呢,就算是只住了十几天的印度,在离别的时候也是依恋难舍。可见,有深厚感情的地方便可是家了。

除了对“家”的怀念,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是值得去回忆的。无论是国内的《回忆陈寅恪先生》、《站在胡适之先生目前》、《回忆雨僧先生》、《扫傅斯年先生墓》、《回忆梁实秋先生》、

《悼念沈从文先生》、《怀念乔木》,还是国外的朋友和老师,其中都包藏了或感激、或尊敬、或惋惜等等情怀,除了这些,恐怕还对风景依旧昔人不在的凄凉之感吧。

其中不得不提到的,还有文革那段不得不说却又没有几个人愿意说的非人经历。谈起那段经历,季老在《牛棚杂忆》中说他难道悲哀,感到孤独,感到恐惧,然而,也只能坦然,他自己问心无愧,只是同情无辜的文人们,虽然愤慨,却也只能说:“奈何,奈何!”除了对当时的真实叙写,再无多话,我们看到了他对往事的宽容和对待人生的睿智。

读完《清塘荷韵》,在其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的语言中,我们看到了季老的平和,品味了母子情、师生情以及凡人市井人文情怀,也悟出了一些做人的真谛。这种饱食之后的满足感,韵味悠长。

清塘荷韵读后感 篇二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先生于八十六岁高龄时完成的一篇上乘佳作,它清新俊逸,脱尽浮华,行文平易晓畅,直白中蕴蓄着哲理,情感朴素真挚。细加品读,如同品尝陈年佳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让人回味,令人叹服。

一、恋荷之情韵

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流露了对荷花的极其喜爱之情,面对楼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数亩清塘,努力寻找30多年前残存在记忆里的荷花“碎影”,心里总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似的,因此,每次看到清清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清波荡漾,绿柳拂水,荷叶田田,莲花迎风,这是季先生对楼前数亩清塘的殷切期盼。这种期盼之情便十分自然地转化为“种荷”的举动。作者生怕“千年不烂”的洪湖莲子不发芽,就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种了莲子,每天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一位髦耋老人的率真情感跃然纸上。可是,第一年、第二年,虽翘首般地祈盼,但水面上毫无“生”的动静,即使在完全灰心无望的时刻,作者仍情有独钟地对它寄托着期待,切盼奇迹的出现。到了第三年的春天,投下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这好像使作者见到了满塘的希望。但碧波荡漾的楼前清塘依旧只是那几片水浮莲似的荷叶,仍然让作者度过了“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令人灰心的一年”。以上这些文字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尽情渲染和铺张。为接下来描写满塘的荷叶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到了第四年,“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荷叶迅速扩散蔓延,遮掩半个池塘。此时狂喜过望的作者又每天至少几次徘徊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数那荷花的朵数,晚上一家又坐在池塘边伴着清香纳凉,作者更把它视为家珍,誉为“季荷”。作者描绘种荷、盼荷、赏荷的过程,其实正是作者恋荷情感的自然流露。莲子、荷花的生存状态与作者的爱好、心境、情绪全都融合到一起,成为作者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中作者为我们创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景、其情值得我们反复玩味,体验。

二、绘荷之风韵

荷花是“花之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然而,荷花在季先生的笔下,却另有一番风韵。它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静卧一年二年,甚至第三年也只有孤零零的五六个叶片,但是到了第四年,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速度,都是惊人的快。”这不正是荷花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吗?“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叶、红艳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风景。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而面对莲瓣的凋落,作者也精心描绘:“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读这段文字,我们好像在欣赏一个十分精彩的画面,月下荷塘,波光粼粼,微风不经意时吹落了一叶荷瓣,倒影上浮,花瓣飘荡。整幅画面生动而细腻,柔和而宁静。它似乎在启示我们: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季老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

三、显荷之神韵

荷,清新自然,淡雅出俗。而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凝练、自然清新,可谓深得荷之神韵。在描写月下荷塘的情景时,作者“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看“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动静结合,细致入微,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安详、柔和、清新的画画。这里没有刻意地修饰,也没有过分地夸张,就在信手描写中十分自然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再看文章最后对残荷的描写:“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一下子从夏天转入了秋天”。“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它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不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与踏实,它正如清水中的莲,朴实庄重,韵味十足。此外,古诗句的熟练运用,如写荷塘荷花盛开场面时,运用了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月下荷塘之幽静,运用了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等。这不仅增加了散文的意蕴,而且使文章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诗意之美。

《清塘荷韵》的读后感 篇三

我写过关于季羡林的博文,这是第二次。

季先生的话语,又一次敲响在耳边了。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

我无法知道,荷花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

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是啊,这几天长沙的天气忽地变冷。今天,我一面清理着入冬的衣服,一面在想着,我得写篇荷塘的文章。

忽地想起这次国庆,从双峰到长沙的高速公路,有个地名,令我眼前一亮,那是荷塘!荷塘,曾国藩故居,这两个地名,紧挨在一起。

静静地坐在电脑桌前,心中无一丝一毫的杂念。耳边只有呜呜呜的摩托车声,再也听不到莲瓣掉入水中的声音了,再也无法感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的意境了,再也无法领略荷叶惊人扩张荷花含苞怒放的乐趣了,再也无法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外婆家的荷塘了。不知外婆家的荷塘现在是什么光景了!我已很多年,没去看过那里的荷塘了。

季先生的荷塘,嵌在我的心海里了。君不见,我的大中华博客的左下角,亭亭玉立着一大捧我心爱的荷花。

季先生,你见着了我的荷花吗?

清塘荷韵读后感 篇四

今天读了季老的《清塘荷韵》,感受到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心中陶醉不已。

我们很难想像,在寂寞的岁月里,在荒芜的湖面下,在阴暗的泥沼中,那莲子是怎样暗暗地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期待后,在第三年,奇迹终于出现了,水面上露出五六片圆圆的绿叶。这是生命的使者啊!虽“细弱单北“可怜兮兮”,却足以使那颗本已深感失望的心得到一丝慰藉。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在经历了漫长的'寂寞后,第四年,荷花完成了生命的涅盘。“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一些荷叶竟跃出了水面,亭亭田田“铺满了半个池塘”,放眼望去,满目的绿荷红蕖,撩云逗雨,映日迷霞。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

季老深爱着这满塘“季荷”,每天数次徜徉于湖畔,默坐静观。塘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令人万躁俱寂,陶然于玄思冥想之中。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而此时,心中已是沉甸甸的厚实,微风已拂不起半点漪沦。望着坠落的莲瓣,心中反而更添一份宁静,这便是对生命的彻悟。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它要悄然离去了,那便顺应自然吧。它走了,走得如此飘逸,如此洒脱。能以如此超然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消逝,荷花实在是彻悟生命的智者。

随着天气变寒,翠妆褪尽,满池残荷,继而消逝得了无影踪。此时也不必伤感哀叹,该去的终将会离去,该来的必然会到来。待到来年春水溢,又该是翠盖千叠,满塘红艳了……

清塘荷韵读后感 篇五

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近一段时间反复读他的《人生何处不欢喜》,深深感受到了他对造化的感恩,对弱小的怜悯,对悲苦的达观……他在身边的一草一物里,在马缨花、夹竹桃,甚至在人们最习以为常的一根根丝瓜里,都能看到生命的奇迹!

《人生何处不欢喜》的第一篇文章是《清塘荷韵》,季老在门前的清塘中投下几颗洪湖莲子,四年的等待守望,突然之间,荷叶覆盖住池塘不小一部分的时候,季老深情赞到“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以美丽和高洁著称的荷花还能带给人以力量感,深深喜爱荷花的我再次被荷花震撼!

当夏月荷塘盛开时,季老总是坐在塘边的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风乍起,一片莲瓣坠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这样的景色使季老参透了“池花对影落”的境界,也把我的思绪拽到了遥远的童年……

儿时,看连环画《哪吒闹海》,看到哪吒死后从荷花中重生,便深深喜爱上了那具有神奇力量的荷花。在春天麦地里有一种叫做王不留的植物,开着粉色的花朵,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很少见过鲜花,对“春天里来百花开”甚是不理解的我来说,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又因为王不留花在花冠下边有一个椭圆形的子房,鼓鼓的,再加上那时村子里没有池塘,我从未见过真正的荷花,所以就认为哪吒是住在王不留花里了,于是春天,便采来大把大把的王不留花,插在水瓶子里,不敢眨眼地看,总觉得里边会跳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哪吒来,可总是花蔫了,棵枯了,也没有跳出来哪吒,但是第二年就又采来,又会不眨眼地看,又觉得哪吒会从里边跳出来……

就这样,王不留花就是荷花的童年溜走了,初中学到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泥中长出来,却洁净清香,不受污浊环境的影响,使我想到了屈原、陶渊明、文天祥、林则徐……鲜艳的荷花代表着铮铮铁骨;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娇媚,依然高雅纯洁,俨然是大家闺秀,让所有人都尊敬喜爱。荷花,就这样教给我怎样做人。

上高中了,仍没实地见到荷花,学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又被荷花的外表所吸引,“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原来,带着我童年痴想、铸 www.1mi.net 我品格的荷花是如此的美丽!文中略带忧愁的清雅宁静的境界深深吸引着我,那时我有些神经衰弱,晚上入眠困难,学了这篇课文,我就一边默诵文字,一边想象着清华园美丽的宁静的荷塘,慢慢入睡了,此后很多年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

第一次亲眼见到荷花倒忘了是什么时候了,钻到荷花的海洋里是20xx年了,那一年到白洋淀玩,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烈日当空,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虽然很热,虽然品种繁多,虽然是万亩荷塘,但我仍然想把每一朵都看到眼里,记到心中,凝视着那一朵朵或盛开或含苞的荷花,顿觉再美的文字都苍白无力。那时那刻,直到此时此刻,我都想做那里的一名员工,春天里看“小何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日里赏“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秋日里吟“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冬日唱“脍长抽锦缕,藕脆削琼英”,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呀!

荷之恋,月月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