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精华,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高考家长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大雪节气的民间故事,如果能帮助到您,高考家长网将不胜荣幸。
中国民间故事 篇一
有一回,包公坐了轿子出去办事,在大街上路过。
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块青石板上,身旁放着一只竹篮,两手捂着脸。呜呜地哭着。
包公听见了这孩子的哭声,,就吩咐停了轿,把孩子叫到轿前,问道:
“孩子!你有什么冤枉,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
那孩子回答道:
“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卖了二百文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因为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热闹。我看过以后,往篮子里一看,钱就丢了。”说着,又呜呜地哭起来。
包公听了这孩子的话,在轿里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就对孩子说:
“你的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又站在青石板上,钱没有了,这一定是青石板偷的。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同带到县衙去审问。”
包公要审问青石板,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顷刻之间满街的人都知道了。许多人都非常奇怪,就跟到县衙里去,要听听包公怎么样审问。
包公进了衙门,升了大堂,叫人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小孩子就站在青石板的一旁,听审案的老百姓都围在大堂两边。
包公坐在堂上,开始审问:
“青石板,你偷了孩子的钱,若不照实讲来,就动刑拷打啦!”
青石板还 是青石板,一点动静也没有。
包公拍案大怒,就叫衙役动手打青石板。
堂前的老百姓听见包公叫衙役打青石板的板子,一个个想笑又不敢笑。只见两个衙役抡起板子,打了几下,板子就断了。这时大堂两边的老百姓,就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包公不但不笑,并且把惊堂木一拍,说:
“你们好没规矩,怎么敢在大堂上这样大惊小怪!衙役们,把大门关上。不准他们回去。”
那些老百姓看见包公动怒,就连忙跪下求饶。包公说:
“饶也使得,只是你们每人必须拿出一个大钱,才可放你们出去。”
包公就叫衙役抬了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老百姓来交钱,包公就叫他们把钱丢到水缸里,并且亲自站在水缸旁边看。一连有几个老百姓把钱丢到水缸里,都太平无事,放出了衙门。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投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上一望,看见水面上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
“狗贼,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
偷钱的人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发抖。
包公又叫衙役搜查,结果就从那人身上搜出一百九十九文钱,连他投在缸里的钱计算在内,共是二百文。包公就把这二百文钱如数还 给那个卖油炸糕的孩子。包公接着叫衙役把偷钱的贼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赶出衙门
那些来看审案子的老百姓,到这时才知道包公为什么要拷问青石板,一个个都从心眼里敬佩包公。
经典民间故事:岳柱八岁知画 篇二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浔陽(今_西九_)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陽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作任何准备。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剪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看到这副画后,大家都称赞这幅画画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扬扬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
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也大为惊讶,心想这小孩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怎么敢对大画家的画妄说失真呢?于是纷纷把目光投向何澄,看他这个作者怎么应对。本来还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大雪节气的民间故事 篇三
1、忌穿衣过多
如果衣服穿得过多、过厚,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从而增加散热作用,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容易生病。
2、忌舔唇
有的人为了滋润嘴唇,常常喜欢用舌头去舔干裂的嘴唇,结果越舔越干,越舔越裂。这是因为唾液是用来滋润口腔和消化食物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层糨糊一样,风一吹,水蒸发了,淀粉酶粘在唇上,使之更加干燥,甚至会造成干裂流血,引起感染化脓。
3、忌熬夜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养生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为了适应“冬藏”,此时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4、忌常带口罩
为了御寒,很多人冬季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要是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围巾当口罩,由于围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纤织物,如果把围巾围在嘴上,呼吸时纤维和细菌等就会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5、忌关上门窗睡觉
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也带来了空气不流通的问题。冬季应每天开窗数次,以便空气流通。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篇四
传说,吴道子小时候并不聪明。他喜欢画画,但是画不好,一次画不好,二次画不好,三次还 是画不好……,最后连他自己也灰心丧气了,认为自己不是那个材料,永远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了。这一天,他怀着苦闷心情,没精打采地出门游玩散心。
他来到一座庙里,进了大殿,看见有两个妇女正在烙馍。年老的坐在大殿东头做馍,年轻的坐在大殿西头烧鏊子鏊子:烙饼的家什。。只见年老的把面团用小擀面杖擀成了薄馍,随手又用小擀面杖一挑,那馍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从东头飞到西头,正好落在那年轻妇女面前的鏊子上。年轻的妇女一面烧火,一面用竹片翻。馍熟了,她也像年老的一样,随手一挑,那馍就飞起来,一丝不差地落在大殿中间的一块木板上,叠得整整齐齐。吴道子看得呆了。
吴道子看了一会,就走近那年老妇女的身边,问道“奶奶,你看都不看,馍就会一丝不差地飞落在西头的鏊子上,这么难的事,你是怎么学会的呢?”那老年妇女看了他一眼,说:“这没有什么诀窍,也不过是天天烙,月月烙,专心一意,功夫练得久一点熟一点罢了。”她说完,又忙着烙馍去了。
吴道子一听,恍然大悟,从那妇女的话里,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作什么事,都要专心,都要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是很有道理的。从那以后,他勤学苦练,见山画山,见水摹水,见人描人,见树绘树。天长日久,他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被人们称为“画圣”,他画的画也在人们的传说里成了“神画”
卧虎桥
唐朝时候,许昌称许州,城西北角有一汪湖水,俗称“小西湖”。每到夏天,岸边垂柳成荫,湖中荷花盛开,九曲石桥连着湖心凉 亭,不但风景秀丽,也是消暑胜地,不少文人学士常到这里流连观赏、吟诗作画。
大画家吴道子本是禹州人,他的画天下闻名。那真是画鱼鱼戏水,画鸟空中飞,画的树能结果,画的叫驴会拉磨。人们都称他为“画仙”。
那一年,皇帝把吴道子请到京里,让他在宫中作画。画一幅《天子行乐图》,画上的歌舞美女飘飘欲仙;画一幅《百官侍宴图》,那杯中美酒,好像要流出来。文武百官交口称赞。皇帝也十分欢喜,要封他大官,让他留在宫中。可吴道子是山珍海味不吃,绫罗绸缎不穿,黄金美女不爱,骏马高官不受,一心记挂着乡亲父老。他辞谢了皇上,仍旧布衣草鞋转回家乡。
禹州本和许州搭界,吴道子回家路过许州小西湖,见这里风光宜人,是个作画的好地方。他一连游玩了几日,又看到这里民风淳朴,物产富饶,便爱上了这里。况且这里离家也不远。他就邀了几个朋友,在小西湖附近住了下来。他每天到湖边观景作画,或和友人谈古论今。他为人和善,从不摆架子,和邻里乡亲处得很好,生活上倒也逍遥自在。
有一天,吴道子在小西湖岸边临大路的一座小桥上歇息。这时,夕阳衔山,晚霞如火,清风徐徐吹来,湖水荡着金色的波纹。他正入神地揣摩着画一幅《小西湖落照图》,只见一个老汉匆匆走来,劝他赶快回家,说是最近有一伙歹人,夜 聚明散,拦路抢劫,污辱良家妇女,桥头成了是非之地。说完他就慌忙走了。吴道子听后微微一笑。他略一沉吟,便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画笔和颜色,在桥头山石上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许州城内外便传开了,说是夜 里桥上卧了只斑斓猛虎。那虎两眼放光,像两盏灯笼;张着血盆大口,明晃晃一对虎牙,像两把利剑;尾巴一竖,像立一根旗杆。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附近村庄,人人谈虎色变。有十几个胆大的后生,带着刀枪弓箭,成群结队,吆吆喝喝地要到桥上看个究竟。远远的果见一只猛虎张牙舞爪,威猛异常。这伙人弓上弦,刀出鞘,大气也不敢出,慢慢地摸到跟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一幅画。这画画得也太像了,看着比真老虎还 吓人。所以,人人点头咂舌,,惊叹不止。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个老汉,他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画,猛然想起,昨晚上吴道子走得最晚,便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这准是画圣吴道子画的,是吓那伙歹人的。”他一边笑着,一边十分得意地把昨晚上遇见吴道子的情景,一五一十说给众人听。这样一讲,消息不翼而飞,越发传得远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来看这只画虎。嘿!大白天还 虎视眈眈令人胆寒,别说夜 里,不吓掉魂才怪哩!那伙儿歹人心虚,听说有虎,便逃走了。日子久了,卧虎桥的名字也就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