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红楼梦读后感心得800字优秀7篇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虽然它是一本封建时代的书,但书中这些故事一点也不像是那时写的书,不但清新脱俗,而且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香气,让人沉醉其中。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红楼梦读后感心得800字,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读红楼梦有感 篇一

一段缠绵的情缘,两眼流不尽的泪水,三人生死纠葛的爱恨情仇……

初遇时,那句,"…高考家长网 kaoyantv.com…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后,她流泪是为他,他疯魔也是为她。没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绛珠草,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缘,亦是他们的劫。

神瑛侍者带着五彩石来到繁华红尘,而绛珠草为了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追随侍者而去,许愿以一生的泪水来报答。她确是留了一辈子的泪水,耗尽了心神,最后郁郁而终。

神瑛侍者入世,衔玉而生,故名宝玉,一年后,姑苏林黛玉出生,她就是绛珠仙子。在贾敏去世,林如海逐年老去的情况下,为了黛玉有人陪伴,教导,林父将黛玉送去贾府,黛玉与宝玉纠缠一生的命运便就此开始了。

宝玉与黛玉相识相知,他们兴趣相投,在封建制度,森严等级下,他们都有着与世不容的逆骨。他们的相恋同所有的恋爱相似,甜蜜而又酸涩。他们矛盾过,黛玉曾因争吵误会剪碎了赠予宝玉的香囊;他们契合过,黛玉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道尽了岁月的无情,时光的残忍,宝玉亦有感而发,悲恸大哭;他们思念过,当宝玉失玉,神智迷失时,误以为黛玉将要归家,他的泪水里,是最真挚的情;他们痛苦过,当黛玉病重,为宝玉的消息病况疏好疏坏,而彼时正神志不清的宝玉,因将要娶黛玉为妻而有了一丝清明。两个痴儿,为彼此倾心,为彼此伤神,谁又知这只是一场注定没有结果的姻缘。

金玉良缘,本是两个人的幸福,这里,却是三个人的悲剧。黛玉魂归离恨,宝玉看破红尘出家,而宝钗,一人独守半生寂寞。黛玉清高淡泊,悟性极高;宝玉天资聪颖,多情而又痴情;宝钗曾有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们都有绝世的才情,可惜在腐朽且日渐衰落的大观园的禁锢下,他们的人生走向了遗憾,走向了生离死别的结局

我仿若还能看见黛玉泯唇一笑间的风情,还能听见那委婉哀怨的葬花吟,我感受到了宝玉与姐妹嬉闹时的愉悦,体会到宝玉出家时四大皆空,茫然若失的心痛,我眼前还有宝钗妩媚秀丽的身姿在浮现,耳边仍有她半生孤寂的叹息在回响……

曲终人散,唯留一杯清茶,淡淡品,似有余韵……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二

贾元春是贾宝玉的亲姐姐。因为她生在大年初一,所以取名元春。她被选为了贵妃,皇帝恩赐她回家省亲,贾府特意建了一座大观园。

终于等到了正月十五,元春回家了。贾府张灯结彩迎接她,那场面真是热闹、隆重!红楼梦第17回、18回就写了贾元春宁国府归省庆元宵的情景。

从这一章里边儿我读出来皇妃回家真是不一般!为了迎接她回家,先花费那么多钱盖了大观园。回家时,宫女、太监一拨接一拨出场,贾府老小全部跪着迎接,真是豪华奢侈!

但贾元春当了贵妃,一点儿都不开心。文中好几处写到贾元春落泪,她看见贾母时,书中写道,“贾妃满眼垂泪”“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她还说宫里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说是回来省亲,但待了没多久,宫里就又召她回宫,最后她强忍着泪水离开了自己的家,而这一去直到死也没再回来过。贾元春真是可怜,虽然她是一个皇妃,表面很风光,但却一点儿也不开心,她心里的悲伤又能给谁说呢?古代的女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是木石前盟的刻骨铭心,还是金玉良缘的天做之和,那只身离去的的背影在那个时代象征了自由仰或是孤单。

大观圆里的红墙绿瓦,莺歌燕语,其实不过是红楼一梦。在曹雪琴意气风发的那个年代里,更多的其实是束缚,于是才有了林黛玉的葬花,才有了贾宝玉的出家,才有了薛宝钗的悲哀。

贾林两个人的爱情可算是可歌可泣,他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决心,一直是现在崇尚恋爱自由的象征。可是当人们在赞颂他们的时候又有谁看的见宝钗的伤口,谁,谁,谁。

我喜欢宝钗,在这个代表封建礼教的女子身上,我可以感觉到她对幸福的执着。我想我也是一个对幸福执着的女子。很勇敢的守侯着若即若离的爱。

贾宝玉离开了,他应该有他的追求可是他辜负了那些爱他的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会和宝钗继续生活下去,即使我不爱她,也会和她好好的在一起,这不是承诺是责任。对于宝钗也对于即将出世的孩子。

我不会渴求一份得不到的爱,我想自己应该会和一个很爱自己的人生活,平淡,宁静,也会幸福。

好好的珍惜吧,不要伤害我们爱的人,更不要伤害那些爱我们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 篇三

独爱林黛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我们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曲子长大。曲中所说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谈起《红楼梦》,几人不知晓?再次捧起这本书,真是读之入神。

书中薛宝钗处事淡然、圆滑隐忍。贾宝玉叛逆多情、平等待人。林黛玉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可最让我痴迷的,不是因为贾宝玉的痴情,也不是王熙凤的精明。而是在大观园里众姊妹几次办诗社,十几岁的她们舞文弄墨,吟辞作词,个个才华横溢。黛玉多次夺魁的绝美场景深深吸引了我。秀外慧中的黛玉性格未必好,但她满腹珠玑,诗情才情令我仰慕。

诗,是黛玉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年仅十二岁的她一首赞美大观园的《世外桃源》,透露了她对自由、安闲生活的向往。在写菊花诗时,她以《咏菊》技压群芳夺魁,尽显了她的绝世才情。“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瓢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首《葬花词》让她从满分作文网纯洁开朗走到了多愁善感、孤高自傲。

合上书,我不禁想起《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武亦姝,也是一位喜爱诗词的女孩,苏轼诗集不离身,还奉陆游为男神!她为人低调温和,她以诗为友,以词为伴,长期阅读和积累。在诗词大会,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冷静的将诗词娓娓道来,让我们穿越千年时光,感受诗词的不朽魅力。高中生的她与博士生对擂也毫不怯场,凭借自身的深厚才学勇夺桂冠。

黛玉、亦姝让我感受到了诗词竟然那么美!我从开始的吟诵诗词,背诵诗词,创作小诗,点点滴滴都是离不开我对诗词热爱与坚持,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也会像黛玉那样妙语连珠,笔下生花。也可以跟亦姝那样在诗词的舞台上,自信淡定的展现自我。

《红楼梦》以它深沉的内涵和博大的气势撼动了读者,书中,大量的诗词楹联,值得我们好好读,细细品。愿我们在学习之余,抽出一点时间吟诵经典诗词,了解诗词文化知识。让我们学习黛玉热爱诗词的精神,放飞自己的梦想。

读红楼梦有感 篇四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细细咀嚼这句话,我方有所悟,合上书,纵观整本《红楼梦》,回想每一篇章,亦是如此壮丽,如此悲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以贾、薛、王、史四大家族为背景,又以宝黛的爱情为主线展开的一幅壮丽画卷。宝玉、黛玉刚开始在大观园里一直相知相守,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直到有一日贾母和王夫人想给宝玉冲喜,让他与宝钗订了婚,黛玉知道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终在宝玉新婚那日香消玉殒,宝玉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再次梦游太虚幻境,被僧人一番话点醒,看破红尘,最终大悟出家。

记得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时,我只看懂了宝黛的爱情和贾家的没落,再看《红楼梦》,我看到的是女性的悲剧和世态炎凉。晴雯因被冤枉愤然而死;黛玉独自凄凉死去;迎春刚出嫁一年就被丈夫折磨致死;妙玉被强盗拐走不知去向……这些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女子,这也是女性的悲剧。但在女性悲剧的背后其实是封建社会这张大网,它将这些极洁极净的物质逼迫到没有任何余地。

《红楼梦》不但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这本书里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她们不仅才华横溢,更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女性。这让我想起第四十六回鸳鸯誓绝鸳鸯偶里,当贾赦向鸳鸯逼婚时,鸳鸯死命不从,还拉着她嫂子到贾母那里跪下,还说:“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就是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她这种刚烈强硬的性格深深打动了我,这也正是《红楼梦》的伟大之处。

我还记得在《红楼梦》第一回有一位疯疯癫癫的跛足道人曾说过:“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人生乃是如此。世事无常,万物变迁,看淡所有人走茶凉,因为一切终究会过去。即使再富贵,再繁华,也只不过是万千世界里的一抹红尘,醒来后终归只是一场大梦!

繁华红楼一场梦,过眼云烟终是空。金陵十二薄命册,梦醒时分归红尘。香消玉殒无人忆,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红楼梦有感 篇五

”最能在“上层人”人物中吃得香的奉迎、拍马的手段,黛玉冷眼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践舌”。极善奉迎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的俗物;自命“槛外人”的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她卸却红妆的虚伪。于是,黛玉被认为是“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也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世外仙妹寂寞林”,黛玉虽被称为主子姑娘,却又不乏那样才情。只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可她除了一腔热血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一些人过分苛求黛玉的“柔弱”,我认为实在是“吹毛求疵”,众钗中堪媲美黛玉之才的非宝钗莫属,她不但善于处世,且“根基家私”雄厚,较之叛逆的黛玉,她是另一种女子的代表,是顺应的典范。

一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甚至连赵姨娘也夸她厚道亲切,梨香院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守拙的淑女之感,金钏投井,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嘲笑之笔,可见其德行,宝钗既无情,也不乏动人之处。说完这两枝精美的玉钗,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向同样闪光耀眼的“副钗”。提起副钗,袭人莫过于翘楚花旦了,其温顺知礼,宽以待人的德行,为以后在大观园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贾母说她是“没嘴的葫芦”,连王夫人也叹道“知大体,莫若袭人第一。”更有宝玉嘘寒问暖,坦诚相待。

可是没有心计的袭人,在大观园中连站都站不稳,“女人心,海底针”哪,袭人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的只言片语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袭人真好么?不,你还记得冤死的晴雯么,晴雯的不屈与反抗,仅是那个时代下一个不足为奇的牺牲品,“芙蓉易折百花残”,这样的伤事还要持续多少次?司棋不是么,香菱不是么,芳官不是么?能够与袭人相提并论的还有平儿,王熙凤的贴身丫环,别人嫉妒得眼红,只有平儿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日日如伴虎,不知何时就会失足落入虎口,尤二姐之死,只有平儿为她落泪,为她惋惜,“芙蓉吹散无情泪”,那《枉凝眉》的声声音韵是无数的叹息。一千个读者,纵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红楼梦》亦如是。美玉无瑕,阆苑仙葩,最忆红楼梦中人。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 篇六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其情节曲折,内容丰富,人物都各自独具特色,更有王熙凤、贾宝玉这些人物,尤其吸引读者眼球,已经成为经典的《红楼梦》,更是被导演成剧,把一个个硬生生的书本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荧幕上,让观众更深刻领会其核心内容。

说到《红楼梦》,不能不提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因为前世的恩怨,林黛玉从前世的绛珠仙草转世投胎,许下用一生的眼泪还与宝玉,以报当日滴水之恩,贾宝玉与林黛玉素日朝夕相处,早生情义,可黛玉心思敏感,寄居在荣国府,却由于她清高自居的个性,常常为小事伤心难过,她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最后的结局却以悲剧收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多愁善感,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贾宝玉则拥有十分叛逆的性格,他鄙视功名利禄,不远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与宝黛要求婚姻自主,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封建的道路上越走远走,最终导致两人的悲剧结局。

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可谓是文中的一大亮点,他的阴毒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作弄权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她生性尖酸刻薄,最后害了全家,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喜爱,又因此遭到妒忌,她以她的狠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映象,是对封建社会的残酷的批判。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四百多位,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也是写来如见其人,如闻其事,就拿刘姥姥来说吧。出生乡村的刘姥姥来到了贾家,凤姐导演了一幕闹剧,在贾母那里吃饭的时候,丫鬟只捡了一个鸽子蛋放在刘姥姥那里,刘姥姥不知羞耻的说:“老刘老刘,饭量大如牛。”体现老刘的那种直爽,体现了封建官僚与穷苦百姓的差距之大,讽刺了当时的封建社会。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以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官族名门四家大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达到古典小说的高峰。

读红楼梦有感 篇七

当我们生活在这个人人呼吁平等的时代,你可曾想过那个女性“缠小脚”的畸形时代?那是以前的中国,在那一段沉重的时代悄然出现了一部揭露中国封建畸形社会的黑暗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续写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巨著《红楼梦》在日常琐事上,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生活。贾宝玉本与林黛玉相知相爱,却因当时社会阶层中的条规,两大家族联姻却不是黛玉,世人皆知宝玉宝钗金玉良缘,天作地合,又有谁记得那惹人怜爱的林黛玉?难道只因他身世并不相配贾宝玉?

这种时刻也只有贾宝玉依然天真认为自己掀开红盖头的那一刻,看见的是黛玉那娇羞惹人怜爱的面庞?而黛玉呢?或许早已知晓自己的命运了吧,她试图做过挣扎吗?她在何时放弃挣扎?真就像那“世人皆知宝钗宝玉,”可无人再记起那黛玉一样。

我阅读完《红楼梦》后,我发现我还是想的天真,认为只要二人相爱,便没有阻碍的美满,幸而我生活在一个人人平等,女性自由的时代,我可以自由做事,不必在意什么身份卑贱。

宝玉是没错的,黛玉是没错的,宝钗她也是没错的,错的是那个时代,错的是那个社会。爱一个人并无错,放心大胆地爱一个人更没有错,错的是那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大脑里的封建条规,他已经成了人们的思想。没有人觉得它错,他们觉得世间万物本就如此。

我常在感叹,这书中的人物何其悲伤?黛玉葬了花,宝玉出了家,那宝钗呢?她肚中的孩子有什么错误?“金陵十二钗”个个都是风流才女,她们却被生活打压的不成样子。

或许书中每个人开始都是纯朴的样子,但他们不似现在。我不能批判每一段历史,不能批判每个人物,有时我们都不能活成自己期盼的样子,又怎能批判别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生活的担子,每一段历史都有存在的意义。

我庆幸现在人们呼吁人人平等。

我庆幸现在的社会开明。

我庆幸我拥有的,未拥有的,我庆幸每个人都有追求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