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考家长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10篇上海中考作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上海市中考作文 篇一
“曾经以为,世界很美,没人掉眼泪……”每当哼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学游泳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鼓励我去学游泳:“东东,想不想像小鱼一样自由地在水里玩耍呀?我们给你报了游泳培训班,学好了好在水里和小鱼比赛。”听了父母的话,我一蹦三尺高,想着能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和小鱼比赛,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兴冲冲地参加了多人的游泳班,准备“大展身手”。然而教练的进度是兼顾全班学员的,不会因为个别学员而耽搁。我十分胆小,不敢自己跳下水去,每次总是排在队伍最后。终于在被教练“扔”进深水区呛了几口水后,只要一提起游泳,我就会哭得山崩地裂。眼泪汪汪地祈求妈妈:“我再也不要游泳了……”只是想和小鱼比赛的我,没想到学游泳这么可怕。
受不了我的撒泼耍赖,学游泳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从此,学游泳成了我人生中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直到上中学,妈妈又来和我商量去学游泳的事。这次她为了克服我的恐惧,特意请了一对一的游泳教练。妈妈还答应我,如果我学会游泳就带我去北海道。
禁不住出去游玩的诱惑,我答应妈妈重新回到了学游泳的课堂。虽然一开始我还是会呛到水,但教练告诉我要按照正确的姿势游泳,手臂要用力划动,腿要踢出水花……当我无助的在深水区扑腾时,教练会游到我旁边,告诉我腿部要不断蹬水,人就会上浮……就这样,我慢慢地学会了自由泳、蛙泳、仰泳、蝶泳四种泳姿以及跳水、水中转身等游泳技巧。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游泳。教练夸我游泳比成年人还游得好,我心里乐开了花:游泳原来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
暑假,我终于如愿到了北海道旅游。其中有一处景点是清澈见底的洞爷湖,湖四周被小山环绕,山上是成片茂密的树林,那天,天空中有些微微小雨,于是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偌大的湖面上只有我们一艘小舟,我想我肯定是闯进画家的山水画中了。我毫不犹豫地跳进清凉的湖水里,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穿梭着。
蝴蝶要经历破茧的痛苦,才能在花丛中翩翩飞舞。而成长,也总是伴随着疼痛,但我没想到风雨之后真的可以看见彩虹!
上海中考作文 篇二
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思路点拨】
一、仔细认真审题
今年的上海中考作文仍然是一个命题作文。“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这个命题,在审题上没有设置任何障碍,题目中的关键词“心里话”也应该是老师平时在训练学生作文时强调过的内容,陈述主体“我”容易被学生在审题时捕捉到。“心里话”强调了内在感情的抒发和作者对生活的自我认知,这样的命题对擅长抒情和平时注重“自我解剖”的学生有一定优势。从去年的“心里美滋滋的”到今年的“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显现了上海中考作文命题 “大众化”的趋势。也许命题者不希望人们把对中考作文的关注放在命题本身上,而是希望老师、学生能很好地关注真实的写作过程。
二、写出真情实感
中考作文命题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考场作文的成败。“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是一个能让每一个考生抒发心灵需求的佳题,能触发考生的动情点,掀起考生情感的波澜,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题目中的“今天”,并非参加语文中考的“今天”,而是指抒发心声、“说说心里话”的那个“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中的“我”是倾诉者,“心里话”是倾诉的内容。所倾诉的内容必须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行文的重点在于“心里话”,“心里话”必须写实在、写具体,或抒发内心的喜悦,或表现心头的苦恼,或吐露心中的秘密,或追求心中的梦想……
上海市中考作文 篇三
我又在春秋的轮回中,我在不知不觉中长大。长大的感觉真好,但在好的过程中觉得好郁闷、好心烦。
所有的事都在不知不觉中席转而来,让我措手不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我在做自己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事,在更多的时间里我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处理自己所做的错事,因为我要为我所做的事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大多的日子里我在埋怨同学、埋怨老师、埋怨父母、埋怨老天,我在埋怨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而寂寞的黑夜。有时候我在自我安慰:“走自己的路,别人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但在无数个失败和沮丧的日子过后,我逐渐的明白了自己这是在自己欺骗自己,但我又无法控制自己,我依旧在这样地欺骗自己。
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早上依旧无所是事的在操场上闲逛,带着自己的不满与寂寞,天空如此的晴朗,空气是如此的新鲜,但我却无心去体会那美妙地大自然的语言。我低着头在那里玩弄着脚下那无名的石子,恨不得将这可恶的石头一脚踢到地球的另一端。当我一脚将石头踢出去的时候,我发现在我的后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跟着我,我很不耐烦的反过身来准备大骂,但我没出口,因为我发现了她那一双水灵灵地大眼睛里充满了惧怕。我我没有理她,而是继续玩弄着自己的石头,忽然我好像想起了什么,我转过身来问她:“你来干嘛!”她好象孙悟空松去了金箍圈样地跑到我面前,我低着头看着她那高兴地样子。
“有事吗?”
“恩!”
“那你快说吧!”
“好高兴哟!这么多天你总算肯让我与你说话了。”
“是吗?”
“恩!对了海,你能不要这样吗?其实你很好、很好,你能从头开始吗?好好过好每一天。”
“好好过好每一天?我能吗?”
“你能的,你一定能的,你要相信自己哟!走,我们去教室我们大家将要给你惊喜。”
“……”
上海市中考作文 篇四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慢慢成长,从我来到这个世界至今,已经过去了17个春秋,我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变化,其中有两个人,他们与我之间相连着的,是血,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
他们养育了我17年,但还未结束,他们让我在温暖的家中茁壮成长。还是幼儿园的时候,便已经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之类的儿歌,当时什么都不懂,现在懂了,但也认为有点幼稚,不会再去提及更或唱起,但其中的内容却是真实的,有了父母,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日益的成长,每天接受着教育,我们开始明白,对于父母,对于哺育我们,创造我们的人,我们应该感恩。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他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着那一副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天空的感恩。
因为感恩,这个社会才变得多彩,应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我们的父母。感恩不一定要感天动地,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递上一句祝福。他们往我们身上倾注心血,但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丝丝皱纹。感恩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报答。父母从没要奢望过我们什么,他们最大的心愿不过是我们能健康成长。至于要我们出人头地,有更好的生活,只是每一对父母的附加心愿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去实现那愿望,平时少玩一点,多一点学习、读书,争取每一次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说真的,大多数父母的要求也就如此,但我们却一次次让他们失望……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的旋转,我们学会感恩是自己的一份良心、孝心。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社会,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上海中考作文 篇五
一、20世纪头30年间是以对渤海遗址调查为主的时期
由日本、俄罗斯学者(确切地说是旅哈俄籍学者)垄断,主要目标是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和三灵坟等。日本学者在军国主义支持和庇护下,积极配合向“满蒙”地区渗透。1883年,日军间谍潜入中国吉林集安盗拓《好太王碑》。1894年御用文人九鬼隆一向日本当局献策掠夺中国文化财富。嗣后,日本一些学者相继潜入中国(首先是东北地区)进行考古和人类学的调查研究,如鸟居龙藏、鸟山喜一、关野贞、白鸟库吉、黑板胜美和内藤湖南等等。鸟居龙藏的《东北亚洲搜访记》、《满蒙古迹考》和鸟山喜一《渤海上京龙泉府考察记》都记述渤海遗址。在掠夺中国历史文化财产的过程中,20世纪20年代中成立的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一些学者对渤海上京城址调查记录做出的贡献。成书于1921年的《宁安县志》(王世选修,梅文昭总纂)对上京城的记录超过同期的任何人的任何着作,所附上京龙泉府遗址图是已知最早的实测图。俄罗斯学者注意和研究渤海历史及其国内渤海遗迹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但直到十月革命前后,他们对渤海遗迹虽作过调查和个别挖掘,认识和理解上还有差距,甚至难以分辨某些遗迹性质。30年代前后,对渤海历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如1919年率宾唐晏撰《渤海国志》,后黄维翰撰《渤海国记》,金毓黻先生撰《渤海国志长编》。日本则有鸟山喜一于1915年撰《渤海史考》和津田左右吉《渤海考》以及松井、池内宏等人都有渤海论着发表。苏联的Э?H?马特维耶夫于1929年出版《渤海》。朝鲜学者也有相关论着问世。
二、30年代初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可划为渤海考古研究的第二期
特点是发掘范围扩大,进入以发掘为主和调查发掘交替进行时期。东北地区沦陷后,日本学者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基本是步侵略军后尘而至。不过,据目前掌握的材料,首先发掘渤海上京龙泉府宫城殿址的不是日本学者。1931年,在日军占领哈尔滨之前,这里组建东省特区文化发展研究所,当年即组织大型综合考察队赴东部地区考察,中国着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尹赞勋先生参加地质分队,还曾参加古人类分队的考古工作。古人类分队由B?包诺索夫领导,调查渤海上京城址、三灵坟等,包氏的调查试掘材料(《关于东京城遗址调查的初步报告》)于1932年首先用俄文发表。1933年6月8日,以原田淑人、池内宏为首的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队在日军刺刀保护下发掘渤海上京城宫殿遗址———这在国际考古发掘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一例。因为日军曾在上京城宫城南门前(五凤楼前)同抗日军民激战,伤亡惨重,今五凤楼前的高大水泥标志就是由为超度这些罪孽深重的亡灵所建“忠魂碑”改制的。参加发掘的日本学者有驹井和爱、鸟山喜一、水野清一、三上次男等,中国学者金毓黻等参加部分发掘工作。1934年7月发掘结束。1939年,出版了专题研究报告《东京城———渤海上京龙泉府址的调查发掘》,产生很大影响。发掘文物装了23箱运回日本。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对东北地区渤海遗迹的掠夺性调查和发掘范围也随之扩大了。在日伪统治东北的14年中,凡是日本学者已经掌握或了解的渤海遗迹,基本都被发掘了。如何评价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主持的考古发掘呢?据有关资料和知情者透露,他们的发掘有时基本上是有什么挖什么,科学性不敢过多恭维。谓其挖宝式盗掘可能不服气,说掠夺也会有应词。但他们是在别国土地上掠夺,受占有心态支配和挖宝欲望的驱动,考古调查发掘必然是主动掠夺式的,因而发掘必有很大随意性,造成学术上的混乱,也严重地破坏了遗迹。
三、抗战胜利迄今为第三期
20世纪后半期中国、俄罗斯、朝鲜和韩国学者已经成长起来,中国由于得天独厚等条件而占据主导地位,每一重要发现和研究进展,都对国内外渤海历史学界产生重大影响。从半个世纪的渤海考古发现和研究情况,可以看出一些脉络,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上海市中考作文 篇六
刚刚出生的我,是一个只会“哇哇哇”大哭的小婴儿;1岁多的我,是一个无知的幼儿;9岁多的我,是一个充满活力,天真无邪的儿童;现在的我,又是怎样的呢?
每个人都会经历婴儿、幼儿、儿童、少年、中年的时期,那是因为我们都会成长,一步步的成长会使一个人渐渐的懂事,成熟。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少年,我们需要开始拼搏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总是依靠别人,我们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即将踏上中学阶梯的我,需要脱下童年的幼稚,换上成熟的外套。是时候关闭小学之门,打开中学之窗了,我该成长了,我需要同岁月一起改变,我需要改变,需要一个全新的自己。因为,过去的我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我,正在站在中学门前,等待着开门的时刻。当门开启的那一刻,我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迈步!不能退缩,尽管并不适用中学生活,但我一定要去尝试熟悉它,适应它。
同学,我希望中学的时候在我面前的还是与我共苦共难六年的小学同学。时间,是时间让我们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培养出了感情,让我们真的很难分开。可是我必须接受事实,因为我们必须得经历离别,因为这是我们人生路途中必须经历的路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长,才会懂得珍惜眼前的时光,才会有勇气面对未来!
我长大了,我必须要独自面对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了,陈项琳,加油,天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有不敢过火焰山的人,只要勇敢,只要努力,肯定可以!老天不会负有心人的,GO!
上海中考作文范文 篇七
夏日的梧桐树下,一个稚嫩的童声打破了闲静,"爷爷,爷爷,你说,生命是什么东西呀?它是什么颜色的?"看着孩子那双渴求的眼睛,爷爷想了想,用慈爱的口吻回答说:"生命是紫色的,里面有各式各样新奇的事,等你长大后就明白了。"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中却盼望着自己早点长大。
夕阳西下,枫叶似火,整个教室都被映得红红的。小孩变成了学生,学生向自己心目中最崇敬的人----老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老师稍微沉吟了一下,深情地说:"生命是红色的,就像蜡烛,它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温暖。"学生仔细品味着老师的话,觉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白雪皑皑,一望无际。风呼啸着吹起哨卡窗外的积雪,纷纷扬扬地又洒下来。兵站在窗口,心里还在隐隐作痛,十年的寒窗苦读,三分之差的名落孙山。苦闷中,他向班长提出了那个埋藏在心底很久的问题:"生命是什么颜色的?"班长知道兵的心,缓缓地回答道:"生命是白色的,就像这唐古拉山的白雪,风吹不散它,阳光照不化它。"兵听了班长的话,陷入了沉思。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天毫不吝啬地将大把大把的绿色洒在大地上。但兵却带着他的疑问,和战友们奔赴大西南。面对侵略者猖狂的气焰,兵心里就像烧着一团火,他和战友们摸爬滚打,挥着自己青春的汗水和生命。直到有一天,无情的炮火吞没了年轻的身躯,奄奄一息的兵,脑子却很清醒,二十年来对生命色彩追求的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突然之间,他明白了:生命的真正色彩并不是一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爷爷的答案紫色寄托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老师的答案红色是自己奉献精神的象征;班长的答案白色表明边防战士的坚强和忠贞。
兵走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的答案是那绿色的军装和长青的翠柏。他用自己绿色的答案铸成了一座属于自己的丰碑。
一个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多彩的答案中找出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种吧!
---后记
【点评】
上海市中考作文 篇八
看到这个标题时我的大脑几近空白,这篇文章是很多次修改后的成果,为此,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我苦学拼音。单个的拼音我非常熟悉,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我却无能为力。我抱着一定能学会的决心开始却又抱着我绝对学不会的绝望结束。
我怀着一颗上进的心进了书法班。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同,我将笔攥得很紧,一笔一画都那么有力。但是表扬的名单中从未出现过我的名字。“你的字,太干枯了。”
我拿着我的长号,鼓着腮卖力地吹着曲子。每个音都不够干净,不够稳定。我的位子,是九人之中的倒数第四。
我可以做一生都不会拼音的人。我可以做书法班里的另类。我可以做个鼓腮的号手。这一切看起来都不是很荒谬。但是,放弃,是件非常荒谬的事。
我不会放弃的。我会用骨子里的不服输拼到最后。哪怕我没有悟性,没有天赋。
它们,是证明我能力的工具。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彩色的拼音卡片在我眼前铺展开来,黑白的字帖在桌子上堆积,我对着镜子吹号。
“m——a——,妈。记住了吗?”“恩。”“m——a——?”“恩?”
“还是太干枯了,好好练练笔画再来写字吧。”
“你的脸鼓得像包子。其实没有那么用力的。”
在困窘与失望之中徘徊。我完全看不见成功的迹象。但那毫无疑问应该是甘美的果实。成功的降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也许我需要等待很久,但并没有关系。我静下心来。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我看着身边的汉字,努力分解它们,想象它们是一块块积木。我握起笔,将指尖放松,想象我的笔尖是平静湖泊上的蜻蜓。我拿起长号,想象自己的气息会达到很远很远的云端。
在平和之中,我忘了自己的初衷,我渐渐喜欢上事情本身。认识很多字的感受,塑造线条的感受,静听长号的感受。
我仍在努力尝试。
当我第一次读出“妈”,当我第一次被老师表扬,当我变成了长号声部正数第二。
成功的确是甘美的果实,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之中爱上了这件事情本身,这才是更为积极纯粹的快乐。
我放下笔,舒展手腕,为了这篇文章我不止一次努力尝试,很多次都想要放弃。可是,我写完了,而且我很开心。
上海市中考作文 篇九
从进大谷小学开始,我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然后长跑二十分钟左右,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坚持长跑的经过是这样的。因为发病,我没有上幼儿园。进大谷小学后,气喘病魔好像在我身上住出了甜头,越来越蛮横地在我体内肆虐。
于是,父亲把治好我的气喘病当作一桩大事情来抓,当作他做父亲义不容辞的职责。每天早晨六时,他就大声地催促:“喂,你想就这么死呢?还是想活?”硬把我从睡梦中弄醒,几乎不穿衣服就把我带到路上跑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天天如此。
至今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那年的五月份,已经到了换季的时候,气喘还没有缓解,就是走路也是难受,但父亲仍然叫我在凹凸变化很大的西大谷跑步。
我的嘴唇已经发紫,呼呼地拼命喘气,好几次停下步来吐唾沫。忽然我背后传来“呼”地一声,紧接着背上袭来一阵剧烈的疼痛。父亲折下一根柳条当作鞭子,脸色严厉地说:“难受得吃不消的话,死了也没关系,再跑!”奇怪的是,人体内似乎还存在自己意识不到的力。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觉得那鞭子的抽打声就像是宣告同气喘病魔诀别的礼炮。要是父亲一时同情或态度软一点,恐怕我的长跑就坚持不下去了。
在大雪纷飞的严冬早晨,父亲叫我只穿一条裤叉,而且赤着脚跑步。我以为一定会患感冒,冻伤脚,后果严重。然而结果并非如此。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忍受了一般人无法接受的严酷训练,在我心里逐步产生了信心。我想,我也有其他人那样的体力,我一定会有的。
事实上,自从开始长跑后,哮喘的发作逐渐减少,而且间隔也长了。当我坚持了四年长跑后,长期赖在我身上的病魔终于被每日清晨的马拉松赶跑了。有幸的是这个病魔从此再也没有光临过。
上海中考作文 篇十
从现存史料看,在最早记载黄河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和《山海经》中均显示黄河注入渤海。而通过查阅《中国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144页的《黄河河道历代变迁图》可以得知,黄河在此后近2000年间虽几经决口改道,但是注入渤海始终保持不变。
直到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为了阻止金兵南下,决开黄河南堤御敌,开始了黄河入淮入黄海的历史,但是这一时期也保持着南北分流而分注黄海和渤海的局面。到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黄河才全部南流注入黄海,从此不再进入河北平原,此间达六百多年之久,这是黄河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六月,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今河南兰考东坝头乡)决口后,改黄海入渤海,并逐渐形成现今教科书上黄河河道――流经九省注入渤海。1938年政府为阻止日军西进,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河水改道≤www.kaoyantv.com≥东南入淮,历经九年至1947年3月才堵口并恢复了现今黄河河道。故1938年黄河入淮不再直接注入黄海,而是借道长江排泄到东海。
综上所述,黄河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到宋代注入渤海,之后到清咸丰五年注入黄海,再之后至今注入渤海,其间1938年至1947年注入东海。
了解了黄河入海的客观史实之后,我们把目光切换到歌词的文本范畴上。《黄河大合唱》写作时间是1939年3月,从写作时间可以推断出黄河此时注入东海。这一点为《黄河大合唱》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中描写的黄河“像一条飞龙/日行万里/注入浩浩的东海”作了地理概念上的佐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在本章选用“东海”这个意象,首先是为了让它和“东方的强盗”、“法西斯”等意象一起再现抗日的社会现实,彰显文本的抗日主题,增强了歌词的写实性。其次是使文里文外的情感色彩高度统一。黄河在注入东海的这九年时间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刻骨铭心的。这时期形成的“黄泛区”成了灾难的地理名词。毫不夸张地说,这九年里灾难覆盖了黄河,黄河成为形成民众心中噩梦的邪恶根源。作者抓住这样一个典型的、容易产生共鸣的群众情感元素,把现实客观积累的情感化做笔端的文字,堆砌成一首控诉黄河的诗歌,向世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真可谓独具匠心。
审视《黄河大合唱》全篇,我们可以发现第二章《黄河颂》选用了与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截然相反的视角――歌颂黄河所体现的坚强拼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时,作者的立足点不是现实黄河,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下的黄河,所以选取黄河入渤海还是入黄海都是可以说通的。那么作者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黄海这个意象呢?我觉得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时间考量
以写作时间为参照原点,由此上溯到清咸丰五年黄河改入渤海,不过也才80多年的历史,它不足以抹杀对清咸丰之前黄河入黄海近700年历史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换句话说,客观变化还没有完全覆盖人们已有的主观印象。比如郭沫若先生在1928年创作的《黄河与扬子江对话》中就用“黄河”的口吻述说:“唉,我恨我一身的泥沙总不能把黄海充满!我流了几千万年的泥沙总不能把黄海填干!”这里也是用“黄海”这个意象。
二、历史考量
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现实社会最动荡、屈辱的历史时期。单就中日之间来看,从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再到1937年南京大屠杀。日本的野心把中华民族逼到了悬崖边上。这一时期的黄河充斥着中华民族的血与泪,流淌基调是悲壮的,与作者歌颂黄河的意愿不协调。从情感色彩上看黄海无疑是首选。
三、文学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