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幼儿故事【通用5篇】

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高考家长网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幼儿故事,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幼儿故事 篇一

关键词:幼儿园;学习故事;三个环节;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

所谓“学习故事”,其实是一种评估工具,它是由新西兰的一位女性发明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工具,很多国家都已经使用了这个工具。这个学习工具通常是通过一系列文件(包括观察性记录)来记录幼儿学习中的故事。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就是寻找幼儿能够做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的人格认同。所以,学习的故事和评估的目标,就是要记录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点点滴滴。这对于教师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料。学习的故事所用的是叙述的记录方式,记录的是幼儿能够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故事”的目的不是评判幼儿学习情况,而是倾听幼儿的心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二、学习故事的三个主要环节

一是注意:注意发生了什么,幼儿的兴趣、想法、特长是什么。二是识别:识别什么学习有可能发生。 三是回应:如何支持和拓展幼儿接下来的这种兴趣、想法或特长。

三、学习故事的灵魂

抓住学习故事的灵魂――教师心中要有幼儿,要善于挖掘幼儿真实的想法和兴趣,并能解读在此基础上萌生的一系列“精彩”的学习。教师要主动地走进幼儿的内心,去体悟幼儿的想法、思维。

四、如何在学习故事中发现幼儿的精彩

1.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等待精彩的出现

第一天进活动室,我看到点点安静地坐在教师的椅子上,其他幼儿都在各个区玩。她所在区四五个幼儿正兴高采烈地玩冰球游戏,而她却默默地看着,双手不知所措地玩胸前的标牌。我第一感觉是:这孩子有什么问题。考虑到学习故事的三个过程,我提醒自己――注意,发生了什么。我耐心地等待,直到建构区滚出一颗玻璃弹子,她立马跳下椅子捡了起来,用胸牌包裹它,又坐回椅子,把一匹精致漂亮的小红木马拿在手上。大家玩得热火朝天,玻璃弹子不停地滚出来,她就不停地捡,被同伴们的游戏热情感染,终于说“QQ,给。”男孩更来劲了,一边向对方扔弹子一边喊“发射”。教师说:“这样玩不安全,换一种玩法。”于是她把捡到的弹子放在盘子里并把它藏在茶杯箱上,说“这是秘密基地”。

第一天,我对点点的印象是:安静、平和、守秩序,能在集体中听教师或其他人讲话,当听到“这样游戏危险”时,能马上停止游戏并把危险的源头“弹子”收藏起来。当捡起第一颗弹子后微笑一直洋溢在她脸上,会和同伴交流,有好朋友。我们尝试着用学习故事的理念评价她,认为她是一个积极、快乐的孩子。

2.关注幼儿行为的细节,准确识别和解读幼儿

在“学习故事”的研究中,不在于有那么几次精准地解读幼儿,更在于努力解读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改变。看到幼儿在学习和看到值得记录的幼儿“学习故事”是有一定区别的。幼儿的学习随时在发生,但并不都是值得和需要记录的。我们不要过于看重“完成幼儿学习故事案例”这一结果,而应更多地关注、读懂幼儿的变化过程,关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观念与行为的变化。

第一天的观察没有发现“精彩”,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跟点点积极地互动,成为她学习的亲密伙伴,来了解她真正的兴趣,推动她主动学习的发生。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逐渐明确,我们和点点的关系是“一起工作的伙伴”。

第一天,我们关注到点点“能做的”和感兴趣的是阅读(因为她自发地两次走到阅读区坐下来看图书)以及她手上的小红木马。

第二天,她用了半小时画了一张“ 我和跑男的合影”的画。整个过程专注、安静、熟练、流畅,我们都很喜欢她的画作,建议她做一个画框,她说“回家再做”。说实话,点点画“和跑男合影”的情况中规中矩,并不属于“精彩”时刻。但这匹小红马又一次出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这匹马昨天和今天总是在她身边。正是这一行为的细节,我们解读到她最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匹小红马。我们就一起观察起这匹小红马,发现这匹小马没有眼睛。她就立刻找到剪刀和粉红色的纸剪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匹跟昨天完全不一样的小马。她告诉我们,是“小马宝莉”。

以前,我们可能会千方百计地引导点点给“和跑男合影”做个相框,但对“学习故事”的研究,使我们改变了做法。一边看着她给小马做眼睛一边想着“什么样的学习有可能发生”。在使用了“指挥式的教学策略”失败后,改用了非指挥式的,如认可她给小马贴画上眼睛,我们说“小马看上去精神多了”;她给小马做条围巾,“哦,原来是做围巾啊,想得真周到!”来自于教师的真诚回应,使她感受到她的心声被听到了,而且教师在鼓励、表扬她。教师的积极回应让她能有信心继续活动。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并从幼儿的语言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能让幼儿感受到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3.争取适时有效的回应,选择合适的推进策略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的回应与推进策略不仅仅是“回应什么”的问题,还包括“怎么回应”。每一名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是带有特殊“个人烙印”的,当教师对幼儿可能获得的新经验做出识别,明确了该活动中幼儿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就应当联系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已有经验、学习品质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两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点点不仅安静、平和、守秩序,而且喜欢画画,对画人物的技术很熟练。作画时果断、流畅,更像是对一幅完整作品的默写。而对小红马的装饰倒是出于教师质疑“这匹马怎么没有眼睛”后的即兴创作。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和点点之间不断有对话交流,最后,终于明白她做的是《小马宝莉》儿童影视剧中的音韵公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点点是主动的学习者,她和教师一起学习新事物。

基于对点点活动中细节的观察和识别,我们捕捉到了点点非常喜欢小红马,第二天,我们及时提供了有关《小马宝莉》的图文资料,她果真如获至宝,说明我们的回应很有效,为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了准备。

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点点比较喜欢我们使用 “合作建构”式的教学策略,如我们发现“小马怎么没有眼睛”时,聚焦在《小马宝莉》上,鼓励她回忆小马宝莉的认知经验以建立连接;为她提供完成任务的必要支持材料――收集小马宝莉的彩色图文资料;提供小马宝莉的图书,将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汇总;通过阅读,向她展示细节、新词汇;提议画三匹小马;介绍一个任务、想法,如“由你接下去读书给我们听”;挑战自己,从熟练的画人到学习如何画一匹马等。

五“学习故事”在幼儿园的意义

1.改变教育的出发点,实现儿童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幼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权利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潜能和天性,而不应该把幼儿当作某一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习故事”关注幼儿自发的学习,记录幼儿的学习行为与方式,使幼儿表现出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自信和能力。从 “学习故事”的特点里,可以看出教师“尊重幼儿”行为的实现,同时教师也会有新的定位,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评价,形成“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2.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快乐成长

幼儿故事 篇二

关键词:故事教学;素质教育;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62-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幼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样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幼儿正处于接触和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像一张白纸,正是帮助他们培养习惯与锻炼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由于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等方面的限制,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要精心选择,不但能够满足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心,还要能够让幼儿感兴趣,并且能够充分地把知识传授给幼儿。故事教学就是满足上述条件的一种非常适用的幼儿教育方法。童年与故事分不开。故事中错综复杂的情节,广泛的涉及范围,神奇的关系等,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好奇心,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好好地学习知识,认知道理。关于如何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实践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故事可以培养幼儿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故事教育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幼儿由于年龄限制,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运用幼儿可以听懂的语言,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与听故事的兴趣,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同时要注意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讲解,比如配以事物、图画、手势与肢体语言等等。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采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词语的解释,还要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反复的讲解,通过反复的重复,加深幼儿对词语的印象,巩固幼儿的记忆,已达到培养幼儿词语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精心选择故事,在故事教学中多提问幼儿,不但帮助幼儿巩固对词语的理解,同时要有目的地训练幼儿对词语的灵活运用。

二、幼儿要通过故事教学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教学不但要给幼儿讲故事,培养他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还要鼓励幼儿尝试着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唯有如此才算是完整的故事教学。幼儿教师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鼓励幼儿复述故事,培养幼儿的勇气与自信心。幼儿教师在给幼儿讲述一个故事超过3~5遍,孩子才能够记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然后教师再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辅助,幼儿一般就可以把故事听下来,并且帮助幼儿整理清楚故事内容。幼儿园教师要在幼儿复述故事时,尽量运用肢体语言或表情来引导幼儿讲述完故事,以此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注意对幼儿多鼓励与表扬,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幼儿忘记故事的时候要引导与帮助,培养幼儿表现的欲望与自信。幼儿教师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不断地重复地复述训练,使幼儿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完整的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力,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当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来形象地表现故事。儿童的言行举止一多半都来源于模仿,而幼儿模仿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师或家长。幼儿园的教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和动作。教师丰富的语音语调,得体到位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做出好榜样,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书中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一般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语言课,鼓励幼儿运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并对幼儿不断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模仿能力,为将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做好铺垫。

四、听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导致他们具有丰富、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思考问题,追寻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的时候,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就给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笔者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幼儿:后面会怎么样呢?幼儿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出许多的答案,不但由于幼儿的参与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教学的兴趣,还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五、故事中的道理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

幼儿故事 篇三

这只老虎厉害吗?哪里厉害?

现在它一点都不厉害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利用幻灯,第一次讲述故事

故事里都有谁?

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大老虎的牙齿被拔掉了?

3、幼儿生活经验交流

(1) 让幼儿找找自己和同伴嘴里有没有蛀牙?并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教育幼儿要懂得保护牙齿。

4、第二次欣赏故事

丰富词“瘪嘴”,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瘪嘴的老虎。

附:故事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根据冰子同名童话改编

大老虎的牙齿真厉害,大家都害怕老虎。

狐狸说:“我不怕,我能把老虎的牙齿全拔掉。”

狐狸给老虎送去了一大包的糖果。老虎放在嘴里。啊,真好吃!老虎不停地吃糖,吃了一颗又一的的躺颗。狮子劝他少吃一点他也不听。每天也不刷牙。

有一天,老虎牙疼,疼得他捂住脸哇哇叫:“谁帮我把我疼的牙齿拔掉,我让他做大王。”这时候,狐狸来了。他说:“我来帮你拔牙吧。”他把老虎的牙齿拔掉了。

幼儿故事 篇四

黄陂区前川街第二幼儿园开展幼儿故事比赛活动简讯

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讲故事的兴趣,以活动促阅读。4月25日和26日,黄陂区前川街第二幼儿园在多功能厅举行了讲故事比赛。

本次比赛经过各班初赛层层筛选, 42名小选手脱颖而出参加园级决赛,现场气氛热闹又有趣。小班的幼儿虽然是本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但他们的表现出奇的可爱,稚嫩的语音、有趣的动作把大家逗得乐开了花。小选手们选择的故事也十分丰富,有《孔融让梨》、《龟兔赛跑》、《渔夫与金鱼》、《老虎拔牙》、《小黄与消化》等。比赛过程中,孩子们落落大方的举止,口齿清晰的表达,抑扬顿挫的声调,都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天赋。现场不时响起家长、小听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比赛结束后,经过评委们的公平公正地评比,评选出多项奖项。

幼儿故事 篇五

关键词:故事教育;幼儿成长;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把握好时机,经常给幼儿讲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获取知识、认知道理、丰富情感,在成长中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与良好的品质。

一、故事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1.故事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注意力相对集中,他们的听力在听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在幼儿听故事中或听故事后,教师和家长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就要记忆故事,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记忆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2.故事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每个故事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的语言简练、优美、通俗易懂,加上教师和家长夸张性的语气、动作、表情等,让幼儿完全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我们在讲述故事时要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诱导幼儿积极回答故事中的各种问题。如,讲完故事《笨笨猪》,可这样提问:为什么说它是“笨笨猪”呢?当“笨笨猪”在路上捡到苹果时,它是怎样想的?当“笨笨猪”被大老虎抓住时,“笨笨猪”又是怎么说的呢?为什么说大老虎是“笨笨老虎”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引导着幼儿积极思考问题,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3.故事能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表现力

幼儿喜欢模仿,这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表情的丰富多彩,夸张的动作表现,这样既能深深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仿佛让幼儿置身于故事世界之中,也给幼儿提供了模仿的榜样。如,在故事《会滚的汽车》中,狐狸假装肚子疼是什么样的动作与表现,语调又是什么样的;当狐狸吃掉了“小鸡、小鸭、小鹅”时,狐狸装得很神气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大摇大摆地走路又是什么样的。当幼儿熟悉故事以后,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学习复述故事,引导幼儿如何进行声音、动作及表情的模仿,并大胆地把夸张的动作、形象的语言运用到故事复述当中,让故事复述更加生动形象,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表演才能,促进了幼儿表现力的发展,也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故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故事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懂得真善美与假丑恶

谦逊礼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现在的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养成了一些孩子霸道、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对脾气粗暴的幼儿要多讲些谦让的故事,如《镜子里的小花猫》,让幼儿懂得你对别人和和气气,别人也会对你和和气气,让故事来引导幼儿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对于“我”字当先的幼儿,可以给他们讲一些《雷锋叔叔的故事》《七色花》等故事,启示幼儿要想着别人,明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得到同伴和大人们的喜爱。对胆小懦弱的幼儿,要多给他们讲些关于英雄勇士的故事,像《金斧子》《刘家五兄弟》这些惩恶扬善、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故事内容,也指导着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使幼儿初步形成对人、对己、对物的正确态度。教师和家长在充分利用故事让幼儿获得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同时,更应引导幼儿形成最初的是非观与正确的人生观。

2.故事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情操

有许多道理幼儿是在听故事时获得的,他们在听故事时,是非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故事来教育孩子。对爱撒谎的孩子可以给他讲《放羊的孩子》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撒谎会害人害己的道理。有些幼儿对同伴的困难熟视无睹,我们可以讲《老虎外婆》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有的幼儿不爱刷牙,我们可以给他们讲《没有牙齿的老虎》的故事,让孩子知道贪吃的老虎因为不爱刷牙而失去了满口锋利的牙齿。让他们知道从小要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对一些没有礼貌的幼儿,就给他们讲《喂》的故事,让他们知道不讲礼貌的幼儿最后连名字都没有了,大家都叫他“喂”,没有人喜欢他。总之,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道德表现,适当选择合适这个幼儿的故事来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在故事陪伴下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度过快乐的童年,让幼儿在故事陪伴下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三、故事选择至关重要

教育家席勒说:“幼儿是一张白纸,那么幼儿教育好比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让这幅画变成不朽的名作,也可能变成信手的涂鸦。”因此,教师在进行故事教育之前对故事的正确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能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是幼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途径。好的故事不仅能美化幼儿的心灵,更有助于幼儿改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它能培养幼儿的耐心与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幼儿的进步。在幼儿教育中,我们既要重视故事的教育作用,更应注意对故事的选择与整理,使故事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