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再别康桥读后感(精彩7篇)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7篇再别康桥读后感,如果能帮助到您,高考家长网将不胜荣幸。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一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境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述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樱不仅仅如此,并且康桥是诗人的梦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梦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述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明白,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以往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我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冶。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梦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述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我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我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各描述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以第二、第三节为例。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十分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这首诗使用式的诗形,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死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资料到达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顿,即按句中不一样成分来区分音节。如诗的最终一节按意群可作这样的划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一致的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境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二

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从1920年到1922年,作者在这里学习了两年。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人生的转折点。所以他后来说:“我的眼睛是康桥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激起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的。”

1928年,作者故里重游。在回家的路上,他写了这首诗。可以说,“康桥”这个词贯穿了徐志摩一生的诗歌。

徐志摩在第一节写道,他离开母校的时候非常难过。用三个“轻轻”,让我们都觉得诗人来了,轻轻走了!

第二至第四节描述何康为梦想而划船。夕阳下的金柳,软泥上的绿柳,树荫下的水潭,都出现在眼前。在这段话中,比喻用来比较《河边的金柳》和《夕阳下的新娘》。并把清澈的水池比作“天空中的彩虹”。这种手法让这些段落非常吸引人,非常漂亮。

在第五、六节中,作者借用了四个重叠的句子:“梦”,“满满一船的星星,在星星的光辉中歌唱”,“歌唱,但我不会歌唱”,“夏虫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是这首诗的高潮。最后一节以第一段的三个“悄悄地”和三个“轻轻地”开始和结束。

胡适曾说:“他的一生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深深敬佩一多对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意崇尚。这首诗可以说是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思想。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三

近处,眼前的风景,草坪,树荫,何康,最美的彩虹,最美的剑桥如彩虹……

靠近,在我眼里,衣服,脚步,脸,思维,还有那几乎要割断脐带的婴儿般的不情愿。

轻轻的,又走上了曾经多次轻轻飘过的草坪,一如既往的小心,比平时更加小心。对不起,我不忍心打扰沉睡的灵魂,可爱的梦,也不忍心打扰梦中的自己。亲爱的,你的梦里真的有我吗?

哦,还有你,可爱的格林,我的小东西!在这个睡觉的时刻,在这个睡觉的季节,只有你忍着睡意,不想离开送我?你在水底;温柔的我,在你的爱里。因为你,我愿意当小草!在我们的爱河——康河,柔情蜜意!吻别,我最爱的你!

来到曾经去过的树荫下,在悠闲的何康河边,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心跳着,脸红着。你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更加丰满美丽。深情地看着你,问你还记得婚礼吗?当你在夕阳中与新郎同行时,你那金色的艳丽和婀娜的艳丽已经成为我和何康最永久的记忆!在何康的眼中,何康为你荡漾,我为你的心荡漾!问你还记得给你的婚纱吗?你面前的平面镜,想起了你新娘的美丽,想起了我的彩虹梦。亲爱的,如果你作为一个女人结婚了,如果你还在乎我们的爱情,那么在我离开的时候,请你再看看镜子里的记忆:我会在草的更绿的地方为你撑起一根长杆,回去;我在满是星星的船上为你唱歌!那是我的梦想!那是彩虹般的梦!我把我的梦想献给你,留在这里!

激动的快要哭了,却哽咽了。我要在这里留下淡淡的离别,安静的离别,幸福的离别!我沉默了!夏虫为我沉默!剑桥对这一切保持沉默。

远处,眼前的风景,草坪,树荫,何康,最美的彩虹,最美的剑桥如彩虹……

很远的地方,在我的眼里,思维、脸、脚步、衣服,还有后退三步的背影。

诗可以有结尾;然而,诗歌是如此之长。沉迷其间是如此难以自拔,如登天境,如归家。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四

母校微笑着拥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母校永远年轻。今天,我挥着激动的心情阅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徐志摩作于1928年11月第三次欧洲之行的归国途中。当年7月底,作者重游康桥,往日在那里度过的幸福时光又重新回到心头,但是因为当时要急于见一个英国朋友,没有时间记录自己的感受。直到11月他从法国马赛归国,才记下了这段精神之旅。全诗以优美绝伦的意境,清新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再现了剑桥的柔美,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母校的深深爱恋。其中的诗句更是让人深有感触。《再别康桥》开头的几句,它就把我的三魂六魄都摄了去。感怀着它给我的清幽的美和伤感的情绪。

诗人的才情,诗人的多愁善感就如徐徐飘来的杨絮,平素中夹着深蕴,浑然天成。在你随心所欲中体味它的空灵、轻快。作者对剑桥大学的爱,对那读书生活的印象,挥之不去,萦萦于心,此中真情,此中真意,如何表达?这就莫过于康河了。“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康河周围的一草一木,成了作者感情发泄的寄托物。正因为作者情之所致,所以就连河畔的金柳也成了新娘,“自己”还情愿做水草。写到这里诗人心头“荡漾”起了一阵阵不可抑制的柔情。“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诗人澎湃的感情,在此达到了高潮。你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河。“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此处的那一潭水,不再仅仅是一潭水,而是诗人美好情怀的溶合物。是斑斓多彩的,是有丰富内涵的。“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多么美好的意象,多么炙热的表白。“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现实与梦想,现在与过去,已如过眼烟云,飘然而逝。“我”极力的追怀,“我”想拥有那烂漫、甜蜜的生活。

然而,当年的快乐、欢欣如今却化作了一片沉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早期热烈的罗曼蒂克,如今已变成了轻烟笼罩般的伤感。不用送行,不用洒泪告别,甚至也“不带走一片云彩,”只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是,康河的美妙、清幽,将永远在诗人的心胸里长存,诗人的灵魂早已经和康桥融为一体了。徐志摩作为伟大的诗人,对于自己的母校都那么热爱,我们作为母校中平凡的一员,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为母校争光,让母校以我们为荣。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五

在老一辈作家中,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到年轻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他那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让他成为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优美的音节和诗人优雅洒脱的风度”之外,“在”字或许能给我们更好的理解。

《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写过很多关于康桥的诗文。1922年第一次离开康桥,写了一首长诗《康桥再会吧》,后来又写了《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康桥给志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罗素来到英国,用他的话来说,“我想和这个20世纪的弗罗特尔一起认真读一些书。”他的“书”没有起作用,因为罗素要求剑桥开除,但他留在伦敦,然后去了剑桥。徐志摩在康桥的第一天,应该说是有些落寞。一起住过几间茅舍的张幼仪,成了前妻,他“在康桥只是个陌生人,没人认识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写道“独处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我有时认为这是任何发现的首要条件。”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剑桥。他曾说:“说实话,我连家乡都不知道。康桥,我挺友好的。”康桥对许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是一个“独处”时相处的朋友。难怪他不止一次写剑桥,更何况剑桥对他的人生帮助很大。他反复说:“我的眼睛是被康桥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被康桥激起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的。”可见剑桥对他的影响很大,这是他之前关于剑桥的著述的情感渊源:对剑桥的怀念和对过去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背景,也不是纯粹的感情。《再别康桥》是徐于1925年11月6日回国时在船上写的。在徐志摩的信(1928年10月4日写在船上)中,他提到要去印度,“偿还他许了几年的一个愿望,在他升天之前见一次老人”,然后返回上海。如果许真的先去了印度再回国,那么《再别康桥》应该是在从印度回上海的船上完成的。在这封信里,徐还写道:“采眉,我很想你。你一离开马赛,就觉得急于回去的人讨厌一脚不回。”因为思念,他非常想念鲁,渴望回家,那么他怎么能写出《再别康桥》这样深情、难抑、洒脱、感人的奇葩呢?其实不难理解。正是对康桥的留恋、对眉的留恋这种矛盾的内心,使得徐的《送别康桥》深情而不缠绵,留恋洒脱。就像一臂之遥的一滴甘露,想说再见的时候就粘在心里。所以会有“我轻轻的离开,就像我轻轻的来。”他这一次的重游没有以前那么沉醉和缠绵了,所以显得有些轻松和洒脱。不过,毕竟如前所述,康桥给了许最深的记忆。所以要说再见,往事如陈年美酒般芬芳,撩拨着你的心。徐就是这样。康桥过去的场景再现在我们面前:刘金、青翼、淡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应该说,这种依恋的升华始于第五节《寻梦——》,是沉淀在池中的彩虹般的梦,让他想起了旧梦,想起了挥之不去的“旧愿”和“理想”。风景不变,人员完全不一样。诗人再找不到老朋友是注定的。所以“不会唱歌”“得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夜剑桥”,而是作者本人。这位诗人已经完全沉浸在过去生活的甜蜜回忆中了。作者一觉醒来,明白自己又在说再见,这让诗的结尾带上了一些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所以这最后的“挥袖”带来了一些无奈,诗人不想带走一片云彩。云是梦,诗人可能只想永远珍藏在心里(也许包括和泰戈尔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当然,这首诗的美不仅仅在于诗人细腻的感情,还在于艺术形式,音乐美和建筑美在这里融为一体,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喜欢的原因。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人是崇高的、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著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人善于将人格化的景物与内心情感的描绘相融合,荡漾在心头的金柳的艳影,勾起“我”遐想的招摇的青荇,幻化出彩虹般梦境的清泉,载著“我”在星辉下寻梦的小船……这些都饱含著诗人对康桥别样的感情。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读后感 篇七

时光荏苒,岁月静谧,隐藏在斑驳的光影中,以一种宁静的姿态绽放在窗台上的一个宝蓝色玻璃烧瓶里。

把倚在书架边上的书拿出来,鹅黄的封面上落了一些灰尘。吹来的时候,细小的尘埃散开,在晶莹的光线中变成了细小的美。《再别康桥》用烫印写在上面。心跳在动,无声地打开,生怕惊扰了星夜的梦。

阳光透过我的指尖投射在纸上。像健康的水一样的感觉构成了参差不齐的云层下河边金柳的美丽。像微风一样踏着,默默地荡着;情丝在波涛间化作西方的云。摇一摇船,在康桥寻找微小的梦想。

而她是多情的金柳,你心中的新娘,温柔可爱。你愿意变成水,绿草如茵,沉醉在何康河温柔的波浪中吗?

哪里的草更绿,在星星的光辉中歌唱的疯狂就消失了。在这个水汽氤氲的温暖夜晚,就连夏虫也和你一起安静。最后,离开就走。

志摩一生有三个字:爱,自由,美。他对微因的迷恋,成了含泪的美人。他的流浪是追求的缩影。他对母校的怀念是他情感中微妙的一部分。

志摩清新隽永的诗词犹如音乐,节奏轻柔委婉,伴随着情感的起伏。他用含羞草般的触感感受到了爱。这种浪漫不可能实现,但可以像剑桥一样静静流淌。

很长一段时间,我飘进剑桥,跪拜夕阳最后的辉煌。告别剑桥。再会,这个浪漫的人释放浪漫,给我耳目一新的希望和温柔。

心悸动,触日,御蓝瓶里的清水在桌上波光粼粼。也许现在谈爱情还为时过早。但是时光流逝。青春里,有些错误是美好的。那是一个多雪的冬天,有一种美丽,美好的感觉。是一个风大的男孩,青春这个荒唐的年纪,每次为了看他打篮球,经常在操场上,吹半个小时的冷风,修长的身影在夕阳下旋转,陪我度过整个冬天。结果成绩下滑,老师和家长的压力让那半个小时像流水一样,甚至,那是唯一感人的安慰。二月吹柳,夜里,我打开久违的qq,发现那个冬天的另一端有个陌生人在打招呼。他的头像像一张让我陶醉的自画像,我的心稍稍下沉,我给他发“嗨”。但故事就像一只断了油的圆珠笔停在那个冬天。之后的那半个小时,我再也没有放纵过自己的青春。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那时候,似水的过去,就像玻璃瓶里的玫瑰种子。它从未发芽,却蕴含着她开放时我所期待的美丽花朵。同样的美,那是我整个青春里最美的风景。如果得到微理之爱,志摩的名字可能会被埋没在黑暗里。即使得不到,康桥的爱情依然是那满是星光的梦。

期间,低头看到树上用红色写着一个字“我很幸运,但我不能死”,大概就是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