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画蛇添足寓言故事,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画蛇添足的故事 篇一
一、交流平台
下列寓言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请连一连。
揠苗助长
做事之前要找准方向,不能背道而驰。
画蛇添足
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
南辕北辙
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滥竽充数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二、词句段运用
(一)构词联系
照样子,写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边无际: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得意洋洋: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句子练习
照样子,想象人物的神态或动作,把句子补充完整。
1.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找妈妈。”
(2)王老师大步的走上讲台,______________,“我们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了。”
2.例:“真的,一个陶罐!”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1)“牵牛花为什么会变色呢?”小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项实验终于成功啦!”哥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通知
假设今天是3月20号,学校定于3月22日上午八点在校舞蹈排练室排练节目,所有参加演出的同学都要来排练。请你帮少先队大队部写一个通知,通知参加演出的同学准时来排练。
三、书写提示
比一比,看谁书写得最美观。
四、日积月累
先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邯郸(
)(
)
(
)耳(
)铃
杞人(
)(
)
(
)(
)之蛙
杯弓(
)(
)
(
)蛇(
)足
(
)(
)矛盾
(
)舟(
)剑
滥竽(
)(
)
1.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
)了。
2.我们要多学习知识,不然就会像(
)一样,没有什么见识。
3.小玉一会儿说自己刚刚从家里出来,一会儿说自己刚刚从图书馆出来,简单是(
)。
五、快乐读书吧
三(1)班正在开展“走近寓言”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练习。
1.寓言故事知识竞赛。
(1)南郭先生是下列哪则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
)
A.《季子投师》
B.《刻舟求剑》
C.《滥竽充数》
D.《纪昌学射》
(2)“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这个道理出自下列哪则寓言
故事?(
)
A.《为虎作伥》
B.《亡羊补牢》
C.《狐假虎威》
D.《骑虎难下》
(3)下列不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的一项是(
)
A.《狼来了》
B.《知了和蚂蚁》
C.《牛和蛙》
D.《农夫和蛇》
(4)下列寓言故事集与国家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埃及
B.《克雷洛夫寓言》——俄国
C.《拉封凡寓言》——法国
D.《莱辛寓言》——德国
2.分享寓言。
你一定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请你和大家分享一则你印象最深的寓言并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读过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这则寓言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这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一、略
二、(一)1.源源不断 井井有条 翩翩起舞
彬彬有礼 无法无天 无影无踪 无忧无虑
无依无靠 生机勃勃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
千里迢迢
(二)1.(1)擦着眼泪 伤心地说
(2)自豪地宣布
2.(1)疑惑不解地问 (2)兴奋地跳起来
(三)
通 知
3月23日上午八点,请所有参加演出的同学准时到校舞蹈排练室排练节目。
少先队大队部
3月20日
三、略。
四、学 步 掩 盗 忧 天 井 底 蛇 影
画 添 自 相 刻 求 充 数
1.画蛇添足 2.井底之蛙 3.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的故事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能力 语言发展
要发展幼儿语言,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只有给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才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一、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通过听、看、触、摸、尝、闻等感性认识,扩大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范围,加强了感知深度,而范围的扩大和深度的加强必然会丰富幼儿的语言。
冬天,我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了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又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不用我去要求,他们就能自己说出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等这些好词语。
在下雪天,我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我们一起去看雪景。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发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我会向孩子们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词汇。
二、创设情境,在锻炼思维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入式。可是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但智力却没有得到最大的提升。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我让孩子们用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孩子们边演边讲,教室里面其乐融融,好不惬意。这样做既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又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指导鼓励,在看图说话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作具体的指导和鼓励。
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刺猬树》是由6幅画组成。我先让孩子们按顺序找好每一幅画,看完(一),看(二)……接着让他们看里面有谁?第三步让孩子们看图中的这些人都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看完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讲述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多鼓励:“没关系,继续说吧!讲得不错,有进步。”在教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敢说、想说,经过练习,一定能会说。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四、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成语教学
如学习成语“盲人摸象”。先进行游戏:我请几名幼儿上来扮演盲人,然后再拿出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体,请他们摸一摸。在幼儿摸的时候,我让他们摸的部位是不同的,结果他们在说摸到什么的时候,他们说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就提问幼儿:“为什么他们说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他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导入,对幼儿的印象特别的深刻,而且活动中,幼儿们活动的氛围特别的浓厚。于是我再让幼儿们通过看看、听听、说说、故事学习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从而让幼儿明白观察事物、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的道理。
画蛇添足的故事 篇三
前几日逛商场买衣服,看到一个白色花边背心,我当时就被它领口和下摆的漂亮花边吸引。于是我没有试穿,按平时穿的号码买了它。回到家,我用这款背心搭配衣服时,才发现虽然这款背心的颜色大小款式都是我所喜欢的,但是由于下摆那段花边的缘故,穿在身上,作为背心,显得太长;当做裙子,则显太短。不管和什么样的衣服搭配,这段花边似乎都过于显眼,繁琐累赘。我轻轻地将其折叠起来,藏在里面,却发现背心随便搭配,都是那样的自然、简约、得体、大方。我恍然大悟,原来,看似非常漂亮的花边,如今穿上身,却真显得多余了。
这段多余的花边让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故事——画蛇添足。画蛇者自作聪明,给蛇添上脚,结果弄巧成拙。故事过去了几千年,我们今人虽然再也不会愚蠢到给蛇添上脚,但是给衣服加多余的花边这样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想想我们的语文课,我们给自己的课堂加上了多少无用的“花边”?作者简介、课文背景、分层分段等多少个环节其实是学生自己可以做到的,我们非要越俎代庖,替学生咬烂嚼碎,然后喂到学生嘴里。结果导致,我们的学生习惯了依赖我们。我们就像那位服装设计师一样,自以为“匠心独运”,岂不知学生心里可能早都想把这道“花边”给“拆”了。我们的“高效课堂”,只不过是把各类练习放到课前做了,课堂上让A、B、C、D、E、F组各个层次的同学当众展示答案罢了,或者为了展示得更热闹,再来点出声讨论,如果要想展示的不仅热闹,而且还要达到喧闹甚至炸开锅的程度,就给各个展示的学生来点掌声——展示对了,表扬的掌声,展示错了,鼓励的掌声,总之,这样“激情高涨”“人声鼎沸”的课堂才叫“高效课堂”。以前,老师要备课、上课、批作业,学生的作业或者练习是教辅资料上的,老师只需选择运用即可;而今,老师不仅要备课、上课、批作业,而且还要编写导学案,印发导学案,也就是说,老师不仅是做好老师,还要做好编者。如此的“花边”加在教师身上,岂止是花哨得扎眼,简直就是给老师们肩上压上了沉重的大山。
这些多余的花边,不仅在语文课中比比皆是,在整个教育领域也是无处不在的。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只是一味地追求花样花招,制造一些无谓的“花边”,这样虽然会让课堂多一些环节和热闹的气氛,但是受损的不仅是教学的实效,同时还有教师们的血肉之躯。
画蛇添足的故事 篇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成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89-01
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随着现代传播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新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兴起,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从微观语言结构的对比研究到宏观语言文化背景的探索,从单一方向向多层次、多角度和跨学科方向演进。译者不仅仅要研究两种语言的音、字、词、句的不同,注意到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话语习惯、文化制约、社会习俗、宗教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超语言困素的异同,以及这些因素语言互译的影响,并能以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此,笔者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性别差异、歧视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跨文化交际与成语翻译这一问题。
二、跨文化交际与成语翻译
(一)文化背景与跨文化交际
画蛇添足,是一个来自于《战国策》的成语,一般我们用来形容做多余的事,但是不能锦上添花甚至弄巧成拙。英文可以翻译为to paint the lily或者to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 译本一,lily的意思就是百合,而百合花是白色的,往往代表纯洁,洁白的意思。如果再去paint lily(给百合花涂点颜色),那就是给白色的百合花,涂上颜色,不管涂上什么颜色,都是一种多余,就是多此一举。译本二,直译。给一条蛇画上脚。故事来源于中国古时候的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他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看到酒不多,于是想了个办法,说大家都喝这壶酒不够,这个酒就够一个人饮用的。于是大家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结果有一个人的蛇最先画好,于是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但是突然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给蛇画上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的时候,正巧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然后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无脚,你怎能为它画脚?”然后一饮而尽。 而西方文化中虽然自古以来没有这么一种传统的说法,但是译文二的直译却可以让西方人毫不费力的接受。因为这个成语本身就是一种很形象而且也很通俗易懂的说法。蛇本来是没有脚的,而给它画上脚,就是一种画蛇添足的累赘。
黄粱美梦,翻译为fool's paradise或者a dream/a fond dream黄粱指的是小米。在中国的文化里,这个词是来自于古时候的一则故事。有一个叫做卢生的青年,来到一个客店,遇到了道士吕洞宾,向他诉说自己贫困的境况。于是吕洞宾给他一个枕头,说这个枕头可以让他荣华富贵。这时店主在煮一锅小米饭,饭未熟,所以卢生就枕着枕头睡了一觉,而且做起了美梦。在梦里他子孙满堂,福禄齐全,寿终正寝。然后他醒来,发现这一切不过是短暂的梦境。吕洞宾笑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荣华富贵要靠双手创造。这个时候,下锅的米还没煮熟。原词意思是在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内做了一场好梦。译本一,英文借用“愚人的天堂”来比喻某人置身于虚幻的幸福假象中。这个词语用来讽刺人生的荣华富贵就像黄粱美梦,随时可能幻灭。这个英文翻译,跟中文成语看起来相去甚远,其实指示的意思及其相似。所以,翻译这个词的时候,直接以借用译本一的英文俗语。译本二,直接省去了“黄粱”这个词,而保留了“梦”或者“美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直译。而且,不论从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来考虑,都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二)社会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毛遂自荐,to volunteer for a task 或者to recommend oneself。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兵解围。在召集门客的时候,有个叫做毛遂的人自我推荐前往。后来毛遂让楚王心悦诚服地出兵援赵。这个成语比喻某人不经别人介绍,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类似的这种俗语或者成语与之有关。毛遂,这个人名也只能出现在中国。如果这个英文译本把毛遂这个人名放进译文的话,那么译文的后面必然要加以人名注释,要不然西方读者完全不能理解“毛遂”是何方圣神。出现这种差异是由于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三)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倾国倾城,One's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 或者说to be extremely beautiful。成语出自汉武帝时期,音乐家李延年的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而诗中的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汉武帝闻此曲后,遂纳李延年的妹妹为妃,史称“李夫人”。古代学者在剖析我国历史时,曾列举“商惑妲己”、“周爱褒姒”、“汉嬖飞燕”、“唐溺杨妃”四大美女倾国案例。商纣王、周幽王、汉成帝、唐玄宗四位君主分别被苏妲己、褒姒、赵飞燕、杨玉环的美色迷惑。不爱江山爱美人,骄奢淫逸,最后导致国家灭亡。以此说明“女人是祸水”,她们足以“倾国倾城”。 后来,人们约定俗成,用倾城倾国来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原本并无贬意。这种释意就恢复了这个成语的历史的本来面目,女人的美丽何罪之有!译文一,略带有贬义,说明女性的容貌美丽到了要倾覆整个国家的地步。而译文二,只是形容极其美丽,是个褒义词。从形式上来讲,译文一比较符合中文的成语形式。从意思上来讲,译文二比价符合中文成语的内涵。
掌上明珠,这个成语翻译为an apple in one's eye或者a pearl in the palm。译文一,直接看意为:某人眼睛里的苹果。在《圣经》里有这么一句话"Keep me as the apple of the eye"意思是,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一样。后来,由于这个典故,人们有时候用“苹果”来指代“瞳孔”。但是,掌上明珠,这个成语在中国一般是指女性。比喻受到父母疼爱的儿女,尤其指的是女儿。而在西方"an apple in one's eye"这个成语不论男女均为适用。这就是中西文化成语翻译后的一种性别差异。而译文二直译为a pearl in the palm,掌上明珠,跟中文成语非常贴合。这种译文就没有文化角度上的性别差异。但是中文强调女性,而直译为英文的时候就没有偏向任何性别。至于这两种译文,孰优孰劣,见仁见智。
三、结论
中文成语的翻译现在正经历着跨文化层面的阐释和再现。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活动中,我们既不能盲目排外,要注意吸纳异域文化中对民族文化有用的精华,又要强化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使民族文化在与异域文化进行对话式的交流、融合中获得发展机遇,增强民族文化向外辐射的能力和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能力。依据“差异共存与相互尊重”的原则,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人类文化的共存和发展,真正做到人类文化资源的共享和共有,这是跨文化交际翻译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Basil Hatim.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画蛇添足寓言故事 篇五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户人家,正在举办祭祖,由于这家人在村子里的人缘很好,所以一说他家需要帮忙,邻居们和村里的乡亲们都纷纷来帮忙。主人为了感谢乡亲们的帮忙,就把祭祀用过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可是人有很多,酒却只有一壶,不够分,怎么办?这时候院子里有个人就提议:“要喝就喝个痛快,那就让我们来个比赛,谁赢了酒就归谁,大家认为怎么样?”
大家都说这个提议好,可是比赛什么呢?这可让他们难住了,刚才提议比赛的那个人又说道:“咱们比赛画蛇怎么样?谁画得快,并且画得形象逼真,酒就是谁的!”
大家都同意了他的观点。
于是画蛇比赛就开始了。
有一个人画得最快,一转眼,蛇画好了,这壶酒便归了他。但他看见其他的人都没有画好,便想进一步显显自己的本领,于是,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挥笔继续在地上画,一边画还一边说:“看吧,我还要添几只脚哩!”
正当他画蛇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本来觉得这酒他肯定是喝不着了,他心想:喝不着就算了,看着别人喝也行。
于是他就看第一个画完蛇的人,只见他左手拿着酒壶,右手还在蛇身上画脚。他看到后,一把夺过第一个画完蛇的人手中的酒壶,说道:“蛇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不是蛇,输了。我先画好,酒应归我喝!”说罢,张口便喝,把壶里的酒一饮而尽。画蛇脚的人只好呆望着。
人生哲理:故作聪明,办事违反常理,往往会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的故事 篇六
蛇雀之报: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杨宝幼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救之养百余日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相报,并云当使其子孙洁白,位登三事,有如此环。见《後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后以“蛇雀之报”为报恩的典故。
蛇入鼠出:
比喻行动隐秘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
蛇食鲸吞:
比喻强者并吞弱者
蛇螫断腕:
喻小害能坏大事
蛇头蝎尾: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
蛇心佛口:
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
蛇行鳞潜: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
蛇灰蚓线:
比喻有相应的线索可循
蛇毛马角:
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者
蛇盘鬼附:
比喻相互勾结
蛇蟠蚓结:
比喻互相勾结
蛇行鼠步:
形容胆小谨慎
蛇影杯弓: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汉应劭《风俗通·怪神》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的记述。后用“蛇影杯弓”形容因疑虑而引起恐惧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後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意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遂以“杯弓蛇影”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杯蛇鬼车: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封豕长蛇:
亦作“封豨脩蛇”。大猪与长蛇。喻贪暴者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
笔走龙蛇:
喻文笔纵放,挥洒自如
壁间蛇影:
据汉应劭《风俗通·怪神》所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记述。后因以“壁间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拨草寻蛇:
①比喻执意寻找。②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草蛇灰线: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蝉蜕蛇解:
①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②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
长虺成蛇:
喻养奸遗患
长蛇封豕:
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春蚓秋蛇:
喻书法拙劣,婉曲无状。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扞萧子云呴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打草惊蛇:
喻惩彼戒此。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也惊。’为好事者口实焉。”《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后用以喻作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打蛇打七寸:
比喻做事把握住关键,才易于制胜
斗折蛇行:
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毒蛇猛兽:
①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②比喻贪暴者
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佛口蛇心:
比喻嘴甜心毒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於身也。”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虎头蛇尾:
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
①《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馀的事,反而有害无益。②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惊蛇入草:
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虽为强大者,但也压不住盘据在当地的势力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龙头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豕分蛇断:
比喻支离破碎
岁在龙蛇:
《後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数当终为“岁在龙蛇”
为蛇画足: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画蛇添足的故事 篇七
1、画蛇添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2、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个人画得很快,他回头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正在他给蛇画脚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3、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