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红楼梦小说故事简介优秀6篇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以下内容是高考家长网为您带来的6篇红楼梦小说故事简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红楼梦简介 篇一

《红楼梦》这本名著,我从来都没有兴趣读,自老师给我们上《情真意切释猜嫌》这一课时,我才感受到本书的经典。

从课文中宝钗劝黛玉及时治疗,让她如何治疗,表明了宝钗对黛玉的关心,并非奉承讨好,黛玉病重前来探望,建议黛玉吃燕窝治疗,这让黛玉坦诚地对她说出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感受:苦闷、忧虑、无奈。当黛玉说自己身世不好时,她说她和黛玉一样,虽有个哥哥不如没有,只是比黛玉多个母亲“略强些”,这使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两个说悄悄话心心相印,情同姐妹。

从文中可以看出:黛玉自幼多病,多愁善感,寄人篱下,性情敏感,生怕被别人看轻。因为她敏感,所以做什么事都觉得怕别人说她,使得她多愁善感。

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诚坦然地去对待别人,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大家才会相信你,还有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红楼梦 简介 篇二

导语:《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简介,让大家了解小说的主题。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 简介 篇三

秦可卿,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有双重身份:在人间,她乳名可卿,谐音“情可倾”,是营缮郎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宁国府重孙贾蓉的原配,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温柔和平,被贾母赞为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但因爬灰、养小叔子两件丑事曝光,使她年轻早夭,她的丧礼极其豪华,给宁国府埋下了重大祸患;在仙界,她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妹妹,乳名兼美,意为兼钗黛之美,表字可卿,谐音“情可亲”,原是个钟情的首坐,管的是风情月债。秦可卿身份特殊、出场极少,留下了一堆悬案,成为红学界热议的对象。关于她的死,有病逝、自缢两种说法,其中,脂批丧天香楼、命删天香楼影响最大。关于她出身养生堂,原本无疑义,自从刘心武揭秘她的原型为“胤礽家无名公主”,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红楼梦》章节简介: 篇四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僧道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贾雨村结识。英莲丢失;士隐出家,士隐解好了歌。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士隐丫头娇杏被雨村看中。雨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二房,不久扶正。雨村因贪酷被革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生女儿林黛玉教书识字。

冷子兴和贾雨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玉聪明淘气,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母逝;贾母要接外孙女黛玉;林如海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贾母疼爱林黛玉;凤辣子出场;王夫人要黛玉不要招惹宝玉;宝黛相会,一见如故。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与冯渊争买玉莲,冯渊被打死。雨村欲拿薛蟠,当日葫芦庙小沙弥、如今雨村门子阻其发签,说薛家乃护官符上之雪(薛)。雨村听门子之计,徇情枉法。

薛家百万之富,薛母乃王子腾之妹,与贾政夫人王氏一母所生。

薛蟠要自家另住,薛姨妈要和王夫人厮守几日。进贾府后住梨香院。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芝国府

周瑞家的给刘姥姥介绍凤姐: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斗口齿,十个男人斗不过她一个,就只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刘姥姥先见平儿,误以为凤姐。凤姐初会刘姥姥,态度不热不冷。

凤姐和贾蓉说借玻璃炕屏的事。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周瑞家的找王夫人回话,薛王二人长篇在套地谈家务人情。薛姨妈托她到王夫人处给迎、探、惜和凤姐送宫花,她女儿求她为女婿冷子兴说情(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给黛玉送宫制假花,黛玉用话刺周瑞家的。

凤姐言珍大嫂子叫她明日过去逛逛,王夫人答应叫去。

秦氏向宝玉介绍她弟秦钟,凤姐要见,贾蓉带来见凤姐。

秦宝二人互相倾慕,宝玉要秦钟来贾府私塾读书。

焦大当着凤姐和宁府诸人面骂街。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凤姐与宝玉说服了贾母叫秦钟来家塾上学。

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薛姨妈热情接待。宝钗急于看通灵宝玉,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八个字正好一对儿,宝玉因要了锁看。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

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寻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要上学,袭人劝他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了。贾政训斥李贵,叮咛让宝玉不要念诗经古文,讲明背熟《四书》

宝玉提出不和秦钟论叔侄,而称兄弟。秦钟、香怜交友,金荣取笑,秦、香向贾瑞告状。贾瑞偏袒金荣。贾蔷激茗烟闹事,李贵息事,金荣赔礼。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金荣对秦钟仗着宝玉和他好目中无人不满。金寡妇数说金荣退了学占不了薛大哥的便宜。但又把此事告诉了小姑子璜大奶奶,璜大奶奶要告尤氏评理,金寡妇不让,怕娃上不了学,没钱请先生,还要在金荣身上添许多嚼用。

璜大奶奶到了宁府,尤氏告诉她:秦氏经期两个月未来,下半天懒待动,话懒待说,眼神也发眩。

紫英给贾珍荐幼时从学的先生张友士医生给秦氏看病。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九月菊花盛开。贾敬寿辰,贾母不赏脸未来,凤姐为之解释。

凤姐和宝玉瞧秦氏,秦氏说凤姐疼我。宝玉想起在此睡觉梦游太虚幻境事。凤姐劝解秦氏,说了许多衷肠语。贾瑞给凤姐请安。

平儿说三百两银子的利银旺儿媳妇送来了;平儿骂贾瑞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账东西。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贾瑞来找凤姐。按约定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代儒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贾蔷捉弄。

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鸣呼。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给凤姐托梦。凤姐听秦氏死吓了一身冷汗;宝玉心中似戳了一刀。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奢华办丧事,秦氏丫环瑞珠触柱而亡。小丫环宝珠甘为义女。

尤氏犯旧疾不出。宝玉向贾珍荐凤姐理家。贾珍拄个拐请凤姐理家。

凤姐抓住宁府五件风俗,要治一治。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宁国府中都总管来,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贷,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凤姐威重令行,十分得意。

宝玉秦钟去凤姐处坐。随贾琏送黛玉的昭儿从苏州回来,言林如海九月初三日已殁,凤姐说宝玉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宁府送殡,北静王水溶会见宝玉。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兴+月+鸟令+鸟香念珠一串。

凤姐、宝玉、秦钟盱中途在农人家打尖。宝玉观二丫头纺绩。

来至换槛寺,凤姐到馒头庵(水月庵)要两间房作下处。宝玉,秦钟与智能玩笑;凤姐弄权图银害命。自称从来不信阴司地府报应,凭是什么事,我说行就行。问老尼要三千两银子。

智能向秦钟提出出了这牢坑,离了这些人的要求。凤姐为落人情,图三千银,又住一宿。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贾政生辰,元妃入宫。

贾蔷要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贾琏有犹豫之意,贾蓉示意凤姐为之说好话,贾琏方允。凤姐趁机叫赵嬷嬷两个儿子一起去。

贾府忙着盖造省亲别墅。

宝玉看望将死之秦钟,秦钟劝他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并自悔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

●第十七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宝玉痛悼秦钟。

贾政自谦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于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因闻塾师赞宝玉有对对联的歪才情,便带他进园拟匾。

妙玉带发修行,不愿来贾府,王夫人让下个帖子请他。

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归省。在轿内见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元春自幼为祖母教养;与弟宝玉情同母子,元妃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

见贾母满眼垂泪,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人有话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

元妃让众姊妹题诗,元妃极赞薛、林之作。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糖蒸酪留给喜吃此物之袭人。李嬷嬷赌气吃酥酪。袭人推说爱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宝玉给袭人剥栗子。袭人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

宝玉脸上带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说自己有俗香,无罗汉真人给的香。又说奇香、暖香、冷香的话。宝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的满头汗。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宝钗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

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她喂药。宝玉给麝月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

湘云至,黛玉因宝玉恋着宝钗而使气回房。宝玉对黛玉讲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袭人对宝玉不满诉诸宝钗,宝钗赏其识见志量。

贾琏趁巧姐出痘和多姑娘儿鬼混,被平儿抓住把柄,瞒过凤姐;贾琏叫平儿不要怕凤姐。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贾母要给宝钗做生日,凤姐和贾琏商量要比林黛玉高出一等。

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元妃送出灯迷让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悦,也命制作灯谜大家猜。贾母说荔枝(离枝)让贾政猜。

贾政看了众从姊妹不祥之谜,伤悲感慨。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妃下谕叫宝钗等去园中住。贾政传来宝玉,当着王夫人的面,把往日嫌恶心减了八九;虽对所起袭人名字不满,但又不让改。

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

黛玉在梨香院听《牡丹亭》,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贾芸从贾琏处打听得凤姐把和尚的事给了贾芹便向母舅卜世仁要冰片麝香,准备给凤姐贿赂,卜世仁拒绝了。

颇有义侠之气的醉金刚倪二不要文约不要利钱借十五两三钱多银子给贾芸。贾芸买冰麝奉承凤姐。贾芸看宝玉未遇,遇见小红。贾芸二次遇到凤姐,凤姐嫌他拣远路儿走,不先求她,求了贾琏;但又说不是贾琏主情,她不管贾芸的事。

宝玉叫俏丽干净的小红递茶。小红因此被秋纹、碧痕骂了一顿;回家做梦,梦见贾芸拾了她的手帕。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干娘马道婆骗得贾母每日五斤油供奉菩萨,保宝玉无灾。赵姨娘给马道

婆说这一分家私要不都叫凤姐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并叫马道婆设法绝了宝、凤,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给马写五百两欠契一张,马给了纸铰的十个鬼和两个纸人。

凤姐给黛玉等送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取笑说黛玉给她家作媳妇,黛玉骂她贫嘴贱舌讨人嫌。凤姐、黛玉正眼不看赵姨娘。

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贾赦为宝、凤寻僧觅道,贾政劝而不住。赵姨娘叫贾母给宝玉办后事,被贾母连贾政一起骂了一顿。

和尚道士持诵宝玉,宝玉病愈,黛玉念佛,宝钗说如来佛管林姑娘姻缘,黛玉骂钗与凤一样是贫嘴烂舌。

●第二十六回 峰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宁发幽情

红玉、佳蕙有走心无留心,宝玉却象几百年的'熬煎。宝玉传贾芸说些没要紧话。贾芸通过坠儿掉换了小红罗帕。

宝玉来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宝玉用《西厢记》中词曲相戏黛玉,黛玉变了脸,说宝玉拿她取笑。

薛蟠以贾政名义骗宝玉出来吃他生日的藕、瓜、鲟鱼、熏暹猪。事后宝钗说宝玉吃了她家的新鲜东西了。

黛玉来看宝玉,晴雯不给开门,又听钗、玉说笑,黛玉不禁伤心落泪。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黛玉看到定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主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要回来,路遇蝴蝶,赶至滴翠亭,细听小红和坠儿正说那贾芸拾帕之事。

黛玉不理宝玉;探春在宝玉面骂赵姨娘,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被拒绝。黛玉葬花,宝玉痴倒。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宝玉与黛玉葬花诗发生共鸣,恸倒山坡。宝玉说黛玉把外四路的宝姐姐、凤姐姐主在心坎儿上,倒把他不理。宝玉、黛玉已清除误会。

宝玉到冯紫有与薛蟠等饮酒行令。宝玉和蒋玉菡互赠礼物。袭人告诉宝玉端午节的礼元妃赐了,宝、钗一样,黛玉心疑。宝玉却还想着宝钗的膀子要长在黛玉身上就好了。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黛玉用手帕打了呆看宝钗的宝玉眼睛。

凤姐叫宝钗到清虚观打醮看戏去,宝钗嫌热不去。贾母要同凤姐去。叫宝钗去,宝钗只好答应。王夫人笑说贾母还是这么高兴。

凤姐打上道士,贾母不叫唬着小道士。贾母婉言谢绝。张道士趁看宝玉之机奉承了许多宝贝,包括金麒麟。宝玉要散穷人,张道士拦阻。

冯紫英等来送礼,贾母后悔地说:又不是什么正经斋事,我们不过闲逛逛……虽看了一天戏,下午便回来了,次日便懒怠去。第二天贾母、宝、黛再未去。宝、黛为张道士提亲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薛蟠生日,宝、黛、贾母等未去。宝玉对月长吁,黛玉临风洒泪。贾母从中为难,说:老冤家遇见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埋怨着也哭了。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给黛玉道歉,说就是自己死了,魂也要来一百遭。宝玉说黛玉死了他做和尚。黛玉用指戳宝玉额颅,又给宝玉绡帕叫擦泪,宝玉要拉黛玉去往老太太跟前。凤姐跳了进来拉黛玉去见贾母,说两人都扣了环了。宝玉比宝钗为杨妃,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

盛暑,宝玉和金钏儿戏笑,王夫人打金钏儿一个嘴巴子。王夫人让金钏儿的母亲领之而去。宝玉看到蔷薇架下龄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这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宝玉服侍袭人,向王太医问药。

端阳节王夫人治席请薛家母女赏午。众人不欢而散。宝玉因此而回房中长吁短叹,并因心情不好借情雯跌折扇子股子还顶嘴而要撵他。袭人等跪求方免。晴雯讽刺袭人正经还没混上个姑娘就称起我们了。宝玉要情雯撕扇子,麝月出来干涉,宝玉说千金难买一笑。

钗、黛谈说湘云往日的调皮作为。王夫人说湘云有了婆家,湘云给袭人等带来戒指。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湘云在袭人面前褒钗贬黛;袭人求湘云为宝玉做鞋,说林姑娘身材不好不能作。宝玉不愿会雨村,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对她下逐客令,说黛玉不说这些混帐活。黛玉怕宝玉因麒麟生出风流佳事,听到宝玉赞她,不禁喜惊悲叹。宝玉要黛玉放心,说黛玉皆因不放心才弄了一身病,但放心,病便会好。宝玉误以袭人为黛玉倾诉肺腑。

金钏儿投井死,袭人同病相怜而流泪,宝钗却去安慰王夫人,说金钏儿自己落井而死。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宝玉为金钏儿死而五内摧伤。受了父亲一顿教训,因为金钏儿感伤。竟不曾听见,惹贾政。忠顺府长史官来索琪官。贾环又进谗言,贾政面如金纸。贾政以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而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袭人说但凡听他的话也不至如此若打出残疾,叫人怎么样。宝钗手托丸药来看。亦云: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老太太,太太心疼,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宝玉心中为之大畅。黛玉来看。宝玉安慰黛玉说自己是装出来给人看的。黛玉无声而泣。劝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王夫人叫袭人,袭人汇报宝玉情况,王夫人给了两瓶进上的香露。

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叫晴雯送旧帕两块给黛玉,黛玉神魄驰荡,自感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题诗三首于其上。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宝玉要吃小荷叶儿莲蓬汤。凤姐叫做十来碗大家吃,贾母说她拿官中钱做人情,她自告奋勇做东道,银子在她帐上领。贾母对薛姨妈夸口说她有本事叫凤姐弄来东西大家吃。凤姐说贾母若不嫌肉酸,不然连她也吃。宝玉说袭人站乏了,拉她坐下。袭人叫宝玉请莺儿打络子。

凤姐叫莺儿和玉钏给宝玉送汤。玉钏儿叫婆子端汤,自己空手走。宝玉叫玉钏儿尝汤。

宝钗提名给宝玉打络子;袭人得了王夫人两碗赏菜感到意外;宝玉不在乎;宝钗深明其意。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甘为诸丫环充役,骂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除四书外,别书皆毁,深敬黛玉。

薛姨妈赞袭人,王夫人说袭人比宝玉强十倍。但不同意马上收做屋里人,再过二三年再说。

宝钗来到怡红院。袭人正做鸳鸯戏莲花样的兜肚,袭人出去,宝钗坐在袭人的位子代做鸳鸯戏莲花兜肚。

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后怔了。凤姐叫袭人向王夫人叩头。宝玉喜不自禁。袭人说从此后她便是王夫人的人了。宝玉受龄官冷落,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鞠苑夜拟菊花题

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宝钗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

湘云补和诗,自愿当东道。宝钗邀湘云安歇,给湘云出主意请老太太吃螃蟹赏桂花,并教湘云纺绩针黹为本。二人夜拟菊花题十二个。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永

贾母带王夫人、凤姐及薛姨妈等进园。王夫人说贾母爱在那一处就在那一处。贾母夸宝钗细致,凡事想的妥当。

众人作菊花诗。李纨评潇湘妃子为魁,宝玉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宝玉带头作咏螃蟹诗,宝钗小题寓大意。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袭人问平儿这月月钱为什么没放,平儿告诉她,凤姐早支了在外放债。

刘姥姥讲女孩子雪地抽柴草,老太太因马棚失火不让说了;宝玉还在追问女孩儿冻出病来怎办。刘姥姥又说神佛给人儿孙的帮事,吸引住了贾母、王夫人。宝玉却记着女儿抽柴之事。派茗烟四处找女孩之庙。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

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

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叫鸳鸯取东西来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时无意说牡丹亭、西湘记中两句词曲。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妙玉用成窑五彩小盖钟招待贾母喝老君眉茶,刘姥姥喝了嫌淡。妙玉又私下招待宝、黛、钗喝茶。宝玉把妙玉不要的成窑茶杯要给刘姥姥。

贾母被小竹椅抬去歇息,王夫人在刚才贾母坐的榻上歪睡。鸳鸯带刘姥姥游玩供众人取笑。姥姥醉卧怡红院,袭人领他出来。

贾母觉得懒懒的,回房歇息。

红楼梦 简介 篇五

大概跟黛玉宝钗有点关系的人都会毁誉参半,喜欢的觉得莺儿善解人意聪明灵巧,不喜欢的觉得她世故奸滑一如宝钗,无论是喜欢还是厌恶,对莺儿本身,似乎并不关心,只是与因为她与宝钗挂上了关系,于是得到了些关注。

莺儿是宝钗的贴身大丫头。作为大丫头,其身份地位在屋内算是最高的了,也是很忙碌的。首先,要照管小姐的饮食起居,行虽未必一定跟在身边,但也要了解小姐的行踪,一旦有事发生知道到哪里找人。二要保管小姐的衣物钗环,一应物品包括银钱,小姐是不可能自己保管这些东西的,三要照管屋里的小丫头们,分派工作,四要照管外头的婆子们。总之,小姐的大丫头就是这屋里的一个管家,在内处理大小事物,在外也代表这个小姐的形象。

《红楼梦》的人物命名十分新雅有趣且寓有深意。这在最早的脂砚斋批语里就已指出。早期评点派人物周春也说:“盖此书每于姓氏上着意,作者又长于隐语庾词,各处变换,极尽巧妙,不可不知。

莺儿,而且她姓黄,一只黄莺儿,我记得提到她名字的红学家们曾经提到了:“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在《红楼梦》众多的婢女中,莺儿并不是作者泼墨浓彩的描绘对象。在太虚幻境中,并没有她的册子。对于她的介绍,第三十五回中通过她与宝玉的对话而有所知。“宝玉一面看莺儿打络子,一面说闲话,因问他:‘十几岁了?’莺儿手里打着,一面答话说:‘十六岁了。’宝玉道:‘你本姓什么?’莺儿道:‘姓黄。’宝玉笑道:‘这个名姓倒对了,果然是个黄莺儿。’莺儿笑道:‘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如今就叫开了。’”其实,“金莺”二字读来并不拗口,宝钗之所以要给莺儿改名,可能和她的名字、金锁及所谓的“金玉姻缘”有关。“宝钗”这一饰物是由金属制作的,因此,宝钗的名字里暗含着一个“金”字。而且,宝钗她还有一个和尚送给她的单等有玉的才配的金锁,于是,“金”,“玉”二字便成为贾府里让人比较敏感的字眼。“金莺”的“金”恰恰暗犯了她的“金”。但宝钗她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自然不会以此为由而是假以“拗口”为由将“金莺”改作“莺儿”,使这一姓和名连在一起给人乖巧可爱的感觉而掩盖了她给莺儿改名的真实动机。”

据百科全书记载:“黄莺,生活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是所有鸣禽中唱得最动听的鸟儿,歌声千变万化。无论白天、夜晚,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声,尤其是在明亮的月夜。”在《花间集》中写鸟多达352处,涉及20多种鸟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黄莺,足见诗人与词人对其的喜爱。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莺还具有及第放榜之意,比如登科词中缘题而发的“喜迁莺”。毛文锡曾有咏物词《喜迁莺》:“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双关,飞过绮丛间。锦翼鲜,金毳软,百啭千娇相唤。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词缘题而发,写黄莺于芳春之时双飞和鸣,其声可闻,其态可睹,其色可亲。另有“碧梧桐映纱窗晚,花谢莺声懒。”“斜阳似共春光语,蝶争舞,更引流莺妒。”山鸟迟飞,黄莺懒啼或妒美,无情之鸟似有情。宝钗身边的丫头名为莺儿,这对于宝钗的命运而言是有一定寓意的。清人解盫居人《石头记臆说》说:“莺儿姓黄,谓其巧言如簧也。倩莺儿打络子以络通灵宝玉,明是遣巧言如簧者以笼络宝玉之心内。”洪秋蕃《红楼梦抉隐》也说:“莺儿,善为枝上啼以惊人梦醒之鸟,宝钗教令笼络宝玉,即游扬其主之美以唤醒梦梦之之,故曰莺儿,而氏以黄。或曰:黄金莺,黄金缨也,宝钗用以络玉,故名,亦通。”

《红楼梦》两个女主角所用的丫鬟不约而同都取的鸟名,正所谓“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莺儿本名黄金莺,因为宝钗嫌拗口,就单叫莺儿了。宝钗身上戴着黄金锁,身边跟着黄金莺,但她对金子却没什么好感,嫌金锁累赘,戴在衣服里边,嫌丫鬟名字里的金字拗口,特意去掉。去掉了金的莺儿真正成了一只高飞欢唱的黄莺,可惜宝钗能去掉丫鬟名字里的金,却去不掉锁住自己的金。与她那端庄谨慎的女主人不同,莺儿的个性是活泼俏皮的,讲话也是直来直去毫无顾忌。我曾说过一个合格的贴身丫环不但要做好保姆,也要能与小姐的优缺点互补,做好陪衬人。紫鹃就是黛玉的最佳陪衬人,莺儿则是宝钗的最佳陪衬人。钗与黛的性格迥异,连她们的丫鬟也是如此。黄色的莺儿和紫色的杜鹃在色彩上是一种鲜明的暖色和冷色的对比,在性格上也是如此。性格的形成是由于环境的熏陶,书里描写的紫鹃是聪慧敦厚循循善诱的,能以巧妙真诚的言辞入情入理地规劝黛玉而不刺激她。而莺儿好像没怎么劝过宝钗——因为宝钗自己看起来比谁都想得开,只有她去劝别人的,倒是莺儿自己有时会使点小性儿。黛玉的丫鬟紫鹃雪雁,名字及具悲剧色彩,泣血杜鹃、雪中孤雁,暗示了黛玉得悲剧命运。《冬夜既事》中有这样的诗句:“松影一庭唯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梨花者,雪花也。红楼梦常常以雪指薛。宝钗将来结局,势必孤凄。翩翩黄金莺,不知道又飞上哪处枝头?同样,黄莺儿的这一隐喻也暗示了宝钗的婚姻悲剧。夫妻分离不相见。诗中的少-妇与丈夫分离还是客观上的原因,而宝钗和宝玉的不相见却是主观的。对于宝钗来说,这悲剧更加深了一层。

贴身丫环应该都是眼快心明的聪明人,对自己主子的性格心思揣摸得没有十分也有八分。宝钗的才志是极高的,可用鸿鹄来比喻。便如她的诗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只可惜,宝姐姐的东风始终没有吹了来,她也就被留在了宫墙之外。这样的宝姐姐对等级是分的极清楚的,素有贤慧识大体之称的她是不会把太多的心思感情暴露给她的丫环。所以,即使莺儿是她的贴身丫头也不能是她的心腹(如平儿),更不能和她论及情同姐妹(如紫鹃)。莺儿与宝钗的关系永远是分明的主仆关系,宝钗用她来笼络宝玉身边的每一个人,却从不将她当作心腹来看待,莺儿在宝钗面前对与错都是不敢回嘴的。她是不敢和宝钗放肆的,更不能说什么体己话的,是看见宝钗微微一个蹙眉,或轻轻一声呵斥便就得懂得分寸,吞下委屈,退到一边的人。

宝钗不但“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而且“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她对各房都是很笼络的,连贾环赵姨娘那边也照看到了,对宝玉房里更是上心了,上至袭人,下至连宝玉都不识的小红,外至茗烟她都安排了人笼络,而莺儿却与其主人不同,小说第20回中,贾环在宝钗那里与莺儿赌钱赖账,“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宝钗不等说完,连忙断喝。”之后“又骂莺儿”。小说第五十九回中莺儿又因为柳条一事与宝玉房中的婆子发生了不睦。通过这些,我们也可以看出莺儿她很率真,并不是一个世故的丫头,倘若也像宝钗一样地四面逢迎,那她也不会去得罪贾环和宝玉房中的婆子了。虽然率真,但莺儿并不是一个不懂礼数之人,小说第三十五回,“玉钏便向一张杌子上坐了,莺儿不敢坐下。袭人便忙端了个脚踏来,莺儿还不敢坐。” 脂砚斋批语中指出,“宝卿之婢,自应与众不同”与玉钏相比,莺儿显得更加谨慎矜持。宝钗时时以礼教来提醒别人,为人处事方面也做得相当成功,但她自己身边的丫头莺儿却很是率真。儒弱的迎春有个历害丫头司棋,胸有城府的宝钗也有个率真单纯的丫头莺儿,曹雪芹这样的安排实在巧妙。

莺儿虽然孩子气,但是心灵手巧。如果要评选大观园里第一巧丫鬟,晴雯和莺儿铁定是冠军的争夺者。莺儿首见小说第七回,在宝玉眼中,“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莺儿娇媚可爱,心思细巧,小说有好几处描写到她既精于手工工艺,又富有审美情趣。她一出场就是同宝钗一起描花样子,第三十五回莺儿打络子一段,更显出她审美眼光的不俗,她对络子与所装物品间颜色搭配的见解,恐怕至今也为工艺家们所津津乐道。第五十九回,她与蕊官在柳堤边走边编花篮一段,令人赏心悦目,“他却一行走一行编花篮,随路见花便采一二枝,编出一个玲珑过梁的篮子。枝上自有本来翠叶满布,将花放上,却也别致有趣。”就连黛玉也夸她:“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顽意儿却也别致。”看来莺儿果真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而紫鹃虽也以聪慧著称,却并没有类似可炫耀的巧手案例。难道紫鹃不如莺儿聪明?或者黛玉不如宝钗会调-教丫鬟。

我想真正的原因是要想成为出众的巧手丫鬟,必须要有时间和精力去不断钻研与练习。如紫鹃袭人这样的丫鬟可能整天忙于照顾和安慰多病多灾的主人,即使做针线,顶多也只限于缝衣服绣花这类平常活计,而不可能有时间去钻研打络子和界线这些不常见的技艺。而晴雯和莺儿平时都是被自己的主人宠爱与纵容惯了的,没那么多家务活的压力,空闲较多,加上本人又很灵巧,于是逐渐成长为巧手丫鬟了。

宝钗对于丫鬟似乎确实比较纵容,她生病时还坚持描花样,身边只有莺儿陪着,而香菱则在外边玩。宝钗本人生活俭朴,不好奢华打扮,不讲究吃穿,还经常跟丫环一起做针线,甚至帮助袭人做针线,可见她是个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小姐,在这样的小姐手下,体力工作不会很繁重。所以书里宝钗身边的丫鬟,莺儿和香菱多数时候都是快乐自在的。然而亲力亲为的小姐不但喜欢独立干活,多半也喜欢独立思考,心里有主意,外边却不跟任何人说,所以做丫鬟的永远摸不透她的心思。莺儿虽然跟宝钗相处得很好,但她似乎从来不曾真正理解她的女主人。

中文名:莺儿

性别:女

国籍:中国

职业:丫鬟

莺儿,《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丫头。因薛宝钗嫌金莺拗口,改叫莺儿。她甚是乖巧,薛宝钗在观看通灵宝玉,念著玉上所镌之文"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时,她马上想到这和小姐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她手特巧,擅长打络子、编花篮等,还颇懂色彩的搭配。薛宝钗嫁给宝玉后,她就成了薛宝钗的陪房丫头。

莺儿之巧

综述

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小姐,调-教出来的丫鬟也不一样。凤姐作威,平儿作福;探春理直,侍书气壮;惜春心冷,入画受屈;迎春懦弱,司棋性烈;黛玉飘逸,紫鹃明-慧;湘云豪爽,翠缕直言;宝钗端庄,而她的贴身丫鬟莺儿活泼,灵巧。.

嘴巧所在

宝钗把宝玉落草时衔着的那块美玉上面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念了两遍,引起了要去倒茶的莺儿的注意,宝钗问她发呆的缘故,她马上说:"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一听,非要看宝钗的。宝钗递给了宝玉。宝玉看后,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制止了她(八回)在这里,莺儿的作用在于提醒宝玉在意"金玉良缘"的说法。她虽然没有说完,可后面无非是"必须錾在金器上,以后找个有玉的方能婚配"。莺儿是个聪明女孩子,她知道宝钗的心思,时刻不忘在宝玉面前说她主子的好话。宝玉跟她闲聊时说道:"宝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莺儿抿嘴一笑。宝玉笑道:"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那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宝玉露骨的一句话,莺儿不但不恼,仍是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三十五回)莺儿要说的宝钗的"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因宝钗的出现戛然而止,但是,我们已经可以从宝钗的言谈举止猜出来。这也是曹雪芹"不写之写"的手段。

但是,这张巧嘴,虽然与有"巧嘴"之称的晴雯的锋利不同,发起脾气来,也一样不饶人呢!二十回中,贾环跟莺儿赌钱赖账,宝钗喝斥她,莺儿满心委屈,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虽然贾环是"主子",自己又寄住人家,她却据理力争,可见她的耿直,不善逢迎,这一点与宝钗迥异。春燕阻止她折柳条子编花篮,莺儿道:"别人乱折乱掐使不得,独我使得。自从分了地基之后,每日里各房皆有分例,吃的不用算,单管花草顽意儿。谁管什么,每日谁就把各房里姑娘丫头戴的,必要各色送些折枝的去,还有插瓶的。惟有我们说了:'一概不用送,等要什么再和你们要。'究竟没有要过一次。我今便掐些,他们也不好意思说的。"她理直气壮,伶牙俐齿,说得头头是道。气得春燕的姑妈拿春燕出气,莺儿拦着:"我才是玩话,你老人家打她,不是臊我吗?"莺儿劝说不成反臊了一鼻子灰,便赌气说:"你老人家要管,哪一刻管不得,偏我说了一句话就管她了。我看你老管去!"春燕母亲骂春燕,她说:"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五十九回)她不胡搅蛮缠,有见识,敢担当,有话就说,即使得罪了人,也不在乎。莺儿的奴性没有袭人深厚,也没有晴雯那样夹枪带棒,生起气来,也是尊称不离左右,一口一个"你老",可见莺儿的娇憨可爱。

手巧所在

莺儿不只嘴巧,而且心灵手巧。莺儿是打络子的能手,单看三十五回她跟宝玉交谈时说到的花样、色彩搭配等就可知道。正打着,宝钗就来了,她说:"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宝玉听了,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莺儿的梅花络是很出名的,她编的花篮,博得了黛玉的由衷赞赏:"怪道人赞你的手巧,这玩意儿却也别致。"可见,莺儿手巧,不是浪得虚名。

红楼梦 简介 篇六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作品还歌颂了贵族的叛逆者和违背封建礼教的爱情,体现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并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贾、林、薛之间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根源。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