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写作载体 >

居安思危观后感(优秀7篇)

居安思危纪录片讲述的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从强大走向灭亡,大家去观看过之后,有没有感触呢?看完以后有没有产生自己的想法,那么观后感该怎么去写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居安思危观后感,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读《居安思危》有感 篇一

林中一只野猪不停地在松树上蹭,松脂粘在身上,然后它在地上打个滚,让泥土裹住身体。接着,野猪又在山石上磨它的两颗獠牙。松鼠好奇的问:“林子里没有危险呀,你为什么拼命的磨牙?”野猪停下来回答:“我磨牙并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将来。万一哪一天,我碰上猎人或狮子,再想磨牙就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文中的野猪在别人都悠闲的时候,做好安全防备,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它就不会慌张。我们如果能平时下功夫,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紧张。或者作业提前完成,就不至于到最后手忙脚乱。就像这次暑假作业,我因为开始没抓紧时间做,所以到现在快开学了便慌了手脚,心里直着急,真是深刻的教训呀!以后,我一定要什么事情都要早早完成,不拖拉,做个有计划有准备的人。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二

前两天观看《居安思危》这部影片前三集,在近二个小时放映过程中,情节扣人心弦。剧中以列宁建立政权到最终的剧变、解体,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的感想如下:

一、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思想政治修养,经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忠于党、忠于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觉悟,不断改造自我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能过硬的职工。

二、廉洁奉公,爱岗敬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党员,要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想着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事关党员形象,时刻约束自我。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我,严谨、细致,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进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更加认真负责,牢牢记住入党誓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格地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我,努力向优秀的党员同志看齐,为实现长沙水文的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三

看了8集纪录片《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使我深深地受到教育和震撼。该片围绕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党的建设的八个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每个方面都有我们应该认真汲取的教训。这部纪录片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教育的好教材,组织引导乡镇干部观看和讨论,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由列宁亲手创建的党;一个曾经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沙俄反动统治,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党;一个抵御了14国武装干涉,胜利地捍卫了革命成果的党;一个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并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党;一个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并率先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党,为什么在执政的74年之后竟丧失了执政地位?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20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在拥有35万多名万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为结束二次世界大战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

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令人难以理解,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00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然而,从《居安思危》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曾经生气勃勃、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体制改革迟缓、脱离群众、腐败变质、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历史,尤其是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等等。

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联想我们,“”以后一度也出现过思想混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地评价党的历史和毛泽东同志,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的十二大以后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党和国家引向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道。当前,在思想文化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泛起,以“否定革命、告别崇高、消解意义、颠覆经典”为时髦,不惜歪曲党和国家的历史,丑化党的领袖人物,动摇人们的理想和信念,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苏共的历史悲剧昭告人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失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第六条,不再确认共产党是苏联的领导核心,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法理性原因。在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更加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要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也就是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思想保证。只有在理论上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在政治上做到清醒和坚定。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的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中央、社会成员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尽管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对外开放后西方思潮的进入、在改革进程中部分社会成员的地位和家庭财产比其他社会成员相对下降、国际共运处于低潮、过去党的领导人也曾经犯过错误等等因素的影响,党内党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想信仰危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高举旗帜,用科学的信仰、理论、目标来统一全党思想,引导全社会的认识。

不论是党内人士还是无党派人士,都必须清楚的意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谨记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在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

读《居安思危》有感 篇四

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正如魏徵对唐太宗的告诫——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人们总是安于享受美好生活,而忘记这个时代与时俱进,适者生存是自然的一条法则。人一安于现状,就难以沉思,等到灾难来临就后悔莫及。人人都有一方天地,都需要居安思危作支撑,因为谁也不知道哪天它就那样的塌下来。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在锅炉温水之中,一开始它会十分享受并不会挣扎,当水温慢慢上升到了100度,足以让它死亡之时,当它反应过来水太烫了,危急到它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可是,你要一开始就把青蛙放到100度的水中,它一定会挣扎,并且可能会跳出危境之中。人也是这样的。人在逆境中容易觉醒,容易沉思。而越是安逸的生活,很容易沉醉在纸醉金迷。所以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只有不断的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翻开历史长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勾践卧薪尝胆、范蠡成功而退、刘邦励精图治。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迈克尔。戴尔曾说:“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来,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被人干掉。”正是因为他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有如今戴尔电脑的辉煌成就。

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历史,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美色,荒废政事,才导致国破的悲剧。李煜前期的诗都是描写男女之间的情爱和宫廷生活。不难看出当时的李煜是多么的享受生活啊!大臣们多次的进谏,都无效。他只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半生沦为亡国奴。就是没有居安思危,才会沦落到亡国的悲惨结局。如果当时的他能早点醒悟,早点沉思,也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很优秀,不可一世。其实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不努力,迟早被人超越。当你还在为你现在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别人已经摘到了梦寐以求的草莓了。海尔张瑞敏也曾说过:“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样才会时时意识到自己有灾害。才会提前准备。正是由于这个理念造就海尔打不倒的传奇。现在虽然有很多牌子出来了,但是海尔还是立于不败之地。

人为什么要居安思危呢?因为有些事情是人们无法预料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这种意外突发事件,往往让人们处于危难之间。当你只想像陶潜一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却说不定有一天战火会烧焦你的菜园子;当你希望静观天外云卷云舒,却说不定有一天空气中都是漂浮着血色的颗粒……这些都是人们所谓安逸中的危。说不定的事,想不到的事多着呢,却都由不得你!就像被关在笼子里四年的秃鹰,“锦衣玉食”惯了,它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它会被放飞,也想不到它会死于饥饿。你可以追求安逸自在,但世界却不会因为你想安逸而让你安逸。

所以我们得居安思危,时时刻刻思考自己的处境,时时刻刻思考接下来的事,这样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五

近日,单位组织每位党员在工作之余抽空观看、学习专题历史片《居安思危》,本人怀着高度重视和激动的心境细细的观看完毕,感触良多。本片主要阐释了苏联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异常是如何走向溃亡的过程,对苏共的垮台与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在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苏共下台后,竟然没有一个苏共党组织、一个党员公开对此表示反对或进行抗争。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似乎令人难以理解的,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有着70年执政史和2000多万党员,曾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领导其人民创造过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的大党。然而,从《居安思危》这部专题片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个以往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特权阶层的出现逐渐拉开了党和人民的距离;教条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政治上实行个人专权、破坏党内和党外民主,渐渐脱离了以往是其执政基础的人民群众,苏共垮台前夕,当时的苏共领导人不仅仅在思想上取消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还在在党内监督机制上否定民主集中制,推行绝对民主化。此时的苏共已不再代表广大苏联人民,它只代表它自我,只代表仅由极少数人构成的党内特权阶层的利益。应对这样一个不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党,人民当然没有理由为了阻止它的消亡而去抗争,这样,人民的冷漠与无动于衷也就能够理解了。我们应从苏共的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吸取教训,不让历史杯具再次重演。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其成功的方面,还是在错误、失败的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党我国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许多辉煌的经济奇迹,成就固然欣喜,但我们也不能头脑发热,必须坚持清醒和冷静,居安思危,认清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与世界一流大国之间仍存在差距。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我党对于此刻国际形势清楚的认识,以及对于自身的严格要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经验和教训,是规律。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着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兴衰、国家强弱和人民的福祸。应对此刻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党如何才能发展壮大,带领中国走向富强,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苏共垮台、苏联崩溃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失灵。尽管苏联的杯具已成事实,但中国等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所以而停止。尽管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国家实施了各种拯救资本主义的方案,可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没有改变。所以,马克思对资本、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就依然有效。只要人类历史的演进没有终止,无论人类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解释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本身具有科学的、理性的力量,它靠的是以理服人,仅有在讲科学道理的基础上,仅有让人民感受到,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是真正贴合人民利益的,才能有效地让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坚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二、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苏共的垮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苏共脱离了人民群众,搞起了特权化。中国共产党应吸取这一经验教训,时刻与人民群众坚持紧密联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三、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建设。仅有国家富强了,才保证国家的安全稳定,才能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提高,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诚然,苏共的最终失败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在诸多原因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党内:-、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二、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三、党的组织丧失了先进性;四、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

本人作为一名在职大型国企员工和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除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外,也应当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时刻提醒自我应当做到:一、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确定国际动向,时刻坚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警惕性。二、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为党和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三、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进取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四、进取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仅有不断改革,着眼于历史的高度,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推陈出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才能永葆青春。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将祖国的命运与自我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为建立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早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观看《居安思危》有感 篇六

虽然已经是二十年前的旧事,苏东剧变仍然是今天的人们会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就像一场无法预知结局的电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它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给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自原两大阵营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一直试图描述和解释这段历史,但并没有达成一个共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但不管怎么说,苏东剧变结束了冷战的对立格局,也重写了人类合作与抗衡的永恒主题。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就是一本以社科院为主角,代表了中国主流学术界对苏东剧变看法的书,该书汇聚了大量对苏东剧变史料的研究分析,最终得出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结论。虽然我认为这本书也避免不了中国学术类专著先有结论后作分析论证的套路,但这本书翔实的内容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并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对苏东剧变的研究和写过的一篇文章。重新拿起这篇文章来看,当时的立足点更偏向经济,认为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化推进的太快,当然这是我分析复杂问题的一个角度,而苏东剧变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上这么简单,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及历史因素。用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来涉及这么多方面显得面面俱到,也失去了研究价值,一个角度能解释清楚,已经殊为不易,从这点上来看,我对《居安思危》这本书的立意是认可的。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应该更加关注于分析苏东剧变本身,还是要纠结于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中选取所谓最有价值的角度,即书中所提出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书中把大量篇幅用于证明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苏联的制度有问题,而是由于苏共的领导集团逐渐脱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谈到“一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史,同样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并且是一部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史”,话说到这儿,刚好应证了作者曾经提出的“对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根本原因的不同解读,本质上都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不同研究者的不同的研究立场”。作为中国主流学术解读的权威性跃然纸上、旗帜鲜明、不容反驳。

但这个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声音一个观点一个角度可以睥睨天下的时代,在这本书之外很多分析讨论苏东剧变的资料中,我找到了东欧经济转型问题专家金雁博士的文章《苏联解体20年祭》,学生时代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看过不少金博士的文章,曾给我很大启发。这篇《苏联解体20年祭》站在一个和《居安思危》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引用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话“我不认为我们有别的什么道路可走”,认为苏联体制的垮台有其内在逻辑,并不能归罪于哪个个人。苏联“以人为代价的现代化”、国家干预无所不及、混同民主与福利的需求,最终导致了这个体制的崩溃。描述东德情报机关史塔西监视和窃听持不同政见者的电影《窃听风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东国家对国家的公权与个人信息自由之间界线的无视,社会国家化、权力集中化,这一切让半数的苏联人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社会正义的社会中”,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基础。

不管是《居安思危》,还是《苏联解体20年祭》,都提出经济学家一直强调的斯大林模式或僵化的苏联及东欧计划经济模式,并不必然引致整个体系的分崩离析,这当然是合乎情理的判断,但不可忽视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不可避免会带来人们精神生活上更高的需求,以及对个人权利和保障的重视,这一切如果能推动体制向着有利于普罗大众的方向转型,这种经济层面的转型就是可持续的,反之则会因为体制的固化或利益集团的裹挟最终影响到经济转型本身。罗杰斯在他环游世界的游记里提到,苏联用价格管制和出口控制保证了国内的低物价和几乎为零的通货膨胀率,但苏联的物资还是匮乏,体现在生活用品上极为明显,一方面能买到的东西少,另一方面能买到的东西与国际比价格极低,这种封闭的计划经济带来的低效率、官僚主义和腐败最终葬送了不仅仅是苏联人民而且也包括苏共党内,甚至领导集团对体制的信心。

在此基础上的转型显得顺理成章,在苏联却又来得迅雷而不及掩耳。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休克式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的利弊,中国的专家学者诟病萨克斯的休克疗法把俄罗斯带入了一个难以恢复元气的低谷,而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却一步步取得巨大成就。从短期经济效果来衡量这种说法也许没错,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是长痛不如短痛的爆发式解决问题,而中国却把真正的难题推向了以后。陈志武也提出中国渐进式改革难以为续的原因在于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推动改革的动力消失了,中国很有可能会掉入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反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在体制转变完成之后经济逐渐恢复增长,部分东欧国家甚至步入发达国家队列,市场的基础一旦确立,要止步不前甚至倒退都是不可能的了。

在苏东剧变发生之后,冷战刚刚结束之时,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预言到,最后的历史是自由民主的历史,在自由民主阶段,人类获得了平等的认可,历史也就终结了。但苏东剧变后二十年的今天,历史并没有终结,从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经验来看,从独裁到自由民主的过渡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必然历程。苏联解体之后,许多所谓第三波民主转型的国家都未能如外界所期盼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民主政体,而产生了一种结合了民主原则和威权治理的“混合体制”,有人说这还处在过渡阶段,但这种稳定的状态却往往让我们质疑过渡阶段将持续多久,这也使我们回溯到弗朗西斯。福山的老师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构》中所强调的文化传统在文明冲突中所起到的作用,即自由民主的文明在西欧__文化之外地区的适用性问题。

苏东巨变前的二十年,是利比亚的八月革命,卡扎菲夺权上台,而苏东剧变二十年后的今天,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的威权政府纷纷倒台,卡扎菲不知所终,有人把近期的政权交替称作“阿拉伯的春天”,但看看苏东剧变后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千差万别的政治局面,我们很难判断春天之后是灿烂的盛夏、萧瑟的秋日还是西伯利亚平原的寒冬。世界历史的滚滚巨轮不会为一两场变革而止步,人类文明也不会因为政体的更迭而倒退,我们在这里探讨苏东剧变,一方面是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从更多角度、更广范围得到一些启示,能帮助我们去思考。毕竟,解释历史的价值不在于真正拿历史指导现在,而是为了不忘却,唯有不忘却,才不至于重蹈覆辙。

居安思危观后感 篇七

怀揣虔诚的心参与观影《居安思危》,心绪在震撼中跌宕起伏,最后带着痛惜和反思离开。这是我的真实的感受。该片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那场巨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及普通民众的诉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苏共亡党及苏联解体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苏共执政70多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迅速垮台的历史教训。观看完此片,观众久久沉浸在震惊和痛惜中,带着感伤和反思离开。一个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军事上凌驾于美国之上的超级大国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一个拥有近2000万名的世界第一大党,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永远值得全世界共产党人深刻反思。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这些不同的说法试图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解读苏联灭亡的真实内幕。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提笔想从腐败这个角度去粗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苏共执政后期的苏联,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充斥腐败,社会风气急转直下,道德败坏,整个社会暗流涌动。通过垄断政权而产生的占人口极少数的特权阶层却垄断着整个苏联的财富和权力,造成了整个社会财富向特权阶层集中,社会逐渐分化,而普通百姓的生活日渐贫困或者没有改善,加剧了对享有特权的苏共和官员极度仇恨。腐败现象腐蚀党的肌体,切割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失去了人民的信任,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亡党亡国。查看当时的历史资料可以看到表面上的苏共腐败就已经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前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在得势的几十年间,纷纷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己的家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合作,成为贪婪的掠夺者和腐化的寄生虫。据1962年5月19日的苏联《红星报》报道,列宁格勒一个军用工厂的领导人,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工厂所有关键性职位上,把国营企业变成了‚私人企业?。3年内,仅出售自来水笔一项就贪污了120万卢布。另据1962年5月18日的《乌克兰真理报》报道,哈尔科夫的一个家具厂的厂长,在工厂中附设了一个地下针织车间,进行投机生产。这个厂长有几个老婆,几辆汽车,几所房子,并且是赛马场上的大赌棍。这些企业负责人总是同国家的物资供应部门、商业系统和其它单位的工作人员勾结在一起,在警察和司法机关中也有他们的保护和代理人,甚至还得到了国家机关中高级干部的支持和庇护。据1963年10月20日苏联《消息报》和1964年第12期的《消息报星期副刊》报道,莫斯科精神病防治所的一个附属工厂的厂长及其一伙,通过贿赂,获得了58部针织机和大量原料,同52个工厂、手工业合作社和集体农庄搭上关系,几年中赚了300万卢布。他们收买了社会保安机关工作人员、监察员、稽查员、巡视员等。仅丘尔巴诺夫就收受贿赂654200卢布,约合105万美元。1983年10月31日,乌兹别克共产党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夏拉拉希多夫因侵吞数十亿国家资金的乌兹别克棉花案件而自杀。

苏共特权阶层的形成(特权阶层大概4万人左右,算上其家属大概300万人左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被解散埋下了‚地雷?,也造成了整个社会民众最终抛弃苏共,投向叶利钦的怀抱。官僚特权阶层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五个方面:1、特殊工资。即除正式工资之外还同工资一起发给另外一个所谓的‚钱袋?,其数额不等,使权贵们的收入高达社会平均水平的四倍。2、特殊供给。各级党政机关均设有内部供销点,政府根据官职大小、地位高低发给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持有者能够买到稀缺商品。3、特殊住房。许多风景名胜避暑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别墅。4、特殊服务。享有特殊的医疗服务,病房护理周全,伙食好,医疗水平高。配备有小汽车等良好的交通工具,以及大批的服务人员和警卫人员。政府还提供大量的补贴,免费到疗养胜地度假、出国旅游等。5、特殊教育。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保送进入最好的学校享受优秀教育的制度。这些党政要员,不仅是国家资源的分配者,还成为国家资源的占有者、所有者。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官员享受这种特殊权利极为不满。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存在和腐败之风的蔓延,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阿尔巴托夫说,腐败在苏联不仅造成了国家物质上的损失,道德上的损失就更为惨重,社会分化加剧;经常遇到磨难的大多数对那些不仅享受福利照顾而且享有种。种特权、任意攫取不义之财而又逍遥法外的“上流人物”的憎恨之情与日俱增,埋下了社会冲突的地雷。

整个社会的普遍腐败和过着像沙皇一样生活的特权阶层,政府高官的轿车一路绿灯,从来不知道还有塞车这回事,造成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中国记者亲历苏联解体时发现民众若无其事,街上到处都是在庆祝的民众。1991年8月解散苏共,因苏共名誉扫地,人民没有起来保卫苏共,各级党组织没抵制,军队也分裂和倒戈。人民群众不是隔岸观火,就是幸灾乐祸,甚至直接加入掘墓人行列。心中没有人民,忽视群众利益,加上全面的腐败和特权制度,所以苏共被人民抛弃了。腐败是造成苏联政息党亡的重要原因。我们要从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中吸取教训。

一、坚持党要管党。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队伍庞大,人员参差不齐,各种机会主义者可能隐身于党的队伍中,一旦出现危机,这种人会最先跳出来背叛党。革命时期敌人的刺刀清纯了我们的队伍,和平时期,特别是党作为执政党长期执政,各种机会主义者就会混入我们的队伍。要把好队伍入口关,做好党员的考察,发现动摇分子应该及时清理出队伍,反之,就要大胆提拔在危机灾难面前经受得住考验的党员干部。党要运用各种有效措施管理党,居安思危,防患未然。苏共灭亡的一个教训就是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党员的机构,甚至还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腐败现象存在,放任党员腐化堕落,逐渐脱离群众,有的甚至成了人民群众的公敌。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党的纯洁性。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累,不为色所诱,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重点加强党员干部的监管。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使政府机关臵身于广泛有效的监督之下。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管的权力最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在对党员的监管中,重点要放在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上。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代言人,干部出现腐败,影响就会很恶劣,容易败坏党群干群关系,导致人民群众离心离德。

四、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建立健全惩防体系,惩防并举,重在预防。加强制度建设,消除深层次体制性矛盾,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铲除容易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形成完善的干部选拔机制,防止在选人用人上暗箱操作,从机制上减少和遏制权力寻租。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之所以能够产生和长期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权力的垄断,尤其是对干部分配、任命权力的垄断。继续完善和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为民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依法依纪、绝不姑息、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