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孟子告诫说,鲁班虽为好木匠,没有尺子和圆规也没有办法画出方形和圆形,也就做不出好作品。继而我想,今天随处可见的这么多的好家具,它们的存在并不因为是采用了良材,而是缘于曲尺和圆规最初制定了规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规矩的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以下内容是高考家长网为您带来的10篇老规矩作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老规矩作文 篇一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北京现在还有什么规矩?想了想没有。
所以觉得出题的老师是对的,要写出北京的老规矩,那很多嘛。
比如说:出门见到人要相互问好、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小孩子会听大人的话,大人也不会惯着、吃饭时,家长会坐在主座上等等。
现在呢,大人是听小孩的,邻里之间谁也不理谁,出门最好谁也不理谁……
虽然老规矩有些很陈旧,但我想还是保留下来吧,让大家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温暖。
老规矩作文800字 篇二
是“坐如钟,行如风”的准则,还是“中原传世,勤俭持家”的信条?老规矩如同一本泛黄的旧书,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不断汲取精华,任昔日乱世无道,或今朝道德滑坡,定不失其本色,历久弥新。
是该重拾老规矩了。
重拾老规矩,便是重拾做人的准则。
当经济高速发展,GDP不断增长,在庞大的的数字背后,我们发现,人心越来越冷,人情越来越淡,道德底线一次次被挑战,也丢得太多。重拾老规矩,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找到做人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底线。若是记得“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便不会有医患关系的剑拔弩张,若是记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便不会有地铁里几乎原始的打斗,若是记得“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便不会有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全民讨论……`是的,在当下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我们发现在曾不削一顾的老规矩中均可得以解释,重拾老规矩,是社会的需求,历史的必然。
重拾老规矩,便是传承笃定的信条。
“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在那个风雪飘扬的除夕夜,“信义兄弟”在雪地里接力送薪,让农民工过年的故事至今感动着我们。诚如孙东林所言,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然而,正是这份坚守着祖辈老规矩的执着与笃定触动了社会的良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样薪火相传的古老信条如同一泓来自历史深处的清泉,流熄人们心中浮躁迷惘的火,用至诚至真的声音呼唤着道德血液的归来。重拾老规矩,更要用行动来传承,发扬。
重拾老规矩,便是守护民族的魂魄。
“忠,义,礼,智,信”这一个个厚重的大字,溯水而上,逆风而行,它们早已是深深融铸在我们华夏儿女的骨血中,深刻如斯,不容毁灭,于是你,我们看到易勤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们看到教师,书记接力当人质的浩然正气,我们看到了拐杖信使一步步的泥泞,只为坚守父辈的老规矩。老规矩,如同北京城郊的古城墙,守护一辈辈国人的精神家园,重拾老规矩,便是将一块块古砖拭去尘埃,重新垒砌。
从这层面来说,老规矩更像一种文化的约束力,他一次次数诉说着人们的内心,并成为一个民族为之骄傲的信仰。
是该重拾来规矩了!
老规矩作文 篇三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今天早晨是家长[微博]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的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北京作文聚焦老规矩,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高考作文拒绝文艺腔
怎么看待“老规矩”,其实就是怎么面对传统文化。现在当代社会生活里面大家都感到有点道德滑坡,都渴求从传统文化里面吸收些精华,重新来建构我们的精神生活。从这个方面去发挥是可以的,因为老规矩里面也有做人的道理,古今都是相通的。学生可能有的比较肯定“老规矩”,但是在肯定的同时也可以对“老规矩”应该有一个辩证的思维,当代生活有些“老规矩”要变通,不一定要完全照搬,等等,学生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来谈应该怎么面对传统文化,怎么转型,这样一个思考的问题。所以这个题目不错,而且它有规定性,规定性就是说学生不容易跑题,也不用费心思去猜,他很快就可以进入自己考试的状态,尽量来发挥,这样的题目是好的。
从这次个省出题可以看出,现在因为高考的改革,命题确实是有所改善,虽然浙江的题好像比较绕,但是它也是往理性,大家都往理性,往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作文他最基础的东西还是思维,语言的表达也是思维的表现。现在我觉得改革的迹象是好的。
首先不要写成类似很全面、面面俱到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第二,要有一个不变的能力。比如说对待传统的问题,要有一个不变的能力,一个方面来讲,我们对“老规矩”就应该怎么样,如果只是说“传统文化就如何重要”,这样就比较浅了,如果能够表达“老规矩是老的,但其实也有相通的。”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谈,但是有些老规矩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社会,应该有一个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这样比较好一点,要思辨。
可贵在提现出“文以载道”
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老规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北京文史馆馆员赵书说,“老”是指历史传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规矩”是指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从当前现实来讲,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北京老规矩”有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而今天北京高考作文所指的主要是对个人范畴的要求。
在北京,我们的“老规矩”,即好的文化传统很多。首先是要“爱国”,要精忠报国;其次是要“敬业”,要敬业乐群;三是要“诚信”,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言无二价;四是要“友爱”,要友好善意,邻里和谐。
这些“北京老规矩”,实际上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通过人们的学习、考试,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恢复。
这些“北京老规矩”的恢复、提倡,是社会、家长的责任,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老规矩作文 篇四
作为一个在外地长大的孩子,若是让我说出几条北京的老规矩,恐怕我是做不到的。但像是“忠厚传世、勤俭持家”这一类的大体印象却同老北京话一起,埋在了我的心底。可惜的是,当我真正在这里生活了数年后,若不是“老规矩”这个词重新被网友提起,我是根本不会感受到这些细致而繁琐的老规矩也曾是组成“北京”的一员。
翻看了众多关于北京老规矩的文章,发现究其根本,无论是“笑不露齿”还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规矩其实是一种含蓄的传统文化的缩影,是由老北京人老实本分的品格具体化所形成的规矩意识。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老规矩逐渐成了北京的地域代表,在一代代北京人心中打上了文化烙印,给了北京人无限的地域认同感,使得每一个受老规矩熏陶的北京市民都抱着让家乡更好的理想奔跑。但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北京渐渐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成为了全世界展现自我的舞台,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谋求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中国首都。像是老规矩这种地域感极强的事物便自然而然的被淡忘了。
若老规矩只是一些例行条文,那它被更符合的现代社会的纪律去带便不足为道。然而,纪律或许可以带来当下需要的秩序,但却是被动的,只有一个人属于一件事,一群人,一个社会,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去照顾它的愿望。这正是“老规矩”最大的贡献。只有我们被什么东西打上所属的烙印时,我们才能在这个人与人差别越来越小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不随波逐流,让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老规矩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空缺,它培养了一种行为习惯,培养出一种北京人所特有的气质。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脚下的这片土地不仅仅是新闻上的GDP柱状图上最高的一片颜色,更是一个需要我们去爱、去守护的,仍在其他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的普通城市。
事实上,“老规矩”被淡忘这类事情不止发生在北京,只不过北京最为突出。正因如此,北京才更应做出表率,为其他城市寻找一个平衡点。问题已经出现,并且不可避免,但这不代表可以放任其去。改善现状,重新唤回“老规矩”和更多的传统文化将会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但即使他们就快要失传,总是那些仍旧遵守它的人已经搬到了五环六环甚至是不能被稱之为“北京”的地方,只要尚且存在,就值得付出。
我想象过这样的画面:当一个普通的上班族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走过黯淡天空下长长的人流,拐进一家面馆,点完菜拿出筷子放在桌上时,他疲惫的双眼中会因为这双筷子的摆法变得明亮——原来我还在这里。
老规矩作文 篇五
风和日丽,天蓝得很,天大的很。风轻浮着像一双温暖的小手。白云依靠着风在空中飘来飘去,阳光猛烈的照着。我和妈妈静静地坐在公交上,看着四处宜人的风景,我轻轻地唱着《小幸运》。
突然,在一个站上三五成群地冲上车。原车清静的车瞬间变成拥挤、吵闹。有些人在谈天,有些人在玩狼人杀,还有一些人在玩王者荣耀。我往窗外望去,天气仿佛不像刚才那么热。白云遮着天空的一大半,天空中只剩下太阳和一半天空。下站到了,一个拿着老拐杖的一瘸一拐的老奶奶上了车。她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拐杖是棕色的,一双乌发发亮炯炯有神的眼睛眯在一起,鼻子挺立着,嘴巴弯了起来。我立刻站起了起来说:“奶奶,我的位子给您坐吧!”哪位老奶奶摸了摸我的小脸蛋温和地说:“小孩子你真乖,谢谢你。”
过了一会,我和妈妈到站了。妈妈牵着我的手走下车去。
白云褪去了,天更蓝了,蝉“吱吱吱—”地叫着。
老规矩作文 篇六
每每听上年纪的长辈说起童年,总免不了老规矩的内容。见了面打招呼、上茶上酒的习惯、行为举止的礼节这些老规矩像一条条戒律,穿行于他们生命中,久而久之,也便成了老北京有规矩的范儿。
然而这一切于我,就像那夹菜过于匆忙时,被长辈的筷子制止而发出的哒声一样,并不真切地存在于童年里,它们大多停留在爷爷浑浊的烟酒嗓中,随晚风飘逝。无数的电子产品裹挟着洋风洋俗闯入了我们的童年,老规矩刻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印迹,大约也就注定了要淡于父辈,更要淡于祖宗了。
因此,当长辈不满于晚辈对于规矩的疏忽时,往往会责备一句丢了规矩。丢了规矩,丢了的是一言一行间的礼仪风范,看似也就丢了曾经流淌在这片土地上德某些文化血脉。
难怪老规矩被重提,即刻引来一片哗然。那么,我们就真的在丢失老规矩吗?
君不见,现在社会虽然少了对北京规矩的三令五申,但年轻人在成长教育中似乎也养成了另一番规矩习惯。我们讲求与人相处要谦和大度、对长者怀有尊敬、吃饭喝茶时的礼仪风度、为人处世时讲求合作、敢于表现自我、乐于追求自由细细想来,这些无不来源于老规矩,然而又是老规矩的延伸,恰如古树绽放的新芽,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有道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当今社会物资丰富、文化多元,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悄然改变,继而延伸到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等,大数据云计算触及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将浪花洒向了老规矩的神经。渐渐地,有着京味儿文化底蕴的老规矩,在人们生活秩序中也在发生着某些微妙的转变但若细细品咂,它的内涵风度不减当年,变身为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生活并非一成不变的风向标,规矩亦不必拘泥于某些形式,只要那延续千年礼仁真善美的内核不变,老规矩亦将在21世纪文化交融的浪潮中,成为绘就公民生命意识的点睛之笔。
怀一份对老规矩的尊敬思考之心,审视慎思,不离不弃;
走一条对老规矩的继承创新之路,求真求实,且行且思!
老规矩作文 篇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其实,不仅北京有,全国各地都有。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有些老规矩已经不合时宜,但是,从整体层面上看,老规矩不能丢。
首先,所谓的老规矩,其实都是人们千百年来总结下来的一些优良行为习惯的结晶。人类的生活,不管社会怎样变化,其吃、喝、拉、撒、睡、接人、待物等等生活的基本行为习惯是不变的。前辈总结下来的那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老规矩“,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和睦相处的做事、做人准则。试想,一个没有规矩的家庭,那境况将会怎样!你作为一个子女,如果不孝顺老人,出门不但不和长辈打招呼,而且回来就跟父母大吵大闹,甚至摔盆子摔锅摔碗……那家庭岂不成了“战争”和“灾难”的场所!再则,即便不在自己家里,到了别人家里没规没矩,随便动人家的东西,人家说两句还不高兴,甚至恶言相向……那也只能给对方的家庭带来骚扰和厌恶。
规矩,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基石,更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文明的社会更讲究“规矩”,尤其是“老规矩”。我们现在讲建设法治社会,其“法”不就是“规矩”么!?君不见美国宪法二百年基本不变,这“法”不就是“老规矩”么?!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宪法和各个领域的法规制度。有法,才有章可循;有规矩,才成方圆。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我们也在建设法治社会。我们教育有教育法,教师有教师法,工商有工商法,税务有税务法,旅游有旅游法,畜牧有畜牧法,公司有公司法,婚姻有婚姻法,企业有企业法,诉讼有诉讼法,交通有交通法……这些“法”都是“规矩”。这些“规矩“绝大部分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互相借鉴、传承、因地制宜再“总结继承”出来的。老规矩不能丢!
“红灯停绿灯行”这个交规,我想在有汽车行驶的那一时候起就应该有了,我想以后还会一直实行下去。难道在以后因为这个交规“老”了就不用了么?如果每一个人将来都因为交规“老”了而不遵守交规,那整个交通路况将不堪设想,“事故”和“死亡”将随处可见!“规矩”不因为“老”就要废弃,只要是合理的就应该继承和发扬!不只交规是这样,所有的“规矩”都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区分和辨别,要学会批判,更要学会继承!
老规矩不能丢!合理的老规矩更不应该丢!北京合理的老规矩不能丢,其他地方合理的老规矩也不能丢!
老规矩的话题作文 篇八
宇宙天体,浩浩渺渺,各依其道。苍天大地,运行不悖,万物枯荣,人生老死,共同依照各自的规矩。这仿佛就是铁定了的,任何事物也无法抗拒,稍有悖逆,就会招来灭顶之灾。
千百年来,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各自沿着自己的规矩前行,但是往往也有着冲突和反叛……
君不见天门中断楚江开,百年沧海成桑田?君不见自古蜀道猿鸟愁,终有坦途千里牵?!君不见大泽乡里狐夜鸣,瓮牖绳枢起田间?谁道皇权多威严,顷刻喋血在街前;谁说女子不如男,木兰壮志贯云天!
规矩,划定着前行的路途。“水往低处流”,流就流罢,何惧眼前这高高的天门山,何惧它如同铁打的般的山岩挡道,推开它就是一片极目楚天!规矩,是自然的威力战胜了人的意志吗?你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致使千百年来的人们畏惧了,望而却步,只好叹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终于,规矩,限制不了人们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山崩地裂之后,人们悲痛地发现勇士血肉模糊的尸体的同时,那曾经限制着他们脚步和视野,限制着他们思维和生活的“不可逾越的天堑”变成了坦途!
规矩,有时是心造的,当你屈服了它,你就萎缩了——那可是一种生存意志力的可怕萎缩!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那些暴虐的规矩,那个有着“鸿鹄之志”的陈胜不萎缩,他们不相信,凭他们穷的丁当响的身价,也能称王做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崛起大泽乡,以一把愤怒的烈火,将一个暴政体制烧成灰烬。
规矩如何威严,如何铁定,自有人心来检验。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中,从陈胜吴广到“戊戌六君子”,其中还演绎过多少可歌可泣的破了立,立了破的生动故事,让人心潮澎湃,久久难平……
在人类社会中,规矩,不就是人定的`吗,定了干什么?不就是约束人吗,约束了干什么?不就是限定人的脚步和视野,乃至思维及其生活方式吗?限定了干什么呢?不就是便于管理和统治吗?可见,规矩还是出自人心,规矩由人心来测量,是无可厚非的。
在一个有着清霜白露,寒风呼啸的早晨,面对铁定的规矩,也铁定了心,最后,一批快马载着一个英姿飒爽的英雄飞驰而去……十二年后,狼烟退尽,功成名就的木兰才脱下战袍站了出来,以一个姑娘的柔美与自豪,让男尊女卑的社会大吃一惊!她果断地辞掉了所有的功名与荣华,骄傲地朝向男性世界,亮出了一个姑娘的柔美与自豪,亮出了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不朽造型!
规矩撼动了人心,人自有撼动它的伟力,难道任由它牵着,压制着,进而畏缩了生命创造力?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任由铁定规矩的蹂躏?让一颗颗痛苦的心灵,在规矩的圈定中破碎?
不!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中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乏站起来呐喊的人,不缺少人心人情人性的呼声!在这呼喊声中,铁屋子倒塌了,封建皇帝退位了,人民站起来了,致富奔小康了!人们在合理的规矩下,继续前行……
仰观宇宙长天,俯察万物众生,规矩无处不在,于有形无形中,圈定着一切。它在预防并化解着矛盾,同时也滋生着矛盾。于是,宇宙社会历史人生无不如此,在前进中矛盾,在矛盾中前进。人心亦如此,在规矩衍生的平和中享受幸福的阳光,在规矩制造的巨变里追求自由理想,在规矩布下的黑暗中播种明天的希望——这,就是规矩!
老规矩作文 篇九
“用手扶碗!”我爸敲敲桌子严厉地对我说。“哼,在学校里可没有人扶碗。”我嘟囔几句,最后还是不情愿地将碗捧在了手上。
我爸对吃饭扶碗这件事好像特别执着,每当看到我垂着左手吃饭,他必要训上几句。而我,确是没有扶碗的习惯。有时他会“引经据典”,给我读几篇微信上的文章——“吃饭不扶碗,穷苦一辈子”之类的,我往往是不屑一顾,甚至能找出不少“大逆不道”的话来反驳。
后来,把这些事情跟小伙伴一分享,发现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遭遇,其中关于“扶不扶碗”这个问题的斗争是最普遍的,有的家里甚至还规定“拿起筷子第一口只能吃饭,不能吃菜”等等。
我没有想到,在从日新月异的世界中长大的我们这一代周围,也会有这么多老规矩。这些规矩是旧时代的繁文缛节经时间流逝被一点点删减和修改而最终得到的“精华”。它们与旧时的礼节比起来算不得什么,但对自由无拘束惯了的我们来说,确实很难接受。
大多数的我们认为这些所谓的规矩毫无必要,甚至是封建是迷信是糟粕;而我们有着这样或那样规矩的家长,虽不至于真的认为这样一个小习惯能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但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依照规矩——起码没有什么坏处。造成这种分歧的原因,说到底还是社会环境的差异。我们这一代正赶上祖国大力改革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一些传统的观念因其不适于主流文化而渐渐被社会抛弃和改变,人们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往往忽视传统文化的缺失。但是家长们,大多是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社会上还没有现在这样激烈的文化碰撞。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长给予的、相对落后和封建的教育带来的影响。
归根结底,所谓的老规矩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虽有“传统文化”这个名头,但并非所有老规矩都是值得传承的,很大一部分的旧俗,如“传男不传女”“门当户对”,都是不适于社会上趋于平等和自由的大方向的,这些观念就应任之被时间的洪流抛弃。而真正有价值的老规矩,是不论时光流逝、世事辗转,都能被世人奉为“传统文化”的。“孝亲敬长”“尊老爱幼”的思想之所以传承至今,不仅仅是先秦时期宗法制的影响,更是因其蕴含的尊重、友爱的内核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积极的净化人心的作用。
而对于“吃饭扶碗”这样的小规矩优秀与否的评判,或许就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了。若将它看做餐桌礼仪,那垂手弓背扒着饭确实有伤文雅;但若是把无拘无束自由不羁作为自己个性的表现,又不在意长辈的眼光的,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吃饭也无伤大雅。
当老规矩遇上新一代,老规矩正按照社会的形状被细细打磨,新一代也在从亘古吹来的春风中被渐渐软化。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单方面的灌输过程。
老规矩作文800字 篇十
规矩,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规矩,是国家得以平稳发展的保障;规矩,是人民能够安定生活的基石。规矩对社会、国家和个人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规矩的过时阻碍科技的进步。
在十几世纪的欧洲,大家都认为先贤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理论正确无误时,一个勇敢的科学斗士站了出来,用精确的实验推翻了这一过时的“规矩”。这个人是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实验和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力证据下,这个过时、错误的“规矩”最终得到推翻,重新建立起一套正确的理论和规范。规矩的过时和错误给世界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又如前苏联的'例子,规矩和模式的僵化。过时,给社会、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过时的规矩一旦不被推翻,社会受到的影响便十分巨大。
没有了规矩,社会将失去平衡。
近日,某省内一家家乐福超市中发生了一严重的踩踏人致死的事故,造成了三死十几伤的严重后果。这起事故是商家模式国家规定的规范,举行限时优惠活动而引起的。这正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显示写照吧!如果每个人都漠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国家的法律规范,规矩二字便会从世界上消失,世界也可能因此不复存在了。正如社会上的一些“不规矩”的行伍,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如果生活没有了规矩,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规矩的遵守使人成功。
拿破伦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可能因为一个人输掉整场的战争。”拿破伦曾经在欧洲大陆上称霸一方,成为欧洲上名符其实的霸主。他认为,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靠的并不是他的聪明才智。而是他啊在通令军队上严明的纪律。也正是这严明的纪律,使他走上了欧洲的巅峰,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最终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伦的指挥得当,眼看要拿下最后的胜利,就在胜利前的瞬间,因为军纪不严,援兵的延迟而功败垂败可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规矩是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规矩是火,它能照明前进的道路,不遵守时也能把人烧伤。
让大家懂规矩,遵守归军,共同创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