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 >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什么书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原文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一样的。为了加深您对于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认知,下面高考家长网给大家整理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什么书》,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这句话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是其《汜论训》里面的一句话。当然,原文是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一样的。

就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是说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本来就是历史的常态。只要坚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业的原则,改革就应该推进,也只有推进改革,才能够达到所谓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的目的。这也就是习近平主席说的,如果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就只会被历史淘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出处,是《淮南子·氾论训》。“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语句虽然简短,但在中国,却有着极其重大的政治和文化意义。原因很简单,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特别注重传统的国家。这首先是由中国以农立国的性质决定的。

人们年复一年地春种夏播、秋收冬藏,很容易在人们心中造成“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印象。对传统的尊重,也与统治者统治权力的合法性有着重要的关联。中国是一个宗法制的国家,统治权力合法性的最大来源就是他的血脉,“慎终追远”,对前代的尊重,就是非常必然的情形。对传统的尊重,还与旧有礼法、制度的有效性有关。

一切规章制度,究其实质,其实就是对以往有效经验的总结和积淀。在以往的历史中,它们已经被证明为有效的,所以在打破这些旧有制度之时,人们的疑虑也就格外严重。正是在这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人对传统就格外尊重,传统不仅是人们的智慧之源,也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甚至有时就是现成答案。不效法前代的经验,就意味着肆意妄为,祸乱四伏。

上面这《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出自什么书》就是高考家长网为您整理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