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高考家长帮小编精心为小伙伴们分享了最新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对朋友们的写作有一点启发。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 习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教学关键: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位顺序表

1.让学生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并指名同学背诵。

2.在黑板上挂数位顺序表,问:你们还记得如何分级吗?

生:从个位到千位为个级,万位到千万位为万级。

3.师:个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万级表示有几个什么?亿级表示有几个什么?

4.师:我们还知道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5.讲评练习有关这方面的练习。

二、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那么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分级,用逗号或虚线隔开,从高位往低位读起。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如:4005 2136(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084 3005 (一千零八十四亿三千零五万两千零一十九)

师:亿级多了一个亿字,万级多了一个万字。

3.复习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读法。

①每一级的末尾有零。

如:789 0000       读作:七百八十九万

45 0000 0000     读作:四十五亿

师: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情况。

如:4005 2136    读作: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1435 0871 0532    一千四百三十五亿零八百七十一万零五百三十二

师:零放在什么位置要读?

生: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

师: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要怎样读呢?

生:都只读一个零。

4.请同学把读法的法则在总结一遍,然后全班读一遍加深印象。

三、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那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

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

生:第一步要判断位是那一位,从位写到最低位。

七千万零五百(7000 0500)

2.师: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谁举一个例子。

生: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应该用零占位。如:五百二十一万(521 0000)

3.师: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七千万零五十。(7000 0050)

生:要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六百万八千(600 8000)

4.请同学总结写法,个别请,这里比较简单,可以请中等的学生回答。

四、比较大小

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第一步?有几种情况?

生:第一步分级。

师:如果数位相同和不同怎么办?

看题目:20 8090>20 0809

生:数位相同时,要从位比较,如果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生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可以请同学补充。

如:1900<2万

师:如果碰到这样的数时,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先把2万化成阿拉伯数字。

师:然后在按照比较的方法。

如:3458<123456

生: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五、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整亿整万的数。

如:470 0000=470万     127 0000 0000=127亿

师:这样的数要怎样省略?

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

2.求近似数

如:1292 4800≈1292万   2 7200 0000≈3亿   35 0720 0000≈35亿

师:求近似数要怎么求?

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在这里要重点强调整数和近似数是不同的,要注意符号。

六、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 篇二

经过初三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上升到了比以前更高的水平。他们已经用归纳法去理解事物,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学习粗心,懒惰,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因此,根据这些特点,这学期的数学课不仅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要有吸引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本教材包括:大数的理解,角度的度量,三位数乘二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位数除数,统计学,数学广角,总评。

(a)知识和技能:

1.知道“十万”、“百万”、“十亿”、“十亿”、“千亿”的计数单位,知道自然数,掌握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按几级读写一亿以内和一亿以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体验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我会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我会估计并检查对应的乘除。

3.你可以用一位数数两位数(乘积在100以内),用一位数数几百个十,用整十除以整十,再用整十除以几百个十。

4.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5.认识垂直线和平行线,用尺子和三角形画垂直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关于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图,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流程和方法

1.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运筹学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重点:

对大数的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位数除,角度的测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人教版五年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2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5)全课小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3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关键:

学会根据事物的某一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题图

1.导入

2.研究分类标准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2.学生汇报

①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学习定义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

②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③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 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④做一做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⑤小结,板书韦恩图。

4.学生汇报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①认识等腰三角形

②学习各部分名称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④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⑤做一做

三、看书质疑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一)填空

1.( )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 )三角形。

(二)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 )

(三)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课教案 篇四

19.2.1 矩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矩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从定义出发,首先应该肯定,矩形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之处就是有一个角是直角。因此在教学在我们采用运动方式探索矩形的概念及性质,如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从平行四边形到矩形的演变过程,得到矩形的概念,并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通过教学还要使学生明确:(1)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矩形只比平行四边形多一个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不能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矩形”来定义矩形;(3)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还具有它自己特殊的性质(个性).

3.从边、角、对角线方面(可继续演示教具),让学生观察或度量猜想矩形的特殊性质。

(1)边:对边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相同,邻边互相垂直(与性质1等价);

(2)角:四个角是直角(性质1);

(3)对角钱:相等且互相平分(性质2).

4.引导学生利用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从属关系、矩形的概念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规范证明两条性质及推论。并指出:推论叙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线段的倍分关系,是直角三角形很重要的一条性质,在求线段长或求线段倍分关系时,常用到这个结论。

5.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把矩形分成四个等腰三角形,即△AOB,△BOC,△COD和△DOA.让学生证明后熟记这个结论,以便在复杂图形中尽快找到解题的思路。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是教材P104的例1,它是矩形性质的直接运用,它除了用以巩固所学的矩形性质外,对计算题的格式也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2的讲解是想让学生了解:(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并能通过例2、例3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解决有关矩形方面的一些计算题目与证明题的方法。

四、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由性质2有AO=BO=CO=DO= AC= BD.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五、例习题分析

例1 (教材P104例1)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 OA=OB.

又 ∠AOB=60°,

∴ △OAB是等边三角形。

∴ 矩形的对角线长AC=BD = 2OA=2×4=8(cm).

例2(补充)已知:如图 ,矩形 ABCD,AB长8 cm ,对角线比AD边长4 cm.求AD的长及点A到BD的距离AE的长。

分析:(1)因为矩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矩形中的计算经常要用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此题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这是几何计算题中常用的方法。

略解:设AD=xcm,则对角线长(x+4)cm,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 ,解得x=6. 则 AD=6cm.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一个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到两直角边、斜边及斜边上的高的一个基本关系式: AE×DB= AD×AB,解得 AE= 4.8cm.

例3(补充) 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DF⊥AE于F,若AE=BC. 求证:CE=EF.

分析:CE、EF分别是BC,AE等线段上的一部分,若AF=BE,则问题解决,而证明AF=BE,只要证明△ABE≌△DFA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B=90°,且AD∥BC. ∴ ∠1=∠2.

∵ DF⊥AE, ∴ ∠AFD=90°.

∴ ∠B=∠AFD.又 AD=AE,

∴ △ABE≌△DFA(AAS).

∴ AF=BE.

∴ EF=EC.

此题还可以连接DE,证明△DEF≌△DEC,得到EF=EC.

六、随堂练习

1.(填空)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 cm, cm, cm, cm.

2.(选择)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对角线把矩形分成的三角形中全等三角形一共有( ).

(A)2对 (B)4对 (C)6对 (D)8对

3.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

七、课后练习

1.(选择)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为60°,对角线长为15cm,较短边的长为( ).

(A)12cm (B)10cm (C)7.5cm (D)5cm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

3.已知:矩形ABCD中,BC=2AB,E是BC的中点,求证:EA⊥ED.

4.如图,矩形ABCD中,AB=2BC,且AB=AE,求证:∠CBE的度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们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讨论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过学生的计算,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二、尝试中规范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

32 × 800 – 400 ÷ 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规范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

三、质疑中发展

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再思考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

要想知道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合唱组的人数和美术组的。人数)

美术组的人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美术组的人数应该怎么做?

(没告诉,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列示8+6=14 14×2=28)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算式84÷28=3

如果列综合算式84÷(8+6)×2对吗?(小组交流)

反馈:不对,因为(8+6)×2是美术组的人数,所以这里要用中括号。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后讨论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四、巩固练习

下面的运算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订正。

36+65÷5-20

=100÷5-20

=0 ( )

320÷[(24-16)×4]

=320÷8×4

=40×4

=160 ( )

48-(36+350÷50)

=48-(36+7)

=48-43

=5 (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学生通过实例观察,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以及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二、过程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三、情感态度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手电筒、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

熊二在森林呆的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熊大就带着熊二一起去小镇看看。

从森林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小镇,你认为聪明的熊大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突出:(1)线段的特点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这条线段的长度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反问:另外两条路线的的长度是否是两点间的距离?

二、探索新知

1、进一步学习线段

课件出示一条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师:我们现在给这两个端点做上记号,标出A、B两点。

板书:线段AB

师介绍:在数学上为了表示方便,可以用端点的字母来表示这条线段。例如:线段AB。你能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这条线段吗?

学生尝试并交流

2、认识射线

(1)谈话:它们就沿着这条直直的线段路线一路走到了美丽的小镇,看到了美丽的夜景。观察这些美丽的光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美丽的夜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结

(它们都由一点出发,直直的射向远方,无限延伸。)

师: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的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这些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射线。

(2)电脑演示同时口述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你会画射线吗?试着画一下。

学生试着画射线。

学生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师简单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并小结射线的特点。

(3)举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小结。

3、认识直线

现在仔细看屏幕我们继续学习,刚才我们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是射线

师:那如果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你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的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

(同时想象一下两边无限延长,想象着向两边无限延长,延长出练习本,延长出学校,一直向宇宙中延长。)

教师小结: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你会画直线吗?

学生试着画直线并展示。

师将学生所画的直线变换位置,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直线?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的方法。

师小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动,都是直线。直线可以像线段一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大家画一画。

4、大家认识了射线、直线和我们以前学的线段,直线、射线与线段相比有异同点呢?

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三者联系: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