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教师教学案例优秀9篇

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幸福。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朋友们分享的教师教学案例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些启发。

教学案例 篇一

《电功率》教学设计相关案例

江西省大余中学 刘xx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pz220-25、pz220-60、 、 、学生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有w和kw;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电功率的大小是仪器的主要指标之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3)通过观察铭牌,计算电功,培养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

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

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引入新课

教师:你家装修房子采购了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有60w和25w的;根据需要客厅、书房的灯要亮些,卧室、厕所里的灯要暗些,如果让同学们从中选择,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同学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判断选择:客厅、书房安装60w的灯泡;卧室、厕所里安装25w的灯泡。

原因: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

二、认识电功率

教师:演示60w和25w灯泡正常工作情况;

问1:电灯泡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从刚才实验看出60w的电灯泡比25w的更亮,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问2: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观察灯泡亮度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这表明相同时间内60w的电灯泡把更多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也就是说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

教师类比启发: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可以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1)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

(2)利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功率);

(3)单位时间电流所做的功。

教师: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它就是电功率。从刚才的比较中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电功率呢?

电功率就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如果用ρ表示电功率,用w表示电功,用t表示通电时间,用数学公式就应该这样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教师:但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电器,如起重机上的电动机,功率往往很大,这时就要用更大的单位千瓦(kw)来表示。1kw=1000w

如农田灌溉时用来带动水泵的电动机,功率大约在几千瓦到几十千瓦之间。

电功率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当电功的单位是焦(j),时间的单位是秒(s),电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j/s),常用瓦特(w)来表示。

学生熟悉电功率的常用单位。

平常我们说40w的灯泡、150w的。电视机说的就是电功率。电功率是家用电器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在各种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中都有标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图7-2-2并思考讨论:

(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2)看两小时电视要消耗多少电能?

教师说明:计算时只要单位配套使用即可,计算日常生活中用电时消耗的电能用此方法更简便。

学生观察后回答:(1)该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140w;表示它1s消耗电能140j

(2)由公式,可得

学生了解单位的配套使用

(1)p―w,t―s,w―j;

(2)p―kw,t―h,w―kwh.教师: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要节约电能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生:根据公式w=pt,可以在不改变用电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用电器的功率;也可以在不减小用电功率的情况下,减少用电时间,如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等。当然可以同时考虑。

三、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教师: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其电功率一般不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可能是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然后与组员讨论,提出共同猜想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教室里巡视,引导督促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盲目猜想。

学生猜想假设:

(1)可能与两端的电压有关;

(2)可能与通过的电流有关;

(3)可能与用电器的电阻有关

…………

学生各自猜想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小组成员共同赞成的猜想,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本组的猜想。

教师将学生主要提出的猜想列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因素,确定出需要探究的猜想。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可能影响的因素。明确只需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

2.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一个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各小组内进行方案交流。

教师:每组派代表与大家交流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强调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通过观察灯泡的亮度来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操作如下:(1)将小灯泡串联,保持电流相等,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2)将小灯泡并联,保持电压相等,测量灯泡的电流。

教师: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

3.收集数据、分析论证

教师:请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进行分析。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学生设计表格,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小组结论。

4.交流讨论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果。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得到结论:(1)通过用电器的电流相同时,用电器上的电压越大,电功率越大;(2)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相同时,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5.评估

教师: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失误?测量数据与所得结论是否可靠?

学生审查思考

教师:进一步实验发现: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即p=ui

公式中i表示电流,单位是安(a),u表示电压,单位是伏(v),p表示电功率,单位是瓦(w).

学生领会两个计算电功率的公式:

(1)

(2)p=ui

推导出公式:w=uit.四、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例1;

教师:有无办法直接由电压和电功率求出电阻?

学生尝试完成例1和“自我评价”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答课本例2并启发学生完成讨论交流----电流过大的原因。

学生尝试完成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电功率,知道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练习

“发展空间”之“自我评价”剩余部分

七、课后练习

活动手册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

【教学反馈】

电功率的概念是本节内容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学“速度”和“功率”的概念进行类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电功率跟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前面实验探究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要根据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让同学解答,在解题中激发兴趣。

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和思维的方法,所以在在设计本教案的时尽量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来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说明】根据家庭用电的实际情况,本课用60w、25w的灯泡代替100w和40w的灯泡。

教学案例篇 篇二

华容县实验小学 臧迎春

教材简析

设计说明

诗歌是一种独有的语言艺术,它所创设的意象中,常常把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联结,而这个联结需要靠教师去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补充,并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独有的美的语言,想象美的画面,升华美的情感,产生审美愉悦,建构起诗歌本身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现代诗歌反复、比喻等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补充,并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独有的美的语言,想象美的画面,升华美的情感,产生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暖暖的亲情,激发热爱父母的情感。2、,欣赏诗歌意象的神奇与美妙,喜爱诗歌美的语言。3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通过朗读与交流等形式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感受诗歌中新奇的意象之美,了解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过程

一、诗情导入:

有一首美丽的小诗,就在咱们手中,这是一朵新鲜的,带着朝露的鲜花,散发着绵长的,优雅的清香,读这首诗,会让你情不自禁地为那一幅副情意浓浓的画面深深感动,著名儿童文学家金波老师这样说:“读它,大人走进去会变成娃娃,娃娃走进去却变成巨人。”真神哪!想读吗?

二、整体感知

1、孩子们,跟老师一起走进这首诗吧!(板书课题)

2、老师想为同学们朗读这首小诗,你们愿意倾听吗?

3、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把这一情感倾注在什么上?知道斗笠吗?板画斗笠

4、在诗人的笔下,娘给予孩子的斗笠仅仅是遮风挡雨的普通斗笠吗?

5、自读诗歌,一边读一边看诗中哪些对斗笠的描写让你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它们仿佛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从诗中跳出来,点亮了你的眼睛,激发了你的想象?

三、品读诗歌

交流点拨:你最喜欢那一小节诗?其中哪些诗句让你感到新奇?

预设:

(1)第一小节的点拨引导:

教学案例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

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生学法

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三、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具准备

cai课件

五、教学步骤

桃花心木

一、导言: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的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桃花心木》。

二、学习课文

(一)师:谁愿意朗读课文。师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屏幕,边听边思考:你听懂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读懂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

生:……

(二)师:同学们读懂的内容可真多,这说明咱们读书都非常认真,那么,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

(三)师: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能够合作解决。

实物投影相继打出:

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陈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师指导朗读

教学案例篇 篇四

主办单位 共青团怀化学院委员会

策划承办单位 经济学系学生分会文体生活部

大赛可以是以个人的形式,也可以是团队的形式开展。每个团队人数上限为4个人;参赛队伍可以采取自由组队的形式。(可以跨专业组队)

初赛——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5月7日之前)

大赛组织者将给出三家店子(西区:特产之家;东区:博客书吧、艾伦咖啡)作为参考,以及专业案例分析文本撰写的规范要求,由参赛队伍根据其基本信息,自行选择其中一家店子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也可以自行另选择一家店子(必须是怀化市内),对其进行全方位分析并形成规范的分析报告文本,同时提交实地调研的相关视频资料或图片材料。

决赛——案例分析展示+现场答辩 (5月20日)

5月11日公布结果,论文将由经济学系的资深教师评判。届时大赛承办方将及时通知各晋级队伍,若有任何疑问,请与大赛负责人联系。

晋级决赛的队伍在初赛案例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制作ppt、视频等材料。

决赛流程为:

1、现场案例分析展示,利用ppt等材料

2、评委答辩。

东、西校区主干道均设有统一报名点

一等奖一名 院级证书、奖金

二等奖二名 院级证书、奖金

三等奖三名 院级证书、奖金

作品上交方式:

东区:5月7日前,交与经济学系系干办公室(e2c 4楼)

西区:5月7日 上午9:30在西校区门口统一收取

教师教学案例 篇五

在全身心地投入下,在探索性地学习工作下,圆满完成了为期六年的(中学二级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就申请晋升中学一级教师之际,将此阶段的工作做一回顾:

首先,本人端正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人师表,做受人尊敬的,不辱神圣职业的人民教师,为共和国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且呕心沥血,一如既往。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这恰好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能够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发挥专业特点,此阶段恰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不得不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方向与成果。于此,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校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是我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的。若问近几年的改革收获如何?可以用一个字来回答:“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在教学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教学中,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结合书本知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并尽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灵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把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此看到工作成效,确定自己的教研课题为《数学与实际相结合》并不断研究、探索,并向其他教师学习和交流。

在这几年中,因担任初四教学工作,工作的性质是培养社会后备劳动者和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人才,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质量是工作的重点,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必须了解好每一位学生的状况,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在工作中,看到学生应考繁重的课余负担,我下决心减轻学生的负担,走轻负担,高效率的路子,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先翻阅大量的资料,从中精选题目尽量避免学生做重复性的题目,并且做到知识化,目标化,中考题形贴近化,使学生既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又能提高成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0__年在区组织的初四全科竞赛中,我校的数学获得全区第三名的好成绩,我被评为同年的区级先进工作者。

20__学年度中考数学成绩居全区第八,我被评为区级优秀任课教师。

20__年我校数学成绩居全区第四。

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荣誉与成绩永远是过去,为确保自己的素质不落后于时代,自己的业务进修从未中断过,市区组织的学习与考试都是积极面对,每次都以优异的成绩过关,平时积极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不断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和文献,力争提高自己的素质。

因自己原始学历是专科,看到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自己努力进修数学教育本科学历。1999年考入山东教育学院数理系,经过刻苦学习,于20__年7月顺利毕业,取得了数学教育本科学历,自己的毕业论文获省级二等奖。

回顾过去,为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辛勤劳动而感到欣慰,看到培养的学生成人成材更值得骄傲。同时也看到自己工作的许多不足,总结过去,防眼明天,脚下的路依然曲折,肩上的胆子仍然沉重,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共和国的明天,我还要做我能做到的事情。

教师教学案例 篇六

要使用好导学案,一定要对导学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学校对于导学案的理解是这样的:导学案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导就是指导,它带领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完成课程的学习。学就是指导学案,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化解,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更有利于让学生一步步来解决。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案。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的原则,给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讨论、发言的机会,老师只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

导学案包括基础达标、整体感悟、精读感悟、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五部分内容。课前,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预习好。通过导学案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去记,在导学案上都有明确的语言提示;教师点拔的知识点是什么;合作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下节课上你需要上台展示的是什么,重点准备哪些材料;学生应该通过本节内容着重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等等,在导学案上都有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教师在下节上课前,收起来集体批阅,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备在课堂中有的放矢。

课中,教师在课堂上不必面面俱到地去讲解,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教给学生自己去掌握;对于重点知识和学生有疑问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边检查边强调,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自主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教师适时点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的巩固练习,通过学生自测,小组之间互相批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形式是尽量少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多让学生动笔写,少口头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有点紧迫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和大面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每节课上学生至少动笔写两次,教师当堂反馈给不合格的学生,并加强个别辅导。

课后,让学生每天拿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对照导学案回顾当天学过的内容,使学生做到堂堂清。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既能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又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

教学案例 篇七

行道树教学设计案例

【教材把握】

行道树的家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那里绿意葱茏,空气清怡,每天可以和同伴吸晨露,玩凉云,尽可以享受生活的温馨与悠闲,可他们却站在充满车辆与烟尘的城市双线道的两边,选择了做一列同伴看来挂满烟尘、形象大跌的行道树。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管急,都是红灯酒绿,而行道树却在黑夜的孤独与寂寞里,他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为的是给人们迎接冉冉升起的朝阳,给城市减少污浊,制造清新,献出绿阴。他们无须别人同情,更没有丝毫悲戚和鄙夷,因为他们对事业有着虔诚地热爱,对生命有着大彻大悟,他们关注的是事业,是生命本身,因而才有豁达乐观的心胸,才有对环境的宽容,尽管有些人早已习惯于污浊,这让他们升起责任感的忧虑,但他们还是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仍旧那样执着地用自己的生命改变着这个世界,看啊,毕竟有一个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了,这便是他们的自豪。他们清楚地知道:献出绿阴、制造清新、迎接光明是神圣的事业,惟有神圣,才伴随痛苦,惟有深沉的,才是崇高的。沉甸甸的人生才是快意的人生。他们确是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教学设计依据】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培养自主质疑和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对话,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新课标还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应该有新的理念、新的做法。课文无非是一些例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课外更有效地阅读。《行道树》是七年级中第一篇散文例子,本课的学习自然就应该总结出散文的阅读方法。

朗读依然是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的语言富有哲理,七年级的学生并不容易理解,所以要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思考人生哲理。

2、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3、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理解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形象而又深刻的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想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

一组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森林,一组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

师问:如果你是一颗树,你愿意生活在哪种环境中?如果你生活在第二组图片所展示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感受?

其实,书中有对这两组画面的描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 学生口头描述两组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训练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理解行道树的感受作准备。

感知 读一读:(多媒体显示)

大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畅,概括主要内容。

正音,多媒体展示。

师问:用怎样的语速、语气来朗读课文比较合适?(明确:语速适中、语气深沉而坚定)

配乐。注意指导读出感情,引导其他学生评论。

师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行道树生活在城市里,既忧愁又快乐。)

师问:散文大多有中心句,大家找找,本文得中心句是那一句?(方法:先将文中你认为关键的句子画出来,对比各句,看看哪个更能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配乐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句。

加强朗读训练和指导。

通过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给学生找中心句的方法。

语言 议一议:(多媒体显示)

怎样理解中心句中的神圣、痛苦、深沉?

教师引导。

师问:行道树的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行道树象征了什么样的人?

师问:你能举些例子吗?

明确:阅读散文时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说一说:(多媒体显示)

1、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原因。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让其他同学解答。

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做鼓励性评价。

(强调品味语言的重要性,提示方法: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 学生四人小组,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如:^v^非典的白衣天使、战士、科学家、教师等)

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及原因,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其他同学解答。

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讨论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教会学生品味语言。

培养学生质疑、答疑的能力。

反思 想一想:(多媒体显示)

1、请用一句话写下你想对行道树说的话。

2、学了《行道树》后,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多做鼓励性评价。

强调:要读出自己。 学生思考后自由交流。

(第2题如:行道树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行道树是一个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者/生命的价值在于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生命的价值在承受痛苦与磨难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在于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进一步调动个人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读出自己,读出个性。

小结 阅读散文的方法:(多媒体显示)

1、抓中心句,读出主题;

2、联系体验,读出自己;

3、品味语言,读出感情。

(多媒体显示)在写法上,你还有那些收获? 学生归纳从本课中学到的阅读散文的方法。

学生回答。(如:拟人、第一人称、对比、以小见大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学会自己小结。

布置 做一做:(多媒体显示)

必做:

1、摘录本文中优美的或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并反复品读。

2、以如果我是 ,我愿 的句式造三个句子。

选做:

3、阅读张晓风的其他作品。 加强积累。

作业分必做和选做,体现分层教学。

板书设计

行道树

阅读散文的方法:神圣、痛苦、深沉

1、抓中心句,读出主题。

2、联系体验,读出自己;(对比)无私奉献。

3、品味语言,读出感情。

教后反思

教学案例100例 篇八

1.通过观察,知道春天来了,感受春天的美。

2.从花、草、树中找出春天来到时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1.家长带幼儿到公园、野外游玩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色。

2.选择合适的室外场所或公园。

找出春天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花儿开了,小草绿了,蝴蝶姑娘飞来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寻找春天的特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树木的样子。

师:冬天时,树木是什么样子?(光秃秃的)

师:春天到了,本来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观察小芽,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1)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树木有什么变化?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园内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小芽"

(2)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小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做出小芽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变化。

师:除了小树长出了绿色的小芽,你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长出了小青草,迎春花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

4.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小芽,地上长出了小青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幼儿欣赏歌曲《春天》。

本活动重点是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整个活动都能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有序的开展。从教具准备上来看,制作的课件图片鲜艳,形像生动,能突出重点,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从环节上来看:在第一个环节中,“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小朋友有点茫然,回答不出,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小班来说比较难,故事里讲述的也不是很问题很接近的。当时我也做了及时调整为“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它说什么来了?”孩子们就回答出来了师教案。!我在提问的适宜性这一点把握的不够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要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提问。其它的提问在难与易的层次把握较恰当,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第二个环节中,前半段个别孩子交流时,孩子们能紧紧围绕老师的重点去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后半段请小朋友互相边看照片边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时,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照片上,忽略了自己的任务。在这点可以调整一下幼儿拍摄的照片,可以给它剪裁一下,突出找到的春天。在前期准备时,请家长和小朋友找春天时讲清楚拍摄要求和重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听春天的歌曲,flash比较美,孩子们能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从目标达成度来看:我觉制定的目标与我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一致的,不会过易也不会过难,而且较具体,易于衡量,可落实,其次这个目标是非常和谐的。幼儿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教学案例篇 篇九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

计算机教学案例设计【1】

摘 要: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合中职学生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教学经验提出两个设计案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设计案例;计算机操作;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将一节课或几节课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运用更加熟练。

好的案例还能引导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去。

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设计案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近期的发展,尽量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计算机所带来的便利。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一个即将毕业的班级,学生都忙着找工作,对计算机课这门辅助课程漠不关心,完全就是在应付,课堂上需要不断地维持纪律,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安排的练习也很难按时完成。

在一节word综合实践课上,我设计一个制作个人简历的案例,分文字版和表格版两种。

由于学生即将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制作个人简历,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会用到word软件,所以,在设计的案例中几乎包含了word软件的常用功能和基本操作,内容的设计上也是针对学生的情况精心安排的。

学生在听课、练习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创意,甚至有部分学生把做好的案例保存了下来,准备找工作的时候用。

这个案例本身并没有新奇之处,只是联系学生要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改变了以前上课时的种种不良习惯,都投入到学习中,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操作对熟练度要求较高,为了强化技能,提高操作速度,在练习中会有大量的重复操作。

初期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练习认真,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对重复操作产生厌倦。

在设计案例时就要灵活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相同的内容,不同的阐述方式,得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c语言学科中,条件选择语句、开关语句、循环语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编写程序的时候经常用到,也是平时重点练习的部分。

除了教材中的案例外,还给学生选择了一些c语言中的经典案例,如“百鸡百钱”问题:数学家张丘建在《算经》一书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

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鸡兔同笼问题: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在设计案例时可以选择一道或两道这样的趣味题,虽然通过这些案例练习的都是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等内容,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比较浓,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教学案例的设计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我们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身份和眼光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6.[2]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易东平,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计算机教学方法【2】

摘 要:计算机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在此提出几种教学方法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教学 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