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数学教学设计【4篇】

1.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能用去分母的方法或换元的方法求此类方程的解,并会验根。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带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数学教学设计【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一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例1.略

例2.略

解:设……… 解:…………

………… …………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例1.略

例2.略

解:设……… 解:…………

………… …………

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能够辨别各项系数;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知识.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体会方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问题1:已知一矩形的长为200c,宽150c.在它的中间挖一个圆,使剩余部分的面积为原矩形面积的34,求挖去的圆的半径xc应满足的`方程。(π取3)问题2:据某市交通部门统计,前年该市汽车拥有量为75万辆,两年后增加到108万辆,求该市两年来汽车拥有量的年平均增长率x应满足的方程。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教学说明】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回忆、思考的情境,又是本课一种很自然的引入,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对于问题1:找等量关系:矩形的面积—圆的面积=矩形的面积×3/4

列出方程:200×150-3x2=200×150×3/4 ①

对于问题2:

等量关系:两年后的汽车拥有量=前年的汽车拥有量×(1+年平均增长率)2

列出方程:75(1+x)2=1082 ②

2.能把①,②化成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的形式吗?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把①,②化成下列形式:

①化简,整理得x2-2500=0 ③

②化简,整理得25x2+50x-11=0 ④

3.讨论:方程③、④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教学说明】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后交流小组的结论,可以发现上述方程都不是所学过的方程,特点是两边都是整式,且整式的最高次数是2次。

【归纳结论】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其中a,b,c分别叫作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4.让学生指出方程③,④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教学说明】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列方程的特点,再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定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定义的目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27例题。

2.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

【答案】 (5)

3.已知(+3)x2-3x-1=0是一元二方程,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

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零。故≠-3.

【答案】 ≠-3

4.把方程(1-3x)(x+3)=2x2+1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 :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是:5x2+8x-2=0(若写成-5x2-8x+2=0,则不符合人们的习惯),其中二次项是5x2,二次项系数是5,一次项是8x,一次项系数是8,常数项是-2(因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三个单项式的和,所以不能漏写单项式系数的负号).

5.关于x方程x2-3x=x2-x+2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满足什么条件?

分析 :先把这个方程变为一般形式,只要二次项的系数不为0即可。

解 :由x2-3x=x2-x+2得到(-1)x2+(-3)x-2=0,所以-1≠0,

即≠1.所以关于x的方程x2-3x=x2-x+2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满足≠1.

6.一元二次方程(x+1)2-x=3(x2-2)化成一般形式是。

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对照一般形式可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2-x-7=0.

【答案】 2x2-x-7=0

7.把方程-5x2+6x+3=0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可变为( )

A.x2+6/5x+3/5=0 B.x2-6x-3=0

C.x2-6/5x-3/5=0 D.x2-6/5x+3/5=0

【答案】 C

注意方程两边除以-5,另两项的符号同时发生变化。

8.已知方程(+2)x2+(+1)x-=0,当满足______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当满足______时,它是二元一次方程。

分析: 当+2=0,=-2时,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当+2≠0,≠-2时,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答案】 =-2≠-2

9.某型号的手机连续两次降价,每个售价由原来的1185元降到了580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

【答案】 1185(1-x)2=580

10.当常数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1)x2-bx+c=0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分别是什么?当常数a,b,c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a-1)x2-bx+c=0是一元一次方程?

解:当a≠1时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方程的二次项系数是a-1,一次项系数是-b;当a=1,b≠0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说明】这组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中几个特征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1”中第1、2、6题。

【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有关概念,并学会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重难点的体现。本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否学好关系到日后学习的成败,因此必须要让学生吃透内容并且要真正能消化。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三

一、出示学习目标:

1、继续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通过自学探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

二、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47页,思考下列问题)

1、阅读探究3并进行填空;

2、完成P48的思考并掌握裁边分割问题的特点;

3、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P48-49第8、9题(不精确,只留根号即可)。

探究3: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为27﹕21=9﹕7,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则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是。9﹕7

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cm,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cm,则:

由中下层学生口答书中填空,老师再给予补充。

思考:如果换一种设法,是否可以更简单?

设正中央的长方形长为9acm,宽为7acm,依题意得

9a·7a=(可让上层学生在自学时,先上来板演)

2.P48-49第8、9题中下层学生在自学完之后先板演

效果检测时,由同座的同学给予点评与纠正

9、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m,长30m的图案,两横两竖宽度之比为3∶2,若使彩条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怎样设计彩条的宽带?(讨论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比较)

注意点: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三、当堂训练:

1、如图,在一幅长90cm,宽40cm的风景画四周镶上一条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挂画。如果要求风景画的面积是整个挂画面积的72%,那么金边的宽应是多少?

(只要求设元、列方程)

2、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上底长100m,下底长180m。上下底相距80m,在两腰中点连线出有一横向甬道,上下两底之见有两条纵向的甬道,各甬道宽度相等,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六分之一,甬道的宽应是多少?

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篇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书设计

12.6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

例1.略

例2.略

解:设……… 解:…………

………… …………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