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2023年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精选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了2023年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精选4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您。

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 篇一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硬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是核心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必须积极地加强文化自信,以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安全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11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习**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5]渠长根,大众话语镜下的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6]李江涛。当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用蔡武。i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

[8]涂成林等著。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完以广州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9]黎德化,程广云,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10]周建华,略伦习**的传统文化观d】,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3).

[11]薛玉成,文化自信的概念界说与现实意义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c).

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 篇二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精华雅文化文化自信

文化其实就是一些列价值判断,比如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那些是善?那些是恶,又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喜欢吃汤圆,喜欢山水画,常京剧昆曲,崇尚天人合一,重孝道等等,说白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文化就是咱中国人的喜好,比如口味上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这就是文化。

中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各有自己的文化精华,如德国的交响乐、意大利的雕塑、法国的绘画,英国的文学等等,其中贝多芬、罗丹、莎士比亚等人连中国小学生都广为熟悉。大家共同的喜好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成为咱们区别于外国人的特征。谈到中国的文化精华时,国人一是觉得很多,二是觉得说哪一样都觉得不甚合适。中国人有一个文化,就是谦虚。一场日常对话的开场白往往是,“我没文化”。谁没个喜好呢,既然有喜好,怎么能说没文化呢?所以,我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又对别人无碍,就应该大胆说出来,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精华可以总结为一种雅文化,如以昆曲为代表的“雅曲”,以和田玉为代表的“雅玩”,以古琴为代表的“雅弹”等等。松下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山间草亭,拍便栏杆,烹茶煮酒论英雄,追求的是心与自然的和谐;有诗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品人生、看历史,惊涛骇浪平淡看,是洒脱,也是一种一贯的态度。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古人早已在探求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思考的结果大概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核心,他们的表现或结舍为庐,隐居世外桃源,或行侠仗义,把栏杆拍遍;或兼济天下,出卿入相,文采斐然。他们因此给我们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安静文化,所凭借的表达形式如书、画、音乐、玉、茶、香以及建筑、园林等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答案,也就是说,艺术是文化的一个出口,文化通过艺术表现出来。而艺术又是一个人灵魂的出口。无论身居高位的宰辅,还是日出而作的农夫,都会自省,而这种自省的表达,便成为艺术。

我们的艺术是安静的,也偏重内心的省察和远大志向的抒发,或者寄情自然的散淡,因此对于观点的表达都是一种内向形的。比如饮茶,大部分都是于静室之中,三两好友,饮茶对谈,往往高于意境而疏于分享;又比如作画,往往大画家都不是职业画家,所做画品都要求意境高致,不落俗尘,画成后多为赠送佳友,或自己收藏把玩,大多曲高和寡。在社会结构扁平化的今天,这就造成了艺术是文化的出口,而艺术却没有为自己找到出口,因为受众窄,无论是古琴,还是茶道、书法、绘画、园林、建筑,能者寥寥。

西方是商业文化,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商品交换,财富的创造的这一过程中,影响了西方艺术创作,他们通过绘画、音乐来表现社会普遍的思潮,以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电影,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抓住大众的眼睛而生,他们花费巨资拍摄的影片,却通过每张电影票几块钱的价格售出,几乎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电影艺术的成果。有人说西方也有高雅艺术。比如小提琴,交响乐,梵高的绘画,或者是那些雄伟教堂里的高大壁画,那些有着几千年的雕塑等等。我以为那也是商业文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

商业的价值在于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财富的创造与分配,这也是我们感觉西方财富分配相对平衡,大部分人都可以过上体面生活的原因。正是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这些所谓的高雅艺术有着相对较高的普及率。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的很好,他能从中感受到宇宙那美妙的节奏,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小提琴拉得好的人可能大有人在,我们觉得是雅的艺术,在西方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一种优雅的通俗艺术。

这大概是我们总是对自己文化没有自信的原因,这种不自信,曾经自上而下的传播过,导致的结果就是,至今中国人深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总以为外国的就是好的。总觉得大英博物馆比故宫博物院好,总以为金色大厅就比北京那个鸟蛋大剧院好其实,这是一场田忌赛马,老拿人家擅长的跟自己的不擅长的比,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老祖先留下来的饮茶、书写、绘画、佩玉等雅文化,在社会生产力大爆发的今天,仍被我们所追求。现代人崇尚的安静、舒适、和平恬淡的生活方式的没有改变,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将我们的雅文化发扬光大。现在我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财富的大爆发以及相对多的财富被分配到了普通大众手中,让他们有能力消费高雅文化——茶道、园林、玉器、昆曲、书画、古琴,这些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高雅艺术形式将会随着财富创造和分配方式的转变,变得高雅而普遍,就像传说中的西方每个家庭都有一架钢琴一样,未来的中国家庭,应够都知道几个中国书画家的名字,如范宽、韩滉、赵孟頫、王蒙、黄公望、沈周、文徵明、祝枝山,郑板桥、黄慎、吴冠中等等;知道几个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的名字,如顾永骏、刘忠荣、宋世义、江春源、高毅进、薛春梅、易少勇、杨曦、蒋喜等等。

财富的创造分配方式的改变,会让中国艺术找到自己的出口,艺术在普通民众中所形成的凝聚力将爆发出非常巨大的能量,就像美国大片一样,我们只有建立起非常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国才能迎来真正的盛世!

参考文献:

[1]董俊峰,沈乐敏,《中国文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 篇三

摘要: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文化自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在现代化背景之下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及其现代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增强有着极为深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现代化;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充分认知与对自我发展的充分肯定,这有利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极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的文化自信。其中“外化”表现为道路、理论、制度三种自信,“凝练”为价值观自信。

构成文化自信的因素是多元的,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主体内容源于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这种文化表现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包容姿态。她是对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理性认知,对本民族现有文化成就的尊重与以其文化表现出来的自豪感,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的清晰认识,对自身文化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关注与自信,这些都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与关键所在。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文化自信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构成因素与维度具有统摄意义。

对文化自信现代化的探索对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有利于区分传统的文化自信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掌握文化自信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其社会文化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得到不断的现代化。比如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社会文化也随之走向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来说,现代化就是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导致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自我文化的心理认同发生的变化,当下文化自信的现代化也就表现为文化认同与文化认知意识的现代化。换句话说,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即表现为社会文化对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真切观照,同时也表现为随着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一代一代地得到传承、发展和弘扬,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近年来国内掀起对文化自信研究的热潮,学界普遍认为文化自信应该是建立在对自身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之上的。当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探索与研究首先基于对悠久和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知,也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实践,还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指导。孟睿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一文中讲到我党的文化自信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时代意蕴及话语环境。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构成因子,将文化自信的基础定义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和目标的理解,文化自信的基调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美好未来的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具有持续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现实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主要通过文化认同体现文化自信的知性内容,通过文化自觉体现文化自信的理性意向,通过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外交流体现文化自信的世界关怀。”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认知是前提,文化交流是条件,文化话语权的掌握则是关键,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历史中长期积淀形成的。这是不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识事物、展现自己、融入世界的基本媒介,还是这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思维方式以及道德品格修养的基本体现。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结晶。因此有的学者将文化自信定义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应对时代变革时保持自我发展立场与应对世界潮流的标识,即对自我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与肯定,又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理性的认知与对自身文化发展拥有坚定的立场。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人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高度认可的状态,是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于自身文化的发掘、学习、掌握程度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利用程度,文化指导其生产生活的力度来定的。不仅仅是在于文化的历史以及过去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也要看当下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及其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知结果及其心理认同程度来决定的。

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基础上的,具有充分客观依据的文化自信。中华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代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先秦到明清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也不断创新与发展。自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儒家以其中庸中正、克己复礼的价值诉求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不断结合,尤其是借助于科举制度,儒家文化不断被制度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成为社会稳定的文化力量。与此同时,地位有所弱化的其余诸家思想学说也并没有真正被禁绝,而是以更加广阔的发展方式,“淡定”地在自己的空间里从事着自己的文化活动。普通的下层民众既接受儒家的教化、又接受“百家”的熏陶,也有着自己的民间信仰。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自信根本原因。

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极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历史发展的曲折,但在此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等等,等等。这些都为铸就近现代中国新的社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存在条件,标志着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大提升,成为这一时代国民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教文卫均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于世界先进文明发展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民族文化自信心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增强。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程度,一方面可以从这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其国家文化发展的关心程度来体现。一个民族越有文化自信,就越关心本民族的根基和发展问题,这个民族就会越能繁荣昌盛;一个国家越有文化自信,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它青年就越关心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方针、发展现况,这个国家就会越发强大。同理,民族和国家越发繁荣,综合实力越发强大,其国民和青年的文化自信必然会越发增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和具体体现。在当代的中国高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入脑入心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体现着高校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切的认同和自信。

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看,一个国家越有文化自信,就越重视其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发展和继承,这种传承与发展则更多地体现于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发展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上去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却滑坡了,那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在高校大学生中大力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就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文化自信教育与引领也必将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仅表现为一个民族对自我的文化认知和认同的心理层面,更多表现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内在相联,青年大学生的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他们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从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层面理解文化自信,即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其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应该表现为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中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增强学生从人类情怀、人类解放、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等视角的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参与和支持国家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青年一代和高校大学生是文化自信的主体,这就要要求大学生在清晰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认同和肯定,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拥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极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觉主动地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先进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精髓及其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要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价值充分肯定和引以为豪,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度认同。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在全球化潮流的面前,引领大学生正确地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开放包容的批判吸收外来文化,坚信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还要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文化自信行为。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新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选择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践行,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都是文化自信行为的体现,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9.

[2]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

[3]孟睿。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1).

[4]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5]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2012(2).

关于文化自信的论文 篇四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2.1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2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2.3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www.kaoyantv.com←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