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观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知道观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大家分享的最新纪录片观后感100字 纪录片观后感500字(精彩4篇),希望能够为小伙伴们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幼儿园》观后感500字 篇一
看完影片《再见了,我们的幼儿园》,我深深地被一群小朋友的善良与童真打动。
康娜、拓实、美琴、俊佑和优衣五个小朋友为了和一个病重的小朋友洋武说再见,开始了“离家出走”,第一次没有家人的陪同,自己买票坐火车,开始了漫漫寻人之行。路中,被流浪老爷爷吓得扔下前一秒还吃得香甜无比的玉米,“哒哒哒”地跑走了。孩子太容易相!信别人了,现在想起这一幕来仍让人忍俊不禁。
康娜为洋武模仿了毕园式,久违的欢声笑语终于让洋武拨开心底的阴霾,感动了门外的老师和家长,也让我看得热泪盈眶。
“在这里度过了无数的日日夜夜不知笑了几次不知哭过了几次。不知感了多少次冒,和我亲爱的朋友们一起在这玩耍,不管走到, 不管在哪跌倒不管在哪受了伤”
影片到最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毕园式上用稚嫩的声音唱起了这首歌,脸上挂着天真的笑,为他们的好朋友洋武能健康成长感到开心。
这部电影的内容和近几天的社会热点不谋而合。小朋友的安全与成长是社会各界人士所重视的,我认为,万里老师的不经意吐露就很有道理:不能怕小朋友们麻烦,就简单粗暴地把他们锁进“箱子”里。应该要给幼儿园小朋友们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也要适度地保护他们。
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看看这部影片,让孩子好好的愉快地度过属于他们的童年。
《幼儿园》观后感400字 篇二
昨天,在莘城学校礼堂内举行的汇演非常棒!环境好,气氛好,节目更没得说!看到舞台上的孩子们各个都象人间精灵,好美!
我们每次在电视中、剧场上看到别的小朋友表演节目都是很羡慕的:看别人家的孩子多棒!这回可要轮到咱们自豪了:看我们的宝宝多棒!我相信在场的所有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在依霖幼儿园而感到高兴,这么多才佳艺纵的老师对我们孩子的启蒙是多么重要啊!
我观察到浩浩一个可喜的进步。当我家宝宝下了舞台后会比较安静地坐在我腿上边吃东西边看节目,这可是头一遭能被团体活动吸引呢!我记得他之前对参加集体活动很不感兴趣的。表演节目也是漫不经心的而且根本不懂得欣赏别人的演出,这回除了自己热情演出节目,还能欣赏别人的节目,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演出快结束时他竟然对我说:妈妈,我还要演出节目!瞧!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吗?
启蒙教育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教育,它可以决定孩子以后成长的路线。我一直在关注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或许有人说,孩子有什么兴趣?很多事情必须逼着他们坚持才会有发展!纵不知一个“逼”字到底能逼出多少成绩?却不如一个“引”字来得关键,这才是孩子和家长老师双赢的捷径!
纪录片观后感4500字 纪录片观后感4500字 篇三
西方纪录片美学
结课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颍州的孩子》评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拍摄于2004年2月,耗时一年多,片长39分钟,是一部讲述中国安徽阜阳颍州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儿童的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也展现了中国大约七万名艾滋孤儿命运。影片于2006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纪录电影节获得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2月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
杨紫烨——只对生命负责的女导演
《颍州的孩子》导演杨紫烨,华人电影工作者出生在香港,1977年移民美国,先后取得绘画和电影制作硕士学位。身为剪辑师和制片人,杨紫烨涉猎了反映中国社会的广泛主题,和不少知名的美国华裔电影工作者如王颖、陈冲等有过合作,如在1997年陈冲导演的《天浴》中担任剪辑师和副制片,在陈冲导演的另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纽约之秋》中担任剪辑师。
她首部执导的纪录片是1997年拍摄的以香港主权移交为主题的长篇作品《风雨故园》,反映的是一九九七香港回归前后香港年青人的心态。2001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一二》,真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一代年青人的心态以及中国城乡地区家庭面貌的差异,在2005年5月首度于全美公共电视台公映,之后还应邀参加香港和欧洲等地多项影展并深受好评。这两部片子已被美国多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定为教科书和亚裔研究教材。
2007年,杨紫烨以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成为历史上第九位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华人。在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上获奖的姚明与魔术师约翰逊拍摄的艾滋病防治电视宣传片《姚明、约翰逊公益广告》及纪录短片,也是由杨紫烨导演,该片在国内获得全国艾滋病防治优秀影视作品奖。在央视及各地方台播出的《彭丽媛携手抗击艾滋 关爱儿童公益广告》也由杨紫烨导演。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杨紫烨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生命。她这样介绍自己:“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抗艾、环保都是如此。我希望充满生命力、蓬勃地去工作,电影就是我的生命。如果别人问起杨紫烨是谁?我不用讲太多,就把我的电影拿出来。” 她将电影视为生命,同时又将电影赋予生命的厚重感。作为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中却有一种利落的、干净的节制力量,赋予电影一种冷静的基调。杨紫烨对纪录片有自己的理解:“记录变成很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记录,关键是你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城市的历史,或者是个人的经历,有好的主题就可能拍出好的纪录片”,通过拍摄艾滋病纪录片及公益广告,这位女导演找到了自己的主题:对人的关怀,大爱,人和人性。她用实际的行动表明着自己对人文主题的热衷和对自己的同胞持续不变的关注和关怀。
2002年,杨紫烨无意中在美国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中国艾滋孤儿的报道,是这部电影诞生的最初契机。但最初的行动直至2004年才有了转机,中国卫生部与美国nba一起合作拍摄艾滋病公益广告,杨紫烨被邀请执导,就是姚明和约翰逊参演的公益广告,这个作品出来之后,影响很大,也成为她拍摄《颍州的孩子》的润滑剂。由此她得到了斯达基金会和赠与亚洲基金会资助,并回到中国,杨紫烨与汤列伦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制作”项目(the china aids media project), 开始策划和制作一系列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纪录片。汤列伦是美国资深电影制作人,也在后来《颍州的孩子》中担任监制。这个的团队耗时一年半,深入安徽阜阳市颍州区跟踪拍摄多个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素材共有60多个小时,对当地的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深入记录。
在拍摄中团队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方面这样的片子用镜头直面残酷的现实,需要强大的道德担当和承受巨大的压力及痛苦,另一方面杨紫烨刚回国内对很多情况和人际关系都不了解,必然会碰很多壁。庆幸的是,杨紫烨通过哈佛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景军认识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
21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这位女商人长期救助艾滋孤儿,也帮助杨紫烨和拍摄组得到了孤儿和他们亲属的信任,这也是影片得以顺利拍摄的有利条件。
内容分析——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
片中讲述的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女孩楠楠和黄家三姐妹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影片的开始用了一系列画面引入,人的无辜、无奈、恐惧的眼神、破旧凌乱的房屋,立刻让人的心情异常沉重。
故事情节穿插进行,首先出现在画面上的是4岁孤儿高峻,他的父母都因艾滋病去世,病毒也已经使他全身长满了疮,小男孩本该与同伴无忧无虑地玩耍的,但他却因为受到歧视只能把家里的猪当作玩伴,整个过程里小孩都沉默不语,眼神里透着恐惧和陌生,看到这儿我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说。后来因为高俊的叔叔不愿收养和奶奶过世,在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帮助下他被另一个艾滋家庭收养,在三个月后的拍摄中可以看到小男孩的脸上终于有了本该拥有的天真的笑和童年应有的快乐,其中有一个画面是高俊和他的养父在油菜地的场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亲情的温馨、孩子的童真,终于听到了高俊天真无邪的声音,分明就是正常家庭里的温暖欢乐,这是我看影片中唯一的一次不由得面对画面微笑了。但是由于病情恶化,高俊最后又被送到一个新的家,瘦小孤单的背影消失在小路上,让人心酸。
小女孩楠楠则因为感染艾滋病而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父母去世后与姐姐相依为命,受到亲人的冷淡和周围人的歧视,以至于姐姐结婚都不敢讲明楠楠的病情,也许她们一辈子都得小心翼翼地隐瞒下去了。幸运的是楠楠的叔叔最终把她接过来一起住了,楠楠也慢慢开朗起来,同时她受到美国一位老人的资助,而另外还有千千万万像楠楠这样的孩子不能受到医药治疗。
黄家三姐妹的父亲因艾滋病刚刚去世,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残破的家庭,黑黑的屋子里,孩子们嘤嘤地哭泣,他们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受到同龄孩子和村民的众多非议、排挤和歧视,镜头中的弟弟哭诉着自己受到的歧视和委屈,这么小的孩子就不得不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和周围充斥的压力。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阜爱协会的大家庭里都露出了笑容,最感动我的是那一首《让世界充满爱》,稚嫩的声音里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生命的坚强。
影片展示的歧视、恐惧、贫穷、冷漠、无奈的一幕幕场景都令人心痛,我看到了一群艾滋病幼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印象最深的是由于周围人的歧视和偏见而变得沉默,孩子的本性应该是活泼可爱的,而在他们的身上却感觉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内心的孤独,他们是多么的无辜!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去呵护、理解、照顾他们。
艺术特色——刚刚好的打动
影片的叙述结构经过了精心编排,三个故事穿插讲述,板块式的叙事策略,将镜头深入三个不同的家庭,力图在三个不同孩子身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角,并不是对事实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是纪录片运用了剧情片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艺术的虚构,不如说是一种逼近生活实质的体现,一种对主题的把握,导演将视听集中于展现孩子们在现实中的悲惨处境,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关爱。
影片的主题很明显,以小见大,博爱和人道主义贯穿其中,这在全世界各种文明中都是主流价值观,也是能够感动和影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的原因。电影是视听艺术、纪实与抒情的综合,导演用镜头来密切配合主题的表达,多次使用到平拍的角度,力图使被拍者与观众处在平等的视线,目的在于把他们作为正常人看待。此外还多次使用到了特写,拉近了观众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真实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近景和远景运用适当,配合了影片的基调和抒情效果。而音乐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在塑造内心世界、烘托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中能够体会到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
影片的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沉默无语到歌唱、笑容可以看出孩子们处境的变化,同时也在表明孩子们需要人们的关怀、帮助,需要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片长只有39分钟,却足以给人以巨大震撼。“制片人认为39分钟更有力度。如果故事太长,震撼力就没这么大。”杨紫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时也说道:“我们拿去国外,对他们的观众而言,很多东西他不
明白,给他刚刚好的打动就可以。”影片最动人之处非常有控制,但却恰恰给人了最大的触动,如在影片的最后,从背面的拍摄角度讲述了小男孩高俊被送往另一个新的家,整个片子以瘦小孤单的身影结束,画面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
总体评价——对每一个生命最原始的尊重
《颍州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是“反映有关人性的好故事”。在第70届奥斯卡中另一部入围华语片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投资3.6亿元人民币的影片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时长39分钟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成本约4.5万美元。如果电脑特技公司的“优惠价”再打五折,这笔钱还是不够完成《黄金甲》一个6秒钟的特技镜头。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想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是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活动不变的主题,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片往往比那些虚无的故事更有感染力,这个全球瞩目的奖项也让艾滋孤儿的命运受到强烈关注。
这部影片对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时隔一年后的奥运会期间,导演杨紫烨在鸟巢见到了影片中的小男孩高俊,“我看到他在笑,就感到特别的开心。朋友带他去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也在笑,我当时就哭了。他的生命这么强韧,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小英雄。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同时也是对我拍这个片子的精神回报。”而黄家三姐妹的生活也明显不再是昏暗的色调,大姐已经上中专,二姐和弟弟都在上初中,比起谈从前的日子,弟弟更愿意从抽屉里翻出相册,让记者欣赏他和总理温家宝、演员蒋雯丽的合影。而小女孩楠楠再也不沉默寡言,许多人专程来看望她,在她的睡房里,漏风的墙壁上贴着姚明、濮存昕等公益名人的照片,悬挂着山东白血病人送她的千纸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接见了她和其他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还在她的笔记本上赠语:“坚强、努力、奋斗、向上。”
可以看到影片的拍摄给小主人公们带去了温暖和关怀,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影片的宗旨绝不仅仅是这些,它在于唤起社会更多人对那些艾滋孩子的关注,因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艾滋孩子需要帮助和关爱,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消除特别是农村里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偏见,这样他们才能正常生活,拥有生活的信心。但对艾滋病的防治和重视并不是用一部片子就能解决的,而需要一个过程,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这样写道:“如果说,股市的一天暴跌,北京可以用庞大的资金来入市托股,第二天就可以全盘翻红,继续营造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盛况,那么,艾滋病的防治,就绝对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才能出现成效”。
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我以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看完这部影片通过查资料知道了一些有关的常识,艾滋病患者本身已经受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病痛折磨,又怎能经得起人情冷漠、歧视和偏见?无论是出于对生命最原始的尊重,抑或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我们都需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影片不仅唤起了我对艾滋孩子的同情,更给我了一种生命的启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73456
纪录片观后感4500字 篇四
西方纪录片美学
结课论文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颍州的孩子》评析
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
《颍州的孩子》(the blood of yingzhou district),拍摄于2004年2月,耗时一年多,片长39分钟,是一部讲述中国安徽阜阳颍州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及儿童的真实生存状态的纪录片,也展现了中国大约七万名艾滋孤儿命运。影片于2006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纪录电影节获得全球公共卫生类最佳纪录片奖,2007年2月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杨紫烨——只对生命负责的女导演
《颍州的孩子》导演杨紫烨,华人电影工作者出生在香港,1977年移民美国,先后取得绘画和电影制作硕士学位。身为剪辑师和制片人,杨紫烨涉猎了反映中国社会的广泛主题,和不少知名的美国华裔电影工作者如王颖、陈冲等有过合作,如在1997年陈冲导演的《天浴》中担任剪辑师和副制片,在陈冲导演的另一部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纽约之秋》中担任剪辑师。
她首部执导的纪录片是1997年拍摄的以香港主权移交为主题的长篇作品《风雨故园》,反映的是一九九七香港回归前后香港年青人的心态。2001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一二》,真实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一代年青人的心态以及中国城乡地区家庭面貌的差异,在2005年5月首度于全美公共电视台公映,之后还应邀参加香港和欧洲等地多项影展并深受好评。这两部片子已被美国多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定为教科书和亚裔研究教材。
2007年,杨紫烨以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成为历史上第九位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华人。在全球企业抗艾滋病联合会上获奖的姚明与魔术师约翰逊拍摄的艾滋病防治电视宣传片《姚明、约翰逊公益广告》及纪录短片,也是由杨紫烨导演,该片在国内获得全国艾滋病防治优秀影视作品奖。在央视及各地方台播出的《彭丽媛携手抗击艾滋 关爱儿童公益广告》也由杨紫烨导演。
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杨紫烨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生命。她这样介绍自己:“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抗艾、环保都是如此。我希望充满生命力、蓬勃地去工作,电影就是我的生命。如果别人问起杨紫烨是谁?我不用讲太多,就把我的电影拿出来。” 她将电影视为生命,同时又将电影赋予生命的厚重感。作为女性导演,她的电影中却有一种利落的、干净的节制力量,赋予电影一种冷静的基调。杨紫烨对纪录片有自己的理解:“记录变成很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记录,关键是你的主题是什么,可以是城市的历史,或者是个人的经历,有好的主题就可能拍出好的纪录片”,通过拍摄艾滋病纪录片及公益广告,这位女导演找到了自己的主题:对人的关怀,大爱,人和人性。她用实际的行动表明着自己对人文主题的热衷和对自己的同胞持续不变的关注和关怀。
2002年,杨紫烨无意中在美国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中国艾滋孤儿的报道,是这部电影诞生的最初契机。但最初的行动直至2004年才有了转机,中国卫生部与美国nba一起合作拍摄艾滋病公益广告,杨紫烨被邀请执导,就是姚明和约翰逊参演的公益广告,这个作品出来之后,影响很大,也成为她拍摄《颍州的孩子》的润滑剂。由此她得到了斯达基金会和赠与亚洲基金会资助,并回到中国,杨紫烨与汤列伦成立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制作”项目(the china aids media project), 开始策划和制作一系列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公益广告和纪录片。汤列伦是美国资深电影制作人,也在后来《颍州的孩子》中担任监制。这个的团队耗时一年半,深入安徽阜阳市颍州区跟踪拍摄多个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素材共有60多个小时,对当地的艾滋孤儿的生活做了详实的深入记录。
在拍摄中团队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方面这样的片子用镜头直面残酷的现实,需要强大的道德担当和承受巨大的压力及痛苦,另一方面杨紫烨刚回国内对很多情况和人际关系都不了解,必然会碰很多壁。庆幸的是,杨紫烨通过哈佛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艾滋病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景军认识了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
童救助协会会长张颖,这位女商人长期救助艾滋孤儿,也帮助杨紫烨和拍摄组得到了孤儿和他们亲属的信任,这也是影片得以顺利拍摄的有利条件。内容分析——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
片中讲述的是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女孩楠楠和黄家三姐妹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影片的开始用了一系列画面引入,人的无辜、无奈、恐惧的眼神、破旧凌乱的房屋,立刻让人的心情异常沉重。
故事情节穿插进行,首先出现在画面上的是4岁孤儿高峻,他的父母都因艾滋病去世,病毒也已经使他全身长满了疮,小男孩本该与同伴无忧无虑地玩耍的,但他却因为受到歧视只能把家里的猪当作玩伴,整个过程里小孩都沉默不语,眼神里透着恐惧和陌生,看到这儿我心里的滋味真是难以言说。后来因为高俊的叔叔不愿收养和奶奶过世,在阜阳市艾滋病贫困儿童救助协会的帮助下他被另一个艾滋家庭收养,在三个月后的拍摄中可以看到小男孩的脸上终于有了本该拥有的天真的笑和童年应有的快乐,其中有一个画面是高俊和他的养父在油菜地的场景,在这里可以看到亲情的温馨、孩子的童真,终于听到了高俊天真无邪的声音,分明就是正常家庭里的温暖欢乐,这是我看影片中唯一的一次不由得面对画面微笑了。但是由于病情恶化,高俊最后又被送到一个新的家,瘦小孤单的背影消失在小路上,让人心酸。
小女孩楠楠则因为感染艾滋病而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父母去世后与姐姐相依为命,受到亲人的冷淡和周围人的歧视,以至于姐姐结婚都不敢讲明楠楠的病情,也许她们一辈子都得小心翼翼地隐瞒下去了。幸运的是楠楠的叔叔最终把她接过来一起住了,楠楠也慢慢开朗起来,同时她受到美国一位老人的资助,而另外还有千千万万像楠楠这样的孩子不能受到医药治疗。
黄家三姐妹的父亲因艾滋病刚刚去世,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残破的家庭,黑黑的屋子里,孩子们嘤嘤地哭泣,他们还沉浸在丧父的悲痛中,又受到同龄孩子和村民的众多非议、排挤和歧视,镜头中的弟弟哭诉着自己受到的歧视和委屈,这么小的孩子就不得不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和周围充斥的压力。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在阜爱协会的大家庭里都露出了笑容,最感动我的是那一首《让世界充满爱》,稚嫩的声音里有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生命的坚强。
影片展示的歧视、恐惧、贫穷、冷漠、无奈的一幕幕场景都令人心痛,我看到了一群艾滋病幼童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印象最深的是由于周围人的歧视和偏见而变得沉默,孩子的本性应该是活泼可爱的,而在他们的身上却感觉到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内心的孤独,他们是多么的无辜!当一个孩子变得沉默的时候,需要做的是去呵护、理解、照顾他们。艺术特色——刚刚好的打动
影片的叙述结构经过了精心编排,三个故事穿插讲述,板块式的叙事策略,将镜头深入三个不同的家庭,力图在三个不同孩子身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角,并不是对事实的简单罗列,可以说是纪录片运用了剧情片的表达方式,与其说是艺术的虚构,不如说是一种逼近生活实质的体现,一种对主题的把握,导演将视听集中于展现孩子们在现实中的悲惨处境,以唤起更多人对这个群体的关爱。
影片的主题很明显,以小见大,博爱和人道主义贯穿其中,这在全世界各种文明中都是主流价值观,也是能够感动和影响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的原因。电影是视听艺术、纪实与抒情的综合,导演用镜头来密切配合主题的表达,多次使用到平拍的角度,力图使被拍者与观众处在平等的视线,目的在于把他们作为正常人看待。此外还多次使用到了特写,拉近了观众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真实再现生活中的情景。近景和远景运用适当,配合了影片的基调和抒情效果。而音乐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在塑造内心世界、烘托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中能够体会到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
影片的前后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沉默无语到歌唱、笑容可以看出孩子们处境的变化,同时也在表明孩子们需要人们的关怀、帮助,需要社会更多人的关注。
片长只有39分钟,却足以给人以巨大震撼。“制片人认为39分钟更有力度。如果故事太长,震撼力就没这么大。”杨紫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时也说道:“我们拿去国外,对他们的观众而言,很多东西他不
明白,给他刚刚好的打动就可以。”影片最动人之处非常有控制,但却恰恰给人了最大的触动,如在影片的最后,从背面的拍摄角度讲述了小男孩高俊被送往另一个新的家,整个片子以瘦小孤单的身影结束,画面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
总体评价——对每一个生命最原始的尊重
《颍州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是“反映有关人性的好故事”。在第70届奥斯卡中另一部入围华语片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投资3.6亿元人民币的影片获得了“最佳服装设计奖”提名,时长39分钟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成本约4.5万美元。如果电脑特技公司的“优惠价”再打五折,这笔钱还是不够完成《黄金甲》一个6秒钟的特技镜头。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想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关怀,是包括电影在内的艺术活动不变的主题,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片往往比那些虚无的故事更有感染力,这个全球瞩目的奖项也让艾滋孤儿的命运受到强烈关注。
这部影片对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时隔一年后的奥运会期间,导演杨紫烨在鸟巢见到了影片中的小男孩高俊,“我看到他在笑,就感到特别的开心。朋友带他去吃饭,在吃饭的时候,他也在笑,我当时就哭了。他的生命这么强韧,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我感觉他就像是一个小英雄。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同时也是对我拍这个片子的精神回报。”而黄家三姐妹的生活也明显不再是昏暗的色调,大姐已经上中专,二姐和弟弟都在上初中,比起谈从前的日子,弟弟更愿意从抽屉里翻出相册,让记者欣赏他和总理温家宝、演员蒋雯丽的合影。而小女孩楠楠再也不沉默寡言,许多人专程来看望她,在她的睡房里,漏风的墙壁上贴着姚明、濮存昕等公益名人的照片,悬挂着山东白血病人送她的千纸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接见了她和其他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还在她的笔记本上赠语:“坚强、努力、奋斗、向上。”
可以看到影片的拍摄给小主人公们带去了温暖和关怀,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影片的宗旨绝不仅仅是这些,它在于唤起社会更多人对那些艾滋孩子的关注,因为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艾滋孩子需要帮助和关爱,还有很重要的是要消除特别是农村里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偏见,这样他们才能正常生活,拥有生活的信心。但对艾滋病的防治和重视并不是用一部片子就能解决的,而需要一个过程,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文媒体《世界日报》这样写道:“如果说,股市的一天暴跌,北京可以用庞大的资金来入市托股,第二天就可以全盘翻红,继续营造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盛况,那么,艾滋病的防治,就绝对需要漫长的奋斗过程,才能出现成效”。
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我以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看完这部影片通过查资料知道了一些有关的常识,艾滋病患者本身已经受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病痛折磨,又怎能经得起人情冷漠、歧视和偏见?无论是出于对生命最原始的尊重,抑或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我们都需要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影片不仅唤起了我对艾滋孩子的同情,更给我了一种生命的启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7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