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高考家长帮为小伙伴们整编的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最新4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些帮助。
学习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篇一
我在没有系统学习新课标前,只着重学习了新课标对低学段的要求和指导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教学,所以有些地方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不够准确。在这次系统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标有了新的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基本理念的认识
经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在老师们的详细讲解分析中,对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新课标的“审美教育”要求是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学手段,让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
二、认识改革的必要性
音乐学科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曲也不怎么爱上音乐课。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学习我得到了两个结论1、是教材原因,2、是教学原因。过去课本中的歌曲年代久远,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脱节,歌曲已对他们产生不了共鸣,还有音乐基础知识存储量少,影响了孩子对教材音乐的理解,因此失去兴趣。因为我教的是低年段,拿到了新的教材,所以看到了现在新版教材上弥补了这一点,对老歌的变更与新歌曲的加入大大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所以手握新教材与新课标的我更应该树立起新的教学理念,并对新的教学理念要有充分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师本课堂”改变为“生本课堂”的教学状态,运用“发掘表现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通过比喻、提问、播放相关音像资料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等多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在艺术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审美创造力和表现力。这次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理清了很多教学理念。知道了上好一节音乐课。导入要创新、贴题并要在学生们能理解的范围;要明确每个环节目标;语言引导要精确、到位;提炼引导性的关键问题;情感层次要明显;教学方法、形式应多样化等等。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供参考和选择。这都是首次出现的,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
课程标准给我们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理论指导实践,按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随着课改的深入,美术课标也进行了修订,以往美术课在教学中经常被视为小科目,在此次的课标修订中却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学校安排的美术新课标培训《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把握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具体内容。现具体实谈谈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美术课程的特征理解
修订后的课标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美术课程的轮廓形象,揭示了美术学科独有的特征属性,也填补了过去的大纲、课标实验稿对学科特性描述的空白。感知、理解属于审美的范畴,视觉形象的创造则需要技法的支撑,这与我们过去所讲的美术课既要有“美(审美)”,又要有“术(技法)”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单纯只解决审美或单纯解决技法问题也是不可取的。审美需要技法的支撑,审美会更有厚度。
二、对美术课程的性质理解
实验稿中将美术课程性质定位于“具有人文性质”,这肯定是正确的,但由于很多学科(语文、音乐等)也有这样的属性,因此还不能全面概括美术课程的完整特性。修订后将美术课程性质概括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比实验稿更全面、更准确一些。凸显视觉性这一特征,更容易实现美术课程发展学生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教育价值。我特别赞同修订后新增的“愉悦性”这一性质。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还应该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快乐”也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追求之一。作为非应试学科的美术课程,我们靠什么来吸引学生?国家课程计划保证了美术课的开设,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坐得住,学得好,这就要靠美术教师善于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实现了。美术学习的程序和方法是丰富多样的,结果也是多样的,难以用简单的正误来评价。”美术活动还具有调节身心的功能,更多的学生期望在美术课上获得表达与放松。趣味是愉悦性的基础,美术课要体现愉悦性的教学原则,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精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开展一些游戏、表演、竞赛和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美术学习,以增强美术课的吸引力。
三、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认识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所持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理念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新的课程标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尽管这四个方面不是美术课程所独有的,但应该是在美术教学中倡导和张扬的。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新的课程标准新增的和反复强调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目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让孩子们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已成共识。就美术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只面向少数特长学生,而是“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力,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也要开齐、开足美术课,让每位孩子都享受到基础美术教育的权利。
四、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课标中所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内容标准”部分,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美术课标其实就是表述国家对公民在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个标准是最低的标准(达标要求),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与实验稿相比,修订后的课标在内容选择上与课程目标更加融合。内容标准的表述更加明确具体,出现了很多定量的具体要求,更具有“标准”的性质。记住:12、3、6,3,2、300。三维目标具体定量要求如下:
1、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辨别12种以上的颜色。识别3种或3种以上公共场所中常用图形的符号。能说出至少6位重要美术家(中外各三位)及其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3种或3种以上制作的方法,了解工艺制作的过程。通过观摩录像或邀请当地工艺美术家、民间艺人,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制作方式与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说出2种或者2种以上的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以及作品的寓意。描述和分析美术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写出300字以上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
认真研读内容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修订后的课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了美术知识、技能的学科主线,也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功能的拓展,还体现了不同学习活动方式所经历的过程、方法,是一种“均衡式”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规范美术教师在操作层面体现多维的课程目标,美术综合探索要有“美术味”,不能脱离美术本位,但也忌讳过于纯粹的专业课。把握好尺度。
五、对教学、评价建议的理解
由于师资水平与教学条件的差异,各地美术教育水平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农村学校美术教师感到教材难度较大,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生活背景,许多课业难以完成,感到无所适从。针对这一问题,修订后的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的要求,特别提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因地制宜,灵活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可以看出新的课标的教学建议贴近现状,走的是“现实主义”路线。这一建议给美术教师提供更为宽松的教学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教材进行变通处理,自主研发一些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修订后的课标在评价建议上也较实验稿更加实际,删去了不易操作的“美术教师评价体系”。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求尽量采用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以激励学生为主。的确,与其花很多的精力去搞美术教学质量评价,倒不如多搞几次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作品展示来得实在。此外,修订后的课标还十分重视回应美术教师的诉求。为保障美术课的基本教学条件,在课程资源建议中对学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必备的美术教学设备与器材包括素描、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绘画工具、材料,泥工工具、材料等,为美术教师争取教学条件的合理要求提供了依据。
美术教师是美术课标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与实验稿相比较,修订后的课标不仅与时俱进,在概念界定上更加准确严谨,在行文表述上也更加简洁精致、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相信能够得到美术教师们的喜爱。修订后的美术课标是美术课改十年来的积累与沉淀,凝结了学科专家的智慧,也反映了一线美术教师的愿景,必将引导美术课程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完成美术课程的使命。当然,以一种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完美”的课标也只能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还需要在课程实践中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可以说,修订后的美术课标是我们中小学美术课程走进成熟的标志!
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三
10月13日,我和我校的几位班主任一起参加了”新时期全国名班主任工作艺术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听了两个专家的讲座,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全国优秀教师,北京教师丁榕老师的讲座。丁榕老师看上去也就50出头,实际上她已经67岁了。丁榕老师先给我们讲了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成就。她说:“既然你做了老师,就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要让自己在创业中体会乐业,在乐业中学会敬业,敬业中爱业,这样,作为一位班主任才会感到苦中有乐,乐中施爱,爱中得福。”其间,她举了许多发生在她身上的教育案例。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新年的那天,她遇到一件无法原谅自己的事件,那天,她正在班上带着班上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过新年,晚上8时左右庆祝完后,她急忙往家赶,因这她可爱的儿子也等着她一起过新年呢!也就在这天晚上,她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被工地的起重机打重了。当她踏进家门时,她愣住了,脑子一片空白,欲哭无泪,就这样,任凭谁劝她,她都无动于衷。后来是她的学生把她从悲伤中拉了回来,全班学生来看她,当班上的一个孩子喊了她一声:“妈妈。”顿时哭声一片,孩子们都围了上来叫着 “妈妈、妈妈,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她一下子泪流满面,立即醒悟过来,是呀!还有这么多孩子等着我,我不能倒下,不能耽误她们呀!于是,她振作精神,化悲伤为力量,更加疼爱她的学生,后来,学生毕业了,有的留学了,有的做了总裁……她60岁生日时,全体学生不仅来给她过生日,而且还带来了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喊着“丁奶奶、丁奶奶。”她说,那场面,多快乐多幸福呀!这就是班主任的幸福、快乐。是呀!那一刻是多么快乐、幸福呀,在这幸福、快乐的背后,丁老师付出了多少心血,她也收到了“甜蜜的果实”,她感到无比欣慰。
听完丁老师的故事,我被深深的感动了,多伟大的老师,多优秀的班主任,她把她的一生,把她所有的爱都给了她的“孩子”——她的学生。我想我们今天的班主任也应该像丁老师那样做好自己的工作、职责,用心才能快乐,不求回报就幸福,成就是在快乐和幸福中获得的。
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一个学期的商业理论学习,我逐渐感受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我将谈谈我的学习经历:
幼儿教育需要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儿童独立创造活动,促进儿童发展,注重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努力为儿童启蒙阶段铺平道路,充分发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全面、启蒙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灵活执行。
最后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我应该通过观察各种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发展。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