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漂亮的高考家长帮网小编为您带来了模具管理制度【优秀5篇】,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帮助到大家。
模具管理制度 篇一
1.负责模具项目的过程策划,制定开发进度,并跟踪和报告项目的进展状态。
2.组织并参与各类模具工艺装备的设计结构审核,熟悉塑胶模具的结构。
3.负责向客户解释与设计相关的。制造方面问题,协同解决在模具制造中现场发生的技术、质量问题。
4.组织并参与试模,确保模具的顺利验收。
5.与采购协作,及时进行模具材料及标准件的采购。
6.负责对模具开发进行成本控制。
模具管理制度 篇二
1、模具的设计及制造
1.1、技术部根据营销部或生产部的安排进行模具的设计。所有需加工的模具,其图纸都必须在资料室存档。
1.2、生产部根据资料室下发的模具图纸及模具制造情况表安排模具的加工。
1.3、生产部可根据需要委托外协员外协加工模具。外协员与供货方应在合同中写清模具加工内容及加工程度。外协加工合同中如有未包含的。不能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加工内容(如抛光等)请书面通知生产部。模具初检合格后由外协员填抛光内委单交生产部安排机械车间抛光。
1.4、外协加工的模具,公司不向供货方提供模具图纸电子文档。重要模具的关键零部件不能外协加工。
2、模具的验收
2.1、报检
2.1.1、外协加工的模具回公司后,由物流部保管员打临时收料单(模具必须有名称。图号标识,无标识拒收)。外协员填报检单交品质部。品质部收到报检单后填写内委单通知车间配合检验(拆。装模具)。
2.1.2、公司内部制造的模具由模具制造车间填报检单交品质部报检。
2.2、初检
2.2.1、检查模具结构。外观。
2.2.2、检查模具各尺寸,重点为成形零部件尺寸,安装配合尺寸。
2.2.3、检查各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
2.2.4、检查模具各重点零部件的材质及热处理情况。
2.2.5、检查模具备件是否齐全。
2.2.6、模具检验后,质检员将模具验收单交外协员(外协模具)或模具制造车间。对初检合格的模具,外协员(外协模具)或模具制造车间收到模具验收单后,填写试模内委单一并交技术部。技术部将试模内委单及模具验收单交模具使用车间安排试模。(试模以技术部为主导,生产部派人协助技术部试模)新模具试模列入生产计划。
2.2.7、对初检不合格的模具,由模具制造车间返修直至检验合格;外协模具由外协员通知供货方返修直至检验合格。
2.3、试模。核样
2.3.1、试模应由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或工艺技术人员承担。
2.3.2、试模前应仔细消化制品图纸和技术要求,了解所使用原材料。制品形状。大小和体积(重量)等。
2.3.3、了解模具结构。设计意图及所使用设备,考虑装模。进料。脱模等问题,并制定临时试模工艺。
2.3.4、装模后,先反复开。合模几次,检查模具各活动部分是否灵活自如。
2.3.5、试模时应认真做好试模记录,不断调整各工艺参数直至生产出自检合格的制品,再送样品给质检员进行全面检验。质检员应将产品检验结果(包含尺寸。外观等)认真填写在模具验收单上。
2.3.6、试模过程中如发现模具确需修改,则按模具维修规定执行。
2.3.7、如试模不合格,由模具使用车间将模具验收单交生产部,生产处通知模具制造车间或外协员返修模具,直至试模合格。
2.3.8、如试模合格,模具使用车间将模具验收单签字后交技术部,技术部主管及模具设计者确认签字后将模具验收单一联交外协员,一联交生产部,一联交品质部,一联交模具使用车间。一联技术部存档。外协员凭模具验收单及物流部临时收料单到仓库开正式收料单,模具使用车间收到技术反馈的模具验收单到仓库开领料单。
2.3.9、制品检验合格后,模具设计人员填写好《模具使用手册》存档并下发至相应车间。模具使用车间做好模具(含备件)入库登记并制作模具身份卡片。
3、模具的使用。保养和维护
3.1、模具领用。归还应建立相应的手续和状态记录。
3.2、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得随意改变模具的使用设备和安装方式,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3.3、模具使用前应检查模具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4、模具使用前应把模具上的油污及杂物清理干净,并对需润滑的滑动部分添加润滑剂(油)。
3.5、模具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制品成型工艺或操作规程操作。
3.6、对模具成形零部件表面的清理应采用铜质或木制。竹制等工具,以免划伤成形零部件表面。
3.7、模具使用后,应把模具清擦干净,并喷涂上防锈剂或防锈油脂等,合好模,摆放在指定的位置。
3.8、模具存放离地面应有一定的高度,不可直接存放在地上。
4、模具的维修
4.1、模具使用过程中成形零部件的表面粗糙度达不到产品质量要求时,由使用车间直接委
托机械车间或外协进行抛光。
4.2、试模时发现新模具确需修改或旧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需对其结构。尺寸。材料等进行修改时,需由设计人员提供图纸。提出方案或经设计人员确认并作好相应记录后方可进行。
4.3、维修好的模具按第2条模具验收中有关条款验收。
5、模具的报废
5.1、当某副模具已严重损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且不能修复或修复价值不大时,可由模具使用车间向生产部申请模具报废,由生产部。技术部。品质部共同协商办理模具报废手续。
5.2、公司已确定不再生产某种产品时,其生产模具可由模具使用车间向生产处申请模具报废,由生产部。技术部。品质部共同协商办理模具报废手续。
模具管理制度 篇三
台资企业设备备件及工模具管理制度
1、目的作用
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和随机专用工具及工艺用模具的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做好该项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设备备件工模具的科学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日常使用的随机专用工具和工艺用模具,由各设备所在车间进行保管使用。
2.2 外购设备零配件由厂仓库负责保管和领发使用。
2.3 大宗配件及内部生产自制的设备易耗零部件、配件等备用件由机修车间负责按计划加工和保管备用。
2.4 设备的备件、工模具不论由谁保管,均要遵循“计划管理、合理储备、科学保管、统一调用”的原则,要服从公司设备动力科的统一管理,以实现公司物资利用整合效用的最大化。
3、备件及工模具的计划管理
3.1 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应分类编制,一般分下列六类:
3.1.1 维护需用的备件,即易耗件、常换件。
3.1.2 大、中修需用的备件,即非常换件。
3.1.3 事故性需用的备件,即主要结构件。
3.1.4 进口备件,即引进设备专用备件。
3.1.5 主要工模具。
3.1.6 一般工模具。
3.2 全年备件、工模具需用量,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定额计算结果,经四查(查厂库存、车间库存、厂外订货、机修加工计划)以后确定的实际需用量进行编制,四查由备件、工模具管理员负责。
3.3 每年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编制时间应由设备科在5月底布置下达,各生产车间、部门应在6月15日前上报设备科,在8月30日汇总审核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3.4 备件、工模具,应将名称、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及重量等填定齐全、清楚、准确无误,必须满足订货要求。
3.5 季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年度计划项目和数量制订。必须提前45天,连同图纸(厂内生产一式三份,厂外一式八份)报设备科。
3.6 属大、中修、事故性备件,必须分别单独编制计划,不能混淆。
3.7 月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季度计划以及规定的重点关键备件项目制订,并要做到准确,不漏提错提,影响生产。必须提前40天,连同图纸报设备科。
3.8 厂内备件生产计划,以季度为主,月度只安排补充急需的关键备件,实行定项、定数量、定时供应。
3.9 厂内工模具生产计划,以月度为主,保证供应。
4、对外订货的管理程序
4.1 对外订货的备件、工模具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确认是厂内机修不能生产的和设备能力不足无法保证供应,方允许对外订货。
4.2 严格按年度需用和临时急需的月计划开展订货工作,不重订、不漏订、不错订,使对外订货做到统一规划,有序不乱。
4.3 严格按照提供的图纸、资料和需用时间,择优选厂,比价比质订货。签订合同必须满足图纸要求,质量标准要明确,交货期要肯定,供需双方责任与义务要清楚。
4.4 根据各类备件对口定点生产厂和主管经理批准的定点单位的订货会议或上门订货。定点的原则:一次性的由主管科长批准,长期定点必须报主管经理审批。
4.5 订货合同规定的设备名称、零部件名称、型号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单价、交货期、质量标准、到站、结算方式等栏目必须填写清楚、准确无误。
4.6 备件、工模具到厂后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订货员必须负责及时联系处理,不得影响生产需要和造成经济损失。
4.7 备件工模具到厂人库后应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备件部分应造出“新购备件”清单通知设备动力科与机修车间;工模具则应直接转至设备所在的车间,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5、备件、工模具的使用管理
5.1 车间对备件、工模具的管理要求
5.1.1 车间设备管理员应建立各台设备的备件、工模具账簿,除了掌握数量,还应对消耗换补周期进行判断,掌握工作主动。
5.1.2 常用的工模具应摆放在设备旁指定位置,设备操作人员每次用后应放回原位,不得乱摆,并应做好规定的保养工作,车间设备主管应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5.1.3 不常用的工模具应存放在车间库内,包括设备的备件。在存放时应做出标记不得拆零混乱堆放,并应做出防锈措施,货架应牢固可靠,对于有刃口的工模具应做好防护隔离,不得相互撞击。
5.2 紧急情况下的备件供需管理
5.2.1 “紧急情况”一般是设备突发性故障或意外事故,打乱正常的设备易耗备件的供给计划。此时应加强统一管理,实行特殊处理的解决办法。
5.2.2 车间发生紧急情况无现存备件替换时,应速报请设备动力科,从其他车间调用,以解决急需,尽快恢复生产。
5.2.3 如各车间均无所需的备件,在本厂具有自制能力的情况下,设备动力科应安排机修车间组织抢制或修旧利废
,及时解决。
5.2.4 如急需的备件,本厂无能力自制,应迅速安排专人专程联系外部订货事宜,并督促尽快将备件购回。
5.3 备件的报废管理
5.3.1 因各种原因导致备件的报废,应及时将其从合格备件中清理出来以防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5.3.2 对备件的报废要慎重对待,关键、贵重的备件报废要造册上报,由公司组织专门鉴定,报主管经理批准。
5.3.3 确认报废的备件应移交废品仓库按废品处理。
5.3.4 备件的报废标准如下: a.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厂图纸要求而又不能利用的备件。 b.锈蚀严重或超过有效期限,又不能修复再生的备件。 c.耗能很高,且效率很低,技术状况落后的备件。 d.国家规定报废设备,且不能利用的备件。
5.4 旧备件、模具的利用
5.4.1 设备检修更换下来的备件,尺寸不符合要求、机械性能并没有变化的备件,应采取堆焊、喷镀等修复办法,使其再生,这是节约备件、工模具资金,降低费用的有效途径。
5.4.2 各车间都要将更换下来的备件、工模具进行认真检查,对于具有修复再生利用价值的,要编制可修复的项目表。
5.4.3 关键备件的修复再生,修复前需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共同检查,确认其性能或采用可靠技术手段检查后,方允许修复。
5.4.4 修复的工艺技术问题,使用车间能修复的,由使用车间解决,自己不能修复的,以设备科和加工单位为主,使用车间协助处理。
5.4.5 凡经修复的备件、工模具经检验合格后,使用车间要单独建账,以实际修复费用为备件、工模具的价格。
5.5 备件强化改造
5.5.1 备件的强化改造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提高备件的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5.5.2 设备上存在缺陷的关键结构件和使用次数多、磨损快、消耗高的备件,要分期逐台、逐项有计划的结合大中修进行强化改造。
5.5.3 重要、关键设备需要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要有完整的强化改造方案、全面的技术鉴定意见,并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审定,方可进行。
5.5.4 经过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是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延长备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5.5 备件强化改造的各种数据资料,必须详细填写清楚、完整、准确的记录,并装人该设备的档案。
6、备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管理
6.1 备件的“三化”工作是备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简化备件的品种、数量,减少备件的储备,降低储备资金,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6.2 备件的“三化”工作,必须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到设备安装、投人生产后的备件准备一系列过程中,贯彻执行。
6.3 备件“三化”工作是:
6.3.1 备件通用化 就是根据备件的性能参数、质量标准、规格型号等制定统一标准,扩大使用范围,能够在不同型号的设备上互换通用。
6.3.2 备件的标准化 就是对品种较多,规格复杂的备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化合并,从而相对减少储备,加速备件周转,降低储备资金。
6.3.3 备件的系列化 就是对众多的备件,选择几种为基本类型,把同类备件,按主要尺寸、技术参数、型号、结构、合理分档,组成几个备件系列,作为备件合理选型。
6.4 品种多、规格复杂的备件在技术性能满足设备使用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减少品种规格,达到互换互用。
6.5 对不同的备件生产厂家,若要品种、规格、性能相同,必须统一共同的质量标准,并能互换互用。
6.6 设备、备件的“三化”工作,应由设备部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地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7、附件
附件一-备件需求申报汇总表
附件二-设备备件库存统计表
附件三-重要设备备件强化改造审定表
附件四-工模具借用记录
模具管理制度 篇四
1、目的作用
设备的备用零部件和随机专用工具及工艺用模具的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做好该项管理工作,为了实现对设备备件工模具的科学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日常使用的随机专用工具和工艺用模具,由各设备所在车间进行保管使用。
2.2 外购设备零配件由厂仓库负责保管和领发使用。
2.3 大宗配件及内部生产自制的设备易耗零部件、配件等备用件由机修车间负责按计划加工和保管备用。
2.4 设备的备件、工模具不论由谁保管,均要遵循“计划管理、合理储备、科学保管、统一调用”的原则,要服从公司设备动力科的统一管理,以实现公司物资利用整合效用的最大化。
3、备件及工模具的计划管理
3.1 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应分类编制,一般分下列六类:
3.1.1 维护需用的备件,即易耗件、常换件。
3.1.2 大、中修需用的备件,即非常换件。
3.1.3 事故性需用的备件,即主要结构件。
3.1.4 进口备件,即引进设备专用备件。
3.1.5 主要工模具。
3.1.6 一般工模具。
3.2 全年备件、工模具需用量,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定额计算结果,经四查(查厂库存、车间库存、厂外订货、机修加工计划)以后确定的实际需用量进行编制,四查由备件、工模具管理员负责。
3.3 每年备件、工模具需用计划编制时间应由设备科在5月底布置下达,各生产车间、部门应在6月15日前上报设备科,在8月30日汇总审核上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3.4 备件、工模具,应将名称、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及重量等填定齐全、清楚、准确无误,必须满足订货要求。
3.5 季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年度计划项目和数量制订。必须提前45天,连同图纸(厂内生产一式三份,厂外一式八份)报设备科。
3.6 属大、中修、事故性备件,必须分别单独编制计划,不能混淆。
3.7 月度需用计划,必须根据季度计划以及规定的重点关键备件项目制订,并要做到准确,不漏提错提,影响生产。必须提前40天,连同图纸报设备科。
3.8 厂内备件生产计划,以季度为主,月度只安排补充急需的关键备件,实行定项、定数量、定时供应。
3.9 厂内工模具生产计划,以月度为主,保证供应。
4、对外订货的管理程序
4.1 对外订货的备件、工模具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确认是厂内机修不能生产的和设备能力不足无法保证供应,方允许对外订货。
4.2 严格按年度需用和临时急需的月计划开展订货工作,不重订、不漏订、不错订,使对外订货做到统一规划,有序不乱。
4.3 严格按照提供的图纸、资料和需用时间,择优选厂,比价比质订货。签订合同必须满足图纸要求,质量标准要明确,交货期要肯定,供需双方责任与义务要清楚。
4.4 根据各类备件对口定点生产厂和主管经理批准的定点单位的订货会议或上门订货。定点的原则:一次性的由主管科长批准,长期定点必须报主管经理审批。
4.5 订货合同规定的设备名称、零部件名称、型号规格、图号、材质、数量、单价、交货期、质量标准、到站、结算方式等栏目必须填写清楚、准确无误。
4.6 备件、工模具到厂后经检验发现质量问题,订货员必须负责及时联系处理,不得影响生产需要和造成经济损失。
4.7 备件工模具到厂人库后应做好信息传递工作,备件部分应造出“新购备件”清单通知设备动力科与机修车间;工模具则应直接转至设备所在的车间,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5、备件、工模具的使用管理
5.1 车间对备件、工模具的管理要求
5.1.1 车间设备管理员应建立各台设备的备件、工模具账簿,除了掌握数量,还应对消耗换补周期进行判断,掌握工作主动。
5.1.2 常用的工模具应摆放在设备旁指定位置,设备操作人员每次用后应放回原位,不得乱摆,并应做好规定的保养工作,车间设备主管应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5.1.3 不常用的工模具应存放在车间库内,包括设备的备件。在存放时应做出标记不得拆零混乱堆放,并应做出防锈措施,货架应牢固可靠,对于有刃口的工模具应做好防护隔离,不得相互撞击。
5.2 紧急情况下的备件供需管理
5.2.1 “紧急情况”一般是设备突发性故障或意外事故,打乱正常的设备易耗备件的供给计划。此时应加强统一管理,实行特殊处理的解决办法。
5.2.2 车间发生紧急情况无现存备件替换时,应速报请设备动力科,从其他车间调用,以解决急需,尽快恢复生产。
5.2.3 如各车间均无所需的备件,在本厂具有自制能力的情况下,设备动力科应安排机修车间组织抢制或修旧利废,及时解决。
5.2.4 如急需的备件,本厂无能力自制,应迅速安排专人专程联系外部订货事宜,并督促尽快将备件购回。
5.3 备件的报废管理
5.3.1 因各种原因导致备件的报废,应及时将其从合格备件中清理出来以防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5.3.2 对备件的报废要慎重对待,关键、贵重的备件报废要造册上报,由公司组织专门鉴定,报主管经理批准。
5.3.3 确认报废的备件应移交废品仓库按废品处理。
5.3.4 备件的报废标准如下: a.不符合国家标准和厂图纸要求而又不能利用的备件。 b.锈蚀严重或超过有效期限,又不能修复再生的备件。 c.耗能很高,且效率很低,技术状况落后的备件。 d.国家规定报废设备,且不能利用的备件。
5.4 旧备件、模具的利用
5.4.1 设备检修更换下来的备件,尺寸不符合要求、机械性能并没有变化的备件,应采取堆焊、喷镀等修复办法,使其再生,这是节约备件、工模具资金,降低费用的有效途径。
5.4.2 各车间都要将更换下来的备件、工模具进行认真检查,对于具有修复再生利用价值的,要编制可修复的项目表。
5.4.3 关键备件的修复再生,修复前需经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老工人共同检查,确认其性能或采用可靠技术手段检查后,方允许修复。
5.4.4 修复的工艺技术问题,使用车间能修复的,由使用车间解决,自己不能修复的,以设备科和加工单位为主,使用车间协助处理。
5.4.5 凡经修复的备件、工模具经检验合格后,使用车间要单独建账,以实际修复费用为备件、工模具的价格。
5.5 备件强化改造
5.5.1 备件的强化改造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提高备件的技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5.5.2 设备上存在缺陷的关键结构件和使用次数多、磨损快、消耗高的备件,要分期逐台、逐项有计划的结合大中修进行强化改造。
5.5.3 重要、关键设备需要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要有完整的强化改造方案、全面的技术鉴定意见,并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审定,方可进行。
5.5.4 经过强化改造的备件,必须是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延长备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5.5.5 备件强化改造的各种数据资料,必须详细填写清楚、完整、准确的记录,并装人该设备的档案。
6、备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管理
6.1 备件的“三化”工作是备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简化备件的品种、数量,减少备件的储备,降低储备资金,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6.2 备件的“三化”工作,必须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到设备安装、投人生产后的备件准备一系列过程中,贯彻执行。
6.3 备件“三化”工作是:
6.3.1 备件通用化 就是根据备件的性能参数、质量标准、规格型号等制定统一标准,扩大使用范围,能够在不同型号的设备上互换通用。
6.3.2 备件的标准化 就是对品种较多,规格复杂的备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简化合并,从而相对减少储备,加速备件周转,降低储备资金。
6.3.3 备件的系列化 就是对众多的备件,选择几种为基本类型,把同类备件,按主要尺寸、技术参数、型号、结构、合理分档,组成几个备件系列,作为备件合理选型。
6.4 品种多、规格复杂的备件在技术性能满足设备使用的前提下,必须尽量减少品种规格,达到互换互用。
6.5 对不同的备件生产厂家,若要品种、规格、性能相同,必须统一共同的质量标准,并能互换互用。
6.6 设备、备件的“三化”工作,应由设备部门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地逐步达到目标要求。
7、附件
模具管理制度 篇五
(1)模框的下周边不平面度始终要保持不得超出2mm,过大的不平面度将造成漏浆。
(2)不论是浇注底板还是蒸养底板,堆放的时候一定要垫平,不可随意累放,按底板支承点的位置垫平,不平度要小于1mm。
(3)底板的清理和涂油,在与模框组成模具时,要求条件与模框的要求完全相同。
(4)浇注底板和蒸养底板的不平度要小于1mm,并应经常检查不平度,发现超差要及时调整。不合格的底板不得使用。
(4)蒸养底板上的支杆孔,保持清洁,出釜后要及时清理,保证支杆插到底,不歪斜。
(5)底板的。吊钩孔和支承踏面各自要求在同一平面内,不平度小子lmm。
(6)对恪子状底板〈如鸟尼泊尔式的挠注兼蒸养底板和海波尔式的蒸养底板〉除上述要求外,对每条格子横梁要清理干净,清理的不好,易漏浆。要保持恪子横梁不变形。
(7)对行走台车式活动底板除上述要求外,对行走车轮的踏面要求在同一平面内,不平度应小于1mm,尤其是当车架刚性不大时,必须严格调整车轮,使他们在同一平面内。
模框和底板组合之后用来盛装混凝土坯体的,他们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质量,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