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学会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比例尺产生和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样本、方格纸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尺子、练习本、地图(如中国地图或学校地图)等。
三、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连接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特别是地图制作、建筑设计等领域。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进一步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地图等平面图上的比例关系。
四、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已经有所掌握,但对比例尺的概念可能还比较生疏。比例尺的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直观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生活实例和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比例尺的概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实例讲解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脑筋急转弯或生活实例(如蚂蚁在地图上快速爬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知讲授
认识比例尺: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通过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样本,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尺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表示比例尺:讲解数字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比例尺的特点。
计算比例尺:通过例题演示如何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计算比例尺,强调单位统一和化简比的重要性。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际距离,或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
应用练习:提供生活实例(如学校平面图、房间设计图等),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图制作、航空航天等领域。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一张地图,并标注上合适的比例尺。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例尺的知识。
观察身边的地图或平面图,找出其中的比例尺,并尝试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比例尺》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2、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比例尺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对比例尺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了改动,但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将这部分知识进行稍许改动。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对化简比、比例的知识也已经掌握了,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动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并以多媒体演示为辅助教学手段,达到了生动、直观、 形象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 设疑激趣
师:“脑筋急转弯”:九江到北京的距离有1300多公里,而一只蚂蚁从九江爬到北京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生:爬的是地图。
师:对了,同学们见过地图吗?
生:见过
师:为什么我们国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有大小不一呢?
生:缩小的倍数不一样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课伊始让学生猜谜,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接着在认识中国地图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原有基础知识(缩小的倍数不一样,所以地图有大有小)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也自然的引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思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新知
师:课下,同学们已经动手测量出我们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生自由画图。
汇报。
生:我把它缩小了比例,画成长是9厘米宽6厘米的图形。
师:他想的是把长和宽都同时缩小了100分之一。这个你们画的9厘米,6厘米在数学上咱们用一个词语:图上距离来表示,咱们在纸上画的长度就叫“图上距离”。那笑笑家具体的长9米,宽6米,咱们可以用个什么词来相容呢?
生: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比来表示刚才你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生:1:100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师:你们能理解下1:100是什么意思吗?在小组内,和你的伙伴说一说。
生: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或者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分之一,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际距离是100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当图上距离是1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厘米,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当图上距离为1份的时候,实际距离为100份,我们还可以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00分之一,我们也可以说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师:刚才同学们画的是长9厘米,宽6厘米的图,还有没有人画的不一样的图?如果是我的话,我想画一个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平面图来表示笑笑家可以吗?你们也能用一个比来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生:可以用1:300来表示。
师:像刚才同学们的1:100,1:300都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如果用文字来表示的话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强化比例尺的概念
这个比例尺的尺是我们刚才画图的尺子吗?不是。对,尺子是用来量长度的,而咱们这里的比例尺是一个比。全班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层次性是安排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环节中,首先调动学生原有经验,通过让学生设计教室的平面设计图,使学生意识到将教室实际的长和宽画出来已经不切实际,不能满足问题的解决,从而自主探求,引出新知(设计一定的比例尺);让学生在画图、思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接着让学生们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意义,不仅充分体现了交流的价值,而且还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加深了比例尺意义的理解。最后教师揭示比例尺不是一把尺子,而是一个比,使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达到了升华。纵观这整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旧有的生活经验转为主动探索新知。预计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思维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生活中的比例尺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比例尺的例子,我们一起去看看。
请生上来读一读:
房屋设计图1:50
世界地图:1:33002万
地球仪:1:40000000
师:其实生活中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模型外,还有很多很多关于比例尺。像刚刚同学们写在黑板上的,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现在跟你的同桌说一说,黑板上这三个比例尺的意思。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不仅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教学也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这一环节展示大量生活中的比例尺的例子,使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比例尺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应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我们学校的。校门宽8米,画在图纸上宽2米,你知道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吗?
师:提醒学生,在求比例尺的时候,如果有单位不统一的时候,咱们要先统一单位,最后,写出比以后还要进行化简。
2、笑笑给我们制作了她家的平面图。
师:请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比例尺是1:100
师:现在你会用这个图中的比例尺来解决笑笑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多少米,宽是多少米,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数学课堂上练习题是非常重要的。我秉承“一题一得”的原则,在这个环节共安排了三题。第一题主要让学生巩固对于比例尺意义的理解,能正确计算比例尺。第二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能通过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最后一题即会求出图上距离。三个习题环环相扣,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多渠道地将新知理解透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极大发展。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比例尺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吗?你觉得今天上课谁表现最棒?你想夸夸谁?
【设计意图】必要的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会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3
教学内容:
比例尺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世界、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 什么叫做比?
3、 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师: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师: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二、教学
1、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 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00/10=100/1
2、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100/1。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3、练习。
(1) 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 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4、教学例5。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用方程解,x该设什么单位?为什么?列式时,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强调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三、巩固练习
例5有其他解法吗?怎样解?
提示:实际距离等于什么?图上距离等于什么?
四、 总结
《比例尺》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填空:
1千米= ( )m =( )cm
60000cm=( )m =( )km
千米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厘米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导入:
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10秒钟,这是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比例尺。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8分)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富源辽阔,有960万平方千米,怎样才能把她画在小小的图纸上:这幅图就要用1:45000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画在地图上。幸福路小学的面积也比较大,也要用1:1200的缩小比例尺把她缩小画在平面图中。下面,我们先来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题目)
学习内容:课本53页内容。
学习方法:先独立看书,用笔画出重点,再回答下列问题:(5分钟之后,比一比,看谁能做对检测题!)
1、( ),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
2、( ):( )=比例尺 或 =比例尺
( )
3、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 )的形式。
4、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副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第4组的b1板演)
5、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m或( )km。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6、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 ,这是( )比例尺,表示图上的1cm相当于实际的( )km。
学完之后,让每组的b1回答。
最后再提问:观察对比,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不同之处?
指名回答:数值比例尺不带单位;线段比有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并且线段的第一个端点上的数字是0,第二个端点上有一个带单位的数字。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形式不同。
三、合作交流(12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用到缩小比例尺,把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画在图纸上,有时,也会根据需要,用到放大比例尺,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扩大,再画在图纸上,比如: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再画在图纸上。再比如七星瓢虫实际长度只有5mm,本图就用8:1的放大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下面,我们来进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交流)
1、一个零件的长为3厘米,画在纸上的长为6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它表示:图上的()厘米相当于实际的( )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这是把零件()了。
2、比例尺1:10和10:1相同吗?( )
比例尺1:10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比例尺10:1表示:( ),是( )比例尺,()项是1 。
3、比例尺的分类:
按形式分 ( )例如:( )
( )例如:( )
按用途分 ( )例如:( )
( )例如:( )
四、质疑探究 (5分)
1、一副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0,你能用 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0 600m
2、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你能用 数值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五、小结检测(10分)
(一)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关于比例尺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1)数值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数值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二)检测:
一、填空:
1、1:5000000表示( )
2、5:1表示( )
0 40km
3、 表示( )
4、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把这个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是( )。
二、解决
问题。
1、一条跑道全长200米,在图纸上的长度是10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8毫米,在设计图上用4厘米表示。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5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培养学生通过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和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生准备:学习卡、尺子、练习本、各自准备一张地图、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脑筋急转弯: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只蚂蚁能在几秒钟内从九江爬到北京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地图上。
教师:“对,这就是图形的放缩。那么,为什么我们国家辽阔的土地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之上呢?”
学生回答:因为地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
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帮助我们理解地图缩小的工具——比例尺。”
二、意义构建
初步感知:
教师:“请大家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并标上‘1厘米=1米’的说明。”(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作品,讨论为什么同样画的是教室,但大小却不一样。
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同学们画的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来表示,这个比就是比例尺。”
学生尝试用比表示自己画的图上的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比例尺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引导学生讨论比例尺的不同表示方法(如1:100, 1/100等)。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比例尺的含义,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等。
三、合作探究
认识比例尺的应用:
教师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比例尺的意义。
引导学生找出地图上的比例尺,并解释其意义。
例题讲解:
例题: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倍数的角度理解比例尺,并提醒注意单位换算。
巩固练习:
练习1:在比例尺为1:100的图纸上,笑笑家的卧室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3厘米,笑笑家卧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练习2:自己准备的中国地图上,测算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四、拓展延伸
应用拓展:
学生尝试用比例尺计算自己家里的某个房间或物品在图纸上的表示方法。
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比例尺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和测量。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强调比例尺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自己确定比例尺,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并标注比例尺和实际尺寸。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6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课本第55页例1.例2.作业本第31(2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情景:
1. 出示邮票。问:你能同样大小的把它画在图纸上吗?
让同学们画一画,再拿出邮票的长,比一比,怎么样?
归纳:(同样长)得:图上的长和实际的长的比是1:1。
2. 教室的长是9米,你能同样长的画在图纸上吗?更大一些呢?
如果操场的长,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完全一样画在平面图上吗?(不能),想个什么方法(窍门)可画上去了?
3. 让生猜想:(出示学校平面图)图上操场的长和实际长的比,还会是1:1吗?大约是几比几?
4. 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象手表等机器零件比较小,又得把实际长度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才能画到图纸上去。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也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问题。
板书:比例尺
二、问题解决:
5. 一个教室长是9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为了看图和携带方便,就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计:用几厘米表示9米。请四人小组讨论并设计。
6. 小组回报设计方案,教师选择以下四种方案。
(1).用9厘米表示9米
(2).用4.5厘米表示9米
(3).用3厘米表示9米
(4).用1厘米表示9米
7. 说说以上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
算一算,每幅图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9厘米9米=9900=1100
(2)4.5厘米9米=4.5900=1200
(3)3厘米9米=3900=1300
(4)1厘米9米=1900
8. 这四个比的前项代表什么?(图上距离),后项代表什么?(实际距离),我们把这样的比,叫比例尺。
齐读: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化简后得到最简整数比。
比例尺怎样求:(看上述四个比例式得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9. 讨论汇报:上面四幅图,比例尺是多少图最大?
比例尺是多少图再小?为什么?
10. 练习:
(1)甲、乙两座城市相距12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城市的距离是4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2)学校里修建运动场,在设计图上用25厘米长线段来表示操场的实际长度150米。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3)一张中国图,图上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40千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4)一张紧密图纸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
(观察精密零件如果要画在图纸上,怎么办?(放大)。那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会求吗?
上述四题分层练习,后讲评。
11. 比较(3)、(4)两题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一般把缩小图的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而把放大图的比例尺写成后项是1的长。
12. 比例尺有多少种表示方法?让生说一说
(常见的有:比的形式 分数的形式 线段形式)
三、问题的应用:
根据比例尺的关系式,求实际距离。
(1)出示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同时抽一生板演)
解:设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x=105000000
105000000厘米=1050千米。
答: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050千米。
(2)分析讲述:
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用方程解。
(先设x,再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
(3)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一般都统一为低级单位厘米。
(4)怎样设x,.教师指出:设未知数时,单位要与已知单位统一,后再化聚到问题单位。
(5)尝试练习第57页试一试。
河西村到汽车站的实际距离是20千米,图上距离是5厘米,算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汽车站到县城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教学过程: 7
复习
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 什么叫做比?
3、 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师: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师: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三、教学
1、 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 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00/10=100/1
1、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100/1。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3、练习。
(1) 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 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4、教学例5。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用方程解,X该设什么单位?为什么?列式时,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强调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二、巩固练习
例5有其他解法吗?怎样解?
提示:实际距离等于什么?图上距离等于什么?
三、 总结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学具
小黑板、课件、备一幅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和宽。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名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再动手之前,先考虑这两个问题:
1. 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
2. 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小组合作并完成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其实就是用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尺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动手操作
请学生在小组内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们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一个教室长8米,宽7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 教室的平面图,就需要把实际距离同时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 计:
1、用几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设计的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 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
请学生重复说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请每个人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观察地图,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再请同学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地图,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并思考:不同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辅助讲解:
1比较出比例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样的佛山市在中国地图、广东地图和佛山地图上的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3)学习不同的比例尺。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的机器零件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请你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和我们刚才所观察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的零件比较小,这是就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幅图就是这样的,比例尺2: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补充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4)学习例1。
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提问:线段比例尺怎么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该怎么办?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cm
=1:
请学生根据刚才的解答,说说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2.知识运用。
(1)即时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写出比的前项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下列四个问题:
1每年十月,莫斯科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我们坐飞机前去观看,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世界地图,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
2天津是2008北京奥运会足球赛区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足球场的长是90~120米,宽是60~90米)
3眼镜上的螺丝钉长是3毫米,螺帽宽1毫米,假如你是技术员,请你画出它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困难?怎么办?
4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们的意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请学生在这四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给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合作研究,小组长做好分工。完成任务后,集体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教学例2。
多媒 图上距离 15cm 实际距离 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妈妈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尺》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结合实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具准备:
泰州地图一张,米尺一把,不同比例的相同照片两张,变形照片两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朱老师从家骑摩托车到学校,用了十五分钟。但有只蚂蚁从家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五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导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评析】“教育无痕”。课的开始,教者巧妙地创设了教学情境,在欢声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在笑语中学生理解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两个概念,为研究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①画出一条1米长的线段,
提问:你能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练习本上吗?
②公布画图结果。(板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③要求学生用比的形式反映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板书:比)
这里应用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统一。
2、比例尺的意义
①让学生说出所写各比所表示的意思。
②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像这样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补充板书:= 例尺)
③强调比例尺的意义。
提问:比例尺是尺吗?那它是什么?
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是一个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着重号)
由于比有两种形式表示,所以比例尺也可以写成1:□和的`形式。
④教学比例尺的特点。
在我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时,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写成1的形式。
3、掌握意思,引出线段比例尺。
①出示同一幅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地图。
②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这两种比例尺有何关系。
结论:这两种比例尺是一回事。只是形式不同,都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400000厘米。
③演示画线段比例尺的过程。
先画1厘米表示400000厘米,再画2厘米呢?3厘米呢?
④引导学生发现要把小单位化为大单位,并只在最后一个数字后面添上单位。
⑤让学生说出黑板上另外三个数值比例尺的意思,根据比例尺的意思,让学生自己试画线段比例尺。(提示:画线段比例尺的注意点。)
⑥通过学生对比比较,提问像这种比例尺,我们该叫什么比例尺呢?前面这一种呢?(板书:数值线段比例尺)
【评析】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1米长的线段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思考:怎样在纸上确定所画线段的长短?所算出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怎样称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教师又恰当地辅以指导。不断感悟比例尺、逐步认识比例尺,最终理解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三、注重实践,运用比例尺
1、求出照片中的比例尺。
出示自己的照片
①提问:你能算出这幅图片的比例尺吗?要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本人身高1.76米,图上身高22厘米)要求学生自己求出比例尺。(标上比例尺)
②出示另一张自己的照片
提问:图上身高11厘米,这幅片的比例尺又是多少呢?
小结:选用不同的比例尺,图片的大小是不同的。
2、画出黑板的平面图
①要求:同学们刚才在练习本上画了1米长的线段,那你能不能把黑板画到你的练习本上呢?
测量:黑板长4米,宽1.2米。
提醒:图画好后要注意标上什么?
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比例尺的意义。
展示学生作品。
②强调在画平面图形时,运用比例尺所要注意的问题。
A强调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B强调一幅图上只能用一个比例尺。
出示照片一
讲解:同学们看这张照片。我把我的身高缩小了16倍,也就是说我图上身高与实际身高的比是1∶16,我的体宽缩小了24倍,也就是我图上体宽与实际体宽的比是1∶24,同学们看看我现在像什么呢?是不是有点像豆芽?!
出示照片二
讲解:这张照片,我把我的身高缩小了16倍,也就是说我图上身高与实际身高的比是1∶16,我的体宽缩小了10倍,也就是我图上体宽与实际体宽的比是1∶10,所以我就变成这样了!
③继续完成作图。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才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求比例尺作为本节课学生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教者巧妙地把自己同一底版、大小不同的照片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分别求出比例尺,这样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地使用,亲切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去研究不同照片的比例尺,而并非去完成纯粹的数学题。
学生对于教师的照片饶有兴趣,意由未尽。教者抓住教学契机,乘势而上,充分运用“照片”这一不可多得的资源,引讨学生讨论、观察:如果在同一幅图里出现了不同的比例尺,那会什么样?风趣的图片加上教师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在运用比例尺设计图片时,同一幅图的比例尺只能有一种,否则事物就会变形。
四、拓宽视野,认识放大比例尺
1、出示已求出的1∶16的照片。
说明:这张照片是把真人缩小了,有没有把真人放大了的呢?
提问:那么那些巨幅广告照片是用的什么比例尺呢?
2、说明:刚才,我们所学的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的比例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放大的比例尺。
出示一只CPU。
说明:这只CPU是一个边长只有3.5厘米正方形。一些技术人员为了研究它,通常把它放大若干倍。出示CPU图纸,边长是14厘米。
提问: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强调:不管是缩小比例尺还是放大比例尺。求比例尺,我们都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但与缩小比例尺不同的是放大比例尺通常后项为1。
【评析】放大比例尺介绍,作为必要的知识补充很有必要。教者结合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理解放大比例尺的价值和意义。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五、巩固练习,掌握比例尺
六、课堂小结,回顾比例尺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道?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1厘米 1米 1:100 0 1 2 3米
5厘米 1米 1:20 0 2 4 6分米
10厘米 1米 1:10 0 1 2 3分米
2.5厘米 10千米 1:400000 0 4 8 12千米
《比例尺》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认识新知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1020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三、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学会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能够看懂并应用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如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和应用过程。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灵活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教室平面图示例、方格纸等。
学生准备:学习卡、尺子、练习本、地图(如中国地图)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一只蚂蚁不到20秒钟从西安爬到了北京,你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在地图上”)
引出地图的绘制原理,即图形的放缩,进而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新知探究
认识比例尺:
展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比例尺的不同表示方法(如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探究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以教室平面图为例,让学生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并标注比例尺。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比例尺,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
强调比例尺的前项一般为1,后项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值。
3.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给出不同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让学生计算实际距离。
给出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让学生计算图上距离。
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自己的地图上找出家乡到某个城市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房间装修设计图、校园平面图等,让学生应用比例尺进行计算。
4.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比例尺的意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实例。
强调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鼓励学生自己确定比例尺,画出自己家的平面图,并标注比例尺和计算实际面积。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知识。
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和魅力。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比例尺的知识。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1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的含义,会根据线段比例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难点:
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线段比例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51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有一条线段比例尺,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
2、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城市,并量出它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再想一想:要求地面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怎样列式。
50×5.5=275(千米)
3、你能不能把这个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怎么改写?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五的第4~8题
四、课堂小结
创意作业:
在地图上找出我们的家乡和北京,并计算出它们离多远。如果用50千米的线段比例尺,你能画出它们在图上的距离吗?同学们试一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会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2、理解比例尺的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中国、浙江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吗?
现在请大家在本子上画一个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你能吗?怎么办?
我们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形的时候,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到纸上,这时就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比例尺。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一条步行街,长240米,在平面图上用12厘米的线段来表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根据题意,写出比。
(2)单位不同,要化成相同单位以后,再化简比。
12厘米:240米
=12厘米:24000厘米
=12:24000
=1:2000(或)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上题中的比例尺可以写为:
由上面关系式,已知其中两个条件,能否求出第三个关系式?(请学生说出其它两个关系式)
3、教学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思考:怎样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求出实际距离。
(2)请学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做后对照书本。)
(3)如不用方程解可怎么做?
4、试一试。P55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2、3、4题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划出书中概念。
3、熟记三个数量关系。
五、《作业本》第24页。
六年级数学《比例尺》教案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体会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运用比例尺的知识,通过测量、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发猜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比例尺”,你们有谁听说过比例尺吗?请你猜一猜、想一想比例尺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分小组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二)自学课本、探讨新知。
1、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及时板书,同时作一些补充,并按以下的教学顺序呈现:
(1)什么叫比例尺?
(2)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他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3)比例尺要用数值来表示要写成怎样的比?
(4)比例尺是尺子吗?
(5)比例尺与比例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学生自学课本后再交流。
2、组织集体反馈,质疑自学和交流后的想法。
(1)当学生对前三个问题作了回答之后,这时教师追问:缩小比例尺或放大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上的地图想一想。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它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说明了什么?
师:也就是实际有多少千米?
师:如果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际就是几千米?
(2)师出示第二幅北京市的地图,这幅地图上比例尺又是怎样表示的?(学生通过观察线段比例尺说出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了实际的50千米)
师追问:如果实际距离是150千米,画在地图上应该是几厘米?
(3)教师出示一幅扩大比例尺2:1,这又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实际长是4厘米,画在这张地图上要画几厘米?
(4)如果把一个扩大比例尺3:1写成1:3,把缩小比例尺1:3000000写成3000000:1,行吗?
3、探讨比例尺和尺子的关系。
谁来说一说比例尺是尺子吗?大家认为不一样在哪里?有关系又有怎样的关系?
师: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这个比又好像是一把尺子,用它来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
4、探讨比例尺与比例的关系。
比例尺与比例有什么关系?教师提出比例尺是一个比,而我们学过的比例又是什么意思呢?
师:如果告诉你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30000,在这幅图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则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如果测得这幅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呢?
教师随手写下3:90000=1:30000,5:150000=1:30000
师:图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都等于比例尺。当比例尺一定时,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了什么关系?
(三)、逐层练习,巩固新知。
1、在一张地图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而这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50千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2、有一个手机零件,实际长是9毫米,画在地图上是9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长方形教室的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算出这个长方形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2)请算出这个长方形教室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
(四)、回顾新知,小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