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产品调查研究报告范文(10篇)6-19-15

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产品调研报告 1

产品调查研究报告范文(10篇)6-19-15

从政策的制定、调整过程不难发现,国家在维护农业生产者权益的同时,也充分照顾到农产品企业的利益。不仅对加快农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也符合WTO规则中对农业和农民的扶持的要求,抵扣率的提高实际上是减轻农产品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了税负。那么,现行抵扣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究竟对农产品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笔者对辖区内从事农产品经营的企业做了一番调查。

一、13%抵扣率的设计造成农产品企业普遍不能实现税款

本地有从事粮油、蚕茧经营的农产品企业12家,从近几年农产品企业增值税申报纳税情况看,除2户粮油企业实现税款外,其余为零负申报,而且期末留抵税额均保留较大数额。(见附表)

所属时期:2004年单位:万元

经营类别户数抵扣率%适用税率%缴纳税额留抵税额

粮油6131324.34.5

蚕茧613130170.7

合计12--24.3175.2

这其中有增值程度的影响,但主要还是13%抵扣率的计算造成的。农产品企业的抵扣率和适用税率均为13%。现行政策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购免税农产品,按照收购凭证注明的价款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而销售时,要按照不含税价款乘以13%税率计算销项税额。购进时,因为农产品是免税的,收购价款不含税,直接按全额计提进项税额;销售时,要将含税价款换算成不含税价计算销项税额。抵扣率和适用税率均为13%,客观上,造成计提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税基口径的差异。

例1:2004年8月份,某粮食企业以10000元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小麦10000斤,因市场行情不稳,平价10000元转让给另一家粮油企业。在这一交易过程中,涉及的账务处理:

1、购进小麦:

借:材料物87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

贷:银行存款10000

2、销售小麦: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849.5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150.44

3、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8700

贷:材料物资8700

(备注:为便于分析,主营业务成本暂未考虑运杂费、工资及加工费等)

该企业的进项税额为10000×13%=1300元,销项税额为10000÷(1+13%)×13%=1150.44元。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均为10000元,因为计提的依据不同,产生了增值税留抵税额1300-1150.44=149.56元;此时,产品的销售毛利率为(8849.56-8700)÷8849.56=1.69%。在此基础上,假设如果该企业能够实现增值税额。那么,它的增值程度应该达到多少呢。仍以例1为例,若要实现增值税额,销项税额应该大于进项税额,也就是说不含税销售收入应该大于10000元。那么它实现增值税的临界点销售收入就为10000元,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11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

此时,产品的毛利率为(10000-8700)÷10000=13%。也就是说,企业能够实现增值税额的前提条件是毛利率超过13%。事实上,大部分农业产品,不少是经过初加工或简单加工,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特别是在流通环节,企业的增值率更低。本地蚕茧企业的平均毛利率为3.7%,粮食经营企业的毛利率仅为1.5%,这也就造成了农产品企业普遍缴不到增值税,而且形成了较大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却没有库存商品的不正常现象。调查中发现辖区内共有2户农产品企业缴纳增值税,一户面粉企业由于使用“免税农产品收购发票”量较小,大多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进小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2004年缴纳增值税24.1万元;2005年自行收购小麦占外购小麦的比重超过50%,1-6月份,仅缴纳值税2.9万元,尚有增值税留抵税额8.8万元。另一户粮油企业,外购农产品全部自行收购,按规定进行增值税进销项核算,由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缴纳增值税,心理上不踏实,担心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引起税务部门疑问。人为调整进销项税额,按月缴纳一定数额的增值税。由此可见,政策造成纳税人缴不到增值税,但却给纳税人的经营带来了心理负担,甚至产生了误区。违反了增值税对增值部分征税的设定原则,造成了增值不缴税的“怪圈”。

二、13%抵扣率的设计造成财务指标失真,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盈亏状况

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企业在平价买卖小麦过程中的账务处理,仍以这一种情况为例。企业以10000元的价格收购小麦,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1300元后,该笔材料的成本为8700元。按照10000元的价格销售,销售收入为8849.56元,销项税额为1150.44元。产品的销售毛利为8849.56-8700=149.56元。

1、结转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8849.56

贷:本年利润8849.56

借:本年利润8700

贷:主营业务成本8700

2、计算所得税:(未考虑期间费用)

借:所得税49.35

计算公式为(8849.56-8700)×33%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9.35

3、缴纳所得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9.35

贷:银行存款49.35

在这笔平价交易过程中,现金流量未产生任何增加,企业也没有获得实际的经营利益,但企业的账务记载却实现了利润149.56元,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49.35元。企业为此,还要减少现金49.35元。也就是说,企业账面上实现了利润,但货币资金没有实现真实的增加,相反还要为此付出所承担的税费。企业赢得了利润,却减少了资金,实际上是明盈暗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问题仍然出在13%的抵扣率上。正是由于按照13%提取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提取的多,相应的成本就少,进项税额和产品成本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在本例中,企业账面实现的利润149.56元,实际等于企业当期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越大,账面利润也就越大,形成了农产品企业的共同特点。此时的销售毛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财务指标已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而且,在没有真正实现利润的情况下,征收企业所得税,显然违背了税收公平的原则。在调查中发现,企业为了将这部分虚盈的利润冲销掉,用大量的白条列支成本、费用,甚至用往来账款调节利润,辖区内一企业2004年终“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85.3万元,2005年末猛增为132.3万元,增加的47万元全部冲减了当期的利润。还有的企业收购农产品、取得运输发票不再提取进项税额,放弃抵扣税款的权利,全额作为材料成本计入相关账户,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利润的实现。由此可见,国家在增值税抵扣政策上给免税农产品提供扶持,但却增加了企业所得税负担。因为增值税的进项税额留抵用不完,企业就选择放弃抵扣一部分进项税额,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

三、13%抵扣率的设计造成部分税收优惠失去了真实含义

农产品企业特别是粮食加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下脚料,如麦麸、糠等。按照现行增值税规定,这部分产品视同饲料,凭省级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饲料产品合格证明,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即可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农产品企业产生的下脚料备案后予以免税,是国家鼓励饲料生产的一项措施,也是对农产品企业税收优惠的延续。但事实上,农产品企业业主对这项政策并不领情。首先,要享受此项优惠,必须经过省级饲料质量检测机构及饲料工业管理部门的审核。由于审核程序复杂,技术要求标准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一部分纳税人放弃了选择此项税收优惠的机会;其次,下脚料是选择免税还是应税在增值税计算上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例2:某企业2005年6月份收购小麦10000斤,收购价格10000元,生产出粉7500斤,价值9750元,麸皮2300斤,价值700元。试比较:

方案(一):麸皮免税,当期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0×{700÷(9750+700)}=87.08元

方案(二):麸皮应税,计算销项税额:

700÷(1+13%)×13%=80.53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负:87.08-80.53=6.55元。

企业申请享受麸皮免税,目的是为了少缴税款,降低税收负担。但实际上,由于享受免税,麸皮的销售收入应为不含税收入,参与计算不予抵扣进项税额,而且按照13%的抵扣率提取进项税额,数额较取得防伪税控专用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大,从而转出的进项税额也就多。反之,如果不享受免税,取得的价款要换算成不含税价格,再计算销项税额,数额较转出进项税额要小。此外,申请减免税不仅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还达不到节税的目的,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讲,对于有副产品的农产品企业申请减免税的确是一件费力而不讨好的事情。

四、农产品进项税抵扣为少数企业利用农业产品收购发票偷税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税收法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农业生产者收购自产农业产品,凭“免税农产品收购发票”按照买价和扣除率抵扣进项税额,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混淆农业生产者与非农业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在收购环节,大量的农产品是从中间商手中购买的,如果索要发票,中间商势必增加农产品价格。因此,具有收购资格的企业大多自已开具“免税农产品收购发票”,提取进项税额。二是人为调节进项税额抵扣时限。由于农产品收购发票是由收购企业自行开具,也造成了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的使用存在监管难的现象。如果当期应纳税款大,就多开“收购发票”,增加进项税额;如果当期应缴税款少,就少开或不开“收购发票”,积到下期开具,把开具“收购发票”当成缴纳税款的“调节器”。三是虚拟收购业务。有的企业按其开具的“收购发票”上的“出售人”姓名及地址查找,根本查无此人。有的企业随意扩大”收购发票”的使用范围,将从粮食部门购进的农产品用“收购发票”开具,既多抵扣了进项税额,又减少了到税务部门认证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麻烦。四是13%的扣除率对少数企业利用农业产品收购发票为他人代开、虚开发票提供了可能。企业账面上的较大留抵税额和随手即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可以冲抵因虚开发票所形成的销项税金。

针对免税农产品抵扣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一)合理设置扣除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3%抵扣率的设置干扰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且造成部分财务、税收指标失真。因此,重新考量和设计抵扣率就成为完善农产品企业税收政策的关键。笔者认为,13%的抵扣率设置过高,从增值税是中性税收的特点出发,抵扣率应该不偏不倚,既不让企业税收负担过重,也能起到贯彻国家的税收政策的需要。

以平价交易为例,抵扣率的设计达到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持平,既不让企业承担税款,也不会产生留抵税额,假设收购价款为N,销售价格同样为N(含税),适应税率为13%,抵扣率为M。

N×M=N÷(1+13%)×13%

M=11.5%

当抵扣率为11.5时,在纳税人平价交易,既不会实现税款,也不会产生留抵税额。而且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持平,不会因为抵扣率设置过高产生的虚拟利润,企业也不会因此付出所得税,人为增加负担。而且,当抵扣率调整为11.5时候,企业在对其下脚料是否申请免税态度上出会发生根本转变,因为选择免税显然要优于应税,能够达到节税目的:

方案(一):麸皮免税,当期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

1150×{700÷(9750+700)}=77.03元

方案(二):麸皮应税,计算销项税额:

700÷(1+13%)×13%=80.53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负:80.53-77.03=3.5元。

(二)调整现行农产品收购凭证为用普通发票作抵扣凭证。

从客观税收制度角度来讲,试调整农产品收购凭证用普通发票作为抵扣凭证,是有效扼制利用免税农产品收购发票偷税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目前从农产品加工企业中调查获悉,现有农产品收购资质的企业很少是从分散的直接农业生产者个人手中收购免税农产品,而是从中间商手中大量、成批收购,然后汇总开具收购凭证。因此,取消农产品收购凭证,一律用普通发票作为收购免税农产品扣税凭证的措施,是具有一定的合理合法和可操作性。一般纳税人在购进免税农产品时,自然要向出售者索要普通发票用于抵扣,从而使那些中间商和经纪人等非农产品直接生产者,不得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领取普通发票,从而有效地防止税收流失。对少数直接农业生产者偶尔出售免税农产品给一般纳税人的,可持有关证明到税务机关免费代开普通发票。这样用普通发票代替农产品收购凭证用就可以有效防止过去企业自己领取农产品收购凭证,任意填开用以调节税款,甚至虚开发票偷逃骗税的行为。

(三)调整目前的免税农产品的抵扣方法,将购进时全额抵扣为实际耗用抵扣。

现行免税农产品购进时全额抵扣,改为在购进时全额计提,实际耗用时按耗用数量配比抵扣,可有效防止企业虚开乱开免税农产品收购凭证的行为。企业在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时,可按实际耗用的免税农产品买价,以及规定的扣除率,计算出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将这部分应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免税农产品进项税额=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免税农产品买价×外购免税农产品的扣除率

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免税农产品买价=期初库存的外

购免税农产品买价+当期购进的免税农产品买价-期末库存的外购免农产品的买价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虚假申报,纳税人只要不作销售,其库存商品(产品)就无法减少,进项税就不能抵扣,避免了纳税人一方面抵扣税款,另一方面又不计提销项税的多向逃税行为。

(四)调整计提进项税额方法。

产品调研报告 2

2016产品调研报告范文一:

机电产品贸易增幅略低于总体贸易,1-6月进出口总值达到8577.9亿美元,占全商品贸易总额的50.3%,同比增长19.2%,低于全商品增幅6.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81.6亿美元,占全商品出口额的57%,同比增长19.5%,比全商品出口低4.5个百分点;进口3596.3亿美元,占全商品进口额的43.4%,同比增长18.9%,比全商品低8.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顺差138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

(一)国际市场需求尚未明显恢复当期欧美经济复苏前景变数较大,国际市场不利消息频频发出,不论是实际需求还是信心都较前段时间有所下降。

而且随着欧美市场补库存周期逐渐结束,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采购商有可能进入下一轮消化库存阶段,采购需求大幅下降。在广交会期间,我会调研显示多数企业订单增长20%左右,但进入6、7月份以来,部分企业订单数量下降明显,采购商观望态度增强。

(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机电企业影响很大。

上半年铜、玻纤布价格上涨拉动印刷电路价格持续上涨并带动电子信息产品的多数部件价格上涨。液晶屏、钢材等价格上涨造成家电生产成本上扬。从20**年下半年到20**年上半年,人民币一直处于单边升值行情中,升值幅度超过了5%。成套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人民币升值给境外在执行项目造成了较大的汇损。同时,人民币升值还导致我企业新接洽海外项目的报价水平较以前有所提高,与欧美竞争对手的价格差距正不断缩小。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机电出口企业影响不容小视。

20**年我国30个省份上涨了最低工资标准,今年又有18个省份上涨了工资。据我会调研,年初以来多数企业一线劳动力成本上升10%-20%,而且,管理人员、市场人员、研发人员、设计人员等在内的企业综合人员成本也呈上升态势。另外,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仍旧存在,尤其是东部地区部分企业因劳动力短缺致使生产线开工不足。

(四)融资问题对企业影响巨大。

去年底以来,央行为控制通胀连续加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银行贷款难推动了江浙的地下钱庄快速发展,但其利息很高,中小企业压力巨大。融资成本上升对大型成套企业影响尤其明显,国内银行的美元和人民币贷款利率比金融危机时已大幅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有些项目,承担出口信贷的信保公司尽管承担了风险,但由于保费偏高,最终业主不愿意承担。

(五)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持续了较长时间的电力供应紧张问题未得到缓解,部分企业因电力紧张无法开工、难以完成订单的现象也十分突出;电价上涨同时给企业出口带来了较大成本压力。

(六)物流、仓储逐渐成为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

如对我汽车行业来说,物流成本的影响尤其明显,汽车物流成本占整车成本的10%左右,而国际先进水平是4%-5%,不少企业也反映近期仓储成本在上升,此外,日本强震造成部分精密零部件价格上涨也加大了汽车、电子企业的成本压力。

(七)我机电产品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仍处于多发阶段。

由于各国经济形势并未根本好转,国际金融态势也不容乐观,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仍将保持较激烈水平。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利益,各国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对我发起更多贸易救济调查,20**年仍将是我机电产品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之年。

2016产品调研报告范文二:

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宝洁公司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中国日用品市场,其步伐之快绝对是把中国一些老牌子的日用品打个措手不及,被迫淡出市场。目前能对宝洁公司造成一定威胁的日用品公司不超三家1、联合利华。2、强生。就这两家公司的产品能在市场上争夺宝洁产品的市场份额,其他日用品公司能对其造成的影响简直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下面我试着分析宝洁成功的原因:

一、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

**年正好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城市发展的起步时期,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都在90年代开始,给宝洁公司带来巨大商机。宝洁公司瞄准这个时候进入中国也是中国政府能给其最大扶持的时机,所遇到的阻力也最小。

二、科技优势,人才优势。

宝洁总部创始于1837年,至今有169年之久。无论科技,产品历史,销售经验,人才储备上都有很大优势。宝洁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科研所,并吸纳各地的科研人才,各中心之间进行科研成果的信息分享与相互竞争,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并聘请专业担任技术顾问专家进行指导。科研人员负责研究适合当地气候、人群肤质和消费能力、爱好的气味的不同配方。而不是全球就使用一种配方。即使偶尔其他公司研究出新产品,新技术。宝洁公司也能在一个月或者更短时间内克隆出一样的配方并将新产品推出市场,不让竞争对手拉开销售距离。该公司拥有的专利就超过29,000项。可见科研队伍实力之雄厚。

三、专业的市场策划

目前在中国的大学中,还没市场策划这个专业,只有在市场营销中包含了市场策划。而且在中国一些国内企业还没市场策划这个部门存在,一般都是由部门经理或者董事决定公司发展的方向。在国外,市场策划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市场策划部负责收集各种信息,并经过分析后指引公司以后前进的方向,发展的目标和年度的各种预算产品的市场价格等等,就等于掌控公司的命脉。

四、产品的包装宣传

宝洁公司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没有对外一个明确的数字,但至少是从亿为计算单位。每天各时段的电视广告定宣传,使消费者能购买它们新出那一款产品。而且宝法公司的广告绝不是那种疲劳轰炸式的宣传,它们会控制把握一个尺度,不让消费者产生抵抗心理,而且所播出的广告都型象健康,清新,表达的意思明确,语言简单,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容易接受新产品,宝洁公司的广告宣传也很有特点。在以前的宝洁公司一些电视或其它媒体广告会在广告末毣加上句:PG,创造生活无限美,虽然没说的PG属于宝洁公司,但大家都会知道一件事情:这些产品都是属于PG公司的。

以消费者心理学的角度,人的心理都会有个观点,喜欢尝试新东西。人们往往一件日用品用久之后会想用其它牌子的产品,比一下看效果如何。换着使用,而不会长时间都使用一个牌子同,宝洁公司正是看出这一点,在以后的广告宣传就没再加上产品的公司宣传。只会着重的对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配方效果的宣传,并且在包装上使用浅色明快色彩加上简单的线条,绝不繁索,并且产品上分大中小型号,可适合不同家庭状况人士。

宝洁公司的产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包装常换,它们的产品一年就会换一天两次外型包装,好处就是:给消费者感觉这个产品又出新的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保持产品永远年轻。

五、良好的公司文化

一个公司的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出来的剬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宝洁公司的产品多种多样,单洗发水就好几种,只是名字不同,其实都是宝洁公司产品,而且使用的效果并没明显区别,这个产品有保湿式或者去屑的,其它型号产品也会有这个功能。各个不同名称的产品分开来公平竞争,但是又有它们独特的优势,海飞丝专去屑,沙宣凝彩保湿,飘柔清爽但是它们之间偶尔也会出现相同的功能,就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宝洁公司对各部门间的竞争是鼓劢的态度,但是也会偶尔制止,以免发生恶性竞争。

宝洁公司的产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包装常换,它们的产品一年就会换一天两次外型包装,好处就是:给消费者感觉这个产品又出新的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减少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保持产品永远年轻。

宝洁公司的产品多种多样,单洗发水就好几种,只是名字不同,其实都是宝洁公司产品,而且使用的效果并没明显区别,这个产品有保湿式或者去屑的,其它型号产品也会有这个功能。各个不同名称的产品分开来公平竞争,但是又有它们独特的优势,海飞丝专去屑,沙宣凝彩保湿,飘柔清爽但是它们之间偶尔也会出现相同的功能,就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宝洁公司对各部门间的竞争是鼓劢的态度,但是也会偶尔制止,以免发生恶性竞争。宝洁公司在广告宣传方面的费用没有对外一个明确的数字,但至少是从亿为计算单位。每天各时段的电视广告定宣传,使消费者能购买它们新出那一款产品。而且宝法公司的广告绝不是那种疲劳轰炸式的宣传,它们会控制把握一个尺度,不让消费者产生抵抗心理,而且所播出的广告都型象健康,清新,表达的意思明确,语言简单,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容易接受新产品。

飘柔:在促销组合上,主要是广告和宣传活动双管齐下;其广告强调洗发、护发二合一,令头发飘逸柔顺。飘柔,从品牌名字上就让人明白了该产品使头发柔顺的特性,草绿色的包装给人以青春美的感受,含丝质润发素,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的广告语,再配以少女甩动如丝般头发的画面,更深化了消费者对飘柔飘逸柔顺效果的印象。在广州,还曾经举办过2届飘柔之星活动,邀请众多明星出场,为其打入市场造势,并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六、多品牌占领市场

关于品牌,宝洁的原则是:如果某一个种类的市场还有空间,最好那些;其他品牌也是宝洁公司的产品。因此宝洁的多品牌策略让它在各产业中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举例来说,在美国市场上,宝洁有8种洗衣粉品牌、6种肥皂品牌、4种洗发精品牌和3种牙膏品牌,每种品牌的诉求都不一样。宝洁推出;邦宝适纸尿裤时,由于质量较高,定价比其他品牌都高。宝洁原本希望高质量可以让人愿意用较高价钱购买,但结果却不是如此。宝洁知道自己必须降价来迎合消费者,于是它采用一个不一样的策略来达到降价的目标: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改变配销策略。一般尿片都放在药房里,;邦宝适却减少利润,降价进入超市。由于它的销量大,超市愿意卖;又因为销量大,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从而产生良好的循环,使;邦宝适成为一个成功的产品。

七、广告成功方程式

在广告方面,特别是电视广告,宝洁有一套成功的公式。首先,宝洁会先指出你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来吸引你的注意。接着,广告会迅速告诉你,有个解决方案,就是宝洁的产品。这个产品通常会在整段广告中重复出现好几次。广告重点是在清楚地强调,宝洁可以为你带来什么好处。

八、品牌管理的严格培训

一般人只看到宝洁的行销和广告,事实上,()背后支持宝洁产品维持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是不断开发的新产品。每年宝洁在研究开发上大约花13亿美元,共有7000多位科学家在全球各地的研究中心研发新产品,因此宝洁手中每年握有2500项专利。

宝洁的品牌管理主要体现在严谨地人才培训上。品牌经理竞争激烈、工作紧张、升迁很快,但极容易;不成功,便成仁。从1931年以来,公司的最高主管都是品牌管理出身,90%的管理阶层也都来自品牌管理,由此可见品牌管理是宝洁的核心领域。

九、品牌经理承担一切责任

对于自己所负责的品牌,品牌经理必须比公司里任何人都要了解,而且不断会有人挑战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例如美国一位负责洗发精的经理曾经被最高主管问起,究竟中国人的头皮屑成分是什么。

十、严谨的备忘录训练

宝洁公司绝不从外面找;空降部队,而是采取百分之百的内升政策,因此内部的培养制度非常重要。他们非常重视训练员工解决问题、设定顺序、采取行动、追踪质量以及领导、合作的能力。公司随时都提供各种课程和研讨会,来帮助员工提高。

在宝洁的训练制度中,备忘录这项做法是出了名的。员工必须养成一种习惯,清楚、简单地把信息呈给上司。备忘录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信息备忘录和;建议备忘录。;信息备忘录内容包括研究分析、现状报告、业务情况、竞争分析和市场占有率摘要;建议备忘录则是一种说服性的文件,重点包括:建议目的、背景信息、建议方案以及背后的逻辑讨论和下一步的做法。备忘录大多不会超过4页。品牌管理人员如果想要升迁,最好先学会写备忘录。

在宝洁,备忘录的写作甚至被当作一种训练的工具。对资历较浅的人员来说,一个备忘录重写10次是常见的事;成为品牌经理后,一个备忘录仍有可能被要求重写五六次。凭借不断地重写备忘录,宝洁希望能够训练员工更加周密地思考问题。

产品调研报告 3

一、2009年第一季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3月止,共完成产地检疫:猪7133头,牛699头,禽类11485羽。共完成屠宰检疫:猪5522头,牛629头,禽类5075羽。检出不合格病猪4头,匀作高温处理。饲料兽药检查56户,查处过期药品9种,价值182.5元,均作收缴。未查出农业部(农医发[2008]26号)的2008第四期兽药抽检情况通报中的不合格产品总汇表列的兽药。查处过期饲料通邦红118饲料25公斤30袋,红肥宝添加剂20公斤2袋,责令销毁。执法案件办理5起,其中处罚案件3起,罚款2700元,警告2起。对全县的畜禽贩运户进行防赌监督查处37车次,其中:牛6车次(123头),包景洪购进黄牛一车次(28头)。肥猪3车次(39头),禽16车次(5020羽),查处蛋鸡无证一车次(270羽),仔猪12车次(818头)查处检疫证件过期经营仔猪1车(40头),证物不符2车(156头),无证2车(72头),依法作了相应的处罚、隔离观察、补检等措施。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件,但我县畜产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非常有必要深入排查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扎实整改,确保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县畜产品不安因素还大量存在。

主要问题有:

(一)认识不足,监管不够,执法不严,目前发生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不能按照法律程序严肃处理。对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没有全方位进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不到位,多部门分割执法,各自为政,互相扯皮,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分散和浪费,执法力度不够,不利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屠宰场建设不规范。现有的全县唯一的一个屠宰场,存在消毒、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健全;屠宰场规规章制度陈旧,卫生条件不达标,污水污物等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全;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人员做不到持证上岗;长途运输的生猪未能按规定休息即屠宰,由此可能出现白肌肉;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工作开展不平衡,除生猪外,大牲畜交易市场不健全,每天有9头(仅城区)左右的牛在城区周边进行屠宰,未经宰前检疫就上市交易,存在的风险极大;禽类的定点屠宰、加工、集中检疫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私屠乱宰时有发生,肉品质量安全问题诸多。

(三)兽药饲料经营单位不规范。对56户兽药饲料经营户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经营户对食品质量安全不够,购销记录不规范。规章制度和禁用药物名单未上墙,仓储设施不健全,卫生条件差。

(四)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经营者产品来源不祥,制度不健全。部分经营者使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产品。

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乐足,不管是养殖户、屠宰场还是饲料兽药经营户,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偿够,畜产品安全意识淡薄,是畜产品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有的群众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以前多年来都有食用死亡畜禽现象,也没有见到发生什么严重后果。目前养殖户处理病死畜禽的方式是扔掉、埋掉、自己食用或低价卖掉,这是造成病害肉屡见不止的源头。

二是畜禽病死现象客观存在。近年来,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普遍得到加强,养殖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畜禽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总有一定比例的畜禽发病死亡。一是不报告,二是处理不规范甚至加工上市销售和送进宾馆、饭店,这些是形成病害肉经营的基础条件。

三是加工经营活动可以牟取暴利。由于受利益驱动,个别食品加工店,、餐饮、饭店等收够经过加工的病害肉,以次充好,进一步加工或者加工成熟后销售。

四是畜产品经营市场不规范,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经营不标准。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很大,再加上部群众包括宾馆、饭店购买畜产品,不知道查看合格证明,索要发票,又缺乏有关常识。这为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五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队伍不健全。近年来,虽然我县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以传统习惯沿袭下来的养殖方式带来普遍的保守性和盲目性,还需要一支数量大、素质高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去矫正、去引领。目前我县畜牧兽医机构改革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信息,网络建设滞后,综合服务能力不强,这些都是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四、应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需要“放心肉”、“放心奶”,市场需要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动物产品。近几年,畜产品病害、药残及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问题,成为畜产品消费的敏感问题,也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关注的热点。为适应畜牧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完善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畜牧兽医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完善乡、镇、村级防疫服务队伍,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福待遇,增强对全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能力。

(二)抓好屠宰场检疫工作。按照检疫的要求,把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入库查验和出场检查关。加强人员培训,做到制度上墙。动物检疫员在实施产地检疫时,严格按照被检动物必须有免疫标识、确系来自非疫区、临床检查健康、必要的实验室检验项目结果为阴性等条件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检疫员在实施屠宰检疫时,必须严格查证验物,认真做好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和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畜禽产品必须凭有效期内的检疫合格证明、验讫标志进入市场交易。对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凡没有免疫标识的,按照国家规定,一律不得上市。

(三)落实工作责任。畜牧兽医局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落实相关责任制度,并与各站、所检疫监管人员、屠宰场、兽药饲料经营单位层层签定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任务明确到人。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增强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文明执法,树立行业新风,建立一支政策法规水平高、业务技术能力强、廉洁高效的执法队伍。对违规执法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及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抓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动物防疫水平,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存栏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真正构筑起坚固的免疫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的死亡率。

(五)大力推进健康养殖方式的转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畜牧生态养殖小区,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饲养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规模化饲养程度,提高畜禽饲养水平和动物防疫水平。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管理。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打假整治活动,建立和完善集中打假与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治标要治本的原则,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检等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饲料、兽药和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最终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六)切实加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要认识倒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又要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从自我做起,自觉做到不销售病死畜禽,不购买病害肉,更不从事收购、加工病害肉,敢于同从事病害肉经营的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形成全社会推动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氛围。

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重点是加强畜产品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联合监管,确保上市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各级畜牧部门要积极会同计划、财政、经贸、科技、法制、卫生、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产品调研报告 4

XX区3C产品情况调研报告20__年5月1日,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开始正式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保护动植物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强制性产品认证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在推动国家各种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贯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促进产品的质量管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具有其它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认证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公证性,被国际上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政府利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作为市场准入的手段,成为国际通行的作法。如何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3c)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一年来,我局对全区范围内3C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掌握了一些具体情况,为下一步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XX区3C认证企业的现状(一)XX区3C认证企业的基本情况目前我区共有45家企业实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涉及的3C产品11种,其中低压电器生产企业20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5家、机动车辆及零部件生产企业5家、电焊机生产企业3家、音视频设备生产企业3家,其他生产企业9家。自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以来,我区涉及3C产品的生产企业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有了很大地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企业间的发展状况极不均衡。这11种涉及3C产品的生产企业中低压电器生产企业的数量占了将近一半,无论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还是发展前景来看,这一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已形成了一道分水岭。这20家低压电器生产企业大部分坐落在XX镇工业园内,企业间相互依托,相互带动,使本地区逐步趋于区域性、规模性、产业化,现已发展成为天津乃至华北地区开关控制设备生产基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另外10种涉及3C产品的生产企业中大部分为私营企业,除了个别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外,大部分企业装备水平低,发展底蕴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二)XX区3C认证企业存在的问题1、部分企业生产条件差、设备陈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生产技术落后,检验手段欠缺,又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造成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阻碍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不高,质量意识淡薄,没有一个长远的企业规划,只追求短期利益,使得自己的产品始终在低档次水平上徘徊不前,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难以应付激烈地市场竞争。2、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不得进口、出厂、销售,以及在经营性活动中使用。然而一些企业由于利益驱使,发生违法、违规的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部分企业存在超出自身产品认证范围而无证生产的情况,具体情形为企业实际生产几种规格、型号的3C产品,但只对其中部分产品进行了强制性产品认证,而另外一部分产品在未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情况下也擅自生产销售,谋求不法利益,通过我们日常监督检查发现,这已不是个别现象;二是部分企业在未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情况下,就擅自生产列入《目录》内的产品。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主导产品不是《目录》内的产品,而生产的部分配套产品属于强制性认证的产品,由于这些配套的产品数量不多,又不是批量生产,型号、规格又不太一致,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申办时,不好确定申请单元,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而逃避认证。二、面对我区3C认证企业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3C认证制度的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市场准入制度,实施这一制度时间短,但制度涵盖的产品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随着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进一步推进,还将有一些种类的产品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畴。为此,一方面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推动力度,要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有关企业充分认识实施这一制度的重大作用。并及时将国家有关方便企业申请认证的措施传达给社会各界,使得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在这项工作实施中逐步完善认证规则,以科学为依据,在保证认证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简便审查程序,合理调整强制性产品认证申请单元范围,构建一个方便企业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申办的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申办成本,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全面落实。2、做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保障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行政执法工作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没有依法监督检查,制度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执法工作者应从促进产品质量水平提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外经贸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大局出发,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确保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工作取得实效。这就要求执法人员在3C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日常监督与集中查处相结合,执法与教育、服务相结合,工作实践与总结推动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分析,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分期分批进行,要按照总局领导的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⑴对产品质量稳定、质量管理好的大中型企业,要立足于“促”;⑵对产品质量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要立足于“帮”;⑶对产品质量水平一般,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立足于“扶”;⑷对产品生产工艺落后,生产危害生命安全的产品的企业,要立足于“限”;⑸对恶意逃避认证,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要立足于“打”。三、我区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的前景展望目前,天津市质监系统已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巡回监督检查制度,将依据企业条件及经营情况,把被监管企业确定A、B、C三个等级,并针对三个不同等级的企业确定了不同的监管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监管体系。这项制度的制定实施将构筑防范假冒伪劣产品 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防线,从根本上遏止假冒伪劣泛滥,从而创造出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可靠的经济环境。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规范和发展,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淘汰一批不具备生产安全产品的个体作坊、小企业,提升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使企业逐步走上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新兴工业化的道路。

产品调研报告 5

一、关于药品不合格报告中不符合项目的特点分析

从19*年*月《药品管理法》颁布,到20*年*月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出台,二十余年来药品监管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强,在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今天,除了少数真正制假造假的不法分子外,绝大部分生产企业在生产中不投料或低限投料的明显以身涉险的行为已经很少,因而药品不合格报告中以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不合格出现的也较少;反之较多的是外观性状和通则检查项目,似乎不合格报告的技术含量在降低,但客观上,是市场现状决定了被抽验样品,而抽验样品又决定了检验结果。而且对于药检所,往往已检出其他不合格项目的样品,继续做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又都是合格的,这样检验成本就会提高很多。

二、关于外观性状不合格报告的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约有超过15%的报告是性状不合格(其中不包括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有化药、生化药和中成药等,并以后者居多。中成药糖衣片外观色泽不均匀、花斑或色点、裂片等现象,是困扰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一个常见问题。本文将这类问题分成两种情况:

1、某企业单品种多批次。如某企业“血塞通片”被查到6批有裂片问题,某企业“羚羊感冒片”被查到5批有性状问题,另一企业“牛黄解毒片片”被查到6批有性状问题等,排除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说,很可能的原因是该企业对此品种在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如制片前颗粒的水分控制、包衣技术或防湿包材的选择等。企业没有解决好这个工艺技术问题,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外观花斑或裂片问题还会继续出现。对此,药品监管部门(特别是当地药品监管部门)应一直追踪到产品质量稳定为止。

2、多家企业单品种多批次。如“抗骨增生片”10批涉及6家企业,“黄连上清片”12批涉及8家企业,“炎可宁片”13批涉及9家企业,“养血安神片”9批(均为花斑)涉及6家企业,“氯芬黄敏片”26批(多为裂片)涉及9家企业,“复方穿心莲片”6批涉及5家企业,“红药片”7批涉及7家企业等。由于抽验是随机的,所以当多家企业的同一品种都出现性状问题时,就具有普遍意义。由于对工艺不了解,本文仅从处方分析,含有生药原粉的制剂、含有挥发油组分的制剂以及多组分的中西复方制剂,似乎出现性状问题的几率要高一些。因为毕竟还有大部分企业的同样品种外观性状是合格的,这就说明企业在生产这几类制剂时进行认真的工艺条件选择和稳定性考察等方面的工作是很必要的。

另外关于色点,本文认为虽然不是片剂内在质量问题,但应是生产质量问题,属于企业对各道程序严格管理能够避免的问题。

三、关于装量差异或片重差异项目不合格的分析

很多人都认为装量差异或片重差异是很轻微的一个质量指标,对病人影响不大,实际上这一项最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真实情况。由于仪器设备在动态中的不确定性,在固体制剂生产中,唯一做现场检测的就是装量差异或片重差异,从调试到正式灌装或压片整个过程,一直都应有检验人员随行抽查,真正按照GMP管理的企业,在被抽验样品中装量差异或片重差异项目不合格的几率就会小很多。而有部分企业,被全国各地抽了5-6个品种就有十多批次装量差异或片重差异项目不合格,很容易联想到该企业生产时没有保证在线检测。

另外在本所检验过程中,还发现有的企业品种装量或片重数据一边倒,全部高于上限或全部低于下限,至少说明该企业在成品出厂前并未按规定全项检验,否则一经检验立刻就能发现问题。

产品调研报告 6

关键词 句容市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调研报告

1 调研背景与目的

1.1 调研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体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焦点问题①。

近年来,虽然句容市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提高,全年粮食总量稳定在40万吨的水平,已形成了茶叶、草莓、花卉、水蜜桃、葡萄、无花果、茅山老鹅等众多农副产品基地,但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指导、质量检测、质量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本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②。

1.2 调研目的

本调研旨在系统了解句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现状以及途径,分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探讨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资源服务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途径与机制,以创建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基础,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2 调研内容

(1)了解本地居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了解本地消费者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3)了解当地人们在农产品消费方面遇到的问题;(4)调查本地行政事业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架构;(5)了解当地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和建议等。

3 调研方法

(1)采用网络查询、统计年报查阅、拦问以及随机抽样调查等方法;(2)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25份。

4 调研结果分析

(1)被访者基本情况。从被访者的职业来看,大部分是工人、农民和学生,还有少数的是医生、教师等;男女比例则相当。从年龄来看,则大部分是在20~40岁之间,收入则都是一般水平。

(2)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问题。52%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应该知晓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25%的被访者认为生产者无需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3%的被访者认为无所谓。78%的被调查者认为农产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生产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状况下造成的,18%的被调查者认为上述事件多是有意为之,4%的人表示无法判断。本课题组认为加强监管和培训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

(3)农产品消费的基本情况调查。57%的被调查者表示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43%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在购买农产品时看农产品的生产日期。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一个人是不关心农产品生产日期的,只是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不能主动去看生产日期。大部分被访者表示关心生产日期时出于关心商品质量和习惯性,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是因为受他人影响。调查中,225份有效问卷中只有56位被访者表示几乎每次购买农产品时都会注意农产品的保质期,50%以上的被访者则表示只是偶尔会注意,还有少数人表示一般情况下不会关注这类问题。关于农产品的分类问题,83%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这些问题,还有17%的被访者则表示知道一些但不是都知道。面对这样的现象,可见关于农产品分类,当地政府有必要对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和教育。60%的被访者表示对农产品包装上标示的农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有效期有80%以上的信任度,30%的被访者也表示信任这些农产品包装标示的,10%的被访者则是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中。87%的被访者表示不会购买近期将要过期的促销农产品,13%的被访者表示会购买。从调查数据来看,人们总是将将要过期的农产品和已经过期的农产品混为一体,事实上近期将要过期的农产品还是安全的农产品,可能就在营养上有些丢失,但是对人体是无害的,从资源节约出发,还是提倡大家购买该类农产品的,但必须保证在农产品过期之前食用。

(4)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时的对策。从调查中得知“农产品过期问题”是当前农产品经营存在的最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其次是虚假或者扩大宣传问题以及以次充好问题。这首先是因为经营者自身农产品安全知识的欠缺,其次是当地相关部门管理不够严格和到位,另外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没有养成看保质期的习惯也是一个原因。65%的被访者表示如果发现农产品包装袋上找不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日期模糊则会不买该产品并选择其替代品;35%的被访者表示遇见这类情况会询问销售员并向销售员了解产品的相关情况。在无意间购买了过期产品和使用时发现包装上未过期的农产品实际已经过期时,被访者选择了同样的答案。66%的被访者均表示扔掉,自认倒霉;30%的被访者则表示找商家退货,只有4%的被访者表示会向有关部门投诉。从以上数据可知,一年来,因农产品问题致伤、致病的情况依然存在,有13%的被访者的家人都经历过相关事件,此比例不容忽视,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有待加大管理力度。

(5)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与建议。74%的被访者表示要搞好“农产品安全”就应当加大处罚、曝光力度以及加强检查制度,也就是说时通过硬性规定和强制性的措施使得生产厂家不得不配合“农产品安全”;只有4.3%的被访者认为应当开展消费者教育,使得消费者认识到“农产品安全”,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保护自身安全,并起到监督作用;21.7%的被访者表示应该时企业自律,即企业自觉地规范生产,也就是对企业进行相关思想教育和知识灌输,使得企业能够自觉地响应“农产品安全”,并规范生产,对消费者负责。83%的被访者都表示农产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经常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被访者则只有13%;一次农产品安全教育都没有参加的被访者有43%,认为农产品安全教育可有可无的被访者有17%;偶尔会参加农产品安全教育的有44%。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教育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的,只是不知道该去哪里接受农产品安全教育,不知道途径是怎样的,所以相关部门和有关机构有必要在农村开展农产品安全教育的讲座或者课堂。

(6)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10年组建句容市农委后,专门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与市检测站合署办公。成立了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协调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2010年10月,完成了国家拉动内需项目“句容市农产品检测站建设”并通过验收。在产品上,能进行农产品的有机磷、有机氯(菊酯)等农药残留,铅、镉等重金属残留,瘦肉精、黄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定量检测。能基本满足农产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移动检测等需要。在全市范围确定了319家种植业生产单位、农业“三品”生产单位、畜禽养殖场、水产养殖场、屠宰场、奶站等企业作为我市第一批农产品重点监管对象,要求企业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诚信经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在老方葡萄科技示范园等5家农业企业实施建设。企业通过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全过程的生产销售记录,建设农产品检测室开展产品准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平台等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不合格农产品追溯工作的落实。对种植业、奶畜、水产类农产品及农药、兽药、种子、肥料、饲料进行地产农产品的执法抽样、送检工作。抓农产品的品牌和示范区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句容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主要有四点:一是监测任务繁重,检测技术力量严重缺乏。二是监管工作面广量大,管理力量严重不足。三是工作经费缺口较多,解决需求难度较大。四是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松散,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均关注农产品安全问题,但是普遍缺乏相关知识认知;(2)消费者普遍愿意了解农产品安全知识,只是对相关途径比较模糊不清;对农产品安全知识普遍认知程度不高;(3)监管部门力量有限,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4)缺乏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与技术服务平台。

5.2 建议

产品调研报告 7

一、主要成绩

1、办园理念不断更新。农村幼儿园改制后,广大办园业主的办园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逐步提升。他们不仅把办园作为一种家业,更作为一种事业。他们普遍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把全面贯彻幼儿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作为办园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和业务指导。

2、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改制前我市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普遍较差,改制后广大业主积极筹措资金建造园舍,添置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购置大型玩具和图书资料等,办园条件得到较快改善。目前各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学、生活用房及卫生、安全、消防、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设备基本配置到位。各幼儿园的厨房设施能严格按照市卫生监督所的要求改造、添置。与此同时,不少幼儿园重视了幼儿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努力使幼儿园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设面积、生均绿化面积逐步达标,园内环境逐步优化。

3、办园行为不断规范。总体上说,广大办园业主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一是依法保障教职工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按政策规定发放教职工的工资。二是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办园行为。三是按类别、按政策收费,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建立,代办费和伙食费能按时结清并公示,办园所需经费和发展资金基本有保证。四是在多数幼儿园实际拟订了办园的目标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五是加强了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建立了安全长效机制,尤其是幼儿接送等制度,基本消除了“幼儿接送车”现象。六是大多数幼儿园能按年龄限班额编班。

4、办园质量不断提高。各幼儿园都把提高保教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一是提高保教队伍的思想素质,主动派送教师和保育员外出学习培训交流。二是制订园务、教研、卫生保健与保育、一日活动安排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保证教学有序进行。三是加强了家园联系活动,重视幼儿个性发展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四是科学安排一日活动,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内容,激发兴趣,开发智力。五是重视健康教育,建立了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

二、主要问题

1、法规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幼儿园没有办园许可证照样在办园;有个别幼儿园仍违规使用幼儿接送车;有个别幼儿园违规收费;一些规模小、设施差的村小幼儿园为抢生源恶性、压价收费竞争、缺乏规范管理;一些幼儿园不按年龄、超规定人数编班,不按编制规定配备保教人员;多数幼儿园没有为教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部分幼儿园教职工缺少健康证件。

2、办园理念存有偏差。一些法人投资幼儿园的目的就是赢利赚钱,在这样的办园理念支配下,幼儿园缺乏先进的办园宗旨,缺乏明确的办园目标和发展规划,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由此造成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速度不快,水平不高,阻碍了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3、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农村幼儿园普遍工资低、福利差,导致队伍不稳定。在市场竞争形势下,不少幼儿园靠压缩编制、增加班额、降低工资等方式维持生存,致使一些不合格人员进入幼教队伍。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低,文化底蕴较薄、专业合格率较差,整体素质明显下滑。

4、办园经费不能到位。除汇龙镇部分幼儿园经费投入较多外,许多幼儿园没有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发展基金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不少村幼儿园设备简陋,有的放在民宅和仓库中办园,缺少电教设备和大型玩具,尤其是用于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育活动的经费严重不足。

5、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市128所成型幼儿园中,主办者来自方方面面,除一部分毕业幼教专业外,一半以上的幼儿园办园者没有受过专业学习培训,也没有保教及管理经验。这些办园者的管理水平较低,往往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6、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幼儿园,尤其是村小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或向家长展示其所谓的教学质量,热衷于幼儿识字、拼音、写字、算术教学,这种错误做法严重违背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的规律,危害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7、布局设置不太合理。部分乡镇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差,生源少,布局分散,如有的乡镇一个镇范围内就有21所幼儿园,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四、五十个幼儿,由于规模小,管理措施跟不上,办园质量差。

三、建议意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两个率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如下:

1、规范办园行为,提高法人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监督与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对持有办园许可证但条件较差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对尚未办理办园许可证的符合办学条件的要督促其迅速办理民办幼儿园办园许可证;对非法举办的幼儿园要坚决取缔。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园长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更新法人的办园理念,使其取得任职资格证书,要进行资格考核制度,对其经营理念、办园水平进行经常性考核,提高管理水平。

2、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注册管理制度。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和录用尽量在教育部门注册的合格教师中选拔,逐步辞退不合格人员。要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一是经过园本培训,使全体教师与时俱进,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二是继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构筑教师入口关;三是幼儿教师培训交流,展示才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鼓励、甚至强制要求各镇中心幼儿园和市区幼儿园吸收录用正规师范毕业的幼儿教师,为幼教队伍增添新鲜血液。

3、加强园务管理,提高保教质量。要进一步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重视幼儿园教育和科研工作,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建立幼儿园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职责,落实到位;随时消除各种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加强综合治理,整治幼儿园周边环境,要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家长和幼儿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切实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的要求;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要加快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4、增加经费投入,提升办园条件。要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资产,依法提取发展基金,要确保每年毛收入总额的20%用于改善办园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园舍硬件建设,尤其是专用活动室的建设。要大力添置教育现代化电教设施、电教玩具、大型玩具、图书资料、音像资料等硬件设备。要进一步开辟草坪、沙地、小土坡、饲养场、种植园地、嬉水池等活动场地,增加幼儿活动空间。要进一步净化、绿化、美化园内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充满童趣的健康乐园。

5、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督查指导。要切实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组织领导,完善幼教管理体制,认真履行行政职责。市教育局和教育督导室、各乡镇人民政府、联校要定期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筹措与投入、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依法办园等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着力提高办园质量。要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设置,鼓励联合办园,规模办园,遏制非法幼儿园和恶性竞争。要积极推进幼儿园的特色教育,引导幼儿园认真开展特色幼儿园的创建活动,走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在教育思想、办园目标,园务管理,保教质量,师资培训等方面形成独树一帜的办园特色。要督促民办幼儿园做好创建升类工作,有计划地推动省现代化、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幼儿教育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产品调研报告(二)

一、调查总体情况

(一)六成家电使用年限超过两年

(二)家电产品品牌集中度呈加快态势

从十省市家电产品的品牌来看,目前,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调查显示,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热水器的品牌格局是个别品牌市场规模较大,其他品牌小规模跟随,海尔占领了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大部分市场;而格力、海尔的空调份额较大。从十省市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预期来看,近期将会有更多消费者考虑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格力空调、史密斯热水器;而电视市场则考虑购买海信、创维、三星、康佳、长虹均较多。

(三)家电产品升级换代预期看好

从家电产品的消费水平来看,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日益提升,虽然目前消费者拥有的五类家电产品价格普遍在1,000-3,000元左右,但计划购买的家电价格考虑范围均在3,000元以上,另外购买冰箱和电视价位考虑超过5,000元的比例也比较大。从价格预期来看,家电产品升级换代潜力较大。

(四)家电产品售后服务满意度低、调查故障率高

从家电产品质量满意度水平来看,五类家电产品质量满意率均在六成左右。其中,空调和电视的满意度略高于其他三个品类。而家电产品售后服务满意率均在五成左右,五个品类无显著性差异。从家电产品的调查故障率来看,热水器和洗衣机产品较高,均超过两成,彩电、空调分别是17.4%和17.1%,冰箱相对最低,为15.1%。

(五)家电质量问题投诉多、渠道不畅、处理低效

二、意见和建议

(一)以人为本,绿色环保,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和设计改造。随着中国消费群体发生的巨大变化,家电消费逐步从追求低价转向追求品质、品牌、售后、体验等。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时尚美观、节能环保、智能互动的中高端产品。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给家电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不断进行相关的技术创新和设计改造,最大限度地为消费者提供使用方便舒适的产品,真正做到技术和人的融洽、和谐,才能继续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三)加强监督,严格执法,努力营造家电市场放心消费环境。提高家电售后服务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市场环境,各家电厂商是第一责任人,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出台更为严格的家电售后服务标准,从制度上保障家电售后服务质量;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修理服务行业的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大幅提升消费者对行业企业的信心;有关执法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家电维修服务行业中存在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努力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家电消费环境。

(四)按需选购,理性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和使用习惯。随着家电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此次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消费者在选购家电时,不要盲目追求高价格、大尺寸、新功能等,应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要科学理性消费。如选购空调应按照家居面积选择匹配的空调,过大或过小的匹数都不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样,选购电视时不能盲目追求屏幕尺寸,要综合考虑电视摆放的位置、距离、角度及使用者习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尺寸、款式。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作为家电产品,均有使用寿命限制,经历较长使用年限后,电器产品的安全及性能指标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要定期进行保养维修直至更换,确保家电使用安全。

(五)定期保养,细选服务,遇到权益受损情况主动维权。提醒消费者要按照家电使用说明定期对家电产品进行专业保养,必要时进行维修。目前,家电售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家电产品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不要轻信家电维修服务信息查询、搜索结果,尽量通过品牌官方网站、官方电话等正规渠道查询相关服务信息,避免落入“冒牌”、“套牌”服务的陷阱。

产品调研报告 8

第一部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自1978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目前市场构成、格局、设施档次方面新的变化;市场在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立法和管理的情况。

第二部分: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就市民隐性吃菜难的问题;同时对管理中存在的商品渠道不清、市场与环境、交通的矛盾、市场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农副产品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在提高对农副产品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首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一、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副产品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经过10多年的大发展后进入稳定期。

1978年到1989年是北京市市场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底,北京市仅有集贸市场40个,而且只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的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工商局推广武汉汉正街市场经验,要求全国各地开放市场,开放商品,价格实行双轨制。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730个。农副产品成交量13.7亿公斤,成交额20.3亿元。

1990年到1995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的商业流通体系难以满足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吃菜难问题,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市场,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特别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后,掀起了市场建设的一个高潮。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开办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到1995年全市总数达1125个,其中经营农副产品的综合或专业市场928个,达到历史峰值。

1995年至今,进入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后,结合建设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开始了三边(河边、墙边、路边)市场退路进厅工作,工商部门不再审批马路市场,政府对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市场数量进入了稳定期,并略有减少。1999年底,农副产品市场数量为734个。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市场经营规模继续扩大,交易环境得到了改善,交易规模连年扩大。1998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数量为840个,数量虽然只是1990年1.3倍,但农副产品成交额达到了233.6亿元,是1990年的11.5倍,成交量达到69.5亿公斤是1990年5.1倍。1998年以后市场交易规模稳中有降。

市场调研报告: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概况表

年度市场

总数消费品

市场数量市场

成交总额农副产品

成交额农副产品

成交量蔬菜

成交量

198097900.10.080.060.04

19855905306.4

2.80.90.7

199073068823.620.313.76.4

199296090255.344.22417.8

19951125928233.2151.947.130.2

19981135840470233.669.543.2

1999929734410.7209.365.641.1

注:表中消费品市场指经营农副产品的消费品市场。

成交量单位:亿公斤;成交额单位:亿元。

(二)随着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推进和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农副产品市场格局正在发生转变。

1、三边市场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河边、路边、墙边的三边市场曾是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的主要部分。1990年城近郊区的473个集贸市场中,只有21个是厅室化的,占4.4%,而简陋棚台式的马路市场391个,占到82.7%,还有61个没有任何设施,在打地摊经营。同时还有数以万计的零散游商在沿街叫卖。1995年市区的690个有证集贸市场中有500多个是三边市场,另外还有100多个无证的马路市场。如此众多的三边市场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市民的购买需求,但其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危害很大。1995年开始,市政府提出了从撤销255条主要大街的占路市场开始,逐步实行三边市场的退路进厅。截至2000年8月底,全市共撤销各类三边市场720个,城区基本实现占路市场,远郊区县除了个别区县外都实现了县城地区无占路市场。三边市场占农副产品市场主要部分的格局已经完全结束。

历年撤销占路市场情况表

年度19961997199819992000合计

撤市数量109161126214110720

2、城区内的大型批发市场逐渐萎缩。

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历来有六大批发市场的说法,它们是丰台区新发地市场、岳各庄市场、海淀区大钟寺市场、朝阳区太阳宫市场、水碓子市场和崇文区左安门市场。六大批发市场占据了全市市场蔬菜批发量的90%。但近年来,由于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强和城市交通限制的施行,四环路内的批发市场在交易额和交易量上都受到了影响。朝阳区水碓子市场由于占路和占河道在1999年被撤销。该市场历年成交额都在亿元以上,1998年农副产品交易额达到5.3亿元。市场调研报告由于交通的原因,货车进入三环路受到了限制,二环路旁的左安门市场农产品成交额由1997年的4亿元一直跌到1999年的1.74亿元。该市场的经营方式由批发变为了批零兼营,零售为主。岳各庄市场、大钟寺市场、太阳宫市场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外环公路的建成,交通限制的加强,预计四环路内的批发市场都将逐步退出以批发为主的经营模式。

3、设施档次较高的农副产品市场逐渐增多。

厅棚式、楼厦式等设施档次较高的市场明显增多。1999年工商和商委共同制定了《北京市城区菜市场建设标准》,明确了市场建筑和设施标准。目前新建农副产品市场一般为钢混结构,拱形顶形式成为市场建筑的主流。宣武区安顺成市场、椿树园市场、东城区新兴里市场、朝阳区平乐园市场等一批农副产品市场的设施档次都比较高,其内部经营环境宽敞、简朴,彻底改变了原来农副产品市场脏乱差臭的状况。

(三)市场开办主体发生变化。

(四)市场在多元化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仍然充当重要角色。

近年来市场独占天下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改革开放初期,原国营菜市场和商业网点急剧萎缩,不能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此时市场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1990年农副产品市场蔬菜、瓜果、水产、肉、蛋、禽六类副食品成交量达到13.7亿公斤,占全市总销售量的45.9%,其中蔬菜8.7亿公斤,占全市蔬菜销售总量的48%。1995年六类农副产品成交量达47.1亿公斤,其中蔬菜成交量30.2亿公斤。据当时资料统计,94%的蔬菜由集贸市场供应。

90年代中期以来,大型仓储超市和连锁店在商业流通领域逐步发展起来,并以其经营的集约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成为最具活力的商业业态。在农副产品中的加工熟肉制品、豆制品、调料等方面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最新的市民农副产品购买场所意向调查表明:在购买酱油醋等调味品、熟肉制品、豆制品时,分别有44.9%、46.9%、35.7%的市民选择在超市,以上项目选择在集贸市场为28.9%、19.8%、34.4%。

市场调研报告原来国有的菜市场、菜店经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依靠国有企业的良好信誉,又重新承担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供应任务。尤其在城区市场用地比较紧张的区域,国有菜市场和菜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市民购买场所意向中,熟肉制品、豆制品、鲜肉选择在国有菜市场已经占到了32.5%、28.7%和26.9%。东城区朝内菜市场、东单菜市场、崇文区崇文菜市场等老店已成为城市中心区主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场所。

在农副产品供应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市场业态仍然显示出独有的优势。调查表明市民在购买蔬菜、水产、鸡蛋等商品时,依然首选市场,选择率都在一半以上。这是因为市场经营方式灵活,蔬菜、水产等商品新鲜程度远远高于超市、国有菜市场;市场设施简单,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蔬菜、水产不容易产生像熟肉、豆制品和调味品等商品的假冒伪劣情况;蔬菜、水产等商品标准化程度低,也不适合进入超市等场所流通。市场在对市民零售的同时,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依然占有农副产品尤其是蔬菜销售的绝对部分。几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日蔬菜成交总量在550万公斤以上,基本可以满足全市各级零售的需求。目前除了零售市场的蔬菜等农副产品由批发市场供应外,部分超市、国有菜市场也在批发市场进货。有的批发市场还开办了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向零售企业配送。各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军队、机关单位除了少数依靠配送中心和副食基地外,购买农副产品还是集中在市场。

由此可见,市场还是农副产品供应的主要渠道,而且根据市场的特点和农副产品自身特点,这种主导地位还将延续下去,但将是偏向蔬菜、水产、水果等鲜活商品销售的专业化趋势。那些标准化强,容易出现假冒伪劣的农副产品则逐步转向其它渠道。

农副产品购买场所意向比较表

购买场

所商品蔬菜鲜肉鸡蛋调味品(酱

油、醋等)调料(大料

、花椒等)熟肉

制品豆制品水产

集贸市场59.639.959.428.937.219.834.456.3

超市22.832.220.844.939.346.935.724.3

国有菜

市场11.326.916.424.921.632.528.717.2

街头无照

商贩6.41.13.41.22.00.91.12.2

(以上数据为随机调查的结果,调查样本800人)

(五)市场法规规范逐步健全,管理重心发生转移。

在总结多年市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条例》经过多次的讨论、修改,经北京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199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条例》是我市第一部全面规范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市场的规划建设、投资兴建、登记注册、服务管理、监督管理以及入场主体和交易行为的地方性法规。以立法的形式把市场规划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工商部门在市场管理中的主管部门地位和市场主办单位的责任,解决了市场内发生纠纷承担责任的主体问题。《条例》的实施代表着我市的市场管理开始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

同时政府部门还制发了一批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市市场规范化管理标准》、《北京市城区菜市场设施建设标准》等。制定?quot;六规范、五统一、四整洁、一文明的规范化管理标准,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主办单位的服务管理和经营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二、市场调研报告: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农副产品市场经过20年的时间,在数量规模、规划布局、设施水平、法制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满足市民农副产品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当前我市的农副产品市场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中问题较多,存在市民吃菜难的隐患。

1、部分地区马路市场只退路未进厅,造成农副产品供应的真空。

我市连续几年撤销三边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区没有完全遵循撤建并举的原则,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缺少统筹考虑,简?quot;退路,不考虑进厅;或市场无厅可退,马路市场撤销后,没有室内市场对该地区购买需求进行补充,造成了市民买菜难或无照商贩回潮的现象。

2、现存农副产品市场中临时市场比重过大。

现存的农副产品市场中临时市场多,永久性市场少,给农副产品供应带来很大的隐患。马路市场撤销后,应该安排进入室内市场经营,但有些地区无法建设室内市场,就临时利用一些未开工的建筑工地、暂时闲置的厂房、场地开办市场。这些临时市场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绝非长远之计。一旦工地开工或厂房、场地进行其它用途开发,农副产品市场就会随之消亡。目前全市共有未列入规划的非永久性市场近300个,将近农副产品市场总数的50%。随着城市建设、旧城改造进程的加快和企业改革的深化,这些市场势必要为首都经济的整体发展让路。那时有近50%的农副产品市场无处可去,将给首都的农副产品供应带来巨大的缺口,甚至造成新的一轮买菜难问题。

3、居民小区内农副产品市场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按照《九五期间加强集贸市场规划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规定,凡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和危旧房改造区的,必须将集贸市场纳入商业网点进行配套规划和建设……按照每万户居民拥有集贸市场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每个集贸市场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由区县政府进行安排,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但该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很不理想。例如丰台区:全区已建成居民小区32个,在建未完工的21个,居民小区内居住总人口约30万左右。32个小区内只有市场12个,其中主营农副产品市场的4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的3个,消费品综合市场的5个。列入规划的2个:芳星园综合市场和长辛店鑫兴农贸市场,其它市场均属临时建筑或早市。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居民小区将成为市民居住的主要场所,小区农副产品供应问题必然会引起老百姓的吃菜难问题。

4、农副产品市场缺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早在1993年市政府就提出过一大、八中、百小的市场规划构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划并没有完全落实。近年来政府部门退出市场建设,由企业来承办市场。由于政府缺少具体的市场规划,对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减弱,造成了市场布局的不合理。如宣武区出现了市场热的现象,各单位争先投资建市场,仅牛街地区1平方公里内就开办了7家市场。石景山区苹果园路1平方公里内也有6个市场。这样集中的农副产品市场群,在购买力有限的地区势必会引发市场间的过渡竞争,影响市场成市,最终将会影响周边群众正常的农副产品购买。与之相反,在某些地价较高、房地产开发较多的地区,由于农副产品市场利润相对比高科技企业、电子市场低,资金不愿投向农副产品市场。如海淀区整个中关村地区只有3个小型的集贸市场,而紫竹院和甘家口两个办事处内竟没有一个农副产品市场。居民被迫到很远的地方或超市购买蔬菜,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意见很大。

(二)农副产品市场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给农副产品的供应、市民的安全消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1、上市商品质量和渠道无法保证,欺诈消费者情况时有发生。

产品调研报告 9

一、2009年一季度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一季度来,我县的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和落实了各项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全县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及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全县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季度以来,全县无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一)生猪定点屠宰工作有序开展。全县上市生猪的定点屠宰率均达100%,17家生猪定点屠宰场一季度共开展宰前检疫肥猪8691头,检疫出病害猪73头(禁宰),宰后检疫8618头,检出病害猪肉17头,均作无害化处理。

(二)产地工作开展持之以恒。全县13个乡镇有序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三)农村红白喜事宴请检疫工作逐步深入。农村红白喜事宴请及年关宰杀的肥猪做到有报必检,目前,我县正有序开展农村红白喜事宴请食肉检疫试点村的建设,下一步将总结试点村成功经验,在全县127个行政村设立报检点,配置检疫物资及相应技术人员,实现全县生猪屠宰检疫率达100%的目标。

(五)切实抓好重大节日专项检查工作力度。一季度来,我县先后组织25人次执法工作人员在春节、清明及县重大会议期间对生猪定点屠宰场、鲜肉市场的监管,杜绝了病害肉类上市交易,确保了节日期间上市畜产品安全。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全县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县人民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局班子及时进行研究,迅速成立了由畜牧兽医局长任组长,二级单位负责人和13乡镇畜牧兽医站长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组织、协调全县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下设办公室,做到机构、工作、人员三落实。

(二)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提供安全优质畜产品为目标,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生产资料的专项整治、强化对畜产品养殖、调运、屠宰各环节全程治理,确保动物免疫、检疫、兽药饲料质量监管、违法行为查处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创新机制,推进科学监管。一是切实加强对畜禽贩运户的监管,落实检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建立区域间重大动物疫情联防协防制度;三是引导兽药经营行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约束监管,规范行业内部经营行为。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2009年一季度来,我县在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期间也暴露出许多困难和问题,还有一定差距,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办案经费困难,兽药市场整顿缺乏连续性。二是肉食品检疫器材和设备简陋,给疑难病例检疫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农村肉食品检疫监管难度大,存在的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四、下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兽药饲料市场

兽药、饲料是畜牧业的重要投入品,它的真伪以及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继续完成对全县兽药、饲料市场清理整顿,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自配料、过期变质、以次充好、经营假、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同时有针对性的抽检兽药15个品种,饲料10个品种,对影响极坏、群众举报的案件实行重点打击。

(二)继续加大对肉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全县肉食品检疫工作的管理,保障“放心肉”工程顺利实施:一是加大对肉食品检疫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加强对城区禽类屠宰点的监管;三是搞好牛、羊肉食馆及上市销售牛、羊肉的检疫工作;四是严把检疫质量关,实施检疫人员责任追究制,杜绝不合格肉食品上市;五是继续抽出执法人员协同县生猪定点屠宰办做好定点屠宰督查工作,并按月上报督查情况。

(三)加大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宣传,强化证照管理,增强从业人员守法意识

加强对《动物防疫合格证》、《兽药经营许可证》、《动物诊疗许可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同时,抓好贩运户、屠户和饲养场的办证及年审工作,力求《动物防疫合格证》核发率达100;村级防疫员的《动物诊疗许可证》持证率达100%。同时利用广播电视台、科技宣传周、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各种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的宣传,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知法守法意识。

(四)加强部门联系,增加执法合力

一是加强与交通检查站的联系,严厉打击逃检和无证经营的行为;二是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联系,以弥补自身执法手段和力量的不足;三是加强与公众的联系,充分利用群众的监督职能,建立畅通便捷的举报投诉渠道,将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开,提高群众监督执法的参与度,形成社会执法的强大合力。

(五)进一步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工作的建设步伐

产品调研报告 10

2016产品调研报告怎么写

1。标题。一般来说,市场调研报告的标题没有严格的格式。它要求与文章的内容溶为一体。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精练简洁的文字去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市场调研的标题有:在标题里直接写明市场调研的地区、调研的项目和市场调研这一文种;在标题里直接提出某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问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如《牌冰箱被冷落》;用主标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再用副标题说明市场调研的项目、地区和文种;用大标题点明市场调研的项目、范围、内容和情况,用小标题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

2。前言。前言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调研报告撰写的依据,报告的研究目的或主旨,调研的范围、时间、地点及所采用的调研方法、方式。

3。主体。市场调研报告主要包括概要部分、正文部分、结尾部分。这三点组成报告的主体。

4。结尾。这是全文的结束部分。一般有前言的市场调研报告,要有结尾,以与前言互相照应,综述全文重申观点或是加深认识。

1商品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产品销售对象的数量与构成,消费者家庭收入水平,实际购买力,潜在需求量及其购买意向,如消费者收入增加额度、需求层次变化情况,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程度的变化、消费心理等。

2商品市场供给调研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资源总量及构成,商品生产厂家有关情况,产品更新换代情况,不同商品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商品供给前景等。

3商品销售渠道调研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渠道种类与各渠道销售商品的数量、潜力,商品流转环节、路线、仓储情况等。

4商品价格调研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成本、税金、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情况的反映等。

5市场竞争情况调研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竞争对手情况,竞争手段,竞争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

2016产品调研报告范文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在开展一个商业项目之前都应该做好调研报告,能够让自己避免工作中的失误规避经济损失,全文如下

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产品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发挥着集散产品、形成价格、传递消息、服务产销、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湖南省产品交易市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人民群众日用消费品和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省产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湖南省产品交易市场已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产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2012年,全省产品交易市场2597个,总摊位数55.48万个,营业面积1834.2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543.4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产品交易市场320个,总摊位数19.84万个,营业面积1036.78万平方米、成交额2969.65亿元,分别占全部产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2.32%、35.76%、56.52%、73.81%。

(一)大型市场规模扩展,发展迅速。据统计,我省成交额5亿元以上的市场96家,占全部市场个数的3%,实现成交额2465.71亿元,占全部市场总成交额的81.4%。其中,5-10亿元产品交易市场有46家;10-100亿元的产品交易市场有44家;100亿元以上的产品交易市场有6家,分别是:长沙市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农副产品大市场、湖南钢材大市场、湖南高桥大市场、湖南省三湘南湖大市场、中南汽车世界大中南汽车贸易公司、湖南九华钢材物流园。全省产品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产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2130.15亿元,增长25.6%。100亿元以上产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219.59亿元,增长25.9%。显示出湖南大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发展的趋势明显。

(二)市场门类齐全,专业市场占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产品市场体系。全省2597个产品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586个,产品成交额为1359.18亿元,占比38.36%。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71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88个,其它综合市场777个。专业市场1011个,产品成交额为2184.25亿元,占比61.64%。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综合市场有121个,产品成交额为1011.11亿元,占比37.8%。其中,农产品综合市场42个,工业品综合市场 26个。专业市场达199个,产品成交额为1958.54亿元,占比62.2%;从出租摊位数、营业面积和成交额看,专业市场比重均较高,分别为56.5%、70.2%和66%。

(三)批零市场竞相发展,批发市场为主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品交易市场已从单纯的交易主体的聚集场所逐步转向为大批发商、大商、大经销商的培育基地,向集中化与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提高了产品交易市场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由于内部资源的整合,批发经营比重提升。2012年,全省320个亿元市场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172个,较2009年增加25个;以零售市场为主的市场有148个,较2009年增加32个;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2248.46亿元,零售市场实现成交额721.20亿元,分别占亿元市场总成交额的75.7 %和24.3%,批发市场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重较2009年提高7.7个百分点。

(四)长株潭地区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从市场分布看,2012年,长株潭三市拥有亿元以上产品交易市场129个,实现市场成交总额1968.34亿元,分别占全省同期市场总数的40.3%和市场成交总额的66.3%,市场的集中度及辐射能力进一步显现。处于西部地区的湘西、怀化、张家界、邵阳和永州等五个市州共有亿元市场72个,占市场总数的22.5%;实现成交额451.88亿元,仅占市场总成交额的15.2%。

二、我省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环境加速改善和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全省产品交易都呈现平稳上涨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

(一)商业网点规划滞后,且实施难度大。多年来,由于商业网点规划缺乏上位法支持,且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导致规划得不到落实。产品市场项目随意上马的现象比较突出,有些项目缺少科学论证,或者是不经过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就立项上马。商业项目雷同,特色不突出,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而在新开发区、城郊结合部,产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则不能很好的满足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需要。专业批发市场有市无场与有场无市并存,一些批发市场在城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难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郊近来兴建的大型专业市场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二)市场整体辐射能力较弱,竞争压力加大。全省产品市场发展结构不够平衡,产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各专业市场的扩张受到制约,产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尽合理,市场与市场之间经营的产品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发展空间难以做大。2012年,从全省亿元市场经营的产品分类看,以简单、初级、低档的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鞋帽类和农副产品为主的亿元市场达140家,缺乏高端及特色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带动周边小企业和手工作坊的发展,产业规模难以扩大。并且同一个市场内的产品相似性较大,产品结构单一,由于技术含量低,缺乏协调,因此同一市场内的商户的竞争压力较大。再者,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市场,还存在着与竞争范围内其他市场的竞争,竞争压力较大。没有产业作依托,势必增加销售成本,减弱产品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制约发展空间。

(三)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对薄弱。目前产品交易市场规模大小参差不齐, 相当数量的中小型产品交易市场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个别市场处于放任自流的现象, 致使许多摊位摆设杂乱, 经营环境差, 违法违章行为比较普遍。特别是部分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严重危害和威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许多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管随意性很大, 许多违规经营的情况以罚代管。消费者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危害到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以及消费者对产品交易市场的信心, 影响了产品交易市场的持续发展。

(四)产品市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产品市场大多建于80-90年代,基本属于第一、二代产品市场,规划起点低,基础设施落后,有的甚至是利用街道或其它空地搭起简易货棚建起来的,水、电、通风及排水设施都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专业规划,大部分产品市场没有配套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大部分专业市场缺乏专业物流、仓储、配送体系这个魂,有的虽在周边自发形成了仓储和物流区,但大多是极其低端的临时建筑,缺乏规划,管理粗放,安全隐患大,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如长沙高桥大市场等产品市场的仓储都集中在黎托和东山这两个街道,因为两个街道均为武广开发片区,仓储基本上都是临时建筑,仓储交通出入、货物存储安全、信息化管理、交易方式转变等与市场需求不配套,满足不了部分消费要求

(五)新型业态对产品市场冲击大。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店及购物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蓬勃发展,它们运用配送、制等现代商业组织形式和规范化流通运作模式,在产品流通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份额,对传统的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交易市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大流通意识。流通活,百业兴。产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广大企业产品销售与原材料采购的重要渠道,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群众消费、促进产品生产、活跃商贸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素质性、结构性因素影响,我省产品交易市场面临规划引导不够、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提升缓慢等问题,又受到连锁卖场、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流通模式和省外部分新型交易市场的挑战。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我省产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强化规划意识。规划是发展蓝图。好的规划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统筹性、法定性、稳定性,使空间与产业得以有效拓展和发展。我省要改变产品市场散、小、品质不高的格局,必须要强化规划意识。三是强化开拓意识。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湖北、浙江等地产品市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思想解解放,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利、放权、给政策,既要大胆又要大度。

(二)突出三个抓手。一是抓规划引导。要放眼长远,着眼全省、全国,围绕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总体目标,将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时要依托现有主题市场、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总体要求,通过市场布局和调整带动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充分考虑产品市场集群化,形成大市场、大商圈的格局。二是抓战略项目。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为突破口,突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市场的建设培育,把重点市场建成上规模、高品位、配套全、设施优,集产品交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博览、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三是抓提质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支持现在有条件的产品市场进行提质改造,不断提高完善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市场档次;支持将现有分散的小规模同类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向市场集群化发展,增强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三)提高五种能力。

一是提高市场创新能力。引导重点市场创新交易手段和营销方式,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仓储式平价批发、、经销、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建立信息咨询、共同、展销展示、配送服务等现代市场功能,把重点骨干市场培育成产品集散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技术交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产业引导中心。建立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集仓储、物流配送、旅游购物、流行趋势于一体的市场服务综合体。强化市场助推产业发展功能,依托市场产品信息和采购需求高度集聚的优势,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提供市场实时动态信息,推动众多服务市场的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提高市场信息化能力。加强规划和引导,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有机融合。加快建设产品交易市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公告系统、联网监测监管系统等。鼓励发展适合产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全球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技术的应用,完善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网商,使产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加快建立支付、信用查询、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市场软实力。

三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积极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的制定、宣传与实施力度。启动集贸市场管理办法修编程序,完善市场管理法规。建立适应市场产品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监管机制,实行对市场上市食品、农产品、重要产品的可追溯管理。建立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部门联合执法,精简执法检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食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推动行业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征信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制定不同类型市场的管理服务标准,鼓励市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建立有资质、有品牌的市场管理公司,打造专业的市场运营管理团队,对市场实施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鼓励专业的市场管理公司做大做强,通过输出专业管理、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我省产品交易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提高市场创品牌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加强市场品牌注册、经营、管理与宣传,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指导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尽快注册服务商标、防御商标等;鼓励市场注册集体商标等,并授权经营户使用;积极支持市场争创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商号,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品牌企业在市场设立总经销、总、特约经销等,提高市场上市产品品牌率。

五是提高市场主体综合能力。鼓励市场举办者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市场举办者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途径,增强资本实力,提高市场改造提升、对外拓展、兼并收购的能力;鼓励现有品牌市场改变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兼并、整合现在各类市场资源,培养组建市场集团公司,采取连锁化、超市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四)强化三个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有关部门组织,定期的会商制度,统筹协调流通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按照分工明确、统一、协调、高效的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员和经费保障。对重大项目,要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为项目量身定做服务措施、优惠政策、解决建设难题。

二是要素保障。建设大型市场集群,最大的要素瓶颈就是土地供应问题。要借鉴武汉汉口北商贸枢纽区的做法,以园区的方式、价格为大型产品市场集群项目供用地。此外,政府应积极搭建融资平台、组织人才培训等措施,为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要素保障。

三是机制保障。首先要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将商业网点规划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保证其严肃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规划部门在制定地块详规是要征询商务部门的意见等机制。其次要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要组织专门班子,开放绿色通道,为项目开工、开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