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4篇8-1-91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优秀14篇8-1-91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既然是初步认识,这个初步认识的度应该如何把握?因为在四年级下册还要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到底在初步认识中要不要给学生渗透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这样的抽象知识?这是很多老师在备课中会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中,我的教学设计的定位是:在本节课中使学生会读会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具体的情境中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但一定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实物操作到认识小数的抽象过程,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学生熟知的货币和长度单位两个素材背景,从而认识体验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等。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学生自我感知—-自我体验--—抽象概括—--总结应用的一个过程。

课堂上我并没有过多用课件,始终运用学生列举的例子为学习材料,从而完成了读小数,写小数。尤其读小数,学生受以前读整数方法的迁移,会把像120.12、25.25这样的小数读错,但应积极引导,让学生知道正确读法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要按照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读法去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就按学生所说像读电话号码那样读,学生的理解很到位,如果读的不够熟练,可以让孩子课后继续找到更多的小数读一读,不必在本节课中对小数的读法做深入研究。毕竟在四年级下册会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而应把大块时间留给后面的知识难点的突破中。学生通过观察米尺图,认识到1米=10分米。相当于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那么,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占1米的十分之三,所以3分米就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学生在具体环境中理解了小数的含义,因为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后面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表示的小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学,学习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在书上自学填空。再由超市物品价格引入以元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数。在学习1角=1/10元=0.1元,7角=7/10角=0.7元,1分=1/100元=0.1元,7分=7/100元=0.1元 从学生熟知的价格背景中体验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最后通过观察板书,横向做对比,纵向寻找规律,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应用的过程。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小数的应用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自去调查商品的标价,引出一系列商品价格,先让学生读出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根据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数既有整数,又有小数,之后,我引导:这些信息中的数有的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他们是什么数?许多学生大声说:小数!虽然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学生有生活积累,对小数也有所了解。接着,我问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也是用小数表示的?学生纷纷答到:我在超市里买了一块橡皮0.5元。一盒彩笔的价格是12.50元。买菜时的价格也用小数表示……开始,学生找生活中的小数时,总是围绕超市中购物的标价,我试着引导: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长度…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孩子的视线扩大了,纷纷举起了手:小数可以表示人的身高,如身高1.48米,就表示1米48厘米,还有的说视力多少也用小数表示……等等,孩子们通过说生活中的小数、寻找身边的小数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小数的兴趣,拓展了对小数的认识。学生深切地感受

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我从以现实生活取材,并把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而在用小数表示长度是,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虽然有意识的将小数和分数进行了沟通,但课堂中有点操之过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理解和消化的时间较少。部分学生掌握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3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借助“米”为单位的小数作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

2、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出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在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中,我直接抛出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价格看经验,运用原有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将学生感觉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自然流畅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3、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小数王国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4

今天上午,我在三二班上了一节《认识小数》的课。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妈妈去超市买了3.45kg的苹果,一支铅笔0.85元,一支水笔2.60元,小女孩的身高是1.3米,小男孩的体温是35.6摄氏度。这些生活场景中都出现了小数,这些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

我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读这些小数,有的孩子一下子就读对了,有的孩子读错了,但在听别的学生读的时候及时进行了纠正。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的发现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的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的数和电话号码的读法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数,比如: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米;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得知1角=0.1元,出示了一张1元,1元可以换10张1角。可以形象的把这些一角看成长方形,也就是一个大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10个小长方形,进而让学生找到0.1元,并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通过涂色,你想到了哪个分数?”孩子们很快说出1/10,进而得出1角=1/10元。根据这两个等式可以得出1角=1/10元=0.1元。

接着引导:“老师的水杯高是1分米,你能在这个1米长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1米长的尺子被分成了10段,因为1米=10分米,所以1段就是1分米。借助尺子,学生很容易得出1分米=1/10米=0.1米,2分米=2/10米=0.2米。“你还能找出哪些相对应的小数,试一试写在你的题卡上。”学生在题卡上写,老师巡视。然后出示所有可以表示出来的小数以及分数,并让学生试着发现其中的小秘密,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最后用一道题进行拓展:全国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米。你能在这个尺子上找出1.3米吗?学生们发现尺子的长度只有1米,不能表示出1.3米。于是,学生们共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再加长一把尺子,再把这把尺子平均分成10份。在第二把尺子上找出0.3米和第一把尺子的长度合起来就是1.3米,1.3米=1米3分米。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5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虽然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既然是初步认识,那么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呢?本节课,我将教学的重难点落在:学生能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联系元、角、分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互化。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备的作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上真实、朴实、扎实的课一直是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反思这节课,有几点值得肯定的地方:

1、体现分类的思想。上课伊始,我从“数”入手,给出几个整数和小数,让学生把它们分为两类,跟预设的基本一样,学生把它们分为数中有点的和没有点的,还有人说是学过的和没有学过的。这一活动,让学生对数有一个整体感知,小数和整数不一样,渗透了分类思想。

2、读小数细致、扎实,又不失趣味性。课前调查学会基本不会读小数,所以读小数的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总结读法、巩固读。在学生试着读小数时出现有这几种情况:五元九角八分;五点九十八;五点九八。结合课堂实际,我再范读,学生领读、跟读,通过多读,让学生自己总结小数的读法。在检测读时,通过开火车的形式学生兴趣很高,而且读的非常好。

3、利用游戏,“真正”地认识小数。我认为,认识小数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抓硬币”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体验到小数也是“满十进一”的,这样将小数和整数联系起来,从而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课堂总是遗憾的艺术,会给人以收获,也会让人反思自己的不足。整堂课,尽管我在努力地给学生创造种种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时由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再者,还是扶得太多,放得不够。比如:在学了1角= 0.1元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8分米的小数表示法,而不用再一步一步加以引导,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浪费了时间。我想,每上一节课它能留给你、教会你很多的东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去建构和谐氛围,创设合理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6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会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反思,启发颇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下面谈一点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帮助小红解决问题,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实施有效迁移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1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平台上建立。

3.丰富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于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尝试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你来报厘米数或者分米数,然后由同桌说出它们的分数以及小数。也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有趣。

4、合理设计习题,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功能(我的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还值得深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学生在我第二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上就出现了困难。1元=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造成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况外,令一种是这一课时包括的新课内容很多: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一节课没来得及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课本上的习题编排其实非常巧妙,一个习题一个要求,教学时应该尽量节省出时间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对口令、猜谜语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从而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习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7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位、二位小数的步认识读写法。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编排方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只限于两位数,而且是直观认识和具体比较,不抽象概括。

教材编排的顺序是:结合十分之几,先出现一位小数,再结合百分之几,出现两位小数,在一位、两位小数的后面分别出现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教学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读写法。也是本单元起始教材,是学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采取了多种直观,结合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和计量单位的知识,联系分数引出小数。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小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及孕伏了小数的组成,整数、小数的概念名称,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遵循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通过复习,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以旧促新,引起新知识的正迁移。

通过谈话引导过去学过了整数,还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开始初步认识一位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是一位小数呢?是这节课要研究的。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学习一位小数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孕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针对自己经常忘记让学生看书,特设了看书、讨论、质疑问难。这部分是新知传授过程,传授知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设计意图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规律,揭示知识规律,以达到最佳动态。教学例1采劝扶着走"的方式,例2采取引导学生"自己走"的方式,并通过演示操作,类推、比较、观察、尝练、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新知识。通过质疑,确实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解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了解到学生还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8

本单元教学,在备课时,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

课上好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不能讲出。课后想想,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设计时,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如果这个练习做过后,我想对本节课难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时间不够,没来得及做。现在回想一下,也想不起什么地方可省的,由于高度集中精神,以至于上课时自己讲了些什么现在也记得不多了,肯定又说了很多的废话(每次总是不由自主地),本节课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我设计了两张表格,在孩子们自学好以后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9

《小数的初步认识》,初看觉得很简单,但细细地去思考,会引发很多的困惑,促使我深深地去思索,去实践,去反思,启发颇多感想,有柳暗花明后的飞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下面谈一点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数的引入是因为在生活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米数,物品的价格不是整分数”这样的问题而产生。因此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生活作用。于是我一开始结合帮助小红解决问题,去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带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实施有效迁移建立小数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养,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建立小数的数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如何建立呢?要通过知识间的有效迁移去达成。这个迁移点首先就是分数的知识,分数的学习对小数的学习特点是小数意义的`理解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在例1中“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回忆和思考,就不难解决,然后不妨直接告诉学生:“米还可以写成0.1米。”使小数和分数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让学生对小数的数感在分数这个平台上建立。

3.丰富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于学习方式,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特点,去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学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例1的教学选用了尝试讲述法,把小数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以直观到抽象,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还伴有同桌、小组内的生生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去优势互补,充实认知。你来报厘米数或者分米数,然后由同桌说出它们的分数以及小数。也充分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有趣。

4、合理设计习题,最大限度发挥习题的功能(我的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还值得深入思考。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学生在我第二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上就出现了困难。1元=10角。7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1元是100分。7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造成这原因除了前面提及的情况外,令一种是这一课时包括的新课内容很多:(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因为如此,一节课没来得及让学生做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课本上的习题编排其实非常巧妙,一个习题一个要求,教学时应该尽量节省出时间善于利用,好好挖掘,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对口令、猜谜语游戏,既活跃气氛,又更好地建立了小数的概念,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在读一读中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与我们密切相关;判断各是什么数,试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晰整数、分数、小数的内涵。从而练习中也应该引导学生细细体悟,实现有效迁移。如“想想做做”第3题,类似的图在分数的学习中也见过,只是当时的图更一般化,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定是10份,到这里,图被特殊化为一位小数也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模型。“想想做做”第5题有同样的作用,只是这条数轴曾经是认识整数时常用的模型,而现在又拓展到了小数。深入地去挖掘,引导学生去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10

准备这节课时,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教学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能口头会读,也没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多少创意。

课上完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写、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不容易讲出。课后想想,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设计时,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还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如果这个练习做过后,我想对本节课难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时间不够,没来得及做。

另外本节课让我觉得可以设计两张表格,在孩子们自学好以后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在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可能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为了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会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1

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

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本次赛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端正教学思想、埋头于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好之不如乐之。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12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时,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25.25读成二十五点二十五。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把分数写成小数时,我先让孩子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孩子们马上就能回答出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13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结合学生的兴趣,从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这样对教材的修改更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案例中,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超市商品价格开始,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中,学生从给商品价格分类,到观察数字特点,认识小数,到通过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认识小数的意义都是水到渠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心体会到小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

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14

备这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读、写,还要求小数的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去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本节课让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一、课件选材科学、合理、形象。

二、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解化。

三、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

课上好后感觉如果我在设计时,增设两张表格,让孩子填表,把整分米、整厘米的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然后让孩子观察表格中的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怎样的分数可写成两位小数,通过表格的对比,到达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表格设计更利于让孩子们比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