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优秀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可爱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优秀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课后生字。

(2) 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 讨论、交流课文内容,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2、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合作学习,运用选择好的方式自学。

(2) 运用表格、图画等方式再现住宅的设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想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重、难点与关键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2、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

2、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三、小组讨论,理解文意

四、课外延伸

如果让你来当一名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电脑住宅?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b.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c、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d.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在参加当地一次“回乡之旅”的活动中,亲眼目睹了人们对即将退休的沃尔特詹森的爱戴,它们都把回家看看的机会让给了他。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沃尔特詹森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构想

先展示地理位置图,让学生了解两地相距遥远。本课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然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课文中了解故事的背景。在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词句,讨论重点问题。

教学准备

美洲地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不理解的问题。

3教师指导。展示美洲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美国的新泽西州和拉美的波多黎各,感受两地距离的遥远,体会移民回家探亲的不易。

二、默读课文,促进领悟。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有关的语句,了解故事叙述的顺序。

三、课堂讨论,加深领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相关词句,领会以下问题:

1漂泊他乡的波多黎各移民们是怎样希望有机会回家看看的。

2当“我”念到沃尔特詹森的名字时,人们为什么会欢呼,想他道喜,同他拥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个主要人物。说说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想象他们内心的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3 “每张纸条上都以不同的笔迹写着同一个名字”说明了什么?讨论以小组形式展开,再推荐代表在班级交流。

4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想到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2*同一个名字

沃尔特詹森

每一张纸条不同的笔迹

爱戴

课后小记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四

1、同学们,如果在放学路上突然下雨了,而你又没有带雨具,正巧有一个同学带雨伞了,并且他把你送回家了,这时你会说些什么?

如果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又会怎么做呢?

2、板书课题《感谢与安慰》生答:感谢

安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表达态度,从而进入交际的话题。

生活中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思考:

1、哪些人帮助了我?我是怎样感谢他的?

2、谁需要我的安慰?我是怎样安慰他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现生活情境。初步体验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在班上说一说。

1.说一说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怎样表示感谢的?

2.说一说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

3.自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对话,进行模拟练习。

4.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一、说一说

1、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是怎样表示感谢的。

2、我是怎样安慰别人。

二、自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对话,进行模拟练习。

三、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评议。

四、小组讨论,开展献爱心活动。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知道感恩别人。同时让学生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一、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从两个情境中选择一个,试着表演,分角色进行感恩。

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小组内分角色表演。

二、全班分组进行感恩。包括:大自然、祖国、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任选一个进行表演。

三、集体评议。

四、以《感恩××》为题,写一段话,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1、找出自己最需要安慰的事情,让小组中成员安慰自己。

2、全班分组进行感恩。包括:大自然、祖国、老师、父母、同学、朋友……任选一个进行表演。

3、师生评议。

4、写话练习。

5、小组交流自己的作品。

6、全班交流。

让学生知道感恩我们的大自然,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感恩我们的祖国,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着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回忆。(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叙述故事,展示自学。

二、创设条件

1.质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这个小姑娘引起你的思考了吗?你说说自己是如何看待乌塔的?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组织研究

1.根据同学们的看法不同,现在我们自愿结组,喜欢乌塔,特别赞同她的做法的在一组,其余的在一组,大家分别商讨、学习,用书中的语言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展开辩论。

分组,交流想法。

两组之间展开辩论。

3.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四、引导创新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独立自主的人,只要是符合一定的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发表自己的演讲:谈谈我们如何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六、巩固提高

1.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谈出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研究性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去哪里游玩过,哪些地方最喜欢,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画,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过程与方法:

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学习作者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爬山虎的脚》一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

四、教学过程

(一)进入课文,引导质疑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植物为什么会有脚。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2.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走进文本、深入探究

1.品读课文,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爬山虎的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很美。

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教师追问: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预设: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教师追问: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2)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预设:

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

教师引导: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看着为大家读出这种美来?

(3)教师总结:多么新鲜的叶子啊,多么茂密的叶子啊,多么美丽的叶子啊。作者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你不注意看,能看清楚叶子下面的脚吗?这些都说明作者在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对爬山虎叶子样子和颜色的描写,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感受景物的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美好的描写背后,都需要认真观察作为基础。

2.细读课文,探究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1)教师引导:作者还认真看出了什么?自己读读3~5自然段,将作者认真观察到的内容用横线画在书上。

预设:

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师引导:这是写爬山虎脚长的位置。

预设:

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

师引导:这是写脚的样子。样子像──蜗牛的触角。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脚比作触角。)

预设:

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师引导:这是爬山虎脚的颜色。好,把作者注意的这些综合一下,你认识爬山虎的脚了吗?在纸上画出你认识到的爬山虎的脚的样子。

师引导:哪位同学再来给大家完整生动地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把观察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运用一些表达方法及恰当的语言写出来,就会更加生动。

(2)教学过渡:既然爬山虎是利用脚来往上爬的,那么作者有没有注意它的脚是怎么爬的呢?请用笔在文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预设:

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爬。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师引导:和同桌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爬──同学接读课文。

过渡语: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正是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往上爬,所以他的叶子很均匀,没有重叠的。这也体现了爬山虎的聪明,均匀无重叠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吸收阳光。

师引导: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能换位置,是按顺序写的。)

师小结: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师引导: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

师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力图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一是让学生关注到作者是抓住动词描写具体的;二是体会出作者是在长期的认真观察后,才能写出这样生动,具体的文章。

(三)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美吗?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为什么叶圣陶爷爷能把这普普通通的爬山虎写得这么有魅力呢?

预设:观察仔细。抓住了爬山虎的特点进行了细心观察,观察了很长时间。

师引导:是呀,只要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你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老师想邀请同学们来参加快乐尝试活动,大家愿意吗?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用一句或几句话来描述一下图片中的事物,也可以说说你喜欢的植物或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吗?

预设:我喜欢柳树的枝条,微风一吹,她随风摇曳,像一位美丽的女孩在翩翩起舞。

预设:我喜欢仙人掌,虽然它的外表长满了尖刺,却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

预设:我喜欢含羞草,它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很怕羞,只要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它的叶子就会左右合并,过一会儿又会散开。

预设:我喜欢月亮姐姐的脸,她的脸是多变的,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半圆的,有时候只露出小半边脸。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爬山虎是如何生长的介绍给你的家人或小伙伴。

2.回家后去仔细观察一下你周围的植物,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惊喜发现,然后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下星期的语文习作课进行交流。

3.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