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走进非洲500字作文(优秀11篇)7-13-45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细心的小编醉清风帮大家找到的11篇走进非洲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走进非洲范文 篇一

走进非洲500字作文(优秀11篇)7-13-45

非洲也越来越“经济”了,木雕石雕为非洲“洲粹”,闻名世界。津巴布韦更是最著名的石雕国家,石雕已是家族祖业。距离首都哈拉雷110公里的坦戈南戈石雕村,200多位石雕艺人,一年耗料千吨,村童四岁就开始学习石雕了。

只要看到黄皮肤者走近,黑人都会抢着说汉语:“你好!”“便宜、便宜来!”,“真货、不是假货!”黑人纯朴简单,不像中国商人笑里藏虚,不用谨防上当。几乎所有访非游客,都会愉快买回一些非洲木雕石雕。

驶向坦戈南戈的土路上,两边像仪仗队般排满石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津巴布韦石雕夸张、自然,充满生命活力。各种造型源于宗教及民间故事。津巴布韦石雕在欧美、日本、香港均引轰动。前些年在京、沪、粤展出,展品一“抢”而光。旅游团里的收藏者,这回“老鼠跌进米缸”,一路觅珍。华人导游小姐说:非洲木雕石雕的价格,是被中国人炒起来的。

晚餐后,导游笑问:“想不想在津巴布韦做亿万富翁?”当然一片“想!”导游便带我们到小店用美金兑津币,当一张张票面十亿、百亿、千亿的纸币递过来,大家目瞪口呆。递出去不过十几块美金,递回来就成了亿万富翁?!

津巴布韦币制改革引出世界笑话。2009年1月,该国银行发行百万亿面值大钞,在原先一块津元后面加上14个零,创下货币史世界纪录。全球最穷的津巴布韦一下成了“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2月2日又决定去掉12个零,一万亿面值只相当一元。货币大起大落,薪水连上班乘坐公交都不够,日薪只挣两块面包。最严重时,一摞货币买不回等量白纸,津人只能用钱糊墙,政府被迫取消津币,改用美元流通,成为全球唯一没有本币的国家。

团里有人用电脑上网查得上海钱币行情,发现七角人民币换取一元津巴布韦硬币,已炒到17块人民币,1比24的赚率,小店硬币立即被换光。一队人马接着涌入超市,借买东西疯换一元硬币,再扫一光。看到中国人如此兴高采烈,黑人营业员一个个目瞪口呆。

图腾与婚礼

非洲崇拜图腾,每个氏族都有徽号,或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族名称。图腾乃非洲社会秩序的基石,既是信仰旗帜、预言护神,也是文化基本元素。但非洲第一宗教却是外来的基督教。饮食文化没有一整套禁吃规定,非洲人喜食野味,大块吃肉,赤手抓饭。烧烤是黑人的最爱,不爱蔬菜,翅燕窝也非所爱。

非洲少男少女是否成年,并不根据年龄,而是看其是否举行成年礼――割礼。割礼被认为是非洲男人的应尽义务,而女性割礼通常为宗教仪式,四至十间岁进行,割去。女子割礼不像男子割礼那般狂欢,有点神秘。此俗曾遭一些人士的反对,但收效甚微。

非洲婚俗不讲辈分,普遍多妻,童婚严重。埃塞俄比亚童养媳比例全球最高,1600万人口的阿姆哈拉族地区,童养媳高达82%。

艾滋病肆虐非洲。1981年发现首例患者,现有三千万黑人感染艾滋病,占全球艾滋病患者的70%。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承认数名家庭成员感染艾滋病毒。赞比亚前总统卡翁达之子也染上了艾滋病。哈拉雷大街上,到处是无偿使用的宣传广告,饭店宾馆亦免费提供此物。华资企业的黑人艾滋患者,可不必上班照领工资,但患病工人往往坚持活一天干一天,不肯承认有病,不愿白拿钱不干活。不少非洲中资企业和华侨加合国援助艾滋病人的各项活动。

宗教在非洲

15世纪,基督教传入撒哈拉以南。19世纪,白人成规模进入非洲殖民。1884年柏林会议开启基督教在非洲的大传播,进入百年传教的黄金时代。非洲成为二十世纪全球基督教人数增长最快地区,3.47亿基督徒,占当时非洲人口的46%。截至2000年,非洲有58万余座教堂,还有越来越多的独立教会。基督徒最多的国家为纳米比亚,占人口的90%。刚果(金)83%,肯尼亚、加蓬、安哥拉等国70%以上。赞比亚75%,穆斯林与印度教占24%。

基督教成为非洲第一宗教。非洲各国精英几乎全毕业于欧美高校。元首就职仪式、国庆大典、学位授予、婚礼葬礼等,都少不了牧师神甫到场。最重大的节日是圣诞节,而非独立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也已成为中南部非洲的普遍节日。教育体系、军队操典、教材药典也全英式,市政建筑参照西方标准,汽车方向盘装在右边。西餐是最体面的餐式。

非洲许多国家比中国穷,两极分化,严重,但社会对立不明显,仇富情绪不严重。殖民者留下的法制宗教、文化语言等仍在发酵,作用明显。如非洲人大多是“欢乐的穷人”。黑人普遍认为:我穷没关系,但我有自尊与清白;财富不属于我,就不该去拿,一切交由上帝安排。上帝使他们知足安乐,黑人对工作优哉游哉,心态乐观,依恋自然,看淡死亡。

非洲人嘲讽没有宗教的中国人:“中国人有毛病,对的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华人到当地政府办事或法院应讼,都要填写一系列表格,其中一项。华人很为难,只能空着。黑人官员问:“怎么不填写?”华人回答:“我们无。”黑人官员疑惑不解,人怎么会没有?“那么,你们中国人的人生目的是什么?”

在非洲的中国人

非洲被称全球最后一座金矿,各种肤色的人都在这里淘金,华人已达百余万。中国同48个非洲国家建交,高层互访800多次。非洲领导人访华,要钱要援,中国领导人每次访非,兜里也得揣着援建项目。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已超过美国,也超过法日在非洲的投资,进入非洲的中国公司有六千多家,曾向非洲一年出口800多万台风扇,600多万台冰箱。仅尼日利亚就进口180万部中国摩托车。南非世界杯,从足球到电子显示屏,从呜呜祖啦到裁判员服装,全是Made in China。浙江义乌每天运往非洲的集装箱有400~600个。商务部数据:中国与非洲的年贸易额逾千亿美元,2000年以来年均增率33.省略

走进非洲 篇二

“走出去”迎来新机遇

当前, 我国船舶工业在世界造船领域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船舶工业取得五个方面的重要进展:一是在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的形势下,2015 年前 10 个月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 3379 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的 40.1%。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属于高技术船舶的 1.8 万TEU 超大型集装箱船已交付,全球最大的 2万 TEU 集装箱船合同已签订,实现了批量承接大型液化天然气船的出口订单,1 万车位的汽车滚装船正在研发之中。三是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2015 年,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 2010 年不足20% 增长到35%,跃居世界首位。四是配套自主化取得新突破,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船用低速柴油机已诞生。五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目前,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完工量国内占比达到 90% 以上。

当前,全球船舶市场运行仍然处于深度调整的时期,产能过剩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的缓解。“十三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仍需把握建设海洋强国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以政府引导、市场作用的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面对新一轮中非合作战略所带来的船舶工业“走出去”机遇,我国船企应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参与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实施,使我国船舶工业更大规模走进非洲。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53 个国家和 6 个地区,近三分之一非洲国家人均年收入超过中国,其中经济发展位居前五位的是南非、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非洲人口约有 10 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5%。其中百万富翁逾 8 万人,其财产总计超 7000 亿美元,因此非洲消费潜力巨大,是理想的市场,发展工业的需求强烈。中非之间完全可达到优势互补,在国家决策上,亚洲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转向,非洲国家普遍开始“向东看”,而中国政府也在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两者相向而行,不谋而合。

此外,非洲有 34 个国家和地区濒临海洋,6 个海岛国家和地区,还有多个拥有内陆水域的国家,全非洲有主要港口 30 多个。非洲具有较悠久的制造、修理和使用小型渡船和捕鱼船舶的历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船舶行业不但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还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产品有了市场需求,还需要雄厚资金和科学经营管理的支持。非洲具有较悠久的制造、修理和使用小型渡船和捕鱼船舶的历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可供借鉴。

目前,包括船舶制造在内的非洲制造业才刚刚起步,工业化程度较低,而我国正在实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积极寻求和推动制造业产能的国际合作,非洲也制定了“2063 议程”,以便改变资源依赖型出口结构,培植和加强当地的工业化。此时加强与非洲的合作,迎合非洲对造修船的市场需求,输出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优质产能,是中非合作双赢的机遇。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非洲经济的发展,也创造了与中国船舶工业合作的条件。非洲是全球主要的产油区之一,也是近年来石油产量高速增长的地区。石油产业的发展永远也离不开造修船业的支持,巨大的市场需求迫使非洲的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业一定会快速发展起来。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我国造修船企业需要“走出去”的现实情况,我国船舶工业企业会在非洲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我国宣布未来三年对非投资计划600 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资金总规模增加到 100 亿美元。大规模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我国船舶工业企业走进非洲,在非洲扎根、发展和中非船舶行业的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为了鼓励更多企业走向非洲,此次峰会上我国还与非洲 30 个国家签订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 11 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联盟签署了一项长达 48 年、覆盖几乎整个非洲全境的交通运输开发备忘录,其中涉及包括海洋、船舶、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工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项目。

从 2013 年起,通过货币互换协议、购买人民币债券等方式,已有 7个非洲国家公开宣布持有人民币。非洲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会大大降低汇兑成本和交易风险。2015 年7月,中国银行约堡分行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成为非洲第一家人民币清算行。2015 年 1―10 月份,非洲跨境人民币收付增长35%,达1266亿元。使用人民币将赋予非洲企业与亚太客户在进出口价格谈判时更多优势,也便于海外中资企业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多人民币加入 SDR 之后,会有越来越多非洲国家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电商平台的广泛应用,我国与非洲国家在船舶工业领域的合作会更加便捷和有效。

中非合作初见成效

2013年我国出口非洲船舶 21.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船舶出口总额7.5%,同比下降 20.2%。2014年为10.49 亿美元,占比 4.5%,同比下降51%。可以看出,我国对非船舶出口总额占比小,且连续两年表现为较大幅度下降的态势。随着中非新一轮合作高潮的到来,一定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行业与非洲在包括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非机动客运或货运船舶、娱乐或运动类船舶、公务船舶、渔船等各种类型船舶、海工装备及配套设备出口,船舶修理等领域的合作已具有了较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成果。这些成果无疑将为中非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深入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非洲大陆周围海域拥有极为丰富的渔业资源,特别是西非国家,捕鱼是沿海居民的重要产业。小型、非机动渔船是渔民们的主要捕鱼工具,当地拥有许多修造非机动小渔船的作坊。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大幅度减少,渔民们不得不到深海远洋去捕鱼,传统的小型非机动渔船已失去到深海捕鱼的能力,渔民们对大型、机动渔船的要求十分迫切。2003年9月,浙江扬帆集团江湾船厂交付了我国首次出口尼日利亚的 2艘28米臂架式拖网渔船,是我国首次对外承建的国际高标准专业捕虾船。这种渔船具有船体宽度大,抗倾覆性能好等特点。船舶的优质性能受到尼日利亚用户的高度赞扬。尼日利亚大西洋拖虾集团继续与浙江扬帆集团签约,又建造了 27 艘同样型号的渔船。

我国船舶工业企业普遍技术实力雄厚,在多元化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可以制造的产品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2010 年 4 月,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为中石油集团在乍得和尼日尔两国投资项目配套生产的矿物油分离机机组交付并发往非洲。拖船出口安哥拉。2013 年 4月,汕头造船厂生产、出口安哥拉的3132千瓦全回转拖船卡伦加号在汕头港装船发往安哥拉,�

海工船舶出口刚果。2014年6月,太平洋造船集团出口刚果共和国的多功能海洋工程船(IMR)GPA696命名,该型船舶是高度复杂的海洋工程船(OSV) 中的典型代表。此艘新船是太平洋造船建制的GPA696 系列中的第六艘,该系列的全球首制船于3年前由太平洋造船成功交付给船东,开创了当时的业界先河。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把握好合作的时机。一是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的来看,目前船舶工业企业“走出去”到非洲国家最大的问题是对非洲国家不够了解。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对当地风土人情、地理历史、政治制度、经济形势、政策法律、海关税务、民族语言等方方面面的了解和认真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因此,我国船企在“走出去”的同时,应脚踏实地,要有长期扎根的计划,组建国际化的团队,适应当地环境,预测风险,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使企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二是要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机遇。我国船舶工业应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鼓励有条件的造修船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将非洲作为“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选择好合作的项目。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到船舶工业行业对产业链有较高要求的“特殊性”,如何在工业基础薄弱的非洲生存;其次是要考虑我们到非洲可以做些什么、怎样做好?造修船企业选择走进非洲,首先要了解非洲当地与船舶修理、船舶制造和船舶配套设备制造密切相关的产业链的情况。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具有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产业链成本优势。而作为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兼备的造修船行业,非洲恰好缺乏造修船产业链中所需要的诸如钢铁、化工、电子等行业。利用好当地的条件。非洲除了有很丰富的资源之外,还有10亿人口,而且人口趋于年轻化。对于在国内备受招工难之苦的船舶工业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非洲有着大量可以雇佣的劳动力。在国内3000 元的月薪还招不到员工,在非洲300 元的月薪就可以轻易地招收到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节省巨大的劳动成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以我们的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优势等,先易后难、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既不能够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也不能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充分认识到开拓非洲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客观的回报。要在诸如南非、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造修船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联营或独立的中国造修船网络,并视情况发展再不断扩大。在具有工业基础和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船舶配套设备的加工组装和生产制造的工厂。

走进非洲 篇三

在非洲,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军队

人们的印象中,提起非洲军队,就会想到黑色皮肤的军人。实际上,非洲军队并不全是黑人。非洲大陆有5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政治单元总数居各大洲之首。非洲大陆大致可按撒哈拉沙漠分成南北两部分。人们想到的黑人军人,一般是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的军队。撒哈拉以北的国家虽然位于非洲大陆,但是一般享有中东阿拉伯世界国家的“待遇”,军人基本上不是黑色皮肤,而是棕色皮肤。

因经济实力所限,非洲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军队。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建有军队,个别小国是“请”别的国家军队来守卫的,有的小国无力支撑军队而根本就不设军队,只维持一定数量的准军事人员或警察。如毛里求斯就把航空警察联队、特种机动警察联队和海岸警卫队这样的准军事部队,作为本国的武装力量。

从军队规模看,非洲国家军队规模都不是很大。在整个非洲国家军队中,只有南非一个国家的军队超过10万人。除少数几个国家军队在5万人左右外,其他拥有军队的都在万人左右。

从非洲几个国土面积大的国家看,非洲国家军队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如刚果民主共和国面积234平方公里,而军队约5万人;安哥拉面积约125平方公里,而军队9万人;坦桑尼亚面积约94万平方公里,而军队约3.5万人。这些国家军队的职能不仅负责捍卫国家领土,还要担负对内“维稳”的责任,有时还要承担联合国维和任务。

从非洲各国军种结构上看,有的只有一个军种。如非洲中部有“山国”之美誉的布隆迪,就只设陆军一个军种。而位于撒哈拉南部前沿的内陆国家布基纳法索,正规军分为陆军和空军。

总的来看,非洲内陆国家绝大部分拥有陆军和空军两个军种,沿海国家则拥有陆、海、空3个军种。

把殖民者的军队当作“样板”组建自己的军队

除个别一两个国家没有遭受殖民统治外,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遭受过来自欧洲的殖民国家的统治。独立后,这些国家几乎都把殖民者的军队当作“样板”来组建自己的军队。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非洲国家的军队基本上都承袭了原来殖民国家军事法典的“精神”。如欧洲主张男女平等,非洲军队就要求“同酬同工”。在非洲国家军队里,你会看到有许多女兵。这些女兵与男兵拿同样的工资,她们也从事与男兵一样的工作。

非洲国家的军队对军装的管理和穿着非常严格――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休息时间不允许穿军装外出;军人不允许穿着军装进入娱乐场所;退役士兵不得将军装带出军营;普通老百姓不能穿着军装,不能使用任何军用品。

士兵一般都服役30年

非洲国家的军人相对其他国家的军人而言,他们可以说是阅历丰富。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军人服役时间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士兵一般都服役30多年,有的可能经历几个“朝代”。军官既可以在现役服役,也可以在预备役服役。军官还经常到地方行政单位充任主要行政领导,并经常在地方和军队同时任职。这是世界上其他地区军官所不可能具有的经历。

由于非洲各国军队规模小,军官可以在各军种中任职,还有机会多次出国学习,再加上邀请国家多,军官数量少,这就使有的非洲国家的军官经常是从一个国家军事留学完后,直接去另外一个国家留学。一个低级军官在升至高级军官过程中,他可能要多次出国留学。

走进非洲 篇四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第一个10年,作为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的一种“自然结果”,中非合作关系的迅猛发展不仅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撼、热议与关注,而且也引发了大国与非洲关系、大国在非洲关系,乃至大国关系之间的传导、联动或共振效应。也正是在上述多重“关系”互动作用下,中非关系在国际体系层次呈现出了一系列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或新趋向。目前,中国开展对非合作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是中国以往所不曾经历的,其结果亦可谓利弊相交。

世界大国在非洲的关系,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关系,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矛盾冲突与剧烈变化之后,已经从各自互不适应逐步过渡到了彼此相互适应的阶段。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利益关系和力量结构,基本上反映了各大国同非洲的历史渊源、与非洲的现实关系以及在非洲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国战略关系变化对彼此在非洲关系的传导效应。基于对大国在非洲既存的利益关系、力量结构、现实的攻防态势和可以预知的“确定性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余下的6年时间里,大国在非洲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将呈现出“继承而又有变化”的总体演化态势。

影响和研判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的因素和视角

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走势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演化。而影响后者走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若按照行为主体来划分,有些源于大国与非洲之间,有些则源于大国彼此之间;就涉及的范围而言,既有国际体系层次、地区层次的问题,也有涉及国家层次、民间社会层次甚或合作主体层次的问题;从缘由或性质上看,有些属于商业利益层面,有些属于政治意识形态或价值判断层面,还有些属于地缘政治层面;就利益攸关方而言,有些问题只是单方面的,有些涉及双边或三方,还有些则牵扯到多边。上述因素或问题有些是客观事实所致,有些则是主观认知使然,还有些相互交织在一起,通过单独或综合作用于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演化来影响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走势。

影响大国在非洲关系演化趋势的主导因素。如同大国对非关系只是其对外关系的一个局部一样,说到底,大国在非洲的关系也只是大国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判其走势不能脱离大国关系本身的走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政治生态环境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演化态势。关于后者的走势,笔者以为,除非大国战略关系发生重大或急剧变化,在常态情况下,全球化与多极化这两大潮流并行发展与交互作用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并仍将继续成为21世纪第二个10年剩余6年中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演化之大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国与非洲关系、大国在非洲关系、大国战略关系,以及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迁等多重“关系”的互动及其阶段性结果,仍然是观察、解析、研判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动态走势的关键性因素。但是,上述“关系”在其间的作用是存在差异的。笔者以为,经过了过去10年的变化与磨合之后,从趋势上看,在可能对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较之大国与非洲关系,大国综合国力的此长彼消以及大国战略关系的动态变化在其间所占的权重将逐步增大。

透视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走势的三重视角。国际关系的事务属性决定了国际社会是能力较量的舞台,大国在非洲的关系及中国与其他大国在非洲的关系也同样如此。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决定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演化的因素,除了各国政府的主观意愿、战略策略和实际举措之外,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仍将是一国的综合实力,后者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中国在非洲不同层面的利益关系和力量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并

就大国在非洲关系本身而言,如欲对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演化趋势做出比较恰如其分的研判,有必要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不同层面进行分层解析和综合评估。确切地说,就是要在对大国三个层面的力量关系进行分层研究的基础上,再对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及其走势做出综合评估。分层研究“自下而上”依次涉及:处于基础部位的、在历史积淀和传承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大国与非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和力量结构;位居中间部位的、在过去20年特别是近10年基于大国与非洲关系变化而形成的大国在非洲利益存在和攻防态势的变化;处于表层部位的、随机或即时发生的大国围绕非洲或与非洲相关的某一特定事件的回合较量。

研判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走势的“变量因素”。除了应该注重上文提及的影响大国在非洲关系演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必要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不同层面进行分层解析和综合评估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下列“变量因素”。

其一,西方国家既是一个个有着自身利益的单一国家,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又可能形成以美国或英国、法国等西方大国为首的“国家集团”,毕竟,基于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西方大国在政策协调方面相对来说更容易些。因此,有必要区分并辩证地看待中国同西方国家在非洲一对一力量对比中所处的位置与后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国家集团”的力量对比中所处的位置两者之间的关系。

其二,中国在非洲的主要利益攸关方或竞争对手虽然是西方大国,但是近年来在非洲国际关系层面出现的一些新动向也值得关注:除了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老牌”新兴国家之外,土耳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国也在强化与非洲的合作关系,而且其势头还比较强劲。随着新的国际因素的介入,无疑会给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走势增添一些变数。

其三,西方大国或主要发达国家也并非铁板一块。例如,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在非洲拥有特殊利益的前殖民宗主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在非洲的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同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大国在非洲的博弈中,中国非但很难寻觅到真正可靠的盟友,甚至还有可能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中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关系自不待说,即便是与其他新兴国家之间,至少在商业利益上也是竞争对手。

之所以将上述因素称之为“变量因素”,在于这些因素只是一种“假设”。其本身是否会真正“兑现”尚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即便它们之中的一些“兑现”了,在性质和程度等方面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例如,西方国家是否会形成“国家集团”以及形成多大的集团来阻止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是有条件的,它更多地取决于国际政治、世界经济走势及大国战略关系的演化。

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演化趋势

根据上述因素、条件或假设,今后6年,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将呈现出“继承而又有变化”的总体演化态势。所谓“继承”,指大国在非洲的关系及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将在诸多方面延续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走势;所谓“变化”,也即是笔者行将在下文中展开的对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所可能出现的趋势性特征的几点预判。

大国在非洲的实力对比仍将维系“西强我弱”格局。就单一国家比较而言,经过近20年的持续加大对非工作力度,中国在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存在和力量结构中的排位已获得大幅提升,从而使得中国在大国在非洲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但是较之那些在非洲经营已达数百年的西方大国,中国毕竟是一个后发国家和对非合作的迟到者;而且,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中国在非洲所拥有的“战略主动”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近年来西方大国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反制措施特别是“战略布局”所抵消。因而,就整体力量对比而言,“西强我弱”的格局仍将贯穿于21世纪第二个10年。

大国在非洲的博弈将在一个新“平台”上重新展开。过去10年,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各自互不适应到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双方在非洲的较量已经告一个段落,至少第一个大回合较量的波峰已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互适应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大国在非洲的关系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关系又简单或机械地轮回到“原点”,而是将在过去10年大国在非洲竞争所形成的利益关系和力量结构的“平衡点”上展开新一轮的较量,这意味着大国在非洲的新一轮博弈方兴未艾。

在常态情况下大国在非洲的利益竞争将趋向理性。回望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后5年大国在非洲关系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演绎,其矛盾冲突程度之激烈、涉及领域之广泛,对双方来说均可用“前所未有”来加以概述。在经历“急剧变化”和“剧烈冲突”之后,有迹象显示,目前双方在非洲的关系正在逐步走出互不适应的“磨合期”。这预示着在常态情况下,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关系或将趋于理性:虽然双方的矛盾、分歧难以化解,利益竞争、冲突依然尖锐,但随着适应力和承受力的提高,彼此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将回归理性。

商业利益仍将是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博弈的焦点。虽然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从趋势上看,非洲在各大国外交战略中排序靠后的现实境遇依然难有大的改观;但是站在利益驱动的视角,鉴于非洲政局总体趋稳、特别是经济形势向好业已成为确定性因素,非洲在各大国经济发展中的分量将会有所提升。非洲固有的资源优势、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化进程的提速、伴随中产阶级成长所呈现出的巨大的市场潜能,是近年来外国投资者对非洲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诚然,各大国对非洲投入力度不仅取决于各自对非洲资源、市场的依存度,还要看其在多边外交领域中对非洲的倚重程度,但是商业利益竞争无疑仍将是大国在非洲利益博弈的焦点和最主要的方面。

价值观外交仍将是西方用以干扰中国非洲战略的“法器”。过去10年,随着中国的崛起及中国在非洲的强势存在,民主、人权、良政等政治意识形态或价值观业已成为西方与中国在非洲“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西方政要甚至恶意夸大、渲染中国与非洲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用以彰显西方与非洲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其目的还在于在中非关系中拨弄是非,从政治道义上矮化中国,以达到牵制中国“走进非洲”战略,特别是遏制中国在非洲“软实力”之目的。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西方对中国发起的“价值观外交”和舆论攻势也引起了一些非洲政客、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的共鸣,进而对中国在非洲的形象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①

大国强化军事布局或将使中国在非战略空间受到挤压。为抢占全球工业化进程最后的“盛宴”,21世纪第二个10年伊始,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便着手在非洲布局。不过相比较而言,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动作更大些,也更注重均衡性,其范围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同时也涵盖军事、安全领域;不仅涉及双边,而且也拓及多边。大国与非洲关系的上述变化必将对大国在非洲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力量格局构成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国、英国特别是美国以反恐为名旨在强化其在非洲军事存在的安全布局,不仅使得中非关系的结构性缺陷更加凸显,而且将使中国在非洲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中国在非洲的“战略主动”抑或行将结束。

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国际阻力存在着不降反升的风险。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中国加速“走进非洲”及其在非洲的强势存在是中国崛起大势在非洲的“逻辑延伸”,不管西方情愿与否,都不得不正视和接受这一现实。但是,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适应或承受度的提升,以及西我在非洲较量的回归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将得到改善。原因在于,伴随国际性竞争因素的不断介入,一方面,新的利益攸关方的不断加入意味着中国在非洲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有的竞争对手特别是西方大国对中国防范意识也在提升,并据此做出了诸多针对性布局。另外,“国际合作”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国际合作”从事务性磋商上升到政策协调或制度规范层面,很可能提高中国“走进非洲”的门槛。

合作与竞争的交替转换仍将是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常态。大国在非洲关系的结构、内涵、样态等诸多方面接续或承袭第一个10年的态势,其中“竞争中的合作”与“合作中的竞争”的轮换交替与交互作用仍将是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常态。变化在于,随着新、老大国纷纷加紧在非洲布局,其所涉及的国家更趋广泛。这意味着大国在非洲的“竞合关系”不仅将继续发生在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而且也会发生在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之间;不仅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而且也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及新兴国家之间。至于不同国家之间是合作多于竞争还是竞争多于合作及其“轮换交替”的频率,则要视大国自己与非洲的关系及大国战略关系的走势而定。

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竞争将步入多方博弈的复杂进程。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已有迹象表明,世界主要国家均在加紧其非洲布局,前殖民宗主国试图巩固其在非洲的优势地位,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则意在拓展其在非洲的权益。除了原有的与非洲关系相对比较密切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外,又有不少国家也看好非洲前景并加入到大国在非洲竞争的行列中。这预示着未来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关系的走势将呈现出新老交织、多方博弈的复杂态势。其对中国的影响可谓利弊相交:一方面,中国开展对非合作将面临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多方博弈”或许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西方大国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注意力。

存在着西方因素与非洲因素“合流”或“共谋”的倾向。为了遏制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或干扰中国“走进非洲”战略,西方大国肯定还会故伎重演。诸如:利用手中的强势话语权发动宣传攻势,妖魔化中国形象;通过加大对非关注和投入力度,削弱或遏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借助“国际合作”,通过政策协调、制度规范等手段来设置各种准入门槛,迟滞、规约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等等。此外,有迹象表明,近年来,一些西方大国采取了通过非洲人向中国施压以达到自身目的的更为隐秘、阴险的做法。这一“借力打力”的做法是,西方大国自己躲在幕后,挑唆非洲国家的政府、劳工组织或其他利益集团出面,就环境保护、劳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等向中国政府或企业提要求,而非洲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乐得为之。

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将取决于大国战略关系的演化

影响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走势的因素有很多,但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仍将是大国战略关系的走势,特别是中美战略关系的演化。这便是笔者反复强调的大国战略关系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传导效应,以及为什么要置身于“非洲之外”审视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的原因所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之所以破天荒地成为西方大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所引发的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和担忧。由于大国战略关系的演化,特别是中美战略关系的演化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大国在非洲关系的走势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演化也充满着变数。基于以往特别是过去10年大国在非洲博弈的政治实践,可以做出这样的预判:只要现时的大国战略关系得以为继,特别是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与守成大国美国之间的关系不发生重大或急剧的变化,那么,未来6年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走势则仍属于常态范畴,并且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

地缘政治因素始终是影响大国在非洲关系演化的潜在因素。中美正共同倡导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世上有许多事并非是国人的期许或主观愿望所能左右的。因此,在力争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朝着对中国有利方向推进的同时,国人必须有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因为进入新世纪以来,地缘政治因素始终若隐� 诚然,目前尚无明确的实例显示或证实西方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的竞争已经实质性地上升到了战略层面;但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是,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大国早在8、9年前甚或更早就已开始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审视、解读中国在非洲的活动。近年来,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又借反恐名义加紧强化其在非洲战略要冲的军事存在,此举现时确系反恐、维安之需,但是否隐含着防范中国的战略图谋尚有待观察并应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因为上述军事部署或安全布局在必要时极易转换成为遏制中国在非洲活动的有效工具,至少就目前而言,此举已经使中国在非洲的战略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

中国与西方在非洲关系的走势取决于中美战略关系的演化。毋庸讳言,在今后6年,西方与中国在非洲的博弈是否会从物质利益和价值观念层面跨入地缘政治的门槛,仍存在着很大的变数或不确定性,目前也难以妄加臆断。原因在于,中国在非洲的活动进入西方大国的战略视野,并不等于后者就会必然地做出实质性的战略反应。就目前可以观察到的迹象来看,迄今为止,西方大国的反应充其量只是滞留在战略布局阶段,尚未真正付诸行动。因为非洲只是各大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局部,大国在非洲关系的演化,不仅取决于大国与非洲关系的演化,同时也取决于大国在一些全球性、地区性、战略性、突发性等重大问题上的看法与博弈,而这之中的不少“问题”已经超出了美国或中国单方面可控的范围。惟其如是,笔者在本研究的开页之言就强调指出,“在可能对大国在非洲关系特别是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走势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中,处于此长彼消中的大国综合国力和分化组合中的大国战略关系的动态变化所占的权重更大”,并且主要取决于中美战略关系的走势。

大国战略关系演化对中国在非洲处境走势影响的几种可能。关于大国战略关系特别是中美战略关系演化对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影响无外乎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第一种是对中国比较有利的走势。如果中美关系、中欧关系能够延续目前走势,则大国在非洲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处境的现实状态仍将得以维系。第二种是对中国而言属于中性的走势。美国对中国战略疑虑上升,导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难以为继,或许会将地缘政治因素引入西方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的竞争之中,但并不发生实质性的战略对抗。第三种是对中国不利的走势。中美关系因“战略互疑”增加或其他重大突发性变故导致双方发生战略性对抗,②则必将对彼此在非洲的关系产生传导效应,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引发整个西方国家与中国在非洲关系的全面恶化,进而导致双方在非洲的博弈在物质利益、价值观念和地缘政治等诸多层面全方位展开。除此之外,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还有两种可能的演化趋势,一种是介乎于第一和第二种之间;一种是介乎于第二和第三种之间。笔者以为,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的博弈只要未实质性地升级到地缘政治的战略对抗层面,仍属于常态范畴,对中国而言,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之所以说“第三种”演化趋势对中国最为不利,一是基于大国在非洲力量对比依旧是“西强我弱”的客观现实;二是因为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对此已有所“准备”,而中国尚缺乏应对这种“演化趋势”的有效资源和手段。

今后2年或5年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走势的最大可能。鉴于美国现行对华奉行的接触与遏制并行的战略不会改变,加之新近发生的克里米亚事件导致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急剧恶化,在此情况下,美国或许不愿树敌过多;而只要美中关系能够继续朝着中方期盼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推进,则无疑有助于稳定大国在非洲的关系,进而延展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机遇期。这意味着在今后2年,即到2016年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结束,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走势维系第一种、第二种,或介乎于第一和第二种之间或第二和第三种之间的可能性较大。甚或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只要现时美中战略关系得以为继,那么,截至21世纪第一个1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走势出现战略对抗的几率就微乎其微。当然,这种乐观的预判是建立在诸多假设基础上。

然而,不容置疑的是事实是,自2010年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华盛顿便明确无误地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美国义无反顾地实施“战略东移”计划,紧锣密鼓地在亚太展开军事、安全布局,以及在东海、南海争端等诸多问题上的言行中得到印证。毋庸讳言,中美关系确实有朝着战略竞争关系方向演化的可能,对此,国人无需再遮遮掩掩,自欺欺人。

历史虽不会完全被复制,但历史经验值得借鉴。美国自二战后建立霸权以来,就有专打“老二”,或与“老二”过不去的癖好。在冷战时期,美国先是与作为“军事老二”的苏联争霸,之后又与作为“经济老二”的日本争锋,结果均以美国的完胜而告终,这也是“美国霸权”得以维系和延续的重要手段。近期,美俄关系恶化是否会对中美关系走势产生影响成为国际政治学界的新话题。笔者以为,这一突发事件或许会在短期对美国产生牵制作用,但是不会妨碍美国战略东移计划之大局。过去几年,美国朝野在检讨因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而几度延缓实施战略东移计划的辩论中达成的共识之一便是:美国的“战略失误”为中国快速崛起提供了可乘之机。据此推断,华盛顿断不会再重蹈覆辙,将战略重心偏离亚太;另则,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业已启动,其惯性使然,亦断难变向。

综上所述,美国对中国奉行的是接触与遏制并行的策略,就后者而言,美国对中国的围堵不仅是全球性的,而且也是全方位的。“全球性”意味着在地域范围上并不仅仅局限于亚太地区,同样涵盖非洲大陆,只是侧重程度不一而已。华盛顿近年来在非洲的动作,包括即将召开的美非峰会,亦印证了这一点:即便美国战略东移,也不会放任中国在非洲的行动。“全方位”预示着美国与中国在非洲的博弈将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过去10年,美中在非洲的利益冲突主要集中在经济利益层面和价值观念层面,今后是否会实质性地上升到地缘政治层面还存在变数,但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业已进入华盛顿的战略视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美国亦有所防范。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美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对非政策的动因,一则是基于利益驱动和安全导向,二来是为掌控非洲事务的主导权,这也是华盛顿维系其一超独强全球战略构想的组成部分。

结束语

从根本上说,大国在非洲关系的变化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所引发的大国与非洲关系及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变化既是大国在非洲关系变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国际反响日益增大的必然结果。

过去20年,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关注度经历了由最初的“漠视”到现时的“正视”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在时序上亦与其对中国在非洲活动的反应从“感性”到“理性”的演化过程基本相吻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与西方在非洲的矛盾冲突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无需大惊小怪。这也是近两年来西方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的竞争依然激烈,但反应方式趋于平和的缘由所在。

未来6年,中国在非洲活动或中国“走进非洲”的国际阻力仍然主要来自西方大国。西方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的矛盾、冲突因国别的不同,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会有所差异,但其焦点仍将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是经济利益层面的博弈,其二是价值观念层面的冲突,其三是地缘政治层面的竞争,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这三者是相互重叠的,有时甚至互为因果关系。不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全球化和多极化并行发展与交互作用的大背景下,大国在非洲的竞争并非一定是零和游戏。

在常态情况下,中国与西方大国在非洲关系的走势将呈现出竞争与合作、防范与协调等多种样式动态交替、起伏共存的演化态势。鉴于“西强我弱”的实力对比,加之中国难以在非洲的利益攸关方当中寻觅到真正的盟友,维系大国在非洲现时的利益关系不失为一种稳妥的选项。从趋势上看,只要现时的大国战略关系特别是中美战略关系得以维系,中国在非洲的国际处境就不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非洲国际处境的走势将最终取决于中美战略关系如何演化。

注释

张宏明:《中非政治互信在价值层面互动所面临的困局与破解思路》,载张宏明主编:《非洲发展报告(2012-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14~118页。

走进非洲范文 篇五

本次活动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洲民间友好交流协会和北京市樱花园实验学校联合承办,是非洲艺术团体首次与中国的中小学联合演出,旨在加强中国青年学生与非洲艺术家们的交流与学习,让青年学生感受非洲文化的魅力,增进中非友好情谊。樱花园实验学校、高校学者及10家媒体负责人共150余人出席并观看了津巴布韦青年梦想艺术团与樱花园实验学校英华校园艺术团的联合演出。

苑大喜副处长代表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为演出致辞。苑处长谈道,“非洲文化校园行”是在“非洲文化聚焦”的品牌下的一次中非青年直接交流的活动。他高度评价了樱花园实验学校的加入让中非文化交流的平台更为广阔,更具有民意,鼓励青年学生们为中非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 Kitchen致辞。

郭锋校长代表樱花园实验学校致辞。郭校长谈到此次活动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实北京市新课改意见,执行朝阳区教育国际化发展思路的具体行动,学校将 致辞后,郭锋校长与津巴布韦青年梦想艺术团团长互赠礼物,拉开文艺演出的帷幕。

走进非洲范文 篇六

走私集团在欧洲获利或超100亿美元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仅去年就有超过100万难民通过非常规手段进入欧洲,其中绝大多数(816752人)通过海路抵达希腊。此外,约有15万人通过海路抵达意大利。而通过陆路方式抵达欧洲的难民共有34215人。除了逃离冲突和镇压的阿富汗、伊拉克以及非洲的厄立特里亚难民以外,大部分难民都是想要逃离内战的叙利亚人。

大量难民通过非常规手段、选择危险的路途进入欧洲,也为走私贩带来巨大的利益。在前往欧洲的难民中,大多数人都会与走私贩“进行交易”,而走私集团去年或已赚取了10亿美元。

国际移民组织相关人员表示,这些走私贩可能已经获取了至少10亿美元的利润,他们或收取“2000美元至6000美元不等的费用,这取决于家庭成员的人数以及哪个走私集团”。

另外,国际移民组织估计,自2000年以来,走私集团在欧洲获得了1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利益。调查人员表示,“他们肯定因他们的‘服务’获得了非常丰厚的报酬。”国际移民组织发言人米尔曼(Joel Millman)表示,“现在还不可能预测未来难民潮将如何演变。太多事情需要权衡,解决叙利亚内战、欧洲边境保护措施都是正在处理和考虑的问题。”

英国人贩短期获利高达数十亿英镑

另据英国媒体报道,国际反犯罪机构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通过走私难民发财,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利高达数十亿英镑。相关数据显示,今年被怀疑走私难民的欧洲人数共有1.2万人,其中英国人占了132人,这个数字在1年内上升了近三分之一。欧洲的难民走私生意据悉获利高达令人震惊的50亿英镑之多。

尽管安全措施严格,走私贩仍能躲开边境防卫人员,从想要抵达英国的绝望的难民身上牟取暴利。欧盟反犯罪机构表示, “人贩子似乎有本事总能对付更为严厉的边境检查,采用新路线,并能够躲开法律等,他们的走私生意一直保持高收入。”该机构还提到,越来越多的走私贩还能提供非法的证件等,帮助难民进入欧盟。人贩子最常采用的走私难民的工具是卡车。

今年9月初,英国警方捣毁了一个走私集团,该集团向难民收取500英镑。意大利领导的一个国际警察组织在对奥地利、德国和意大利进行搜查过程中逮捕了16名人贩子嫌疑人。国际犯罪机构表示,人贩子集团是对英国社会的最大威胁之一。该机构担心随着大型的出入境地区加强安保,人贩把目标瞄准更小的港口和机场,通过那里把难民带入欧洲。

今年年初,欧洲刑警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称,“难民走私贸易是欧洲发展最迅速的犯罪市场。”据悉,人贩集团仅去年一年就获利50亿英镑。

黑帮靠欧洲难民潮发财

有报道称,黑帮靠欧洲难民潮发财,走私人口获利超军火。

面对二战后最大难民潮,欧洲各国当局开始将矛头指向从事人口贩运的蛇头。由于走私和贩卖人口收益高达数十亿欧元,获利甚至更胜偷运武器和,使得愈来愈多黑帮染指,甚至运用社群媒体策划行动,致使偷渡危机加剧。

据欧盟边防局的资料,移民走私活动,加上隶和强制劳动方面的人口走私活动,为犯罪集团带来的收益,比贩卖军火和还来得多。边防局女发言人库珀说:“这可能是最赚钱的生意。”

报道称,欧洲刑警组织和欧洲联盟海军部队将联手合作,打击区内人蛇集团的犯罪活动,范围包括多次发生偷渡船沉没惨剧的地中海域的蛇头,据估计涉案嫌疑犯多达3万人。蛇头如今会利用脸书等社群媒体推销、议价和安排行程细节,协助来自叙利亚、阿富汗、索马里等穷困战乱地区的民众偷渡到欧洲。

走私贩不只是在大街上发掘潜在顾客,他们还在如Facebook上招揽生意,将主页命名为“走私到欧洲”“非法去瑞典”等等。有的在网上写道:“想要去欧洲?我这里最便宜。”还有走私贩打起广告:“2500欧,享受从埃及到意大利的‘安全转移’。”

据一位土耳其警察描述,土耳其境内的走私组织头目,雇佣专人来做“脏活”,这些人称自己从未见过组织的高层,据说,这个组织的头目雇佣了几十个招募人、会计、司机、眼线,不止在土耳其,在希腊和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都有其雇员。

在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一名土耳其裔德国中年男子垄断了人口走私生意。他曾因非法出售车辆在德国获刑1年,之后,他返回土耳其,从事走私生意。如今,他在伊兹密尔拥有不少宾馆、办公楼和餐厅。

一旦交易确定,便有专人将顾客引到一个会计处,会计将交易款通过“哈瓦拉系统”进行转移。这种钱款转移方式的好处便是,可以逃过银行的检查。这些会计处常隐匿在珠宝店等店铺中。

整个过程,仅靠信用来维持。难民将约定走私金额连同20欧的佣金一齐存入“系统”内,而后便获得一张写着数字密码的纸片,并被告知直到他们抵达目的地,才能将纸片交给司机。目的是防止司机中途逃跑,或是偷取老板的钱。

走进非洲范文 篇七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是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差,贫穷、疾病、社会动荡。这些负面因素使得大多数人不看好非洲,甚至到了谈“非”色变的地步,更别说去发展了,也因此非洲变成了全球最后被开发的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后发的经济优势,物资的短缺,市场竞争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使得这里发展空间巨大,是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理想投资目的地。我们应抓住这难得机遇大胆走进非洲,践行“走出去”战�

通过在非洲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我对非洲有了一些基础的认识,我希望就我的感受和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下为我对非洲投资的利弊分析,仅供参考与交流。

一方面,对非洲投资发展的有利因素。

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政策及中国与非洲众多国家的传统友谊是我们走进非洲极其重要的前提。非洲因经济发展滞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建设。这里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弱,因而生产生活物资严重短缺,除了少数几个非洲国家外,其余国家基本上需要靠进口来满足。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价格也只能掌握在别人手里,如果我们能利用我国的产业优势和充足的产品来源综合对非洲市场进行开发,优势显而易见。另外,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贵金属、稀有金属、有色金属、木材、珍稀动植物,大面积的海洋和渔业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大面积适宜种植的土地,充足的劳动力,大量的国际援助等等都为我们走进非洲发展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国企业走进非洲不但发展了事业,还把先进的中国产品、技术、文化等传播到非洲,这是一件有着积极意义的事。中兴和华为等众多中国公司在非洲发展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就是很好的例证。

当然,来非洲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非洲的安全、疾病、贫穷、落后、差的基础设施、没有支持产业发展的供应链、社会腐败、相对低的人品素质、局部地区社会动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路途遥远等等是我们走进非洲的不利因素。前不久英国外交部一家安全评估机构评估了世界上最不安全的20个国家和地区,非洲就有南非、苏丹、刚果金、利比里亚、布隆迪、尼日利亚、津巴布韦7个国家。这些国家目前对外来人员威胁较大,尽管如此,还是吸引了众多来发展的人群,我国也有众多企业和个人在这些国家发展,而且发展的很好,关键是要深入调研和评估,加强安全防范。

走进非洲 篇八

韩国足球在惊涛骇浪中闯进了16强。在南非看当地电视台的直播,评论员和嘉宾在复盘比赛的时候,用得最多的词就是“不幸”和“失望”。非洲大陆的世界杯,南非、尼日利亚、喀麦隆、阿尔及利亚都已经出局,他们的失望当然可以理解。但韩国人远征十六强的目标实现,仍然值得我们这些旁观者仔细思量。

非洲足球的起步比亚洲更早,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成年队已经有过几次世界杯八强的历史,他们的国奥队在奥运会上也获得过两次冠军。他们的青年队更是多次在世界比赛中称雄,但何以看起来他们的后劲似乎不如亚洲呢?至少,他们的进步不似亚洲那么持续和坚定。

我认为,两条腿走路的亚洲在发展足球的过程中,正在表现出比非洲一条腿更连绵的后劲。

谁都知道非洲和欧洲在过去500年里的纠葛和联系,这样的历史也必然体现在他们的足球上。长期以来,非洲足球走的始终是借鸡下蛋的道路。他们的顶尖球员,一定是在欧洲发展,甚至到了最近这些年,一些苗子早早地就被送到欧洲去培训,然后成为世界顶级球员。这样的途径固然为非洲保留了强有力的竞争力,甚至不排除欧洲足球掘墓自埋的危险,但,这样的发展途径毕竟单调。孱弱的国内足球,特别是国内联赛,让非洲足球在离开欧洲之后,很难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亚洲足球则不然,特别是东亚足球。韩国日本都已经拥有自己比较完善的职业联赛。和欧洲相比,固然还不够成熟,但完善就意味着可以逐步接近成熟。而在自己完善联赛的同时,他们的球员也不断走向欧洲。于是,我们看到,韩国有朴智星这样的代表,日本有本田圭佑这样的新秀。他们的国家队内既有海外兵团,又有国内联赛培养的球员。更重要的是,由于立足联赛,国家队的建设更容易形成系统,国家队的根基也牢牢扎根在自己的联赛之中。这就和非洲足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短时间内,亚洲足球和非洲足球依旧难分高下,但亚洲足球因此拥有了更丰富的养分,更合理的结构,也就拥有了更长远的未来。

法式悲剧没有结束

本届世界杯,法国队员在南非做的惟一一件比较牛的事情,就是为了抗议阿内尔卡被开除集体罢训,甚至声言罢赛。但是,即使这个惟一也不免要被装上虚张声势的尾巴。

谁都知道,这已经不是那个踢不踢完全看自己情绪的年代了,法国球员可以做掉多梅内克,可以对抗法国足协,但是不会傻到做掉自己的前途。所以他们必定要去走个过场,他们也只是去走个过场。

马卢达的进球在某种程度上击碎了赛前所谓的阴谋论,但愿是我们多想了。可是在此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一切都在朝南非出线的方向发展。东道主早早打开局面,早早获得人员优势,看上去,法国人完全朝他们敞开了胸怀,只是南非队自己浪费了大把的机会。但是,这反过来也关上了法国队获得同情获得原谅的最后一扇门。

走进非洲 篇九

此次随全国人大财经委代表团访问非洲,除数不完的会谈、会见、交流外,免不了要去了解一下非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饱饱眼福。非洲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居五大洲之首。仅肯尼亚就有54个部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设在其首都内罗毕。今年cctv《动物大迁徙》的场面,我相信至今仍让观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而能身临其境更是心情惊悸,起伏跌宕,惊喜无限,感慨万千。从观光的小飞机上向东非这个被誉为地球上的大裂谷、中部马塞马拉莽莽草原上望去,真是“天蓝蓝,水清清,草绿绿,野生动物如蚂蚁”。满地的角马、斑马、狮子、大象、长颈鹿、羚羊……大使馆参赞告诉我们,在大迁徙过程中,角马就有130万头,斑马有50万头,还有其他动物,浩浩荡荡,整个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再到马拉河边,懒洋洋的河马,静静恭候猎物的鳄鱼,成群结队准备过河而又像看到十面埋伏犹豫不决的角马、斑马、羚羊群。它们相互在整顿队伍,调整战略,选择时机和最佳地理位置,看那阵势,再听导游介绍,真有点像人类战争场面一样,斗智斗勇,纵横捭阖:与天敌殊死搏斗的惨烈,以及同类动物以大护小、首尾相顾的“人性”管理,令人惊叹不已,感动不已!

再去看看百兽之王狮子,成群结队,或躺或卧,或打斗嬉戏,我们见到最多一群有12只。还有一不小心从树上跳下来的金钱豹。这些动物根本不把人当回事,在它们眼里,我们这些关在铁笼子里的动物才是供它们参观的,只不过它们参观我们不花钱,而我们被它们参观反倒要掏腰包。当然动物王国里也有看似温顺实则凶猛的动物,那要算是野牛和长颈鹿。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些大家伙是食草动物不咬人,但导游告诉我们,其实野牛和长颈鹿相当凶猛。野牛是非洲五大猛兽之一,力大无比,有时小群的狮、豹还不敢与它们争斗,大多时间相安无事。长颈鹿则有很绝的“铁头功”,厚厚的颅骨加上长长的脖子,像流星锤一样,便是它的武器,要是惹怒它们,被它一头砸下去,任何动物非死即残,所以长颈鹿除非自己死去,否则是没有动物敢侵犯它们的。

动物王国里还有3种动物不得不提,它们号称动物王国的清洁工、清道夫。一是鳄鱼,什么动物尸体都吃,尤其喜欢吃腐烂动物的尸体,消化功能极好,从没听说有拉肚子的现象。二是鬣狗,是种前腿长后腿短的动物,其丑无比,但捕食凶猛,铁剪似的上下颚可以咬碎任何动物的骨头。由于爱单独行动,捕猎要比群居动物难,多数时候吃狮、豹所剩的动物骨头和皮毛。如还有剩余,别担心,还有成千上万的秃鹫,它们尤其喜欢动物下水等“残羹冷炙”。每当夜幕降临,会发现食肉动物们跃跃欲试,开始四面埋伏,排兵布阵。不时发现食草动物们也相互靠拢,头朝外,尾朝内,严阵以待。但也有走失的老弱病残,那时我在想,愿上天保佑它们躲过一劫。第二天早上出门,会看见天空中盘旋着一群群飞禽,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下面在按程序分理食物。通常是:雌狮们先去捕猎,雄狮最先享用,这是它们特殊地位决定的,因为它的责任是保护狮群和繁衍后代,然后雌狮再吃,因为它们为幼狮提供母乳,最后才是幼狮吃。剩下的豹子抢吃,豹子也单独捕食,最后鬣狗捡残汤剩水,再最后秃鹫打扫战场,这样的森严等级从来不乱。

当然动物王国还有很多看上去很乖巧的动物,如羚羊类有十数种,数量最多当属汤普森瞪羚。个子小巧,黄绒绒的皮毛点缀着白色的斑点,小尾巴摆动起来频率很快,看样子十分温顺。还有黑斑羚,个子很大,近似角马般大小,身上总有几块像胎记一样的大黑斑。在沼泽池塘边的就是水羚了,还有一种记不住名字,导游说它的尾部有黄白相间的“M”字母,通常叫它麦当劳。羚类最大的特点是雌雄截然分开,一群雌羚中只能有一只雄性,这个地位是拼实力、严酷打斗才换来的。谁是最有竞争力的王者,谁就有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我们看到无数雄性单身族,担心起它们这群中有的一辈子都可能没“结婚”,就入了狮豹之口,导游说是的,95%的雄羚羊都是终身单身族。

马赛马拉草原不是鸟类的保护区,但不时看到很多奇特的、美丽无比的鸟,大的像鲲鹏,小的像蜜蜂,白的像云朵,花的像孔雀。不大不小又十分美丽的皇冠鸟,非常漂亮,总是一对雌雄厮守一起,据说终身不变,如果其中一只死了,另一只也不会再另觅新欢,真是忠贞到地老天荒。

当然除了草原动物,还有海洋动物。非洲大海边看海豹是家常便饭,海豹笨拙憨态,在水下却十分敏捷。在非洲海豹多得成灾,随便一个岛上就有上万只。非洲企鹅是非洲独有的,很具观赏价值。至于鸟类保护区里的300多种鸟类,只可惜来得不是季节,没能亲眼见到。去好旺角的路边经常碰到猴、鸵鸟等数不胜数的动物。最令人神往的是看到鲸鱼出现,当它出现,令所有人都惊呼,这种几十吨重的大家伙很善解人意,一起一伏,时而头向上冲出水面,鼻子喷出水柱,时而尾朝上搅起层层巨浪,供人们不断拍照。哎哟,动物数千,哪能一一道尽。我只悍大自然太神奇,大自然的生物链密码太神秘。

争取非洲,任重道远

非洲历来是联合国的大票仓,同志生前有句名言:“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足以说明。

肯尼亚议长马伦德在接见我们代表团时说,在很多国际会议上有西方人士总问他们,“为什么你们要向东转?”非洲朋友说得干脆直白:“因为中国不把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主张强加于我们。对我们支持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纳米比亚副总理豪西库,受总理委托接见代表团时也表白:非中友谊是开国总统努乔马与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建立的友谊。直言不讳地说:“西方批评我们向东转,我们不觉得不好,而且很光荣。”

笔者认为争取非洲十分必要,而且任重道远。争取非洲从战略上讲是争取未来的资源。非洲3000万平方公里,人口10亿,仅次于亚洲。国土面积是中国的3倍多,人口密度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真正的地大物博。除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外,还有储量巨大的铀,海洋下还有可燃冰。金属有铜、铬、铁、镍、锰等,也十分丰富,。尤其是黄金,南非约翰内斯堡号称“黄金之城”,黄金储量就占全世界的70%。加上各种质地优良的宝石、钻石储量巨大,名列世界前茅。

海洋生物也十分丰富。由于非洲地处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洋交汇处,可想而知聚集了多少海洋生物;地面动植物也很丰富,据随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就一个开普敦国家植物园有近两万种植物,比整个欧洲的种类还多;至于动物更是全球之冠。肯尼亚作为一个中等国家,有各种自然保护区54个,有羚羊、角马、斑马、大象、狮、豹、长颈鹿等数十种动物,号称“全球动物王国”。纳库鲁湖有鹈鹕、鸬鹚、塘鹅等珍禽异鸟350多种,是世界鸟类最大的“避难地”,全非有500多种鸟类。加上54个国家,黄色、黑色、白色各人种都有相当比例。非洲是一个必须争取的要地。

我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重视与非洲交往与开发,留下很多友好的佳话和象征,如非盟大厦,坦赞铁路,相当一批体育馆、机场、港口、学校等。

但是真正要争取非洲,还有很多困难,我们所到之处人人都讲英语,法语和本地语,相当一部分国家还是英联邦成员。非洲虽然独立,然而留在非洲的白种人比亚洲人多出数十倍,议会、政府、企业中白种人占了相当大比列。而亚裔,尤其中国华侨则非常少,能进入上流社会的几乎没有,基本形不成影响力。打开电视,除本地电视外,美、英、法、南美电视台都落地,小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全是西方的东西。我们央视在相当多国家没有落地,少数酒店自己装设备的有4频道和9频道,都是用英语播出。虽然有几所孔子学院,学生有限,影响面微乎其微。人们日常文化生活全是西方笼罩,真是润物细无声。刘光源大使告诉我们,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对中国怀有感激之情,对中国友好,而年轻一代则向往着西方。

再看看中国援助的项目,纳米比亚的忻大使告诉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事。中国花钱援建学校,里面教书的却是西方的白种人教师和西方文化;非洲是一个法制完备的地方,整个法律体系是英美法系;我们援建机场、高速公路、码头,飞的是西方制造的飞机,跑的没几部中国汽车,码头上停靠的多是他国的客轮,我们只有少数装矿石的货轮。没有人文就没有影响,最有趣的一件事,据说在中国援建的体育馆进行足球赛,我国驻开普敦梁梳根总领事被问及“为什么没有中国球队参赛”时,梁只好笑而不答。一句话,人文影响太少。

再看中资企业。中资企业在非真不少,比较有影响力的如华为、中国电信等,还有不少工程建筑公司、矿产品开发公司、外贸公司。但是做的多数是中国援建项目的工程,有中国公司还在非洲恶性竞争,相互杀价,还有少数人贿赂当地官员,援助资金本来不多,很少利润又赚了回来。特别是在非洲卖小商品一族,非洲人对他们有意见,我们大使馆同志也有看法。卖的东西确实是质量较差的,以至于大使馆的同志准备采购一批供国内高级代表团使用的日用品,“都买不到合适的”。难怪南非财经委、发展委提出:中国制衣、制鞋等产业,应向非洲出口高端产品,而不是用低端产品去占领市场,影响南非的企业,影响国民就业,南非失业率达25%,纳米比亚达50%。非洲整体并不富裕,但我们所到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都呈逆差状态。石秀诗团长还不断给人家解释,我们不刻意追求逆差,而是你们卖给我们的东西太少。

还是看看旅游。本来南非旅游资源很丰富,但中国游客多数去欧美,很少去非洲,以致南非议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席古墨德说:“我们非洲不仅有很多矿产资源,还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言下之意,你们不仅买矿石,还应来旅游。于是我想,我们在非援助项目,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不仅要物资投入,关键还有人力投入,如多派教育、卫生、科技方面的志愿者;在非开发矿产资源能否延长产业链,把成品运回,少运原矿,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就业;不仅要高层交往,还应加强民间交往,尤其是旅游目的地确认,正面宣传非洲丰富的旅游产品,鼓励中国旅游公司开拓非洲市场;资源开发中不仅只开发矿产,还可开发海洋资源、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畜禽资源,改变我们只拿走,不留下的印象;中资企业入驻,不仅只有基础设施、生产型企业,更应该有金融机构入驻,帮助解决非洲融资难的问题。

总之,非洲是一个诱人的地方,争取非洲就争取了未来。

我们误读的非洲

非洲之行,意犹未尽。临回国前,一位在非洲投资的商人徐辉告诫我们:国内不要只宣传非洲的多灾多难,还应该多介绍它的多姿多彩。受其启发,前面谈了“争取非洲,任重道远”的外交建议,介绍了“非洲,动物王国”,现在谈谈它的其他亮点。

先谈GDP。在全球都追捧和唯GDP是从的环境下,不得不谈此问题。南非是“金砖四国”之一,在全球有一定的影响力。2011年的GDP达4000多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比我国的人均水平还高出3000多美元。纳米比亚总量虽然小,但只有200多万人口,人均GDP也超过了7000千美元。肯尼亚人口多,GDP是非洲最小的几个国家之一。但不要忘记,就算是遭遇“”的几个国家,GDP总量都不小,人均水平都很高,利比亚的人均GDP就超过1.1万美元,看来光有GDP,不改革,不注重改善民生,江山照样坐不稳呐!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非洲发展很快,经济增长率都在5%至9%之间。加上大量的稀有金属和其他矿产的开采,大面积的土地开发,非洲的发展指日可待。我们看到,在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环城公路是双向16车道,我问同行的领导和同事,中国有没有这样宽的公路,大家都说好像没有看到过,更不讲能垂直提升、360度旋转,一次可装载60人的缆车了。还有,低空空域的开放,游客们可乘小飞机到草原上空观光,这些都是我国还欠缺的。所以,经济学家们预料,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也是非洲的世纪。

再看看文化,非洲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多数非洲人尤其是公务员,都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德语或法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保留了自己的母语。肯尼亚议长非常自豪地说:你们不要只看到非洲动物大迁徙,还要看到非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有42个部族就有42种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受他的影响,我们专门考察了一个传说还在“钻木取火,茹毛饮血,一夫多妻”的部落。这是一个位于马赛马拉草原上、东非大裂谷边上的村庄,这里居住着马赛族人。村庄四周用无数带刺的植物扎成生物墙,只留一个小洞供人畜进出。里圈是一个个用牛粪和泥巴垒起来的土窑洞,很低矮,不透光、不通风,据说这是冬暖夏凉的需要。再里圈,是用木栅栏固定的牛羊圈。这些马赛族人不喝水,不吃蔬菜和谷物,只喝牛奶和牛血,吃牛羊肉,用牛粪洗手、洗脸。村子里迄今没有电灯和自来水,这是我们亲眼所见。大使馆的陪同人员告诉我们,这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文化,并不是因为他们穷。他们家家都有无数的牛羊,而且来参观的旅游团队还要支付他们费用。至于“一夫多妻”,并不是人人都能这样。小伙子要有本事,牛羊要多,要跳得高,能跟狮子、豺狼搏斗才行。过去马赛人男性的成人礼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要单独捕杀一头狮子,那不仅要有体力,更要有智慧。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都出自非洲了。这是不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法则?没有细问。据说该国的文化部长就是马赛族人。

再看他们的环保意识,我在前面提到过,非洲是动物的天堂,这既有先天的原因,更是后天保护的结果。整个非洲对动物保护的法律十分严格,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见到动物必须避让,如偶有闯死动物的,绝不能把动物尸体带回家,必须把动物尸体摆放在距公路一定距离的荒郊,便于其他动物来吃,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法律还规定,对偷猎野生动物者,警察可开枪将其击毙。在这里修公路、建码头最难过的一关就是环保的评估。城市的建设更是顺其自然,依山而建,临海而居,不填海,不削山头。无论是海滨城市开普敦,还是内陆山城比勒陀利亚,山有多高城就有多高,房有多高树就有多高,真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城一体,天人合一。最奇特的是,占世界70%黄金产量的南非省份——豪敦,无论乘飞机在空中飞行还是乘车行驶在公路上,都看不到一点矿山、矿渣的痕迹。我还专门问过这是怎么回事,得到的答复是:南非既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地,也是世界上黄金开采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他们是井采,所有矿渣又回填到井下,不仅不破坏植被,也不破坏地下。

走进非洲范文 篇十

谈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是“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的广阔,还是“虎啸深山,驼走沙漠”的悠然,是康拉德或者塞利纳笔下的热带丛林,还是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和鲜美奇异的水果?也许在记忆模糊的从前,非洲拥有的还仅仅是贫困、荒凉,那么在梦工厂所创作的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出现后,非洲无疑被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袈裟,这个古老的大陆,渐渐以另一种姿态被人们瞩目,成为一块儿人人向往的旅游圣地。

而在北京市朝阳区,藏着这么一家店,走进店面就如走进了非洲部落,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大气古朴的木质家具以及自然真实的野生动物制品,总是让人目不暇接。当然,这些都是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可以说,这是非洲发烧友们的天堂。它就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齐全、经营时间最长的非洲工艺品经销商——走进非洲。

初进店面,就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家工艺品店,更像是无意间踏入了某个有着高品位的猎户家中,店内摆设的是我最为钟爱的枕木家具,大气的斑马皮装饰震撼着参观者的视觉神经,据店员介绍店内的家具都是店主亲自去非洲选料自行设计的,就连动物皮毛有些也是自己打猎后进行加工的,可以说店内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高级定制了。

沿着走廊向内走去,你的目光会不由自主的被一排野生动物标本所吸引。被称为“灰色幽灵”的旋角羚,它不愧为非洲最英俊的动物之一,美丽的长螺旋角更是增添了它的英气;黑白条纹的斑马天生就是一件艺术品,但它让我想到最多的还是《马达加斯加》中跳脱的马蒂;巨人羚羊和想象中一样宏伟,炯炯有神的双眼时刻提醒着人们它的机警敏锐;一排排高矮不一的木刻长颈鹿更是彰显出了非洲特色,它们的形态完美的解释了什么是优雅。

如果说这些野生动物标本另观者震撼,那么大量具有非洲特色的工艺品、艺术品以及古董就是为整个店面增添了艺术气息,带着一种独立于闹市的宁静。其中包括非洲的面具、陶器、铜器、乐器、木雕、石雕、布艺、草编、绘画等等。看到那一排排非洲鼓,更是让人情不自禁的敲打起来。想象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热情野性的人们踏着鼓点自由舞蹈的情景,不禁又生出了几分向往。据说这些都是店主亲自在非洲街巷中淘到的,有些东西也许亲自去非洲都不一定碰得到。

商店的最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吧台,是店主招待朋友的地方。同样是枕木家具,如果是我,我很乐意在这样一个环境与朋友喝酒聊天。暖调的灯光下,有一种区别于酒吧的安静淡雅。吧台旁边,陈列着一排装裱精致的相片,拿着猎枪的店主在非洲草木的衬托下笑得尤为灿烂。

走进非洲 篇十一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得益于“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启动,中国与非洲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站在历史延续性的视角,中非关系在各个领域合作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随着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非关系,而且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在非洲的利益关系,甚至改变着大国在非洲力量对比的格局。

但中非关系亦非尽善尽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际政治生态、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中国和非洲各自形势的变化,现时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非关系的发展环境已经不能与30年前,抑或10年前同日而语,甚至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国际体系层次、地区层次、国家层次和民间社会层次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一些困难、问题或挑战。

不同于中国与西方大国或周边国家的关系,中非关系基本上不存在战略冲突、政治纷争或领土争端,所面临的问题部分见诸价值取向或认知层面,但更多的则是反映在利益层面。不容置疑的事实是,民主化后,非洲内部形势和对外关系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对中非经贸合作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中国尚可把握自身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却难以掌控非洲形势变化所引发的各种变量因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影响。始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外交多元化业已成为非洲形势发展的趋势。处于快速发展中的中非合作关系所面临的新问题或新挑战,有相当大一部分均与非洲国家内政、外交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从趋势上看,这些因素还将继续对中非关系的走势产生影响。客观地讲,非洲形势变化对中非关系的影响可谓利弊兼而有之,其弊端更值得我们注意。

政治生态环境变化

民主化后,非洲国家内部政治生态的变化,对中非关系政治层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非洲国家与我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方面差异明显拉大,连带地也影响到双方对民主、人权、等问题上的价值判断,使得非洲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的需求相对减少,抑或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一些非洲国家本身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在某些问题上与中国有共同语言。

其二,随着非洲老一代政治家相继去世或隐退,在民主化进程中走上政治前台、崇尚西方价值观念的非洲新生代领导人,对中国的感情及中非传统友好的观念趋于淡化。

其三,政党轮替使得非洲国家政权更迭的频率加快,这既不利于维系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也容易导致政府施政的短期行为。此外,一些非洲国家内部的权力斗争或利益冲突也会殃及到中国,进而对中非关系及我国在非洲的经营活动产生消极影响。

其四,由于中非发展不平衡,各自需求趋于多元化,使得彼此对待一些问题的关切重点或利益诉求出现错位。

凡此种种都会对中非关系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预示着影响中非关系健康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对中国期望值越来越高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叠加的背景下,非洲国家为了摆脱“边缘化”和“贫困化”的危境,纷纷将经济利益前置。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市场、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随之,经贸合作在中非关系中的地位迅速抬升,利益关系在中非合作中的敏感度日益升高。

原因还在于:

其一,政党竞争、选举因素促使非洲国家的各种政治势力更加关注利益得失;一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树立政绩、谋求连任,变得越来越实际。

其二,非洲经济虽然持续保持增长势头,但许多非洲国家仍未摆脱“有增长、无发展”的窘境;加之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缺乏内驱力,其对于我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其三,虽然总体而言,中非经济存在互补性,但具体到一些特定的产业、行业、产品,却是一种竞争关系;这也是近年来中非经济利益摩擦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所在。

从趋势上看,上述问题或因素将长期伴随、困扰着中非关系。非洲多数国家经济是一种外向型经济,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世界经济走势仍充满变数,非洲自身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无疑将加大中国走进非洲的难度。

非洲政局动荡

从趋势上判断,“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非洲政局走势之常态,但非洲局部形势依然堪忧。除了政局走势存在变数外,非洲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个别国家的治安状况不排除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此外,非洲还面临着诸多非传统安全的挑战。

而引发非洲国家政局动荡、安全形势恶化的因素多系“结构性”问题所致,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或消除。其根源在于:

其一,非洲国家众多,受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国家存在领土或边界争端,一些国家内部的政治势力有分离主义倾向,一些国家的民族和解进程脆弱。

其二,种族矛盾、部族冲突、宗教纠纷,以及派系斗争、军人干政等问题或因素仍将长期困扰着非洲国家。

其三,非洲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外部高压和内部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启动的,因此,其民主政治体制尚不成熟;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成为危及各国政局稳定的隐患。

其四,非洲国家多处于社会转型过渡期,各种问题堆积,处于矛盾易发期;加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公职人员;很容易激发社会不满,如果处置失当就会激化矛盾,引发政局动荡。

其五,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的贫困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叠加的背景下,普通民众对生活前景的失望情绪很容易转化为政治愤怒,引发各种突发事件,进而导致内部动乱。凡此种种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社会和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化

民主化后,非洲国家在开放的同时,媒体亦随之完全放开,这就为不同利益集团及不同政见者提供了言论自由的平台。随着中非关系的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以及中国在非洲的利益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使得越来越多的非洲人真切地感受中国在非洲的存在。

虽然非洲人对中国和中非关系在总体上持积极的评价,但涉及到特定的合作领域,问题就复杂得多。原因在于,伴随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私有化,非洲国家的社会趋于多元化,社会分层也日趋明显。他们对中非合作的实际感受也不一样,加之基于利益关系或权力斗争的考量,各派政治势力、社会集团乃至社会个体(包括政治人物、商界人士、学界精英、普通民众、各类非政府组织等)对中国和中非关系的评价不尽一致。

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西方对中国的妖魔化宣传,非洲民主政体下的言论自由,以及政治派系的权力斗争,使中非关系所面临的社会和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化。突出表现在,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被放大,进而影响了一部分非洲人对中国及中非关系的看法,甚至出现了有损于中国形象和中非关系发展的负面舆论。

从趋势上看,中国及中非关系有可能继续成为非洲国家内部各种利益集团,特别是党派斗争的牺牲品。其直接后果是影响中非关系的正常发展,抑或还会殃及我国在非洲的经营活动或合作项目,这种情况在选举年及政权易主时期尤为明显。

非洲国家对外关系新趋向

从近年来非洲各国的外交实践来观察,有三股思潮引导着新世纪非洲国家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其一,以联合自强为特征,以非洲复兴为核心的泛非主义又重显活力;其二,以国际关系民主化为诉求的多边主义成为非洲追寻新的国际格局的目标;其三,以外交服务发展为特征的实用主义成为非洲国家对外关系的出发点。

非洲外交的新趋向对中非关系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就后者而言,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非洲国家在对外关系中更加顾及自身的利益,实用主义色彩愈加浓重;其特点是奉行务实、灵活、不排他的外交政策,注重维系与大国关系的平衡,并欲借大国之争,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地从多方捞取实惠。

其二,“中国因素”是促使世界主要国家加大对非洲关注和投入力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反过来,随着非洲国际地位的回升和对外交往选择余地的增大,也加大了其与我国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

其三,非洲整体认同感的增强对中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便于中国将非洲作为一个整体力量加以联合、借重;但同时国多势重、作为一个“整体”的非洲,也会在一些问题上对中国形成压力。

其四,基于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西方的现实,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非洲国家的外交重点依然在西方,特别是倚重西方大国,这也意味着非洲国家对西方仍将奉行迁就多于抗争的策略。凡此种种都将加大我国处理对非关系工作的难度。

国际环境变化

中国和非洲虽然是中非合作的主体和推动力量,但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尚不能掌控国际因素对中非关系走势的影响。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切。

随着“中国因素”的发酵,非洲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博弈的舞台。不仅西方大国基于战略利益考虑纷纷调整对非政策,加大对非工作力度,加紧拉拢非洲国家;亚洲和拉美一些新兴国家也看好非洲潜力,主动向非洲国家示好。

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巴西、韩国、土耳其等国已经频有动作。可以说,“中国因素”是促使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西方大国对非政策从战略忽视到战略关注转变的重要因素。

诚然,世界主要国家加大对非洲的重视和投入的动机,及其在非洲的利益诉求虽不尽相同,但几乎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特别是西方大国更是将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视为对其既得利益的挑战。

因而,“中国因素”已成为西方大国制定对非政策的重要考量,并且在它们的对非政策中都包含抵消中国影响力的成分。其手法是:其一,利用强势话语权发动宣传攻势,妖魔化中国形象;其二,通过调整对非政策,削弱或遏制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其三,试图通过政策协调、设置各种准入门槛,迟滞、规约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