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儿童诗教学反思(8篇)1-8-10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演员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儿童诗教学反思(8篇),欢迎参考阅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一

儿童诗教学反思(8篇)1-8-10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2.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3.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5. 学生表达要完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重细节,从一点一滴入手。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在于:

1.加法为什么要改写成乘法算式,学生不太明白。如果能创设这样的情景:5个学生每人发一支铅笔,要发多少支铅笔?全班30个人每人发一支铅笔,要发多少支铅笔?全校300人,每人发一支铅笔,要发多少支铅笔?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加法算式,写不下,这时候引出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学生就会特别的兴奋。

2学生上台演练后,不要将评,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其他学生提问他,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二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三

这篇课文看似一篇简单的儿歌,但细细读过却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抽象词语和深刻含义的条约。怎么教?抓住“读书”这个中心,向外延伸,延伸到整个世界,调查、研究,然后回到课堂,再来体会理解这个条约,相信这个办法能行。在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上,从预习反馈开始,然后展开整个文章。由于文章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如果悉数研究,学生水平达不到,时间也不够,因此我根据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集中探讨一至两项内容,再体会朗读,其他内容作为非重点,达到“读之初体验”就可以。最后,要激发学生强烈的要求和平的愿望,对全世界发出呼唤。因此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节课重视了课前准备,使学生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对“战争”和“和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课文的外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准备对学好本课都将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新课程也赋予了老师和孩子们开放的课堂。课堂上,最精彩之处莫过于学生的交流发言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他们的思路开阔,见多识广,敢想敢说,乐于合作。本节课以“默读——交流——朗读”为主线,以谈出自己感受最深的� 特别是学生都能结合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谈出自己的感受,可以看出学生知识的广泛性、思维的开放性,与以往学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从他们朴素稚嫩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应该说这节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世界儿童和平条约》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诗歌,将“和平”这一复杂的话题,以儿童的视角、诗歌的形式,变得轻松自然。文章既有一般“条约”的凝练、理性、概括,又有诗歌的感情丰富真挚。学习本课时,主要通过朗读体会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感受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战争实例,以及参考书上的一些图片,去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从而激发情感共鸣,升华中心。

由于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的了解仅限于各种媒体,并未经历痛苦,对和平的渴望并不强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目前国内外紧张局势,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危险随时存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从而促使学生为了和平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儿童诗》教学反思 篇四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五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六

在古诗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读,那么应该读到什么程度才行呢?要读到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才行。那要怎样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呢?这就是古诗教学中重点讨论的问题了。我们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古诗所写的意思以及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以此来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想法和想说的话及当时的思想。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我让学生了解了古诗的题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了解了每一句古诗的意思。并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依依分别的情景。然后我就告诉学生这一首古诗的大体背景:李白与孟浩然在这里谈古论今已经好长时间了,而且彼此在一起谈得很投机,彼此作为好朋友真是难舍难分。可是孟浩然却必须有事要离开这里到扬州去,于是两个人不得不分开,那么,两个人分别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说:应该用难舍难分的语气、用依依不舍的语气、用想留下孟浩然但又不能不让他走而叹气的语气……学生们就能够把思维拓展出去了。

这样让学生再去读学生就能够有一定的语气了,于是再加上范读和渲染,学生再跟着朗诵。就这样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古诗所包含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了解古诗的意思 再体会感情再范领读的方式,让课堂达到了最高潮,也使学生能够忘我的表演朗读,从而引出他们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学生就畅所欲言,很有的说了。

总之,我们就想尽办法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去学,学生能够学习,才能够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七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八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到诗里去寻】

片断一:池塘与陂

师:通过预习你们都了解些什么?我们一句一句来交流一下。

生:我知道第一句中“陂”就是池塘。

师:那“池塘”在这里是什么呢?两个池塘不是重复了吗?

学生一时发楞。

师:再读读这一句。(师跟着一起读,有意识地强调了一下“草”,学生顿时纷纷举手)

生:这里的“池塘”是堤岸的意思。(生将“堤”读成了ti)

师在黑板上写下“堤di”:说得很对,但是这个念“di”。学生跟读。为什么是堤岸呢?

生:因为这里说“草满池塘”,草长在堤岸上的。

师:有道理,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一行诗?

生:池塘的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片断二: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教学第一二行诗句之后

师:诗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傍晚。我从“山衔落日”看出。

师:对,那你们知道正是什么季节?

生不假思索:春天。

师笑:春天的草没那么茂盛。现在可是“草满池塘”。(那个学生吐了吐舌头)

生:我知道是“夏天”。

师:那为什么是“寒漪”?夏天可是很热的哦。

生:应该是秋天吧。

师:你们两正好中和一下,正是“夏末秋初”的时候。

(“夏末初秋”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这四个字没有简单的告诉,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提供的“线索”进行推理。让“夏末秋初”形象化。)

【用图画来解】

师:“草满池塘水满陂”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谁愿意来画一画?

一生上前板画。

师:谁能建议一下,草要画得怎样?

生:草长得很茂盛,要多画一点。

师:看来一个人是不够的,你愿意一起画吗?

生喜形于色。

更多的学生也想去画。

师:我们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一生读。(没有读出味)

师:草好像还不够多。

一生再读。

师:多一点了,可是还不够。(转过头对板画的学生)你们要加油,他们读不出可能就是你们画得不够茂盛哦。

生再读。齐读。

此时,黑板上学生已经完成。池塘周围长满了草。

师:读得好,画得也好。那“山衔落日浸寒漪”能不能画出来呀?

生:行!(生画。最后将一轮红日画在两山交界出,露出半个脑袋。

师:你为什么这么画?

生:因为这是落日,它渐渐西沉。

师指着板画:看看这时的青山和太阳像什么?

生:太阳像被青山含在嘴里。

师:“含”应该是看不出的。想想换个词。

生:叼在嘴里。

生:衔在嘴里。

师:对“衔”就是用嘴叼。瞧,落日渐渐西沉,在山后露出半个脑袋,就像被青山叼在嘴里的什么?

生:一块肉。

师:不美。

生:像一颗红宝石。

师:好!

师:“山衔落日”画得不错,但“浸寒漪”可有点难度,怎么画?

生:在池水中画落日的倒影。

师:池水怎样?

生:池水要泛起细小的波纹。

师:那倒影应该怎样?

生:不是完整的影子。

师:是不是这样。(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师板画)

生:哇,是这样的。

师:水中红日的倒影像什么?

生:像红玉。

师:好,不过现在这块“红玉”被波纹打碎了。

生:像红纱巾。

师:真美!给人感觉柔柔的。

【在笛声中悟】

牧童晚归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

师:为什么要横坐着呢?

生:可以欣赏风景。

生:他在吹笛子。

师:哦,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了笛声。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听。(师请一个竖笛组的同学拿出笛子,教室里清脆的笛声响起。学生发出惊叹。)

师:好听吗?可惜今天该同学没带笛谱,只能随意的吹上一段,不成调。诗中也有个词是不成调。

生:无腔。

师:从无腔的笛声中,你体会到牧童此时的心情了吗?

生:他很高兴。

生:很悠闲。

生:很自由自在,信口吹来。

师:对,成不成调已经不重要,牧童借着笛声表达自己愉快自在的心情。是吧?

生点头。

师:这仅仅是牧童的心情吗?

生思索:还是诗人雷震的心情。

生:还是我们每一同学的心情。

师:说得好,真正读进诗里了。我们一起把这种情读出来。

生齐读全诗。(师拿起� )

学生读完了,袅袅笛音缓缓结束,诗情在笛音中流淌。

【教后思】

古诗的学习往往会陷入“简单的告诉”之中。教师依仗的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诸如课课通等资料了解字词诗句的含义。古诗教学就在师生搬运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标准答案要不要?对于字词的准确理解肯定是要的,但决不该是简单的告诉。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进诗中,到诗中去寻去解去感去悟。

古诗含有丰富的意象,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古诗又是极具音韵节奏的美感,是一曲意蕴悠远的古曲。教学中以画配诗,画解意,以乐配诗,乐促情。营造浓浓的诗境,让学生入情入境领略诗之形、诗之蕴、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