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里是www.kaoyantv.com爱岗敬业的小编Waner为大伙儿分享的11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流程 篇一
一、游戏导入,引入课文
1、师生合作玩对着干游戏(课前短暂师生交流、引出史铁生不听母亲的话)
2、有这样一位儿子,21岁了,但他不停妈妈的话,还向妈妈发脾气,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秋天的怀念》,一起去认识这位儿子和他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解题、读题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题(深情、有怀念感)
三、初读
1、师范读,学生听
2、听范读后检测:课文写的是谁怀念谁?史铁生为什么发脾气?(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导瘫痪的读写)
四、品读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暴怒无常的句子(读——找——画)
2、交流暴怒无常的句子(个别读)
3、将句子浓缩成动作,体会人物内心(读中感悟人物内心的绝望)
4、引导学生读懂动作背后的作者的心情,把体会融入文字,再读暴怒无常的句子(齐读)
5、角色体验说话: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会怎样劝说哥哥呢?(情境说话练习,同时引出母亲第一次要带我看菊花)
6、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体现母爱的动作的词语(抓、扑、忍、躲),对比突出母亲的无私和对儿子的爱
7、聚焦忍字,读中感悟母亲的痛苦和对儿子的爱
8、齐读第一自然段,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
五、品读第二次看菊花
过渡:同学们,第一次看菊花,儿子拒绝了母亲,然而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菊花飘香的'季节,母亲第二次提出带我去看菊花。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语气、感情读好对话
2、分角色朗读(一生读母亲的话,一生读儿子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3、老师向扮演角色同学提问:问“母亲”:为什么儿子在看窗外的落叶会挡住他?为什么忌讳说跑踩一类的字眼?问儿子:这次你看成菊花了吗?
4、品读重点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字字含泪、字字含情)
六、品读第三次看菊花
过渡:又是一个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亲,是妹妹推他去的,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学生自由读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仅仅是在看菊花吗?(怀念母亲、理解母亲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从绝望中走出来)
3、在这个秋天,作者还会砸、会摔、会捶吗?用什么来代替发泄情绪的动作(坚强、自信、乐观)引导学生读第三次看菊花,读出作者的乐观心态
4、母亲离开了我们,她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伟大、无私等)
七、总结
母亲虽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为他的儿子不但活着,还活得很精彩,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下面是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
教学思路 篇二
以菊花为全文教学的点,以三次看菊花为线,以母亲让我好好儿活为思想内核,把本文置于史铁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爱”主题的局限,将之上升为精神力量的唤醒和激发。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重点)
2、学习作者运用细致的描写刻画人物和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难点)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史铁生(1951-20xx),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患病致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主要作品还有《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合欢树》《务虚笔记》等。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史铁生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瘫痪(tān huàn)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āo )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②絮絮叨叨:说话啰嗦。③烂漫:指事物颜色鲜明而美丽或形容人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兴。
3、整体感知:
(1)文章围绕“我”与母亲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故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
(2)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思考结尾对菊花描写的作用。
三次。首先,文章以菊花为线索,结尾与前文相照应;通过对菊花的不同感受写出了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七彩的菊花表示“我”已经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与前文的沮丧绝望形成对比;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表现那些时光已过的日子里,一切美好依然存留在记忆深处。
(3)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 “要好好儿活”(再生)
【预习检测】
小组检测:“预习导学”2。
1、作者用细致的描写把母亲对儿子的关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参照示例,小组合作试着写一句。(提示:可以自己找句子,也可以参考课后练习二列出的句子。)
示例:从“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
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很细心。
本题分析人物形象刻画,根据不同的语句,母亲的爱可以是——“敏感、坚强、隐忍、急切、热烈、深沉、小心翼翼、用心良苦、无私、充满苦难”等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2、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是怎样的情感呢?小组揣摩交流一下。
对母亲的怀念,因母亲去世而伤感,为自己的不幸而带给母亲那些艰难生活而感到自责、愧疚、忏悔,同时也有理解母爱后能乐观面对苦难生活的勇敢与坚强。
3、文中第一段母亲对“我”说的“好好儿活”和结尾作者强调的“好好儿活”,二者的含义一样吗?
第七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第①段母亲说的意思是“你虽然瘫痪了,但是还有娘照顾,要有勇气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和对生活中的艰苦坚强且积极的态度。第⑦段“我”说的意思是“母亲虽然离开了,仍要和妹妹相依为命,遵照母亲的意愿坚强地活下去,作为对母亲的纪念与告慰。”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和从母亲那里理解到的对生活同样坚强而积极的态度。有首尾呼应的作用。
【随堂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一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秋天里淡雅高洁的菊花引出“我”无限的回忆,秋天里慈爱坚强的母亲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秋天里母亲带着遗憾猝然离去,秋天里有“我”对母亲绵延不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短信。
【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史铁生作品中的两段话,写一句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 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自己以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小小的事情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流程:
共性教案个性教案
一.谈话导入:
母亲重病缠身,还想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呢?作者又是
怎样怀念母亲的呢?
二.通读课文,检查至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花还没看,母亲却离“我”而去了。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生1:作者对母亲的爱。
2: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生3:我是从课题“秋天的怀念”体会到的。
理解课题。
母亲是在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去世的,作者怀念秋天,就是怀念母亲。
三、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怎样关心我的,即从哪些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反馈:
预设:
生1:当我摔砸东西时,母亲便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注意我的动静;
生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花都死了;
生3:母亲肝病严重,还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花,还要带我去吃我最喜欢吃的豌豆黄儿;
生4、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对“跑”“跳”之类的字眼不敢提;
生5:诀别的最后一句话念着我。
四、反复朗读课文,通过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1、联系生活想一想,作者所写的这些事情都是一件件怎样的事情(小小的事情)
2、一件件小小的事情能不断地在作者的笔下涌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
生1: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生2:我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会。
3、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为什么?
(这个环节通过讨论,懂得应该怎样尊敬长辈,关心长辈,关注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四、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五、课外拓展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我摔东西时,躲
照料,花都死了
秋菊绽放怀念母亲病重还摧我,去看菊花爱“我”
不提“跑”“跳”等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激发感恩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激发感恩情怀。
新课学习
一、积累展示,导入新课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的《荷叶母亲》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冰心的《母亲》
二、作者档案
名:史铁生
时:1951-20xx,当代作家。
地:北京人
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除小说外,还有《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散文作品,近年又出版了《病隙碎笔》等作品,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评:20xx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三、初读课文,感知“怀念”内容
【问题设计】围绕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料,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母亲向“我”隐瞒她的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母亲临终嘱托
四、精读细节,体会母爱情深
1、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找一找,文中那些细节最让你感动?刻画出了母亲怎样的形象?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结合示例品味欣赏。
2、细节描写的含义?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表现人物性格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示例】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节化,母亲“悄悄地躲”、“偷偷地听”、“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等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时时关注着、无私地呵护着儿子,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时间8分钟)
【小结】她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五、跳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我”对母亲的感情如何。跳读课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时间4分钟)
【重点指导】
(1)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
(1)对母亲深切地怀念;
(2)对自己当时只顾自己病痛,却不知母亲病重的悔恨以及母亲永远离开的追悔莫及的痛苦和遗憾之情。
2、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有何意义?
总的来说,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
第一个“好好儿活”指的是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她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第二个“好好儿活”是指母亲临终前满怀的牵挂和揪心,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3、文章末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
红的花热烈而深沉--要活得有热情、有活力,而不张扬。
(师:引导并总结)这是母亲的希望和鼓励。无论什么颜色的菊花,都是“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遇到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怎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使我懂得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学会积极面对生命,珍爱生命!
【主旨归纳】
课文记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六、合作交流,学习写法
例句1: “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方法:细化语言、动作 —— 丰富情感
例句2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方法:综合描写 更显厚重
【如何写好细节】
1、细化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环境、场景等描写。
2、内容真实典型,真中见细。
3、语言简洁、传神。
4、巧用修辞,美化语言。
5、综合描写,厚重感人。
七、拓展训练,运用细节
母爱是放学后妈妈为我捧出的香喷喷的热汤面……父爱是下自习后爸爸在校门口寻找我深情的目光……
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请你结合细节描写方法,围绕母爱或父爱这一主题,自选角度,写一段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细节。80字左右即可。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篇七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
2、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3、掌握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方法和对比的写作手法;
4、理解题目和篇末描写菊花的含义。
一、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走近作者。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xx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20xx年12月31日病逝。
2、了解作者。
①“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②“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③“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从作者的三段语录中,你觉得他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
3、阅读文本(一定按照要求做哟!)。
(1)朗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序,圈画出生字新词,标注出疑难问题;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3)选段朗读。选择�
4、自学诊测(不要看课本!)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并把下面词语抄写在田字格内。
瘫痪()qiáocuì()沉寂()诀别()喜出wàng外()
lànmàn()淡雅()暴nù()chuí打()絮絮叨叨()
⑵课文写了四个场景,你能标出它们所在自然段,并概括每个场景所写的事件吗?
场景1:(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场景2:(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场景3:(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场景4:(第自然段)主要事件:
(二)再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
⑴用一个词语概括我脾气的特�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③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默读课文2—6自然段,思考:
⑴母亲和儿子对话时,为什么对“跑”和“踩”一类的字眼敏感?
⑵从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⑶把“我”看到的,描写北海菊花的句子抄下来。
⑷北海的菊花有什么精神?“我”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一)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下面是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试分析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作用。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二)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三)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四)品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主旨
1、文中几次写到“看花”?你能看出文章是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的”去掉好吗?为什么?
(二)拓展训练
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短信,或写一段墓志铭。
(三)推荐阅读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
四、评点总结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深刻体会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有发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或许,人就是在这样的争吵中走向成熟,逐渐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散文,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是如何读懂母亲,读懂生命的。
2、整体感知——阅读文章后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继续了自己双脚瘫痪后,母亲强忍着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务必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无私的'母爱,抒发了对母亲的无限怀念。
3、品析课文——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为何有如此大的感染力?
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精妙。
第一段:
“悄悄地躲出去”“悄悄地进来”——母亲对痛苦暴躁的儿子的理解和体贴
动作“偷偷的听”——母亲对病残儿子的不必牵挂和关切
“…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泪水”——母亲的坚韧
神态:“眼圈红红的”——母亲因儿子的不幸而痛苦万分
语言:“咱娘儿俩好好活”——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
第三段:
动作:“挡在窗前”——怕儿子触景伤情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因儿子答应看花表现出的难以抑制的兴奋喜悦
“悄悄地出去”——因肝痛发作而不愿让儿子知道
神态:“憔悴”——为儿子操碎了心
质疑
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最爱花,看花是缅怀母爱
——菊花的高洁深沉与母爱的浓郁相似
——看句话是替母亲完成遗愿,是对母亲的安慰
2、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四、小结:文章感人的原因
1、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母爱的无私
2、以我的暴躁侧面衬托母亲的慈爱
3、借景物描写来寄予情怀
五、作业:
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写一段150字的感想。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九
一、导入
同学们热不热 ?(热),是不是很想快点到秋天,那样就凉快了?
我们都知道秋天 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情怀,同学们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景物?(试问一两个同学)
著名的作家史铁生最喜欢秋天的菊,更对秋天产生了怀念之情,那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史铁生 双腿瘫痪 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 的脊椎、大脑将捐 给医学 研究;年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
2、掌握生字词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神色 敏感
诀别 淡雅 深沉 烂漫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3、诵读课文,初析文章
让学生细读一遍课文,体会文 章情感。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深沉、略带伤感、“我”:不耐烦、暴躁,母亲:央求、亲切
在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品味课文
(1)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脾气的人?(性情暴躁、脾气暴怒)
(2)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为什那么暴躁,是天生的吗?谁一直陪伴着我?
(3)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母亲爱什么?那文章中提到的作者几次秋天看菊花?(3次,母亲,我)
(4)作者前后生活态度有什么改变?(用文中语句回答)是谁促进了作者生活态度有了那么大的转变,以至于直接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母亲)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品味伟大无私的母爱。
2、品味理解作者对母亲的复杂丰富的情感。
3、 理解鉴赏标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文中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并能做简要分析。
教学难点:
能够用文字全面、深刻、准确地分析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设想:
要注重教学的整体性,要尽可能减少频繁琐碎的问答,减少短暂肤浅的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xx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69年,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生产队关照让其担任饲养员,放牛喂牛。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时年22岁。1981年,因患肾病回家疗养。后从事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时年28岁。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他死后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令人感动。[8]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来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发表于1981年,时年30岁!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评
二、重点字词:见《高分突破》早读材料。
三、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本文深沉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体味本文在平静内敛中表现深沉炽烈情感的叙述风格,要品味与《春》热烈张扬的风格的不同描述。
四、整体把握:读诗读文都应当首先考虑把握一篇诗文的主题中心
1、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记叙要素,梳理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概括文章的能力。)
(可以首先简要研讨本文情节发生的季节,及在文中的依据。
是秋季:北归的雁阵,树叶飘落,北海的菊花开了。)
在一个秋天,我因为瘫痪而暴怒无常,后来我终于同意母亲推我去北海看花,但母亲出门却再也没有回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花,我们兄妹都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活儿”
2、阅读全文,说说都表现了作者哪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并做简要分析。
① 有对母亲最深切的怀念和赞美。这种感情贯穿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写景抒情,描写斑斓热烈的秋花,更是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
② 有深深的愧疚、悔恨和自责。第①②段,母亲已是病危,我却一无所知,反而暴怒无常,只给母亲增添痛苦。
③终于领悟了母亲所说“要好好活儿”的道理。最后浓墨重彩描写热烈的秋花,含蓄而又鲜明地表明作者终于走出困境,已振奋精神,昂扬面对苦难的命运。
五、①认真回想,写一篇表现母亲关爱自己的作文,5分钟之内尽可能多写。
②完成第一课时堂堂清。
第二课时
六、找出文中蕴含着丰富思想情感的语句及细节描写,并作简要分析。
1、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这几句是对母亲的动作、语言描写,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听到我愿意出门看花时的那种喜出望外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现了母亲对我极其深切的爱,渴望着能帮助我减轻痛苦。看看似平静的叙述,实则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最深沉的怀念。
2、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这几句记叙了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读来令人心酸。母亲一生艰难,少有幸福,然而在临终前心中完全没有自己,而只有对还不能独立生存的儿女的无限牵挂。这几句充分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也融注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和愧疚。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①这几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各色菊花,暗喻着母爱的伟大无私,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②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③与第三段母亲央求“我”看花相呼应,表明终于实现母亲的心愿,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地面对苦难,面对生活,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七、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做简要分析。
① 细心体贴:母亲挡住落叶怕我看到更加悲伤,对“跑”“踩”比我还敏感。
② 坚忍顽强:母亲肝痛到了极点也不肯叫一声,儿子瘫痪,暴怒无常,母亲也从不灰心绝望,而总是耐心劝导激励,总是坚忍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③ 从容睿智:母亲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顽强坚韧的“好好活儿”,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④ 伟大无私,慈爱容忍:母亲一心只想着能为儿女做点事,而完全没有自己,病痛难忍也没有告诉我,临终前也只牵挂着儿女。我暴怒无常,母亲却只有理解、安慰、包容,而没有任何责骂,对“我”承受的瘫痪只有最深的理解。
八、找出文中描写秋景的词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意义。
1、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照应标题,暗示事情发生在秋天。
2、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①表明往事发生在秋天,渲染“我”悲凉的心境。②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案与前文相同)
①这几句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各色菊花,暗喻着母爱的伟大无私,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②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都要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③与第三段母亲央求“我”看花相呼应,而今终于实现母亲的心愿,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地面对苦难,面对生活,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
九、说说你对标题“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表层意义:
① 点明往事发生的时节。母亲是一个秋天本要推我看花时去世,我又是在秋天去看花怀念母亲。
②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深层意义:
③“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与思想的成熟,“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过残酷命运的打击,终于走出暴躁绝望,在母亲去世后,在菊花绽放的秋天,才真正体会了母亲的坚忍与期望,悟出了生命应有的顽强洒脱的姿态。
④标题简明而又意蕴悠长,“怀念”直接指向母亲,“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十、完成堂堂清
十一、教学拓展:
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史铁生《合欢树》《我与地坛》,并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领会母爱无私、博大、宽容、深厚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以及母亲话语中含着的意思。
2.难点:透过生活小事感受母亲对“我”的爱,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乐曲《秋日私语》、《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残疾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再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整体感知
1、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你们需要音乐吗?
2、播放音乐,供学生自己选择。——《命运交响曲》、《春之声圆舞曲》、《秋日私语》。学生选择后,配以《秋日私语》,师生共同自由诵读,欣赏散文的美。
3、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看来,一篇美的散文确实能让人深陷其中。读完之后,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自由感悟
1、不足千字的质朴叙述,何以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哪些描写或者说哪个字,哪个词感动了你?
2、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忠实的听众,并要注意适当点拨。
(1)当学生提出第三段写得好时,相机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朗诵训练。要求读出母亲的无奈和心痛,儿子的不耐烦和对母亲的不理解。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
(2)在学生提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菊花的画面,巧妙地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熟读成诵。
四、质疑解疑
1、在欣赏、感悟这篇文章之时,你们的头脑中是否已经产生了一些疑问呢?
2、学生自由质疑。
预想:(疑问来自三个方面)
a关于课题
b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策:
a零碎的问题随即解决,可通过生生交流意见,展开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谈到课题为何为《秋天的怀念》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关秋天的。几处意象——雁阵北归、树叶飘零、菊花烂漫
b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整理后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集中领悟,
含义深刻的句子主要有: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五、感受母爱
1、伴随舒缓深沉的乐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3、课件出示怀念母亲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六、拓展阅读
1、阅读怀念母亲或赞美母爱的文章。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