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优秀13篇】10-15-72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www.kaoyantv.com编辑沧海红颜给大家整编的13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一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优秀13篇】10-15-72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了本年级一、四、五、六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学生基础薄弱,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除了歌曲的学习以外,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十个单元,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音乐与动物的联系等等,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民族的、又有外国的,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中,以文化主题组织教材。每一单元内容的安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或联系性,各单元之间又注意内容的衔接性或层递性。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本册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唱的歌曲以及欣赏内容,更不同的是,大大增加了学生创作、表演、动手等活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了一个丰富的资源环境。在"识谱"要求上,开始要求结合键盘位置认识音阶中的七个音,并试着填唱名、学唱字母谱和编创简单旋律;在打击乐的使用上,加大了为歌曲伴奏的力度;在掌握节奏和培养节奏感方面,以趣味化的谜语、游戏和活动等形式出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通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五、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七、教学进度表

周别教学内容课时

第2周:复习上学期的内容。学习《采菱》——2课时

第3周:歌曲《柳树姑娘》聆听《渔光曲》——2课时

第4周:聆听《国歌》表演《国歌》聆听《歌唱祖国》——2课时

第5周:歌曲《愉快的梦》编创《愉快的梦》——2课时

第6周:歌曲《哦,十分钟》《大家来唱》编创歌曲聆听《乒乓变奏曲》——2课时

第7周:聆听《旋转木马》《陀螺》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2课时

第8周: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管弦乐曲《摇篮曲》歌曲《摇篮曲》——2课时

第9周: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创编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2课时

第10周:歌曲《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歌曲《小机灵的歌》——2课时

第11周:聆听《牧羊姑娘》表演《小机灵的歌》——2课时

第12周:聆听《友谊的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聆听《回声》——2课时

第13周:歌曲《山谷静悄悄》表演《山谷静悄悄》聆听《羊肠小道》——2课时

第14周:歌曲《荡秋千》表演《荡秋千》聆听《山童》——2课时

第15周:歌曲《小孩世界》编创《小孩世界》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2课时

第16周:编创《真善美的小世界》歌曲《堆雪人》聆听《瞻宫珠帘》——2课时

第17周:举办《我身边的音乐》活动聆听《铃兰》——2课时

第18周:复习-2课时

第19周:考核和学生自评——2课时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分析及设计理念:

《火车开啦》是音乐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五课。此课教材围绕“游戏”主题,。歌曲《火车开啦》是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展现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生活情趣,乐于被他们接受。歌曲当中X—,X,X这三种基本节奏,又是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创编的,通过这些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创设和学生生活贴近的,又是让他们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引导感受X—,X,X这三种节奏,并进行创编节奏,动作和歌词来表现火车的各种状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使整节课呈现一种情境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1、聆听中学会并用自然的声音背唱歌曲《火车开啦》,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2、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学生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3、能结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一起读出三声部节奏。

教学重点:

培养良好的歌唱、听赏习惯。

教学难点:

三声部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幻灯片出示 谜语: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板书:火车)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火车声)

出示火车图片(幻灯片)

师:火车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谁能来模仿一下

请你们想一想,火车要出站时的情景(鸣笛、启动、奔跑、飞驰)

学生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和动作

如:拉汽笛的动作: 呜 —

车轮转动的动作: 轰 隆

咔嚓 咔嚓

二、创编节奏

教师总结:老师把你们的设计总结一下(汽笛声、大车轮、小车轮、幻灯片逐一出示练习)

x – x - │ x x x x │ xx xx xx xx

呜 轰隆 咔嚓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读节奏,模仿火车的声音。

要求:

(1)三个声部依次进入,学生边做动作边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

(2)学生做三声部练习。

三、学习歌曲

节奏练习:xx xx │ xx xx │ xx x │ x -- │

1、导入: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奖励你们出国旅游好不好,我们一起去匈牙利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欢迎我们哪。请听。

2、听范唱: 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速度

3、读歌词:按节奏读 强调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区别。

4、学唱歌曲:

识谱(学生说出音符跟琴唱一唱)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能随着琴唱一唱吗?

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比较快)

情绪:你应用什么样的心情演唱?(活泼欢快)

假如你是一名火车司机,你是什么样的心情?(自豪)

请你自豪的唱起来。

四、音乐游戏《开火车》

师:匈牙利的小朋友看到我们特别高兴,他们希望和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参观匈牙利,你们说好不好?(好)

那你们会开火车吗?(学生表现自己的游戏动作)

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老师也会开火车,你们跟我一起开好吗?

学习开火车动作 脚 xx xx 左右左右

手脚搭配练习(播放歌曲)

师:我们一个人能表现火车吗?(不能)那怎么办?(很多小朋友搭上)

搭火车练习(播放歌曲)

师 :好小朋友们真聪明,学的特别快,现在我们开始去匈牙利参观了,在路上我们会遇到什么?(桥、花草、房子)

请几名小朋友搭桥,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花草、房子。

师:各位乘客你们好,现在由北京开往匈牙利的火车马上就要出站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呜——音乐

播放音乐,观看火车图片。

五、小结: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火车也越来越先进了,现在的火车不冒大黑烟了,也越来越美观,越来越轻巧了,速度也越来越快了,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好好的学习,将来当一名火车设计师,设计出更先进的火车,最后让我们开着小火车到校园里游玩吧。

反思评价: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 因此,本课的设计将欣赏、唱歌、节奏、声势练习、创作表现等“知识与技能”均溶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自由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在游戏中,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更有充分的师生、生生合作活动(如:合作模仿火车开启的声响、分角色扮演开火车等),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音乐,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从设置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进行了许多即兴创作淡化原先音乐课的条块模式,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5—6—|5— — — —|

练习长音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5—6—|7— — — —|

Wu(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1)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

(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象呢?(生:人走远了,叮咚声渐渐远去了……)

三、教学歌曲,深入体验

1、课件播放《山谷静悄悄》,学生欣赏全曲

师:刚刚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山谷上面云雾的飘荡,现在我们就到音乐中去领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赏全曲)这首歌就叫《山谷静悄悄》,你感觉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的)

2、教师范唱,学生默唱并想象

这么美的歌,我也想来唱一唱!在我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在心里默唱,认真听这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对学生说出的答案给予评价)

师:山谷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景色?我们再来听一下刚刚大家说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播放歌曲前三段并出示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前三段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词)

师:“什么在飘飘?”

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师:“什么在闪耀?”

生:“紫杜鹃,红梅花。”

师:“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对歌:你们来唱每一段的问句,我来唱答句,试一下!(师注意引导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

(3)互换角色,生来问师来答!(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4)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美美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4、指导学唱第四段并进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学生欣赏

师: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又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地质队叔叔)说说地质队叔叔师干什么的?

(2)解决难点: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师:地质队叔叔们啊可是大自然的音乐师,他们敲击出的“叮咚”声可是有节奏的!你们听!(课件出示条幅谱,范唱)(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师:我们来看旋律中多次出现了什么符号?(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们先来把这条节奏读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们读“空”(标出节拍数字,给一小节速度,慢速的读节奏)

师: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在心里空出来!(给一小节速度慢速读节奏,用划拍解决长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难点或用一个动作解决八分休止符)

师: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认识么?(师点个别音符)我们一起来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空出来。(琴慢速左手无伴奏)

(3)唱唱“叮咚”乐句

师:想想地质队叔叔用铁锤敲击岩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声音告诉我。(学生唱)师:地质队的叔叔们一边敲击着岩石一边走向远方了,你们再来唱唱!(师伴奏时运用肢体语言含胸表示渐弱,琴声由大到小)

师:你们是怎样用声音表现出来的?想想用我们刚刚学过的哪个记号来表示?我们再来唱一遍!

(4)完整演唱第四段

师:我来唱歌词你们来唱“叮咚”(交换角色再唱)

师:地质队叔叔的出现啊,彻底打破了山谷的寂静,使山谷变得更加有生机了!下面我们把这首歌完整的演唱一遍,注意声音和表情!(播放课件伴奏)(课堂调控:看到山谷中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和声音来演唱呢?用歌声告诉我。结尾时的渐弱记号你们表现出来了么?)

师:还记得我们模仿云雾的声音吗?(出示课件二声部)来复习一下。(先分别指导男生,女生,再二声部一起,琴声要弱,达到要求后再唱)师:下面就把它加到歌曲的前面作为引子,用你们的声音把听课的老师们带进这个美丽的大山谷中吧!准备好了吗?(课件伴奏)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1、处理整首歌曲,完整演唱

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静”!(梳理一下这首歌的内容,让学生想象歌中的意境。)老师唱,请学生说说歌曲有什么起伏没有。歌曲第一部分“静悄悄”;地质队叔叔来了之后“叮咚”声响起,变得热闹起来,后来地质队叔叔走后山谷又恢复了静悄悄。(学生唱)

2、乐器演奏,再次表现歌曲

师:泉水的叮咚声出现了几次?(谱子)三次的感觉一样吗?让你用打击乐来表示,你会选择什么乐器?(学生发言,教师及时评价)(分组用乐器演奏歌曲)

3、课件演示,歌词填空

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雾,烟,高。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紫,红,俏。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小,小,跳。山谷里,静悄悄,谁在把鼓敲?

4、音乐接龙:指名上台领唱,其他同学接唱(根据歌曲内容,问什么答什么)

5、回声唱法:一部分同学唱歌,其他同学做回声,对最后一行的声音做回声处理

五、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师:美妙的声音,奇妙的大自然,让我们长大后,也能象地质队叔叔一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再次唱起《山谷静悄悄》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山谷之行吧!(学生在课件伴奏中乘火车出活动室)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眼中充满好奇心理,他们往往喜欢好动的、直观的、图象与声音结合的音乐教学内容,并通过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来萌发激情和创编欲望,来验证自己的情感表达,而教师正是为他们提供这个平台的最佳伙伴。

作品的风格:

《龙咚锵》具有典型的民俗风情,四二拍,五宫调式,情绪欢快活泼,是由起、承、转、合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前两乐句歌声与锣鼓声交替,转句开始将锣鼓的节奏与歌唱的音调结合在一起,强调了热烈的气氛,抒发了小朋友敲锣打鼓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特色的乐思:

歌曲主要运用了节奏重复,旋律级进、重复,将锣鼓的节奏和歌词的音调结合一起,表现了人们过新年时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抒发了小朋友庆新年的欢乐心情。

教学的价值:

通过听学、说、唱、演四个教学环节,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有机结合,多种趣味教学方法的交错运用,使学生能大胆自信地参与活动和表演,通过师生间平等互动的交流,音乐问题生活化,音乐课堂生活化。

相关的背景:

《龙咚锵》是一首运用汉族民间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教学核心策略设计:

课时课题:明线:《龙咚锵》

暗线:感受汉族民间儿童歌曲风格

课标落实点:掌握休止符的演唱。

基本概念:【音符休止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音值的基本相互关系:每个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与1之比。例如: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于两个二分休止符等。【休止符的写法】在记谱法中,音符与休止符在五线谱上所处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正确的记谱,其目的是为了能简单明了、科学合理、准确地反映音乐思想。休止符在单符干记谱中,永远记在第三线上,或靠近第三线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写在第三线的上面,全休止符写在第四线的下面。在双符干记谱中,各声部共同休止时,休止符的记法与单符干记谱相同。个别声部休止时,休止符写在五线谱的边缘,或五线谱之外。这时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线。全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写在加线的上面。衔接教材:休止符出现在多册歌曲中。

整合资源: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节奏X.XXX|X0|并能简单表现歌曲;认识民族乐器锣、鼓、镲并能分辨其音色了解其演奏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感受过新年热闹的音乐情景,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唱歌为主的综合艺术课

学具:小堂鼓、小镲、小锣、筷子、红绸师生参与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锣、鼓、镲熟悉歌曲中重点节奏1.小堂鼓节奏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伙伴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瞧!(出示小堂鼓)生:它的名字叫做“小堂鼓”。

师:请你用嘴巴模仿小堂鼓的声音。

生:咚〃咚咚咚|咚0‖

师:(敲击小堂鼓)我们一起找一找现在我们周围的什么声音和小鼓的声音很相似?

生:用准备的筷子敲击课桌来模仿小堂鼓的声音。

a.(师说)敲起|小鼓|(师生敲)咚〃咚咚咚|咚0‖b.感受音的强弱

来〃了一群|小鼓队0|咚〃咚咚咚|咚0‖小鼓队它|走近了0|咚〃咚咚咚|咚0‖

小鼓队它|走远了0|咚〃咚咚咚|咚0‖小鼓队它|不见了0|咚〃咚咚咚|咚0‖(引导学生敲出不同的音量,感受音的强弱)

2.小镲、小锣节奏

师:(出示小镲、小锣)小鼓还有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咱们现在就去认识认识它们吧。

生:敲击小镲、小锣,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模仿出它们的声音——“锵”。

3.小堂鼓、小镲、小锣节奏

a.师:小堂鼓、小镲和小锣想一起跟大家问个好,小朋友们可要听好啊!

龙〃咚龙咚|锵0‖(两位同学来和老师配合)

b.师:我们也一起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出示课件节奏图片)敲起|锣鼓镲|龙〃咚龙咚|锵0‖

4.歌曲最后一句节奏a.师:(出示课件节奏图片)

a.龙。咚龙咚|锵0龙咚|锵0锵0|锵0‖大家还能读出它们吗?师领生读几遍。

b.师:用手势分别表示锣和鼓生:随手势读出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乐器的同时通过看、说、敲及看手势模仿声音的方式熟悉歌曲中的重点节奏。】

活动二:呼吸训练

1.师:我们敲锣打鼓像是要过新年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做好多好吃的。(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为饺子、汤圆、美食的图片。)师:还冒着热气呢,闻一闻,香不香?

2.生: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做闻的动作,进行呼吸练习。

a.慢吸慢呼

b.快吸慢呼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呼吸训练巧妙、自然地融入到“闻”香味的过程中,既有情趣,又为演唱歌曲做好了准备】

活动三:发声练习

1.师:这节课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大家高兴吗?生:高兴

2.师:高兴时你会怎么笑?让我们哈哈大笑吧,

3.(学生作大笑)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哈、哈、哈……”。

4.以“哈”的声音引导学生做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大笑,自然引出发声练习,让发声练习轻松进行】

活动四:歌曲学习

1.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播放录音范唱)说一说音乐的情绪是欢快热烈的还是慢速优美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聆听感受结果。

2.复听音乐按乐句分不同方向拍手。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欢快、热烈、高兴的,我们有一种表达高兴心情的方式那就是拍手,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随着音乐拍手呢?能不能随着音乐变换方向拍手呢?咱们一起来试试一个方向拍八下,数一数每段你换了几次方向?(再次播放录音范唱)

生:同老师一起跟音乐拍手,数出每段换了几次方向。

3.听音乐在每乐句的最后一拍拍手,

师:对了变换了四次方向,老师要告诉你的是一个方向就是一个乐句,咱们刚才的音乐一共有四个乐句,咱们再来和音乐一起拍拍手,这次的要求有变化,你只要在每句的最后一拍拍出声来就可以,看看谁做的最好。

生:同老师一起跟音乐拍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建立学生的乐句感和对四分休止的感受。】

5.教读歌词。

6.分角色演唱。

师:“过新年呀”,生:“龙咚龙咚锵”。师:“多快乐呀”,生:“龙咚龙咚锵”。

师:“龙咚龙咚锵!龙咚龙咚锵!龙咚龙咚锵龙咚锵锵锵!”演唱几次后师生交换角色。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动五:创编表演

请学生选择道具:红绸、锣、鼓、镲等结合自己的见闻,用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的形式创编音乐剧“过新年”。

【设计意图:提供一个舞台,使学生参与表演再创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和交往能力。】

评价、激励、自评、互评相结合,评出最佳小演员。

【设计意图:使用激励式评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活动六:结束新课

师:新年的爆竹声马上就要响起了,让我们一起期待新年的到来吧。(出示课件,内容为一个摇摆的钟)

师生:共同数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课件中爆竹声响起)

师生:高呼:“喔~,过新年了。”

师:“孩子们,让我们敲着锣、打起鼓,扭起秧歌快乐的唱起来,跳起来吧。”

生:边扭秧歌、敲锣打鼓,边唱《龙咚锵》结束新课。

【设计意图:综合所有的活动,让学生载歌载舞,再次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新课】目标达成检测设计:要素感知:乐句、休止符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欣赏积累:汉族锣鼓和汉族秧歌学习品质;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1、唱《学做解放军》

2、听《我是人民小骑兵》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学做解放军》,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解放军”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通过听赏《我是人民小骑兵》,使学生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速度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表现作用。

教学分析: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二课时教授了歌曲《小海军》,所以第三课时一开始我选用了欣赏教材,介绍四种乐器,先动后静,掌握木琴的敲奏,及吹喇叭的姿势,用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歌曲《学做解放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豪饱满的声音演唱《学做解放军》。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进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能听出它们是谁吗?

(请三位同学在教室的角落分别敲击锣、鼓、小喇叭、木琴,其他同学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称。)

2、师:其中有四种乐器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

(出示木琴)

3、师:我们别看它是由几片竹片组成,比较简单,可由它弹奏出来的乐曲别提有多好听了。

(听赏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

(多煤体出示骑兵图)

4、师:启发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述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5、复听音乐《我是人民小骑兵》在听赏重点之处作一点简要提示,如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的变化。

6、每组学生发一只木琴,让学生边敲边感受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渐强、渐弱的概念,启发学生感受强、弱、快、慢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情绪、不同情景。

7、最后一遍一边听,一边请学生敲击木琴,表现小骑兵骑着马过来,又渐渐远去。

二、学唱歌曲

1、师:上节课我们学做了小海军,今天我们来学习做一下解放军好吗?

2、请学生上台表演解放军。(播放歌曲《学做解放军》)

3、出示歌曲谱例在相同的节奏下做标记。(解决附点节奏)

在模仿喇叭声处,用小喇叭标记。

4、师:让我们一边吹喇叭,一边学唱这首歌曲。

5、学会歌曲后,抬头挺胸行进,并以吹小喇叭的姿势来演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听辨和尝试敲打木琴,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木琴不同敲打方法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和探究音乐的兴趣。歌曲学习采用适用于低年级的图画标记,让学生在模仿和体验中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茉莉花》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是一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间小调,它清丽、柔婉,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二、教学目标:

认知:欣赏不同地方、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了解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情感: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能力: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茉莉花》;

2、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并能正确的演唱。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且体验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

四、教学难点: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按节奏准确演唱歌曲;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并能正确的演唱。

五、教学方法: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的演示并以讲授谈话为辅助欣赏歌曲。

六、教学过程:

看花——情景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2、谈谈感想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闻花——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多媒体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 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

③学习音乐知识:附点音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a、拍、读课后新的节奏型,要求学生口读、手拍、脚踏,在读拍好后可以为节奏型创编句子或带进歌词练习。

b、c、利用电脑展示,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 找出乐谱中的附点音符进行练习。

④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之后,随伴奏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赏花--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江苏和河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特征。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茉莉花》,流传最广的是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多媒体出示两首茉莉花的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江苏的《茉莉花》委婉、秀美 ;河北的《茉莉花》豪放、欢快。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①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精彩的一幕吧!(多媒体出示演唱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说说宋祖英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②听赏和感受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师:除了演唱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播放音乐)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 (生交流、讨论) 品花——喝花茶说用途

师:同学们,我们听了这么多的茉莉花音乐,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途吗?今天老师准备了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品尝吧。

在茉莉花的音乐伴奏下让学生品尝茉莉花茶,并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茉莉花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茉莉的魅力。

师:茉莉花不仅可以喝,它的花还可提取作为茉莉花油,连叶和根都有药用价值呢。

本课小结,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最后让学生再次唱起歌曲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

1、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个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

2、通过音乐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

本课的导入引用的视频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个手提红灯笼的小女孩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唱响了>这首歌曲, 那清新优美的曲调,是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也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重现这激动人心的一刹那,可以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首民歌,问题的设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这样的情境导入必定会吸引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3、以音乐要素为中心的音乐知识学习

演唱歌曲是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为了让学生用细腻的声音演唱《茉莉花》,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小桥、流水、茉莉、花香)配上优美动听的《茉莉花》音乐,再悄悄洒上茉莉花的空气清新剂,让学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丽景色之中,在音乐中学会深吸气,慢呼气,跟着钢琴伴奏轻轻哼唱歌曲旋律,在茉莉芳香中用甜美柔和的声音学唱歌曲。由此,一个由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进行的识谱视唱过程得以实现,注重将音乐学习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日后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4、通过歌曲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从学情上看,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这样的旋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我不想在歌曲学唱上多花时间,而是挖掘歌曲的丰富内涵,通过歌曲处理,更好地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所以教学内容的第二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流行最广的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的音乐和歌谱,让学生跟着音乐,看着乐谱小声哼唱,通过欣赏,比较两者的不同风格,总结出:江苏民歌委婉秀美,河北民歌豪放欢快。之后我再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如:二胡演奏的茉莉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茉莉花,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歌剧《图兰朵》中法文演唱的茉莉花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更加增强了学生对茉莉花的喜爱和一种民族自豪感。 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听辨、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经过比较学生发现三首《茉莉花》,节奏有的宽松,有的紧密,情绪有的清新优美、有的豪爽热情、有的刚直爽朗,特别是东北版的,衬词和拖腔的加入,更增添了几分风趣和幽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将听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去挖掘它们的内涵和联系。

5、以音乐要素为中心的知识扩展

在课的最后,我用歌曲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品尝茉莉花茶,并谈谈感受,再利用我在网络上收集的一些图片学生介绍茉莉花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茉莉的淡雅清香。

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播放视频《绣红旗》)

2.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中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全体四个阶级对党的向心之意,受党的全面的领导。)

3、 导入课题《红旗颂》。所以,才诞生了《红旗颂》这一首庄严乐曲。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

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代。(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

(2)听行进主题。

听后交流:战士们没有退缩,一直在坚定、自信地前进。

(3)再听行进主题。

设问:这段旋律前面出现过吗?(聆听后交流)

(4)师:同样的旋律,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师分别演唱红旗主题和行进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发现:速度变化了,节奏变化了,加入了附点节奏。

教师小结:同样的旋律,速度变了,节奏变了,情绪也随之变化了。

(5)复听“行进主题”,学生做行进动作,感受音乐的坚定自信。

(设计意图:行进主题更适合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所以我采用动作感受法欣赏这一主题。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形象,用动作体验音乐动律,再通过对比法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欣赏能力)。

5.聆听“红旗主题”再现。

(1)师: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迎来了中国的解放,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共和国的蓝天上。我们的人民意气奋发,我们的军队坚强如钢。(图片:天安门阅兵式)。

(2)聆听“红旗主题“的再现。

听后提问:你觉得重复的是哪个主题?(红旗主题,即第一主题)

再听,有什么变化? 复听生答:情绪更高涨了。

三、完整欣赏《红旗颂》

(1)设问:让我们完整欣赏乐曲《红旗颂》,听的过程中可以哼唱,可以动起来。并注意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2)聆听《红旗颂》,边听边参与音乐表现。

(3)听后交流。

(4)完成活动1:有表情地朗诵《中国龙》

(5)以升旗仪式结束本节课。(出示幻灯片,全体起立)

(设计意图:由于作品篇幅较长,所以不可能在一节课里多遍完整聆听。将几个主题片段分析欣赏后,完整呈现音乐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并了解作品的结构。)

四、小结

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我们的心中,长大后我们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同时初步认识下滑音和波音记号。

2,这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对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进行深思,并且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踏踏实实做人。

二、教材分析:

《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6册第二课的一节歌唱课,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也有人讨厌他”。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写照,发人深思。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地表达了两只鸟的形象,两处的“呀哈哈”是发自内心的笑声,耐人寻味。

三、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这首儿童寓言歌曲的情绪。

2、处理歌曲中的修饰符号,并有感情的表演唱。

四、教学难点:

1、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音的唱法,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

2、歌曲中音程跳跃大,要求同学用听唱法完成歌曲。

五、教学准备:

1、电教平台。

六、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听音乐进课室

2、师生问候。

3、发声练习,用花喜鹊和乌鸦的叫声唱下旋律。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十

设计理念:通过学习歌曲,引领学生感受西部粗狂、纯朴的音乐特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歌曲演唱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视谱的锻炼,并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是一首具有船工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题材类别,是人们从事劳动时演唱的歌曲,节奏感强,便于演唱。歌曲为羽调式,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每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结合方法,节奏感强,唱起来流畅上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稍有欠缺。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体验音乐亲切、活泼的特点,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准确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在歌声中激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以聆听、默唱、模唱的方法唱会、唱准歌曲;通过在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等方法,了解学习中的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现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了解和音乐相关的文化: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优美的风光巩固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重难点: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教学准备:钢琴磁带三峡的相关资料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师生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语言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旅游让歌声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闭上眼睛一起出发!

【设计意图: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音乐文化为主线;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会唱的、并和新课内容相关主题歌曲做为导入歌曲,能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三、 学习新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A、老师:歌声把我们带到哪里去了?

学生:

B、老师:你眼中的三峡是什么样的 ?

学生回答:

C、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课题: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设计意图:感受三峡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多元的文化,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2、复听歌曲:

带着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歌曲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

学生:【设计意图:通过复听,达到进一步对音乐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3、按节奏朗读歌词:【设计意图:体验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美,同时解决音乐知识:休止符、反复记号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4、老师范唱:老师想把这首歌曲献给你们,请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演唱的?

唱歌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姿势、积极地表情、声音自然优美、气息流畅、口型圆润。

5、学生张口默唱:

老师:老师知道同学特别聪明,我先请你们自己试着唱一唱,请用张口默唱的方法进行,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在用心歌唱。

【设计意图:以激励尊重学生为前提,使他们充满信心的参与到歌曲学习中】

6、学生跟琴用“LA”模唱

7、唱歌词:请同学们填上歌词跟琴歌唱吧!讨论:你在歌唱中有什么困难吗?

8、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他们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以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态度得到老师的尊重,价值观也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得到深化和升华】

9、巩固歌曲:接龙、对唱

四、拓展延伸:

1、老师:同学们学得很棒!我们能不能以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现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歌词,使学生能享受音乐表演所带来的快乐】

小组讨论:学生展示:

2、师生共同齐唱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师生共舞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五、师总结下课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材第四册欣赏曲《出发》

教材分析:

《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作的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乐曲描绘了孩子们郊游出发的情景,为标题音乐作品。

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活泼可爱,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授课班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很多有过艺术培训的经历,认识常用音符,认识字母谱,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年龄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出发》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其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认识圆号、小提琴、小军鼓等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的表现特点。

3.能够创编与音乐相符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乐曲《出发》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圆号、小军鼓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铝片琴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

师:谈谈出发时的心情……

三、欣赏教学

1.初听乐曲。提问:听听,作者出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2.认识小军鼓、定音鼓。

3.复听乐曲。提问:还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4.认识圆号、小提琴、单簧管等乐器。

5.了解管弦乐队、管弦乐。

6.细听乐曲。

(1)聆听引子。提问: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由圆号奏出的号角性音调,充满朝气和力量,象征整装待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精神面貌。

(2)聆听第一部分。提问:这段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A、边听音乐边模仿开火车。(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B、师生合作用声音模仿火车声。

(3)聆听第二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了乘坐火车时的哪些快乐情景?A、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B、介绍铝片琴。C、跟着老师唱旋律。

(4)聆听结束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与前面的哪段音乐相似?给你怎样的感受?(了解力度、速度)

7.完整复听乐曲。

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演奏乐器、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五、总结下课。

小学音乐优秀教学设计 篇十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篇十三

一、挖掘教材中的意境

上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分析了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小白船》是一首非常抒情优美,流传已久的朝鲜民谣。旋律与歌词结合自然,给人以如歌如诉的感觉,表现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所以以,歌曲整个的基调是抒情,优美地、稍慢地,知道了这些因素,教师就可以着手创设意境了。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制作课件时,根据教学内容,在背景图片上要下了一番工夫,颜色要鲜艳,突出主题,使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板书也可以用彩粉笔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样学生可以从始至终在本课的意境中学习。

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美丽的银河,教师运用了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在《小白船》一课,整个课件都以天空的蓝为底色。绘制了白色的云儿,金黄色的月,银色的星星……这充分说明了,美的色彩,能够营造出美的意境。

三、用多媒体来展示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

本课课件设计也考虑到了意境,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的是:深邃的天空、数着星星→随着数星星的律动,引出天空中另一美丽的景物“月亮” →继而带着学生在《小星星》的伴奏音乐中,划着小船在夜空里畅游→不但使学生用心地聆听了新歌《小白船》,而且很自然地把他们带入到了美丽夜空情境中,可见。歌曲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引起共鸣强烈的学唱愿望油然而生。

课件能把歌曲中的意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既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课件,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情境中去,又没有喧宾夺主地把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以外的画面中去。

四、用电子琴伴奏来渲染意境

钢琴家肖邦曾经用钢琴演奏,把一批调皮的孩子带到夜色朦胧的大森林的意境中去,他用琴声向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大森林的故事,竟使这些调皮鬼安静下来,并一个个进入了梦乡。这说明作为乐器,在音乐意境的渲染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本节课中,教师在用电子琴演奏来渲染意境方面,也有较好的尝试。她在为歌曲《小白船》编配和弦时,用左手连续滚动式分解和弦为右手主旋律编配,使织体更富有流动性。从而渲染出歌曲中的美丽夜空的音乐意境。而在用《闪烁的小星》一曲导入时,(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音乐第一册)则用了和声节奏音型,为歌曲主旋律作背景,通过和弦的。节奏性变化,来展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意境。

上述教学实例说明: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实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电子琴伴奏织体,再加上其独特的和弦编配,同样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不错的意境教学效果。

五、用语言来描述意境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模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

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意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

1、设置问题引入意境

提问,在一节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本节课中有着如下的问题设计:(小星星累了,睡觉了,你们会想到什么时候?/小朋友,你们会划船吗?我们一起划着小船去美丽的夜空游玩好吗??……)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很多处,简单明了,即使对低年级的学生也是很容易理解,但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揣摩和思考。意境就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说说、练练、想想中出来了,越发见浓,课堂的那种静静的、美美的、淡淡的美感也就逐渐弥漫开来,学生和每一个听者一起沉浸其中。

2、讲述故事渗透意境

这首《小白船》原本没有故事,而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小女孩梦的故事贯穿全课,很有意境。我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做游戏,这点也符合他们的认知

规律。然而他们有时候 还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意境后,必然会对音乐的旋律织体、和声节奏赞叹不绝,激动万分,并有一种急于表述的激情。这时,教师就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辞不达意,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意境表述,这将有助于意境教学的深化。

六、用肢体来表现意境

通过肢体语言来体现歌曲的意境,从而使歌曲最深入人心,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即运用律动体会意境,使得肢体与歌声完美融合。首先,教师应该运用自己富有表情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

本课一开始,教师就带着学生律动,让学生在《闪烁的小星》音乐中,数着星星,唱着儿歌。把课堂气氛完全调动起来。接着,教师又跟学生一起做划船的动作,充分感受《小白船》的旋律,沉浸其中。

其次,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意境。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仅是自己动。同时,还引导学生动。在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动作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进行组合,甚至让他们创编出跟自己不一样的动作,并给予奖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伴着音乐,纷纷表演了自己创作的各具特色的动作。所以说,音乐意境的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促使意境教学直观形象化。

七、用歌唱来赞美意境

学生一旦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就会用非常自然的歌唱来赞美它,而这种自然的歌唱,是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还要动人心弦的。

教师在课前,自己已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深刻地了解了歌曲的意境。教学时,伴着动人的故事,用声情并茂的范唱,把学生带到美丽夜空意境中,在笔者富有魅力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十分投入地唱起了《小白船》。

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意境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正因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种惆怅,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长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乡那样一种心境。这种美感,也就是尼采说的那种“形而上的慰藉”。中国古代诗人喜欢登高远望,这样来引发自己对于人生的哲理性感悟,这种感悟,带给诗人的就是一种惆怅。这种惆怅也

是一种诗意和美感。也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在这种美感中,包含了对于整个人生的某种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

以上的几个方面,均反映了音乐教师积极、主动的音乐表现。音乐教师的这种主观能动的音乐表现,实质上是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内容的艰苦的二度创作。这种二度创作的层次,与音乐教师的敬业精神、审美艺术修养及音乐艺术素质紧密相关。这种二度创作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音乐课堂意境教学的成败。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以上就是我们结合本课研究的小学音乐课意境教学的策略和设想。希望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下面就请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在优美的歌声中进入美丽夜空的意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