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估算教学设计【优秀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估算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一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习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练习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近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近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习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习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估算教学设计 篇二

一、设计思想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在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www.kaoyantv.com]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习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我准 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够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增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

七、课前准备一

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 主题图片

八、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 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

1、猜猜老师的年龄。

老师今年大约( )岁,实际上( )岁。

2、猜猜老师的身高。

老师大约高( )米,实际上( )米。

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估算做准备。

(二)、探索新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

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

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设疑: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3、小组合作讨论: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

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3)、小组汇报结果: (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

结果一:29×8﹦232

结果二:把29看成30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结果三:把8看成10

因为10×29﹦29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

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

(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所以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

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

(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

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

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增强估算信心。

(三)、练习三步曲

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

1、基本练习

"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

出示21×6 48×5 397×73 510×7

A、独立完成,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

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练习

课本第72页的习题7。

3、开放练习

(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

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

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

人数5251495047

(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增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

小结 :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①、29×8﹦232

②、8×29≈240 把29看成30 8×30﹦240

③、8×29≈290 把8看成10 10×29﹦290,

十、作业设计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四、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五、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过程,学会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合理地进行一位数除多为数的估算,初步学会表述估算过程。

3.体会除法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估算意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或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同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确定问题: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2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3.小结:

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8页。

估算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29×8≈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四)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估算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

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

2、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怎样快速口算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3、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 汇报,归纳。

5、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

小结:我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可有不同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时,就可以通过估算算出一个大概的数。

6、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7、完成练习六第2 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

8、完成练习六第3题,学生交流汇报。

估算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16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哪些估算?你们记得怎样估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2,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怎样列式?

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

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生1)124≈120 生2)124=120+4

120÷3=40 120÷3=40 4÷3≈1 124÷3≈40

3、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1、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进行全班性讲评。

2、完成练习三第3、4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除法估算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数学估算教案 篇八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

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

教学策略:

①从已知中学。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最适宜的解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了解起点,创设情景。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

3、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走,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4、我校是个半寄宿制学校,有住校生289人,走读生251人,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学校大概共有学生多少人?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汇报各种计算方法,教师课件显示这些方法。

5、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图片播放走读生午餐的餐厅和学生公寓)251人分6排就餐,289人分住20个寝室,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比较,归纳方法。

1、探索解决“每排大约坐几人?”(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2、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52≈300③252≈2506≈5

300÷6=50250÷5=50

每排大约坐50人。每排大约坐50人。

②252≈240④252≈250

240÷6=40250÷6=41...4

每排大约坐40人。

[备选]如果学生提出260÷6等方法,要组织讨论,以明确其与250÷6方法相同而不必板书。

3、比较: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提出喜欢第一种,第二种都予以肯定

[备选]若学生以最接近实际结果为由提出第四种方法最好,可以通过“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样?”组织讨论。

4、: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三、联系实际,合理估算。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每个寝室大约住几人?”。

2、学生汇报(预计有两种方法):

①289≈300②289≈280

300÷20=15280÷20=14

每个寝室大约住15人。每个寝室大约住14人。

3、引发思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

4、(1)改题: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2)组织讨论:用280÷20=14估算为什么不可取?

(3):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

三、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1、比一比,谁算得更快?

①4年12月31日全校师生去距离学校2750米的瑞安广场冬游,同学们每分钟步行90米,从学校出发后,约()分钟到达。

②教师口述:在冬游现场,每个同学发到了这样一张倡议书(课件显示倡议书)他告诉大家我们的结对学校湖岭镇三小孩子们窘困的生活情况,估一估这张倡议书共有()个字。

在学生提出“首先得知道每行多少字、有几行”以后,出示“每行32字,23行”学生估算。

③在倡议书的倡议下,5年2月26日我校12个班共捐资11362元,平均每班大约捐资()元。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5年2月28日,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佰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佰元币。

信息②2月29日,王老师把剩下的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佰元币。

信息③2月30日,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辆面包车?(课件中面包车上写有“限载20人”字样。)

[备选]如果出现每辆车多坐5人租3辆的答案,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五、课堂,升华情感。

学生代表看了同龄人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后,回来向全校同学号召: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课件出示)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即找准了建构本课知识所需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建立了一个根基。

加法估算起到引入情景与复习的双重作用。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减少重复,沟通各算法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方法背后的方法”,达到“闻一知百”的效果。

既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从而学会“倾听”、“比较”、“完善”“创造”。

既巩固方法,又引出新问题。这样从同一学习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不同的需用估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广泛应用,还有利于他们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说法的理解。

呈现学生经历过的手拉手活动图片,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这些需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地体验了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而且现实背景中的具体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情境进行品德教育,为学习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使课堂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