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2-15-81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www.kaoyantv.com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7篇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朝花夕拾》1000字读后感作文 篇一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精选7篇)2-15-81

回到家,取出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对着那本书浮想:为什么题目是朝花夕拾呢?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四十五岁时的作品,而这散文集中所写的十件事,又是青少年时期的事情。小时候的事情等到老了再回想,不正恰恰对应题目朝花夕拾吗?难怪朝花夕拾的原名叫做“旧事重提”,追忆从前,这也是鲁迅先生写这本散文集的意义所在吧。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记录他追忆青少年生活片段的10文章。鲁迅使用了讽刺、暗喻的手法,隐晦地写出了当时自己想表达的一些情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这文章中首先用了许多美好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写道“我”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的不满。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我读鲁迅先生这追忆从前的散文,正如看着发自每个儿童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我们,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楼下的花园,与昆虫为伴,与野花野果为友,还有许多孩子们都嬉戏打闹。在学校里,虽然有老师们的严厉,但却仍抵不过我们心中的那份向往自由的童真。

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自然引起了我的共鸣,因此我才会那样独爱《朝花夕拾》中的这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尤其是鲁迅先生竟然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我们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童年的气息。

我好像也回到了小时候,一家人住在一起。那时我经常和周边的一些孩子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十分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花园来找人才会依依不舍地结束游戏回家。这不正是文中幼年时的鲁迅先生吗?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暖意融融的火光中,尽情地奔跑着,欢笑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不再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他们也和我一样,转变成在家里为学习操劳,就算偶尔和他们出去玩耍,也找不回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感觉了。每到节日,也不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前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或者百无聊赖地玩着电脑或看着电视……

我们的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琐碎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鲁迅先生所著的《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年代的童年,和幼时的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在这种无忧无虑中,我们自然就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但当我们回忆这些事时,也会和鲁迅先生一样,有不一样的感觉了。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字 篇二

是他,让我回忆童年;是他,让我精神焕发;是他,让我留恋难忘。他,就是我国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革命家——鲁迅。

他的作品数不胜数,有《彷徨》、《呐喊》、《朝花夕拾》……他的文章抑扬顿挫,他的文章留连忘返,他的文章针针见血。最令我感兴趣的,非《朝花夕拾》莫属。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每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旧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朝花夕拾》读后感800字

初读鲁迅先生的书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开始时可能会觉得很平淡,但回味后齿唇间都是余香。初读时,你也许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细想来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谛,然后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灵。亦如这本《朝花夕拾》,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的是信念。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字 篇三

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著作,而这部散文会集所写的,又满是先生年少时期的作业。年少的作业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黄昏去摘取,虽然失去了怒放时的美丽和芳香,但落日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味,而那若隐若现的幽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耐人寻味。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叙他年少和青年日子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很多使用了比照和挖苦的方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要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高枕无忧的日子,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离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极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庸俗日子,表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戴落拓不羁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含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作业是极端仔细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方位也要指出。这个比照方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质量,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慕名。别的,藤野先生对我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及对学生的天公地道,这与日本学生对我国学生的轻视情绪形成了明显的比照,表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正人。《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厚而有内在的年少故事,打击了软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希望。

虽然在鲁迅的年少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作业,但不时从言外之意中泄漏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豪情,让人眼前不由呈现了一幅幅心旷神往的天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年少回想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酷爱天然,神往自在的童真童趣。我似乎看到了年少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峻教导,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全部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学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识吧,因而我才会那样喜欢,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国际,读起来让人感到反常的亲热,充满激情。

小时侯,爷爷、奶奶、爸爸、母亲和我住在一同,那时我经常和楼道里的一些小同伴们一同玩耍,一同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完毕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咱们又会集合在那一片属于咱们自个的空地上,点燃咱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纵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领会着史无前例的高兴。现在,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门和其他同伴们嬉戏了,而是不断的为学业劳累。每封佳节,也不在出去和同伴们一同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乌黑的天空中开放的五光十色的“鲜花”,单独享受着……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四

《朝花夕拾》回忆的都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所以从中不难看出儿童的天真无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写采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百草园的动物、植物,如“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把动物植物拟人化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文中不乏鲁迅先生活泼的一面,“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根像人样。”因为听说吃了长有人形根的何首乌便可以成仙,然后就不惜弄坏了泥墙来找寻何首乌,结果却从来没有见到哪一根何首乌像人形的。这样的事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做得出来。还有听了长妈妈的美女蛇的故事后年纪小小的鲁迅觉得了做人之险,在夏夜乘凉时担心在墙上出现美女的脸,在走过草丛时又害怕遇到赤练蛇或是美女蛇。让读者对这么一个天真的孩子哭笑不得。

《朝花夕拾》中不但写了许多作者童年时期的趣事,而且也透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书塾描述体现了那时的教育制度的迂腐和乏味。《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把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比作了给隋炀帝开运河,蒸死小孩的麻叔谋。麻叔谋也就是北京人用来吓唬小孩的“马虎子”,可见麻叔谋在人们眼里绝对不是什么善人。鲁迅先生却说:“无论他是甚么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子,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本来麻叔谋已经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了,鲁迅先生去说他的危害远不及那些妨害白话者带来的广大长久。可见鲁迅先生是多么憎恨那些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力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看流云是,会在我眼前一闪烁罢。”这是鲁迅先生在小引中写的。《朝花夕拾》,正如它奇特的名字一样,是一本奇特的散文集,是一本脍炙人口的散文集。清晨绽开的花朵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娇嫩,下午时的花朵虽然没了清晨刚绽放时的娇艳,但是在夕阳的映衬下却更显韵味。

《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篇五

从书店回到家,拿出崭新的《朝花夕拾》,对着那个书名发呆:老师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给我们?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读完了《朝花夕拾》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比如在被选为课文的两篇文章中就有这种手法。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朴素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反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烂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哥哥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会和邻居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逝去,每次都要大人在门前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们都不停的为学业操劳着,没时间与伙伴们嬉戏玩耍了。每逢佳节,也不再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礼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经要逝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字 篇六

心目中,有两位文人一生铭记,一位是现代童话大王郑渊洁,他给了我最初的启蒙;另一位便是鲁迅,那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见证了一段历史,《朝花夕拾》便是如此。

一本仅有十篇文章的回忆散文集,见证了近代中国三十年的文化变迁,也留给了读者太多太多的感触。封建思想,帝国主意的压迫,中国六亿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鲁迅,仅有十四岁。

十四岁,父亲去世,鲁迅阴遭受诽谤而远离绍兴,到了南京进入雷电学堂。十八岁,只身一人又开始了怨毒日本求学之路。不该那些年龄承受的苦楚,鲁迅用他瘦弱的肩膀担着。初到日本,鲁迅和孙中山先生一样,怀着相同的梦想——学医救国而努力。不一样的是,一场讲述日俄战争的电影,改变了鲁迅今后的人生,从此弃医从文。这是莫大的勇气啊!一介平民,硬是用短小的笔尖,划开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埋下的阴霾,让一缕缕阳光,温暖了无数爱国青年的内心。

之后,鲁迅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旧屋里,多了一张藤野严九郎先生的照片,没有了完好的讲义,却给鲁迅今后的生涯做出了无限的铺垫……

在幼时的鲁迅,也有着平常的童年:“谋杀”自我隐鼠的阿长,却帮自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山海经》;背完了《孟子见梁惠王》的前三卷,也伤逝了去看五猖会的热情;告别了逸趣横生的百草园,随着大多数学子一齐,进入了三味书屋,请教了镜寿吾先生。仿佛人生都不会有偏差,直到自我父亲濒危,家境衰落。鲁迅的人生也从此逆转。

《朝花夕拾》并不如《百草集》那样有着浓厚的讽刺意味。相反,书中的背景,没有了夸张的手法,没有了能够的抨击,留下的只是一张张回忆的影子和一段段历史的记忆。腐朽的封建教育,崇洋媚外的社会风尚,还有大闹牛鬼蛇神的迷信之事,这些在《朝花夕拾》的任务里充分的体现出来。鲁迅就是鲁迅,仅有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经历的故事,才会有今日所见的《朝花夕拾》。

鲁迅再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曾提到:这十篇,原文载莽原上,之后被集成书了,原名叫“旧事重提”之后想一想觉得……于是改名为《朝花夕拾》。起初,鲁迅准备写的十一篇,结果只写了最终一篇《范爱农》便草草结尾了。据回忆录中讲述:这篇写法较差,大概是路途奔波,思路有点乱罢!其实知晓鲁迅当时状况的人都知晓,鲁迅再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住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阁楼上,一边与“名人志士”作斗争的同时,望着一轮明月,写着这十篇——《朝花夕拾》。

鲁迅的遗体上盖着毛主席亲手写的“民族魂”三个红字。这也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区别于日本的民族排挤,中国人至少应当团结起来,应对未来许许多多鲁迅先生还未曾面临过的,民族危难……

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字 篇七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文集多是回忆的故事,鲁迅先生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去叙述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在我读后,活像是一位老人在回忆童年时的点滴经历,平淡却心潮澎湃,或许人老了,总是喜欢回忆,那是发生过的故事,也是作为鲁迅先生身体的一部分,他的文字针针见血,扑面而来的更多的却是浓厚的亲切。我们的童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有相同的纯真。

那个动乱的时代,难能可贵的纯真,无疑是故事最大的亮点,细细咀嚼,更能让人沉淀下来,那些过去,到底讲述了些什么?

他怀念的,是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的是与小虫子在一齐的童年,大人一个不留神,钻进百草园,听蟋蟀的演奏,搬开砖头时,会遇到蜈蚣,听长妈妈讲不曾见过的故事,采摘花野果,他热爱自然,不喜欢管束,他对旧社会私塾严重的不满,他不喜欢死读书,他觉得写东西要有灵魂,他还写到关于藤野先生,对待工作是那么的认真,对中国留学生一视同仁,从不歧视,然而他在冬天却只穿旧旧的外套,那个杂乱的年代,藤野先生活的那么认真,那么君子。人的解放,这才是鲁迅写文字的重点!

为什么鲁迅先生的文字总是让我们一代一代的去品读,文字好似电影,把事情一步步的递进到高潮,而再次回观,总能让心灵一颤,原先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

生命就是一场远行,从最开始,到最终,一步步的走过每一个地方,而后我们开始惊讶,好像离从前的自我越来越远了,那些童真,那些单纯,似乎快要被扼杀掉了,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应当是在那样一个年代,仍然要有所信仰,是的!信仰是人生的必备品,大环境越来越能影响一代人,我们不要去做别人,而是做自我,有所信仰的生活,就算做一杯淡水,也要纯净。

鲁迅先生所折射出的思想让人怦然心动,他没有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大度的气派,他是那个年代醒的比较早的人,身边的人都在沉睡,洪水猛兽将至,他期望大家都能清醒,可那些沉睡的人,却无法唤醒他们,他只能用文字的形式,去警告那些人,该清醒了!然而那个封建的社会,更多的人是长眠不醒的,所以,文字中多少夹杂着无奈。那个年代,清醒着的人,太痛苦了。鲁迅先生对国人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他以往发出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慨。他对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的童年本来是欢乐的,可是一等到家道衰落,以往本来与他们家交好的亲戚朋友却一一离弃,他看到了亲戚的冷漠,看到了令人心寒的人心。鲁迅用他尖刻的笔端为我们勾勒出国人的奴性。

爱恨交织中,更加让人感觉童年是多么的可贵,它是多么完美的字眼,每每品读,都感觉童年中有那么一个充满朝气的少年,手可握太阳,脚可追清风,钓夏天最大的龙虾,堆冬天里最大的雪人。

那个以往的少年,此刻是否依旧如你这般,还是,再也找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