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沉淀成本范文(6篇)4-7-56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6篇沉淀成本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沉淀成本 篇一

沉淀成本范文(6篇)4-7-56

关键词:平流沉淀池;技术改造;集水槽;浊度;斜管

1. 存在问题

平流沉淀池以其对原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能力强、工作稳定、管理方便、构造简单、池深浅和造价低等优点,在大、中型水厂一直广泛。但在水厂的实际运行中,常出现以下现象:平流沉淀池中间段水流清澈,而末端集水段出水跑矾严重。特别当池组超负荷运行时,水力停留时间短,跑矾现象更加凸显。

集水槽出水夹带大量矾花,会增加沉淀池出水浊度,导致后续处理设施负荷加大,滤池频繁反冲洗,产水量下降。不但增加制水成本,而且不利于保障水质。因此,如何降低集水槽出水浊度,提高沉淀池处理能力,成为水厂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问题分析

胶体和悬浮物颗粒的有效沉淀主要取决于前期混凝过程及沉淀池的实际水流条件。

2.1前期混凝过程

药剂类型、混凝质量等前期处理因素直接影响可沉降絮体的成长。混凝剂和助凝剂的适量投加,理想的混合条件,对沉后水浊度的控制起先决作用。而药剂投加量不足则很容易引发沉淀出水水质恶化等事故。

2.2沉淀池水流条件

平流沉淀池末端水面多用指形槽实现均匀出水。集水槽出水不均匀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1)出水集水槽不在同一水平面,引起矾花上浮。由于施工安装质量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集水槽的实际高程发生了变化,造成集水孔出水不均匀,局部流速过大,流线过于集中会增加水流的表面抽吸,改变了水中悬浮颗粒的下沉方向,致使部分已沉降的矾花随上升水流被带出,从而出现沉淀池末端跑矾的现象。在实际施工中,没有控制好底部工字钢支架的高程是导致集水槽出水孔不在同一水平面的主要原因。

(2)集水槽前后端出水流量不平衡,是沉后水浊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对集水槽典型位置集水量变化以及其对沉后水浊度影响的研究数据表明,在通过集水槽出流时,水流有向位于中间集水区的集水槽收缩集中的趋势,集水槽中后端集水流量较前段大;而沉后水浊度从槽前到槽后沿程升高,集水槽中后段出水浊度偏高是造成总待滤水浊度升高重要原因。

(3)集水槽内负荷率偏高,是导致沉后水浊度偏高的主要原因。根据有关分析,集水槽内负荷率偏高,集水区的上升流速过大,会形成集水槽末端跑矾。尤其在用水高峰时段,水厂需要超负荷运行,这时集水槽的负荷率将超出工艺设计的额定值。按照工艺要求,平流式沉淀池集水槽负荷率应控制在20 m3/(m·h)。

3. 解决措施

根据实际运行状况,结合现有场地条件和水厂技改原则,采用工艺调整及设备改造等技术手段,提升平流沉淀池的处理能力。现归纳有以下几种措施:

3.1改善前期絮凝效果

当前,我国主要采取水力混合和絮凝工艺,对混合和絮凝过程的人工调控能力不足,因此对于药剂合理投加、混凝过程设计等的要求相对较高。实际运行中,应通过强化预处理过程,提高絮凝反应效果,形成稳定的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絮体。

3.2调平集水槽出水孔

针对集水槽不水平引起的矾花上浮,分以下两种情况制定相应方案:对于新建水厂,集水槽在加工过程中整槽焊接变形应控制在5 mm内,孔口中心高度差应在±2 mm以内;对于已建成投产的水厂,则以高程最高的集水槽出水孔为基准,先测量出基准集水槽与其他集水槽的高差,然后改变工字钢支架与集水槽之间的垫片厚度,将其他集水槽整体上抬,从而达到将集水槽调平的目的,这种调整方法简单快捷,耗资小,工期短。

平流沉淀池的集水槽调整后,出水孔水流变得均匀,上浮矾花明显减少,对改善滤前水水质起到积极作用。

3.3对集水槽不同位置的孔口采取变径处理

有关研究显示,通过分析集水槽内孔口流量及沉后水浊度的变化规律,对集水槽不同位置孔口进行变径改造,主要对集水槽前l/2位置处的孔口进行扩孔改造,以增大集水槽前端较清澈水的集水流量,相对减少集水槽末端较浑浊水的集水流量,可降低沉淀池末端水体的水平流速,延长其停留时间,从而减少池体末端的矾花上浮,降低沉后水浊度。

改造后的平流沉淀池集水槽,槽前至槽后沉后水浊度的差值缩小,沉淀池末端的矾花上浮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沉淀池现有池体型式及结构进行改造,实施容易,施工方便、费用较低。

3.4延长沉淀池集水槽长度

在实践中,通过延长沉淀池集水槽长度,将集水槽负荷率降低至工艺要求,可有效降低沉后水浊度,满足水厂工艺要求。这种方法在不增加水厂的生产成本,保证了水厂的出水质量。

实践表明,降低集水槽负荷率,减缓集水区的上升流速,从而弱化跑矾花的动力,集水槽出水浊度将明显降低。

3.5采用平流—斜管(板)组合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前段(前1/4~1/3部分),自然沉降效率高,充分利用了平流池自然沉降稳定,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强的优势;平流沉淀池后段,采用斜管(板)沉淀系统,将大大增加沉淀面积,改善了沉淀池的水力条件,水力停留时间短,沉淀池的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针对平流沉淀池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在平流沉淀池后段建造快速沉降系统,或将原有的平流沉淀池末端沉淀区改造成斜管沉淀池,是比较理想的改造方案。

平流斜管(板)组合沉淀池的优势:(1)保留了平流沉淀池对水质变化的缓冲作用,斜管或斜板沉降系统所受冲击小,出水水质稳定;(2)允许一定程度的超负荷生产。有资料表明,理想状态下,出水量可提高到原来的2~3倍;(3)提高了沉淀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即使对水质或水量变化的反应不及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也不会很大;(4)有利于控制短流、紊流、密度流等的变化,减少了气温、风力等自然因素对沉淀效率的影响;(5)节省资金。扩建平流沉淀池或将平流池整体�

4. 结语

城市需水量的逐年增长,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自来水厂在一定时期常面临超负荷运行的状况;另一方面,随着供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对沉淀处理效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给水厂的运行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水厂应相应制定沉后水浊度的控制指标,针对具体的实际条件,选择合理的技改方案,降低沉淀池出水浊 度,减少后续处理设备的负荷,提升了水厂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制水成本的同时,保障供水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王旭宁, 孙学东, 姜红安, 赵红志, 李实,平流沉淀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期刊论文]- 中国给水排水 2006,22(10)

[2] 常颖,陈慧仪,张绍辉,谢小东,何秀贞,平流沉淀池集水槽工艺改造研究[会议论文]- 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05年年会

沉淀成本 篇二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政府干预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10000308

一、新古典经济学对沉淀成本的分析

新古典经济模型可能有助于与斯密同时代的人更好地理解基本的市场供求规律。但是从那时起,基本的经济模型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今天,在现代工业经济的情况下,同样这些经济模型几乎与现实没有什么关联,非但未能揭示经济体的本质特征——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掩盖了非常重要的经济机制——复杂的信息结构。尤其是“在竞争充分的条件下,市场交易会使商品价格趋于与该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相一致。进入这种价格状态时,一个经济即可以被认为是达到了其最佳产出水平,即达到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不幸的是,这一理论只有在投资可以不花成本地转移或进出不同行业时——也就是当工业的沉淀成本几乎为零时才起作用”[1]。这说明,在没有沉淀成本的情况下,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可以在市场或产业间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即使在短期出现沉淀成本,也被事前完全预期到了,所以,仅仅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进行选择而无需考虑已经发生的沉淀成本,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当事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然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2]认为沉淀成本是影响企业进入、退出与战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突破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换言之,一旦考虑沉淀成本及其影响,就会产生垄断或寡头市场,因为可以获得垄断利润,也就不用考虑产品市场价值实现问题了。即使威廉姆森[3]也指出,如果资产没有专用性,那么交易成本经济学没有说服力。这时资本市场交易就出现在可竞争市场上,毫无战略可言,再次突出资产专用性的重要性。

通常,新古典经济学家仅仅着眼于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市场交易过程,产生沉淀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

1资产专用性是产生沉淀成本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移作他用的资产。可是即使改作他用,会使资产的效用大大缩减,甚至可能变成毫无价值。因此资产在不同行业间的重新配置必然涉及一定的成本支出。按照Williamson[4]划分出四类专用性资产:(1)设厂区位专用性;(2)物质资产专用性极强;(3)人力资产专用性;(4)特定用途的资产。后来Williamson又增加临时专用性和品牌专用性。此外,还有一些交易或关系专用性资产(Relationship-Specific Assets),这些资产(可能是无形资产)是相互依赖的,如果双方的关系不存在了,它们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投入企业的这部分资产是处于风险状态的,这些专用性资产一旦发生市场交易或终止契约,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

2交易成本也是产生沉淀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交易成本是指达成一笔交易或签订一份契约所要花费的机会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这些交易成本对于提高初始购买价格以及降低资产再出售价格有很大影响,类似于税收楔形,从而产生沉淀成本。即使资产不具有产业或企业专用性,由于Akerlof[5]的“柠檬效应”问题,常常也会产生部分沉淀成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买卖双方对二手资产的质量存在信息不对称,致使通用性资产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就像汽车市场上的旧车问题,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

3 显性或隐含契约、政府管制的存在等也会产生沉淀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契约完全,不会存在沉淀成本。然而,由于契约是不完全的,不确定性和意外冲击,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例如,如果存在充分就业的隐含契约,一旦失业,就会产生部分沉淀成本;再比如,政府对于某些可以流动的资产加以管制不允许流动,也会产生沉淀成本。

通过打破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市场模型,沉淀成本常常出现在产业组织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中,它

一是沉淀成本构成潜在企业的进入壁垒,很容易造成进入威慑和先行者优势。为了证明固定成本不构成进入壁垒,需要定义进入壁垒概念,它是指不由在位企业而由潜在企业承担的生产成本。遵循这一定义,Baumol和Willig[6]指出沉淀成本是一种进入壁垒。因为沉淀成本对于在位企业来说,当前决策或者未来决策不应该考虑这部分,或者说不把这些沉淀成本看做成本,体现了沉淀成本决策无关性,从而使在位企业产生成本优势。但是,对于潜在企业来说则完全不同了。这是因为沉淀成本对于潜在企业来说是一种递增成本,也是一种递增风险,必须在其进入市场后得到相应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在位企业有较少的竞争环境,而潜在进入企业却知晓其与在位企业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潜在企业进入可察觉的风险一般来说高于在位企业。这将造成在位企业和潜在企业之间边际成本和边际风险的差别,很容易使在位企业采取降低进入收益和提高进入成本措施而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二是沉淀成本不仅构成潜在企业的进入壁垒,也会构成在位企业的退出障碍。虽然在位企业会获得垄断地位,但由于面临市场供求变化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引起在位企业亏损。即使市场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也不会退出。因资产专用性、市场交易成本以及显性或隐性契约变化等,会造成在位企业退出惰性或退出滞后,不利于资源重新配置。

三是交易成本经济学集大成者威廉姆森通过资产专用性与治理结构探讨比较制度分析。他不仅注意资产专用性的生产技术成本优势,更注意到资产专用性带来的制度层面劣势——交易成本,从而也会影响投资成本的补偿程度。他发现,与市场不同的是,企业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如知识技能)和其他资源的所有者常常固定在一种特定形态上,很容易产生变化依赖性。例如,公司在进行厂房、机器和设备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之后,就不可能轻易地将这些投资转为他用。不仅物质资本投资如此,即使所获得宝贵的专业化知识(人力资本投资专用性),这些专业化知识只要退出,也将变得毫无价值。因资产专用性引发交易成本,一方面,使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下降,如委托和产权结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根本性转换存在,也使企业准租金分配常常遭受Klein等[7]所说的敲竹杠问题(Holdup Problem),很容易造成投资成本无法补偿或者补偿不足,因而看到降低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治理结构重要性,它们间接达到补偿投资成本的目的,也就不会涉及产品市场价值实现失灵问题。

二、马克思经济学对沉淀成本的分析

实际上,19世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明确提出沉淀成本概念,但他已经认识到沉淀成本的本质特征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马克思按照资本价值转移方式划分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前者是逐渐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后者是一下子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而且他还指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不断受到冲击或损耗,由新变旧,外表形态虽然较长时期保持不变,而它的内在功能却在慢慢地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就逐渐地不同程度地降低,其自身价值也随之相应地减少。固定资产因损耗而减少的价值称为折旧。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成本中的那部分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称为折旧费。

马克思从生产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成本角度来分析沉淀成本的产生,而不是从资本市场的交易过程的价格差入手,尤其是将沉淀成本与进入、退出市场之间的联系切断了,由市场交易过程回到生产过程中,突出折旧成本与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为此,马克思考察固定资产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从价值转移方式角度探讨沉淀成本的产生,更多地关注市场竞争、技术进步以及产品创新给在位企业带来的沉淀成本。这种沉淀成本实际上也是社会进步必须支付的一种价格,特别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逐步提高,导致利润率下降,社会产品价值实现越来越困难。也就是说,那些只关心个人利润率的资本家,其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是让整个经济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决定性因素,从而造成类似于一种“合成谬误”或“囚犯困境”。也就是说,身陷“囚犯困境”以后,资本家会做出让所有人的利益都受损的最差选择,因此需要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同心协力。因为在马克思之前,新古典经济学虽然是一种利润驱动性资本主义理论,但它却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资本理论和利润理论……一个主要漏洞,就是缺乏一个能够安置长期固定资本的学说[8]。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新古典价格理论关于价格将由边际成本单独决定,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沉淀成本在这一理论中都不起作用。然而,在出现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完全竞争将会给企业招来极大的灾难,此时却假定固定资产不存在,或者假定固定资产具有完全通用性,可以随时重新配置,这一说法严重脱离经济发展的现实。

固定资产投资所具有的特点,主要就是不流动性,而这个不流动性主要是源于其价值损耗,一种是有形损耗;另一种是无形损耗。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机器的有形损耗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使用,就像铸币由于流通而损耗一样;另一种是由于不使用,就像剑入鞘不用而生锈一样。在后一种情况下,机器的损耗是由于自然作用。前一种损耗或多或少地同机器的使用成正比,后一种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同机器的使用成反比。固定资产无论使用,不使用,都会发生有形损耗。固定资产因使用而发生的有形损耗是大量的,主要的,这种损耗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工作负荷强度和固定资产本身的质量”[9]。马克思还指出:“机器除了有形损耗以外,还有所谓的无形损耗。只要同样结构的机器能够更便宜地再生产出来或者出现更好的机器同原有的机器相竞争,原有机器的交换价值就会受到损失。这两种情况下,即使原有机器还十分年轻和富有生命力,它的价值也不再由实际物化在其中的劳动时间来决定,而由它本身的再生产或更好的机器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因此,它或多或少地贬值了”[9]。可以看出,技术进步可以迅速地摧毁原有物质和人力资本价值,这种价值损失实际上也是一种沉淀成本。正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成本无法通过自身市场销售价值得到补偿,才使马克思转向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上,这也是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区别于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没有债务和经济危机。大多数新古典经济学家过于感情化地坚持市场经济社会是所有可能的社会状态中最好的。结果,仅仅讲述经济刺激是如何把模型导向稳定均衡的,如果有什么例外的话,也不过是把经济刺激改成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从而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掌握数学、统计学和经济计量学等技巧方面,放弃对各种人、行业或制度进行现实研究,从而难以解释诸如1929年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经济学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状况,对沉淀成本概念解释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市场价值损失方面,以及如何看待这些价值的损失,他指出:“这种生产资料把多少价值转给或转移到它帮助形成的产品中去,要根据平均计算来决定,即根据它执行只能的平均持续时间,从生产资料进入生产过程时起,到它完全损耗不能使用,而必须用同一种新的物品来替换或再生产为止”[10]。马克思还指出,“年劳动产品的价值,并不就是这一年新加劳动的产品。它还要补偿已经物化在生产资料中的过去劳动的价值。因而,总产品中和过去劳动的价值相等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当年劳动产品的一部分,而是过去劳动的再生产”[11]。企业主要目标是扣除货币工资、原材料成本以及资本折旧、利息成本和现有资本存量的所有者的正常报酬(股东份额)之后产生合理的现金剩余(利润)。资产有形和无形损耗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连续过程,而这些损耗是理解固定资产引发沉淀成本的关键。由于固定设备是由年龄或寿命(Vintage)构成的,同一设备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寿命,因而设备的残值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意义上,折旧成本必须通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价值得到补偿,否则就会发生沉淀成本。

尽管经济进步伴随着长期固定资产的积累,但是新古典经济学不现实地假定耐用资本品不存在或者假定资本品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以看不到长期固定资产积累所固有的本质特征——沉淀成本的产生。因此可以说,为了使简单再生产正常地维持下去,其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耗费多少劳动资料就要补偿多少劳动资料。否则,由于自由放任市场机制,很容易造成理性悖论——社会产品价值无法实现,会产生更多的沉淀成本而引发债务与经济危机,甚至是全球经济危机,从而看到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三、沉淀成本的产生与价值实现失灵

因为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从长期看来没有沉淀成本,所以也就没有资本和利润理论了,从而看到市场与企业之间完全替代关系。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创始人科斯明确提出:为什么有些活动通过市场交易展开,而其他经济活动则是在企业内的等级制度下进行?遵循科斯这一研究思路,威廉姆森提出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概念,细化交易成本,比新古典经济学前进了一� 为了克服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概念的局限性,我们沿着马克思经济学的成本补偿或价值实现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资本理论和利润之间的复杂性。因此说,沉淀成本或固定资产使马克思《资本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也不同。

企业投资的目的就是让生产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销售以获得一定的利润。此时假设企业投资具有显著的沉淀成本或很强的专用性,它们与劳动、原材料等生产成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要能够按照补偿投资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服务,固定资产、R&D和技能诀窍等耐用性和专用性投资也就不足为虑。在企业购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折旧费,企业只需要在产品市场上获得销售收益就行。如果企业无法补偿折旧成本,那么就会出现沉淀成本,此时与企业是否退出市场还是继续生产都没有关系。对马克思经济学来说,沉淀成本主要是一个价值实现或成本补偿问题。

因此说,突破新古典经济学的狭义概念,广义沉淀成本可以被定义为既不能通过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价值得到补偿,同时也不能通过资产投资本身的再出售价值得到补偿的那部分成本。由此可以推断,尽管资产具有通用性或者它们的服务寿命很短,如果不能得到完全补偿,企业仍会产生沉淀成本。反之,尽管资产是专用性或者它们的服务寿命很长,如果能够得到完全补偿,也不会产生沉淀成本。Dixit和Pindyck[12]则指出,沉淀成本是任何投资成本的一种潜在特征,比人们通常认为得要普遍得多。

由此可见,依据马克思经济学对于广义沉淀成本的理解,可以拓展新古典经济学的狭义性。一是沉淀成本不仅与资本市场状况联系起来,而且还与产品和服务市场联系起来了。二是沉淀成本不再与进入和退出市场发生关系。即使企业继续运营仍会产生沉淀成本,尤其是折旧成本自身能否得到补偿非常关键。三是从事前来看,任何投资成本都可能成为沉淀成本。但是从事后看,每一类投资成本都有可能是沉淀成本,主要取决于企业在投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价值实现状况,但并不意味着有些成本可能潜在地比其他成本更容易产生沉淀成本。四是突出沉淀成本与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把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联系起来,从而可以看出沉淀成本的有无与宏观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沉淀成本可有可无。而在现实经济中,固定资产的损耗(折旧费)还包括货币工资、原材料成本等,不仅需要得到正确反映,而且还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补偿。如果忽视投资成本的补偿,也就忽略了沉淀成本的存在价值,不仅会影响扩大再生产,甚至还会破坏简单再生产过程,最终导致财务资源枯竭、非自愿性失业和经济危机等,从而孕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方向。

四、对沉淀成本概念的一种新综合

一般说来,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于沉淀成本概念的分析主要关注:一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完全知道沉淀成本的大小,从而使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看不到沉淀成本存在及其自身变化的现实意义。二是仅仅着眼于资本市场交易过程,其中资产专用性、交易成本以及政府管制等影响沉淀成本。三是沉淀成本仅仅与进入、退出市场直接相关,忽略了产品市场价值实现对沉淀成本的影响。也就是说,沉淀成本不仅构成潜在企业的进入壁垒,而且还构成在位企业的退出壁垒,严重阻碍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或产业。四是虽然看到准租金分配时“敲竹杠”对投资成本补偿问题,但忽视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对沉淀成本的影响,特别是固定资产价值损失(折旧成本)自身的补偿问题。因此说,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家往往囿于新古典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边际分析导致很难看到沉淀成本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换言之,新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短期与长期分析,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资源都可以充分流动起来,因而不会存在沉淀成本。这样,在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都不涉及它,从而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市场,无需政府干预或者干预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相比之下,马克思经济学对沉淀成本概念的理解超越了静态均衡分析,而是指在历史时间和动态调整中,因资产有形磨损、无形磨损以及社会产品价值实现失灵的自然结果,是市场经济天生不稳定的来源。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是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经济的核心本质,而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折旧费)无法通过自身再出售得到补偿这一事实,导致马克思认识到社会产品价值实现对于投资成本补偿的重要性。这样,马克思经济学不再考虑进入、退出市场与沉淀成本之间的联系,而是从产品价值实现角度直接探讨沉淀成本的出现,广义沉淀成本不仅与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价值实现有关,还与资产自身的销售价值实现有关,是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没有沉淀成本的经济模型,尽管从短期来看,产业组织经济学强调沉淀成本的承诺和博弈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强调资产专用性和交易成本概念等,为考察沉淀成本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需要考虑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状况,而且还需要考虑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在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的狭义观点基础上,结合马克思经济学对沉淀成本的拓展分析,将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考虑投资成本的价值补偿问题,从而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广义沉淀成本的形成动态过程及其后果[13],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沉淀成本的产生与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第一阶段是投资决策,主要是指购买或建造厂房设备的承诺,而且还包括在投资付诸实施之前需要支付的搜寻信息和签订契约方面的交易成本投资。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在生产中不仅需要考虑激励与协调机制,还需要考虑各类资产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程度,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自然资本,从而看到折旧成本自身对各类资产的沉淀成本影响。第三阶段是产品销售,需要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如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则不会出现沉淀成本。如果产品和服务滞销,就会亏损。此时,需要考虑第四阶段,企业是否出售固定资产。如果再出售价值能够补偿投资成本,那么也不会存在沉淀成本,进而不会出现债务和信贷问题。然而,如果再出售价值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就会出现沉淀成本,其结果是,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也会随之而来。尤其是,企业的投资活动—价值实现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或时间滞后,经济中的政治、历史、社会和心理等因素都会影响投资成本的补偿程度,影响企业的再生产条件。因此,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都需要得到补偿,否则,就会导致沉淀成本出现,以致引发再生产中断。一方面,从长期看来,新古典经济学没有沉淀成本,一切投资成本都可以流动起来;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即使出现沉淀成本,也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其沉淀成本的大小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决策,可以说,沉淀成本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然而,从马克思经济学角度看,沉淀成本产生意味着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困境。进一步说,如果这些行业出现的危机能够很容易波及其他行业、其他地区,使国民经济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危机。因此说,如果处于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中,没有沉淀成本,企业通过资产自身的再出售很容易解决自身财务困境,也就不会有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然而,正如马克思(也包括凯恩斯)所强调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成本无法通过社会产品价值得到实现,企业也无法通过资产出售得到补偿而产生沉淀成本,很容易产生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从而看到新古典经济学假定错误会自我消除,或者自我调节的市场力量会纠正这些错误。不幸的是,在现实世界中,金融恐慌会轻易地失去控制,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马克思和凯恩斯都认为生产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引起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但在解释这种差距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凯恩斯认为,出现差距完全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马克思则在强调需求和供给都有问题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供给(即生产能力的侧面)上。也就是说,资本家的投资支出起到了扩大总需求以及提高生产力的双重作用。因此,资本家的投资支出引起的生产率超过了总需求时,资本主义经济很难摆脱价值实现受挫的恶果[14]。

图1 沉淀成本的产生及其政策取向

总之,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坚信完全理性,因在理性预期和有效市场理论走得太远,以致无需考虑沉淀成本问题,如果不把沉淀成本添加到理论模型中,我们就会丧失判断力,也就无法认清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由于有限理性、真实时间以及非遍历性背景(Nonergodicity)的约束,沉淀成本的产生是由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以及政府政策等造成的,难以纳入新古典一劳永逸的优化模型中。沉淀成本的出现对微观和宏观经济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不容忽视。尤其是沉淀成本的出现,主要通过流动性约束和财富效应,使背负债务的企业逐渐缩小生产规模,从而波及宏观经济,很容易引发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究其本质,这主要与投资成本的补偿机制有关。对于企业的生产耗费来说,包括机器、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摊入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等,都需要通过社会再生产运动得到相应的补偿。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价值运动的方式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补偿,在实物上如何更换,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状况,也直接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或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需求、相互供给,形成互为条件、互为制约关系。

五、一般性结论及其制度或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条件下,任何投资都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或产品市场得到补偿,从长期来看不会产生沉淀成本,自由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如地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个人仅仅致力于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结果却导致了有效率的、最佳的社会结果,无需政府干预,仅仅关注短期沉淀成本的存在及其影响并无大碍。然而,遵循马克思经济学的成本补偿或价值实现的思路,可以看出马克思《资本论》优越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所在,走进一个有货币、信贷、固定资产甚至真实时间的世界里,市场具有不稳定性,诸如非自愿性失业和经济危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新古典完全竞争市场没有沉淀成本,但是新制度经济学依据资产专用性和交易成本考虑现货市场、长期契约或垂直一体化等组织边界问题。迪克西特和平迪克研究不确定性与沉淀成本投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创建了实物期权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新古典净现值方法[15]。这些研究更多关注狭义沉淀成本,但对于完善马克思经济学对于沉淀成本的本质认识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超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着眼于总供给政策并兼顾总需求政策,区分有无沉淀成本经济模型这一简单两分法,再次确立了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核心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制度或政策创新的基本原则,即加强风险和沉淀成本管理。

1从经济理论创新上看,沉淀成本也会引起市场失灵,又一次驳斥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产生最佳结果这个斯密神话,有沉淀成本的经济模型更加贴近现实经济条件。自由放任并不可行,私人契约和政府干预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创新等,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产生的沉淀成本十分显著,很容易造成创新悖论,并不是技术进步越快越好[16],也不是创新越多越好[17],因此,有管理的适度竞争或适度垄断是合意的,过度竞争和完全垄断都不会产生最优解,尤其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2沉淀成本概念为研究市场不稳定性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超越了静态均衡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条件变化不大,就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某些事情。然而,在一个不稳定性的市场经济中,没有人能够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来进行准确的预测,我们只能依靠有根据的猜测。在这个有根据的猜测中,我们往往会低估其中的猜测成分,所以很难看到沉淀成本的出现。也就是说,企业投资成本只能从产品销售收益中得到补偿,才有可能不断购入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保证企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产生经济衰退或经济萧条,难以回到均衡状态中,自由市场受到质疑,政府干预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全球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也需要各国采取合作方式加以解决。

3从制度或政策创新看,确立了沉淀成本与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内在联� 交易成本与经济绩效可以间接地通过沉淀成本大小反映出来。与一般均衡竞争性市场资源充分流动性相比,整个经济是不会存在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任何债务问题都可以通过资产出售得到补偿。然而,沉淀成本引入,有限理性和金融市场动荡,很容易发现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客观条件,在于投资成本无法得到补偿,无法偿还债务,很容易产生通货紧缩[18],而交易成本也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为此,完全依靠市场和完全依靠政府干预都是有害的,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沉淀成本就� 二是积极完善长期契约、垂直一体化或所有权配置等,减少委托—成本,加强激励与约束管理。三是政府制定加速折旧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体制等总供给政策。四是除了总供给政策外,还要加强总需求管理,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甚至是收入分配调整政策,提高有效需求水平。以上这些政策有助于产品和服务销售价值实现,可以达到降低沉淀成本的目的,避免产生债务和经济危机。

总而言之,通过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沉淀成本概念的比较与综合,从中看到,有无沉淀成本是二者的关键所在。前者认识到沉淀成本的存在及其严重后果,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后者通过假设完全理性或者理性预期,仅仅关注短期,但从长期来看并不会存在沉淀成本,看到了斯密倡导的市场神话存在的约束条件。正视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现实,使我们把制度创新或政策创新定位于投资(生产和交易)成本补偿上,使风险管理和社会管理都着眼于沉淀成本管理,不仅包括总供给政策,还包括总需求政策,甚至还有经验、惯例和习俗等行为规则,以应对这个充满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的真实世界,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这“两只手”,提高经济体制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于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迈克尔·佩雷曼经济学的终结[M]石磊,吴小英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

[2] Kessides,IN,Tang,LSunk Costs,Market Contestability,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irms[J]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0,37(3):215-236

[3] 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2

[4] Williamson,O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he Natural Progress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100(3):673-690

[5] Akerlof,G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488-500

[6] Baumol,WJ,Willig,RDFixed Costs,Sunk Costs,Entry Barriers and Sustainability of Monopol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96(3):408-431

[7] Klein,B,Crawford,J,Alchain,A Vertical Integration,Appropriable Rents,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8,21(2):297-326

[8] 迈克尔·佩罗曼市场的天生不稳定性[M]孙强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1-32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43,443-444

[10]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6

[11] 中共中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2-183

[12] Dixit,A,Pindyck,R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M] Cambridge:MIT Press,19941-15

[13] 汤吉军 西方经济学视角下的沉淀成本局限及其重构——兼论马克思经济学的贡献[J]江汉论坛,2008,(9):14-18

[14] 李正典颠覆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96

[15] 阿维纳什·迪克西特,罗伯特·平迪克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投资[M]朱勇,黄立虎,丁新娅,朱静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8

[16] 林毅夫,潘士远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5,(10):5-11

[17] 彼得·斯旺创新经济学[M]韦倩译,北京: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20

沉淀成本 篇三

【关键词】项目改造;重金属;石灰沉淀法

1项目概况

丹霞冶炼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以北的仁化县,是国内首家大规模采用锌氧压浸出工艺并综合回收镓锗等稀贵金属的锌冶炼企业,主要产品有锌锭、硫磺、电镓、二氧化锗等。本工程位于丹霞冶炼厂北侧,原有的20kt/a锌冶炼厂北侧场地内,建设场地东西长约220m,南北宽约20m~60m,标高114.00~124.0m,受用地条件限制及场地内部分现有构筑物需要保留的要求,用地较为狭小。

2现有污水处理概况

初期雨水、主要车间生产污水和硫酸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送至污水调节池,经泵提升至一级反应池,投加石灰乳调节pH至9~9.5,混合液经充分反应后生成Zn(OH)2和石膏,反应后的混合液自流进入一段沉淀池进行沉渣分离,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二级反应池,投加石灰乳调节pH至10-11,混合液经充分反应后生成Cd(OH)2和石膏,反应后的混合液自流进入二段沉淀池进行沉渣分离,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中间池,再经泵提升至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完的水经回调pH后,回用至铁渣过滤、磨矿厂房或达标排放。

3目前污水处理站存在的问题

(1)厂区汇水面积约30万m2,原设计受纳厂区30mm约10000m3雨水量进行处理,其余雨水自然排放。但现根据环保要求,需受纳厂区100mm约30000m3雨水量进行处理,现有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及时处理雨水,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需进行扩能改造。(2)污水处理站有两台砂滤器及三台机械过滤器,原设计处理能力为200m3/h,但由于滤料板结,实际处理能力约为120-140m3/h。(3)污水处理站没有设置DCS系统,造成污水处理站工人劳动强度高,且不能精确控制工艺条件,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

污水处理站现主要的问题是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实际的生产、环保要求,迫切需要扩能改造。原污水处理站采用石灰法,二段沉淀+过滤的方案,为满足生产和环保要求,本次改造将现有工艺的一段、二段反应沉淀工序并联运行,作为改造后方案的第二段反应沉淀,需要在第二段反应沉淀前增加一段反应和浓密沉淀。改造后,一段沉淀主要作用为脱硫及去除大部分重金属,二段沉淀的作用为去除剩余超标的重金属。对于一步沉淀的脱硫,现成熟的工艺为石灰法。该法简单易操作,投资小,运行可靠,故一段沉淀沿用该工艺。生物制剂是以硫杆菌为主的复合功能菌群代谢产物与其它无机化合物进行组分设计,通过基团嫁接技术富含大量羟基、巯基、羧基、氨基等功能集团组。生物制剂中的复合配位体能够与多种重金属离子配位实现深度净化,解决了目前化学药剂难以同时深度净化多金属离子的缺陷。冶炼重金属废水通过生物制剂多基团的协同配合,形成稳定的重金属配合物,用碱调节pH,并协同脱钙,由于水处理药剂同时兼有高效絮凝作用,当重金属配合物水解形成颗粒后很快絮凝形成胶团,实现重金属离子和钙离子的同时高效净化。水解渣中金属含量高达20%以上,可返回生产系统回收有价金属,实现渣的资源化,废水回用率大于95%,废水中金属回收率达99%以上。生物制剂综合沉淀法将重金属离子一步全部沉淀,相比石灰铁盐分步沉淀法的多段沉淀,流程更为简单,投资更为节约,处理工艺加入碳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去除钙离子,保证不会产生大量生钙残渣,能有效减轻钙沉积物对膜系统的堵塞及对管道的沉积影响,同时还能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综上所述,二段沉淀采用生物制剂综合沉淀法。扩能改造后,方案为:初期雨水、主要车间生产污水和硫酸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送至污水调节池,经泵提升至一段混合槽,投加石灰乳把pH调节至9,混合液经充分反应后生成Zn(OH)2和石膏,反应后的混合液自流进入浓密池进行沉渣分离,原污水处理站的一段混合槽+一级斜板沉淀和二段混合槽+二级斜板沉淀并联运行,作为改造方案的二段混合槽和二级沉淀,浓密池上清液自流至并联运行的二段混合槽,投加石灰乳调节pH至10,并投加生物制剂(水剂),混合液经充分反应后生成混合金属螯合沉渣和石膏,反应后的混合液自流进入并联运行的二段沉淀池进行沉渣分离,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中间池,再经泵提升至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完的水经回调pH后,回用至铁渣过滤或达标排放。

5设计污水水量及进出水水质

5.1设计水量原设计一段沉淀池为二格斜管沉淀池并联,有效容积共600m3,处理能力200m3/h,沉淀时间3h,表面负荷1.3m3/m2•h;原设计二段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处理能力200m3/h,沉淀时间2.2h,表面负荷1.8m3/m2•h;沉淀池总面积260.5m2,斜板结构占用面积3%,沉淀池有效面积250m2,按沉淀池最大设计表面负荷2m3/m2•h计,一级、二级沉淀池并联后最大处理能力为500m3/h。因此,设计污水水量按现有沉淀池最大处理能力进行设计,即改造后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为500m3/h。5.2设计进出水水质根据公司对污水水质的检测,雨水和污水混合后,混合污水pH4-5,Zn:500mg/L,无雨水时,污水水质为pH2,Zn:1000mg/L。本工程设计进水水质,Zn含量以无雨水时污水为准,pH以雨水和污水混合的pH为准,即本次设计的设计进水水质为pH4-5,Zn:1000mg/L;污水经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可满足《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排放标准。

6污水处理站构筑物及工艺设备

6.1污水提升泵污水调节池北面地面上设置HTB-ZK15.0/25型陶瓷泵二台,一用一备,水泵性能为Q220m3/h、H25m、P37kW,污水处理站改造后,需增加一台同型号的提升泵(Q280m3/h、H19m、P37kW),水泵运行方式改为二用一备,从而满足改造后处理水量500m3/h的运行要求。6.2一段混合槽本段为新增工序。反应时间30min,反应槽的有效容积250m3,分四格进行中和反应,并增加一格投加PAM。反应池的尺寸为15m×3m×7.4m,共五格,混合方式采用机械搅拌,每格反应池设置一台搅拌机,316L不锈钢材质。6.3浓密池本段为新增工序。按表面负荷计算:表面负荷依据《重金属污水化学法处理设计规范》、石膏沉渣性质及相关运行经验可取q=1.0m3/(m2•h),则:平面面积A=Q/q=500m3/h÷1.0m3/(m2•h)=500m2,直径D=26m浓密机污泥流量:采用沉渣回流,沉渣回流比取5,沉渣含水率按90%计,污泥流量约为15m3/h。浓密机底部设置两台渣浆泵,泵流量90m3/h,其中75m3/h流量为沉渣回流量,15m3/h流量输送至原有污泥浓缩机。6.4二段混合槽原有污水处理站的一段混合槽和二段混合槽废除,重新设计二段混合槽。反应时间30min,混合槽总有效容积250m3。混合槽采用钢衬胶材质,外形尺寸为7.5m×18×2m,一共分八格;搅拌机功率,水下部分材质为304不锈钢。6.5二段沉淀池原有污水处理站的一段沉淀池和二段沉淀池并联运行,作为改造后的二段沉淀池,但需更换斜管。6.6中间水池原中间水池为4m×3m×3m的钢制水箱,本次不做改造。6.7中间水泵原有两台KCP125×100-200型离心泵,Q238m3/h、H39m、P37kW、n1450r/min,一用一备。改造后,增加一台KCP125×100-200型离心泵,改为两用一备。6.8过滤器原有三台GJA-3000机械过滤器,由于设备的滤料已有板结,设备腐蚀等原因,本次设计不再利用。新增纤维束过滤器四台,三用一备,单台处理能力180m3/h,滤速20m/h,直径3.4m。纤维束过滤器,内置橡胶气囊,采用汽水反洗,水洗强度4L/m2•s,反洗流量130m3/h。过滤器反洗气源为厂区压缩空气,气压8公斤,空气管道DN250。6.9调酸池现有污水处理站的调酸池效果不太理想,本次改造取消调酸池,选用四台CINF-S-1200型旋流器作为污水回调pH的设备,单台处理能力125m3/h,无用电功率。6.10缓冲池沿用原来缓冲池,不做改造。原缓冲池内的回水泵,作为现有回水及过滤器反洗泵。6.11污泥压滤污泥压滤系统由厂区综合考虑,新增污泥的压滤,可由污水处理站的压滤系统或铁渣过滤系统进行脱水。6.12药剂制备本工程的药剂为石灰及生物制剂(水剂)。本工程生石灰(有效成分70%)耗量约为7.5t/d,石灰乳的制备,厂区建有消石灰及石灰乳制备系统,本次设计不另设计。生物制剂为水剂,本工程生物制剂投加量约为6m3/d。采用两个30m3的玻璃钢储罐储存生物制剂药剂,并通过计量泵投加。6.13渣量SO42-以两种化合态存在,即H2SO4和ZnSO4,以ZnSO4化合态存在的SO42-量738mg/L,以H2SO4化合态存在的SO42-量4.8mg/L。石膏干渣量约为12.63t/d。金属渣干渣量约为24t/d。

7成本费用

本工程总投资1202.8万元,其中建设直接投资1077万元,其他费用125.8万元。不考虑金属的回收和回水生产的利润,污水处理成本仅考虑工资、福利、折旧、电耗及排污费用,污水处理的成本为2.43元/m3。

8结论

丹霞冶炼厂锌氧压浸出新工艺综合回收镓锗技改工程污水处理站采用石灰法处理工艺,具体为两级沉淀+过滤工艺,运行以后,处理效果明显,污水达标排放,但由于在雨季时,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处理雨水的需求。为解决冶炼厂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次设计对污水处理站进行扩能改造,具体�

参考文献

[1]CECS92-1997,重金属污水化学法处理设计规范[S].

沉淀成本 篇四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是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现象,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本节课以生产生活中的案例形式,从不同角度,运用平衡移动的原理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与溶度积的关系,对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等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各案例又以问题组合的形式,用平衡理论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认识,建立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选修4中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中的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最后一课时,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与科研、生产生活等领域有着密切关联的知识。是对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等相关知识的延伸和应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发展分析

通过之前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等平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来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能形成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2.学生的认知障碍点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的又一具体应用,其平衡的建立过程及沉淀的转化本质涉及较多的抽象思维概念,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费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解释和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

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3.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六、教学过程

【案例一】

动画片中的大力水手吃了菠菜后,会力大无穷,菠菜真有这样的神奇功效吗?百度搜索菠菜的营养成分及作用,发现菠菜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和维生素,被誉为“蔬菜之王”。但常规做法往往有涩味,原因是菠菜中有草酸。

学生思考:菠菜烧豆腐这种吃法科学吗?会有草酸钙沉淀吗?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有草酸钙沉淀。

学生思考:既然有沉淀,那么富含营养成分的菠菜不和豆腐一起煮岂不可惜了?如何解决?

教师点拨:利用菠菜的水溶性,炒菠菜之前先在热水中焯一下,即可去掉大部分的草酸。

设计意图:用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眼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计算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的要求。

【案例二】

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街道卫生处曾对一年级新生的口腔健康进行检查。结果显示,近7成学生患有龋齿,平均每人患有3.8颗龋齿,原因分析为大多学生吃糖后不刷牙。试分析原因。

【案例三】

钡餐造影即消化道钡剂造影,是指用BaSO4作为造影剂,在X线照射下显示消化道有无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患者检查前服用硫酸钡悬浊液,为什么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

学生活动:交流思考,分析原因,整理。

设计意图: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的本质原因。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讨论,引导学生用Qc与Ksp的关系讨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沉淀溶解与生成的相关知识时深化对平衡移动规律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微粒观、定量观、动态观独立分析问题。

学生思考:既然沉淀溶解平衡可以往沉淀溶解的方向或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能否改变一定条件,把一沉淀先溶解再生成一新的沉淀即实现沉淀的转化?

学生实验:

教材方案:取2 mL硝酸银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氯化钠溶液,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碘化钾溶液,最后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硫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并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此方案有问题。现象为存在上下多种沉淀,不一定为AgCl沉淀转化为AgI和Ag2S沉淀,而是前面过量的AgNO3溶液与新滴加的KI、K2S溶液直接形成了AgI、Ag2S沉淀。

学生得出最终方案:取2 mLNaCl溶液,向溶液滴加几滴AgNO3溶液,后滴加碘化钾溶液,再滴加硫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记录实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案、再次实验、总结评价。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学生体会到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同时通过亲身实验感受沉淀的转化,获取感性认识,通过帮助学生分析、推导过程让学生逐步理解沉淀转化的本质。

过渡:上述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是否有具体应用?

【案例四】

工业废水的处理中,要使重金属离子(如Cu2+、Hg2+等)转化成沉淀,通常是往废水中加入FeS等难溶物质。

【案例五】

锅炉水垢的去除。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CaSO4,在处理水垢时,通常先加入Na2CO3溶液浸泡,使之转化为能被酸溶解的沉淀。

学生思考:所加物质如何实现沉淀的转化,加多少浓度的Na2CO3溶液可使CaSO4转化为CaCO3沉淀。

教师总结: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讨论、计算,探讨沉淀也能从Ksp小的物质转化为Ksp大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会用Qc与Ksp的关系讨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沉淀生成、溶解或者转化。

设计意图:将沉淀的转化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工业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使学生掌握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一般思路:“看到微粒”―“找到平衡”―“想到移动”。

课堂总结:沉淀溶解平衡在自然界、工业、生活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体现出化学学科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该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有序,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学生思维活跃。这节课在组织和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通过创设不同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功地扮演了多个角色,首先是一个启发者,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想象。其次,还是一个情境的设计者和学习的指导者,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探究中进行意义建构。此外,更是一名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促进者,通过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创造性运用综合知识的机会,并在活动中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学生,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获。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进行教学,问题的有效性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载体;问题的指向性即有效程度应紧扣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问题的挑战性要有思维的跳跃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探究问题,才能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引入课堂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体授课这一传统的封闭形式,而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或引导学生书写、表达强化思维加工和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问题的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观念化,最终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及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科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4.困难和不足

沉淀成本 篇五

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以开发某种本区域优势资源为主要经济发展战略的单一资源型城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加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单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受世界经济发展趋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出现资源型产品市场需求下降、价格下降、经济增长乏力、居民收入下降、城市失业率增加等衰退现象,直接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依靠单一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转型更加困难,发展接续产业的空间也很小,面临着由于资源枯竭而无法继续发展的问题。根据中国矿业协会的统计,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390多座以采矿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其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全国约有400多座矿山已经或者将要闭坑,约有50多座矿城资源处于衰减状态,面临着严重资源枯竭的威胁。

在许多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地区或城市(即资源型地区或城市),财富的增长都与开采部门密切相关,而经济增长和繁荣又会导致私人或政府对自然资源开发、加工和运输等进行更多的投资。由于对资源型部门的投资具有显著的沉淀成本,所以说,沉淀成本对资源型部门转型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这些城市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深蒂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有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给它们施加了多重压力和限制。同时,在资源型城市中,大中型国有企业比重大,重产业比例大,资源型城市社会性沉淀成本也会进一步阻碍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由微观经济学原理可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具有充分流动性,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完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不会带来任何调整或转型障碍。然而,由于沉淀成本的存在,无论在自由放任的市场中还是在受规制的市场中,都可能导致严重或持久的资源配置扭曲,包括投资不足、投资过度或产业刚性等(DixitandPindyck ,1994;Chavas,1994)。这一点在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而也就成了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资源型城市沉淀成本形成的条件

沉淀成本(SunkCosts )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承诺的投资成本无法通过转移价格或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的那些成本;二是指契约安排下的权利承诺,一旦终止无法得到补偿的那些利益,也会产生沉淀成本。事实上,沉淀成本是否得到补偿具有重要的分配效应。为了具体说明资源型城市沉淀成本的现实状况,我们将前者称为经济性沉淀成本,后者称为社会性沉淀成本。

1.资源型城市经济性沉淀成本的形成(1)专用性资产形成的沉淀成本。投入企业的生产性资产,由于只能用于特定的生产和服务,这样在企业退出某一产业而进入另一产业时,这些资产很难随企业被带入所进入产业继续发挥作用,难以回收投资成本,因而企业面临处置这些资产的障碍。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产业分布相当分散,而且沉淀在各产业中的资产又有相当大的规模。这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带来很大困难。按照威廉姆森(2002)对专用性资产划分可知,①专用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投资有沉淀成本。资源型城市企业需要投入生产性资产,如,矿产地质勘查、开采以及加工所投入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由于专用性较强,从原产业退出时难以回收投资成本。有些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即使能够折价出售,也因资产市场不完善,特别是信息不完全,不能按照正常折旧后的价值出售,这些无法回收的资产价值,有可能是沉淀成本的重要来源。②目前,商业性地勘市场尚未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不论开采成功或失败,都需要支付大量搜寻信息等交易成本。这些交易成本本身都是沉淀成本。同时,沉淀成本也来源于城市非交易产品部门。在房地产、基础设施或设备的投资都是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这些投资既不能迅速地转移到交易产品生产部门去,也不能转移到其他区位。因此,对于非交易产品投资往往产生沉淀成本。③区位偏离也是沉淀成本的重要来源。矿业城市区位偏离,主要指矿业城市依资源而居,大多位于内陆、边远荒漠地区,地理环境闭塞,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远离国内、国际市场、区位条件较差。为了摆脱区位偏离,需要投入运输网络和储藏基础设施。虽然这些投资本身并不一定是沉淀成本,但这些投资都具有厂址区位专用性,难以移动到其他地区,从而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

(2)固定成本转型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性沉淀成本。它主要包括:①离退休劳动力安置成本,企业退出后要给劳动力重新安排工作或重新培训,而这笔培训费用和转移费用往往很高;②因企业退出造成终止各种契约所必须支付的违约费用;③退出企业职工情绪下降引起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使企业收益减少等。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在竞争性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在这些国有企业里工作的职工更是数以千万计,一旦这些企业退出,能否支付这笔巨额劳动力安置成本,重新培训成本等,将成为国有企业退出某些产业最突出的问题,这

(3)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巨额负债形成的经济性沉淀成本。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大多数负债率高,而且大部分是欠国有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国有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尽管国有企业亏损 如果通过破产的方式退出,国有银行也会破产,因而国有银行宁愿维持国有企业的现有状态。政府也会为了保住国有银行不至于发生危机,而采取维持国有企业现有状态的政策。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形成资源型城市巨大的经济性沉淀成本,严重影响国有企业退出的可能性,进而限制民营经济,以及接续产业的发展。

(4)因交易成本导致市场不完善形成经济性沉淀成本。主要包括:①劳动市场不发达造成的沉淀成本障碍。由于劳动市场发展缓慢,而且很不规范,国有企业职工在从某些产业退出时,借用现有的劳动市场实现大规模退出企业职工转移,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信息不完全所导致交易成本是阻碍职工流动的重要因素;②资本市场不完善、不发达造成的沉淀成本障碍。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不发达,信息更加不完全,资本价格无法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从某些产业退出时,不能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退出企业资产的迅速转移或变现。因此,需要借贷和资本供求者支付巨大的搜寻、签约和履约等交易成本;③产权市场发育滞后造成沉淀成本。我国产权市场发育滞后,非市场化倾向明显,市场退出多数停留在“关、停、并、转”上,导致产权交易不活跃,不少产权市场还是有场无市,规模小,交易极为清淡,退出企业的资产和产权无人问津,加上中介组织不足,信息量少,造成产权交易困难重重,进一步加大了退出沉淀成本。

2.资源型城市社会性沉淀成本的形成(1)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阻碍。尽管中央政府在对待国有企业实施产业重组上态度是明确的,但政府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仍然会设法阻止所属企业的退出,一方面需要维持自身的声誉,避免出现声誉资产沉淀成本;另一方面,因为这些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有自身独立的既得利益,让其所属企业退出本行业,无异于自己消灭自己。所属企业尽管有亏损,甚至全行业都是亏损的,但亏损企业会得到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自身的压力并不很大。更重要的是主管部门掌握着所属企业的人事任免权。如果这些企业退出本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就丧失了这些利益和权利,所以他们会制造出种种可能的退出障碍。有时中央政府出于政府信誉和社会稳定的考虑,会推迟对国有企业实施产业重组的计划。

(2)市场退出的决策主体错位。市场退出的决策本应由企业所有者做出,但我国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缺位”,退出决策成为政府部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公共选择的讨价还价过程。从政府角度看,由于国有企业所有权不可退出,进而产生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不可转让性。同时,让一个亏损企业维持生产不仅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还显示当地政府的政绩,因而常常倾向于继续生产而不退出市场。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由于产权因素和债权因素的双层软化,维持亏损状态可以维持既得利益。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长期享受稳定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市场退出使其面临下岗威胁,市场的不确定性越大,职工退出越难。

(3)企业“内部人”的阻碍。“内部人”是指由企业的经理人员和职工共同组成的利益集团。从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来看,由于政府在同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委托关系上,缺乏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如果企业要退出,许多老职工应当得到的那部分非工资福利就会丧失掉,他们自然会出来抵制企业退出。这里当然也包括职工不愿意退出的复杂“惜退”心理成本。

(4)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由于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国有企业从某些产业中退出时,无法将原有企业部分离退休职工转交给社会,而必须自己承担这部分职工医疗、住房和养老金等成本。换言之,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面临“企业办社会、债务负担和冗员负担”三大障碍,一并产生显著的社会性沉淀成本,阻碍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企业办社会是就业、福利和保障三位一体的体制,不能随便解雇职工,如果解雇工人,需要承担起身份置换成本。冗员问题与企业办社会极其相关,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职工很难自由退出,因为身份一旦变化,福利、就业和保障将丧失掉。国有企业职工失业不仅仅失去工资,而且还会失去福利和保障利益。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职工流动会产生大量的社会性沉淀成本,从而阻碍资源型城市经济调整。

三、有沉淀成本的动态投资模型

为了说明经济性沉淀成本和社会性沉淀成本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我们先从微观角度分析经济性沉淀成本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我们假设获得资本的成本总是大于废弃的价值,二者之间的差额便是沉淀成本。

当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其最优原则是:P ×MPI =MCI其中,P 是产出的价格,MPI 是投资品的边际价值产品,MCI 是投资品的边际成本。这是标准的新古典竞争结论。

当物质资本投资是部分沉淀时,这一决策规则对物质资本配置有什么意义?

大力降低各类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保护产权、尊重契约自由,打破经济或行政垄断,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或区域间的流动,给各类资产提供更多的重新利用的机会,从而降低资产的沉淀成本。

(2)受益地区补偿或援助受损地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同行业内的补偿,在一个行业中,一些企业的退出会使那些留在这个行业中的企业受益,因此,制定措施让那些留下的企业向退出的企业提供补偿有充分的理由,可将行业内留存企业的收益的一部分通过有关政府机构或政府指定的金融机构,作为退出企业的补偿成本;二是跨行业的补偿,这种情形主要指一国实行开放政策后受益行业向受冲击行业提供的补偿,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扩大,削减关税是一项重要内容,那些保护程度明显降低的产业有可能会面对进口品的有力竞争,导致生产缩减和员工失业,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使用进口投入品的行业会因进口投入品的价格降低而受益,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从使用进口品企业的得益中分出一块,作为受冲击企业的调整援助基金。资源型城市曾经为我国国民经济做出过重大贡献,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也需要其他获益地区给予补偿。

(3)建立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那些企业无力提供培训和实施再就业的职工或者不具备再就业条件的职工,应由国家及当地政府建立资源型城市转轨专项职工社会保障基金,以保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减少因职工流动而产生的社会性沉淀成本。

(4)资源型城市再就业政策。对于一些集中存在失业问题的行业和地区,仅仅靠一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制定一些特别的处置措施,要根据城市就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立若干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的培训中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为发展接续产业创造人力资源,以促进工人在各个产业之间的流动,降低自然资源产业工人的人力资本沉淀。

(5)允许资源型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或以部分产权换资金、换技术的方式向外商开放,或以租赁的方式向外商提供闲置厂房、设备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有条件情况下也可以实施企业并购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确立合理的产权关系,降低委托成本,增强激励约束,期望在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的同时,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创造一部分收益补偿经济性沉淀成本和社会性沉淀成本。如果企业的退出和重新进入过程与有前途的企业扩张过程结合起来,传统产业收缩本身就是新兴产业的扩张过程,这也是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过程。对外商投资单一资源型城市地区的现有企业,国家应在各方面比照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沉淀成本 篇六

【关键词】冷沉淀 冰冻 凝血因子Ⅷ 融化

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26-02

冷沉淀是临床上常用血液成分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凝血因子(FⅧ)与少量其他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bg)。FⅧ是体内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甲型血友病患者大出血及血管性血友病和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治疗。现将影响冷沉淀FⅧ含量测定因数浅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APTT批号537490, FⅧ血浆批号5406525,氯化钙溶液批号539449,定标血浆批号503214C,正常人参比血浆批号20100805.仪器为CA-50血凝分析仪。

1.2 实验方法

凝固法原理:试剂与血浆混合后,Fbg转变成纤维蛋白而凝固,致使检测标本密度增加而被仪器检测出终点。

冷沉淀的制备:采集新鲜全血(6小时内的全血)。经3800转离心30分分离出血浆,将新鲜液体血浆放入-50度冰箱速冻,经24小时以上冰冻后才可用于冷沉淀的制备。将冰冻血浆放在0-4度的水浴中摇动融化,融化后血浆的温度不得超过6度,此时第Ⅷ因子与少量其他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Fbg)沉淀下来。离心所得白色沉淀物即为冷沉淀(它相当于血浆总量蛋白的3%,第Ⅷ因子活性占原始血浆的40%左右)。冷沉淀和血浆15-20毫升留在袋内,其余血浆移出。此冷沉淀就在-30度以下保存,有效期为6-12个月。再取24份新鲜的血浆分成3份,分别放于-50度、-30度、-20度冰箱中保存1周。取出制备冷沉淀,立刻进行冷沉淀FⅧ:C含量测定。

2 结果

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新鲜冰冻血浆(FFP)的检测结果见表1

随机抽取-30度保存的冷沉淀(报废性抽检),立即在37度水浴箱中轻轻摇动,使之快速融化。融化后即刻开始FⅧ:C含量测定与无菌试验,约3小时后再检测FⅧ:C含量并进行比较。融化后即刻FⅧ:C含量为(129.9±33.7)IU/袋,融化后3小时为(98.1±31.7)IU/袋(P<0.05)。

表1 不同温度保存的FFP冷沉淀制备的检测结果

与-30度比较,1)P<0.05,2)(P>0.05)

无菌试验之后迅速把标本放入低温冰箱中冻存,再用37度水浴融化1次。结果FⅧ:C 1次融化为(124.0±29.1)IU/袋,2次融化为(87.0±30.9)IU/袋(P<0.05)。

用血凝仪检测FⅧ含量的操作中加入APTT3min再加入CaCI2,FⅧ: C为(117.0±29.6)IU/袋,与加APTT5min后加CaCI2的FⅧ: C为(99.0±32.3)IU/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FⅧ和FV是凝血中被消耗的最不稳定的因子。FⅧ: C在体外的半衰期为8―12小时,这是FⅧ: C活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内性凝血途径使FⅧ: C失活的另一原因。所以在成分分离及冷沉淀的制备过程中,应保证在6小时内把新鲜血浆放入-50度冰箱中保存,并且在24小时后制备冷沉淀应在0―4度条件下进行。本结果显示,将-50度、-30度速冻的FFP制备冷沉淀,FⅧ: C较好,将-20度保存的FFP制备冷沉淀,FⅧ: C含量明显下降。所以,按制备的操作规程,FFP在-50度条件下制备冷沉淀较好。制备冷沉淀后立即置于-30度中冻存。

每月质控科对冷沉淀进行抽检时,通常情况下,在37度水浴中融化后先做无菌试验,然后在进行FⅧ: C测定和其它项目的检测。笔者通过实验体会:融化后混匀,立即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样本,马上置于冰水浴中检测FⅧ: C含量,然后再作无菌试验,测得的FⅧ: C较为准确;若将标本反复冻融,FⅧ: C含量将明显下降。所以,FⅧ冷沉淀在37度水浴中融化后应尽快输注,以减少室温存放的时间,保证冷沉淀中FⅧ: C的含量,从而提中高临床疗效。

用血凝仪检测FⅧ: C含量比手工操作更准确,重复性更好,每次实验都有定标血浆和正常人血浆作对照。尽管凝血仪器的精密度较高,但由于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入APTT后掌握的时间等因素。仍会影响FⅧ: C含量。所以,检测FⅧ: C时要尽量缩短在室温停留的时间,在冰水中尽快稀释,快速检测。与样本接触的所有器材,包括注射器、样品管、检测杯等必须采用塑料或硅化玻璃材质。全部器材均不得含有去物剂或消毒液。

FⅧ: C含量与献血员原来FⅧ: C水平有关,同时也与采血过程及采血后的处理、室温的高低、采血后在室温中放置的时间以及保存液PH值的恒定等因素有关。操作规程要求对于采血不畅、采血时间过长、采血后在室温中放置过长的血液,不能用于制备FFP和冷沉淀制备。

冷沉淀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制备时FFP须在6小时内于-30度速冻。速溶后应尽快应用于临床,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冷沉淀中有效成分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