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0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里是爱岗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1篇幼儿科学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 篇一
设计意图:
水果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吃,常看的东西,但孩子对水果的认识也只停留在对水果的色、香、味、形上,关于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却知之甚少。现在正是各种水果上市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水果。一次,不知是谁把苹果和杨梅放进了金鱼缸,引来了许多孩子的围观议论,经了解得知,原来他们是想给鱼儿喂食,结果发现水果有的浮在水上,有的沉在水底。孩子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一活动。
教案目标:
1、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获得物体沉浮的经验。
2、认识标记“↑”、“↓”,能根据沉浮标记简单分类。
教案准备:
各类时令水果若干,“↑”与“↓”的标记各一,头饰各一,盛水容器若干,箩筐两只。
教案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老师准备了许多水果来招待这两位小客人。你们看,都有些什么水果。
(幼儿一一指认水果。)
2、师:“今天要来的两位小客人非常奇怪,哥哥叫浮起来,专吃浮在水面上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浮在水上的水果,嘴巴都往上翘了(师出示标记‘↑’);弟弟叫沉下去,专吃沉在水底下的水果,你们看吃多了沉在水下的水果,嘴巴都往下垂了(师出示标记‘↓’)。我们可不要学他俩。”
师:“可是不行呀,如果吃错了水果,就要拉肚子,所以我们要帮兄弟俩把水果分出来。”
3、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些水果放在水里,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呢?”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4、师:“刚才小朋友们各有各的说法,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水果放在水里是沉下去的,哪些水果是浮起来的。现在就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水果,放到水里去试一试,看看你拿的水果在水里到底是沉是浮。
幼儿实验,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小朋友听。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5、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幼1:“我拿的是苹果,我发现苹果是浮起来的。”
幼2:“我拿的是提子,我发现提子是沉下去的。”
……
6、巩固的特征,进一步认识标记“↑”、“↓”。
7、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我们把水果送给他们吃吧。”
幼儿送水果,道谢,帮助幼儿把水果区分开来。
8、和分享水果,结束。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1)大象。
(2)长颈鹿。
(3)鸵鸟。
(4)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哪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
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活动延伸】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教学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性活动的乐趣。
2.能分辨声音的差别。
3、通过交流展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将报纸、木珠、纸箱、塑料袋、不锈钢杯、玻璃瓶、瓶盖、易拉罐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布遮盖。
2.《郊游》《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的音乐磁带。拉拉公主讲话磁带录音。
3.拉拉公主的形象(用木偶代替)
4.打击乐器人手一份,打击乐器敲击的声音录音。
活动重难点:
1、启发幼儿能大胆创造、制作出各种声音。
2、用自己的语言连贯讲述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听声音猜一猜”游戏,放打击乐声音让幼儿猜,说出什么乐器在唱歌。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听听好象有人来了。(放录音带)“大家好!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也可以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和大自然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老师轻轻打开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发出沙球般的声音、敲玻璃瓶声像雨点打玻璃窗声)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敲、拍、打、吹、揉.搓.捏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呜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得用这些材料表现鸟呜声和流水声。
3、请幼儿用手上已经解除魔法的物品来伴奏好吗?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己选的材料伴奏。
五、活动小结
1、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2、幼儿欢呼庆祝胜利,放《假如你要快乐就拍拍手》歌曲,幼儿边唱边用手上的废旧材料创造出有节奏的声音。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四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幼儿从本来对家的点滴认识,发展到“爸爸本领大”知道了爸爸的许多本领,进而对爸爸产生景仰,视他为自己的偶像。然而,有的幼儿觉得妈妈的本领也很大,也说到“妈妈对我可好了”类似的话语。因此,想到让幼儿也介绍自己的妈妈。进而让幼儿产生好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此活动是为了解决幼儿心中的疑惑,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还有一个家,感知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对妈妈的热爱。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大变化的过程。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那种爱,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孕妇图片、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感受孕妇的与众不同
出示图片
你们发现这个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比如:衣服,肚子,走路,动作等等(引导幼儿说说孕妇与我们一般人的不同之处。)
小结:是呀,妈妈穿的衣服比我们要大,要肥,这样宝宝会很舒服的,妈妈走路的样子也跟我们不一样,动作很慢的,有了肚子里的宝宝做事情也不方便的。
二、提问,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看图片)
1、猜一猜,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会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回答)
2、猜一猜,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有什么声音?宝宝可能在干什么?
3、幼儿交流自己从妈妈那里了解到的经验。(幼儿自有分享)
4、回家都问过妈妈了,谁来说说看当时你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小结:宝宝在妈妈肚子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时他会闭上眼睛睡觉,有时候会在肚子里翻跟斗,有的时候还会伸懒腰,打哈欠呢!
三、观看视频----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1、与幼儿一起观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的相关视频。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样一个过程?
小结:其实呀,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也很调皮的,妈妈为宝宝做出很多的事情,妈妈爱宝宝,宝宝也爱妈妈。我们也要为妈妈做很多的事情,你们都会为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呢?我知道,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都是一个爱妈妈,爱自己的家人的好孩子。
四、活动延伸
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真辛苦,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妈妈的辛苦。(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枕头塞在衣服里,然后去小便、洗手,体验做大肚子妈妈的不容易。)
小结:做妈妈真辛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妈妈。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图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图形王国玩一玩。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四种几何图形
1、认识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2、游戏:图形宝贝站起来。
玩法:师说:"请圆形宝贝站起来",是圆形的幼儿马上站起来。
3、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1)、师:图形宝宝累了,想要回家睡觉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2)、出示贴有图形标记的房子师:这是谁的家(圆形的家)请一个小朋友帮忙把圆形宝宝送到他家里,送的时候要对他说:"我把圆形宝宝送到圆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4、游戏:谁的本领大教师用ppt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三、结束部分:操作练习给图形、三角形、方形涂色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优秀科学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准备:
每张桌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西红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和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1、教师:这里有许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来看呀!
2、教师:你们有没有想过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葡萄、西红柿、土豆呢?
3、教师: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请把你们的猜想记录下来。
可以使用蔬果小图片和记录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别把小图片摆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间。
二、玩一玩,比一比。
1、教师: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里到底会怎么样呢?请你们把它们放到水里试一试。
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他们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三、讲一讲,议一议。
1、教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苹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红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2、教师:它们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来,真有趣。
3、教师: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4、教师:这个问题要留给小朋友们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也要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想办法,
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西红柿沉到水底去,让葡萄浮到水面来?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的重点: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的难点: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知识准备: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3)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关于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八
活动目标
1、尝试将数量为5的水果分成2份,发现5的四种分法。
2、初步了解分合活动的有序性及数组成的互补、互换关系。
3、能够积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分水果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幼儿教学图片《丰收的果园》
2、数字卡
3、分合式
活动流程
一、出示图片,参观果园
1、探索将5个苹果分成2份的方法,初步学习5的分成。
提问:说说果园里有什么?树上有几只猴子,几只小鸟?大家再看看又飞来几只小鸟,地上又蹦来几只小白兔?
(1)介绍分合号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接着带领幼儿到果园里采摘水果。
(3)提问:我们怎样才能把刚才分成的方法记录下来呢?5个苹果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分给小鸟4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分给猴子1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小结:
这个符号是分合号,把他放在5和1、4的中间,就可以表示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来就是5,我们一起看看分合式来说一说。
2、请幼儿到小黑板前展示5分成2份的不同分法。
(1)、交流操作结果,了解5的四种分发。
(2)、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并展示对应的分合式。
(3)、教师引导幼儿看分合式完整地讲述5的四种分法。
3、观察分合式,初步了解数的组成中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1)提问:仔细观察分合式,有没有发现哪两组数字是一样的?
(2)师幼共同讨论。
(3)小结:5的分合式里有两组分合式数字是一样的,只是交换了位置,一个是1和4,一个是4和1,他们合起来都是5。
(4)发现数的组成中部分数排列的有序性。
小结:
在分合记录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这样既不会漏掉,又很容易记住。
二、动手操作,拓展延伸
幼儿动手操作,将5个苹果分成2份的不同方法,并用分合式和数字卡片进行记录。
活动评析:
让幼儿通过分水果的活动使幼儿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
活动延伸:
教师可根据所处区域为幼儿选择不同的活动材料,加强幼儿对分合法的认知,进一步了解数组成的互补、互换关系。最后,让幼儿品尝水果,亲身感受劳动成果。
活动反思: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 篇九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勇闯迷宫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是借助幼儿在走迷宫时,认识各种图形,也就是将孩子生活中对各种图形的凌乱认识,进行再次确认和归纳,特别是对椭圆形概念的提炼和认识,在游戏中找椭圆形,在走迷宫中发现椭圆形的特点,最后在延伸活动终保持孩子探索的兴趣。活动开始我用用拟人化的形式出示椭圆形和圆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闯迷宫中幼儿会再一次发现椭圆形的特征,以及能自己归纳椭圆形的特点,让孩子在走迷宫中有一种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孩子知道助别人是一件快乐和高兴的事,是一次难得的品德教育。
活动目标
(一)认识椭圆形,能从多种图形中分辨椭圆形。
(二)能够仔细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一)图形迷宫图一幅,两个铁丝圈,白纸剪成的圆形、椭圆形各一。
(二)在日常活动中,完成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6页《蚂蚁搬豆》的操作任务。
活动过程
(一)椭圆形与圆形(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圆形与椭圆形的异同。)
1、出示两个圆形铁丝圈,把其中一个压扁,使其变形成椭圆形。
2、椭圆形与圆形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3、比较相同点:教师出示白纸剪成的圆形与椭圆形,将其上下、左右对折,用彩色笔在折痕上画出中心点到边缘的线。中心点到边缘的距离一样的时圆形,距离不一样的是椭圆形。
(二)勇闯迷宫(通过走迷宫的方式,让幼儿知道能通过的图形都是椭圆形。)
1、你们走过迷宫吗?我这儿有张卡片,上面的图形是椭圆形,今天我们要和椭圆形一起闯迷宫。
2、与幼儿一起观察图形迷宫图,找到入口和出口。
3、教师手持椭圆形卡片,边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从入口往前走,走到一个图形的面前,我们来看看椭圆形能不能通过。翻看图形卡片的背面,是红色的,表示布恩那个通过,要换条路走;翻看图形卡片的后面,是绿色的,表示可以通过。
4、为什么椭圆形走到有些图形卡片面前能通过,而走到另外一些图形卡片面前不恩给你通过?你们发现了什么?
5、启发幼儿发现:能通过的图形卡片都是椭圆形的。
(三)图形迷宫(在操作中,学习按顺序来走迷宫,并巩固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7页《图形迷宫》。你能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的行走路线走出迷宫吗?
2、请幼儿用手指走一走,再用彩色笔连一连,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3、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幼儿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指认各种图形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大家慢慢走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和排列位置的影响,感知6以内物体的数量。
2、学习具体数量与数字符号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数学》第6页《大家慢慢走》。
2、自制1~6的点子卡、数字卡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我敲你拍
1、教师用正常速度敲铃若干次,幼儿拍手相应次数。
2、教师稍加快速度敲铃若干次,幼儿拍手相应次数。
二、小兔运蘑菇
1、观察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6页上的小兔拎着篮子走路的画面。
2、请幼儿用点数的方法验证,并共同选出数量为4的点子卡和数字卡。
3、篮子里的蘑菇装得满满的,小兔要怎么走路,蘑菇才不会掉出来?
三、小鸡过小溪
1、观察小鸡过河的画面,数数图上有几只小鸡,并说出总数。
2、集体交流,共同选出数量为5的点子卡和数字卡。
3、你知道鸡妈妈和小鸡为什么要慢慢走吗?
四、大蚂蚁搬豆
1、观察小蚂蚁搬豆的画面,数数图上有几只小蚂蚁,并说出总数。
2、小蚂蚁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慢慢走?
五、大家慢慢走
1、完成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6页《大家慢慢走》,引导幼儿根据每种小动物的数量,与相应的数字连线。
2、请完成的幼儿结合活动材料的画面,说说什么小动物数量多,什么最少。
中班幼儿科学教案:吹泡泡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了解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2、让孩子正确使用吹泡泡的方式。
3、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一次性杯子若干。
2、视频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课件。(出示“吹泡泡”工具,并提问)
师:昨天,老师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就把他照下来了,小朋友想看看吗?
师: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师:他们吹出的泡泡都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吹泡泡?
二、在“玩”中体验泡泡的特性。
让幼儿利用教师准备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圆形工具)边玩边探索。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是什么呢?(出示吸管)
师:那吸管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喝水、吹泡泡……)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师: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吸管来吹泡泡看,会发现一些什么秘密?
(教师启发、引导、扶持幼儿,将幼儿的探索推向深入,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三、带领幼儿讨论
师:刚才吹泡泡好玩吗?
师:那玩的时候发现什么秘密了没有?
小结:泡泡是圆形的,对着太阳是五颜六色的、有大有小、掉在地上有时是半圆的、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等等)
师:吹泡泡的时候,你们发现的共同特点?
小结:吹泡泡的工具是圆形的,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但是,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得泡泡也是圆形的。
师:咦,刚才我们吹出的泡泡怎么现在都不见了?
小结:原来泡泡容易破呀!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吹泡泡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回去的时候记得告诉我们其他小朋友哦。
四、结束。
还想玩吗?看看我们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现象,学会记录实验结果。
2、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自主实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沉浮的乐趣。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水、毛巾、铅笔、记录卡、木头、塑料、泡沫、玻璃、金属、石头
教学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课题
师:这个魔术袋里啊装了好多东西,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装了什么吗?
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把他们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
2、教师操作让幼儿仔细观看记录卡,引导幼儿看上下两个箭头,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的,告诉幼儿如何做记录卡的方法。
3、让幼儿自由讨论,叫兴趣较浓的幼儿上来操作,并提醒幼儿记录的方法。
二、分组实验,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啊?
1、讲解操作方法与规则:要求幼儿操作完后,马上拿铅笔到记录卡做好物体沉浮现象的记录。
2、幼儿操作:师,小朋友在把物体放进水里时要看仔细了,看一下物体到底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认真观察水中的现象。
温馨提示:
①把材料贴近水面轻轻地放入水中;
②每次只放一种材料;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现象记录。
④小组要分工,更要合作。
3、教师来回巡视,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记录,同时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4、表达与交流
请个别组幼儿汇报、分享实验现象:在汇报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
三、教师验证、小结
将幼儿做的记录卡作验证与分析,按幼儿的记录进行讲解,并对幼儿错误记录再次进行操作,加深幼儿对物体“沉、浮”有进一步了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讨兴趣。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趣的沉浮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物体放在水中会发生很有趣的现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动手去做做实验,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噢!
幼儿园科学教案 篇十一
活动目标1、利用感知器官观察沙子的组成结构,了解沙子细小容易塑造的特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诱发想象力和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 Big eye small eye 活动纸- 观察沙子(沙子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过程【导入】
1、 观看多媒体资料【观察沙子】,推测一下沙子颜色不同的原因。
- 你见过沙子吗?
- 你在哪儿见到过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 为什么沙子有不同的颜色?
【展开】
2、 观看实验视频【观察沙子】,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以及备品。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 观察一下我们周边能看到的沙子。
- 看一看实验顺序 。
1)用眼睛观察沙子。
2)用鼻子闻一闻沙子。
3)用耳朵听一听沙子的声音。
4)用手摸一摸。
5)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活动1:观察沙子】
3、 用五感来观察我们周边收集来的沙子。
- 沙子是什么颜色的?
- 沙子有什么气味?
- 用手抓一把沙子,然后让沙子从指缝间漏掉,会有什么声音呢?
- 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一下沙子。
- 你看到了什么?
【结束】
4、 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观察沙子(海边有许多沙子)写出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不要让幼儿把沙子放入口中。
活动评价- 对于沙子的关心和是否积极地观察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岩石碎成小石块后,慢慢地小石块就会变小,最后形成沙子。再变小的话就形成了土壤。沙子是由岩石演变而成的,由于岩石吸收太阳光不均匀,所以沙子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