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www.kaoyantv.com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9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3、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4、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5、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6、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7、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8、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我们从“唧”
5、师: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
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2)什么叫“赶集”?
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5)“增添”“生趣”是什么意思?
(6)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作业:课文的语言真美,请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
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读诗、背诵。
3、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说诗中写了怎样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入:《惠崇春江晚景》。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三衢道中》,大家跟着老师把题目写好,注意衢字的写法。
解释题,知作者:
大家读了诗题,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中会写到什么内容呢?(3名学生)你对作者又了解多少呢?(学生介绍)老师做个补充:(曾几,宋朝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这是他写的一首记行诗)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3遍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读出诗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3名)
纠正读音,“阴yin、减jian”
字形:指导书写:“溪”字。
教师范读节奏,学生标注。
师:古诗要读出韵味,就要注意诗的`节奏。下面老师来范读,同学们认真听,并用小闲线标注出节奏。(师范读)
师: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再练习2遍。读完后展示,谁来展示读一读?(2名同学)小组比赛读。
知诗意。
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诗句的意思?说说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
看插图、借注释、互相学、问老师等。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汇报: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却”意思是什么?又、再、“舔”增加。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5说景象,悟诗情。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都写了什么(夏季、梅子、小溪、绿阴、黄鹂)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学生汇报:2名。
师:如果是你走在三衢道中,有如上所见所闻,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喜爱、惬意等)
学生汇报:2名。试集体背诵。
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古诗的?(想画面、品美句)以后也可以用。
板书设计:
三衢道中
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三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及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冒”字的妙处;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纸剪好的荷花、荷叶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触发语感
1.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老师边诵边画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2.师:夏天到了,荷花已经开了。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欣赏美丽的荷花吧!(板书课题,写作者,指名读,齐读。)
3.(课件播放荷花图片,生观察、欣赏荷花。)师:美吗?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吗?(出示填空练习: 的荷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设计意图:猜谜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简笔画新颖、直观、醒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通过视觉感官,触发学生的语感;填空练习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感知全文,领悟语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丰富的词语把荷花形容的那么美。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图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注意生字的读音。
4.出示句子,检查生字词读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挤(jǐ)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nèn)黄色的小莲(lián)蓬。(图片)
(2)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ā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图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4)蜻(qīng)蜓(tí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需掌握的生字词为红色,第一、二句结合图片帮助理解生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的出示,让学生先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红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点、提醒注意的作用;结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潜心学文,积淀语感
(一)感受荷叶美
1.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陪”,咱们先去瞧瞧荷叶吧。找出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用“—”划出,再读一读。
2.师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1:从“挨挨挤挤”中我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从“挨挨挤挤”中我们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相机板书“多”)。假如你们是荷叶,用动作表现一下“挨挨挤挤”。
生2:“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相机板书“绿”)
生3:“大圆盘”告诉了我们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相机板书“圆”)
3.师: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很多、很绿、很圆,真惹人喜爱。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荷叶,请两位同学来把它们贴到黑板上。(两生上台贴荷叶,师注意提醒体现“挨挨挤挤”这个词。)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动作表现及贴荷叶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
(二)体会“冒”字的妙处
1.这么密的荷叶,荷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找相关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指名读。
师:用了一个动词“冒”,你们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等字来代替“冒”。
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
师:请你们把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自由诵读体会。
3.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它们想和蜻蜓说悄悄话……
4.齐读句子,加动作,读出使劲、快速长的劲头。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四
《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泽征尔的判断》,下面请同学做导学案上的温故互查。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二、阅读感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解决导学案上设问导读。
三、自学检测(解决导学案“自学检测”)
四、合作交流
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解决课件“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看课件)
(1)皮巧根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
(2)是怎样架桥的?
(3)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2、学生交流。(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五、展示点拨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课件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①学生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六、巩固练习(做导学案上的巩固练习)
七、拓展延伸,鼓励练笔
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爱心”为题,通过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做导学案上拓展延伸)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3个。
2、体会“好像”、“似乎”两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理解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5、体会男孩爱护公物的好品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开心极了,可以去春游了。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筝,去郊外放风筝。想不想跟他们一块儿去?好,我们随同其中一个男孩一起去放风筝。
听课文录音,看图画演示。
这是怎样一个孩子?考考你的记忆,能不能用你刚才听到的有关语句来描述?学生回答。老师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起来,请听仔细:
放风筝的男孩出现了,看样子有七八岁。一张可爱的面孔,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像两颗水灵灵的葡萄。身上雪白的衬衫,就像天空中悠悠的白云。
能不能把刚才这段话听写下来?准备——听写完成课后练习。校对朗读,同时出现男孩画面。
二、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放风筝
1、把课文快速读几遍,读熟。有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来。
2、指名分节朗读。
3、学生质疑。
4、特别理解:“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其中“越发”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边理解边指导朗读)
理解同时,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用上“好像”、“似乎”使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边理解边品句,加强朗读指导)
5、解决学生质疑中的问题。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第一部分风筝飞上天,孩子很兴奋,语调要稍高些,突出孩子的高兴,我们也随着他很高兴。第二部分,孩子捡风筝时,踩坏了花苗又跑了,作者以为他是破坏绿化的不负责任的孩子,于是读的时候语调下沉,略带批评的语气,读出生气了,不高兴了。第三部分孩子用自家的花苗补上了被踩坏的花苗,说明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读时应该带有表扬夸赞的语气,尤其最后,风筝又飞了起来,看着这么好的孩子,谁不喜欢不高兴呢?读时语调应更高,读得欢快些。)
6、学生示范,练读,指名读。
跟着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纯洁的孩子去放风筝,心里舒畅吗?高兴吗?要把我们的喜悦欢乐和更多的人分享,我们也会变得更快乐。回家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弟弟妹妹听,好吗?所以我们得学会复述课文的本领。
7、出示课文复述提纲,请大家根据提纲,抓住每部分的要点,先好好地读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或书中优美的语句,不看书,把故事说给大家听。小组准备。
指名分节复述课文。指名复述课文。边复述边看媒体演示。
大家学习的本领真强,学习效率也很高,最后让我们连起来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齐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子?可以从外貌上来介绍,也在加上他的品质特点来介绍,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自己说。
一般写人时,我们都抓住人物特点来介绍的。这是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四、说话
学习课文的描写,请仔细观察一个同学,向大家作介绍。注意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俱、纠”等5个生字。会写“俱、众”等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检阅、议论”等21个词语。(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在波兰,特别隆重庆祝的国庆有两个。一个是5月3日,是1791年5月3日通过波兰宪法(它是欧洲第一部宪法,也是世界第二部宪法)的周年纪念日。另一个是11月11日,这是波兰的独立节。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中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是怎样夸他们的?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课堂小结
读出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四、课堂检测
完成填空,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 )自然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写队员们商量一件“棘手”的事,( )自然段写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大家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学习儿童队员的团队精神,博莱克的勇敢参与的精神。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一、自主学习:
1、听写词语。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学习三──九自然段。
1.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从大家的表情里可以看出来,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是什么事呢?怎么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呢?
2.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队员们都有些什么想法?大家满意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第十──十六自然段。
1.我们小组齐读课文。
2.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博莱克当时的心情。用笔画一画。
3.讨论: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读第12段,体会博莱克的心情。
为什么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课堂小结
学习了课文,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被深深地感动,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四、课堂检测
1、引导写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2)检阅结束回到家,博莱克对妈妈说:。
2、抄写文中好的词句。
五、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之情,产生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昨天,老师请同学们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xx年5月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三、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一读,简要写出读书收获,把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读书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向他人请教。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总结收获,如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等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4.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把你的赞誉之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后诵读。
四、朗读复述,积累语言。
1.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课文。
2.同桌练习讲述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的救援行动。
3.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抄写在读书笔记中。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懂得要保护金丝猴。
教学重点:
1、了解金丝猴的外形、生活习性和生活方式。
2、知道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教学难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金丝猴资料、图片
课时:1课时
教学理念:
给学生完全自主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通过表格、质疑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到动物园中看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猴,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种猴,它叫——金丝猴。
在读课文之前,你想了解金丝猴什么?(困)
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
(争取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读完以后看看课后认读字的音,争取记住读音。)
2、标出自然段(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标得准确)
3、同桌互相读(检查语句是否读通顺,朗读是否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回答问题(根据黑板上学生的提问进行朗读解答)
2、默读课文,文中标划,口头填表
样子
食物
敌害
3、说说为什么称金丝猴为“国宝”。
板书设计:
16、国宝金丝猴
样子
食物
敌害
课后反思:文中的很多词语虽然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学生在预习时比较认真,从学生的读书情况来看,预习的效果较好。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天空和大地的奇妙之处。
2、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了你眼中的世界的图片,下面大家一起来分享、交流你的发现与感受吧!
师:(课件播放自然风光的图片)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眼中的世界的图片,大家看看,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着彼得·西摩,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吧!(板书课题,讲解“奇妙”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1)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
(2)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5、再读课文,说说第2—8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之处。
(1)奇妙一:日出,天空颜色发生变化
①课件出示:天空呈粉红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②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奇妙二:云彩,千姿百态
①出示不同形状的云彩的图片。
②用“有的像……”练习口头造句,想象云彩形状的多变。
(3)奇妙三:日落,五彩的晚霞
①天空又出现了哪些颜色?
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4)奇妙四:夜幕,群星闪烁
①出示星空图片,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呢?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师小结:作者通过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观察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让我们再次伴随着美景读一读第2—8自然段吧!(边读边播放相对应的图片,配乐)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自主识字。
2、师范写“幻、通、乘”字,并讲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生先书空,再练习书写,师巡视、评价作品并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感受到天空的奇妙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大地又有怎样的变化。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大地的奇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9—16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出大地的奇妙之处。(春、夏、秋、冬)
2、重点品析。
(1)春天的世界——植物生长的奇迹
①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②指名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生机勃勃)
(2)夏天的世界——绿荫、乘凉
①夏天给你什么感觉,你喜欢吗?
②你最喜欢在夏天干些什么呢?
(3)秋天的世界——神奇
①指名读。②交流作者眼中认为奇妙的地方。
(4)冬天的世界——冰雪、寒冷
①课件出示:第16自然段课文片段。
②指名朗读,感受冬天的美。
(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善于观察、寻找)
(2)课文最后一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联系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充满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二、课堂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的事物。
[教学板书]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早到晚)
大地——(春、夏、秋、冬)
总—分—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了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品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最后,我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