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8-17-66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必修三生物的内容,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总结 篇一

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8-17-66

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www.kaoyantv.com]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二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人教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三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四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①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②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间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态

③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仔细阅读32页讲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

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

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

§2.2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

_

。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开始,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很多。

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五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总结 篇六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