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精选6篇】7-5-24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Waner给家人们整理的6篇减数和被减数怎么区分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 篇一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精选6篇】7-5-24

1、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除和除以的区别:

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

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半径为2cm的圆,它们的面积与周长并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应该表述为: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数值相等。

3、半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有区别。

4、压路机滚动一周 kaoyantv.com 高考家长帮…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5、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6、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的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1/2米另一根剪去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8、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

9、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10、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11、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 篇二

何谓数、行、形、算,也就是数论,行程,图形、计算四个问题。数论难在它的抽象,这是区分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关键;行程问题复杂就在其应用,孩子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求的不仅是其思维,还有其表述;图形问题(几何问题)杂而难,重点要求的是面积的计算,这是中学教育的开始;计算是基础,是孩子取得高分的必要保障。

由于这四个问题,学生容易入门,但不易熟练,时常犯错误,因此成为近年来重点中学考试的热点,据了解,苏州重点中学近年来的这几大问题的考题占据全部了80%左右,对这些问题的考察也十分偏重,而数论和行程问题的`考察更是重中之重,往往占到一张试卷的50%。

知识体系:

约数倍数:

(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 (小升初常考内容)

质数合数:

(1)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2)分解质因数(重点)

余数问题:

(1)带余除式的理解和运用;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中国剩余定理奇偶问题:

(1)奇偶与四则运算;

(2)奇偶性质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完全平方数:

(1)完全平方数的判断和性质

(2)完全平方数的运用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重点、难点)

整除问题:

(1)数的整除的特征和性质 (小升初分班常考内容)

(2)位值原理的应用(用字母和数字混合表示多位数)

这四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上文是小升初数学考试知识点,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 篇三

1、什么是数对?

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样题:同学们排队做操通常( )叫行,( )叫列。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从左往右看)(从下往上看)

样题: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

2、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3、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样题: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4、两点间的距离与基准点(0,0)的选择无关,基准点不同导致数对不同,两点间但距离不变。

5、图形平移变化规律:

(1)物体向左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2)物体向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平移的格数。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 篇四

1、什么是自然数?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0是自然数(自然数都是整数)。

2、什么是四舍五入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看被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如果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如果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

3、加法意义和运算定律

(1)什么是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2)什么是加数?

相加的两个数叫加数。

(3)什么是和?

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和。

(4)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它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4、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5、什么是被减数?什么是减数?什么叫差?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被减数,减去的已知数叫减数,所求的未知数叫差。

6、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加数

7、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8、乘法

(1)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2)什么是因数?

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

(3)什么是积?

因数相乘所得的数叫积。

(4)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交换律。

(5)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这叫乘法结合律。

9、除法

(1)什么是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2)什么是被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

(3)什么是除数?

在除法中,已知的一个因数叫除数。

(4)什么是商?

在除法中,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商。

10、乘法各部分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 篇五

1、什么是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2、什么是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3、什么是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4、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5、什么是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最大公约数。

6、什么是互质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7、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8、分数

(1)什么是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2)什么是分数线?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

(3)什么是分母?

分数线下面的部分叫分母。

()什么是分子?

分数线上面的部分叫分子。

(5)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数单位。

9、怎么比较分数大小?

(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子比较大。

(3)什么是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什么是带分数?

由整分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

(6)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大小不变,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7)什么是约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数叫做约分。

(8)什么是最简分数?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10、比

(1)什么是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2)什么是比的前项?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

(3)什么是比的后项?

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4)什么是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比值。

(5)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基本性质。

小升初数学考试归一问题知识点 篇六

归一问题可以分为直进归一,返回归一两种。在一些实际问题中,常常要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然后求所需求的问题。

归一问题有:

(1) 直进归一。

3支铅笔要4角8分,买同样的5支铅笔要多少钱?

需先求买1支铅笔要几分,再求买5支铅笔要多少钱。列式为:48÷3×5=80(分).

(2) 返回归一(逆归一).

例如:“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180千米要用几小时?”

先求平均1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行180千米要几小时。列式为:

180÷(120÷4)=180÷30=6(时).

(3)两次归一。

例如:“2台拖拉机4天耕地32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7天耕地多少公顷?”

先求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再求5台拖拉机7天耕地多少公顷。列式为:

32÷2÷4×5×7=14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