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优秀2篇8-1-3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2篇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话语分析国内外研究综述 篇一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优秀2篇8-1-38

关键词:话语分析;国内外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04-01

1.引言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话语分析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到了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Sacks、Schegloff、Jefferson等开创了会话分析理论。尽管话语分析学者对话语分析的侧面不同,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话语分析的定义包括两个层次:一、话语分析是对超句单位结构的静态描写;二、话语分析是对交际过程意义传递的动态分析。

2.国外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在本世纪30年代,英国语言学教授J.R.弗斯就号召语言学家们在语境中研究言语的意义,并极力主张对人们的会话进行研究,即将会话的整个过程置于语境中来研究。他认为一个句子的语义,其主要部分只有被放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话语内才能说得清,因而我们必须从语段开始分析(1948年,1957年)。但他本人并未在这方面作深入的研究。与弗斯不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注意结合实际,分析具体问题。

60年代以来,话语分析有了很快的发展。语言学家们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许多关于话语分析的理论相继问世。如:功能句子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交际动力(COMMUNICATIVE DYAMISM)理论、主位(THEME)、述位(RHEME)、过渡(TRANSI-TION)、新信息(NEWINFORMATION)、已知信息(GIVEN INFORMATION)等等。该研究领域里的重要人物有哈维格、韩礼德、彼多菲、辛克莱尔、库尔哈德、范代克等。

70年代初,在会话分析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有萨克斯(SACKS)、谢格洛夫(SCHE-GLOFF)和杰弗逊(JEFFERSON)等。萨克斯认为,一次谈话至少要包括双方一轮的发言交替。

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话语分析作了更广泛的阐述,赋予它更丰富的意蕴。这一时期可被看作是话语分析研究硕果累累的一个时期。1981年,出版了《语篇》(TEXT)杂志。该杂志的主编是范代克和彼多菲(德国),其编委成员是德累斯勒(DRESSELER,奥地利)、金丁(GINDIN,前苏联)、韩礼德(奥大利亚)、利奇(英国)、派列克(PALEK,捷克)、厄科(ECO,瑞典)、诺瓦科斯卡(NOWAKOWSKA,波兰)、卡社尔(KASHER,以色列)、恩克维斯特(ENKVLST,芬兰)、托多罗夫(TODOROV,法国)、胁坂(WAKXSAKA,日本)、弗雷德里克森(FRENERZKSEN,加拿大)、以及美国的格赖姆斯(GRIMES)、朗格克尔(LONGACRE)、塞比奥克(SEBEOK)、海姆斯(HYMES)、欧文一特里普(ERVIN一TRIPP)等,几乎囊括世界各国这一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国外话语分析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话语分析尚无统一的理论,也没有统一的方法,但其研究成果值得肯定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首先,它对机器翻译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当代的文体学研究中,它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使之收益不少。更重要的是,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已被运用到语言教学上,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大提高。我们深信: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将会影响到更多的方面,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

3.国内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话语分析的介绍和研究起步较晚,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并与外语教学紧密结合。1981年,王福祥出版了《俄语话语结构分析》,1984年,他又出版了《俄语实际切分句法》,这两本书都是以俄语为例。1988年,黄国文出版了《语篇分析概要》,这是我国第一本以英语为例的话语分析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话语分析理论的著作。话语分析的专著还有秦秀白(1986),《文体学概论》、王佐良、丁往道(1987)《英语文体学引论》、《黄国文(1988)》、《语篇分析概要》、张德禄(1988)《功能文体学》、王福祥、白春仁(1989)《话语语言学论文集》、王福祥(1994)《话语语言学概论》、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徐赳赳(1995)5话语分析二十年》、刘辰诞(1999)《教学篇章语言学》、朱永生、严世清(2001)《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黄国文(2001)《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钱敏汝(2002)《篇章语用学概论》、李悦蛾、范宏雅(2002)《话语分析》、等。论文集影响较大的有朱永生(1993, 2002)主编的《语言・语篇・语境》、《世纪之交论功能》等。

除专著外,我国学者对话语的定义、特点及分类讨论也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廖益清(1999, 2001)、叶起昌(2002,2004)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定义话语分析;胡壮麟(1994)、马博森(1995)等认为话语分析主要是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刘戈(2000)、莫爱萍(1999)等从话语分析的研究和内容上来定义它;李悦蛾和范宏雅(2002)认为话语分析是对超句单位结构的静态描写和对交际过程意义传递的动态分析;李战子(2002)认为话语分析涉及到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徐赳赳(2005)介绍了van Dijk的话语观。马博森(2004)评述了Schiffrin和Hamilton关于话语的看法。

4.结论

国外话语分析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话语分析尚无统一的理论,也没有统一的方法,但其研究成果值得肯定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首先,它对机器翻译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当代的文体学研究中,它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使之收益不少。更重要的是,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已被运用到语言教学上,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大大提高。我们深信:话语分析研究的成果将会影响到更多的方面,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话语分析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撰写了为数不少的研究论文,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国话语分析研究应该在坚持对外交流的同时,加强对真实状态下搜集的语料的分析;加强对口头语语料的研究;加强对实用性话语的研究;加强对话语意义和功能的分析。

参考文献:

[1] Austin,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62.

[2]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d 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1985/1994.

[3] Harris,Z.S.Discourse Analysis[J].Language,1952.

[4] Labov,W.Fanshel,D.Therapeutic Discourse[M].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7.

[5] S acks,H.,Schegolff,E.A.,G.Jefferson A.Simplis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 taking for Conversation[A].A.Kasper.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 [C].London:Routledege1998.

[6] 艾为珍。近十年国内话语分析研究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

[7] 马博森。5话语分析手册6述评[ J].当代语言学;2004; (4)

[8]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苏海燕。国内话语分析研究概述[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1)|

[10] 徐赳赳。话语分析二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1)

[11] 徐赳赳。话语分析在中国[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7(4)

[12]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2003(3)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篇二

[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一个包含图像的多模态语篇,旨在探讨多模态语篇是如何实现意义构建的。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 元功能 意义构建

一、多模态话语

模态(modality)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只使用一种模态的话语叫做“单模态话语(monomodal discourse),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叫做“多模态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朱,2007)。多模态话语分析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多模态话语的存在由来已久,例如中国古代的诗画作品,诗词与图画配合,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相得益彰,共同表达作者的意图;再如说话打手势,语言符号和动作符号相互配合。严格来说,所有的交流都是多模态的,因为人们的日常交流并不仅仅通过单一模态进行传递,而是语言、视觉图像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图像、声音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地位,而是和语言符号一起共同参与构建意义(韦,2008)。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基础是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具有三大元功能:表征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概念功能;体现语言使用者的交际参与和交际角色的人际功能;以及组织成语篇的语篇功能(辛,2008)。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话语的意义和功能放在首位,意义的实现是以多模态形式进行的,语言只是这些形式中最有效的一种。

适用于语言模态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也适用于其他符号系统。Kress & Leeuwen(2003)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而且视觉符号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连贯的整体,因此可以借用Halliday的语言三大功能假说,分别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层面分析图像等视觉符号的语义关系。

三、多模态语篇的元功能的实现

下面我们就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一个包含图像的多模态语篇是如何实现符号系统的三大元功能的。

图1刊登在2014年2月27日中国日报网站的地区版(http://.cn/regional/),这个由图像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语篇是一个多模态语篇。该报道由两个语篇组成,一个是在地区版首页的多模态语篇,点击文字标题,可以进入该新闻的详细报道――文字语篇。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文多模态语篇的社会功能和意义是如何构建的。

图像的概念功能体现了一种再现(representation)。Kress & Leeuwen(2006:59)将图像区分为叙事性和概念性两类:叙事图像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表示的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从概念功能来看,这是一个叙事图像。在这个图像中,反应者(reactor)是一个戴着防尘面罩的男士,也可以将他视为表征参与者(represented participant),而与他的视线相对的读者是互动参与者(interactive participant)。连接表征参与者和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向量是图像中这位男士的视线,他的视线直接对着读者,眼神中有一丝无奈,呈现了他希望与读者交流的概念意义。

图像的人际功能体现为一种互动 (interaction),体现为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三方面。语篇的互动功能通过男士的眼神与读者见的互动、男士与读者的距离和男士被拍摄的角度来实现。Kress & Leeuwen(2006:117)认为图像在传达意义时都有一个图像行为(image act),这种图像行为由表征参与者的凝视系统(system of gaze)来实现,这个系统表达的要么是索求,要么是提供。在这个语篇中,男士凝视读者,直接与读者建立了一种视线交流,他表达了一个索求行为,即希望获得读者的同情和理解。这位男士正对读者,表征参与者和互动参与者的近距离接触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而水平的拍摄角度也使得男士与读者处于同一水平线,在态度上实现了表征参与者与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对等关系。读者很容易产生移情心理,对于男士面戴夸张的防尘面具这个行为产生理解同情心理。而标题文字采用红色,突显了根治雾霾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传递给读者一种人际意义。

语篇功能在多模态语篇中体现为页面上构图成分的布局 (composition),构图成分的位置不是任意的,而是涉及信息价值、视觉突显和阅读途径等,而阅读途径又是通过中心和边缘、上下、左右等选择来构建的(杨,2009)。该语篇分为上下两个框架,上面为图像部分,下面为文字标题部分。标题和图像紧密连接,标题文字是图像部分的延伸;图像渲染加强标题文字;两者相互补充和延伸,在意义上体现了一种逻辑衔接,从而实现了这个语篇文字和图像的信息衔接。而男士脸上的防尘面具占据了图片的中心位置,造成视觉突显,旨在引起人们的共鸣:雾霾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要痛下决心,进行根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这个多模态语篇中,图像、文字、颜色等各种符号系统都参与了意义的构建和交流。这些符号系统共同作用,使得该多模态语篇表达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单纯的文字符号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强度大的言外力量,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媒体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往往采用图文结合的多模态语篇,而非单纯的文字语篇。

[参考文献]

[1]Kress G. & T. van Leeuwen.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M]. London: Arnold, 2003.

[2]Kress G. & T. van Leeuwen. Reading Images [M]. London: Rouledge,2006.

[3]韦琴红。 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 [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16-21.

[4]辛志英。 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 [J]. 社会科学辑刊,2008,(5):208-211.

[5]杨信彰。 多模态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J]. 外语教学,2009,(4):11-14.

[6]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2007,(5):82-86.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