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页是高考家长帮编辑燕子帮大伙儿分享的13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凭借语句归类,了解课文抓住“言行”刻画人物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外阅读《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走进课文,品味童年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叙述的孩子气,“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快乐自由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得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美妙的句子。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
萧红,现代知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1940年发表了知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敬重同学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当激励。同学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分了欢快。
(3)祖父的园子特别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爱好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依据同学的回答随机引导:
(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分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4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象我。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胡闹
B、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C、一抬头,看到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D、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气力,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分了欢快。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欢快。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同学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A、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B、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C、乐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D、乐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E、乐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F、乐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欢快。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欢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喜好的,还可以背一背。
《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设计理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鼓励学生在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阅读:《祖父·后园·我》 《读不完的大书》
经典阅读:《呼兰河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
《永远的童年》
暖暖的阳光下
布谷鸟声声叫着
青青的白桦里
蒲公英散发着美丽的花帽
稚气的歌声,在流水中荡漾
醉人的时光,在细雨中飞扬
岁月一晃
只留下一米阳光,满地叶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阳光、小鸟、蒲公英、歌声、流水、时光,简简单单的几个词给我们勾勒出一幅童年的美丽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体会她童年时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美好心情。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祖父院子里的各种景物,我在园子里跟随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等情景,写出了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在孩子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充满活力)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院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自由生长、活动的情态,从侧面体现出园子是自由的天地。)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引申课外,加深体会
A.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园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出示《祖父·后园·我》,找出文章中“我”和祖父几次“笑”的句子,并写一写这几次“笑”表达了“我”和祖父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正因为有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B.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而对朱维之而言,农村就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就是一本看不完的画册。
出示《读不完的大书》,找出文中分别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哪些景和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学生读并交流)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走进了大自然,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随着你们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全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园子里的所有生命都是那么无拘无束;祖父又是那么宽厚仁爱;尤其是童年的“我”,在这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学习这篇课文,要放手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阅读,读懂课文内容,明白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习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鼓励学生在前两课同类题材的学习基础上,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体会作者情感。并注意与大家交流、讨论,积极吸取别人的合理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他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也正是顺应了学生当时有话要说的心理,而且,对整体把握全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A.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B.“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③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④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C.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①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 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排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D.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举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练习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
①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②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扩展练习。
我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七
一、导入:
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想请问大家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呢?自由谈一谈。
学生可以交流字词的读音,片段的朗读,积累的ABB的词语,以及有关萧红的资料等。
师:在《呼兰河传》里边,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了这个园子,而且写得非常细致入微。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为什么会让萧红如此留恋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祖父的园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找出来。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找到第一、二和第十七小节。
第一、二小节:请个别朗读。体会园子的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美和形态美。
第十七小节:
师:(出示幻灯片)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脑子里马上会出现哪一个词语呢?
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随心所欲、生机勃勃等等。
请用片段中的一句话解释“随心所欲”。
师结合板书“自由”。
二、品读:
1、自然的自由。
师:仔细阅读第十七小节,你觉得
①什么是随心所欲的,自由的?(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蝴蝶)②这个小节中的哪些词语、句子最能表现“自由”?请做上记号。
学生自读自悟,抓住“愿意……就……”“想……就……”“一会儿……一会儿……”“又……又……”等词语、句子进行交流,感受园子中的花、鸟、虫以及倭瓜、黄瓜等各种蔬菜的自由。
师:注意到了吗?这个片段中一连用了11个“就”字,读起来是不是有点罗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起来很顺畅;感觉园子里的小精灵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好像是萧红一口气说出来的;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更能表现自由。)
师:萧红的文字很普通,很朴素,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两个字――“自由”。
齐读第十七小节。
想像体验。师:(引读并出示幻灯片)。一到了这个园子里,我就玩了起来,闹了起来,不知不觉地,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______就_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_______就__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________就________;
我就变成( )啦!我想_______就________。
师:当萧红写到这里时,你觉得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呀?
生:(手舞足蹈等等。)
师: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读书就是要和作者一起体验,让我们齐读第十七小节。
(幻灯片出示第十七小节,师生合作背读片段。)
2、人的自由。
师:园子里的动植物是自由的,那萧红自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大家找到相关语句,并画下来。
交流。(第四、五、十三、十四、二十小节。)
指导朗读第四小节:大家想跟着祖父一起到园子里走走吗?那就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是啊!在园子里,祖父在做农活,而我在做什么呢?我的活动和祖父有哪些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从中感受到什么?
(幻灯片出示第四、五、十四小节内容,分小组朗读。)
师:发现了吗?结合板书“瞎闹”“乱钩”“乱闹”。
她是怎么“闹”的,如何写具体的?找出相关语句。
正是这些让我感到只有在祖父的园子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所以在萧红一生当中唯有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明白了吗?(板书:快乐)
(过渡:学到这里就结束了吗?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让萧红更加留恋的呢?找出相关内容。)
3、感受祖父的爱。
引导读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谈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祖父对自己的关心。
师:特别是从哪些词语中表现的?
(三个“笑”。)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笑”,在萧红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和蔼、慈祥、爽朗等等。)
师:你还从祖父的“笑”读出了什么?(宽容和耐心)
师:是啊!这笑中还有祖父对我的耐心教育,这就是祖父对我的――爱。(结合板书“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读出滋味!
(师生合作朗读片段。)
三、超越文本。
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了吗?
生交流。(留恋和纪念)
师:祖父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萧红一生坎坷,历经苦难,但萧红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所以才会对那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那是个普通的园子吗?它普通吗?
(师引)那是一个装满――自由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快乐的园子;那是一个装满――爱的园子。
四、延伸练笔。
师: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一棵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读记记“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自主地如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萧红”的图文资料简介
2、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 分析这些词语
三、研读课文
(一)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园子的,快点儿找找看是哪几自然段?
1、自由读这些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可以用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请你写一两个认为恰当的词语,有的词语可能就藏在这几段话的字里行间。从哪些段落体会到的?读相关语句,说感受。
预设: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a、在我的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b、园子里有些什么颜色?
c、她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园子? 带着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
(2)“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a、去掉“是”读读看,比较比较。“是”起到了什么作用?
(3)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A、在我的眼中,这还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B、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愿意……就…… 愿意……就……)
C、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
出示课件
D、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比一比谁的更自由。
2、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体会到这是一个 师引读( )的园子 根据板书引读
(二)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1、我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着,请同学们自由读4—15自然段,你觉得哪个镜头给你印象最深?
2、在园子里,我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这园子简直就是 (“我”的乐园)
3、介绍萧红的童年其实很孤单寂寞…… 相机出示文字介绍(相机出示文字介绍)
4、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4—1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5、因此萧红一直怀念这个园子,那么,这个园子在萧红的心中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吗? (爱、温暖) 所以萧红在书中这样写道 (出示)
(三)升华
1、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祖父的园子》?
2、在《呼兰河传》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节选自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优美。欣赏这样的文章,对于成人是勾起了那平常不太想的一大串童年趣事,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好像一次野外踏青一样,体验了别样的生活,与自然好好地对了一次话。
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学,我的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知道一篇名著《呼兰河传》,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学生课外阅读。
1、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上课前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萧以及她的作品《呼兰河传》,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欲望,让学生产生阅读探究的浓厚兴趣。尔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扣题质疑──“在作者眼里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指明了方向。课中,我始终围绕“这是一个( )的园子”开展教学活动,寻求到了阅读的切入点,引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去阅读去感悟,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阅读探究,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收获。
2、以文本为基点,适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阅读是一种智能活动,阅读面广的人对世界的间接体验丰富、情感也更细腻敏感,其思维水平会日益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有这样的教学期待。对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我觉得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开展课外阅读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 本课教学我在课尾尝试以文本为基点,链接相关的篇章,让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中点,或者是另一个起点。
有待改进的地方:
1、文中许多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遗憾的是由于文章太长,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去品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的有关语句上,后面没有时间去积累词语,训练学生说类似的词并用词说话,只能匆匆收场。
2、在学习体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快乐时光这些段落时,显得有些匆忙,文中我浇花却把水洒向空中,大声喊:“下雨喽,下雨喽!”,还有我跟着祖父去种菜,其实又捉蜻蜓,又玩蚂蚱等这些语句没有让学生细细品读体会,一略带过。
3、体会“在作者童年的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这部分教学时间拖得有点长,如果这里节奏紧凑一点,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融入自己的童年体验和感受,我想一篇篇生动的续写对于提升文本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再欣赏《呼兰河传》中的精彩描绘,对比之中找到了自身与作者的差距,顺势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丰富积累,充实文笔,学生感受深刻。
罗云评价: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写得至真至纯。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精神的故乡。这篇课文是我第一次听到,但杜老师的课我听过很多次,杜老师那种朴实自然的大家风度、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教学技巧、教学艺术都是值得我长久学习和揣摩的。
这堂课有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这是一堂感悟的语文课。
以读为本,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着重是培养学生“悟读”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熏陶,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堂上,杜老师引领的方式有:
1、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初读课文时,杜老师抛出问题:“想不想知道祖父的园子什么样?”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如“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反复品读、感悟,读出个性,读出园子的自由。
3、情感中感悟。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在教学中,杜老师引导学生用心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学生通过读文概括出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这是一个香气扑鼻的园子、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二、这是一堂巧妙的语文课。
杜老师在教学环节上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善于以问促“情”。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杜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杜老师善于提问,而且逻辑性极强,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如读完词语之后,杜老师提问“这些词语跟园子有关系吗?你发现了什么?”杜老师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巧妙地把词语归类,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再如,在读自由的园子这一段落时,杜老师问:“有一个词语——“愿意……就……”用了很多次,不罗嗦吗?”通过比赛读、个别读,学生在读中自悟,再次让学生进一步正是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才更体现出园子的自由,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起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这是一堂训练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杜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杜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在杜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而且,在教学中,杜老师看似平常的语句,却意味深长。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是充满语文气息的。如课中,杜老师要求学生读书“会读书,也会思考。”
四、这是一堂亲切的语文课。
整堂课,杜老师亲切自然的肢体语言,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无不给学生和听者一种愉悦的感受,印象深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杜老师侧下身子认真倾听,偶尔的抚摸着学生的头,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这种无声的语言,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宽松、平等的环境下学习,课堂上精彩纷呈也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了。
一点小小建议:
1、学生发言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同学。
2、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也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满心的快乐。可以在课堂上稍加点拨一下。
3、是否可以设计一个延伸练笔:“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园子里玩着,闹着,玩累了就在园子里的那棵大榆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萧红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按照作者的表达方式来续写。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2.能力目标:能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趣味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快乐,自由,以及对我的爱,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的快乐,自由。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阅读课文,课题为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从老师的板书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隔开一些?
3.(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这是什么意思?(要在学习之后填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在课题中加上两个括号,引发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加上括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期待,在无形中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祖父,和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园子?为接下来的研读设置了强劲的“引力场”。
二、整体感知园子的美丽,生机勃勃。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过渡: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祖父的园子里的昆虫可多了,有(出示词语幻灯片)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农作物呢,有倭瓜,黄瓜,玉米,谷穗,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农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祖父的园子真是丰富多彩呀!
1.感受园子的生机,及其美丽。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说到昆虫多,作者可得意了,你看在课文的开头就在炫耀她的园子呢?谁来读一读。
(2)园子美吗?从哪感觉到了?
(3)喜欢这座园子吗?作者比你更你更喜欢呢?齐读,读出作者的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分类,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同时抓住文中作者对昆虫的描写,通过学生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感知园子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三、感受小女孩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这座园子里,我特别喜欢这个小女孩,她的淘气,她的可爱,我都喜欢。如果现在这个小女孩在我身边的话,我特别想在她的脸上揪上一下,那老师为什么想揪她一下呢?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小女孩调皮,淘气的句子,用序号标出来,并找出关键词,做上批注。
(3)交流,朗读:
a)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的调皮?又是怎样的瞎闹?)
b)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从哪时可以看出小女孩的淘气?怎样乱钩?)
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边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d)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女孩的淘气呢?怎样乱闹呢?抓住“拼尽力气,往天空一扬,大喊”这些词来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小女孩此时的快乐的心情。)
e)我玩累,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设计意图]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呢?
(4)研读祖父教我识谷穗的段落。
①读读6至12小节,思考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
②你看见祖父的笑了吗?从祖父的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一位慈爱的祖父,只有心中充满了爱的祖父才会笑得这么温和,这么开心。
③小结:在慈爱的祖父的园子里,我感到无比的快乐,自由。所以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祖父的三次笑中,体会到这是一个慈爱的祖父,正因为有个慈的爱的祖父才会有这么快乐的童年,是慈爱的祖父给了我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完成课题中的两个括号填空。
四、感悟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在祖父的园子里,不仅我是快乐的自由的,就边园子里的花朵,蜜蜂,蝴蝶,榆树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你感受到了吗?
2.学生再读课,享受花鸟草虫的快乐,自由。
请你们把自己当成园子的一只蝴蝶,一朵花,或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自由。
出示:
我就变成那倭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黄瓜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玉米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蝴蝶啦!我愿意_____就_____,
我就变成那___,我愿意_____就_____。
3.讨论:作者写的自己的快乐自由,为什么还要写其它景物的快乐,自由呢?(借景抒情)
4.和老师合作读十七小节,前三句话,(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问学生这里仅仅是写花,鸟,虫子的快乐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作者借花,鸟,虫子的快乐来抒发自己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5.那你现在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借景抒情?
[设计意图]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一环节,将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与理解内容融为一体,没有进行机械的分割,对内容的深刻理解必然依赖对语言的欣赏,而语言的欣赏又自然地在内容深刻把握的语场下展开了。
五、描述我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1.过渡:感受了作者的快乐,自由,你是不是也渴望有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呢?
2.让我们在心中建立起这样一座理想的园子吧!请你先闭上眼睛,想想你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3.学生描述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
4.总结:你们的园子也一定会这样美,这样快乐,这样自由,希望这座理想的园子会一直陪伴着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去构建心中园子,锻炼学生的动笔说话能力,同时将课文中的自由,快乐的心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慈爱的)祖父(快乐自由的)园子
大笑瞎闹
笑够了乱钩
还在笑乱闹
[设计意图]在这份板书中,看不到多余的部分,非常简洁,又能突出重点,体现了文路,教路,学路的统一。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十
一、教材背景分析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二、整合思路
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作者在院中的快乐。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在园中的快乐。
2、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1)
师:有人说,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里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课件(2),学习生字词
(三)出示课件(3),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任务
2、出示课件(4),反馈结果
(四)体会作者的情感
出示课件(5),明确学习任务
生:我认为,园子给了她自由。她在园子里,自由地玩耍,无拘无束。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采倭瓜花就采倭瓜花,想捉蚂蚱就捉蚂蚱,想睡觉就睡在地上,多自由啊!
生:对,她是自由的,甚至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她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表面上是和他一起干活,其实呢,就是玩,是觉得好玩才跟祖父做的。并且,她还捣乱,把菜种踢飞了,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说是浇菜,把水往天空扬,简直就是淘气包。可是,爷爷一点也不批评她,反而笑着问她,耐心地给她讲什么是谷穗。她的祖父多么疼爱她啊!
师:还从哪里看出“我”是自由的?请默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这一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谁去管它们的事。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自由。
生:(读)
师:愿意怎样就怎样,多自由啊!在“我”的眼里,为什么觉得它们是自由的呢?
生:我明白了,因为她自己是自由的,所以觉得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是啊,只有自由的心灵,才能有这样自由的想象啊!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灵的自由!除了自由,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有,园子还给了她快乐。这里有她喜欢的色彩,“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有她喜欢的昆虫,有她喜欢的花和鸟,她可以追蜻蜓,捉蚂蚱,摘花,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生:这里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榆树会呼叫,拍一下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花像睡醒了似的,鸟像在天上闲逛似的,像童话世界似的,这正是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谁不快乐呢?
师:是啊,这里是她童年的乐园,难怪作者在另一部作品中称园子是她的后花园呢!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不知道你从作者的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吗?
生:能感受到,她的叙述那么的孩子气,并且能从中感受到她讲这一切的时候,是沉浸在快乐的回忆中的,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师:你能通过读书,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请任选一段来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都任选一段读一读,也感受一下吧!
生:我从“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这些词中,能感受到她满心的快乐。我给大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看看是不是这样!
师:你们真会感受!园子是她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但是,你不觉得,她的自由快乐,还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爱的祖父吗?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五)出示思考题(6),引导学生思考
(六)出示课件(7),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快乐、自由、生机勃勃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
课时 1教时
教学过程:
1、昨天的课堂上我们了解了骆驼在林海音童年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你们的童年记忆中,哪些人和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感受她记忆中的祖父的园子。
3、自由读文,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4、交流,说说从哪些此句中感受到园子的特点。
(重点体会园子的自由。)
5、在这样的园子里,我在里面做什么?(瞎闹)
6、读4——15节,圈出你认为她瞎闹的有趣行为,并在旁边写上感受。
7、交流。
8、为什么“我”能在这样的园子里瞎闹?
9、再读16.17节,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其实在这样的园子里,还有什么也是自由的?
10.用上“愿意……就……”来说说我的自由。
11、介绍萧红的童年。推荐《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 鸟瞰园子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祖父的园子。)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真好!这些文字,就是脚注。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怎么样的?)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我讲清楚了吗?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板块二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这是为什么?
师: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花在这儿:“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花有颜色吗?
生:嗯——它这里没写。
师: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
师: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因为蜜蜂会采花蜜。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生:“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理解得真好!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师: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还找到了哪一段?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师: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生: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一切自由。)
师: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师: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一男生读。)
师: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花开了——
(生接读。)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 张 老师也想读,听 张 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生: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好一个“一大群花”!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真好!
生: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同学们,其实, 张 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师: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 张 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师: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师:请坐。 张 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好。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就爬上架。
师(快速):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就爬上房。
师(快速):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就长多高,
师(快速):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也没有人管。
师: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融洽。)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就”。
师: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11次。
师: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生: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它。
师: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生笑)好,我们来读读看, 张 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师: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指板书)刚才,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不是。
师: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选一句,写出他们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的段落。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 张 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注意,你的朗读要让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了。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我们再请六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蚂蚱蹦了,就像在举行跳远比赛似的。谷穗黄了,就像约好了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笑声,掌声)。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师:好,谢谢你们的合作。读到这儿,我就又纳闷了,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蚂蚱、蝴蝶、蜻蜓,它们会不会对萧红说:“萧红,我很自由,你把我写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写得自由一点。”会不会这样说?
生:不会。
师:那为什么萧红就知道它们呢?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桌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师:好,谁来说一说,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1:萧红通过了仔细的观察。
师:你有时候也仔细观察过事物,你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
生2:因为在萧红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还不足以说服我。你说说看?
生3:因为萧红在园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师: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围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是不是,同学们?如果说“样样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萧红心中的园子。(板书:心中园)
师:那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到底做过哪些自由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第二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争取三分钟时间完成)
(生齐读“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一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二思考并讨论: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师读“学习建议”后,学生默读圈画。)
(教师巡视点拨:拿起笔来圈一圈,用最少的词语圈出来;一个词语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话;你画了整句话等于什么都没画;能圈就不用抄。)
学生圈画后进行小组讨论:圈画了哪些词语,哪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
师:好!回答的时候有两项任务:一写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其他同学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想一想,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漏掉哪件事情,待会儿你来补充。
生:写了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生把“栽花”读成“摘花”,教师及时指正、区辨。)
师:还有吗?谁补充?
生先后补充:遛土窝、追蜻蜓、捉蚂蚱、吃黄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师:还有吗?
生:睡觉。
师: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人一旦睡不着了,他就完了(笑)。你们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现“我”心中的自由?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生1:玩蚂蚱。因为在这个花园里尽情地玩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我觉得摘黄瓜最能表现自由。因为吃黄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发现外面一颗颗黄瓜成熟了,她就随便摘下来吃了。
生3:追蜻蜓。
生4:睡觉。因为我们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觉,她是在外面睡觉的。
师: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那种睡觉的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不少同学举手)
生:因为在其他地方铲错的话可能会被人骂。自己在家里铲就不一样了,铲什么都没关系,铲错了也没关系。
师:铲祖父也没关系吗?(学生哈哈大笑)
师:那可不行,是吧!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铲。谷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做粮食。
师: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
生:没。
师:祖父依然是乐呵呵的。你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数一数。
生:八个。
师:用八个自然段来写。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是不是?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就只写这一件事情。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园子里还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可以做。
师:你的意思是。只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
生: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师:是啊,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真好。同学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宽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园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句子后,师生合作朗读。)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祖父栽花,
生:我就栽花;
师:祖父拔草,
生:我就拔草;
师:祖父铲地,
生:我也铲地。
课件出示:祖父( ),我就( )。
师:谁接着说?
生1: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生2: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师: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那画面好温馨啊!同学们,你们看,萧红写这个园子的自由,其实处处都在写心中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啊。其实,《呼兰河传》第三章里,萧红常常写到自己在园子里自由地奔跑。
课件出示: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师范读后,问:感受到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了吗?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生:想!
板块四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配乐朗诵,文字缓缓地从屏幕下方往上移动。)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音乐继续流淌……)
师(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也许,你会梦见些什么呢?你会梦见……你会梦见……这园子里的一切都静静的,伴着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师:好,抬起头,同学们,仿佛梦见了什么?
生1:仿佛梦见了那个园子。
师:梦见了园子里的什么呢?
生1:白云从头上飘过。
师:梦见白云飘过。白云悠悠地在那儿飘啊!
生2:梦见了作者无拘无束在园子里玩耍。
生3:我仿佛梦见自己自由自在的,在那儿奔啊,跑啊。
生4:我梦见了作者和那些动物们在玩耍,还在观察那些植物,看到有一个黄瓜马上就去摘黄瓜,看到一个橘子马上去摘橘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师: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家的园子,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可以想见,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但是,同学们,十九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
(借助中国政区图,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192019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整整2019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花开了,接着读——)
(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背出)
花开了……
鸟飞了……
虫子叫了……
倭瓜……
黄瓜……
若都不愿意……
玉米……
师: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面对她的,只是栖身的陌生的土地——远离故土的香港;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其实她的文字当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一起读。
课件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生齐读后,师板书“光芒四射”。
师:同学们,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祖父的园子,难道不下雨吗?不下雪吗?不阴天吗?难道就没有阴霾吗?为什么留在萧红记忆中或者说梦中的园子始终是那么“光芒四射”?(板书:梦中园)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后深入地研究。
最后,想告诉大家, 张 老师花了一年时间,从《呼兰河传》以及萧红的其他作品中节选了很多文章,编了一本《小学生萧红读本》。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阳光的描写。我带了十本,愿意赠送给同学们,如果你们喜欢,我将非常欣慰。请你们到这本书中,感受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吧!
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眼中园 样样都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梦中园 光芒四射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童年记忆中冬日下的一对对骆驼,给林海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么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念念不忘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2.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三、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4.小结: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更有慈爱的祖父。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注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三)走进园中景物,感受作者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1.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作者眼里,园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16—17自然段)。
2.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吧!引读(17自然段)
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引读: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玉米长得特别茂盛,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3.短文连用十个“就”字,朴素的文字,普通的景物,自由自在的景物,处处传达着“我”的自由与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啊!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13段(引读13节)。(这是对园中景物的一次回望。有了对文中趣事的理解,再读第13节就能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的巧妙,体会到作者在借景抒情,体会到作者 “心”的自由。此处读是一次情感的升华。)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渗透园子的精神意义。
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者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所以,作者用一颗真诚的心,用一本《呼兰河传》记录了曾经的点点滴滴。
《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曾经的一切是萧红难以忘却的,随着年龄的增加,相信你们会体会得更深。不管怎样,请记得,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呼兰河传》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