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里是可爱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13篇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语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也感到了自己在作为一个母语教师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思考、总结,和大家共同交流。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做一下小结。
一、挖掘语文教师成长的源泉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充分体现“实践中体验,体验中发展”。教学时实践的艺术,教师只有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教学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才能挖掘自身专业成长的源泉,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1、走出去:专家引领,与时俱进。专家是一线教师的航标,教师除了需要大量吸取专家论著中的精神营养外,更需要得到专家的引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二
透过耐久跑教学,让我受益非浅。由于上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女生,他们自控潜力和认知潜力都比较差,因此,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思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耐久跑教学目标,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寓学于乐──用心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一、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创设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用心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用心、主动的教学环境。
二、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透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传统的耐久跑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有畏难情绪。在本单元教学中,我把耐久跑的资料较好地融入到游戏当中。较好的解决了学生对耐久跑抵触情绪的问题。第一种方案:组内的学生排尾加速跑到前面成为排头。第二种方案:小组对抗,每个小组间隔100米出发,目标前面的小组。第三种方案:两两对抗,龙头拍龙尾。把耐久跑的资料融入到游戏中,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到达锻炼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重点提示,充分营造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这节课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耐力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用心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期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在这节课中,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教学实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阅读的要求是既要把握原文的本意,又要得出独特的见解。有效的阅读可以培养、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1.提高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和基础。理解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和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字、词、句、段的含义,必须经过理解的过程。而要保证理解的质量,就必须注意语言知识的积累,善于从语言环境中捕捉内容的深刻含义,注意抓住作者的思路,应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推敲。
2.提高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概括是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凝练、准确的文字把至关重要的意思表达出来。概括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思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概括能力就是要求学生用材料中原有的词句或自己的话,针对题目规定的角度,以简单明确的文字表达某一部分的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提高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文章、理解文章,需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而思路的理清又需要考思考才能达到解决。这说明,思维能力的训练必须放在课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
二、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2.防止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新课改,有些老师过分重视课堂的形式,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包装”并不生动的课的内容。比如说“小组讨论”本来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却被贴上了“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家标榜。讨论题,一定要新颖、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所以真正的阅读不是对文章表面义的分割,而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教学中不能重“文”而轻“言”,重“析”而轻“读”现在的教学只求了解大意,偏重于思想感情、章法结构的赏析,淡化了词汇的归纳积累,忽视了词法、句法的梳理习得;偏重分析讲解,轻视诵读、精读,但是诵读、积累是形成语感,积淀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不“理”、不“积”、不“读”、不“诵”,紧依靠分析鉴赏,很难真正提高阅读质量。
三、课堂教学实践
语文有文体之分,每篇文章又各有特点,所以不必对每篇文章作全面的分析,要大胆的取舍,在教学中各有侧重。
我针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特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激发联想,创造性阅读。不朽的文章自然要有伟大的作者,更要有见解独到的读者。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以不仅要解读文本,更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阅读。如《桃花源记》,先让学生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桃花源的故事,学生们想象丰富,有的将桃花源想象成一个自由、幸福、和谐的原始部落;有的把桃花源拿来跟现在社会比较,道出了生产力落后与不足还有的以第一人称来写,将课文扩展为一个精彩的故事。
2.感同身受,有我阅读。语文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章里,将自己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深入的体会,这在诗歌教学中尤为重要。诗歌的主要元素是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意境,就是附着着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所以情景交融是诗歌的基本特点。理解诗歌的最终目的是感受诗人的情感。古今人类的情感是想通的,要想理解诗人的情怀,就要做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正是所谓的有我阅读。
3.寻章摘句、无我阅读。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是文言文,一看到文言文就头疼。而实际上,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在凝练着智慧、积淀着传统文化的文言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闪耀着先贤
们思想光芒,所以文言文不仅有必要学,更要学的深入、透彻。语言的传承也有着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为了解决文言文阅读的难题,我首先从现代汉语主、谓、宾、定、状、补的句子成分入手。在讲授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判断方式和词类活用的规律。在学生的头脑里先构建起文言的建构方式,解决读懂的问题。
四、小结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也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交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一一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浸润着人文精神的语文教育才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完整体现,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四
应试作文中心不能隐晦含蓄,而应该主旨明朗!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是一根红线,贯穿全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要以中心为依据。“明确”即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因此中心要鲜明、集中、单一,这个中心要贯穿始终。
(一)问题与表现很多同学因为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写作意识,动笔的时候没有清晰的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往往是内心感受的自我表现,所以造成以下现象:1、游移不定,多个中心。话题作文的“话题”都比较宽泛,可以容纳的东西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分解出许多具体的题目,因而或者是怕偏题,或者是思考不成熟不深入,难以取舍,面面俱到。所以造成多个意思,多个中心。2、散乱无中心。基本观点不明朗、有头无尾、若隐若现。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只要是与话题有关的内容,东拉西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会使人不得要领,不知所云。
(二)对策及注意事项“明确”始发于作文题目,只有先明确作文题目所蕴涵的“中心”,而后在此基础上为所要写的文章立意,才能做到“中心明确”。“明确”实施于写作过程,只有紧扣“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谋篇行文,并且适时点明中心,才能真正实现“中心明确”,
。即达到中心明确做好三点:1、明确中心。也就是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2、紧扣中心。选取的材料,表达的感情或观点,一定与中心密切相关。无关的话不说。反面的话即使为避免极端,也只能略说。如果发现材料不当,要寻找与中心的共同点,用议论性的话(小观点)拉回来。3、点明中心。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在行文时,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具体方法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可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也可以段首显示,反复强调。还要注意点题,既要点标题,也要点话题。学生在作文中要做到紧扣中心,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拟题现中心:可以直接把材料中的关键词设为题目;根据作文利益的中心拟出新颖别致的题目;开头引中心:引用材料,巧妙入题;抒发感情,蕴涵中心;简洁明了,点明中心;结尾点中心:回扣材料,点明中心;抒发议论,升华主题;直接扣题,画龙点睛。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五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六
首先,该校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10+35”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教师敢于创新,实行多形式教学。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不断探索,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即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双基”、过程方法三大目标,采用多形式的合作互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师生共同适度开发课程,实现教学的高效益;快节奏,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演进过程,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第二个“三”是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其中,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习内容,形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展示活动一般以个人组内展示、小组代表班内展示、每个人可以自主适时展示,教师则及时点拨;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和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生生、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提升学生乃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展示模块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在此模块中,突出对学习“弱势群体”的关注,注重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教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合作中受启发,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合作中提升理解的层次,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友情,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其中的“六”是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在预习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在展示模块分组合作,展现提升;在反馈模块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活动链条是:学生自学、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师生反思、巩固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其中,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一、建设民主的、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室文化
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是杜郎口中学教室文化的特征。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长的自主发展心理平台。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师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得到生命意义上的发展。
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每一名学生的人格都会受到尊重,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都是自主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压抑和束缚。笔者在听课观摩时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事先不用举手示意,想说就说。即使有时一个同学否定了另一个同学的正确答案,也不会招来非议和嘲笑。在一堂数学展示课上,一名口吃的学生结结巴巴地讲解自己与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时,本人毫无羞怯,其他同学听得也非常认真,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反观在许多学校的教室里,有口吃的学生总是担心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教师也往往善解人意,照顾迁就,一般不让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这看似是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则是对这样的学生的不尊重和不平等。还有,在杜郎口中学的校园里,肢体有明显残疾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快乐相处,一样地参与活动,毫无身残带来的郁闷和自卑。
杜郎口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良好教室文化的有效载体。每班都是60多人的大教学班,但全班学生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被分为6到8个教学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是相对围坐,以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讲台、讲桌撤掉了,黑板增多了——前后及北面墙壁上都是大黑板,以方便各组的代表及其他同学登台展示(在预习及反馈阶段,地板乃至走廊都成为学生书写的“黑板”);学生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当同学在黑板上展示,或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点拨时,全班学生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座次,一齐靠拢在前面,有坐在座位上的,有坐在课桌上的,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立的,总之怎么方便听讲和参与就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在这所学校,传统教室的座位模式所带来的不平等已荡然无存。民主的、开放的教学,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习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师生关系充满了平等与和谐。来自省教研室的专家称,在大城市也几乎没有看到过这么充满主动性、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师生交往的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讨和交流;在课下生活中,他们似乎又成为朋友。在一次全省会议间息,参加会议的杜郎口中学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头挨头、肩靠肩,“窃窃私语”,其亲和程度受到许多会议代表的羡慕。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传统课程的一大弊端,就是过分追求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式的教学,结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学生走向社会后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为此,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是,有的课堂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随心所欲缺乏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无论怎样回答问题教师总是给予廉价的鼓励和表扬,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收获却了了,“双基”目标无法得到实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始就把“双基”目标放在“硬”位置,把情感目标的实现寓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中。首先,在以自学为特征的预习模块,以学生自主地文本对话为主要内容,间或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与教师、与同学进行对话,但这也是以其自我需求为基础的。第二,在展示模块,学生要在小组内部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所在组的学习成果时,每个同学又一边挑剔展示者的成果,一边主动地对照和检测自己的成果,接着在教师的追问和点拨中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言行。第三,在反馈模块,每个学生都是结合教师的总结、自己的反思,尽力去查缺补漏,提高自己。在民主开放的教室里,创造是光荣的,是倍受师生鼓励的。在展示模块中,如果哪位学生给出了比较奇特的数学题目解决方法,或者对一篇文章的某一片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等等,就会赢得短暂的但是热烈的掌声。我们从一张张充满阳光的脸上可以看出,这掌声发自同学们的内心深处。当初学校采取这种“放水养鱼”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并非为了追求先进的教学方式,而是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杀出的一条“血路”。他们“放水养鱼”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能获得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之间彼此相互启发和教育,而且教师在引导、点拨学生的同时也受到了提高和教育。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的方法常常让教师称奇,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境界和视野常常让教师受到感动,等等。换句话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反哺”。另外,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增强互动的多样性,实现学习的快节奏,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也是杜郎口中学通过提高学生自主性来提高教学效益的一大妙招。同时,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整体学习效益上下功夫,利用反馈模块努力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提高,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目标。自从20__年以来,杜郎口中学的中考名次以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县21所初级中学的前4名,其毕业生在高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比较突出。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还尽力把学生的自主性引入课程评价中。他们倡导学生在反馈模块中自己设计题目考同学,鼓励学 生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考全班;在教师适度把关的基础上,有时在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测验,有时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让班与班之间互相出题考查,他们最近又尝试让学生设计期中考试试题,教师从中选择整合制成完整试题。总之,把突出自主性作为课程实施的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快乐,在自主交流中树立自信,在自主反思中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自主的课堂我崇拜,我的课堂我主宰。”在杜郎口中学,由于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课堂充满了生成气息。同时,在充满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自信不断得到培养。语文教师何海燕在准备《端午节》的教学时并未认识到这篇“普通”文章的真正价值,感觉该篇文章比较俗、比较土,不够高雅。于是采用了“略读”方式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创意表达”。学生通过搜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认真研读文章的情节,他们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提出了许多令何老师深感意外的见解,并以组为单位表演起了“赛龙舟”。桌凳为龙舟,饭盒作锣鼓,在“五月里,端阳到,汨罗江上好热闹;”的歌声中,学生体味着节日的欢歌笑语,领悟着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感受着学习的快乐。结果老师被学生的创造感动得热泪盈眶,受到了深深的启发,对这篇文章有了重新认识。
凡是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城里人,无不为该校学生的大方、自信所叹服。在校园里,碰到任何一位学生,他(她)都会亲切地向你道一声“老师好!”20个教学班全部是开放的,参观的人可以到任意一个班级听课。在上课时,学生对参观者“旁若无人”;下课后,学生则常常主动同来访者交流。他们会充分抓住机会采访市长,给教育厅领导谈自己的想法,向参观的老师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次,省教研室的外语教师刚听完课就被学生“逮住”不放,原来学生识破了他的身份,趁机向他请教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许多专家惊呼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比城里的孩子甚至还大方、自信,称这简直是农村学校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使人更自由,让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①因此,自主性是课程永远不变的追求。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而且在发言时善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时,由于教师在学生发言、“坐座”等方面的宽容,在师生交往中的民主与平等,才使学生表现出了农村学生很难见到的从容和大方。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时特别关注考生的独立性和开朗性。他们不仅强调学生生活上的独立,更强调思想上的独立;他们同时看重学生在人际交往、面对困难时的开朗情绪,认为具有独立性和开朗性的学生才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轻松愉快,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对此人们似乎对于农村课堂教学并未给予过高的期望,但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告诉我们,只要把课堂放开,把自主还给学生,学校的课堂照样可以焕发出生命活力。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七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中学语文教学反思。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教学反思《中学语文教学反思》。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
中学语文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语文教材起着重要的作用,积极有效的语文教材改革,对于改革效果能够直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订者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以使得中学语文教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中学语文教材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动态,实现“一纲多本”的情况转换。目前,关于语文教材方面的研究,还应注重把握和研究语言与语言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注重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国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较为良好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传统的教学思维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在今天,仍然未能对教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方法作为较为有效的改革,对于时代发展的考虑较为欠缺,同时由于农村中学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地域水平的发展特点、学生的实际的智力水平的限制等因素,都使得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实施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涉及诸多方面,例如对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水平等方面的改革与转变,因而,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往往会产生较为强大的联动效应,继而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教师的素质方面的影响,每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提出、新的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形成巨大的挑战。因而,对于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给予相应的重视,才能够从根本上取得较好的改革成效。经常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学习思维习惯,继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有效结合。
三、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
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学语文的成绩测试将仍然作为考核学生素质和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准,考试将仍然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参量标准。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提高班级的升学率,仍然坚持题海战术,让学生埋入题海之中,因而,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而这其中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手段,也将对中学语文教学产生某些积极的影响,对中学语文考试的方法、内容应该继续深化。因此,在语文的考核评价方面,要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与保护,突出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与多变性,更加关注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以“生活即学习”的态度,对于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应该是分阶段、多层面的;对于考试的态度,考试并不是由某一次单独的考试来实现或者完成的,而应该由平时的知识竞赛、课外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等多方面所组成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涉及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考核手段的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由于涉及面较广,因而也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篇九
通过两年多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点拨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适量点拨
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
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二、适度点拨
课堂点拨力求点拨出语文味来,即真正使学生嚼出一点味道来或者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师推敲那句“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来。春天来了,春日融融,春水涣涣,山也变得明朗润泽了。还有的老师紧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一句设疑点析。春天来了,太阳给人什么感觉?“红”字变动词有何含义?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经验入手,启动学生的审美想象,比较自如地把学联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赏了桃杏艳红、百花争妍的美,产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种温暖、欣悦的感受。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总之,实施点拨教学的经验告诉我: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山区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原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八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在四册、五册、六册分别出现一次,占其八分之一。教师多年教学的习惯形成其定势思维及做法,如今日益显出其的不适应性。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 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经常进行片断训练。”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山区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山区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山区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三、帮助学生解决“三大难”问题。
“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生活素材,例如开校会、文艺晚会、野外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社会见识,积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为解决“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要挖空心思切合学生生活来命题或开设话题,以利于学生有话写。其二,“不会写”是存在学生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例如初三级学生在复习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不是恼于没有素材,而是苦于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数事如何组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这类文章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闻)物思人——联想回忆——睹(闻)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训练这一类记叙文时,大多数学生都懂得灵活运用教师教给了写作思路和方法来作相应的变通来布局。这个教给是作出示范,并不等于会局限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其创造精神。相反,教师更鼓励学生在学会写的基础上大胆变通、创造革新。就像一个人,首先教会其走路,他才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三,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也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的把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习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这样才有可能写得好。同时要在学生中确立一种思想,作文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就是欧阳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学生应从作文的修改中达到写得好的目的。
四、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弘扬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个性,灵性从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拓宽学生写作的宽度,写作的自由性。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有充实的生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则更新观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实施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发,则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作文教学出路可寻。
总而言之,山区中学的作文教学确实陷于困境之中,是语文教师中老大难问题,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走出困境之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写作之花一定让我们撷取。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反思 篇十一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人文科学,在各门学科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要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而写应该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课外多积累词语、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写作的基础。学生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而学生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课外阅读。长期以来,学生对阅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平时学得不错,临上阵前再搞突击,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作积极思考,很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来充实自己,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在课前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语故事及优秀文章等,并且要求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作好记录,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积累更多名言名句,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写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坚持写日记、随笔、读后感,也是提高写作的关键。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创新作文,强调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在实际中,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使得学生只是为了作文而写作,没有让学生养成自觉、自愿的构思作文的习惯,作文内容往往空洞无物,有的只是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很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
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鼓励学生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主动而又积极地去写作,做到有感而发,多写多练,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提高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并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一些随笔或读后感之类,并叫几个同学将他们写的内容读给其他同学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同时,教师自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多给学生读一些自己的文章,给学生多鼓励,多指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写作带给人的是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安慰。
最后,口头作文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阶段、心里特点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平时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是片面的、零星的、不连续的,而通过口头作文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口头作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果断性,增强自信心,养成正确使用语言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最终达到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目的。
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方法如何不同,只要遵守新课程中的新概念,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们成才的良田沃土。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篇十二
首先,该校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10+35”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教师敢于创新,实行多形式教学。在此基础上他们又不断探索,提出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第一个“三”是三个特点——立体式,即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双基”、过程方法三大目标,采用多形式的合作互动,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容量,即以教材为基础,师生共同适度开发课程,实现教学的高效益;快节奏,即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演进过程,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以促进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第二个“三”是自主学习的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其中,预习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和合作学习,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学习内容,形成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目标。展示活动一般以个人组内展示、小组代表班内展示、每个人可以自主适时展示,教师则及时点拨;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和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形成生生、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提升学生乃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展示模块之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测。在此模块中,突出对学习“弱势群体”的关注,注重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学生间的合作互助教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合作中受启发,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合作中提升理解的层次,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友情,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其中的“六”是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在预习模块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在展示模块分组合作,展现提升;在反馈模块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活动链条是:学生自学、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师生反思、巩固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其中,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一、建设民主的、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室文化
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是杜郎口中学教室文化的特征。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从而形成了我参与我快乐、我交流我提高、我自信我成长的自主发展心理平台。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师生在有效的互动中得到生命意义上的发展。
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每一名学生的人格都会受到尊重,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都是自主的,不会受到任何的压抑和束缚。笔者在听课观摩时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大胆地、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事先不用举手示意,想说就说。即使有时一个同学否定了另一个同学的正确答案,也不会招来非议和嘲笑。在一堂数学展示课上,一名口吃的学生结结巴巴地讲解自己与众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时,本人毫无羞怯,其他同学听得也非常认真,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反观在许多学校的教室里,有口吃的学生总是担心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教师也往往善解人意,照顾迁就,一般不让这样的同学回答问题。这看似是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实际上则是对这样的学生的不尊重和不平等。还有,在杜郎口中学的校园里,肢体有明显残疾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一样快乐相处,一样地参与活动,毫无身残带来的郁闷和自卑。
杜郎口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良好教室文化的有效载体。每班都是60多人的大教学班,但全班学生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被分为6到8个教学小组,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是相对围坐,以方便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助;讲台、讲桌撤掉了,黑板增多了——前后及北面墙壁上都是大黑板,以方便各组的代表及其他同学登台展示(在预习及反馈阶段,地板乃至走廊都成为学生书写的“黑板”);学生可以自由离开座位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是当同学在黑板上展示,或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点拨时,全班学生完全是打破了原有的座次,一齐靠拢在前面,有坐在座位上的,有坐在课桌上的,有席地而坐的,也有站立的,总之怎么方便听讲和参与就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在这所学校,传统教室的座位模式所带来的不平等已荡然无存。民主的、开放的教学,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习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师生关系充满了平等与和谐。来自省教研室的专家称,在大城市也几乎没有看到过这么充满主动性、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师生交往的过程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师生是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探讨和交流;在课下生活中,他们似乎又成为朋友。在一次全省会议间息,参加会议的杜郎口中学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头挨头、肩靠肩,“窃窃私语”,其亲和程度受到许多会议代表的羡慕。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传统课程的一大弊端,就是过分追求事实性知识的传授,过分注重死记硬背式的教学,结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学生走向社会后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为此,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是,有的课堂教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随心所欲缺乏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无论怎样回答问题教师总是给予廉价的鼓励和表扬,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收获却了了,“双基”目标无法得到实现。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从开始就把“双基”目标放在“硬”位置,把情感目标的实现寓于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之中。首先,在以自学为特征的预习模块,以学生自主地文本对话为主要内容,间或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与教师、与同学进行对话,但这也是以其自我需求为基础的。第二,在展示模块,学生要在小组内部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当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所在组的学习成果时,每个同学又一边挑剔展示者的成果,一边主动地对照和检测自己的成果,接着在教师的追问和点拨中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言行。第三,在反馈模块,每个学生都是结合教师的总结、自己的反思,尽力去查缺补漏,提高自己。在民主开放的教室里,创造是光荣的,是倍受师生鼓励的。在展示模块中,如果哪位学生给出了比较奇特的数学题目解决方法,或者对一篇文章的某一片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等等,就会赢得短暂的但是热烈的掌声。我们从一张张充满阳光的脸上可以看出,这掌声发自同学们的内心深处。当初学校采取这种“放水养鱼”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并非为了追求先进的教学方式,而是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杀出的一条“血路”。他们“放水养鱼”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能获得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强的能力。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之间彼此相互启发和教育,而且教师在引导、点拨学生的同时也受到了提高和教育。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提出的方法常常让教师称奇,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境界和视野常常让教师受到感动,等等。换句话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反哺”。另外,不断调整学习方式,增强互动的多样性,实现学习的快节奏,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也是杜郎口中学通过提高学生自主性来提高教学效益的一大妙招。同时,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在整体学习效益上下功夫,利用反馈模块努力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提高,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让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目标。自从20__年以来,杜郎口中学的中考名次以及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县21所初级中学的前4名,其毕业生在高中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比较突出。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还尽力把学生的自主性引入课程评价中。他们倡导学生在反馈模块中自己设计题目考同学,鼓励学 生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考全班;在教师适度把关的基础上,有时在小组之间互相出题测验,有时在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让班与班之间互相出题考查,他们最近又尝试让学生设计期中考试试题,教师从中选择整合制成完整试题。总之,把突出自主性作为课程实施的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得到快乐,在自主交流中树立自信,在自主反思中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自主的课堂我崇拜,我的课堂我主宰。”在杜郎口中学,由于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课堂充满了生成气息。同时,在充满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自信不断得到培养。语文教师何海燕在准备《端午节》的教学时并未认识到这篇“普通”文章的真正价值,感觉该篇文章比较俗、比较土,不够高雅。于是采用了“略读”方式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创意表达”。学生通过搜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认真研读文章的情节,他们畅谈自己学习的体会,提出了许多令何老师深感意外的见解,并以组为单位表演起了“赛龙舟”。桌凳为龙舟,饭盒作锣鼓,在“五月里,端阳到,汨罗江上好热闹;”的歌声中,学生体味着节日的欢歌笑语,领悟着团结向上的民族精神,感受着学习的快乐。结果老师被学生的创造感动得热泪盈眶,受到了深深的启发,对这篇文章有了重新认识。
凡是到杜郎口中学参观的城里人,无不为该校学生的大方、自信所叹服。在校园里,碰到任何一位学生,他(她)都会亲切地向你道一声“老师好!”20个教学班全部是开放的,参观的人可以到任意一个班级听课。在上课时,学生对参观者“旁若无人”;下课后,学生则常常主动同来访者交流。他们会充分抓住机会采访市长,给教育厅领导谈自己的想法,向参观的老师了解外面的世界。一次,省教研室的外语教师刚听完课就被学生“逮住”不放,原来学生识破了他的身份,趁机向他请教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许多专家惊呼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比城里的孩子甚至还大方、自信,称这简直是农村学校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使人更自由,让人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①因此,自主性是课程永远不变的追求。充分发挥自主性的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而且在发言时善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同时,由于教师在学生发言、“坐座”等方面的宽容,在师生交往中的民主与平等,才使学生表现出了农村学生很难见到的从容和大方。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时特别关注考生的独立性和开朗性。他们不仅强调学生生活上的独立,更强调思想上的独立;他们同时看重学生在人际交往、面对困难时的开朗情绪,认为具有独立性和开朗性的学生才能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轻松愉快,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倡导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对此人们似乎对于农村课堂教学并未给予过高的期望,但是,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告诉我们,只要把课堂放开,把自主还给学生,学校的课堂照样可以焕发出生命活力。
初中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十三
这次有幸参加了高陵县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观摩了药惠中学王菲菲老师的优质语文课《再塑生命》。听了王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刻的反省。感觉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就是一个激情的课堂,一个能够善于引申联想的课堂,一个能让学生收获审美体验的课堂,一个能够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课堂。这些,在王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都得到了体现。而本节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贴切的情境创设。
平时的生活和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再塑生命》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创设了一个有一个与课文情感相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了角色,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
1、在导入时,老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老师又问:“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又问:“那么盲人是如何来认识世界的?”老师出示了盲文和手语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再播放了海伦·凯勒的视频,让学生们认识,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认识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时,分别引用了两个人的话,并设置了恰当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引入其中,有利于情感的体验。
3、在升华主题,体会“爱”的时候,插入背景音乐,让学生很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思维调动、集中到这里。再问:“你理解的爱是什么?”学生们都积极踊跃的阐述自己对爱的理解,紧接着又进一步加强这种情感的教育,问道:“假如你只剩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学生真挚的,富有情感的回答,听课的老师都为之感动。
在不断地情境创设中,王老师通过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熏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我们在借鉴别人教学艺术的同时,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创新,也能打磨出属于自己的优秀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