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科学教案(优秀6篇)6-19-92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6篇科学教案的相关范文。

科学教案 篇一

科学教案(优秀6篇)6-19-92

植物和环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植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初步学会说明"植物生活需要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

3.发展学生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差异法判明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4.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5.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里。

教学难点

认识绿豆或其它植物的生存环境。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指导学生认识植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出示一些植物挂图或图片(可把一些图片存到软盘中,投到屏幕上)。

思考:

1.柑橘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南方)苹果树生长在什么地方?(我国北方)在北方有柑橘树吗?南方有苹果树吗?我国南北自然条件有什么不同?

2.仙人掌生长在什么地方?(沙漠)莲(荷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河湖、池塘里)把仙人掌种在水里、把莲种在沙漠中行吗?沙漠与池塘、河湖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3.月季花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向阳地方)玉簪种在什么地方生长得好?(背阴地方)这两个地方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

讨论: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以上讨论,我们知道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等。阳光、温度、水等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但是各种植物对阳光、温度、水的需要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有的。植物喜光,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喜水,有的植物喜干;有的植物喜暖,有的植物喜寒。

第二课时

活动(二)

指导学生认识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实验l--绿豆或其它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2--绿豆或其它生长与水的关系

学生根据课前的实验,进行汇报

实验报告

实验用具

实验过程

师生小结绿豆或其它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

活动(三)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出示挂图或图片热带森林、沙漠植物、沼泽植物。

思考

1.图中是什么自然环境?

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

2.沙漠、池塘、热带森林、沼泽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水多;炎热、多雨;泥泞、多水。

3.在沙漠中、池塘中、热带森林中、沼泽中有什么特有的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莲、水草、浮萍等喜水植物;高大、茂密、长绿的植物;多是喜水的草类植物。

讲解:因为各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植物。观看植物的适应性的资料片,并由教师和学生介绍相关的资料。

巩固应用

1.植物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各种植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科学教案 篇二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到了,我们也随着进入了《冬天的故事》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对人和动物怎样过冬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树木是怎样过冬的还知之甚少,因此我设计了《树木过冬》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及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简单了解落叶树和常绿树。

2、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3、懂得要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常见树木的不同过冬方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柳树、杨树、松树等几种常见的树。

物质准备:幻灯片、故事录音、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趣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师:谁知道我们是怎样过冬的?

师: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么过冬的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树木过冬》的故事,小朋友要仔细听,故事里都讲了哪些树,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欣赏故事

(一)边出示幻灯片边分段欣赏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段故事,提问:

⑴小白兔在去小松鼠家做客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树?

(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4)小结:像柳树、杨树这样到了秋冬季节就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小白兔都着急了,他还要到小松鼠家去做客呢。我们看看它走到哪里了。(继续放幻灯片和录音)

2、欣赏第二段故事

(1)小白兔又来到哪里?

(2)小白兔来到了松树林中又看到了什么树?

(3)松树在过冬的时候落叶吗?

(4)像松树这样不落叶的树叫什么树?

(二)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使幼儿加深印象。

师: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树木过冬》。那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树就要落叶,而常绿树却不落叶呢?让我们再仔细听一遍故事。

(再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提问:

(1)像柳树、杨树这样的落叶树为什么到了秋冬季节就要落叶?

(2)为什么像松树这样的常绿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因为松树的叶子像针一样,外面包着一层像蜡一样的东西,水分不容易散发掉,所以,松树不用落叶就能过冬。

(3)常绿树是一直都不落叶吗?它们是怎样落叶的?

三、小结

师: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除了柳树和杨树外,你还知道什么树是落叶树?

师:我们小朋友还有好多不认识的树,不知道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然后再来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好吗?

情感教育:

师:冬天天气又冷又干燥,我们的大树朋友的树枝很容易折断,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大树朋友呢?

幼:我们应该保护大树,不折树枝。

四、游戏:

师交待游戏规则:小朋友自己选择扮落叶树或常绿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随音乐翩翩起舞,音乐停止时落叶树的树叶宝宝飘落。扮常绿树停止摇摆,但不落叶。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以“冬天来了,我们是怎样过冬的?”“你们知道我们的大树朋友是怎样过冬的吗?”自然地导入主题,然后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分段欣赏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落叶树和常绿树,以及树木不同的过冬方式。从整体上看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但在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我在活动中采用了边出示幻灯片边放录音欣赏故事的方法,没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想如果采用边出示幻灯片教师便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的方法,也许会更吸引孩子,活动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在活动中提出的有些问题有些难,比如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白兔是怎样问柳树公公的?柳树公公又是怎样说的?”因为故事中柳树公公说的话很长,幼儿很难听两边故事就能复述,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只有一名幼儿能较好地复述出了柳树公公的话。这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充分地考虑幼儿的能力。

3、在活动中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没有要求幼儿说完整话,这不利于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在活动中没有面向全体幼儿,只是对举手的幼儿给予的较多的关注,忽略了没有举手的幼儿,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活动中来。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会多向其他的教师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科学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方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2、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3.请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1、 教师: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看一看,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2、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教师小结: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在水里的变化。

1、幼儿人手一粒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2、集体品尝糖水。

第一次讨论意见:

1、教师在提问的设计,提问的时机上需不断改进。

2、有幼儿提出糖为什么会化时,应该让幼儿对这个问题作出猜测,激发探索的欲望。

科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醒学生回去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会有所发现)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 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

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

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

6.教师小结:

(1)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2)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

(3)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

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

8.讨论和交流: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

2.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8.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

科学教案 篇五

目标:

1、尝试用各种材料和方法在水中制造泡泡。

2、萌生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准备:

水盆、透明玻璃瓶、吸管(粗细不同)、塑料瓶(与幼儿人数相同)。吹气动物玩具、棉花、纸棒、线、磁铁、大头针。

将水盆分开摆放,便于幼儿操作。

过程:

瓶子冒泡泡。

----出示两只看上去一样的塑料瓶,请两位幼儿各自拿一只瓶子,同时放入水盆中,引导幼儿观察。

----为什么两只一样的瓶子,一只会冒泡泡,一只不会冒泡泡?

----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发现一只有洞,一只没有洞。

它们也会冒泡泡。

----每位幼儿选择一些物品放进水中,看看会不会产生气泡。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物品在水中的现象。如:线放在水里不会起泡。磁铁放入水中时会有一点点泡泡,开口的玻璃瓶沉进水里会产生一连串的泡泡,摇晃塑料瓶中的水,就会产生泡泡,用吸管能在水中吹出一连串的泡泡。

我当制泡高手。

----请幼儿尝试用同样大小的塑料瓶来制造泡泡。

----谁制作的泡泡多,谁就是制泡高手。

----教师肯定幼儿的制泡尝试活动,奖励他们每人一只小气球。

教学反思:

孩子们并不是只用一种方法让这些东西产生泡泡,有的幼儿利用甩、扔、挤压、吹的办法让毛线、棉花、吸管产生“泡泡”,孩子们把材料放进水里,很快发现线、棉花不会冒泡,但有的'孩子把棉花放入水中,轻轻挤压的时候,空气从棉花中被挤压出来,会有气泡产生;有的把棉花从水中捞出来在空中挤压棉花,水滴从棉花中被挤压出来,落到水面会溅起水花产生泡泡;有的用吸管在水中吹也产生一串串的泡泡,有的孩子还发现用手在水中搅动也会产生泡泡。最后让幼儿用差不多大瓶子制泡看谁制的泡泡多,就是制泡高手,实验的结果很明显,瓶口小的制造的泡泡多,孩子们明白瓶口的大小和产生泡泡的多少是有关系的。

活动中孩子们探索出很多制造泡泡的方法,在制泡的过程中也使孩子们对科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名称和用途。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圆形上添画,成为各种事物。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数学王国、音乐王国、体育王国;字母王国

2、圆形的体育器械;

3、节奏卡片;数字卡片;字母卡;

4、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黑板上画出圈,引导幼儿复习形状及给“圈”取名;

师: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二、带领幼儿分别到数字王国、音乐王国、体育王国、字母王国寻找“0”,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0”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

1、教师说明要求及介绍四大王国(用音乐带领幼儿进入各王国);

2、数字王国:

(1)引导幼儿寻找“0”:

2)每位幼儿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找朋友,后听老师的要求:“0”和其他的数字宝宝组成了数字几。

(3)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3、音乐王国:

(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音乐跳舞;

(2)请幼儿到音乐王国去挑一张自己喜欢的卡片,然后根据卡片上的。节奏型打节奏,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引导;

(3)集体活动,根据教师的出示的卡片进行节奏练习;

(4)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4、体育王国:

(1)老师带领幼儿跳舞;

(2)幼儿自由地取器材玩耍;

(3)听到音乐时,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下一个王国;

5、字母王国:

(1)在字母宝宝中寻找“0”,引导幼儿说出在字母中它叫什么。(2)一起唱《字母歌》

三、幼儿创作:

1、发挥幼儿想象力,说说“0”还可以变成什么东西?

2、启发幼儿在“0”上添画,变成一样新的东西;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