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优秀12篇)9-15-77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www.kaoyantv.com细心的小编沉默给家人们找到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优秀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 篇一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优秀12篇)9-15-77

论文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以就业岗位调查为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情、校情、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灵活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活动;并以有关专业为依托阐述了主要教学环节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具体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发展比较协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之路”能够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主要瓶颈问题,这一规律性的认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1开展就业岗位调查,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职责;根据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建立课程群;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专项培训;最终形成专业培养计划。

例如,作为我校产学合作教育试点的焊接专业,试点方案的制订借鉴上述教育思想,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集中走访了华北、中原、辽河、胜利等油田的2O多家用人单位,与200多名焊接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具体任务、知识技能要求等各方面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经过总结,将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归纳为:焊接工艺员、施工技术员、焊接检验员、产品营销员、复合型工艺员等几大方面。所谓复合型工艺员,就是负责某一车间或分厂的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等多工种的工艺技术工作,甚至包括行政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生产岗位组织管理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还要求毕业生具有生产中使用的较先进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能力。另外,突出强调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踏实肯干、不断学习、心理承受等能力的培养。

在前期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焊接学科组成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制订了焊接专业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归纳确定的14项毕业生岗位职责,103个工作任务;

2)课程模块(课程群)设置;

3)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室建设、教材等教学资料建设等规划;

4)焊接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其信息来源也是调查研究。调查手段有调查表、网络、电话等;调查时机有召开产学研合作教育研讨会、出差专访、就业招聘、校友返校、网上调查等。将收集整理后的结果及时贯彻到教学计划中。

2根据培养目标,探索实施适合专业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2.1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

赋予“教”与“学”关系以新的含义。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向教师和学生灌输这一教育思想,改变学习内容一切由教师包办的传统教育方法,学生不再由教师领着走或推着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

2.2形成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长效机制

成立产学研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介入,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教育、预先签约、岗前培训、科技攻关等多种形式培养急需人才;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计划、培养、使用、质量反馈、计划改进”的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2.3制订适合“学分制”、“导师制”的教学计划

建立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产学合作教育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中心”设置课程模块,灵活设课;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打破千人一面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与导师制相配合,实行“自助式”学习,实现“分方向”培养。

2.4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产学研结合教育基地

发挥产学研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为学生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毕业设计、专业社会实践和参与生产管理等创造条件;校企合作以基地为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基地建设是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保证。

2.5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业务好、素质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计划的关键,也是工作的难点,主要措施有:

1)培养与引进并重,激励与约束结合,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稳定队伍的结构。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开发。树立“大科研”意识,设立不同层次的激励政策,利用课外研究小组、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等各种条件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

3)规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要求教师下实验室或训练室,到产学合作单位实践锻炼,即可培养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双师”素质,也可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产学研结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引导作用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行政兼职、退休专家教授、校外兼职教师等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6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

学制有限,不可能多次安排大块时间让学生去顶岗训练。但又要求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还要有一定工程实践的经历。为了较好的协调理论、实践、素质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实验(训练)室随时为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下实验(训练)室,自行设计并完成综合性实验;接待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条件。

2)专业实习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社会实践是为了使学生尽早熟悉社会、熟悉专业,培养工程意识而设置的必修环节,学生在校期间每年一次。教学计划将专业实习安排在暑假前,使其与暑期专业社会实践连续,延长学生顶岗锻炼时间,增强实践效果。

3)学生可自行选定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学生就业上岗前的一次演习。校内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或签约单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样做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取证型训练项目。将学生未来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训练与技能证书考核结合起来,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取证训练。训练结束后,考核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大学生职业培训范文 篇二

关键词 职业证书 高校教育 必修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在国外,比如欧美一些大学,他们在本科教育阶段还有一种主修,即要求学生在进入某职业以前,在本科阶段就完成该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和操作,这种主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某种具体的职业领域。相对于国外大学而言,我国的大学教育恰好缺乏这一阶段的培训。

在我国,大学阶段所受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主要依靠书本知识,而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有较多的欠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一方面,大批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费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说明高校教育还不能适应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要求持证上岗的工种越来越多。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信息,中国已在90个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业采取了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职场中人获得职位晋升及扩展事业的重要砝码,我们认为21世纪是职业证书的时代。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大都是在经过千辛万苦的找到工作以后,在工作过程当中经过考试才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许多职业的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一些外国教育培训机构瞄准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开设考点,使国际认证变得炙手可热。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大学生的必修课。相关教育人士指出,职业资格证书是中国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关键是要通过一定的人才储备,培养出熟悉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管理体制和标准的本土化人才。面对教育行业的新生事物,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更希望能够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我们正规的教学当中。

本研究是对培养高素质、培养适合国情的工科毕业生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提高学生的职业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拿到一张正规的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证书,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正规实践操作水平。

本研究把职业技能培训和现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环节结合起来,发展成为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并纳入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必修课。将职业技能培训长期化、制度化,使更多的专业和更多的学生受益。将此项技能培养以及其它实践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和发展。

开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完善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让学生在完成“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之前,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学生―工人-工程师三步走的第二步,使学生达到家用电器维修中级工(或高级工)水平,扩大毕业生就业范围,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2)在已取得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 “单件生产模式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设计,利用单件生产模式的产品的设计,发挥和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即可进行加工制造、装配、检验、测试等,完成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的全过程。

(3)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与“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模拟环境设计实习”、“单件生产模式制冷产品的自主开发实习”平台充分整合,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中专或专科学校的具有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平台。

(4)大学生职业资格标准的特点的研究。

①职业分类要体现岗位群特色: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职业分类并不是针对某一现行职业岗位“而是一个大职业分类”是面向一个广阔的职业群或岗位群,如电气控制类,汽车类等,因此,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的也是一个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要深入研究岗位群所涉及的职业技能的共性,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特点,加以概括、抽象。职业分类的岗位群特色,要求大学生职业资格鉴定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要同以往劳动部门对单一工种的技能考核加以区别。

②鉴定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职业资格鉴定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特点,考核学生掌握一个或多个岗位工种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鉴定时间内和有限的设备条件下,要充分鉴定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比较困难的,鉴定内容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可根据不同的职业分类,制定若干操作技能型和理论分析型鉴定考核模块,并规定合理的比例,不断加强题库的标准化建设,合理制定职业资格鉴定的培训标准、合格标准和评价标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能力的培训和学习。

③要逐步与国际接轨,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要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标准,使培训内容和人才培养规格国际化,不断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努力使职业资格证书得到国际认可,以提高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同时发挥我国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培养国际市场认可的劳动者。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求职培训机构;培训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6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多种不利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北京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其对求职培训需求,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大学生求职培训领域,增加培训机构影响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实际意义。

一、研究准备及过程

针对大学生求职培训需求,采用定量定性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调研之前,先进行了较全面的二手数据调研,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归类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的权威文献,从中找出可鉴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调研的提纲设计,进一步设计问卷,并数次合理评估和测验问卷,进而仔细分析现有资源和时间,确定了随机抽样和面访的方法,并采取了多种控制方法,将误差尽可能降到最小。

调研实施过程中,对可能产生的错误和突发事件进行了很好的控制,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地进行,有效率高达96.03%,获取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以及对求职培训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成为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对就业及培训需求的态度

通过对北京市大学生进行焦点小组座谈及大量问卷调查,分析所得数据,并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有效处理,得出以下结论:

1、大量同学认识到当今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并对就业期望值较高。

现今每年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就业岗位基本饱和,大学生竞争十分强烈。大学生也会要求用人单位有足够吸引力。往往要求有许多诱人的条件,主要包括晋升机会公平、经营状况良好、奖励机制合理、实践机会多等。大学生对企业期望过高,与自身的才识、素质、能力偏差过大,眼高手低,也是一个普遍状态。

2、大量同学对求职培训市场有着比较大的需求

多数同学不知如何设计个人形象,如何增强自己的职业需要的素质,求职面试实用技巧外,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专业不对口,学历没有对手高,性别歧视,灵活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不强,以及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达不到要求等等。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参加面试技巧培训和简历设计培训,不少同学愿意参加形象设计培训和就业相关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但愿意参加社交礼仪培训的同学比例较低。

3、影响大学生是否参与培训的因素很多,主要是价格费用。

培训的时间、地点、课堂规模、师资水平、授课方式等都会影响是否参与培训。大多数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从父母,因此没有很大的资金支配权,普遍消费较低,对价格很敏感。

4、大学生求职培训的要求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价格贴近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可以从中获得实习机会,并得到求职能力的真正提高,所聘请的师资要有一定得实力,培训最好安排在不遇上课冲突的时间,就近方便的地点。

5、多数同学不知道培训机构,很少有同学了解此方面机构。

现有大学生求职培训公司还比较少,宣传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少数知道大学生求职培训公司的同学给出的信赖的公司有很大差别,不像考研学校品牌那样明显和集中。

由此可知:大学生求职培训市场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充足的潜在需求,现有的大学生求职培训公司较少,而且知名度较低,不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很多同学建议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教育培训公司进入该领域。

(二)目前大学生求职教育培训的现状

对研究资料的统计整理及分析,得出目前大学生求职教育培训的现状如下:

1、大学生求职培训市场供不应求

通过对大学生求职教育培训的必要性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肯定了求职培训存在的巨大意义。因此大学生求职培训有一定的市场基础。现有的求职培训机构的服务水平较低,不符合需求者的需求。若按照大学生的建议合理设计培训服务,近90%左右的人愿意参加改进后的培训。

2、培训机构因材施教及多元化水平对生源有重大影响

研究发现培训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培训的规模-价格组合、具体形式以及开课时间,因此求职培训机构应该在不同的课程配上不同的培训价格-规模组合、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及开课的时间,满足大学生的各种需求。

3、培训机构的实力及宣传力度尚待提高

关于大学生对求职教育培训机构进行选择时的主导因素统计结果发现选择师资实力的人数最多,这要求今后求职培训机构要更重视起办学的质量,努力提高师资实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该类培训机构不甚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所以培训机构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市场潜力很大。

4、大学生重视培训机构的额外增值服务

大学生较希望参加培训班除了能接受到相关服务以外,额外的增值服务,特别是企业实习机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此外一些隐性的收获,比如人脉资源等,也都是大学生所看重的。

三、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针对大学生求职教育培训机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扩大求职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力度

求职培训机构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还较低,大学生会对机构有不信任感。因此宣传、让消费者知道企业的存在是开拓大学生教育培训市场的第一步,可以从信息宣传入手,采用大规模的校园宣传和试听讲座等手段,以此增加机构的知名度。

2)扩大求职教育培训中的课程范围、开展多元化的培训

通过分析发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服务形式和内容都很单一。被调查者在实习经历、求职面试技巧、求职简历设计、职业素质培训、实战型训练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都有很大的需求。因此,求职培训机构可以增加培训课程及课程培训形式,特别是开展网络授课和报刊出版等提供更丰富的形式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者。

3)提供合理的增值服务,利用套餐优惠方案促销

面对大学生所面临的棘手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借鉴一些企业的特殊的会员制措施,制定出合理的优惠套餐达到薄利多销。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考虑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增值服务。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 篇四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层级发展体系;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3

0 引 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已经成为共识,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发展”“办学规律探索”、人才培养战略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等方面的改革有了较大的突破,形成了高职教育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规律,并日益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历史原因,高职在办学体制机制、经费来源、课程改革和师资建设等领域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中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高职师资存在教育理论素养不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发展培训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尤其是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缺乏清晰的定位和设计,缺乏相对统一标准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育质量难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就微观层面而言,如何激发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动力,实现教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得到应有的关注。

1 国内外高职教师发展相关研究评述

“能力本位”(Competency Based)是个外来概念,我国当代职业教育既受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影响较大(这些国家各有自己的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又对“能力”这一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林纳在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研究中,受人工智能(AI)研究领域中“专家系统”的思路的启发,在Dreyfus职业专长发展五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五阶段理论。Berliner认为,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谈向群、姜敏凤认为要胜任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既具备专业科学知识,又具有教育科学知识。职教师资专业化的培训应突出如下两个方面:学科专业化(课程体系与内容)和教育专业化(课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张宝歌认为,培养与评价一体化是提高高职“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有力保障。“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标准纳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采用考评体系和资格认证制度,将高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和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李芹对职业能力的本质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相关概念如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素质等内在关系的探讨,同时结合能力、专业能力、教师职业特点等去伪存真,把握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揭示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本质特点;赵志群认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又包含了专业能力和专业之外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应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利兰的“冰山模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就高职教师而言,要胜任这一职业,必须同时既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又兼修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共同构成高职教师的核心能力。这也是本研究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

有关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文献较多,从不同的维度对高职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培训策略、体系建设与规划等进行了研究。申小军、靖桥认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基于三所院校的分析,提出了外部提供制度保障、内部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的改进对策;李小蔓、钟生军提出了基于心理需求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卢小平、童遵龙[7]在对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数量严重不足,学历(学位)水平偏低,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匮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强化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关措施。

吴全全认为职业教育师资的能力结构具备“双重实践”和“双重理论”的特征,而提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总体水平的关键在于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与培训专享教学门类和专有培养序列,以及构建融合职前培养、在职进修与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吴全全基于芬兰职业教育的背景介绍,就芬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教育的做法从成为职业教育教师要求、培训模式、理想职业教师职业能力构成、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质量保障等8各方面进行了系y介绍,她认为国家政策和职教教师发展体系化建设至关重要。

反观中国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首先是管理者要更新观念,重视大学教师发展,意识到大学教师发展是一个全方位教师发展的概念。在实际的教师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选聘,更要重视教师的发展。随着我国高校问责制的逐步确立,全国性高校教学评估工作的展开,教师教学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而美国大学教师发展模型则指出,在教师发展中还要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尤其要重视组织发展,创造相应的组织结构与环境,同时在过程、结构和态度三个层次进行发展规划。

分析有关教师发展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大学教师发展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同时,文献分析也发现有关高职教师发展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基于微观视角,结合高职教师特点和高职院校发展战略如课程改革、特色化建设、教师能力等进行研究的文献更少,较多的宏观和中观层面的解读和研究难以对高职教师发展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更缺乏对于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内涵界定和基于实践的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相关研究。

2 高职教师层级发展体系模型(以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2020》也对高职学校教师培训提出明确要求,包括“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和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的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为稳步推进学院师资建设,保证师资水平满足学校战略发展需要,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师资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师发展规划的系统设计,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个人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由各二级院部专业教研室负责落实专任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MY PLAN)的制定,计划要求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可行,规划任务清晰,实现措施具体可操作。各二级院部专业教研室负责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进行制定前期的检查辅导,规划中期的监督和完成情况反馈和规划期满的考核评价。

2.2 分层次确定教师发展阶段及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发展阶段理论结合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基本情况分析,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将全院专任教师划分成5个职业发展层级,分别对应新教师阶段、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阶段、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阶段、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阶段、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阶段。学院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制定各层级的培训必修课程体系,并为各层级的教师成长打造发展平台,为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提供咨询建议和支持服务。

2.3 系统开发教师发展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师培训的重要资源,设计并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对教师发展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学院教师发展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协同的理念,按照整体推进的原则,逐步形成“培(培训)、练(教学)、赛(赛项)、反(反思)、研(研究)”五位一体的教师发展和教学能力提高的教师发展新机制。

课程分类:教师发展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各层级教师的发展需求分别设置培训必修课程。各二级院部教师发展分中心负责全院教师选修课的开设和本学院教师培训需要设置特色必修课程(包括教学实操、同侪观摩交流、多师同堂和根据各自学院的课程改革特色设置相应的必修课程,以上课程设置不能与教师发展中心的必修课程重复)。

课程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包括:①修订学院教职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明确每个教师发展层级需要完成的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程学分;②建设学院教师发展网站,实现全院教师发展课程的信息化管理,教师通过学院教师培训网络提交电子版培训档案(成果)而自动生成培训学分;③部分培训课程由教师自主选修,公选课程由二级院系开设,教师发展中心赋予相应学分,实现培训课程学分动态化管理。

2.4 建设教师发展档案

首先通过建设学院教师培训网站各层级教师必修课程和学分管理制度,并实现教师网上选课和资源共享及培训管理,逐步增加教师培训档案生成及管理、数字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功能模块。教师发展档案需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学术成果与教科研项目、大赛获奖汇总、每年的工作绩效考评记录、年度培训进度和学分完成情况、个人教学反思、教师的课件、讲义、培训学员作业与考核评价资料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师个人发展档案的自动生成与提取管理,实现学院教师发展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为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5 评估教师发展质量

教师发展质量评估是推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规划实施的教师发展中期评估与反馈,可以及时修正并优化发展规划,进而保证发展规划最终目标的实现。教师成长档案是教师发展重要的记录文件,也是实施教师发展质量评估的主要依据。学院教师发展网站的功能模块中为每一位在编教师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每一个学年度结束,教师发展中心协同质控部依据教师发展档案和评教结果对教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并逐步形成一个资源分享、工作联动机制,实现培训效果监测常态化。

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培训实施情况编制教师发展阶段培训效果评估量表,分层级进行问卷反馈调查,基于每个培训层级教师对培训情况的反馈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及时掌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动向和培训满意度,对培训课程设置进行有针对性调整。

就每个层级的调研结果组织部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挖掘培训中存在影响质量的深度原因,结合质控部的跟踪督导评价结果和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对每个层级的教师发展培训效果作出科学评价,并最终提出基于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3 教师发展层级课程体系设计框架

学院教师发展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遵循:以师资管理为定位进行必修课程包的设计,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定位进行选修n程包的设计,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根据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层级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共分成5个层级,分别是新教师、初级职称教师、中级职称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和正高级职称教师(框架结构见表1)。每个层级的必修课程结束之后,每位参训教师首先要以答辩或者考试的形式进行培训考核;其次,对教学实践的考核结合随机听评课进行检查;最后,学员要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上3个环节要形成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文件,进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4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对策与建议

基于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发展案例,实现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标准,进而建立完善制度规范,形成发展协同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搭建共生发展平台,建立多元互通的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评价与问责制度等,促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工程。

4.1 规划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标准,建立系统的高职师资队伍职业能力建设制度

首先界定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内涵标准,加强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构建覆盖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全员教师在职培养、提升的各项制度。创新制定重点制度,如制定教师执教资格准入制度和教育素质评价制度,对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进行回炉式培养;建立师资梯队系统培养制度,优化师资队伍梯队结构、提升培养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教师持续发展培训制度,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建立教师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视角下的学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4.2 搭建共生发展平台,建立多元互通的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体系

建立校本培训体系。以教师发展中心机构为依托,大力建设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体系,聘用院内外专家和外派培训返校教师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分类别、有目标地组织实施院内培训,培训内容采用课程化和专题化,建立并实施院内培训学分制度与继续教育管理相挂钩,将校本培训体系打造成一个促进全体教师能力持续发展的培训平台。组织在职学历学位进修,提升教师培训层次,包括组织企业实践研修培训、组织海外研修培训、实施科研培训、建立师资培训信息库等具体实施策略。

4.3 创新教师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

机制创新是实现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山东某高职院校基于学校战略视角的教师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教师层级发展体系建设全面规划建设中的创新做法,如基于BOPPPSBOPPPS即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结果(Objective/Outcome)、先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课堂教学环节的综合技能训练的高职院校新教师微格教学培训创新。新教师微格教学培训的教学实战环节是新教师职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学院教师发展中心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能力培养之后进行教学实战能力提升的传统做法,培训初始阶段首先通过微格教学的BOPPPS训练来查摆问题,之后的理论学习中新教师会对教育教学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之后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利用BOPPPS方式反复演练,最后通过微格教学竞赛的方式完成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整个流程。

要全面提升高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育体系建构还需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发展需求进行系统思考,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青年教师成长助推计划、专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持续提升计划、专业适应(迁移)能力培养计划、专业团队建设培养计划和企业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计划等。

主要参考文献

[1]谈向群,姜敏风。“专业教学论”与高职教师专业化培养[J].江苏高教,2011(3).

[2]张宝歌。高职“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培养与评价一体化[J].江苏高教,2006(6).

[3]李芹。关于教师专业能力本质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3(s2).

[4]赵志群,白滨,张元。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申小军,靖桥。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6]李小曼,钟生军。基于心理需求视角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J].职教论坛,2014(14).

[7]卢小平,童遵龙。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8]吴全全。芬兰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8).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 篇五

如果说市场竞争进入了“微时代”,那么它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是要进入一种“微自我”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者有必要对员工个性多元性、差异化的“微自我”塑造进行培训和引导。谈到企业培训,其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但是,鲜有组织为员工提供针对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培训,即使有,多数时候也局限在新入职员工的极小范围。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是企业根据组织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要,为员工提供的沿着不同职业通道发展的系统性培训,理应覆盖到所有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和组织要求的结合。与传统的企业培训相比,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培训对象的多元性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不是求职者的“专利”,其培训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包括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等,数量大、范围广。并且培训对象在信念和价值观、年龄和学历、专长和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方向不同,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

培训时间的长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伴随员工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因此,企业应制订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制度、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企业培训的重点工作。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规划方案:对于初级人员,应该挖掘其潜力,重点培养兴趣,为其树立榜样;对于中级人员,主要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横向发展提供条件;对于高级人员,助其完成从工作到退休的过渡,帮助其制订退休后的计划和安排。

培训方法的多样性

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之外,案例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生动的授课方法也应广泛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当中。此外,电视、广播、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培训效果。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规模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小组,或者采用布置职业生涯规划墙等方式,让员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路径

设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企业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时,应设计好职业生涯发展的通道,为员工指明发展方向及晋升机会,员工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理想的发展方向。

员工生涯规划发展途径没有统一的模式,通常是从企业实际、员工年龄、员工学历等出发,以工作分析、岗位评价、员工反馈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设计。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包括单向线性

职业发展通道、横向职业发展通道、双重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多重职业发展通道等模式。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人力资源部门为新入职的一线生产人员设计了基于胜任素质的多重职业发展通道(见图1)。

构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模型

以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职位能力需求为基础,建立起能够满足企业和员工培训需求、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范培训模型。以25周岁以下的员工为例,该年龄段员工尚处在对于职业的探索阶段,其年龄特点和个性都决定了他们将通过尝试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才能最终选定自己喜欢、适合并将长期从事的职业。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模型(见图2),能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制订准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自我评价、发掘潜力、明确目标、实际行动、评估反馈等五个步骤,建立起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档案。

自我评价,是帮助员工发现自身兴趣及本职岗位的发展方向;发掘潜力,是扩大员工在职业横向发展的空间,挖掘员工身上的潜能;明确目标,则帮助员工在了解多个岗位职能之后,找到最终的发展方向;实际行动,有助于员工在明确目标后,通过组织培训、榜样宣讲等手段,采取高效、简洁的方法完成其职业规划的目标。最终,评估反馈帮助员工在沿着职业生涯规划方向前进的过程中,不断评价、反馈和修正规划方向。

成立职业生涯规划组织

职业生涯规划是既需要负责任、又具有挑战性的管理实践,

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下成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小组。小组主要负责员工职业生涯方案的设定、审核以及整个流程的实施。而综合管理部、财务产权部、发展计划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流程的实施(见图3)。

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

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能局限于岗位技能,不能仅仅为了满足现有岗位的需求,必须具有长远的规划性和战略性,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计划。由职业生涯规划小组负责,为每位员工制订各个阶段的培训计划,同时,在各部门内选拔和培训出更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员。

计划实施应因人而宜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以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为划分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笔者所在企业借鉴该研究成果,将员工的职业生涯按年龄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职业探索阶段、职业建立阶段、职业中期阶段、职业后期阶段。因为各个阶段都存在某些共性特征,所以可以针对这些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见图4)。

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从企业内部选拔培训出的职业规划指导员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他们扮演的是陪伴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就决定了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时,职业规划指导员要促进受训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而不是为其指出必然的方向。

指导员工认识自我。职业选择牵涉到个人兴趣、价值观、能力、薪水要求、工作地域、家庭感情等多重因素。员工出现职业困惑多是因为迷失了方向,而职业规划培训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员工去校准方向。例如,通过生涯规划指导课的量表测验,让员工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和价值观,尽量选择与自己兴趣、性格一致的职业或岗位,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对员工的岗位横向培训,在立足本职工作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拓展员工的其他技能,将其培养成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全能型人才。

指导员工开发潜能。建立员工生涯规划档案,制订符合个人意愿的职业规划通道。通过模拟职务轮换、集团内外挂职锻炼、企业内外横向交流培训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掘员工潜能,开拓员工视野。

指导员工树立职业目标。帮助员工设定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目标,包括工作技能目标、具体职位目标等。企业要多举办社会知名人士、业界成功人士、企业领导班子的经验交流讲座。通过成功人士的亲身经历、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增加员工的信心,解答员工在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尽可能避免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走冤枉路。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篇六

论文摘要:承德是我省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发展,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要加快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就必须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重点加强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盘活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省一个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发展起来,农民尽快地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减少”农民。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成立了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面对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且管理力量薄弱,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训实习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配备不够齐全且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培训规模不大。目前,全市农村存量劳动力还有163.52万人,其中近50%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尽管全市现有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大多数培训规模都比较小,目前教学用普通(数控)车(铣、钻、磨)床106台,各种焊机139台,电动缝纫(拷边)机125台,电脑1229台,钳工、电子、电工实验室工位301个,一次性培训能力只有85l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年,全市劳务输出100,970人,其中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只有1万余人。

二是培训工种单一。部分培训机构来源于企业和行业部门创办的技工学校、职工学校,过去主要从事本系统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的自我升级,原有的实训设备多数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加上近几年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上。新办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只能开设缝纫裁剪、美容、美发、计算机等一次性投入不大的专业,全市注册的63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仅服装、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有38所。由于专业选择空间有限,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想真正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增大了学习成本。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来说,只能到附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就业后仍然靠出卖体力挣钱。

三是培训层次不高。不少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缺少科班出身的职业教师,只能从企业、社会聘请一部分熟练工人任教,这些人“做功”可以、“说功”往往不行,难以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数尚未完成原始积累,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造成学员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甚至有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被人们戏称为“理论学校”。有些办学机构负责人虽然懂得一般市场经济规律,但却不太懂得办学规律,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管理手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层次多只是初、中级,培训高级工和技师的办学机构只有承德技师学院一所学校,但是每年招收和培训的学生也不到i00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扎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全部合格并推荐就业。笔者认为,就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今后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围绕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目前,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培训层次较低。今后应当重点建设好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此推动各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植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力争全市建成五个省级示范专业。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质量。

(二)盘活职业教育存量资源。组建以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为龙头的职教集团,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矛盾,努力使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效益更加明显。逐步将行业、企业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部分县、镇成教中心、招生困难的普通高中撤并或挂靠到县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

(三)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鼓励外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对尚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的允许在筹建阶段试运行,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批准设立培训学校。对现有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帮助其尽快达标,长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撤消。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补贴和教学服务方面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提高。

为全面加快技能培训事业发展,必须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情况,科学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计划;进一步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积极履行职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和与本地企业、异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坚持职业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服务,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在企业建立生产开发和实验实习加工中心,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培训机构要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要着眼地方经济,立足各类企业,面向农民培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研究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的丰富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外地进行专业实践与考察;挑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教师资队伍;要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未来五年,全市公办职业培训机构70%以上的专职教师应达本科学历,80%以上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七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2)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培训服务;竞争力;职业教育

DOI:10. 16083/j. cnlci. 22 - 1296/g4. 2015. 08. 04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 2015 )08-0091-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服务的意义

(一)服务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减缓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重要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能力也有义务积极开展各种职业培训,以满足当地建设发展和企业用工需要。

(二)提高社会知名度

高职院校通过各种培训服务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次承办全省交通系统各级培训班,通过培训,促进了各交通建设项目及企业领导对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了解,其中部分企业及项目已经成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及就业基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工作不仅服务社会,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认同感。

(三)提高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可以促进学历教育。通过职业培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的变化,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职业培训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并利用合作企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得到支持。

(四)增加学校收入

高职院校职业培训还可以为学校创收。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政府投入不足而导致财务不宽裕,因此,除了地方财政拨款及学费收入外,开源节流是众多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而职业培训可为学校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如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必将为学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服务的形式

(一)从业前培训

从业前培训指的是初次就业人员培养就业能力,获得职业知识,满足技能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进入用人单位的职工必须实行就业准人制度,上岗前取得相关证书,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管,实行该重大举措,以确保从业者的质量,也为培训市场提供了机遇。

(二)学徒培训

学徒培训是指用人单位招聘学徒,通过生产实践,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生产技术或业务,从而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此种培训宜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学校有专职教师指导学员学习,在企业有师傅指导实践,学生顶岗实习即为此类。

(三)在岗培训

在岗培训是指不脱离当前工作岗位,对必要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等进行教育的一种培训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知识、技能等在不断更新,原有的个人储备不能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需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转岗培训

转岗培训指的是转移人员因转换工作岗位,需掌握新的技术岗位所需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为获取新的岗位资格而开展的培训。该培训为]二作岗位发生变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岗位,需要暂停所有工作完全投入到培训中,通过培训以胜任新的工作。

三、高职院校开展培训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一)建立专门的培训部门

大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培训部门,有固定的人员及办公培训场所,能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但培训部门的人员和培训场所是有限的,要完成各种不同的培训会面临需要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单位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问题。合作双方要认真负责地实施好自己承担的任务,共同参与、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不能互相代替。

(二)建好培训中心

针对不同的培训服务建设不同的培训设施。有些共用的设施是必须配备的,可由学校或培训部门进行建设管理,如宿舍、食堂、会议室等场所及投影仪、扩音器、展示板等设备,根据不同的培训服务对象建设成能达到一定规模及标准的培训中心。针对不同的专业或需求的培训场所或设备可由相关部门或单位配备。

(三)打造优秀的培训团队

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培训团队是培训服务水平、能力的体现和代表,因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团队,才能进行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开展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不同,其更加注重实用性,注重操作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对于一般理论方法可以从课本上学习获得。从培训内容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基于知识的升华,能学到在书本上看不到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好培训服务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打造各种完备的培训团队。培训教师不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还应具备培训所需的专业技巧,他们一定要了解培训及实际工作情况,熟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及行业发展动态,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能给培训学员足够的技术支持,同时对培训工作有专门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

四、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培训服务的实践

(一)师资培训逐现规模

面向中西部地域多所相关职业院校,实行对口支援,开展教学交流,每年都以免费的形式培训70名以上教师。曾与教育部合作举办“中德师资培训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本校开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办“师资培训班”等,在开拓教师职业教育视野、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与政府及企业广泛合作,进行各种培训服务

以全国公路管理干部培训基地为根据地,有序开展对公路管理干部的培训,每年来自全国交通系统的学员达500人以上。广东龙浩集团有限公司与二级学院路桥工程学院合作举办“龙浩班”,学员除在校期间进行全日制专业培训外,在入职前由我院优秀教师及企业专家就其具体工作岗位共同进行岗前培训。学院还与省质监局、机械制造公司、物流公司等开展广泛合作,在促进学院发展及学生就业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现学院已广泛开展各种培训服务,今后将会覆盖学院所有专业。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培训 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于生产活动中,这就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企业员工急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也使得一些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中指出:“加强职业培训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要解决就业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依靠职业培训。随着国家对职业培训重视程度的加大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有培训愿望和就业要求的人员参与到职业培训的浪潮中来。面对这样广阔的培训市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但由于其师资力量、实训条件、办学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以至于很难满足大规模的职业培训需求。相比较于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本身存在着政策优势、专业能力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和培训模式优势等等,应当在职业培训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资源优势进行具体分析,以促进高职院校提高职业培训能力,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为社会解决就业压力,进而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1 政策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职业培训政策和法规,这就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极强的政策保障,引领和规范了职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指出:“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院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要实施‘四大工程’,即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当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拓展职业教育功能,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这两个“面向”给出了职业教育的定位。高职教育具有“高等”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应当在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开展各种职业培训。

此外,教育部颁发的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推荐预审标准中,也明确将高职院校承接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确定为遴选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2 专业能力优势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职业人才,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专业建设。高职院校根据国家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基于职业岗位(群)和社会分工来设置和调整专业,不仅能够覆盖多个学科,而且其专业能力与行业企业对岗位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需求更为贴近和匹配。高职院校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其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一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这些专业建设的成果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种类齐全和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优势,面向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发展职业培训,有计划、有重点、高效优质地培养岗位从业者并提升其业务能力。

3 教学资源优势

3.1 完善的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专业建设,而且关注教学设施的完善。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普遍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既具有满足理论学习的多媒体教室、大型报告厅、图书馆等理论教学资源,又具备进行实训的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实习工厂等实践教学资源。尤其是近几年,高职院校为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是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近五年每年新增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值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使本专业学生所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262.564万元,生均4413元。具备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和会计多功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网中网的《财务管理》、《出纳实务》、《审计》等课程的实训软件。同时还从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借势,集聚全体教师的智力和人脉资源,先后建立了晋城定坤会计师事务所、凤展购物广场、阳城柏山煤矿等8家校外实习基地。另外高职院校还具有健全合理的学生宿舍、后勤食堂、学生活动场馆等保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硬件设施。有的高职院校还设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有这些教学设施无疑会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3.2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价方案》的要求,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通过采取在职培养、短期培训、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自学和参加各类竞赛以及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等措施培养和打造了大批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优质的软件服务。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本专业现有校内专任教师23 人,双师型教师20人,占专业课教师的86.96%,他(她)们不仅具备硕士学位和讲师以上职称,还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统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均有两年以上的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3.3 规范的教学管理

各高职院校在重视硬软件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也充分注重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普遍建立日常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职业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建立了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体系。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学进行督导;教务处制定日常教学质量检查和听评课制度;考评办出台并执行了每学期对各处室和教学系的考核制度和方案;院办制定并执行值周巡查制度等等,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教学系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教师不定期的学情调查,及时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以及领导评教等方式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教研室每学期定期组织听评课,进行同行评教,及时反馈建议和意见,并推举优秀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定期召开教研会议,研讨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内容,集中学习和领会各专业的最新理论知识。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管理体系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起到了有效的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的效果。

4 培训模式优势

4.1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

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常规教学之外,实施学历教育的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的一种以提高人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各类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这种模式是开展社会职业培训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于是在培训中不断加以实践,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分别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德国DMG机床有限公司、中广核、天津航空等单位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而且面向企业和社会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为天津众多企业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又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与双汇集团公司合作组建了“双汇连锁店长班”,为该企业培养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店长;又与上市企业银鸽公司合作组建“高级技师班”和“职业经理班”;为中国移动漯河分公司、漯河三鑫稀土有限公司、北京元洲装饰漯河分公司、河南省天运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用人单位实施“订单培养”,实现了校、企、生三赢。

4.2 大专课程班培训模式

大专课程班是由高职院校等办学机构举办的一种非学历教育层次,是一种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紧密的职业培训形式。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推出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即在对学员进行一组较为系统的大专层次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学员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员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动手能力。近十年的实践证明:大专课程班不仅适应了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外来工子女的职业培训需求,也适应了社会人员终身学习的需求,而且所培养的人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欢迎。因此,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又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有国家各项政策作引领,有专业能力和各种硬软件教学资源作支持,有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作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在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杰。我国高等职业学院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贺修炎。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张西江。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培训的优势[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年10月。

[4]凌海波。基于培训服务优势的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工作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5]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2010年10月20日。

[6]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5日。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5年10月28日。

[8]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2002年8月24日。

基金项目:

本文是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发掘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社会职业培训研究――以会计职业技能培训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ZJ-12060。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九

失业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中国的两大失业群体大学毕业生和农民工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的――缺乏职业技能。大学盲目扩招和大学课程设置同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瓶颈,农民工技能培训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工作效率低下遭淘汰,这都反映出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缺失以及重要性。对比国外的教育体系模式,大学、职业学校和技校都有一定的招生比例,而中国的院校设置几乎完全忽略这一比例。中国人应放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重视职教,尽快发展市场调节下的职业培训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职教:绊倒就业的一块石头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和农民工失业的原因,职业教育的缺失难辞其咎。

两次高校扩招都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展开的。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很快,而且是以不断提高技术和知识含量为基础的创新型经济,那么对大学生的需求应当是比较强烈的。但中国经济发展是依靠出口导向的、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来推动,这样的增长模式可以吸收大量农民工,但对大学生的需求没有那么大。

除高校扩招速度太快外,职业教育缺失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过去中国曾经有大批中专学校,后来又被取消,因为说起来一个是大学生,一个是中专生,感觉上就低人一等。同时,中国大学的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包括大学老师缺乏实际经验,与社会需求脱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南沿海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先是迎来尴尬的企业“倒闭潮”,后又有大量企业面临关停情势,大批农民工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张秀兰在对农民工失业进行实地调查后得出结论:解决农民工失业问题,如果不是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前提之上,一定是失败的,而对效率的关注,更是职业培训成败的关键。

企业一直是职业培训的主体和主力。在过去中国有将近3亿劳动力,是通过企业开展的正规和非正规培训而成为合格劳动者的,而官办和民办的关系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在民办职业培训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名校,这不但解决了急需的紧缺人才问题,给职业教育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十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3-2058-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在欧美的许多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包括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医学教育体系,即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某一医学专业领域足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化、规范化的综合训练,使其达到从事某一临床专科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要求,能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却缺乏必要的职业前培训,医学生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也没有充分的规划,而就是这些大学生一毕业就马上面临着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在一些基层医院,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马上就得独挡一面,这必然会有一些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完全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们马上面临的将是纷繁复杂的临床问题、医患关系问题以及其他的很多社会问题,从实习医生到医生转换时间过快过短会给刚毕业的医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实习期间,医学生只有一个学生身份,不需要做出任何的诊疗决定,平常也只是写写病历和病程记录,完成实际的临床操作机会也很少,因此毕业后立即从事医疗工作,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1.2 在实习期间,医学生的职业并没有定,实习也只是走马观花的到各科看一看,对自己真正从事的专科并没有重点学习,所以毕业后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实际上知之甚少。这样的医生在基层,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特别是手术等工作无疑将把患者置于危险的境地,是不负责任的。很多专科医生工作几年后发现自己明显的不足再进行临床进修,虽然对后续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而一些坏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所以,在一个医科大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不论是否被用人单位接受,是否确定了自己的专业,都应当在一定规模的医科大学继续2年左右的职业前培训,再继续从事相应的临床工作。用人单位虽然会损失一些眼前利益,但将来的收获是更大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可用和可信度高的,必然会减少用人单位的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

1.3 实习期间,虽然与患者也时有交流,但是真正的医患沟通还是由老师在进行,因此实际上刚毕业的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等也是很不足的。无论在哪种医疗模式和背景下,医患沟通永远都是重要的,对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疑虑,顺利开展医疗工作,保护医生自己都具有重要作用。

1.4 我国长期以来包分配的方式使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缺乏远期规划。尤其在简短的实习期间,学生只能选学一些专业,从而无法全面了解各个专业,也不知道自己最适合的专业是什么,在将来的工作选择中大多比较茫然和被动,这对将来的职业兴趣的建立就存在一定的挑战。因此在全面而又有重要的职业前学习中,医学生们才会真正了解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2 解决的措施

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我国的本科医学生实行正规的职前培训,这对完善我国的医疗人才培养体系,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形式可以采取讲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专科培训和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等。我们觉得这几种方式结合可以进行,而且最好在正规的医科大学进行。

2.1 对刚毕业的职业前培训应当包括一系列的讲座,这些讲座包括临床思维、理论、医德医风教育、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等,从而全面提高其专业理论和职业道德水平。虽然在本科学习中也接触了不少的理论,但由于缺乏实践的指导,以往的学习往往显得空洞而不易强化,在职业前的讲座却可以紧密结合我们的临床工作,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从而牢记在心。而良好的医德医风则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2.2 全科医生培训适用于所有刚毕业的医学生。医学知识需要融会贯通各专业,虽然目前在许多医院已经开展了全科医生培训,但普及率并不高,很不利于将来基层卫生工作的开展,而各高等院校对在校学生开展全科医生课程的更少,目前全国99所高等医学校中只有20余所开设了全科医学选修课,使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普及程度不高,不利于21世纪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全科医师后备队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开展职业前全科医生培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 职前培训中,在全科医生培养基础上进行的专科培养也有重要性。很多基层医院专科技术落后或设置不全,工作后根本无法提高专科技术。在我国北京等地区意识到专科医师培训的重要性并出台了《北京地区参加专科医师培训的住院医师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使专科培训走上了正规化,但那只是在少数地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科培训基地,如果在医科大学开展全科医师培训基础上的专科培训必能为我国培养大量的专科人才。

2.4 完善职业前培训的考核制度。在规范化的医师职业培养过程中,了解培养成绩的方式就是考试,目前我国广泛开展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当适合每一位毕业生,经过规范化的职前培训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毕业生应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只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是不够的,目前的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着重于理论考试,对医德医风和操作技能却无从考核,因此凡参加医科大学生职前培训的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来对职前医师进行全方位的认证。

大学生职业规划培训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 输配电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国家电网“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特高压电网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基础上,需加快“三华”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设。因此,电力行业急需大量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特别是输配电线路运行、施工和带电作业等方向熟悉输配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缺口仍然很大。输配电线路方面的人才极为紧缺,培养电网建设和运行维护人才成了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思路

所谓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实现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教学计划为载体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校适应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掌握输配电线路施工、测量、设计、运行、安装、检修、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能适应电力相关行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对本专业近几年的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可以得出高职输配电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本专业的就业行业比较具有针对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通过各种实习实训掌握线路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操作;其次,输配电线路工程都是比较庞大的工程,这就要求本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和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实践锻炼以及比较好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再次,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及检修的工作环境一般都在野外,而且工作很艰苦,同时对体力的要求很高,从而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具备强健的体魄、意志力和勇气等。所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该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

输配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有很多,例如送电线路工、高压线路架设工、带电作业检修工、工程测量工、电力电缆工、电气测试员等,这些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换句话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本专业的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而对于企业岗位需求最熟悉的莫过于电力企业的技术骨干,所以在制定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我校输配电专业有相应的楚天技能名师)、校企合作单位的一线工程人员、培训技师等共同参与。站在专业学生的角度,我们还要考虑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必须考虑的因素。

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策略

3.1 整合教学资源,构建课程体系 ①课程的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大学能否高质量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现代高职教育应拒绝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拒绝重必修课程而忽视选修课程的合理比例分配。针对输配电专业,尤其应注意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时效性,要紧跟电力企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课本陈旧的内容。同时课程的设置应遵循前后衔接,由易到难的规律,尤其要注意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现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都放第4学期,即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认为可以在学生找工作或实习前给学生一点应聘技巧上的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应聘的成功率,但这种就业教育对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促进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设想,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课程,使学生从大学生活的起步阶段就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规划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把外在的压力化为自身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学会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从源头上帮助学生找准目标,这样效果应该会事半功倍。②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确定本专业学生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确立不同资格证书鉴定与培训的时间,专业课程的设置除应遵循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还应具有针对性,将输配电专业通用的岗位职业技能证书融入到课程体系中,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实训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基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完成职业培训的目标。③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我校高压输配电专业于2012年底获中央财政支持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建设,目前已经建成集线路综合实训,电气测试、带电作业仿真等于一体的部级输配电线路实训基地,有着功能强大的校内外实训条件,利用好这一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本专业有两门专业核心课程成功获批校级精品课程,拥有各自的精品课程网站,可供学生自主进行网络学习与测试。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这些教学资源能大大提高对人才的培养效果。

3.2 构建实践教学环节体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①保证实训课的教学质量。为了巩固理论课程的知识教学效果,实训课程的开设时间应与理论讲授保持同步,实训内容设置应该包括验证性、设计性、创新性逐层过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在相关专业课程开设实训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一门或多门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完成综合实训的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学生在第3学期学习《输电线路施工》理论课程的同时,需安排学生进入输配电线路施工设备及金具实训室完成小的课程设计,并于第4学期安排输电线路综合实训。学生在第3学期学习《输电线路测量》理论课程的同时,应当在该学期末安排为期两周的线路测量实训,以巩固理论所学,这也为安排在第4学期的“工程测量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取证做知识技能铺垫。②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好企业实训场所及楚天技能名师的作用。我校输配电专业拥有来自企业的楚天技能名师定期来校对专业学生进行课程及实训的教学指导。同时我校依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和本地区的多家电力企业如葛洲坝电力公司、湖北超高压公司宜昌分公司、宜昌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等有合作交流。本专业还有得天独厚的校外大型500kv线路实训基地,这些都为培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能够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4 结束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是一项长期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要求的变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也应有相应的改变。笔者根据三峡电力职业学院高压输配电专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同类院校的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进行浅析,以期与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陶阳。高职输配电线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索[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武子文。赵素娜。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

[3]董勇。独立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D].浙江大学,2006.4.

大学生职业培训 篇十二

关键词: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职业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27-03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主攻方向与重要支撑,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企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程。所谓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要以人力资本作为技术与运营管理的支撑,在技术集成和服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过程中,技术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会随其有一个上升过程。为此,需要人才供给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为产业升级提供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供给。①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方面的特点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关于人才需求变化及培养综述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转型,导致人才市场出现“纺锤形”结构性失衡

有两类人才供不应求,一类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另一类是蓝领技工和服务人员,而大学生和普通白领出现“假象过剩”。

2.为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调整人才培养层次

辜胜阻、王敏、李睿认为,一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二是大量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三是数以亿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②

3.高等教育大众化伴生出大众化和多样化的人才结构

根据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资深教育专家王一丹博士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瑞文两位专家学者关于职业技能教育的研究成果显示,由于白领工作职位的大量饱和和蓝领职业在未来10年的需求,加上逐年增加的求职者,未来1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将有超过四成比例的人成为蓝领工作者。③

4.教育发展方式关系到结构性就业与失业

贾继娥、褚宏启认为教育结构调整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在诸种转变方式中居首要地位。教育结构调整的要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继续教育阶段的职业培训,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④

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提高劳动力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厉以宁说,中国经济只有实现了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的转型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⑤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提高劳动力素质,特别是人力资本(专业人员)的劳动力素质,提高它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⑥

以舒尔茨、贝克尔为代表的经典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对生产力和市场资产的投资雇主支付给雇员的工资收入是与其劳动生产率成正比的,而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教育水平越高,工资收益也就越高。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投资行为。⑦

6.为加快产业升级提供人才需求结构化教育服务

从企业所需人才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及以下学历最多,对博士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人才上。从调查中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各类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而非学历。具体如表1所示。

二、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现状

笔者针对指导的学生课题组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现状调研――以宁波为例》,总结了结构性就业能力教育培训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缺少系统的指导

在就业之前是否接受过就业指导或者是否做过职业规划都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有49%的同学做过职业规划,而有51%的同学没有做过职业规划,比例上看各占一半。据接受访谈的毕业生讲,没有做过职业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不知道如何做职业规划或者怎么去做就业前的准备,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根据对毕业生所在学校是否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数据统计,超过80%的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其中仅有24%的学生参加了就业指导课程培训,76%的学生没有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培训。

2.大学生专业学习与未来岗位对接的认识模糊

通过问卷,针对“您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否注重与社会的对接”的问题,有2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专业教育不注重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对接。有75%的受访者则选择了“一般”选项,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高校培养人才注重与社会的对接。

3.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未受重视

如图1所示,“您认为毕业生就业最缺乏的是什么”这一问题,回答实际操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选项的分别为72%、64%和60%。当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未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是否会考虑跳槽”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有一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在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便会考虑跳槽,这样的人不受企业欢迎。因此,企业更愿意招聘敬业爱岗并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能力的毕业生。

如图2所示,就毕业生就业具备的能力调研分项统计来看,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两个选项为100%。毕业生想要有好的职业发展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头交流和写作技巧。而在调查中,受挫、抗压等心理素质占93%,基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为91%。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要具备实践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的教育培训措施

1.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

(1)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培训。2012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作用,面向高校毕业生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强化技能操作训练,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⑨

(2)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大力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办法,切实抓好贯彻落实。⑩

2.改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加强实战训练

(1)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1)完善和调整课程结构。职业素养应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增设适应行业要求的课程群;设置基于专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通用能力、技术特色的课程模块;改革公选课,实施适合行业需要的文科与工科互补的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课程教育,并设置职业资格考级科目供学生选学。

2)利用和挖掘工作场景资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人角色训练。根据笔者的实证研究,开发和利用学校各部门的办公室资源,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进一步得到锻炼,提高技能,形成对专业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

3)贯穿于教育管理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的实证研究对班级管理作为实践课堂活动进行探究。人人担当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培养综合能力;重视过程和细节的管理,有针对性地讲评和指正;加强对认识实习的管理,补充和完善认识实习大纲。笔者以个案班级为单位,通过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为学生将来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及顶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于就业需要的自主创新性学习。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根据对宁波市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大学生就业上岗尺度是以用人单位“拿来就能用”的实际标准来衡量。为此,高校应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生零适应期、准员工化。当前大学生就业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份工作,只有解决了生计问题才有可能考虑职业发展前景,因而职业能力是第一需要。为此,要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自主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觉制定并主动完成学习目标,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体验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发展性和主动性为基本特征,以自主性、整体性为主要目的、以人格塑造和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项目化综合性实训。

1)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人的角色,结合专业特点安排学生选择课题,要求深入企事业单位,采访与未来工作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形成PPT。通过班会交流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要求对接的理性认识,并从观念到行为均作出正确的选择。

2)导师制。导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建议,并指导学生设计并参与课题的研究。

3)增加基于职业化的实务项目课程及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能力的提升。

3.发挥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1)职业培训机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在学生入学之前就制定的,在制定之时很难预料几年之后社会的需求状况。根据教育部要求,要严格执行专业教学计划,高校对于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不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应对和调整,必然导致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专业和数量、质量需要与高校的培养之间产生不平衡,造成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实现有效对接。作为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职业培训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搭建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平台,深入企业调研,掌握用人的需求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因此,针对大学生与就业矛盾的难题,职业培训机构能更好地将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成功对接。

(2)借鉴国外的职业培训经验,建立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1)职业培训适应社会需求,缩短技能的淘汰周期。美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识到社会生产需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大的灵活性,需要增加更高技能和创造性的工作,并使一些技能的淘汰周期变短。为此,重视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2)建立职业培训体系。9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政府加大了职业的培训力度:一是1994年正式成立了“澳大利亚全国职业培训研究所”;二是召开全国职业培训会议;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较系统的“职业培训训练制度”。英国新设立了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在全国有9个下属委员会。

3)免费培训的对象、方式及运行机制。瑞典、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实行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伙伴培训”机制主要是在美国实行,培训机构签约后按合同实施培训计划,并获得政府拨付的培训资助。

4)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法国在一些行业实行培训机构、企业和学员三方签订“培训与聘用”合同的办法,并在培训结业后至少到签约企业工作1年以上等条款。

4.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培训的服务机制

(1)设立结构性就业研究机构或职业培训部。为适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需要,着力于教育改革和调整的研究,或是借助职业培训学校的平台,围绕产业结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问题进行专项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结构性就业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和实践模式。

(2)重组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下学生工作的重心,学生处与教务处联手建立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教学联合工作中心。为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的滞后性的问题,搭建相关信息和社会实践实训工作平台,共同负责对毕业生岗前培训及考评。

(3)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档案工作。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化教育及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凭证式材料收集整理,建立档案,以利于大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进行自我管理,并作为大学生择业应聘工作岗位具备相应条件的支撑材料。

(4)加强师资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为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和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外,具备相应职业化的工作状态,应该掌握专业相应的技能,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获取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成为专业领域的职业技术资格的考评员,形成考评专家库,以利于指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以便学生顺利就业。

(5)建立健全毕业生岗前培训合格考评制度。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考评标准;毕业生职场通用能力的考评标准;毕业生具备职业技术资格的实际应用能力考评标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考评标准。

注释:

①②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③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④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⑤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⑥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⑧来自《2012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及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

⑨人社部财政部: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可享补贴[EB/OL]..

⑩来自《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李睿。就业结构性矛盾下的教育改革与调整[J].教育研究,2013,(3).

[2]专家:未来十年内超过四成大学生成为蓝领[EB/OL]..

[3]贾继娥,褚宏启。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2,(1).

[4]厉以宁委员:中国需实现两方面转型方可成为真正经济强国[EB/OL]..

[5]吴敬琏。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失衡[EB/OL]..

[7]人社部财政部: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可享补贴[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