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简爱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1-17-54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勤劳的小编飞白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简爱电影观后感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简爱观后感 篇一

简爱电影观后感【优秀6篇】1-17-54

《简爱》感触最深的就是简一生坎坷的命运。幼时的简寄养在舅妈家里,饱受表兄和姐妹的欺侮。仅仅因为反抗表哥的殴打就被狠心的舅妈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使得可怜的简大病一场。后来她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简的生活同样充满悲哀与苦痛。随着好友海伦的去世和谭波儿小姐的离开,她厌倦了那里的生活,并通过发求职家庭教师的广告来到了桑菲尔德。

在这里,她遇到了阴郁古怪的罗切斯特先生,经过种种摩擦与了解,两人坠入了爱河。当我们以为这就是完美的结局时,命运又总让人不痛快。因为一个疯女人的出现,搅乱了美好的婚礼,简再次堕入黑暗。她不愿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在别人的世界里充当小小的配角,她想为自己而活。在一个凄风苦雨的深夜,独立而坚强的简逃离了那个她又爱又恨的地方。她风餐露宿,一路乞讨,被圣约翰所救。不久后因为叔父的去世,一大笔遗产从天而降,简变得富有起来。可她将财产与表哥圣约翰平分,并打算回去再看看罗切斯特,却得知庄园被毁的的消息。命运的驱使下她再次来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身边,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命运嘛,总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拜伦曾说人生徘徊于两个世界之间,犹如昼夜交替时星辰挂满天空。我想在简爱的一生中,也是两个世界的,而这两个世界中有着最亮的两颗星星,一颗是尊严与独立,另一颗便是罗切斯特与爱。

在她的幼年时期,天空中便闪烁着尊严两字,她独立自主,饱受折磨仍不屈生活,虽然充满着狂风暴雨,但是她仍努力赢得尊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自她遇见了罗切斯特,天空中又一颗闪耀的星出现了,她仿佛找到了人生的归宿,爱着这个世界,爱着周围的一切,即使后来种种起伏,最终还是圆满的生活。这两颗星犹如钻石,在简的星空里熠熠生辉。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感受。而今再读,却被震撼,震撼于简这个矮小瘦弱,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固然,她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她之所以没有被命运打败,是因为她可以在每次遇挫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她明白自己所做终究是为了什么,她知道自己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而不是别人。即使诱惑再大,她仍可以努力说服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理智和冷静,她是一个独立而自主的女性,她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她渴望平等,她从不虚荣。她告诉自己冲动是魔鬼,反之,冷静即为天使。而在当今这个麻木而喧嚣的时代,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她如此呢?电视上越来越多“路怒症”引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因为一点小小挫折而自杀的事例。由此可见,冷静理智是多么重要!我们每个人,不论年长还是年幼,都应学习并具有这种品质。

为什么如此平凡的简,她的一生是那么不平凡?我记得在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对话时曾说:“你以为我是机器人吗?没有心,没有冷暖温度,要听从别人的指令过完自己的一生?”没错,我认为答案就在这里,因为她知道怎样才能度过自己的,属于自己的,哪怕平凡的一生。她向往尊严与独立,她真的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诉说“哪怕我又矮又丑,但我有自己的思想,我有自己的追求,我为自己而活!”

作者夏洛蒂笔下的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的自述,在当时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充满对女性的歧视的,而作者用细腻的手法表达自己内心所想,可见文笔之深度。而与以往作者所处的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环境平等多了,所以很多人无法理解作者笔下简的行为,不明白她为什么不去接受一切。而我想说的是,当我真正融合到了书中,当我好像处在了简所存在的那个世界,我甚至想说,简的每一个举动都理所应当,都必不可少。简的一生向我们阐述了人生价值=尊严+爱。一切都应如此发生。

尼采曾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个圆圈。”简爱在不断追求的路上,终于历经曲折迎来了美好,一番番跌宕起伏后,我看到了令我满意的结果。随着小说到了尾声,我再次细细品味书中的细节,也要用心叹一声:“我要有自己的追求与思想,我要为自己而活!”

简爱电影观后感 篇二

我正在回复网友评时,突然左下角飞来个广告2011年版本的电影《简爱》。我不由自主地点击一下,立即显示暴风影音屏幕上。我曾看过1996年版本《简爱》印象颇深。再看2011年版本的电影《简爱》必须会有新的收获。那知,看了第一片后,才知长达四片,开始还想要不好继续看下去呢,主人公简爱没有原来哪个柔和,尤其是眉毛和嘴及牙齿让我看得不舒服。但想得有个完整印象务必看完。

当看第二片简爱向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请假看她的舅母的场面时,已深深地打动着我:舅母一向将她视为眼中钉,对她十分冷酷苛刻,最后还将她送到洛伍德孤儿院。在孤儿院的生活并不比在舅母家过得好,能够说不相上下。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同样饱受欺凌。尽管如此,简爱见到病床上瘦骨嶙峋舅母,还是为她端水耐心聆听她的死前跟她倾述为什么那样待她,正因舅舅爱她母亲,舅舅待简爱如亲生更让其妒忌。又让她看她叔叔给她的信件,说明她还有个爱着她的叔叔,可正因恨她当年告诉来找她的叔叔说她病死了……所有这些她都不计较,而且深静地宽容地在她脸上吻别。让我看到这坚强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柔弱细腻的心,随着她的变化我也跟着沉浸其间。

简爱是孤儿,开始寄养在舅舅家,正因表哥打她,她还手,受到舅母惩罚——关紧闭,生活坎坷自不待说。之后在孤儿院的夜晚,窗外是寒风呼啸。简爱和海伦说着彼此间的悄悄话,最后沉默间,简爱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父母”。用被子掩着口鼻,肩膀瑟缩着,能够想见,简爱内心的柔弱与苦涩。白天,她沉着倔强的应对院长的体罚,但是到了夜里,她也还只是个需要父母的孩子。简爱的坚强、独立、沉着都是来自生活的苦痛,而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

孤儿院里的孩子只有一个人真心对待简爱。海伦,能够说是与简爱共患难的朋友。可惜的是,海伦患斑疹去世了。海伦被送回家的前一晚,与简爱“同床共枕”,诉说着对彼此的关爱,对完美生活的期望。“等天气转暖,荒原上的野花开了,我就回来,我们又能够在一齐谈心了”,“我会在那里的,必须不让你受冻,必须给你力量,我要给你一切,永远在一齐,就你跟我,在一齐……”。

这是多么简单的对话,多么朴实的愿望,多么纯洁的向往,只是这些在那个时候都无法成为现实。海伦最后还是走了,没有回去过。

之后,简爱被推荐去当了罗彻斯特先生家的家教。罗彻斯特先生告知简爱阿蒂尔是私生女的事,但简爱并不歧视阿蒂尔。从这一点能够看出,简爱尊重每一个生命,重视人的尊严,即使这个生命的出生并不光彩。

简爱和罗彻斯特相爱了。只是这份爱,爱得认真刻苦。罗彻斯特先生向简爱求婚时,简爱说了一段话,真正的说出了人的价值。“难道就正因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矮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此刻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

看完,不知不觉的半天就过去了。

《简爱》是一部经典作品,同它的作者夏洛蒂勃郞特一样,带有人物自传的性质。重温2011年版本的大片电影《简爱》,再次体会着这部传世名著带给我的感动与思考。

《简爱》是具有最多版本的电影与电视的名著,据称有20多个版本。我看完了两个版本以后,感觉还是1996年这个版本最经典,可能与人的先入为主的理念相关。画面和故事情节设计的都很好。而2011版本虽然画面高清晰,但资料与1996版本比多有点儿生硬感,其中个别情节感觉稍显突兀。但两个版本都让我在简爱回到罗切斯特的那个桥段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简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有做人的尊严,有对命运的抗争,也有对感情的歌颂。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下对梦想的追逐,即使有再大的苦难和挫折,都要咬紧牙坚持着。就像简爱的作者一样,无论别人怎样看待她的作品,却始终坚持写作,最终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看完电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19世纪欧洲的场景,建筑,服饰,礼仪,尤其是女性的服饰中那个帽子,那身紧身裙摆很有特点,我想就应是英国君主时代的产物吧。时代发展到这天,这些传统的礼仪已经很少了,人们习惯了自由自在,越来越少顾及别人的感受。让我们感谢夏洛蒂勃郞特为我们写出了这样的作品!

《简爱》电影观后感 篇三

虽然没看过《简爱》这部小说,但是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电影的主人公简生活在一个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但这种环境并没有让她感到绝望,也没有让她失去生活的希望。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力量。她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的,圣洁的,美好的生活。

由于舅母将她视为眼中钉,并把她与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最后简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辛,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中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的摧残。直到她的好友海伦生病去世,简厌倦看孤儿院的生活,才登广告征求家庭教师的职业。直到她邂逅了罗切斯特,也就是她所担任的学生的保护人,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孤儿而自卑,也从不因为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己配不上他,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使得罗切斯特对她产生兴趣和好感,也为她感到震撼,并且深深爱上了她。

《简爱》的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四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最出色的小说之一。它描述了人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几样东西,那就是勇气、爱与尊严。,那时

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里德太太家里,那时小小的简·爱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百般努力去做个好孩子,仍难以讨舅妈的喜爱。她为此迷茫,痛苦,后来,她得知有个进学校的机会,便努力为自己争取,尽管这意味着10岁的她将孤身上路,独自奔赴渺茫的前途,但对学校和对新环境的渴望让她不再畏惧,是勇气为简·爱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机。

简·爱所上的罗沃德慈善学校实行所谓惩罚肉体,拯救灵魂的残酷教育,生活及其艰苦,但简爱忍耐了下来,努力学习知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生活给了简爱丰富的才学,也奠定了她坚持一生的简朴生活方式和纯真的思想境界。

毕业后的简再次鼓起勇气迎接新生活的挑战。她应聘到桑菲尓德庄园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她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不同于平等、温暖的友情。这份突如其来的爱情曾经因为两人地位的悬殊,让简·爱既兴奋又焦虑,但她相信在真爱面前,地位和虚名都不值得一提。然而命运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就在简·爱答应了罗切斯特先生的求婚时,一桩隐瞒了十五年的秘密使婚礼成为泡影,感到被欺骗、被剥夺尊严的简痛苦万分,毅然出走异乡。

在故事的结尾,简·爱重新返回爱人身旁,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幸福。是什么令她忘却了痛苦?难道她最终放弃了坚持?不,缺乏关爱和尊重的生活从来不是简·爱想要的。无论是孤苦的童年,还是在富贵生活的诱惑面前,简·爱从未放弃过自尊自爱,但不同的是,童年的她只会倔强地守卫着自己,而成年以后,经历了人生不恸的她,已经学会了宽容与施与,这是比自尊自爱更广阔的爱,是除了能带给自己尊严,也能温暖他人的博大的爱。

简爱电影的观后感 篇五

我自己也从中得到好多启发。当简爱小的时候,她的舅妈和福利院的男校长都说她是坏孩子都说她爱说谎。从这一点我想到了,在日常的为人处事中,当某个人说其他人的坏话或者别的方面的时候,我们要保持一颗理性的心,不要被别人的话迷惑了。因为有时有的人是只有你去跟他接触了才会知道这人好坏,当没跟这人接触时,不要轻易因为别人的话以及从他表面来判定他是什么样的人:当那么多人都说简爱坏的时候,她荣然哪么坚强仍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觉得这点是很难得的。我认为在别人不断的说你是什么人的时候,你很可能有一种反叛心理,然后就真的成为他们说的什么人了。这么一颗鉴定的心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不要轻易被别人的恶言恶语打倒,还要做你真实的自己,相信自己。

还有让我深有感触的是海伦与她的友谊,孩童之间最纯真最善良的友情是多么让人深感温暖,也需不经意间,一个人的话语或一点小小的行为就影响了另一个人。虽然这个影片没有深刻诠释出原着中这段精彩的片段,但经过其他同学的讲述,可以看出来海伦对简爱的影响,以至于简爱仍然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一段或几段这样纯洁的友情。

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好的,任何一个人内心里面都是善良的,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影响歪曲了一点,但我想在这时身边的人或者社会不要放弃他们,可能大家不经意间的小小语言伤害可能毁了一个人,也可能是一句好话拯救了一个人。所以希望善良的人们多说好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电影里还有一句我感觉比较经典的句子“你不能让山走向穆罕(han)默德,只能让穆罕(han)默德走向山”。其实我想山可以比喻成社会,你不能让社会适应你,你只能去适应社会。只有适应社会了,我们才能生存下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还可以尽我们的力量来改变某些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看开了就不会那么累了。

简爱电影观后感 篇六

简爱小姐初遇罗切斯特先生归来,惊闻费尔法克斯太太称:换衣服去见主人。年轻的女孩非常讶异,脱口而出:可是我的衣服都差不多的。一边说,一边脱下了斗篷和田螺形的帽子,显露出贯穿整部片子的执拗、困惑、不愿服从的表情。她脱下帽子的动作瞬间让我聚精会神:解开蝴蝶结、把帽子向后张开,拔下了发髻上的一枚帽针。行云流水的动作。是否忠于古典时代的习俗不得而知,但是这个动作的细节让人佩服:原来戴这顶小帽子,还需要一枚发间的帽针固定。《简爱》的原著中当然不会写这样的琐碎,但作为观影者而非读者,古典的浸润常常是由这样眼见为实的细节所组成。

2011版的这部《简爱》前后看了两遍,两次观影期间顺带阅读了原著,看了BBC迷你剧版的《简爱》。一本个性突出的书,决定了这部片子非同寻常的感召力,以及视觉的调性。如果说《飘》用了一种新闻式的笔法去勾勒斯嘉丽为代表的贵族少女的生活,《曼斯菲尔德庄园》等奥斯汀的作品用剧场式的情节展现上流社会家庭生活方式,《简爱》的铺叙手法几乎是摄影式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写作是富于色彩的,寓情于景的,善于捕捉和描摹的。几乎是每个章节,都不会缺少对环境、动作等趣味独到的刻画:简爱如何朴素而整洁地穿戴了去见罗切斯特先生;大婚前两人为了简爱的登场如何愉快地争执;简爱对荒野中的沼泽居心生眷恋,晦暗中透着寒意的环境也有了灰、紫等淡雅而多样的色彩……像一幅幅插图随书呈现在人眼前,有种蕴含着秩序感的审美愉悦。而作者拥有如此典雅的笔锋,却并不着意于堆砌罗曼蒂克的元素,她的“看”或者“沉浸”,都是伴随着一个思考的天性和一种与生俱来的洞察力在其中,睿智的言论犹如思想的火花,不时迸发在字里行间,迸发在人物机敏的对白中,一瞬间常常给人“醍醐灌顶”之感。这种简约的唯美,有着智慧的本质,却与世无争,浑然天成。而作者构建的这个飘逸出尘的荆棘园,在幽暗的光影中,用优雅驾驭了一方低调的奢华。

原著既然拥有如此丰富的具象表达,电影是否只要照搬就可再现书中光彩夺目的篇章?相比本片,BBC版的《简爱》四集迷你剧似乎更加到位,自然旨趣的艺术呈现犹如一支《田园交响曲》。庄园壁炉上成排的手绘瓷盘、古典油画般构图的花园幽会、简爱精心布置的女校教室,甚至是她画素描时落笔的手势,无一不在时时刻刻传递着英伦三岛独有的文化底蕴。但2011版的《简爱》只有两小时的时间来讲述这个不讲求速度感的故事。导演的另辟蹊径让这部同属BBC出品的影片一开场就像女主人公那样与众不同:故事从简爱出走开始破题,把前半段炼狱到伊甸园的生活,变成了无人知晓、只在女主角心头挥之不去的回忆。简爱的个性不再像自述里一样冷静,而是反叛的情绪化。这也反映出导演的观点:简爱最大的痛楚,并非源自不愉快的童年,艰苦的生活,而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情感变故,女性细腻内心的巨大挣扎。当她尚未离开慈善学校,清教式的管理让她不屈不挠的单纯个性与后天的教养达成了紧张的平衡,而进入桑菲尔德园后的生活,日益滋长的温情与眷恋,在女主人公意识到它们的那一刻起,开始挑衅她掌控自身的努力。圣徒式的奉献精神,无可回避地卷入了越来越多莫名的事件,看似平静安逸的教师工作,与黑暗中的颤栗、身份造成的自卑、情感纽带的日益紧密相伴,让这个年轻女子的心弦奏出了越来越明亮欢乐的乐音。片中宁静略带不安的弦乐,将这种隐约呈现的情绪借来,让片子呈现出悬疑色彩的张力,投射出简爱敏感心境与古老城堡氛围的相互吸引与博弈。

穿插于情节演进间的,是无数细节构建出的英式生活典范,于平淡中透露出温文尔雅的魅力。围绕着罗切斯特先生及其看护的阿黛勒,“英式礼仪”“贵族教养”的课程始终在持续。简爱的服饰色彩质感并不鲜明——即使她成为有钱的女继承人以后,也没有穿戴如舅母般华艳的皮草绸缎——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到无指网线手套的保守、纯白蕾丝领的洁净、布面刺绣的精美、长裙含蓄的掐褶与毫无重复的肩袖装饰;八年没有跨出过学校,并不妨碍她了解大英帝国版图的扩张;行走、用餐甚至接吻,简爱都保持着完美的颈部线条,人前时时双手优雅地交握,站得笔直;尤其是她对残酷对待自己的有钱舅母所表现出的宽容理智的话语(这一点哪怕演员表现得并不完美),展现出高贵的风度与节制之美。

片中女配角英格拉姆小姐的戏份被淡化,削弱了贵族的放荡不羁与简爱的质朴优雅之间的对比,但简爱置身帕拉迪奥式庄园之中,从容独立的姿态,毫不为财富所征服的品格,藉由“出走”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并不因为与罗切斯特先生两情相悦,而以情妇的身份继续停留在桑菲尔德,人性的光辉,隐忍的付出,恰是简爱这个人物高出流俗的地方,也是这段感情令故事熠熠生辉的地方。而简爱在长久的沉默与顺从之后,向罗切斯特先生吐露心声的那段振聋发聩、如诗歌般的语言,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如此率真大胆,直抒胸臆,如同惊雷后的春雨,唤醒了男主人公的灵魂。这个看似平凡的女孩,与那为财富失去的婚姻幸福、周旋于上流社会的空虚、以漂泊换取灵魂自由的沧桑相比,无疑是一帖旧文明的解药。精工但不雕琢的抒写,反映出这本细节满载的小书所具有的灵气,穿透荧幕画面,开拓出人类灵魂荒凉的河岸,抵达心灵世界的新大陆。

简爱栖身沼泽居之后的情节,导演做了明显的改动。圣约翰神父在原著中是简爱素未谋面的亲人,简爱在得知这件事以及自己女继承人的身份之后,将巨额遗产与兄弟姐妹平分。在电影中,简爱将这份总价两万英镑的财富馈赠给救了自己性命的神父兄妹,并与他们义结金兰。女主人公的慷慨、真挚和专一披上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也为随之而来的情节打下了伏笔:真爱至上,但如果爱人失去一切,甚至连生命也变得残缺不全,是否还有勇气送出热情与誓言,坦然接受不幸?乘坐马车,简爱重返桑菲尔德庄园,头顶的小帽镶嵌着金色的维多利亚式镂空花边,可见她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同样今非昔比的是风度翩翩的罗切斯特先生。庄园焚毁,双目失明,淙淙流水与婉转鸟鸣依旧,但世界对他已是黑暗的永恒。而那双素手,那个声音,静静出现在他身前了。他说这是一个梦。而她含着泪的笑声和拥抱,将他再度唤醒。与神父的奉献意志相比,这个选择没有了宗教式的狂热与居高临下,却如此真实,坦然,像喝水一样简单,是深藏的眷恋,是归家的安然,那藏在桑菲尔德庄园荆棘从中的执着不移,开出了像雏菊一样倔强灿烂的小小花朵,最终造就了一段气质迥异,芳华无痕的爱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