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细致的小编飞白给大家收集的8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一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 新课:
1 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 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 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 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 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 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 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 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课后反思: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二
课题:《永生的眼睛》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学生:四年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晓文章大意;
2.掌握课后的6个生字,认识并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
3.理解文章人物的情感表达,体会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学情分析:
这是一略读课文,四年级的学生处在第二学段的后期。在识字与写字上,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在阅读上,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词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并能感受到人物命运的不同状态;在习作上要求能够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结合本课文略读的特点,要求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分析语句、体悟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能说己的理由;
2.体会文章最后一段“骄傲”的语句,并能说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最后一段中“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阅读法
教学资源:
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情境导入1.师:春天到了,同学们都看到了春天带给我们的什么呢?
2.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到的是?
3.师: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是盲童,他们看不到这美丽的春天,甚至连自己父母的样子都不曾看到过。那么你们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盲童也看到这美丽的春天、自己的父母吗?1.生:鸟语花香、杨柳纷飞、万物复苏、天气变热……
2.生:黑暗……
3.生:换眼角膜、人造眼球……通过创设情境,学生体会盲童眼中的世界,开启学生对盲童的关注,为课文的推进进行情感积累。2分钟
初读感知1.师: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有关盲童、有关眼睛角膜的课文。齐读课题:18.永生的眼睛。
2.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6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然段,用笔圈出课后出现的生字以及不理解或是需要着重记忆的生词。
3.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4.师:看屏幕,读生字和生词。1.生:读课题。
2.默读课文、划生字、生词。
3.生:9个
4.生:读(指读、齐读)初度课文,进行自由朗读,对文章具有初步感知,并认清、读准、记忆课文中的生字词。5分钟
细度体悟1.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进行补充)
2.师:好的。同学们说的不错。那么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课文中,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批注上为什么令你感动,你体会到了什么?1.生:课文讲的是“作者琳达在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当父亲决定捐献母亲的角膜时,开始的琳达很悲伤并不理解;后来父亲对琳达进行了解释,并在多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渐渐地理解了父亲和母亲的决定。最后琳达的女儿温迪也受到外公的鼓舞,决定死后也要捐赠角膜,并为外公和琳达感到骄傲”
2.生:快速阅读、批注感受,交流分享。在这一环节训练学生对文章大意的初步概括能力;同时,根据自己所划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进行文本细读,分享自己的体会,理解文章的感情。15分钟
精读领悟1.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已经深深的被作者琳达以及他的父母和女儿所感动。在这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了三次同样的词。你们知道是第几自然段的哪个词吗?/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提到过了一个词,这个词在这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三次,你们说是哪个自然段?
2.师:来,咱们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结合本自然段,从这三个“骄傲”上,你又有了哪些体会?
3.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每个人都已经深深的被琳达的父亲、琳达和温迪所感动,感受到了他们一家的爱心……那么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在这一段的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一刻……”,请问同学们,父亲留下的除了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1.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是“骄傲”。
2.生:齐读,分享对“骄傲”的体会。
3.无私奉献、为人着想、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谈完自己受到感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的感情进行理解和感悟。通过对文章最后一段“骄傲”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明白琳达一家的爱心。通过对“在这一刻……”的体悟,让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琳达父亲乃至于一家人的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升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10分钟
升华1.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想每个人都已经感受到了琳达一家的无私、爱心等等高尚品质。所以当我们再次回看这课文的题目:永生的眼睛时,我们知道了,永生的眼睛不仅指的是琳达一家为帮助盲童重见光明所捐赠的眼睛角膜,更代表了琳达一家这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的代代传承。1.生: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这一课题所代表的含义。
回扣文章课题,升华文章主题。令学生在一节课的最后能够感受到永生的眼睛这一课所传达的意义。1分钟
拓展练习1.学完这一课,我想同学们心理应该有些话想要对琳达及其家人要说。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或是对琳达或是对其他人想说的话,然后进行分享展示。1.生:XXX我想对你说
此环节在于寄情于文,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写下来,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并锻炼自己的习作能力。7分钟
板书设计18.永生的眼睛
悲痛高
不解无私奉献尚
为人着想品
善良质
勇敢
教学详案一、情景导入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师:同学们,春天已经到了,谁来说说,你们在春天都看到了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在春天看到的东西可真不少。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你们看到的是什么?
生:黑暗……
师:没错,当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有黑暗。好的,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其实,在座的你们都是幸福的,因为你们能够看到美丽的春天和这多彩的世界。但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是盲童,从出生起就看不到这美丽的春天,甚至连父母的样子也没有看到过。那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盲童看到光明呢?
生:换眼角膜、人造眼球……
二、初读感知
师:是的,同学们说的不错。的确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让盲童们重见光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与角膜有关的课文。现在,大家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永生的眼睛。
生:永生的眼睛。
师:好,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86页永生的眼睛这一课。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然段。用笔圈出课后相关的生字和不理解或需要记忆的生词。开始吧。
生:……
师:好。谁来说说,这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九个。
师:说的不错,就是九个。现在向前看,看屏幕。在学习本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清并掌握本节课的一些生字词。(出示PPT)谁来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生:……
师:嗯,读的。不错。没有读错的字音。同学们看,红色的字是本节课后的生字,需要我们掌握。大家齐读一遍。
生:读生字。
师:你们看,有一个字是绿色的。同学们要记住,在这里它读作“ji”,而不是“gei”。
三、细读体悟
师:好了。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节课需要认清并掌握的生字词。现在同学们继续翻开书,翻到86页永生的眼睛这一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根据屏幕上出示的自学提示,思考: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PPT出示)
生:默读课文。
师:好,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师:嗯,好。同学们说的不错。如果在概括的时候,能够更言简意赅,那就更好了。现在让我们继续回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继续根据自学提示,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并用笔画一画、圈一圈,批注上令你感动的理由,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快速阅读。
师:批注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咱们进行分享展示。
生:小组讨论。
师:好了,时间到。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感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学生进行自由回答,此为开放式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选的段落进行。与此同时,依据学生感动的地方或者词句,结合学生的体会言语,进行板书。包括琳达的“悲痛”“不解”,温迪的“善良”“勇敢”等等,如有谈到对父亲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况,板书“无私奉献”“为人着想”。(若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流程,则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总之要落到琳达和温迪的种种表现是受父母和外公的影响。)
四、精读领悟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每个人都在文中找的了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我们感受到了琳达失去母亲后的悲痛以及对父亲和母亲决定捐献角膜的不解;感受到了琳达的女儿温迪的善良和勇敢(依情况而决定是否提到父亲的无私奉献、为人着想)。
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这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反复出现了三次同样的词?你们知道是哪个自然段,这个词是什么吗?(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提到过了)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骄傲。
师:没错,就是骄傲。现在让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从这三个“骄傲”上,你又有了哪些体会?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谁来说说,你又有了哪些体会?
生:温迪很敬佩他的母亲和外公/母亲的反问表现了母亲对女儿感到骄傲的不解/为自己女儿骄傲是因为女儿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无私奉献、为人着想、温暖善良……
师:是啊,无论是琳达的不解到理解,还是琳达父亲的无私与温迪的奉献,无不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令我们感动的家庭。那么同学们,在最后这一自然段中出现的那句“在这一刻……”,父亲留下的除了一副角膜,还留下了什么?
生: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板书)
五、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都被琳达一家的高尚品质所感动。现在让我们再次回看这个课题,永生的眼睛。我们发现,永生的眼睛,不仅代表了林达一家为帮助盲童重见光明所捐赠的角膜;它更代表了林达一家,无私奉献、为人着想等等高尚品质的传承。
六、拓展练习
师:学完这一课,我想同学们心理应该有些话想要对琳达及其家人要说。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以X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或是对琳达或是对其他人想说的话,然后进行分享展示。
生:交流展示。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赠出来,他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也教育了周围的人,所以说他们的这种精神是永不磨灭的。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让人尊敬,让人怀念。
文中的父亲用耐人寻味的话语教育了“我”,影响了小温迪,使小温迪为妈妈和外公感到骄傲,“我”也为小温迪从小就具有爱心而感到骄傲。教学时,以“情”为主题组织教学,采用倒叙的方法,从故事的结尾出发,抓住“骄傲”一词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父亲话语的意思和“我”态度的变化,深入体会“永生”的含义,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教学难点:
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实现吗?根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的看法。
2、补充资料: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3、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想说什么吗?
二、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角膜捐献的感人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3、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动?
三、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文中有两处地方都出现了“骄傲”这个词,请找出这两句话,读一读。
2、出示这两句话: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说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
3、“我”一开始对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是怎样的态度?
阅读第四自然段,重点感受琳达那痛苦、难以接受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
4、是什么使我改变了态度?
学习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
投影出示:
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⑵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你可以给予他人哪些东西?为什么说给予别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最珍贵的?这两段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5、温迪为妈妈和外公能捐赠眼角膜感到骄傲,实际上也是为他们的什么感到骄傲?有感情读读温迪说的这句话。
6、“我”为什么为温迪感到骄傲?
7、父亲离去了,他给人们留下了什么?课题中的“永生”指的是什么?
8、父亲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和小温迪,“我”从原来的不接受到遵从,在到后来的自愿捐赠。阅读原文结尾:(出示)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1、同学们,读了琳达一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人物的语言。
六、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永生的眼睛》教案 篇四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小提琴曲:爱的礼赞)
出示诗歌: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师:(教师朗诵)这是一位曾经远离光明的人,在接受眼睛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之后,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而写下来的?大家想知道是谁为他捐赠了角膜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那些疑问呢?
永生是什么意思?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谁的眼睛获得永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二、探究学习,质疑解惑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交流:母亲、父亲 不情愿 遵从遗愿
2、我为什么开始不情愿呢?
(1)爱妈妈: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2)引导体会:“这样”对待,是怎样对待?联系下文看,她以为这样妈妈就不能完整地离去了,
(3)引导感情朗读,读出“我”对妈妈的爱。
(4)她的观点代表了现在许多人的观点,说说你调查周围人对器官捐赠的看法。
3、那么,“我”的态度为什么由不情愿,转变成遵从父亲的遗愿呢?是什么让她有这么大的转折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些话,打动了她的心?
(一)(1)出示父亲的话: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2)引导体会: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体会“为什么说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引导:你都给予别人什么了?这些东西与你自身的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给了别人的那些礼物,或是金钱呀,可以再买,可以再有,唯有身体的一部分,给予了别人,就不可能再有了,因而是珍贵的。这是对自身而言。
我们再看,对别人而言,如果你自身的一部分捐献给了别人,可能给他带来什么?(一个眼角膜给别人带来光明、一个肾脏给别人带来健康、一个心脏给别人带来的是生命……而这些,是病人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因此,对自己而言,对别人而言,你自身的一部分,都是最珍贵的)
(3)理解“有意义”
你觉得父亲这样做的意义在哪?
启发学生想象:病人、病人家人的反应
病人康复之后做贡献(画画、看到美丽的景象、更好地孝敬父母、照顾妻儿、成为舞蹈家、音乐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父亲身体的一部分给别人带来这么多的时候,父亲自己会有什么感受:自豪与骄傲
(4)指导朗读:
由此可见,父亲认为,捐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一件自豪与骄傲的事情,是一件意义的事。从中体会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为别人着想,以帮助别人为快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这样的人让人敬仰。
练读:读出父亲的自豪与骄傲,也读出你对父亲的敬仰。
练习背诵
(二)还有什么话打动了“我”的心呢?
“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盲童重见光明的快乐,盲人家庭的快乐,捐献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复视力后,将会更加珍惜生活,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我听了父亲的话会有什么想法?
3、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们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抽生读
一个盲童重见光明,得到了快乐,她的家人也快乐,她的快乐会影响周围的人,越来越多的人的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男生读,女生加入读。
小结:父亲的话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他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的品质,他的言行感化着琳达,使琳达由不情愿捐献母亲的眼角膜到遵从父亲的遗愿捐赠了眼角膜。
(三)其实,父亲的话不止使我受到了感染,对琳达的女儿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板书:女儿)
体会两个骄傲: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温迪骄傲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温迪得知捐献角膜后,不但没有“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从温迪的言语,表明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我为女儿的什么骄傲?可联系上文理解:(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我们重见天日。)
(再次使用“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与前文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四)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父亲还留下了什么?填空:父亲留下的是————————,(光明)是—————————是(家人的幸福)———————,是——————————————————(关爱他人的美德),是……
三、情感延伸
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配乐朗读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师:(教师朗读)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听了之后有新感受吗?(板书:女儿:主动捐献
师:课前的那首诗就是获得温迪捐赠的角膜的人写出来的。现在假如你们就是重见光明的人,知道为你们捐赠角膜的人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会和她的母亲有怎么的对话呢?
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她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生回答:角膜捐献真是太重要了,人们应该觉悟,主动捐献角膜;一家人很无私,它们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得到了延续,获得了永生……
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生回答:不是,是他们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琳达一家的感人故事,在延续着, 典型事迹:
【1】邓小平爷爷逝世之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2】戴安娜王妃在弥留之际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做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她的大部分器官成功地移植给了芬兰、比利时、法国等国的八位患者,使他们重获新生。
【3】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4】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昨天,琳达的父母、女儿无私的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天又有这么有爱心的人捐献了自己的器官,相信明天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来,永生的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昭示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四、布置作业:
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替重见天日的角膜受者写一封感谢信。
板书设计:
父亲:不情愿
永生的眼睛 母亲:遵从遗愿 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女儿:主动捐献
……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五
一、导入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多好的一首歌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是温馨的、是滋润荡漾的,爱更是伟大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知了琳达一家人的爱不仅让自己的眼睛得到了永生,也让别人的眼睛得到了永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永生的眼睛》。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顾
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填写下面的表格。
(课后表格)
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琳达的情感发生了由强烈反对——遵从遗愿——主动捐献的巨大变化。
三、精读感悟
究竟是什么让琳达的情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1—4自然段,看一看母亲捐献器官时,琳达的情感态度是这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首先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出示)——指导朗读。
(预设语言:老师被你地朗读深深地打动了,当世界上你最疼爱你,最关心你的妈妈不在你身边了,你再也得不到她的拥抱,看不到她关切的眼神,听不到那亲切地叮咛,你会是你一种什么样地心情?(悲痛,伤心欲绝),用这种感受去读;这时又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的一部分时你会怎么样?(气愤)你就来气愤的读读这一部分。)
同学们标画了表现琳达情感的句子了,你都标画了哪些?(出示)
想一想,两句话该怎样读?——惊呆、痛苦、哭喊
逐句读:自由读——个别读——模仿读
对妈妈捐献器官琳达是那样的坚决反对,是那样的不容商量,那样坚定不移,那么是什么让琳达改变了态度,请同学们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指导读出平静,亲切)
父亲这番振聋发聩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振聋发聩”是什么意思?(用言语让糊涂的人清醒、明白)
通过前4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琳达情感态度由强烈反对到被唤醒的变化,当父亲捐献角膜时琳达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5-9自然段,画出表现琳达情感态度的句子。
哪些话可以体会到父亲的遗愿呢?父亲的遗愿又是什么呢?
父亲的遗愿充满了爱心,始终想到他人,不仅给别人带来了永生,而且也感染了温迪。温迪是怎样做的呢?读第10自然段到课文结束。
引导学生带着赞赏来读一读。(略处理)
四、拓展升华:
母亲舍弃自己的器官给自己带来了永生,给他人带来了永生;父亲捐献角膜给他人带来了永生,温迪在外公的影响下也主动捐献角膜给他人,使他人得到了永生。这种行为是可歌可泣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称颂的。
此时此刻,你想对文章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琳达一家人想到的是他人,播撒的是挚诚的爱,让我们也播撒自己挚诚的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五、作业:
收集爱心故事,准备召开“爱心故事会”。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六
一、 学习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过程:
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 、盲姑娘只能用手来触摸春天、用心来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游乐恢复健康的可能。
2 、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盲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 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 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 、讨论交流: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请你为大家深情并茂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回感动你。
3 、课文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讨论讨论:你从中一会到了什么?
四、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
1 、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者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物本身阐发议论。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 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七
课文简析
《永生的眼睛》展示了“我”的一家人为了他人能够更好的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贵品德,并借此来教育宣扬了“一个人不但自己要热爱生活,活得美好,而且更要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父母亲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学习其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抓住父亲的语言来理解一家人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看法的转变。
过程设计:
昨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做了《盲人走路》的游戏,请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那么有没有使眼睛复明的办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永生的眼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母亲就是我们温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点击课件播放“悲情轻音乐”(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面对这个近乎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亲,会作何反应?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
二、初读课文,体会“我”对角膜捐赠的反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屏幕上的温情提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点击出示温情提示)。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好,开始吧!
(温情提示内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关知识)
2、学生借助温情提示,自由读文。
3、反馈学习生字词情况:
读完了课文,谁来跟这几个朋友打个招呼?
盲童、屡屡、搂住、遵从
4、交流读文体会:
当14岁的我失去了妈妈,听到父亲同意捐赠妈妈的角膜时,我的态度是什么?你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到?
(1)课件出示句子一:
“当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2)课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抓住“当然”、“痛快”体会父亲对角膜捐赠的支持;抓住“怎么能、冲、哭喊、应该”等处体会我的反对;同时进行感情朗读)
(3)是什么让我如此反对呢?(预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
(4)反复引读:
师引导:当世界上你最挚爱地亲人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地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地叮咛,你会是你一种什么样地心情?(悲痛,伤心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地一部分时你会怎么样?(气愤)那么,你就来气愤的读读这一部分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师: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师: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师: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三、快读课文,感受“我”态度的转变
1、同学们,一个对捐赠母亲角膜如此强烈反对的“我”最终会不会同意器官捐赠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能够体现我同意“角膜捐赠”的语句?
(学生读文)
2、交流,引导质疑:
课件出示: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提问,梳理出主问题“我为什么同意了器官捐赠?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
四、精读课文,探究“我态度转变”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9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反复地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2、交流学生学习体会:
句子一:
课件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2)再读这句话,思考“在父亲的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预设: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3)引用资料,比较理解:
课件出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角膜捐赠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数百万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而父亲呢?
②反复引读(个体读──集体读):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因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亲就认为……
师:了却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这是一位博爱的父亲……
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位崇高的父亲……
句子二:
课件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1)初读,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
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却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出示课件)
师引导:老师想问问同学,你有没有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生答
你愿意把它送给素不相识的人吗?生答
同学们,大家刚才谈到珍贵的东西,是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送给别人以后,还可以用金钱买到的,可是有一种东西,送给别人以后,就再也买不到了,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因此老师觉得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这么珍贵的东西,父亲愿意在他死后捐赠给别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引导联想:
(个体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透过父亲的话,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看似普通的话语,给了女儿怎样的影响?
(3)生交流父亲的话
读着父亲的话,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幅美妙情境!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让我们快乐的读一读这句话吧!
(4)结合想像,感情朗读。
(5)再度想像,回归课题:
师:是啊,我们为这位父亲骄傲,透过盲童那双重见光明的眼睛,仿佛还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双“永生的眼睛”(回归课题,点击出示)
句子三:
课件出示: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1)初读,指名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抓住“热泪盈眶、跑、紧紧、拥抱”体会温迪的感动,感受父亲对“我”的影响)
(2)感情朗读。
(3)拓展想像:温迪会对外公说些什么呢?仿佛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预设:“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等)
五、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引读(课件出示):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而是:“———”
2、解读句子:
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父亲还留下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抓住“真正”,“远非”来理解)
3、回读父亲的话:
师:父亲还为我们留下了“激动”,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双永远闪亮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父亲说过的话(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并出示父亲的话)
师: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师: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师: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4、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师:是啊,同学们,父亲的眼睛真是一双——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5、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引导:温迪外公、外婆还有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但是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他们无私的爱,是他们的奉献的精神。
六、总结
这双眼睛里留下了捐赠者宝贵的角膜,留下了父亲的谆谆教导,留下了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价值。这真是一双永远闪亮的永生的眼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题,永远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让我们为他们也为所有愿意捐献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七、作业
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赠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你能想个办法吗?请同学们回家写一封号召人们支持器官捐赠的倡议书,有信心吗?
永生的眼睛资料集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八
一、激趣导入:
前些天,老师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这位34岁的电视台记者闫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话是:“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生活将会多么美好。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永生的眼睛》齐读课题。
二、情境入课:
1、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
2、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指导朗读:读出琳达痛苦和难以接受)
3、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
学生回答: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琳达的角膜
4、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
5、全班交流
(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你能够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指导朗读: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你们自己也读一读。
在短短的时间内,父母亲就能够坦然接受并且身体力行,多么令人钦佩呀,能读出他们的无怨无悔吗?指名读
(2)还有什么地方表达了父亲的这一观点?
指导朗读:那个盲童将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带给人么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读出你的感受吗?(个人读)
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欢乐,那我们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全班读)
6、当我把父亲的心愿告诉温迪后,温迪的反应是怎样的呢?和当年琳达知道这一情况的反应是否一样呢?如何读温迪说的话?
女儿温迪的话充分印证了琳达的父亲的话,她也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生接答)
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为外公的行为而感到骄傲,为外公的精神而感动,这么小也为别人着想。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这种骄傲吗?
7、祖孙两代人对角膜捐献的支持,使得琳达在失去了可爱的小温迪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儿那栩栩如生的画儿,但她却仿佛看到了(生接)
你又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导朗读:是呀,可爱的金发小温迪无时无刻不活在每一个人心中,她手中的画笔——
8、我们了解了琳达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么新的体会吗?
9、在我们的社会调查中,共采访了40个人,下面请看调查表:图表显示很多人都表示愿意捐献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实上又是怎样呢?请你看看网上提供的资料。看了这几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10、但是在我们身边也有人非常积极的捐献角膜,看(出示课件)
看到这些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其实啊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11、我在想,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了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献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即口头上支持,又付之于行动呢?你们能想个好办法吗?
三、总结: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来,让更多的残疾人和家庭充满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