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机械基础教案【优秀12篇】1-2-69

机械(英文名称:machinery)是指机器与机构的总称。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他们是简单机械。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12篇机械基础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机械设计基础 篇一

机械基础教案【优秀12篇】1-2-69

1.(3分)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C.防松 2.(3分)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A.带存在弹性滑动 3.(3分)补鞋机的凸轮机构选用的是()凸轮机构。

A.盘形 4.(3分)设计键连接的几项主要内容是:a)按轮毂长度选择键的长度;b)按使用要求选择键的主要类型;c)按轴的直径选择键的剖面尺寸;d)对连接进行必要的强度校核。在具体设计时,一般顺序是()。

B.b→c→a→d 5.(3分)在下列平面四杆机构中,无急回性质的机构是()。

C.对心曲柄滑块机构 6.(3分)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

C.圆柱滚子轴承 7.(3分)一般转速的滚动轴承计算准则是()。

C.进行疲劳寿命计算 8.(3分)柴油机曲轴中部的轴承应采用()。

B.剖分式滑动轴承 9.(3分)齿轮传动时瞬时传动比变化情况,称为()精度。

B.工作平稳性

(3分)一般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打滑及带的()。

C.疲劳破坏 11.(3分)轴肩与轴环的作用是()。

A.对零件轴向定位和固定 12.(3分)闭式软齿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A.齿面点蚀 13.(3分)带传动中,υ1为主动轮圆周速度,υ2为从动轮圆周速度,υ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B.υ1>υ>υ2 14.(3分)由于齿轮传动会产生齿面磨损,所以齿轮箱内润滑油一般()年或按说明书要求更换一次。A.0.5 15.(3分)V带的标准件,在标准系列之中规定()是公称长度。

B.基准长度 16.(3分)滚动轴承在一般转速下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C.疲劳点蚀 17.(3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准则针对的齿轮失效形式是()。

A.齿面点蚀

(3分)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D.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9.(3分)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C.随之降低 20.(3分)带传动有许多优点,但还不能()。

B.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2分)弹子锁的齿形过尖将会使钥匙进出困难。对 2.(2分)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只能作往复直线运动。错 3.(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大速比的场合。对 4.(2分)选择带轮直径时,直径越小越好。错 5.(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传动大功率、大速比的场合。错 6.(2分)在曲柄摇杆机构中,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的速度要慢。错 7.(2分)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是蜗轮齿数与蜗杆头数之比。错

(2分)键连接的破坏与传递圆周力大小有关,与转矩大小无关。错 9.(2分)对载荷小,而工作平稳的轴可选用球轴承。对(2分)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由于安装不准确,产生了中心距误差,但其传动比的大小仍保持不变。对

(2分)目前最常用的齿轮齿廓曲线是渐开线。对 12.(2分)普通平键联接是依靠键的上下两平面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的。对 13.(2分)凸轮机构中,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后,都必须回到运动的起点。对 14.(2分)用联轴器时无需拆卸就能使两轴分离。错 15.(2分)曲轴常用于实现旋转运动与往复直线运动转换的机械中。对 16.(2分)V带的长度是不可以调整的。对 17.(2分)在棘轮机构中,为使棘轮静止可靠和防止反转,所以要安装止回棘爪。对 18.(2分)调心轴承不允许成对使用。错

(2分)机械手表的齿轮传动属于定轴轮系。对 20.(2分)电动扳手在流水线装配中可使螺栓获得相等的转矩。错 1.(3分)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A.带存在弹性滑动 2.(3分)对于高负荷、重要的转轴,应选用()材料。

D.40Cr 3.(3分)家用波轮洗衣机的带轮是由()。

B.塑料 4.(3分)在螺纹连接中最常用的螺纹牙型是()。

C.三角螺纹 5.(3分)电动扳手拧紧螺栓的最大优点是()。

C.力矩相等 6.(3分)要使槽轮的转动和停止时间之比为1:3,则槽轮的槽数应当选择()。

C.4槽 7.(3分)定轴轮系的总传动比等于各级传动比()。

B.连乘积

(3分)()的周转轮系,称为行星轮系。

D.三自由度 9.(3分)当轴的转速较低,且只承受较大的径向载荷时,宜选用()。

C.圆柱滚子轴承 10.(3分)自行车飞轮的内部结构是属于()。

B.超越离合器 11.(3分)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D.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12.(3分)一般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打滑及带的()。

C.疲劳破坏 13.(3分)在直齿圆柱齿轮设计中,若中心距保持不变,而把模数增大,则可以()。

B.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14.(3分)在安装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时,若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则将使()。

C.啮合角变大 15.(3分)楔键连接的主要缺点是()。

D.轴和轴上的零件对中性差 16.(3分)为了实现两根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可以采用()。

C.直齿锥齿轮传动 17.(3分)螺纹联接是一种()。

A.可拆联接 18.(3分)工作时只承受弯矩,不传递转矩的轴,称为()。

A.心轴 19.(3分)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

A.螺纹大径 20.(3分)带传动有许多优点,但还不能()。

B.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1.(2分)圆柱凸轮的凹槽不能用车床加工,只能用铣床加工。对 2.(2分)弹子锁芯是应用圆柱凸轮的原理制成的。错 3.(2分)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对 4.(2分)V带是标准件,在市场上可按型号和基准长度购买。对 5.(2分)双曲柄机构也能产生急回运动。对 6.(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大速比的场合。对 7.(2分)V带的长度是不可以调整的。对 8.(2分)对载荷小,而工作平稳的轴可选用球轴承。对 9.(2分)在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要采用凸台或凹坑作为螺栓头和螺母的支承面,其目的是使螺栓免受弯曲和减小加工面。对 10.(2分)槽轮机构的停歇和运动时间取决于槽轮的槽数和圆柱拨销数。对 11.(2分)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齿面疲劳点蚀失效不会发生。错(2分)弹子锁芯是应用圆柱凸轮的原理制成的。错 13.(2分)59.三角形螺纹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及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力都能阻止螺母的松脱。所以就是在振动及交变载荷作用下,也不需要防松。错 14.(2分)一个固定铰链支座,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错 15.(2分)局部自由度是与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对 16.(2分)花键连接属于动连接,所以间隙应当留得大一些。错 17.(2分)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始末两端齿轮齿数之反比。错 18.(2分)在四杆机构中,曲柄是最短的连架杆。错

(2分)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对(2分)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错 2.(3分)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D.带型选择不当 4.(3分)不能用于传动的螺纹为()螺纹。

A.三角形 5.(3分)角接触球轴承一般用于承受()。

D.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6.(3分)一对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要正确啮合,它们的()必须相等。

B.模数m 7.(3分)在常用的螺纹连接中,自锁性能最好的螺纹是()。

A.三角形螺纹 8.(3分)在带传动中用()的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

A.增大小带轮直径 9.(3分)在下列平面四杆机构中,()存在死点位置。

C.曲柄摇杆机构 10.(3分)齿轮传动时瞬时传动比变化情况,称为()精度。

B.工作平稳性 11.(3分)在承受横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中,螺栓杆所受应力为()

C.扭切应力和拉应力 12.(3分)普通平键联接强度校核的内容主要是()。

A.校核键侧面的挤压强度 13.(3分)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决定。

D.两带轮直径之差 14.(3分)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B.限制弯曲应力 15.(3分)楔键连接的主要缺点是()。

D.轴和轴上的零件对中性差 16.(3分)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D.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 17.(3分)V带的标准件,在标准系列之中规定()是公称长度。

B.基准长度 18.(3分)在传动中,各齿轮轴线位置固定不动的轮系称为()。

B.定轴轮系 19.(3分)优质碳素钢经调质处理制造的轴,验算刚度时发现不足,正确的改进方法是()。

A.加大直径 20.(3分)链条的基本参数是()。

C.节距 1.(2分)圆柱凸轮的凹槽不能用车床加工,只能用铣床加工。对 2.(2分)蜗杆传动中,润滑油不仅起到润滑作用,还有散热效果。对 3.(2分)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对

(2分)弹子锁的齿形过尖将会使钥匙进出困难。对 5.(2分)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忽略齿面的摩擦力,则轮齿间受有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三个力作用。错 6.(2分)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只能作往复直线运动。错 7.(2分)急回特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作用越显著,K值可以大于3。错 8.(2分)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是蜗轮齿数与蜗杆头数之比。错 9.(2分)键连接的破坏与传递圆周力大小有关,与转矩大小无关。错 10.(2分)在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要采用凸台或凹坑作为螺栓头和螺母的支承面,其目的是使螺栓免受弯曲和减小加工面。对 11.(2分)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齿面疲劳点蚀失效不会发生。错 12.(2分)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值越大,则轴承的承载能力越高。对 13.(2分)带传动的小轮包角越大,承载能力越大。对 14.(2分)曲轴常用于实现旋转运动与往复直线运动转换的机械中。对 15.(2分)V带的长度与型号有关,型号越大,长度越长。错 16.(2分)V带的长度是不可以调整的。对 17.(2分)一个高副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错 18.(2分)调心轴承不允许成对使用。错 19.(2分)局部自由度是与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对 20.(2分)三角形螺纹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及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力都能阻止螺母的松脱。所以就是在振动及交变载荷作用下,也不需要防松。错

(3分)在螺栓联接设计中,若被联接件为铸件,则有时在螺栓孔处制作沉头座孔或凸台,其目的是()。

A.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作用 2.(3分)对于高负荷、重要的转轴,应选用()材料。

D.40Cr 3.(3分)平键标记:键B12×8×30 GB/T1096中,12×8表示()。

A.键宽×键高 4.(3分)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D.带型选择不当 5.(3分)不能用于传动的螺纹为()螺纹。

A.三角形 6.(3分)定轴轮系的总传动比等于各级传动比()。

B.连乘积 7.(3分)当两个被连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且需经常装拆时,宜采用()。

C.双头螺柱连接 8.(3分)循环特性r=-1的变应力是()应力。

A.对称循环变应力 9.(3分)在带传动中用()的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

A.增大小带轮直径 10.(3分)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是由()决定的。

C.凸轮形状 11.(3分)曲柄摇杆机构的压力角是()。

A.连杆推力与运动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12.(3分)家用缝纫机踏板机构属于()机构。

A.曲柄摇杆 13.(3分)一般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打滑及带的()。

C.疲劳破坏 14.(3分)普通平键联接强度校核的内容主要是()。

A.校核键侧面的挤压强度

(3分)工厂手动起重设备——手动葫芦是应用()机构来控制重物的升降的。

B.双向棘轮 16.(3分)齿轮传动中,轮齿齿面的疲劳点蚀经常发生在()。

B.靠近节线处的齿根部分 17.(3分)在设计闭式硬齿面传动中,当直径一定时,应取较少的齿数,使模数增大以()。

B.提高轮齿的抗弯曲疲劳强度 18.(3分)在安装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时,若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则将使()。

C.啮合角变大 19.(3分)平键的截面尺寸bimage1.pngh确定一般是取决于()。

C.被连接的轴径

(3分)带传动有许多优点,但还不能()。

B.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1.(2分)圆柱凸轮的凹槽不能用车床加工,只能用铣床加工。对 2.(2分)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对 3.(2分)V带是标准件,在市场上可按型号和基准长度购买。对 4.(2分)双曲柄机构也能产生急回运动。对 5.(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大速比的场合。对 6.(2分)急回特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作用越显著,K值可以大于3。错 7.(2分)机构运动简图是应用一些规定的简单符号和线条表示运动副和构件,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关系。对 8.(2分)由于盘形凸轮制造方便,所以最适用于较大行程的传动。错

(2分)在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要采用凸台或凹坑作为螺栓头和螺母的支承面,其目的是使螺栓免受弯曲和减小加工面。对 10.(2分)目前最常用的齿轮齿廓曲线是渐开线。对(2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其传动角等于90°。错 12.(2分)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齿面疲劳点蚀失效不会发生。错 13.(2分)滑动轴承能获得很高的旋转精度。对 14.(2分)设计键联接时,键的截面尺寸通常根据传递转矩的大小来选择。错 15.(2分)对载荷小,而工作平稳的轴可选用球轴承。对 16.(2分)花键连接属于动连接,所以间隙应当留得大一些。错 17.(2分)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始末两端齿轮齿数之反比。错 18.(2分)机械手表的齿轮传动属于定轴轮系。对 19.(2分)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对 20.(2分)挤压就是压缩。错 1.(3分)一定型号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成反比关系。

B.带轮的直径 2.(3分)补鞋机的凸轮机构选用的是()凸轮机构。

A.盘形 3.(3分)家用波轮洗衣机的带轮是由()。

B.塑料 4.(3分)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B.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5.(3分)增大阶梯轴圆角半径的主要目的是()。

C.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6.(3分)选取V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7.(3分)一般V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打滑及带的()。

C.疲劳破坏 8.(3分)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决定。

D.两带轮直径之差 9.(3分)在直齿圆柱齿轮设计中,若中心距保持不变,而把模数增大,则可以()。

B.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 10.(3分)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

C.带的型号 11.(3分)在安装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时,若实际中心距大于标准中心距,则将使()。

C.啮合角变大 12.(3分)带传动中,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

C.有楔形增压作用 13.(3分)()是构成机械的最小单元,也是制造机械时的最小单元。B.零件 14.(3分)圆柱螺旋弹簧的弹簧丝直径d=6mm,旋绕比C=5,则它的内径D1等于()。

B.24mm 15.(3分)在下列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与凸轮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中的是()。

D.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16.(3分)联轴器与离合器的主要作用是()。

B.传递运动与转矩 17.(3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准则针对的齿轮失效形式是()。

A.齿面点蚀 18.(3分)高速重载齿轮传动,当润滑不良时,最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是()。

A.齿面胶合 19.(3分)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D.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20.(3分)小台钻的带轮是由()制成的。

C.铝

(2分)设计蜗杆传动时,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可以增加蜗杆的头数。对 2.(2分)双曲柄机构也能产生急回运动。(2分)新旧V带可以混用。错 4.(2分)蜗杆传动时,应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定蜗轮的转向。对 5.(2分)在轴承商店,只要告诉滚动轴承的代号,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滚动轴承。对 6.(2分)花键联接只能传递较小的扭矩。错 7.(2分)普通平键联接是依靠键的上下两面的摩擦力来传递扭距的。错 8.(2分)急回特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作用越显著,K值可以大于3。错 9.(2分)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不同,基圆上的压力角最大。错 10.(2分)键连接的破坏与传递圆周力大小有关,与转矩大小无关。错 11.(2分)对载荷小,而工作平稳的轴可选用球轴承。对 12.机器是由机构组合而成的,机构的组合一定就是机器。错 13.(2分)销联接在受到剪切的同时还要受到挤压。对 14.(2分)凸轮机构中,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后,都必须回到运动的起点。对 15.(2分)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齿面疲劳点蚀失效不会发生。错 16.(2分)滑动轴承能获得很高的旋转精度。对 17.一个高副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错 18.(2分)花键连接属于动连接,所以间隙应当留得大一些。错 19.(2分)细牙螺纹比粗牙螺纹更有利于防松。错 20.(2分)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错 2.(3分)齿轮的渐开线形状取决于它的()。

C.基圆 3.(3分)转轴工作时承受()。

A.转矩和弯矩 4.(3分)标准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m不变,增大蜗杆特性系数q,则蜗杆的刚度将()。

A.增大 5.(3分)自行车车轮的前轴属于()轴。

C.固定心轴

(3分)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是指()。

C.滚动轴承在基本额定寿命L10=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3分)传动比大而且准确的传动是()。

D.蜗杆传动

(3分)凸缘联轴器是一种()联轴器。

A.固定式刚性联轴器 16.(3分)()是带传动中所固有的物理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C.松驰 4.(2分)不管哪一种机构,至少都要有4个构件构成。错 5.(2分)槽轮机构中槽轮的转角大小是可以调节的。错 6.(2分)带传动一般用于传动的高速级。错 8.(2分)楔键能传递较大的转矩,所以可以用于汽车传动轴。错 12.(2分)分度圆上压力角的变化,对齿廓的形状没有有影响。错 15.(2分)轴上开出的键槽称为退刀槽。错 16.(2分)用离合器时无需拆卸就能使两轴分离。对 17.(2分)代号为6310的滚动轴承是角接触球轴承。错 1.(3分)转轴工作时承受()。

A.转矩和弯矩 2.(3分)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A.带存在弹性滑动 3.(3分)预紧力为F0的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2()F0+F。

C.小于 4.(3分)在螺栓联接设计中,若被联接件为铸件,则有时在螺栓孔处制作沉头座孔或凸台,其目的是()。

A.避免螺栓受附加弯曲应力作用 5.(3分)在30000型轴承是代表()。

D.圆锥滚子轴承 6.(3分)自行车车轮的前轴属于()轴。

C.固定心轴 7.(3分)电动扳手拧紧螺栓的最大优点是()。

C.力矩相等 8.(3分)当齿轮的齿顶圆外径为400mm时,此时应选用()齿轮。

C.腹板式 9.(3分)在带传动中用()的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

A.增大小带轮直径 10.(3分)下列各轴中,()是转轴。

B.减速器中的齿轮轴

(3分)牛头刨床的工作台横向进给是应用()机构来实现的。B.双向棘轮 12.(3分)汽车的前车轮转向控制是应用()机构制成的。

C.双摇杆 13.(3分)V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

C.带的型号 14.(3分)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B.限制弯曲应力 15.(3分)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D.带在工作时出现颤动 16.(3分)拆卸普通平键连接时,最好应选用()工具。

D.专用工具 17.(3分)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

D.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18.(3分)带传动有许多优点,但还不能()。

B.保证恒定的传动比

(3分)起重机、轧钢机等重型机械中应选用()。

A.齿轮式联轴器

(3分)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

D.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1.(2分)弹子锁芯是应用圆柱凸轮的原理制成的。错 2.(2分)设计蜗杆传动时,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可以增加蜗杆的头数。对 3.(2分)弹子锁的齿形过尖将会使钥匙进出困难。对

(2分)V带是标准件,在市场上可按型号和基准长度购买。对 5.(2分)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忽略齿面的摩擦力,则轮齿间受有圆周力、径向力和轴向力三个力作用。错 6.(2分)蜗杆传动时,应用左、右手定则来判定蜗轮的转向。对 7.(2分)不管哪一种机构,至少都要有4个构件构成。错 8.(2分)选择带轮直径时,直径越小越好。错 9.(2分)在轴承商店,只要告诉滚动轴承的代号,就可以买到所需要的滚动轴承。对 10.(2分)花键联接只能传递较小的扭矩。错 11.(2分)由于盘形凸轮制造方便,所以最适用于较大行程的传动。错 12.(2分)机构运动简图的作用是简化机构的内部结构,反映运动件的连接运动关系。对 13.(2分)V带的长度是不可以调整的。对 14.(2分)分度圆上压力角的变化,对齿廓的形状没有有影响。错 15.(2分)曲轴常用于实现旋转运动与往复直线运动转换的机械中。对 16.(2分)一个固定铰链支座,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错 17.(2分)一个高副可约束构件的两个自由度。错 18.(2分)局部自由度是与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对 19.(2分)代号为6310的滚动轴承是角接触球轴承。错 20.(2分)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始末两端齿轮齿数之反比。错 1.(3分)一定型号V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成反比关系。

B.带轮的直径 2.(3分)在螺栓联接中,有时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C.防松 3.(3分)对于高负荷、重要的转轴,应选用()材料。

D.40Cr 4.(3分)圆柱齿轮传动,当齿轮直径不变,而减小模数时,可以()。

D.改善传动的平稳性 5.(3分)自行车车轮的前轴属于()轴。

C.固定心轴 6.(3分)平键标记:键B12×8×30 GB/T1096中,12×8表示()。

A.键宽×键高 7.(3分)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D.带型选择不当 8.(3分)在螺纹连接中最常用的螺纹牙型是()。

C.三角螺纹 9.(3分)当齿轮的齿顶圆外径为400mm时,此时应选用()齿轮。

C.腹板式 10.(3分)在带传动中用()的方法可以使小带轮包角加大。

A.增大小带轮直径 11.(3分)汽车自动翻斗是靠()机构来实现的。

C.摇块 12.(3分)常见的连接螺纹是()。

B.单线右旋 13.(3分)滚动轴承的基本额定动载荷是指()。

C.滚动轴承在基本额定寿命L10=106转时所能承受的载荷 14.(3分)柴油机曲轴中部的轴承应采用()。

B.剖分式滑动轴承 15.(3分)曲柄摇杆机构的压力角是()。

A.连杆推力与运动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16.(3分)V带的应用最广泛,最主要原因是()。

A.有弹性。可吸振 17.(3分)楔键连接的主要缺点是()。

D.轴和轴上的零件对中性差 18.(3分)平键的截面尺寸bimage1.pngh确定一般是取决于()。

C.被连接的轴径 19.(3分)采用()的措施不能有效地改善轴的刚度。

A.改用高强度合金钢 20.(3分)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

A.螺纹大径 1.(2分)低速重载下工作的滑动轴承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对 2.(2分)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对 3.(2分)不管哪一种机构,至少都要有4个构件构成。错 4.(2分)蜗杆传动一般用于大速比的场合。对 5.(2分)在曲柄摇杆机构中,空回行程比工作行程的速度要慢。错 6.(2分)急回特性K值越大,机构的急回作用越显著,K值可以大于3。错 7.(2分)在螺纹联接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要采用凸台或凹坑作为螺栓头和螺母的支承面,其目的是使螺栓免受弯曲和减小加工面。对 8.(2分)销联接在受到剪切的同时还要受到挤压。对 9.(2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其传动角等于90°。错 10.(2分)滑动轴承能获得很高的旋转精度。对 11.(2分)在润滑良好的闭式齿轮传动中,齿面疲劳点蚀失效不会发生。错 12.(2分)凸轮机构中,无论是哪一种结构,经过一个工作循环后,都必须回到运动的起点。对 13.(2分)曲轴常用于实现旋转运动与往复直线运动转换的机械中。对 14.(2分)弹子锁芯是应用圆柱凸轮的原理制成的。错 15.(2分)调心轴承不允许成对使用。错 16.(2分)局部自由度是与机构运动无关的自由度。对 17.(2分)花键连接属于动连接,所以间隙应当留得大一些。错 18.(2分)三角形螺纹具有较好的自锁性能。螺纹之间的摩擦力及支承面之间的摩擦力都能阻止螺母的松脱。所以就是在振动及交变载荷作用下,也不需要防松。错 19.(2分)曲柄滑块机构是由曲柄摇杆机构演化而来的。对 20.(2分)电动扳手在流水线装配中可使螺栓获得相等的转矩。错 1.(3分)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

B.升角和头数 4.(3分)紧键联接主要是使轴与轮毂之间()。

C.沿周向固定并传递扭矩 11.(3分)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

A.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等于主动件数目 13.(3分)凸轮机构的从动件做()运动时,其惯性冲击力有柔性冲击,但可避免。

D.简谐 15.(3分)机器与机构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16.(3分)汽车的刮雨器是应用()机构制成的。

A.曲柄摇杆 18.(3分)齿轮根切的现象发生在()的场合。

A.齿数较少 14.(2分)曲柄的极位夹角θ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也越显著。对 15.(2分)自行车向前运动的棘轮机构是应用棘爪拨动棘轮的原理制成的。错 20.(2分)当蜗轮为主动件时蜗杆传动具有自锁作用。

对 1.(3分)齿轮传动在以下几种工况中()的齿宽系数可取大些。

C.对称布置 2.(3分)三角形螺纹的牙型角α=()。

C.60 5.(3分)下列利用急回运动特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是()。

B.惯性筛机构 8.(3分)油井的抽油机是应用()机构来抽油的。

A.曲柄摇杆 12.(3分)下列各轴中,()是心轴。

A.自行车前轮轴 16.(3分)在V带传动中,小轮包角一般应大于或等于().B.100° 2.(2分)摆动导杆机构有急回特性。

对 6.(2分)凸轮机构是高副机构。

对 3.(3分)在连接长度相等的条件下,下列键连接承载能力最小的是()。

B.半圆键连接 4.(3分)轮齿的弯曲强度,当(),则齿根弯曲强度增大。

B.模数不变,增大中心距 10.(3分)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C.外形美观 19.(3分)若两构件组成低副,则其接触形式为()。

A.面接触 6.(2分)运动副是联接,联接也是运动副。

机械基础教案 篇二

关键词: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工科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开设的相关实验实训项目,主要对学生在机械工程基础方面进行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重点培养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基础能力。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制造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员工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工,必须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系统进行重构,建立符合先进制造业要求的,集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体系重构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技术测量”等系列课程,其传统对应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主要是认知或验证类,设计型、创新型的实验几乎没有,教学体系的设置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通过教学体系的整合,加大了创新设计类实验和先进制造技术实训项目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多渠道、多种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以原有传统的机械基础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为基础,重新构建了由“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技能训练中心和综合实践及创新训基地”二中心一基地共6个平台、15个模块组成的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是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包含了多个实践模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实践训练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基础实验中心

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加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之间的联系。在保留原有开设的机械制图、机械结构认识与实验、制造工艺认识与等传统实验项目基础上,增设了机械创新设计展示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以三维实体造型创新设计为载体的三维设计实验室、CAD/CAM实验室等。引入企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按照基本的认知规律,按机械构造认知机械零件识读与绘图机械构造分析机械零件的选用与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顺序依次进行机械的引导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设计,将多门机械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机械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2],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2.2技能实训中心

为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基础上,还必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先进制造业技术,因此增加了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操作及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在原有的机械零部件拆装与测绘实训、材料成形实训、常规机械加工实训的基础上,增设了先进加工技术的相关实践项目,如: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操作、三维数字化测量、逆向工程实训、特种加工实训等实训模块,根据专业的不同,老师可选择其中若干个模块进行教学。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的多项技能训练,学生可对先进制造工艺有一个基本认识,初步掌握现代制造业的基本技能。

2.3综合实践及创新基地

依托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创新地方政府支持引导、科技园区介入、学校和企业主体参与的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多元主体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形式,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如图2所示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的框架图。引导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协会、机械加工、机械维修等专业协会和专业社团,通过这些协会和社团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平台和综合技能训练。

3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实施

3.1基础实验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基本实验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类基础实验、课程综合设计等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生产中典型案例,通过常用或通用的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例如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室主要配置有:各种机械传动机构的组成展示柜、常用通用零件结构的展示柜、各类齿轮减速器和蜗杆蜗轮减速器;相应安排的主要实验课程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了解各类传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通过拆装和测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测绘方法、了解减速器的基本构造、掌握轴类零件的结构设计方法等。而新增设的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主要组成部分有: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机械系统创意组合设计实训台等,可安排实施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拼装设计、轴系结构创新设计、平面机构创新与设计[3]、机构系统方案的创新与设计、典型机构的拼装与设计等实训项目,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组合各种传动方案,如:由电机、V带、十字万向节、蜗轮蜗杆、槽轮机构组合的传动机构;电机、V带、圆锥齿轮、九级变速器、联轴器、链、槽轮机构组合的传动机构;手轮、联轴器、链、槽轮机构组合的传动;等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机构创意组合设计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企业生产中常用设备的零部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按用途改进或设计一个机械或者一个简单系统。教学过程可采用分组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将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设计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技能实训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技能实训平台包括基础实训和先进制造实训2个模块。基础实训模块在传统的机械基础实训项目中增加了综合实践项目,如机械传动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由多级变速箱、汽车后桥差速器、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多种带传动、多种链传动和多种齿轮传动等多种机械部件组成,可安排:机械零部件图及装配图识读、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多级变速箱的装配与调整、汽车后桥差速器的装配与调整、机械传动的安装与调整、机械系统运行与调整等实训项目。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机械识图、常用工具和量具的选择及使用、机械零部件和机构工艺与调整、装配质量检验等综合能力。在实训项目安排中,既可将各部件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训练,也可将各部件组成综合的机械系统进行训练。如:多级变速箱,主要由箱体、齿轮、花键轴、卡簧、键、深沟球轴承、端盖、手动换档机构等组成,可完成多级变速箱的装配工艺及精度检测实训。先进制造平台包括:数控加工、三维数字化测量和特种加工实训模块,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实训的模块,实训内容可引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案例,把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融入到实训教学内容,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技能实训平台相关实验室除了完成正常实验实训计划外,业余时间可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实训场所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3.3综合实训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社团协会、校企合作平台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如“数控加工”“产品结构与三维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兴趣社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同时结合全国或全省的机械创新竞赛的项目开展活动。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与福建省机床工具行业协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开展数控加工与机床维修的实践项目;同时利用这一平台,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科研等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与福州莱博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三维数字化测量与逆向工程实训平台,共同开展培训、技术服务和科研工作,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与福州市科技局、集力众创企业咨询公司联合成立了“联合众创空间”,该平台是福州市科技局资助设立的万众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也是科技项目前期孵化的基地,为学生在机械制造、机器人、3D打印方面提供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并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空间。

4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经过整合优化后的机械基础实验平台形成了由“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及创新实训”3阶段共6个平台组成的、符合先进制造业要求的,集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小兵。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一二三三五”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8):11-12.

[2]蔡小华,何竞飞,汤涛,等。大机械基础实验平台的整合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52-254.

机械基础教案 篇三

根据山西师范大学的“3.5+0.5”的培养模式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掌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产实际,精选教材。教材选用魏兵主编的“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机械基础》。该课程教学计划安排51课时,课时少,内容广,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讲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强化公式应用,弱化公式推导。工程力学主要讲解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重点讲授极限与配合,紧密联系实际;工程材料主要讲解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以金属材料和塑料为主,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增加食品行业当前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机械设计部分包括常用机构、连接、机械传动、轴系,这部分内容和后续课程及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工程应用多,属于课程的核心内容,机械传动中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突出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方法和公式应用;机械加工基础以毛坯的制造工艺和切削加工方法为主要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重点是液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常用液压元件的功用及常用的液压回路。介于课程学时少,结合课程的特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自学加辅导或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良好互动,避免注入式教学。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难度大和实际联系密切,采用讨论式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前,选择和生产实际常见的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如以齿轮轴为典型案例,通过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等环节,可以把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架起了课程的桥梁,知识结构相互衔接,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设计而产生厌学情绪[4]。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通过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机械传动、金属切削机床、轮系、液压系统原理时,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经历,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采用动画技术,生动形象,让零部件运动起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讲解连接、轴系、切削加工方法、液压元件时,采用实物、幻灯片、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拉近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4增加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课程的实验课时为4学时,传统的实验为认知实验,实验设备是机械基础陈列柜和模型,以演示讲解为主,时间多集中安排在课程中期。改革后,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实验,不占实验课时,时间安排每个模块的理论课讲授之前,学生递交实验报告。通过认知实验使学生建立机械零配件的结构、机械加工、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对机械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加综合设计实验内容[5]。①轴系结构设计实验。轴系结构是回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轴系结构的性能决定机械的性能和寿命。轴系结构设计实践性强,涉及内容多,灵活性大,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拆卸、结构分析、装配、调整、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掌握轴系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②机械传动方案的创新组合设计、分析实验。传动方案的设计是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传动类型、自行设计传动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自行组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在创新实验的环节中,学生通过方案构思和改进、实验操作和观察,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6]。

5增加具有食品工程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工程训练,训练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开课后第6周。工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工程训练的内容。学生知识面窄、面向工程实际不足,没有足够的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工程训练中,学生学习金属加工工艺知识,自己动手操作各种设备,使用多种量器具,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增加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设计时间1周,工作量大、时间紧。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题目:一级减速器设计或小型食品加工机械等。每个学生的任务书各不相同,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完全由学生组织设计,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基本具备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会查阅资料,能够正确使用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机械方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6考核方式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教学全过程多次考核和考查,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7]。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细化实验考核内容,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多方面考核,注重实验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单独考核。

7结论

机械基础教案 篇四

关键词:项目制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一、概述

多年来,机械专业为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但是培养质量不尽如人意,学校缺乏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定制人才的培养体系,不能及时调整培养计划和合理调配教学资源,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具有较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但缺乏实际训练,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另一方面教材更新慢,内容陈旧,难以反映最新技术的发展前沿;课程设置不合理,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校学到的是较为陈旧的知识和落后的技术,不能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1,2]。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考家长帮○www.kaoyantv.com(所暴露出的众多问题和弊端,结合多年来《机械基础》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工作及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项创新大赛的经验,提出“作品+项目+导师”培养方案。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机电工程学院和校工程实践中心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办学,通过本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特别是服务于复合型创新人才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实行定单式培养。该方案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构筑高校、学生和企业获利的共赢平台,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新型创新模式培养方案

1.一条培养主线。以机械创新项目作品为主线,引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改实施,从第二学期起至第六学期止,做到案例教学的不断线,从第二学期起对机械类学生布置创新机械作品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必须满足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作品为目标进行设置。从第二学期起,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思考、探索、积累,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作品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的支撑和有侧重点的课堂学习、资料查询、课外自学、金工实习、课外科技活动、工程实践中心创新实践平台等环节,学生可在三年时间内逐步进行、逐步修改并逐步完善和完成自己的作品,第六学期安排“机械综合创新课程设计”,形式上可不集中,全面检验本教改方案的改革效果,在设计中学生需完成三年来积累的构思的独创作品,并与机械创新大赛时间衔接。

2.两个教学调整。本方案的创建首先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两个方面的调整,要保证本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必须进行调整;将课程进行合理调配,学校部门间的互动,包括教务处、学院以及专业教研室等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达到新型培养模式的要求。

3.三个软件平台。要实现现代化的社会需求,一些传统的逐渐被淘汰的工程方法在教学计划和实施中将逐步缩减,代之当前流行的通用的学生设计机械作品必须用到的软件:SolidWork、Ansys、Materlaber平台,用此类软件学生可快速进行作品仿真、结构设计修改、关键结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等。

4.四项改革措施。要确保本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辅以必要的改革,将进行四项改革措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模式改革和课程设计改革。

5.突出两个特色。一是人才培养的实践性特色。利用校工程实践中心自身的优势,整合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金工实习教学资源与机电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工程化实验设备、校内实习设备资源,形成工程化离散制造实体平台,整合数字化三维CAD、CAPP、CAM、PDM等先进制造技术软件,形成数字化设计制造虚拟公共平台,两者融合形成工程教育与实践公共平台的建设思路,该平台可为本教改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人才培养的实战型特色。我校机械类学生多次参加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等活动,在全国性的竞赛性舞台上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实力,并多次获得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本改革方案的实施将平时积累的机械创新作品通过大赛的检验,更加促进学生在实战中锻炼和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实战的锤炼和完善。

6.重在导师引导制。本教改方案是机械类学生创新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抓好这个环节,采用“导师制”,即每名学生拥有一名导师,导师在专业介绍、项目的遴选、作品的选定、基础课程的安排、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以及作品设计的全过程对学生予以具体指导,使得方案的实施切实得以保障。

通过本教改方案的实施,将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学习理念的束缚以及设计场所和设计时间等限制,以创新作品为主线,以机械创新项目为核心,以计算机三维设计和仿真为主要工具,以工程实践中心为实践平台,以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及三维数字化大赛为背景依托,将分散的知识点与机械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孤立的、验证性的、模仿性的设计与独创性的、综合性的、创新性的跨过时间和课程界限的机械创新作品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再感到抽象和零碎,使知识更加系统和完整,也使学生能够站在机械系统的高度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和典型零部件,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引领现代潮流的一代创新人才。

三、改革实施方案

1.导师制度建设。本教改方案中导师制度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精心遴选导师组成为基础,在全学院范围内遴选,重点范围在《机械基础》课程创新团队骨干、往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指导教师及设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导师应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强烈的事业心。同时,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保障激励机制。

2.培养方案调整。根据本项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对旧的培养计划做出适当调整。总的思路,调整后的培养方案总学时将与旧的培养方案大体一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三维SOLIDWORD作为主要工具贯穿全过程。旧的培养方案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安排在第五学期、三维SOLIDWORD安排在第六学期,而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学生正要运用CAD,却没学,用过了又再学,学生没有积极性,如此教学安排等于白白浪费时间和学时,必须做出调整。由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原理部分与大学物理知识点部分重叠,可适当缩减学时,而新增现代化的快速分析技术有限元和ANSYS课程。新增“机械综合创新课程设计”,两周实践学时,拟安排在第六学期。时间安排尽量与机械创新大赛时间衔接。

3.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不足,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切实加强《机械基础》课程的创新与改革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本方案着力于项目教学、教学模式、考试体系、课程设计等四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项目教学法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制定、指导有实际意义的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和操作。通过项目设计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素质,为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将来适应企业环境奠定了基础。本方案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拟采用新的研究型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本方案实施课程考试改革,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平时作业增加专题论文形式。期末考试试卷由闭卷部分和开卷部分组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方案的拟实施课程设计的改革,在第六学期新增“机械综合创新课程设计”,两周实践学时,每个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自主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的要求通常在第二学期就布置下去,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协作,增加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将课程设计与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实践、创新大赛等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发挥创造才能留下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4.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教育与实践公共平台,开展以机电工程学院、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和管理学院为主,并面向全校的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教学教育体系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学校设置工程教育与实践公共平台创新教学团队,针对目前学校教学投入不足的现状,提出了整合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金工实习教学资源与机电工程学院相关专业工程化实验设备、校内实习设备资源,形成工程化离散制造实体平台,整合数字化三维CAD、CAPP、CAM、PDM等先进制造技术软件,形成数字化设计制造虚拟公共平台,两者融合形成工程教育与实践公共平台的建设思路,提出了融实训、实验、实习等课内实践环节和创新创业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建设目标。基于该平台,开展制造类实训如金工实习和设计类实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工程类创新性实验、校内实习,工程设计制造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必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结论

高素质的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和结构合理的人才结构是我国基础工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作品+项目+导师”培养方案。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机电工程学院和校工程实践中心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办学,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机械类人才的培养过程。在设计中学生需完成三年来积累的构思的独创作品,并与机械创新大赛时间衔接,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有创新性的作品更好地完成学业,培养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篇五

关键词:设备故障判断及维修;岗位能力需求;机械基础;综合教学案例设计

制造类企业对机修工的需求一直较为迫切,通过分析机修工岗位的能力需求,我们会发现它和职业教育机械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维护保养能力、零件的检测分析能力之外,还需具备常用机械设备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机床操作工偏重于前三种能力,而机床维修工则更偏重于第四种能力。

1.机修工要有较强的机械认知能力

企业选拔人才充实机修工岗位,往往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从校园里招聘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二是通过竞岗的方式从企业内部选拔。无论通过哪一种途径,对于机修工的考核都包含是否具有对机械较强的认知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恰恰就是一门对机构、机械认知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机械零部件、传动方式等,知识点涵盖各行各业的机械产品。学好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判断设备故障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2.结合机修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综合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如下:在完成《机械基础》前十五个章节的基础教学后,以CA6140机床为载体,把原本分散的知识点重新组合起来,还原机械产品全貌,并进行机床故障分析和判断,课时设计为6-8节。

选择CA6140机床为教学案例的载体,原因有四个:

2.1学生已能操作该种机床

CA6140机床是进行车削加工的一种常用机床,主要加工轴类、盘套类零件。学校在教学计划安排中,《机械基础》和《普车实习》课程是同时进行的。

2.2该机床结构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

CA6140机床包括了典型的传动方式,其中齿轮传动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在CA6140机床中也有充分的体现:机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内均有齿轮传动,并且由多组齿轮传动组成了轮系,实现变速和变向的要求。

2.3学校有可供装拆的CA6140机床设备

学校有15台CA6140机床,因使用时间较长,加工精度差,已进入报废期,正好可为《机械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增加现场观察、拆装等实验环节。

2.4CA6140机床机械故障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不再使用普通车床,但该机床产生的机械故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系统掌握和了解该机床的机械故障,对于其他设备产生的故障可谓是“举一反三”。

3.CA6140型车床的机械认知、故障分析与排除

3.1带传动

3.1.1观察认知

车床的动力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传递给主轴箱。

(1)观察并记录车床电动机的类型、型号、转速及额定功率。

(2)观察记录V带的材料、截面形状、型号、根数、长度。

(3)观察V带在带轮中的松紧程度、两带轮轴线的平行度。

3.1.2故障及后果

(1)安装电动机的支座松动,造成V带传动过松。

(2)带轮等旋转零件有偏心松摆。

(3)同组V带长短不一,有松有紧。

如果主轴切削负荷较大,电动机传动带调节过松,磨擦力不足,会出现主轴转速明显地低于标牌转速或者自动停车现象,也即闷车现象。

3.1.3故障排除方法

紧固电动机支座上的螺钉,调整带轮等旋转零件,消除偏心松摆。V带过松无法调整时,更换V带,注意同组V带应全部更换。

3.2螺旋传动

3.2.1观察认知

观察位于溜板箱中的开合螺母机构。当上下半螺母合拢时,螺母与丝杠啮合,形成螺旋传动,带动刀架进给。

3.2.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1)机床开合螺母磨损,与丝杠啮合不良或啮合间隙过大,会造成车床在车削螺纹时螺距不均匀及乱纹现象。当啮合间隙过大,通过拧动丝杠螺栓来调节,如果调节不能解决问题,就要对开合螺母的燕尾导轨进行修理。

(2)因机床导轨磨损而使床鞍倾斜下沉,造成丝杠弯曲,与开合螺母的啮合不良,会造成机床在精车螺纹时,表面有波纹。如果丝杠仅仅是弯曲,磨损不严重,常用压力法及敲打法来校直,允差不大于0.15mm。

(3)如果因经常车制较短的螺纹工件而使近主轴箱一端的丝杠磨损较严重,就要采用修丝杠、配开合螺母的方法。

3.3齿轮传动

3.3.1观察认知

(1)观察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里面的直齿轮。

(2)观察主轴箱里的一对斜齿轮。

(3)观察溜板箱里面纵进给的齿轮齿条。

3.3.2故障及后果

(1)齿形不良,譬如齿轮表面点蚀、齿面磨损、齿面塑性变形等。

(2)啮合不良,啮合间隙太小或太大。

(3)齿廓缺损、断齿或齿面胶合。

齿形不好或啮合不好,加工时工件表面出现有规律的波纹,机床运转噪声也很大。如果是溜板箱中的纵进给齿轮与齿条啮合不好时,则会造成在精车圆柱表面时,轴向会出现有规律的波纹,波纹的间距与齿条的齿距相同。

3.3.3故障排除方法

(1)有效排查。由于CA6140机床中齿轮传动路线长,啮合对数多,排查时要掌握技巧。譬如主轴箱在某一档时转动的噪声特别大,可以先根据机床传动路线图,找出相关齿轮进行重点检查。

(2)齿轮啮合间隙不得太大或太小,侧隙保持在0.05mm左右;当啮合间隙太小时可用研磨膏研磨齿轮;啮合间隙过大或齿形磨损过度无法进行调整时,只能更换齿轮,齿轮必须成组更换。

3.4链传动

3.4.1观察认知

观察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中的链传动。

3.4.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本案例中,链传动的常见故障是链条松动,造成主轴箱外变速手柄杆指向转速数字的位置不准。排除方法是调整链条松紧,使转速手柄杆指向转速数字中央,再调紧链条装置。

3.5蜗轮蜗杆传动

3.5.1观察认知

观察机床刀架机动进给时纵向和横向进给传动链中的一对蜗轮蜗杆。

3.5.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蜗轮蜗杆传动比大,齿间发热量大,磨损较大,严重时会发生胶合现象。此外,由于蜗轮常用青铜或铸铁制造,质地较软,而蜗杆常用碳钢或合金钢并进行热处理后制造,硬度高,蜗杆齿部的强度高于蜗轮轮齿强度,因此,失效经常是发生在蜗轮上。当磨损较大时,需要成对更换蜗轮蜗杆。

3.6凸轮机构

3.6.1观察认知

(1)观察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中的凸轮机构。当转动操纵手柄时,通过凸轮机构拨动轴上的双联滑移齿轮移换位置,主轴实现变速。

(2)观察溜板箱中纵、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中的两个凸轮机构。当操作手柄左右或上下扳动时,通过凸轮机构带动拨叉移动,拨动离合器移换位置,啮合上空套齿轮,使刀架相应地左右或前后移动。

3.6.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1)三个凸轮都是由凸轮上开的曲线槽通过圆销来带动拨叉移动,由于接触面小,工作应力大且是交变的,因此会引起点蚀、磨损等现象。

(2)相对运动带入的硬质颗粒,会停留在曲线槽中,加剧磨损。

(3)曲线槽曲线因磨损发生变化,造成机构运行不良,振动大。

采取有效是防止或减轻上述磨损失效的主要措施。

3.7离合器

3.7.1观察认知

重点观察主轴箱里的双向多片式换向磨擦离合器。它是利用离合器在左、中、右三个位置时,通过摩擦片的动力传动,实现主轴正反转和停转。

3.7.2故障及后果

(1)磨擦片间隙调整过紧,停机后磨擦片仍未完全脱开,主轴仍有自转现象或制动时间过长。

(2)磨擦片间隙调整过大、过松,主轴转速明显地低于标牌转速或者自动停车,出现闷车现象。

3.7.3故障排除方法

(1)修磨、调整磨擦片的间隙。

(2)无法修磨调整时,更换磨擦片。

(3)保持良好的。

3.8制动器

3.8.1观察认知

观察主轴箱里的闸带式制动器。

3.8.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通常制动器的故障是制动力不够,机床停机后主轴仍有自转现象或制动时间过长,可通过调整制动机构的螺钉来调整制动带的拉紧。

3.9系统

3.9.1观察认知

观察主轴箱油泵、粗精滤油器、油管、分油器、油标等。

3.9.2故障、后果及排除方法

(1)油箱内缺油,此时应及时加油,并定期更换油。

(2)滤油器、油管等堵塞,因此要清洗滤油器、油管等。

(3)密封不严漏油的情形下,更换密封圈。

《机械基础》前十五个章节的学习过程是将机械逐一进行解剖,而综合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将零部件重新组合还原。通过学习,学生会更明晰机构在机械中的位置、作用,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对以后可能从事的机修工岗位奠定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机械基础(第五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王士柱。金属切削机床[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贾亚洲。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吴先文。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篇六

机械基础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硬质合金

二、教材版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世维主编

三、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研究新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

2、情感目标

激发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贡献才干的热情与豪情。

3、知识目标

能使学生认识硬质合金,了解它的特点和应用,掌握几种最常见的硬质合金的牌号和用于。

四、教学重点

硬质合金的分类和牌号

五、教学难点 硬质合金的加工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说人物引出主题

2、讲授新课

一、定义

是将一种或多种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粉末与粘结剂混合,加压成型,再经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材料。即将高硬度、难熔的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钽(TAC)等和钴(Co)、镍(Nie)等粘结剂金属,经制粉、配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型,再通过高温烧结而成。

二、特点

1、硬度高(86~93HRA,相当于69~81HRC)

2、红硬性好(温度达900~1000℃时,仍保持60HRC)

3、耐磨性好。硬质合金刀具比高速钢切削速度高4~7倍,刀具寿命高5~80倍。制造模具、量具,寿命比合金工具钢高 20~150倍。可切削50HRC左右的硬质材料

4、硬质合金脆性大。不能进行切削加工,难以制成形状复杂的整体刀具,因而常制成不同形状的刀片,采用焊接、粘接、机械夹持等方法安装在刀体或模具体上使用。

 被誉为“工业牙齿” 

三、用途

1、硬质合金广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车刀、铣刀、刨刀、钻头、镗刀等,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塑料、化纤、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钢材,也可以用来切削耐热钢、不锈钢、高锰钢、工具钢等难加工的材料。新型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速度等于碳素钢的数百倍。

2、硬质合金还可用来制作矿山工具(如凿岩工具、采掘工具、钻探工具)、量具、耐磨零件、金属磨具、汽缸衬里、精密轴承、喷嘴、五金模具(如拉丝模具、螺栓模具、螺母模具、以及各种紧固件模具)等。 3 日常用品,钨钢手表等

四、分类 

1、钨钴类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碳化钨(WC)和粘结剂(Co)

(2)牌号:是由“YG”(“硬、钴”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和平均含钴量的百分数组成。

例如,YG8,表示平均含Co=8%其余为碳化钨的钨钴类硬质合金。常用牌号,YG3YG6YG8YG15YG20等。

(3)用途:适用于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如,YG3含钴量少,适合精加工;YG8含钴量多,适合粗加工。

2、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是碳化钨、碳化钛(TiC)及钴

(2):牌号:由“YT”(“硬、钛”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和碳化钛平均含量组成。 例如,YT15,表示平均含TiC=15%,其余为碳化钨和钴含量的钨钴钛类硬质合金。常用牌号,YT5YT15YT30 (3)用途:适用于加工钢或其他韧性较大的塑性材料。如,YT5含钴量多,适合粗加工,YT15含钴量少,适合精加工。

3、钨钛钽(铌)钴类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是碳化钨、碳化钛、碳化钽(或碳化铌)及钴,这类硬质合金又称“通用硬质合金”或“万能类硬质合金”。

(2)牌号:由“YW”(“硬”、“万”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加顺序号组成,如 YW1 ,YW2,YW3等。

(3)用途:既可以加工钢又可以加工铸铁及有色金属等,主要用于加工高温合金、高锰钢、不锈钢以及可锻铸铁、球墨铸铁、合金铸铁等难加工的材料。

4、钢结硬质合金

(1)主要成分:碳化钛和高速钢(粘剂)

(2)特点:性能介于高速钢与硬质合金之间,可以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和热处理,韧性好。

(3)用途: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复杂的刀具,如麻花钻头、铣刀等,也可制造较高温度下工作的模具和耐磨零件。 小结

一、定义

 碳化物+粘结剂-------------硬质合金 

二、特点 

1、硬 

2、红硬 

3、耐磨 

4、脆 

三、用途 

1、高速刀具 

2、矿山工具 

3、钨钢手表 

四、分类

 1钨钴类硬质合金       YG3(精)

YG8

(粗)

2、钨钴钛类硬质合金

YT15

(粗)

YT30(精)

3、万能硬质合金 YW1

YW2 4钢结类硬质合金

机械基础教案 篇七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网上教学 应用型人才

一、研究的背景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机械系统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标准、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运用,它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机械、设计机械、生产机械和使用机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大量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绝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使部分借助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课件不够完善,存在不够直观、不够形象、与学生实际脱节等问题。

2.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查找资料困难。

3.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不能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5.由于学生多、设备少,大部分学生在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中不能充分联系实际,致使设计不够灵活。

二、研究的目标和依据

主要研究目标是:开发机械设计基础课网上教学系统资源,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特别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使高职院校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主要研究依据有:

1.总结回顾多年教学经验,形成课题资源基本资料。

2.根据当今实际教学体验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改进、丰富课题资源。

3.到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使课题资源更贴近生产实际。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从而揭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2.资料法:通过系统学习、收集、鉴别、整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问卷调查法: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问卷调查,进行个案研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东西。

4.跟踪调查法:对部分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追踪调查研究,形成设计步骤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步骤

1.开发机械设计基础CAI课件和编写电子教材。两项工作交叉进行,相互补充。电子教材编写是在参阅多部高职高专教材,吸取其各自优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添加多个实例编写而成,而课件制作又以电子教材为基础,紧扣教材大纲要求,添加易于学生接受的动画和现场视频实例,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而成,它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机械制图标准;公差与配合标准;形状与位置公差标准;表面粗糙度标准;常用工程材料;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连接与紧固;带传动和链传动;减速器和变速器;齿轮传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轴;常用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与控制等。其中搜集了机械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数据,师生进入网站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编写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编写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区分重难点,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学时等设计而成,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导意义。

4.选择、制作大量机构运动动画。机构运动动画包括各种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机构、齿轮系传动和螺旋传动等。这些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机构的运动情况,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丰富了学习内容。

5.试题库建设。试题重在用于检测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当今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检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6.虚拟实验室建设。虚拟实验室建设了五个项目:一是零件展览室建设,包括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键连接、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弹簧等零件;二是常用机构运动模拟动画建设,有泵、冲床、发动机、内燃机、颚式破碎机、缝纫机、机械手、牛头刨、抛光机、曲柄滑块机构等;三是几种机构组合搭接建设,包括摇块机构、导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四是齿轮加工模拟建设,包括模拟插直齿、插斜齿、滚直齿、滚斜齿、仿形法加工直齿、斜齿等;五是减速器拆装模拟建设,包括直齿、人字齿、蜗杆、锥齿、两级减速器拆装模拟等。

7.虚拟设计室建设。虚拟设计室建设项目包括螺纹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键连接、滚动轴承设计等。

8.工程案例建设。工程案例包括挖掘机、飞机起落架、内燃机、起重机等50个工程案例。将这些案例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大量实际生产案例,产生很多对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想,增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9.机械设计基础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包括开发机械设计基础网上答疑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网上答疑系统使学生很方便地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根据课程学习要求,网上考试系统设计开发了五套网上测试题,试题形式全为单选题,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进行自测,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五、研究的意义

笔者针对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发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网上教学系统,该系统教学课件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可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能实现网上答疑和自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该系统设计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和生产实际,对目前的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将对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宣怀等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葛中民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

[3]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基础教案 篇八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机械分析应用基础;传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0-02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机械分析应用基础”课是以机械分析为主线,由“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测量与测量技术基础”及“工程力学”等课的相关内容整合而成。它覆盖了高职高专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领域各主干方向所必需的机械分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性、技术应用性、工程实践性和职业技能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将为日后走向机械相关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分析应用基础”课分为四大块,共十二章。该课的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繁杂性。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主能力较差。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整堂课完全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太少,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当前,我校实行教学改革,“机械分析应用基础”课缩短为72学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分析

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制定项目 制定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机械分析应用基础》教材可以由不同的项目把每章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避免学生学了后面忘记前面。所以,制定项目至关重要。制定项目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项目必须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相关联,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项目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内容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建立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恶性循环。(3)项目应具有创造性。利用学生完成项目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展示才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项目应立足于实际条件。在选择项目时,应尽量利用现有实验室、实训室所有的设备及模型。根据教材内容,笔者将“机械分析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设计成十大项目,如下页表1所示。

信息收集 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定组长,一个组大约7~8名学生。在分组时要注意强弱结合,即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精神。每个组拿到项目后,组员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接下来要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收集方式有很多种,渠道也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实物型信息源。指具体的观察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有关信息,包括事物运动现场、学术讨论会等。(2)文献型信息源。包括图书、报纸、期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等。(3)电子型信息源。指通过使用电子技术信息传播的信息源,包括广播、电视、电子刊物等。(4)网络信息源。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所获取的信息源。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去伪求真,并且通过分类法、比较法、核对法对信息进行筛选处理,筛选出对项目有用的信息。

项目实施方案的确定 当项目确定之后,要采用何种方案就是学生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可供采用的方案有很多。各组的学生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多种方案,然后将提出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在选择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项目实施 项目的实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一个过程。教师组织各个组长讨论并确定项目的阶段,制定工作阶段的工作任务、组织方式和实践分配,形成项目计划。在表1所列的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是围绕着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的,每一个项目之间彼此联系,层层递进,且项目2~9都是围绕着项目1进行设计的。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组员如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思考,一起讨论,教师加以指导。例如,在讲授第四章内容时,将项目4融入课堂中去,学生参与项目4的执行,当分析钢丝绳张紧器的工作能力时,首先是要画它的受力简图,分析它所受到的内力和外力,项目3给学生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项目3的存在,项目4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前面的知识得到复习,后面的知识加以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项目都有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与课程目标的联系,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相结合。

项目的评价 在完成项目之后,每个组制定一个评分标准,组员先进行自评分,然后各个组之间进行互评分,最后由教师根据各个组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并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找出对策,为下一个项目的执行打下基础。

结语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学习过程成为了学生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逐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也能找出自身的薄弱之处,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师也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明纲。机械设计(第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黄劲枝,程时甘。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群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67-70.

[3]黄劲枝,程时甘。机械分析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机械基础教案范文 篇九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机械基础;复习课

本文从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实施过程、反思四个方面探讨学案教学法应用于高三《机械基础》复习课中的可行性。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师只是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为学习者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以使学习者的理解进一步深入。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内容包括:认真编写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提出现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可选择的各种学习条件、目标和情境;允许学生自己确定各种学习内容、计划和目标;分组教学,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3)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则是:如果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在其现有发展区之内,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学来解决;如果学习的内容超过了其现有的发展区,那么就需要教师帮助和引导了,或者需要学生一定时间的自我探索。

二、学案的设计

根据实施本课题前的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程主动性不强,接受知识比较呆板,不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些问题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会培养出创造型人才。通过学案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学案如何编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以下是本人对学案编写的思路。

(1)学案设计的原则。①课时化原则。对复习内容采取分课时处理的方法,保证一个小专题学案为1~2课时。这样,不仅有利于将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且加强了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利于更好地实现既定的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②问题化原则。将课本知识点转变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探究、释疑、激思,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③参与化原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学案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从想要学习到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④方法化原则。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学案设计将“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同时关注学习方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⑤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认知水平的高低,学习能力的好坏等,在编写学案时应注意将复习内容处理成富有阶梯性的、层次的、符合不同学生认知规律的学案,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一定的收获,每个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更有信心学好本课程。

(2)学案的组成部分。学案基本组成:学习目标、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习、课后反思。①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②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让同学们对本学案中要求复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复习,增强学习主动性。③课堂探析。学生事先完成学案中的题目,通过做题能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对有质疑的问题做上标记。在课堂上,就题目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探讨。④知识链接。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部分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也是新旧知识链接的部分,有助于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⑤拓展训练。通过前面的知识的讲解,进一步巩固练习并适当拓展知识。⑥课后练习。通过课堂的讲解,课后学生做适当的作业检验这节课的掌握情况。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也要有一定的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课后作业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能力的锻炼。⑦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包括两个方面:学生反思和教师反思。学生反思是学生对照知识点、考点的要求进行认真反思,自我检查。比如:是否已全部掌握知识点和考点,学习之后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存在的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反思之后,通过自己或者寻求老师帮助将问题及时解决。通过这种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自我反思总结,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反思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这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学案中哪些设计不太合理,还需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过程

我们的学案大都包含“课前基础知识回顾、课堂探析、知识链接、拓展训练、课后练结”等环节。由于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在使用学案时要因材施教,不断总结、反复修改,使学案逐步趋于完善。

(1)提前发放学案,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指定复习范围。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完成课前基础知识。因为本学案是用在复习课上,所以学案中课前基础知识练习题是考察的基础知识,高考中的题型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在后面复习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忘本。学生自主复习过程中,可以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为后面自学做铺垫。

(2)课堂探析部分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现形式。在本教学环节中,学生针对学案中设计的题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3)知识链接部分是与课堂探析相关的知识点的延伸部分。我们不能就本节内容讲解有关的知识,前后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因为我们现在是复习阶段,练习的题目都是综合题,它把很多知识点都融入一道题中,一幅图出现过很多次,但每次我们可以考察不同的内容。而我们的学生做题往往正确率不高,其原因是学生对基本知识不够熟悉,没有总结题型的能力,没有思考的习惯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指导,让学生逐步按照老师的设计,思考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思考的习惯。

(4)拓展练习的设计应与对应课时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在设计拓展练习时,应注重多设疑,使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能力。学生须当堂完成拓展练习题,通过练习不仅能消化、巩固知识,还能及时为教师提供直接的教学反馈,以便教师对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相应指正,做出正确评价。

(5)课后练习,是学生用课后的时间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课后练习中有两类题,第一类是与例题相近相仿的题型,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第二类属于提高型的题目,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挑战一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课后练习的布置体现了分层原则,就是对不同基础差异的学生布置不同能力水平的作业,使作业的能力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互适应。

四、反思

教有法,但无定法;学有法,贵在得法。学案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本人在教学中,对学案进行精心编制。运用学案教学法一段时间以来,得到一些体会。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为在实施学案教学法之前,必须自己编写学案。在编制前要做许多准备工作,让学案能起到高效的作用,不需要再浪费时间花在学生已懂的问题上,重点落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这就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2)一个良好的氛围十分重要。创设轻松平等的氛围,创设利于学生思考的氛围。创设平等、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学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聆听和理解他人的想法。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部分内容,课堂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预期设定的发展,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这也是继续研究的重点。

(4)尊重并善待不同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方式不同,思维策略不同,认知水平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鼓励并提倡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

(5)学案教学的实践,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在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学案教学模式使教师主动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将教师的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学生的以“学”为重心上,将教师的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上,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增强和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光,陈启胜。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山

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裴亚男。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07(4).

[3]孟献华,李广洲。教案与学案的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2).

[4]倪爱兰。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三英语专题复习中的应用[J].外语

机械基础教案 篇十

【关键词】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教学 案例法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52-01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是机械类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自动控制在以机械工程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阐明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机械工程实际, 研究机械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研究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原理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的机械类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内容抽象、概括性强、涉及知识范围广, 对数学、力学、电学、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要求高的特点,在实施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该门课程比较抽象,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也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导致学生知识体系链中出现断链,制约其整个知识结构的完整建立。因此,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不能单纯的采用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方式, 而应采用贴近生产实践、具有生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系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法经过不断的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其他学科,如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特点、现有教学情况,结合案例教学法的优点,首次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应用,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介绍

案例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最早属于医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19 世纪7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Langclell首创的。他编著的《合同法案例》是世界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法的教科书。20 世纪20 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始运用案例教学法。哈佛商学院院长 华莱士于1921 年出版了第一本案例集。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在20 世纪初,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在诸多的案例教学法中,哈佛商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该学院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骄子,美国500 家最大财团的决策经理中,2/3是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因此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已遍及美国,也早已波及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了20 年历史,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

在国内,案例教学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尤其是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

2.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抽象的,运用这些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基本功的根本途径。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控制理论并学会如何应用该理论一步一步解决实际控制问题。而课程内容抽象、知识范围广、理论性较强,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也会重理论概念而轻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得学生课上听懂而课下不会做题,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恰好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首先,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直观的展现课程的理论内容与工程实际的关系,避免学生茫然的学习理论,使学生听起来形象,易于接受,知道理论内容在工程实际中怎么用,对课程的重要性有一个认识,从而解决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

其次,为了使学生更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在授课中精心组织一些循序渐近的学习示例,比如将运动中汽车通过建模,变成课本上学生熟悉的质量、阻尼、弹簧系统,将这个案例贯穿与各章教学的始终,通过一个完整的示例,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时域与频域数学模型的建立、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的分析、系统综合与校正等各部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一步一步揭示了如何进行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前面各章讲解的各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从而系统学习控制理论,建立系统工程概念,提高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实际控制系统的能力, 通过这些示例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系统起来,有助于更进一步地理解控制理论在实际工程上的应用, 所以,结合具体示例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论

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课程教学中, 科学的选用案例教学方法, 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自主钻研分析, 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米伟哲,案例教学法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45-147

[2]李明,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3),99-102

机械基础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教育;能力培养;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数量下降,学生整体素质滑坡,个体差异也较大:不同年度入学新生成绩总体呈下降趋势,同一年度内入学新生的成绩差距也很明显,即使同一个专业、同一个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教学改革,细分教材,细化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的改革要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为主的新体系。机电产品的设计一般要经过产品的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几个阶段。学生通过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这些阶段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其现代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创新设计的基本思路。因此,需要明确各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综合创新设计能力方面的任务。如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注重培养空间形象和创造性构形的设计能力;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创新设计的能力等。

各门课程要根据自身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培养创新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优化。如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穿插形体设计、构件设计等内容;机械原理课程由传统的以机构分析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突出执行系统设计的思想,加强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强化机电一体化思路,介绍气、液、电驱动的机构和机电一体化的执行机构,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二、加强机械系统整体观念,以工程实践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过去的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加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实验较少,效果较差。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实验课学时,改善了过去教学的不足之处。比如,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配合机械制图课程零件图和装配图教学,我们开设了“典型机器拆装及分析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某些机构有了感性认识,对公差配合工具使用和装配工作的一般规范有所了解,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的兴趣,为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顺利地从纯几何构形过度到机械零件构形设计。

(二)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新体系

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将许多学科知识与经验综合应用,强调实践性,重视解决问题。为了提高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原课程的“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等环节进行了以下改革。

1、增加“几何造型与构形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形象和创造性构形的设计能力,工程制图将教学重点从制图方法转向工程设计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图形表达,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实际中接触到的常见物体的构形和表达方法,并要求学生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将几何体的截交线、相贯、组合体构形等上升到实际应用中,真正将工程设计与工程制图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用图形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为后续的产品造型设计奠定基础。

2、增加“零件金工工艺设计”

该设计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两项内容,一是单工种的工艺设计。将铸造、锻压和切削加工工艺分开进行,以考察学生对某一工种的工艺设计掌握的情况。内容包括材料加工方法的选择,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主要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和计算,工艺图的绘制和工艺卡的编制。二是综合性工艺设计。让学生完成一个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全部工艺过程设计,来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工艺知识的能力。内容包括毛坯成形工艺的确定,材料的选择,工序及工艺的确定,机加工方法的确定,工艺参数的计算,工艺图的绘制及工艺文件的编制等。

3、改革机械设计课程大作业

针对原课程侧重于典型零部件分析的机械设计大作业,我们改为以设计为主的简单机械设计训练。如千斤顶的设计,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设计出了多种千斤顶的方案:汽车用千斤顶、圆锥螺旋千斤顶、蜗杆螺旋千斤顶、单一螺旋千斤顶和压力机等。通过千斤顶多方案的设计比较,学生不仅掌握了传动方案的设计方法,开阔了眼界,同时培养了创新设计的能力。

4、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整合

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整合,通过一个有生产背景的实践课题,以设计对象为主线,使学生通过原理方案的设计、执行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的设计、结构设计等过程,加深对机械系统的整体认识,加强设计中的工程意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三、进行创新性教育,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环境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导学上下功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努力尝试将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师向学生讲授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常用创新技法、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及创新设计典型实例分析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领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找出有创意的机械产品进行分析;激发学生对周围所熟悉的问题或物品进行分析、探索,提出改进的思路,如“不影响别人的叫醒装置的设计”“自行车的改进”等等;对典型的有创意的产品进行拆装实验,分析其创新点,总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完成小论文、研究报告、创新作品。学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因此会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新设计的兴趣和欲望,提高了创新设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柳义皎。机械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机械基础教案 篇十二

[关键词]信息化;生源;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1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新形势

1.1 生源质量的下降

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下降,部分高职院校的平均成绩在200分以下,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极差,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已有的教学方法,教师施教困难,学生接受困难,因此基于生源特点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

1.2 信息化水平提高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数据时代初步形成,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充满“微特征”,出现了“碎片化学习”。在教学中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合现代教育理论,重构教学内容。微课程、翻转课堂重新定义课堂教学,为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思路。

2 基于生源特点的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2.1 更新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已采用CAI多媒体课件,但只是将书本中的教学内容重现,没有重构教学内容,也没有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微课程和翻转课堂,教师由施教者变为指导者,由课堂的主角变成课堂导演。学生在课堂中分组协作,自主学习,积极探讨,有效锻炼其职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远高于理论学习能力,要强化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不足,实践教学课时不多,且缺乏连续性和创新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2.2 优化教学计划

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分为“两段式”:60~80学时的理论教学,衔接集中的1~2教学周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部分院校穿插6~10学时的验证性试验。从学时比例分析,实践教学学时仅占10%(课程设计学时不包括在内),远不能达到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要将课程总学时调整为64学时,包含32学时的理论学时,28学时的实践学时,4学时的机动学时。

2.3 革新教学内容

对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该课程的主要内容选取把握4点原则:(1)以实际应用选取知识点;(2)围绕实际项目选取知识点;(3)以产品设计选取知识点;(4)以创新能力培养及软件的应用选取知识点。

解构和重构课程的学科体系,首先将课程划分为机械设计概论、运动机构、传动件、联接件、轴系零件5个模块;其次以对象、现象、机构、零部件为载体,设计30个学习情境,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最后采用任务驱动将每一个教学情境具体化,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例如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划分为5次大作业。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安排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

2.4 创新教学方法

为更好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1)采用模块划分,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法;(2)采用CATIA和ADAMS(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法;(3)采用微课程和翻转课堂。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形成课件、动画视频、微课程视频、实物模型、计算机辅助仿真、教学挂图及机械陈列室参观等多种手段科学组合的立体教学模式,使教学形象、生动、高效,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整体质量。

2.5 开发教学资源库

为更好的辅助教学,要根据生源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条件开发教学资源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和开发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1)开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2)采用Adobe Captivate 开发交互式课件,包括视频、测验等;(3)将课程设计的设计计算内容开发为5次大作业;(4)编写包括ADAMS、DIY、机械创新设计等在内的实验指导书1册,包含14实验项目;(5)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任务书16个;(6)开发典型机构的教学挂图10幅;(7)制作微课程视频44个。

2.6 拓展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主要分为3种考核方式:(1)考试考核:考核成绩采用实验成绩30%+项目任务书考核成绩30%+理论成绩40%。(2)技能竞赛: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的“高端设备安装与制造―CAD-CAE-CAM”,获奖后可替代本课程学分。(3)免试考核:学生正常参加上课,通过申请免试课题,相关的创新性设计和课题研究通过答辩,即可替代修的本课程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