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优秀15篇】6-6-3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爱岗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15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发现硬泥和软泥、生泥和熟泥的不同特征。

2、通过幼儿的探索与尝试,能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

活动准备:

生泥、熟泥、水、汽车、恐龙,水果等模型和图片、火柴棍、高粱杆皮、玉米皮花生壳等辅助材料、小围裙、小套袖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件小礼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出示泥做的各种水果,小朋友看,这些小礼物是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是用泥做成的

师: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用泥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想

师:那在玩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幼:不能把泥弄到衣服上

幼:戴上小围裙和小套袖

二、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幼儿探索最基本的玩法,团圆、搓条、压扁。引导幼儿发现,在玩泥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观察要点:

a、幼儿在玩泥过程中,玩了一会儿后泥会变硬,幼儿是否寻找解决的办法

b、在发现自己捏的作品有裂口时,幼儿是否会选择其他的泥块

组织幼儿讨论,泥变硬以后,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捏的作品有裂口?你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后,你是怎么做的?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其他小朋友。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幼儿总结出,泥变硬后,蘸上点水,泥就会变软。捏的作品出现裂口,可以选择摔熟的泥,这样,捏出来的东西就不会有裂口。

2、鼓励幼儿继续玩泥,在学习泥工的基本技法后,鼓励幼儿有所创新,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和图片来捏自己喜欢的形象

观察要点:

a、看幼儿是否有创新的玩法,出现问题后,幼儿是怎样解决的

b、在玩泥过程中缺少什么时,是否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利用上投放的辅助材料组织幼儿讨论,刚才你是怎么玩泥的?制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三、成功的快乐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么捏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经验。

2、音乐声中,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自评:

本节活动,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我选择了农村的自然材料——泥巴,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快乐尽情地玩耍和探索,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硬泥、软泥、生泥、熟泥的不同特征。遇到困难能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各种电动玩具及其共同的特征。

2、使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3、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玩具的兴趣。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电动玩具。

活动进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教师扮演师猫头鹰博士,邀请幼儿去电动城玩。

2、幼儿在电动城里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自己玩的是什么?它会怎么样?

3、幼儿分散按意愿玩,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进行观察。

4、幼儿交流观察结果。

二、寻找电池。

1、教师提问。电动玩具为什么有的能动、有的能响呢?(幼儿互相发表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寻找电池:请你们在玩具身上找找看,是谁供给它们电,使它们动的?

3、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是电池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

4、请一名幼儿上来将电池拿掉,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5、教师简单小结:看来,真是电池起了作用,电池可以供电给玩具让它们能动、能亮,电池的本领可真大啊!

三、学习正确安装电池。

1、幼儿观察电池,了解电池的基本结构。

2、幼儿初步尝试给玩具装上电池,让它们能再动、再跑。(幼儿尝试装电池,教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

3、请一名幼儿上来边操作边讲述,教师引导其他幼儿观察。

4、请没有完成的幼儿再次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电池是各种各样的,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还学会了正确地装电池,可你们要记得电池用完了以后一定要拿出来,不然会把电动玩具给弄坏的,记住了吗?

四、结束活动——教师扮演猫头鹰博士,欢迎幼儿下次再到电动城来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初步了解热带鱼花纹美丽的简单原因及几种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本领,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想象的能力,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3、初步知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关心自己、关心同伴的愿望。

材料准备:

电脑一台、有关知识的VCD碟片(参考《印尼野性篇—水中奇境》)。

活动过程:

一、海洋生物的保护色。

1、热带鱼的保护色。

(1)、看有关热带鱼的VCD片。

(2)、讨论:热带鱼为什么有这么漂亮的颜色?鼓励幼儿寻找、探究答案。

(3)、看VCD了解答案。

2、侏儒海马的保护色。通过看图片,幼儿发现它的颜色与生活环境的相关联系。

3、鲽鱼保护自己的本领。

4、变幻极大师:章鱼的奇特本领。

二、海洋生物的其它自我保护本领。

1、鳗鱼的自我保护意识。

2、成群的小海龟如何逃生的。

3、稍大一些,没有特殊本领的鱼是如何逃避敌人的攻击。

三、讨论:小朋友如何保护自己,发现幼儿园里的一些不安全因素,说说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在家里玩时有什么潜在的危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2、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3、激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愿意吗?请你们仔细看认真记,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

他们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观看课件,并加以解释。

提问:刚才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小结:动物园里生长着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

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比如:大象的鼻子最长等。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说说动物身上的之最,说对的教师给予鼓励、表扬,并颁发奖品。

3。播放课件,将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那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三、结束

音乐伴奏师生对歌,巩固知识的掌握。“小朋友,我问你,什么动物鼻子长?

“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

自然结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五

设计理念:

光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白天,幼儿享受太阳光的普照,夜晚,灯光为幼儿照明,生日时,幼儿在蜡烛光下许愿,霓虹灯光的闪烁让幼儿感受夜的绚烂,火光为幼儿驱走严寒,红绿灯给人们带来安全……但幼儿往往只知道太阳出来了,所以天亮了,天黑了,开亮电灯家中变亮了,点了火所以感觉暖和了,对于为什么太阳出来天会亮,为什么灯光能照明、为什么火光能取暖却不了解,学习科学活动《明亮的光》能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光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中班的幼儿年龄小,他们对一些深奥的科学道理还不能理解,本班幼儿又是生活在农村,所以对现代化科技对光的应用都不熟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以及了解光对人们生活的好处。

2、向幼儿介绍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多了解光,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光作好准备,我作如下准备工作:

1、在操作区中投放手电筒、蜡烛、电池、电珠、火柴等,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自主发展。

2、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3、联系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星星,点上蜡烛为幼儿过生日。

4、在午睡室里安排一次“停电事故 ”,让幼儿在有意无意中多和光接触,为了解光的来源、光的作用作好准备。

5、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图片等。

活动流程: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以下流程图: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共同探讨→观看录像→游戏结束。

教学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操作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游戏法等。

教学过程:

1、自主探索:探索光的来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个能吸引住孩子的开始能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本活动所授内容的兴趣,使幼儿的思维自始至终地围着活动内容展开。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动手,动脑,让幼儿在玩中学、试中学、想中学,能体现出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尝试精神。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操作法,设计“亮亮宝宝找朋友”的探索活动,给幼儿准备了许多实物,如手电筒、火柴、玩具手机、洋娃娃等,让幼儿找找哪些东西是亮亮宝宝的朋友。找好以后,再让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是亮亮宝宝的朋友,启发幼儿想出太阳、星星、电灯等,让幼儿知道各种各样的光源,

2、观察比较:比较光的不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 篇六

教材分析:

溶解时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大班幼儿对溶解现象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活动可为幼儿提供固体、结晶体、粉末状物品等多种材料,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幼儿在对比中观察物体被水溶解后的变化,探究加快物体溶解速度的方法。重点提出油能不能溶于水这一问题,引导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体验猜想、操作、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发现油在上、水在下互不相溶的特性。

2、掌握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能用简单的符号,标志记录自己的发现。

3、在猜想和实验中能乐于思考,认真观察,对溶解的神奇现象产生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方糖、盐、石头、花生油每组 1 份,分别用一次性小碗盛放;勺子或搅拌棒每位幼儿 1 把(根);透明的一次性水杯每位幼儿两个;实验记录表、水彩笔每位幼儿 1 份。

2、1瓶热水、1 杯冷水、两块一样大的冰糖、盐、透明的杯子 6 个、小勺 1 把。

活动建议:

1、猜一猜,想一想,了解实验的材料。

(1)请幼儿说一说实验的材料。

(2)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把方糖、盐、石头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猜想结果,并用符号,标志记录下来。

2、 动手试一试,探索使物体溶解得更快得方法。

(1)幼儿在操作中观察、发现哪些物质能溶于水。

引导幼儿从方糖、盐、石头中任选一种材料放到杯子里,充分地搅拌,观察它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验证溶解的现象。

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方糖、盐取不出来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在讨论中丰富词汇:溶解。

(3)教师分 3 步演示实验,首先让幼儿猜想哪个杯子里东西溶解得更快, 在实验中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发现让物体溶解得更快的方法。

①将两块方糖分别放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透明水杯中,观察哪一杯里的方糖化得更快。

②取两块一样大小的冰糖,将其中一块敲碎,分别放入水温相同的两个杯中,观察哪个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

③将两勺盐同时放在水温相同的两个杯子里,其中一杯用小勺搅拌,观察哪个杯里的盐溶解得快。

小结:要使物体溶解得更快,一般有 3 方法:增加水温、使溶解的东西变小、溶解时进行搅拌。

3、试一试,看一看,了解油水分离的现象。

引导幼儿将一小勺油倒入水中,边搅拌边观察,通过用小勺把油从水里取出来,发现油会漂浮在水面上,它是不溶于水的,指导幼儿用简单的符号、标志把发现的结果记录下来。

4、提出问题:你还指导有哪些东西放到水里能溶解?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无处不在。

新版大班语言《小威向前冲》公开课视频+PPT课件+教学设计+音乐+小视频幼儿园班本课程《叶子的秘密》课件PPT主题故事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七

设计意图:

晨晨小朋友带回来一把与众不同的“油纸伞”。它挂在教室里特别好看,孩子们问:“这是一把什么伞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伞的制作及特征,开拓他们的知识面。

适用对象:

中班幼儿

活动建议:

鼓励家长多收集一些油纸伞让孩子欣赏。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油纸伞与一般用的伞不同之处。

2、知道油纸伞是一种传统艺术的继承。

3、萌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不同的油纸伞。

2、有关油纸伞制作的CD碟

3、把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贴在墙上,供幼儿观察和欣赏。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油纸伞及一般的伞,让幼儿自由观察及讨论这两把伞的不同之处。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

3、让幼儿观看油纸伞的工艺制作CD碟,让幼儿带者问题来观看。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所看到的,说说油纸伞与一般伞的不同,有什么特征?

5、自画一幅美丽的油纸伞图案。

活动评价:

幼儿对油纸伞美丽的图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知道油纸伞主要是用棉纸来绘画的,它是一种手工制作过程,而一般的伞是机械制作过程。萌发了爱自然的情感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水的奇妙变化,产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力目标:

能主动探究水的奥秘

3.认知目标:

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作用,了解水是一种无味、无形、无色的物质,理解水的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水的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主动探究水的奥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杯若干、牛奶、水、小勺、白糖、咖啡、食盐、白糖、燕麦、苹果丁、奶粉、装水的气球、各种味道的水果汁

经验准备: 对生活中的水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水球魔法袋,吸引幼儿兴趣

将装有水的水球放到魔法袋里,请幼儿摸一摸后猜一猜。

小结:水是无形的,可变换任意形状。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水,了解水的外部形态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杯中的水,观察过程中和盛有醋的水杯进行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水的外部特征。(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2、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实验,感知水的奥秘

教师提出问题,“这杯水一点味道都没有,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有味道?”引导幼儿提出想法,并试一试。

幼儿自主操作过程中可以加糖、加盐、加奶粉等各种物质。

3、探究溶解现象

刚才放进去的东西有的“消失了”,有的“还存在”,探究这是为什么?除了外形上,口味上有什么变化?

小结:“消失”的物质是可以和水溶解到一起,比如:奶粉、盐、糖等;而仍“存在”的物质是不能和水溶解到一起,比如:燕麦,苹果丁。被溶解的物质和水溶解后,水的口味或变甜、或变咸、或成牛奶味。

4、讨论交流,拓展思维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被水溶解的,充分发挥幼儿的发散思维,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5、蒙眼猜谜的游戏

教师做好各种味道的水果汁(与水溶解的),请幼儿闭上眼睛,辨别水果汁的味道,区分水果汁和水。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充分理解溶解现象,并能辨别不同的口味。

三、活动延伸

通过实验得出:奶粉能被水溶解,面粉和奶粉这么相似,请幼儿思考,面粉能被溶解嘛?大家可以回家动手试一试。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两面镜子重复反射成像的现象,知道两面镜子的夹角大小会影响成像的多少。

2、初步学会看实验步骤图以及学会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实验步骤图、人手一个单面镜、双面镜、小人、记录表、笔

经验准备:认识什么是单面镜,什么是双面镜以及夹角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出示单面镜引入,提问镜子的用途"这是什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一面镜子,请小朋友说说看,我们可以用这面镜子来做什么呢?"

2、请幼儿尝试用镜子照一照,并进行交流"等会要请小朋友轻轻地拿起镜子照一照,看看你会在镜子里看到什么?然后请你把看到的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二、出示双面镜,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1、请幼儿思考摆双面镜子的方法

2、启发幼儿找夹角,并告诉幼儿今天要用怎样的夹角来做游戏

3、出示小人,引导幼儿了解操作的方法,并请幼儿猜想操作的结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请小朋友猜猜看,把小人放在这,我们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什么?"

4、幼儿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小结“你发现了什么?”“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3个或者4个或者很多个的小人,甚至有些小朋友还发现镜子里的小人会随着夹角变小而变得越来越多,这到底是真的吗?我们一起用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一下。”

三、师幼实验验证

1、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以及如何操作和记录

2、出示实验步骤图,告诉幼儿实验的步骤

(1)先把双面镜摆放在夹角上

(2)再把小人放在指定的方框里

(3)用嘴巴数一数镜子里有几个小人

(4)最后用笔把你发现的秘密记录下来,在下面的数字做个记号

3、提要求:

(1)做记录的时候要做一个记一个

(2)双面镜要摆放在夹角上

(3)可以多试几次,看看每次记录是不是一样的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请幼儿与同伴比较实验的结果

6、教师利用投影仪,操作实验,验证结果"小朋友在镜子里看到几个小人?"

四、教师总结

自然结束活动“在我们的记录表里,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大的夹角在镜子里看到的小人数量就比较少,而小的夹角在镜子里看到的小人数量就比较多。”

活动反思:

幼儿玩两面单面镜组装好的镜子,发现两面镜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多少的有关系。幼儿先自己探索镜子玩的方法,在第一次探索中,有的幼儿发现镜子能照到后面的东西;有的幼儿发现镜子平放照时,脸被分成了两半;有的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照时,能看见很多个自己。

发现镜子中能看到很多个自己的幼儿将这种玩的方法与幼儿们分享。并进行第二次探索,让幼儿们数数镜子中有多少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4个自己;有的幼儿照到了6个自己。想一想:为什么镜子里的自己会变呢?让幼儿通过思考想到在照镜子时,手在不停地动,镜子也在不停地动,镜子中间的角也在动,从而使得镜子中的自己会有变化。同时告诉幼儿由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夹角,并让幼儿猜一猜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多,还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而后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证明: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夹角大的看到自己的少。

在第一次探索中,有刚开始有5、6个幼儿发现镜子折起来玩的方法,而后一些幼儿看见好玩后,一些幼儿开始学习他们的玩法。

在第二次探索后,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能发现,镜子合的越拢看到的自己越多。在猜测的环节大部分幼儿猜的是夹角小的看到自己的多。

在第三次操作实验环节,我教幼儿如何记录时先在橡皮泥上打开,数数镜子中有几个自己;然后再橡皮泥上压一压,压出夹角的印子,最后在橡皮泥的下面写上看到几个自己的数字。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幼儿数了数后,在压得过程中镜子会移动。应该对实验操作的顺序步骤做出调整。先在橡皮泥上打开镜子,将镜子压在橡皮泥上,而后数一数镜子中自己的数量,并记录,最后再拿走镜子。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完成度很高,也符合幼儿自己操作探索的需要,但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都在一个维度,对于大班的幼儿简单了些。可以刚开始增加探索游戏的难度,用两面没有组装好的镜子,让幼儿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领子,而领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并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各种漂亮的衣服领子。

活动准备

1、各种领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时穿的衣服和衣服图片)。

2、各种领子的衣服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们看看是谁的?

(分别讲出是谁的)

2、请这位小朋友上来穿穿这些衣服,其余小朋友仔细观察,并从观察中得出结论:

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领子。

3、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仅颜色漂亮,而且它们的领子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是要让小朋友来认识这些领子的。

二、教师讲解

1、教师分别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领子,如:方领、圆领、尖领、西装领等,让幼儿讲讲是什么领子?

并教给幼儿正确地称呼这些领子,从而对领子形成一定的概念。

2、教师出示图片,讲讲一些不常见的领子名称,如:燕尾领、青果领、蟹钳领、驳壳领、中装领等等,

特别让幼儿认识一种氨纶编织的领子,虽然它与下摆一样宽窄很难分辨,但是只要掌握领子短、下摆长就行了。

这样能让幼儿知道更多的领子种类,加深对领子的印象和认识。

三、幼儿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观察幼儿穿的衣服各是什么领子?分别讲出名称。

2、玩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桌子边走边念儿歌:“找找找,找领子,找出的领子来。

”分别拿出桌上摆放的领子

的图片,这样巩固对领子概念的掌握。

3、鼓励幼儿设计创造各种自己喜欢的、认为是最漂亮的领子(在纸上作画),

并讲讲自己设计的领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把领子介绍给大家。

四、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领子,并叫出了它们各种各样的名称,今后你们一拿到衣服,

双手一提起领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学会了。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领子,你们都是小小设计师。

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为人们设计出更多更新型的领子,成为一名大设计师。

版本1大班语言诗歌《树真好》张丽公开课视频+原版PPT课件+音乐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十一

活动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了解雷雨前后周围环境发生的变化。

学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活动重难点重点:

知道雷雨是夏季的气象特征之一,了解雷雨前动物行为发生的变化。

难点:

愿意与同伴学说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师幼共同收集资料,了解雷雨前环境的变化;结合天气,及时组织幼儿观察雷雨前的天气変化。

课件:

《要下雨了》故事插图5张、雷雨前的小动物插图5张、完整故事音频、分段故事音频;小兔子、小燕子、小鱼、小蚂蚁头饰。

活动过程雷雨前的天空变化。

·观察天气的变化。

——你觉得天空看上去怎样?你觉得要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教师出示插图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雷雨前的动物变化。

·听赏故事。

——要下雨了,天空中会飘起乌云。除了天空会发生变化,小动物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教师出示故事插图,播放音频故事。)——故事里有谁?

——下雨前,这些小动物的行为各有怎样的变化?

雷雨前动物变化的秘密。

·听赏故事第1~2段,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

——燕子为什么要低飞?它是怎么对小兔说的?(引导幼儿着重理解词语"潮湿"并学说燕子的话。)·听赏故事第3段,了解鱼儿往水面游的原因。

——小鱼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它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来?

——小兔是怎么问的?小鱼又是怎么回答的?(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兔子和小鱼进行对话。)·听赏故事第4段,了解蚂蚁搬家的原因。

——你觉得蚂蚁会往哪里搬家?为什么?(了解蚂蚁的家在地底下,要下雨了,蚂蚁会往高处搬家。)大自然的秘密可真多。

·幼儿阅读故事插图,教师播放完整音频故事。

·播放雷雨前的小动物插图,说说更多雷雨前较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你知道雷雨前大自然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变化吗?

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投放兔子、燕子、鱼、蚂蚁的头饰或服装、道具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扮演燕子、鱼儿、蚂蚁等,进行故事表演。

在主题墙开辟"要下雨了"的板块,引导幼儿收集下雨前周围环境的变化,如蜘蛛收网、乌龟出汗、蜻蜓低飞等。

说说下雷雨时的注意事项:打响雷时,可以把嘴巴张开,以免震坏耳膜;如人在户外,下雷雨时不到大树底下、电线杆下、旗杆下;在家看电视时,应将电视机关掉、电源拔掉……活动提示分段听赏故事时,教师要避免组织形式的雷同。

组织幼儿尝试角色表演时,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各种动物的变化。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表演的部分也可以放在下一次活动或者表演区中进行。

资源库要下雨了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问,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小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小白免来到池塘边,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妈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

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飞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

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活动难点:

理解飞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各种飞机的资料,布置飞机图片展。

2、《飞机本领大》(飞机结构图、航空展视频)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天上飞,不是鸟,前边翅膀大,后边翅膀小,喝饱汽油飞得高。——引出飞机。

1、请幼儿说一说:你见过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参观飞机图片展,选择自己喜欢的飞机仔细观察,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观看教师资源《飞机本领大》(飞机结构图)第一部分,了解飞机的外部特征。

教师小结:飞机由机身、机翼、螺旋桨和起落架等部分组成。

二、请幼儿坐到“机舱内”(小椅子上),播放教师教学资源《飞机本领大》(飞机结构图)第二部分,简单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

三、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飞机?他们可以帮助人们干什么?

2、结合教师资源,教师小结。

运输飞机可以帮助我们将货物运到比较远的地方,直升飞机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们。这些都属于民用飞机,还有许多飞机他们有着特殊的任务,例如民用飞机,可以保卫我们国家的航空领域,攻击敌人,防止敌人对我们国家的破坏。

四、幼儿观看航空展视频,感受空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五、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可以继续搜集有关飞机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飞机,激发幼儿对飞机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拼命逃 (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 《虫儿飞》。

教学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教学反思: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上面添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迁移已有经验,借助范画扩展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圆形事物。

2、乐意参与“圆形变变变”活动,感知在圆形上添画变出新事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

2、由圆变成的物体范例。

3、一位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出大班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元元,(小朋友向元元问好)元元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大班幼儿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

教师: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看吗?

二、元元表演变圆魔术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元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元元的变圆魔术学会了。

教师:元元,你还会变什么?元元: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

元元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

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讨论,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任务:我们今天也来学元元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撕去圆后面的双面胶的外面一层,粘在纸上,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了,可以互相参观,也可以请客人来参观,告诉客人,你把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了。现在请小朋友去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去变圆。

2、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幼儿把废纸仍在箩筐里。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变圆。

四、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同伴和客人,你用几个圆变成了什么东西。

五、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玩各种图形的添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放大镜观察西瓜虫,感知西瓜虫的主要外形特性及其生活习性。

2、产生对小虫子产生探索的兴趣,能用绘画表征等方法记录。

3、能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同伴协商合作,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准备

放大镜、画纸、笔、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论西瓜虫

教师出示西瓜虫的图片,引出话题:

你们认识西瓜虫吗?你知道西瓜虫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讨论怎样去捉西瓜虫

1、幼儿园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虫?我们到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虫?

2、我们捉西瓜虫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虫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儿在园内自由寻找西瓜虫

教师鼓励幼儿结伴去找西瓜虫。

(四)交流捉西瓜虫的经历

你们找到西瓜虫了吗?怎么发现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师小结:西瓜虫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观察西瓜虫并进行交流

1、引导幼儿借助放大镜观察西瓜虫。

西瓜虫这么小,我们能看得清吗?可以用什么工具让我们看清它?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自由观察。

西瓜虫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西瓜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说)西瓜虫有几只脚?它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当她遇到危险时,会怎样?(圈起来)圈起来的时候,它像什么?

(六)引导幼儿画西瓜虫,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今天西瓜虫跟我们一起玩,我们给这位小客人画个像吧!

幼儿边观察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