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心情美文(精选8篇)4-14-52

心里的伤,时间能使其淡忘,却不能使其愈合。温暖是奢侈的东西,奢侈到需要用很深的寒冷和疼痛才能体现。伤感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散文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小编飞白帮家人们分享的8篇心情美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心情美文范文 篇一

11月初,笔试复赛在即,准备这次比赛仿佛成了我们几个眼前的头等大事似的,老师特地为我们腾出一间教室,让我们能安心准备这一次的比赛。诺大的教室之中,排列着几十张椅子,像一堵墙,把我们围在里面。窗外,法国梧桐的叶子在树枝上摆来摆去,随着略带凄凉的秋风飞走了,夏日盛开的花朵也被阵阵寒意的催促,凋落了,枯萎的花瓣在路面上,一点儿都不起眼,谁又会想到,他们曾经那么鲜艳、动人,就想我此刻的心情。心情的起伏变化真的十分微妙哦!我才发现,我的心像湖,时而平静,时而涌动。在背资料时,有了快乐的伙伴,再无聊的事,也会丰富多彩起来。有时,会有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会响起来,再不高兴,也会被它感染。愉快,也随之而来喽。

在紧张的情绪中,终于等来了笔试复赛的那一天。在考场中,苍劲的粉笔字映在黑板上,两位严肃的监考老师的眼睛,盯紧了整个教室。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得厉害,紧张得快死了!料想小布什在听总统获选人时也不过如此。

一轮让我提心吊胆的复赛在一阵悦耳铃声中结束了。心里总不免还会余下些许紧张让我忐忑不安。

又是明媚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孙珂剑、魏红叶叫到了办公室里,说了许多中型词。一阵阵话语中,我渐渐明白了:笔试极不理想,决赛,一定要拿冠军!

又是两个星期的自我折磨,在枯燥的题目答案中,没有一点快乐,数不尽的,只有方块一样的字、与灰蒙蒙的烦闷,好郁闷哦!美丽的一切都有在墙外,我感觉不到任何快乐、烦躁不安,心仿佛在被火灼烧,难受,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决赛的那一天,就是那三个半小时后,我又可以高兴地看童话了!橘红色的幕布投出阳光的温暖,但这气氛却极为严肃,我提心吊胆地坐了下来,仿佛那柔软的扎满了针,因为那一切,都透出严肃的气息,人人都有碰着厚厚的大本子,喃喃念着什么。

时间还未放慢速度,比赛就结束了。完成了使命的我,又露出灿烂笑容,愉悦的心情占据了我的心情。

心情美文 篇二

移情说,作为20世纪上半期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命题和心理美学机制剖析,早在1990年就由美国心理学家Wedward Tichnner明确提出。德国的心理学家Theodore Lipps是移情说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中明确地将移情的心理过程阐述为“自我” (主体的生命活动)移置于“ 非自我” (对象的形象)从而达致“ 物我同一”,客观形象成了主观情感及思想的表现的投射过程。他在《论移情的作用》一书中说:“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在它里面,我的感觉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开来变成两回事,这两方面都是同一个自我,即直接经验到的自我。”

这一学说与中国美学思想不谋而合。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将诗歌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 即将我之情移入外物和 “无我之境”即将我之感情与 外物融为一体, 二者都有感情的移入。我国传统诗论中历来主张情境交融而成意境,化景物为情思,如:“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都涉及到审美过程中情感因素渗入感知和想象的移情现象。

移情是文学翻译,特别是古诗翻译的必然。文学作品是关于情感的艺术,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想象自己处于原作者的境地,进入原作者的心理状态,感受原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在译作中将此感情外化移入译作中,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这一过程就是翻译中的移情。

刘宓庆指出:移情是客体对象的主体化、拟人化、情境化(由我及物),又是主体情感的客体化、外在化、物质化(由我及物)。可见文学翻译中的移情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移植移情主体自我于非自我即移情客体中去,从而使客体成了主体的情感表现,这是“由我及物” 的外投射作用。第二是主体受到客体的情感形象的感染而获得美感的满足的“ 由物及我”的内投射作用。这两个阶段互相补充,互相融合,在译者的翻译再现中达到物我同一,实现文学翻译审美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移情的两种形式:移情主体的外投射,移情客体的内投射,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物我同一,实现翻译中的情感移植的移情心理过程。

二、移情主体的外投射

文学翻译以移情为目的,即运用语言的艺术来表达情感,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由此文学译者首先,应对原作者和原作进行移情,将自我情感移置于原作中去。这就是移情主体的外投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移情主体的译者通过其审美心理结构的中介作用对作为原作者和原作的移情客体产生情感。因此,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才是移情的关键。

译者作为移情主体,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能力。审美移情能够成功进行,关键取决于审美移情主体能否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来感知和想象原文中的美和情并加以再现。所以,移情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是翻译移情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移情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丰富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

1. 丰富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带有浓厚的感彩。译者只有具有丰富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阅读原作、理解原作时感知原文的美感,并在翻译过程中展开想象和情感活动来移植原作的情感。 这种审美感知是译者在理解和再现原文时投入情感的基础。在感知能力中,“ 统觉” 起着更大的作用。统觉指的是知觉内容和倾向蕴涵着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和态度。有了丰富的统觉能力,译者就能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兴趣等的目的指向性融入于移情客体中去,各种感觉之间会出现暂时联系,形成彼此沟通、转移和互渗,从而在有限的既定的形象中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2. 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译者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属性。 想象作为审美心理中的特殊功能,能够借助情感的推动,把审美感知所得的充满情趣的、包含过去经验在内的审美意象加以改造、组合、冶炼并和当下的审美意象相联结,相综合,然后遵循特定的情感逻辑将它们改造成全新的审美意象。审美想象包括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对译者而言,这两种想象能力都很重要。在对原文的欣赏阶段,再造性想象很重要,在对原文的再现阶段,创造性想象很重要。优秀的译者不但能够调动自身的再造性想象力对原文进行欣赏,而且能够调动自身的创造性想象力,在译文中把感知到的原文语言结构重新铸成全新的意象结构。

3. 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译者情感的外投射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能够广泛的深入到其他因素中去,特别是充当着感知和想象的动力,使整个理解过程浸染着情感色彩。译者来自于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的情感体验使得译者在欣赏和翻译原作的过程中更容易投入自己的情感,和移情客体包括原文作者和原文作品中的人物的心灵进行更默契的交流。

总之,审美心理结构对于翻译中的移情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作为移情主体的译者,其审美修养,审美心理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决定了译作的移情层次。不同的译者由于自身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结构,往往对同一审美客体产生“和而不同“的审美体验,产生出不同层次的移情感受,从而形成不同的译作形象。即使同一个译者,随着自身阅历的增长, 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视角的变化,审美感受力的增强,审美心理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也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移情感受。

三、移情客体的内投射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不只是译者通过其审美心理结构的中介作用对作为原作者和原作的移情客体产生情感的内投射,还有原作者和原文文本向译者内心进行的使主体受到客体的情感形象的感染而获得美感的满足的内投射作用。译者翻译时发挥发挥想象力,体验人物和作者的情感,也要以移情为目的,但这种移情由饱蘸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作品向译者心灵投射,是一种作用( introjection)。

在移情的内投射活动中,移情客体包括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原文文本的情感形象对移情主体的审美再现起很重要的作用。译者的情感会随着对移情客体的美感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增强。

一方面,原作者是移情的客体。原作者的精神特质和情感思想感情灌注于文本,蕴含和反映在作为情感物态化的作品中,其情感脉络,作为作品的内在结构线索蕴涵在作品中。很少有读不出作者情感和心声的作品。所有作品倾泻出的都是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译者对原文进行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原作者的情感、时代背景、写作意图,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态度,然后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沉浸在作者创作时的原始情感状态,充分与原作者移情,真正做到与原作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充分移入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实现审美主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正确理解原作者所创造的原文文本,然后调动译入语中的表达手段,使译文读者也能获得相同的情感感受。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美学要素也是移情客体。译者与原作之间也是一种审美移情关系。文学作品的美学要素进入译者的大脑之后,会自动地去耦合、接通,和激活译者的审美心理结构,使译者通过审美反映和感知,联想和想象,对其进行审美观照并作出审美判断,挖掘原文语言美学要素和审美意象系统构筑的意境中所蕴涵的情感特征,并在翻译再现过程中使之对读者呈现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译者对原文的情感发掘越深,就越能够受到原文情感的内投射作用。对原作美学要素所蕴涵的情感的发掘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是语言形式本身如文字的音韵和外观层面等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而直接激发的情感。原文的美学表象要素主要表现为文字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形式美及音乐结构和音位组合形势的音乐美。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句式的长短,都会引起相应的情感。例如辜正坤认为汉字的发音和意义之间存在音义同构的现象,即:“ 凡意义相对昂扬奋发、时空关系既含义指向都呈正向扩张的字,其读音多响亮、厚壮、双唇发其音时的开口度都相对较大: 反之,凡意义相对收缩、压抑、呈负向退降的字,其读音多沉钝、拘谨,发音时双唇开口度都相对较小。”所以,译者首先要分析体验原作的形式所蕴涵的情感,然后选择能够蕴涵同样情感基调的目的语形式来将原作的美学表象要素所蕴涵的情感移植到目的语中。

第二层面是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这些意象在原文语境和原语文化积淀过程中蕴涵着原作者的情感。译者也应该对这些“ 美的信息”进行反复的移情感受,从而达到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和阐释,并在翻译中尽可能并用与之相匹配的目的语形式再现原语意象中所蕴涵的情感,从而更好然后将这种情感外化成译作。

四、文学翻译中的移情过程分析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一方面,译者凝神观照移情客体,在不知不觉中将情感移入审美客体,这是一种“由我及物” 的心理变迁过程;另一方面,移情客体也将其情感形象向主体迁移,这是一种“由物及我”的心理变迁过程。这种情感内投射和外投射相互渗透,向前推进,最终在审美再现中达到 “主客默契, 物我同一”。这个过程以虚静为前提,想象为手段,移情为目的。

在这种反复进行的移情过程中,凝神观照为前提。移情能否圆满进行,取决于审美移情主体能否凝神关照,澄思渺虑,即:刘勰所说“ 贵在虚静”,指主体摆脱自我意识对审美状态的干扰,实现对客体的自由观照,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哲学美学中将这种状态称为中断和注意。中断指“意识或者感觉通过否定而实行的自身的根本性变更”如:庄子所强调的“心斋”和“坐忘”。“注意”一般被描绘为心理从杂多还原为单一的过程, 如:中国与道同在的经验、冥想。只有处于这种状态,译者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原作的审美体验中去,才能摆脱自我意识的干扰。在这个过程中,译者的感情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融合到原作中去,进入一种庄周梦蝶的虚无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想象为手段。译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握原作中的总体情感,并在再现原文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将它移入诗歌的意象和语言形式,从而使目的语读者产生相同的情感反映。

五、结语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是一种移情的历程,即:移情主体(译者)通过审美意识将移情客体(原文)转换为另一移情客体(译文)的一种审美活动。文学作品以情感为特征, 故文学翻译应以移情为核心。在这一译者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移情的过程中,首先,译者要将自我情感溶入移情客体,用心灵体会原作的语言符号所蕴涵的作者的审美情感,然后再诉诸目的语文本将所体验到的情感再现出来,从而使译入语读者达到相同的情感感受。

参考文献:

[1]易中天:《西方现代美学史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5。

[3]苏 艳:《目既往来 心亦吐纳-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情感移植》,《山东外语教学》,2005.1。

心情美文范文 篇三

别人都说心情是个奇妙的魔盒

别人都说一个人的心情是五彩的

别人都说心情是由自己取决的

有时

我也想大哭一场

当考试失利时,自责向我涌来

当老师批评我时,羞愧向我涌来

当爸爸指责我时,埋怨向我涌来

当心爱的小狗死去时,孤独向我涌来

当奶奶多次对我说“好好读书”时,委屈向我涌来,是委屈吗?我也不知道,总感觉想哭。

有时

我也想大哭一场

当考试达到了理想时,心里乐颠颠的

当邻居要我帮她辅导功课时,心里乐颠颠的

当爸爸夸我懂事时,心里乐颠颠的

当爱犬产下小狗时,心里乐颠颠的

当奶奶夸我成绩有进步时,心里感到很自豪,是自豪吗?我也不知道,总感觉想笑。

虽然,生活中有太多的忧伤

但是,生活中也有许多快乐等着我们寻找

虽然,生活中有太多的快乐

但是,生活中也有许多忧伤等着我们破解

忧伤和快乐总是交替出现的

忧伤和快乐总是相辅相乘的

生活是由喜怒哀乐来装扮的

心情是个奇妙的盒子

心情美文 篇四

在每个人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友情是必不可缺的。友情犹如一条条小河,汇集起来便成了大海,友情仿佛一缕缕阳光,照暖了我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友情好像一滴滴汗水,聚集起来便成了力量。友情……

放学了,我红肿着眼睛,劳累地收拾着书包,我慢慢的从桌洞中拿出那张不尽人意的试卷,又望了望空荡荡的教室,无奈的看了看它,眼前浮现出老师失望的眼神,耳边又响起一句句责骂,‘’唉~‘’我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慢吞吞的走在路上,又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前几天,李阿姨家的儿子考了98分,你可一定要加油啊!”我默默的留下了眼泪,就在这时,一只手搭在我肩膀上,我顿了顿,便匆匆擦去眼泪,转过去,用红肿的眼睛望着她,我装作漫不经心的问她:“怎么了,你有事吗?”她说:“唉~某些人在这偷偷流眼泪,我来看看。”说罢便做了个鬼脸,我被她逗笑了。

苦命的我马上向她哭诉起来:“考砸了,没人理解,老妈快要把我逼疯了,我,我要用面条上吊,用豆腐砸头,”她笑了起来说:“小笨蛋,别忘了,你还有我。”不知怎的这一刻我的心里暖暖的。心中的倾盆大雨停了下来,一道道美丽的彩虹在我心中浮现,我知道那条彩虹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友情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在你危难时,友情的力量会推你一把,使你安全。在你伤心时,友情的力量会逗你笑。在你开心时,友情会陪着你笑,友情……

六年级:王秉男

心情美文 篇五

蔚蓝的天空飘着白云,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在银色的沙滩上,斜过椰子树长长的影子……其间有身段姣好的美丽女子嬉戏,也有一个已经弄不清现实与梦境、天上或人间的晕眩的你。

头上带着那滴幸福的毛毛雨踏上了海航飞机,开始了我的海南之旅。到了,跟随着旅游团一起住进旅店,然后开始了我们的行程中的第一站?海边!虽然时值盛夏,海南又地处热带,但我在岛上看到的实在不止是单纯的炎热,而是处处奔放着强烈引人的色彩处处散发着醉人的浓香处处是挺拔入云的绿林,是扇伞垂荫的椰树、槟榔。整个海岛上全部是一片绿葱葱,浓的化不开,直让人沉进去,醉进去。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天空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云是常有的,然而是轻松的,如翩翩的舞者,轻舞着、陶醉着。这时,海风拂过,海水澎湃的有节奏的扑向海边古老的岩石上来,仿佛是摔碎在岩下又徐缓的退下来,留下彩贝海螺在那细沙海滩上,这就是海的礼物。我看着,醉了!

海南美景风情让人如在画中一般,难怪诗人苏轼在离别海南时要吟诵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

海南的海,看一看就会醉海南的海,玩后更难忘怀海南的沙滩,处处都有故事。海口西海岸是诗,三亚湾的海滩是梦,亚龙湾、香水湾、月亮湾……海南的每一道海湾、每一处沙滩,都是动人的歌!

接下来的几天,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其余的各种有名的建筑,让我们不禁感慨:这美丽的海南岛真是处处有神奇啊!。而游玩了海南的几处名胜之后,我们才知道:如果神秘的热带原始森林,万泉河漂流和五指山峡谷漂流还不能给你最High的感觉的话,那么就背上睡袋进热带雨林,到无人孤岛去吧,极大的快乐蕴育在汗水中。海南岛美食佳饮新鲜、奇特、丰富且价格实惠。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和乐蟹为传统四大名菜。味道不用说,色香味具全,各种风味小吃香,各种热带瓜果甜,各种热带饮料和保健酒又香又甜。黎族织锦、苗族刺绣、山兰米酒、竹筒香饭,含浓浓的山野韵黎族歌舞、儋州“调声”、民间琼剧、乡下八音,传深深的海岛情。海南岛欢乐节、换花节、天涯国际婚庆节、“三月三”、南山长寿文化节……,都展示出海南岛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方风情。海南的古迹规模一般不大,却有悠远的韵味,凛然的正气,诸如五公祠、海瑞陵园、秀英炮台、东坡书院、琼台书院、文昌孔庙、崖州古城,还有东山岭和天涯海角的石刻……哎,游海南的这些天,感觉真爽呀!!!!五天时间如白驹过隙,余兴尚盘桓,能不忆海南?

心情美文 篇六

这时的尹一林已不仅仅是新疆福成企划公司的掌门人,还是新疆旅游协作联盟筹委会的一员,是本次高峰论坛上“倡导和谐爱心,共游大美新疆”倡议书的策划者。

这位首倡“中国有大美,大美在新疆”的女老板现在更多地把她犀利、睿智的目光投向了新疆底蕴丰富的文化上。在新疆各种文化的“漂染”中,她的文化味儿渐渐浓了,有了爆发的魅力。

“昆仑山下――达官显贵最爱的玲珑玉器流传千年;北庭都护――风靡西汉宫廷的胡笳乐舞不绝于耳;丝绸王国――和田精美的绢丝地毯至今流行;西域龟兹――克孜尔佛教东传的石窟壁画鲜艳如新;叶尔羌汗宫――美丽智慧的阿曼尼莎罕依然在歌唱……这些绚烂的艺术瑰宝,每一种的存在都改写了世界艺术史,每一件遗存都见证了最辉煌的世界文明。”这些话语,是笔者在采访尹一林的时候,她一口气说出来的,也是她一再重复的话。她说话时声调一直是高亢的,把我带入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于是我被她带领,和她一起游走在大美新疆的土地上。

“新疆是什么?新疆是圣域之地、歌舞之乡、美玉之邦、天马之疆……新疆是大美景、大文化、大融汇、大和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领略新疆,才知新疆之大;体味新疆,才知新疆之美!”这可以说是尹一林关于大美新疆的核心论断。这个论断是她以文化的视域观察新疆后得出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州,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充分挖掘“华夏第一州”的文化底蕴,使其有效地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几年的时间里,尹一林带着企业的员工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环博斯腾湖考察,并查阅、考证了大量典籍史料,汇集各方专家论证。于是,“华夏第一州”的文化底蕴在她的脑海里具象起来,并清晰地散落于她的企划案上。她把巴州的旅游与那里谜一样的历史、多元的文化生存联系起来,之后,“谜情画卷,奇彩巴州”在她和她的团队人员的心中萦绕着,他们把这个主题向巴州旅游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终,“谜情画卷,奇彩巴州”被确定为巴州旅游品牌的主导语。尹一林和她的公司在跟踪巴州旅游四年后,巴州旅游局毅然拒绝了国内其他几家著名旅游策划公司,最终选择了新疆福成企划公司,这意味着他们公司几年来无私无畏的投入获得了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旅游界独树一帜的文化眼光凸显出了优势,产生了效益。

那时,尹一林的内心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所谓内心的欢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感受到了喜悦,觉得自己是在做着有益的事情,参与着一项事业并获得成功。这是一种创业者需要达到的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汗水,更需要在汗水中的磨砺。

初次到鄯善,尹一林就被鄯善的火热风情所感动,当场提出做中国第一台沙漠互动演出,让沙漠、让鄯善的文化舞动起来,为每年到吐鲁番的500万游客提供前往鄯善旅游的理由。在跟鄯善县委多次接触后,她提出策划建议――“飘逸楼兰,舞动鄯善”,以楼兰迁徙为大文化背景,诠释楼兰神秘消失的故事,以沙漠为背景舞台,以梦幻楼兰为主要表现点,把丝绸之路上的古老繁荣的王国通过实景演出的方式展现在世人眼前。还利用鄯善的资源优势,避开白天过热的劣势,打造不夜鄯善,与楼兰美女共舞,感受火热鄯善,满足游客的消费心理。

尹一林和她的团队还为沙湾策划了“锦绣沙湾,美食名城”的主题。这是沙湾的第一个旅游地产项目,一个投资商投资了8.6亿元。它融合了丝绸北道文化,集旅游地产、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一体。使地处北疆丝绸之路要道的沙湾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缓解了北疆旅途劳顿的现象,让人所不知的沙湾文化凸显了出来。

他们为莎车策划建议“绢都莎车,歌舞之乡”的主题。尹一林认为,地处塔克拉玛干深处的莎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叶尔羌汗国又是典型的民族融合的见证,古老的文化和盖世的音乐歌舞是这个城市的魂。于是,他们策划了“绢都莎车,歌舞之乡”,诠释了3000多年古城莎车的故事,展示了莎车的艺术瑰宝――木卡姆、刀郎舞,名副其实地让地处塔克拉玛干深处的阿曼尼莎罕的故乡走进了旅游者的视野。

心情美文 篇七

【关键词】审美能力 审美的敏感性 审美的深刻性

语文审美教育着重培养的审美欣赏能力也是一种审美心理能力,表现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功能在语文审美欣赏中的有效发挥。因此,人们经常用美学理论上的有关审美心理能力的一般概念加以表述,诸如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等等。然而,由于语文审美欣赏活动和主体语文方面的审美欣赏心理具有特殊性,当运用这类概念术语表述时,便不免失之笼统,难以揭示语文审美欣赏能力的特点。实际上,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最关键的是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和文学作品所应具备的审美的敏感性和美感的深刻性。前者关系到语文审美欣赏中投入的是否充分,后者关系到对语文美把握得是否充分。对语文的审美敏感性和美感深刻性的把握是培养中职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一、 审美的敏感性

语文欣赏中审美的敏感性是指这样的审美心理能力: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中的表情性和描摹性有灵敏的感觉,从而能使身心在阅读时迅速的进入审美状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感情活动,由与之的身心共振达到感情共鸣;能很快的唤起形象感,并自觉的调动有关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经验,对想象中的形象画面、事件过程等进行真切的品尝。这审美的敏感性贯穿于语文审美欣赏活动的始终,当然包括情感体验、审美领悟等方面敏感,但其核心是对语文美敏锐的感觉。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语言文字及其表达本身所带有的形象色彩和感彩以及某种美学意味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觉。

文章作品的形象性首先表现在语言文字上,其次才在描写的生活事物上。加上作者重视“随类赋采”,因而词有词采,文有文采。另外,言语表达的语音节奏及其流动变化具有表情性,能传达出作者感情的强弱程度、运动状态和感情基调。语文的审美敏感性首先就是指对此的敏感。

其次,对语言的形象描写等具备敏锐的审美感受,尤其是具有迅速在头脑中浮现形象画面的能力。

语言的形象描写是指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集中描绘刻划某种景物、场面、人物、事件等,从而在文章作品的语言层面之上建立一个形象层面。语文的美,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美,就突出的表现在这个层面上。

最后,对不断浮现在脑际的形象做及时的时空建构,并敏锐地感觉到它的生动性。

在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作品中,自然景观、社会场面的描写通常要显示或暗示其中的空间关系。语文的审美敏感性有它自己的突出特点。它的培养不能有其它方面的美育所取代,而必须充分依靠语文审美教育。

二、 审美的深刻性

语文欣赏中美感的深刻性是指这样的心理能力:能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充分、深入地把握语言文字及其表达的意义,进入由语言创造的美的世界;能够深切感受文章作品中的感情内容,深刻领会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场景和意境等方面的内蕴。这种美感的深刻性主要指语文审美欣赏的深度,标志着欣赏者能够对语言文字及其描写的形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做到深入透彻的审美体验和审美领悟。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蕴含在语义中的情感内容和美学意义能够充分、深刻地把握。

美的文章作品不包括严格意义上的理论表述和科学论述,所以它不仅有表层语义——语言的概念意义或词典上的意义,还具有丰富的深层语义。这深层语义恰恰是语文美的主要体现者。

其次,能够沉入语文的审美境界,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

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作品在表现主客观世界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运用形象化、感情性的语言文字,较为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是作者致力于形象的塑造和描画,以形象(包括人、事、景、物等)说话,间接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最后,在沉入审美境界进行审美体验时,能充分而深入地领悟到形象画面、人物情节的意蕴。

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寓于形象,倾向性在情节中自然流露。对之的审美欣赏,只有领悟到蕴含于形象中、情节中的内在意义,才能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语文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领悟形象内涵的深刻性。

心情美文 篇八

文章不是无情物,分析讲解毕竟不能代替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古人学习就很重视朗读,大诗人白居易有“口舌成疮”的苦练,文学大家韩愈有“口不绝吟”的心得。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提倡让学生在用心诵读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品味文本,下面我结合《三峡》一课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加强朗读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三峡》一文时,在导入这一环节,在配乐的背景下我诵读了第一段并抒发了自己沉浸在三峡壮丽美景中的心情,然后请学生高声朗读第二段,此时全体学生都站了起来,有两名学生还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灵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动情的朗读、真实的感受,创设了良好的朗读情境。接下来我出示了“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这句话,让学生更加理解了朗读的意义,培养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能力。

但是,诵读不能无的放矢,要和赏析结合在一起。接下来我请学生依据朗读赏析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说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赏析方法。此设计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目标,而且让学生在朗读和赏析时有具体的方法可循,引导学生学会将朗读和赏析相结合,知道怎样朗读并分析为什么这样朗读,这样的朗读赏析结合的方法指导打破了以往课堂上读、赏分开的屏障,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感知能力。

其次,朗读还有利于活跃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文言文课堂教学容易呈现结构呆板、气氛沉闷的现象。在“朗读品味”环节中,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之后,我注重了设计朗读活动。此环节我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是小组汇报展示。组内交流屏幕上出现的三峡美景,让学生带着陶醉进行朗读赏析。为了让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更加真实有效,我进行了小组活动方式的指导,引领学生有效地参与朗读活动:

小组朗读活动指导:

1. 按学法指导朗读和赏析课文,交流朗读的重音、语调、语速的处理。

2. 抓住重点词句具体赏析和朗读,总结写法精妙之处,并在组内演练。

3. 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汇报的方式。

4. 请其他组朗读能力强的的同学到自己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朗读展示时,有一个小组读得特别动情,他们就引领全班同学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跟读、接龙朗读、比赛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学生学习的情绪高、兴趣浓。

另外,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诚然,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可以依靠教师的讲授,但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去品味。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体会古人的神情心思及文章的要旨,欣赏文言文特有的美,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