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12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二
设计意图:
春天里,活动室的自然角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动物——小蝌蚪。从此,孩子们总是爬在哪儿久久地观察起了大头细尾的小蝌蚪,谈论的话题里也总是离不开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时候长腿呢?它的妈妈是青蛙吗?为什么和它的妈妈长的不象呢?……这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灵活地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主要通过让幼儿观察、讨论、讲述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了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关心小动物生长的情感。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生长过程和外形特征;
2、启发幼儿对小动物的探索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盛有小蝌蚪的鱼缸若干盆
2、挂图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3、挂图二:小蝌蚪生长变化的四个过程;
4、集体排序图四张;
5、幼儿操作小卡片每人一套;
6、青蛙头饰一个;
7、音乐:《悄悄话》。
活动过程:
一、老师带领幼儿观察小蝌蚪引入活动主题
1、老师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提醒幼儿边听故事边观察“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鱼缸中的小蝌蚪,讨论并讲述“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大大的头、有眼睛、没腿、象鱼等)。
二、逐步出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它的
四个不同的过程,并在活动中适当穿插各种提问。
参考资料:
1、卵子:一个青蛙妈妈在春天时会在池塘或小河里产下许多的卵子。每个卵子都是圆圆的,软软的,许多许多连在一起,在水中慢慢地蠕动着。
2、刚出生的'小蝌蚪:过2——3天以后,小蝌蚪便从卵子里钻出来,大大的头,长长的尾巴,特别象鱼,并用头上的鳃从水中吸进空气,开始生活。
3、长大的小蝌蚪:大约需要50天的时间。慢慢地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变成了小青蛙的样子,嘴巴变大了,头上的鳃没有了,但尾巴还没有脱落。
4、小青蛙:70多天以后,它的尾巴完全脱落。这时,它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去生活,自己找食物,变成了一个能干的小青蛙。
三、师生共同小结并请幼儿粘贴,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小蝌蚪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1、小结:以上是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四个基本过程,从卵子到变成小青蛙大约需要70多天,可也有些小蝌蚪要花将近3年的时间才能变成它爸爸和妈妈的样子,世界上还有些小蝌蚪它不是在水里进行变化的,而是在它爸爸的嘴巴里进行变化,直到长成小青蛙才跳出来。
2、粘贴:请四名幼儿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小卡片按顺序粘贴到不同的四副图片中,全班幼儿集体观察并验证。
3、提问:
(1)为什么把小青蛙叫两栖动物?(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2)青蛙吃什么呢?(昆虫、蚯蚓、蜘蛛、蜗牛……)
老师提示:青蛙不停地脱皮,旧皮对它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食物。
(3)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小组活动:请幼儿动手操作,给四张小卡片来排队。老师要巡回指导,当幼儿操作结束后,请幼儿之间互相讲述。
五、带领幼儿玩游戏,加深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伴随音乐《悄悄话》)。请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1、一个卵子圆又圆,动一动,动一动,真好玩;(动作缓慢)
2、一只蝌蚪一条尾游来游去找妈妈;(动作轻快)
3、两条后腿长出来,妈妈妈妈在哪里?(欢快)
4、四条腿呀长出来,
妈妈妈妈在这里。妈妈……扑向妈妈的怀抱(老师头戴青蛙头饰扮演妈妈去迎接“小蝌蚪”)。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对话。
2、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青蛙的特征。
环境创设:
自制《小蝌蚪找妈妈》多媒体课件,小青蛙音乐
观察与指导:
一、宝宝在哪里
1、春天到了,妈妈们带着宝宝在水里开心地玩耍,看,它们是谁呢?(显示画面,引导幼儿看看、听听、说说有谁。)
2、你能分出哪些是妈妈哪些是宝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个子的大小来区分)谁愿意来帮助妈妈们找到自己的宝宝?(引导幼儿根据体型特征,一一对应)
3、小蝌蚪是谁的宝宝吗?它妈妈长的是什么样子呢?
4.小蝌蚪的妈妈到底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帮小蝌蚪去找一找它的妈妈。
二、理解故事内容
1、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里生了许多宝宝,宝宝们还会变呢。看,变成了什么?(许多小蝌蚪)
于是小蝌蚪一边游一边找妈妈。
——看,那是谁?(鸭妈妈和小鸭)我们一起问问鸭妈妈。
教师问:鸭妈妈,鸭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鸭妈妈:你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
刚才鸭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
幼儿:谢谢鸭妈妈!鸭妈妈再见!
又有谁来了?(鱼妈妈和小鱼)
幼儿跟说对话:鱼妈妈,鱼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鱼妈妈:你们的妈妈长着四条腿。
鱼妈妈说我们的妈妈长着几条腿?
幼儿:谢谢鱼妈妈!鱼妈妈再见!
——咦,那是谁的妈妈?
请个别幼儿来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乌龟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
我们的妈妈有白白的什么?(肚皮)
幼儿:谢谢乌龟妈妈!乌龟妈妈再见!
——我看到白白的肚皮了,那是我们的妈妈吗?
幼儿齐问:鹅妈妈,鹅妈妈你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它长的是什么样子?
大白鹅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
哦,原来我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呀。
幼儿:谢谢鹅妈妈,鹅妈妈再见!)
——刚才几位妈妈告诉我们了,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啊?(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一张宽宽的大嘴巴,还有四条腿,露着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
——我想出个好办法:我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画出来,这样小蝌蚪就很快能找到妈妈了。该怎么画小蝌蚪的妈妈呢?(引导幼儿小结青蛙的特征)
老师操作多媒体画出青蛙
三、唱唱、跳跳,学做小青蛙
1、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游走了,它们去干吗了?青蛙妈妈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2、律动:小青蛙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多次倾听教师演唱,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并尝试进行歌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难点:能随音乐节奏大胆演唱。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帮助寻找青蛙妈妈的兴趣。
指导语:池塘边有只小蝌蚪在找妈妈,我就是那一只刚出生的小蝌蚪,我谁都不认识。我看到谁都叫嗯嗯,嗯嗯你好,嗯嗯你好,你们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决定唱着歌找妈妈去。
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游戏,幼儿逐遍倾听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去那边找找吧!
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你看见我的妈妈了吗?我的妈妈到底在哪里呢?
提问:我歌曲里唱在哪里找妈妈吖?(池塘边)那我再去池塘里找找我的妈
妈。
教师范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妈妈,你是我的妈妈吗?
教师范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嗯嗯你好,你一定是我的妈妈。
提问:要找妈妈的时候我是怎么唱的?(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吖?),你们
能帮我一起唱这一句吗?看我的妈妈能不能听见。
单独练习一次。
教师范唱歌曲第五次。(指导语:妈妈还没有听到我的声音,一定是我的声音太小了。
提问: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唱歌找妈妈吗?
小结:你们的歌声真好听!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玩“选荷叶”游戏,幼儿学唱歌曲。
四、1.出示PPT池塘,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次。
指导语:我的妈妈到底住在什么地方?(池塘),那我要去池塘找妈妈了(出示池塘ppt),我的妈妈可能躲在荷叶里面,我们要一起唱歌这个荷叶才会打开哦!
提问:我要找一个会唱歌的小朋友帮我选选看我的妈妈到底藏在哪片荷叶后面?听一听你们的歌声。
选取一名幼儿上来选荷叶,教师小结并说明“选荷叶”游戏规则。
2.幼儿学唱歌曲第二次。
指导语:接下来我又要来请会唱歌的小朋友来选荷叶了哦!
3.幼儿学唱歌曲第三次。
指导语:这一次我来听一听哪一位小朋友声音特别好听,能用歌声吸引更多动物听到来帮助我。我要来这边听一听哦!(教师走到另外一遍,激发幼儿歌唱兴趣)
4.幼儿学唱歌曲第四次。
指导语:虽然两次都没找到妈妈,但是我不会放弃的,这一次你们和我一起、努力,用好听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情一起来帮助我找妈妈好吗?
通过逐遍学唱,教师引导幼儿演唱时关注歌词、速度、情绪及动作表情。
四、创设“池塘”情境,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并进行歌表演。
1.引导幼儿反思,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自我检查意识。
2.散点表演歌曲一次。
指导语:现在我们一起变成小蝌蚪到池塘游游泳!可以边唱边游吗?
3.幼儿自选角色进行歌表演。
表演游戏规则:待会我们一起来扮演小动物边唱歌边加上动作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金鱼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小蝌蚪问他他要说什么?(不是,你们的妈妈在那边)
3.教师小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 篇八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活动过程:
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4.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头饰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故事,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哪个小朋友能猜出来。(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然后出示正确答案).
2,听故事激发兴趣。
老师不光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还带来了一个故事,大家好好听一听,想想故事讲了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交流后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___"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领读课生字。
3.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看图,了解图意:
1.课件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 会说些什么 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四)练习巩固。(课件出示练习题)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拓展练习:
1,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戴着头饰小内组练习表演,然后到讲台前表演。
(六)作业超市:(二选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 课后请你的爸爸,妈妈帮忙查找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身披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二课时
(一)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思考: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 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 讨论汇报。
3,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 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4,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对"甩着","快活"," 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 它会说些什么 会怎样想 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 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 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四)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 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 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 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 (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思维扩展:
[资料]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认识本课“脑袋塘捕”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两、就、肚皮”等1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和媒体准备:
角色头饰,课件,青蛙生长视频。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瞪大眼睛,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人的名字,名字叫——妈妈。(板书:妈妈)
读妈妈,注意叠词第二个字音读轻声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说有哪些?(爸爸妹妹哥哥)
2、可是有一天,妈妈找不到了,我们要去找妈妈。(板书:找)
可是不是我们去找妈妈,而是它——小蝌蚪。(完成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读课题,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这个故事非常有趣,是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后小身板坐直。
三、借助学习单,学习生字
这一课要认识的生字写在学习单上了,拿出学习单,自己读读。
小组合作认读,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点赞。
池塘脑袋捕食阿姨乌龟披着鼓着
黑灰色迎上去追上去宽嘴巴头顶上
交流检查:
披着鼓着——轻声
鼓着做动作,手握拳头,高于平面
头顶上鼓着——怎么做动作
迎追——都是什么旁?什么结构?什么叫迎上去》什么叫追上去?
四、学习课文,想想小蝌蚪和青蛙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填写学习单
1、()塘里有一群小蝌蚪,()的脑袋,黑()色的身子,甩着()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裳,露着雪()的(),
鼓着一对()眼睛。
3、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先后遇到了鲤()阿姨和()龟。
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
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说。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和谁?
过渡: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①学习第2段
引读: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过渡: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②学习第3段
引读: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说。
看图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引读: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④小青蛙都在干什么呢?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它们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让我们带着赞赏的语气再去读一读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①师: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②小组交流
③集体汇报,
④演一演:请生扮演小蝌蚪,讲讲自己是怎么样长大的(带头饰上台汇报)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七、指导写“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分段欣赏。
1、观看课件(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