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范文大全 >

《赵尚宽字济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优秀8篇)1-16-17

廉颇思赵文章中,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廉颇思赵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高考家长帮勤劳的小编老李为家人们整编的8篇《赵尚宽字济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史记赵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一

《史记赵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具以实告。赵孤名曰武。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节选自《史记赵世家》)

【注释】①屠岸贾(ɡ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与大臣赵盾不和。后文的“宣孟”是赵盾的谥号。②赵朔:赵盾之子。

9.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②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

③赵氏先君遇子厚

④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①即:

②若:

③遇:

④谬:

10.将下面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11.文章尾段“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一句中,“彼”所指代的人是(2分)

12.对程婴之死,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舍生取义”,有人则不以为然。对程婴之死你有何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9.①即:如果,假如

②若:你

③遇:对待

④谬:哄骗,假装

10.我宁愿受苦受累(让自己筋骨受苦)到死报答您,可您怎么忍心离我而去呢!

11.公孙杵臼

12.要点:观点明确,依据可靠,分析具体合理。

附录:参考译文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屠岸贾这个人,起初受灵公宠信。到景公的时候,他做了司寇,将要挑起祸端,惩治灵公时作乱祸国的人,以加罪于赵盾。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如果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没有遗恨的。”韩厥答应了他的请求,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遗腹子,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幸运的`生了男孩,我就养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安心死去。”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夫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领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扶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领们都很高兴,答应了他,就派兵跟随程婴去攻打公孙杵臼。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将领们不答应,立刻杀了杵臼和孤儿。将领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都很高兴。然而真的赵氏孤儿却仍然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隐藏到深山里。

过了十五年。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赵氏孤儿名叫赵武。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扶立赵氏孤儿,召见赵武、程婴一一拜见各位将领,将领们又反过来与程婴、赵武攻打屠岸贾,诛灭了他的家族。景公重把原属赵氏的封地照旧赐给赵武。

到赵武行了加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孟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定的请求说:“我宁愿受苦受累(让自己筋骨受苦)到死报答您,可您怎么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不行。他认为我能完成大事,所以在我之前死去;如今我不去复命,就会以为我的任务没有完成。”于是就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给他安排了祭祀用的土地,每年祭祀他,世代不绝。

《尚节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二

《尚节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①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②液,为瘿③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选自《古文观止·明书》,有删改)

【注释】①谖(xuān):又作萱,草名,食之令人忘忧。②瞒:汁液。③瘿:(yǐng)赘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或以之惩志而自警 惩:更改

B.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临:面对

C.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凑:汇合

D.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且焉置土石

C.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外连衡而斗诸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古人用玉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都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

B.黄中立在竹林间修了一所“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作者对此很欣赏。

C.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但因为它有节,即使践踏它的形体,都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

D.一年中的春分、秋分等,是节气;而人的气节,很难表现得恰倒好处,于是才有了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兰取其芳,谖①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3分)

(2)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4分)

(3)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参考答案:

4.A【解析】惩:惩戒。

5.D【解析】A项:介词,表凭借/ 连词,表并列;B项: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代词,表疑问; C项:介词,可译为“在” /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D项:连词,均为顺承关系。

6.C【解析】“即使践踏它的形体”,无据。

7.(1)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故”1分,补充出省略动词1分,语意通畅1分。)(3分)

(2)黄中立怀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确实是有远超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抱”1分,“以”1分,“诚”1分,语意通畅1分。)(4分)

(3)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类人交游,又怎么是无意义的呢?(“名”1分,“徒”1分,语意通畅1分。)(3分)

【参考译文】

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放在座位右边作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藉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藉以自警;(这样)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帮助的。

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叫“尚节亭”,作为读书游艺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

竹子这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原因是它有节。至于经历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了霜雪的侵袭,仍然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内里有什么也会表现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还有比节更值得崇尚的吗?

世风衰败了,道德沦丧了,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也少了。黄中立怀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的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确实是具有大过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

关于“节”字的含义,在《易经》里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再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确实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因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契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才有合乎中庸的(一个标准)。所以:辞让继任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坚持自始不变,这也是大节,子思这样做就适宜了,但曾子这样做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们这类人交游,又岂是无意义呢?

《赵奢论税》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篇三

《赵奢论税》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

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③用事者:管事的人。④加兵:兴兵侵犯。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参考译文】

赵奢是赵国田部的一个收税的小官,他到平原君家收取租税,但平原君家人不肯缴税,赵奢根据律法治了他们的罪,杀了平原君家九个主事的。人。平原君非常恼怒,准备杀了赵奢。赵奢趁势说道:“你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却不遵守国法,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您哪里能够得到这样的富贵呢?凭着你的尊贵地位,(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但您身为赵国重臣贵戚,怎么能轻视天下(百姓)呢?”平原君认为赵奢很贤能,就把他举荐给了赵王,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根据 (2)为:是 (3)奉:奉行 (4)安:怎么

(5)以:凭 (6)治:管理

2.翻译

(1)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则无赵也。

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

(2)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

(如果您)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

(3)王用之治国赋,未几,民富而府库实。

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没有多少时间,赵国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3.“于”在古汉语中常作介词,但有不同的含义,请说明下列句中的“于”的具体含义。

(1)君于赵为贵公子 在

(2)岂轻于天下邪 被

(3)言之于王 对,向

4.赵奢在“说”平原君时,用什么论证和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使平原君“以为贤”,充分说明了赵奢什么特点和平原君的什么性格?

对比 善于劝谏 善于听从正确意见

《廉颇思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四

《廉颇思赵》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廉颇思赵

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①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赵师数困于秦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③顷之三遗矢④是以先帝以遗陛下

2.选出与其他三项读音及意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B.赵师数困于秦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D.几死者数矣

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顷之三遗矢矣B.被甲上马C.使者还报曰D.所识穷乏者德我与

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2分)

①赵师数困于秦

②令毁之

5.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6.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2分)

参考答案

1.①军队;②派;使者;③遗矢,此指排泄大便;④给予

2.C

3.C

4.①被动句;②省略句

5.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6.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国君。

解释

数:屡次

复得:再起用

于:被

尚:还

毁:诽谤,说坏话

被:同“披”

以:来

顷之:一会儿

矢:同“屎”

翻译

赵国屡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起用廉颇,廉颇也想被赵王任用。赵王让使者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多给了使者很多金银,命令(使者)说廉颇的坏话。廉颇见到使者,一顿饭吃一斗米,十斤肉,披甲上马,来显示还可以任用。使者回去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饭量还很大,但是和我坐在一起,一会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他老了,于是没有召见他。

《宋史·赵尚宽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篇五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

③谭:通“谈”,与……商谈。

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

⑤陂(bēi):池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

B、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副:帮助

C、谭民易白金,期会促,期:约定

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形象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B、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C、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D、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5分)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5分)

参考答案

4、D(像:立……的塑像,)

5、C(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6、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

7、(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2)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正在偷懒,正好容易抓捕。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祜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妊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凡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有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凡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

《新唐书·赵憬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六

《新唐书·赵憬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表:上表

B.咸安公主降回纥

降:招降

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息:儿子

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

暴:揭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5分)

参考答案

4.B(下嫁)

5.A

6.D(“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误,而且这不是“严于律己”的表现。)

7(1)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赞美他。(“盗” “荐” “褐衣” “ 杀”各1分,句意1分 )

(2)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私赍”“ 规”“ 然”“ 堪” 各1分,句意1分)

附文言文译文: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宝应年间,朝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们赞美他。试任江夏尉,协助各节度使府,升任太子舍人。由于母丧免官,从墓地中长出一株灵芝。建中初年,升任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上表让赵憬担任自己的副使。李承去世,于是赵憬代替他。后来被召回京城,他闭门不与人交往。李泌推荐他,在殿中回答皇帝问话,对答明了清楚,通晓古今,德宗很高兴,授予给事中一职。

贞元年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皇帝下诏令关播为使臣,并命赵憬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做副使。从前使者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于是就任命他。年终时考核官员请示,请按至德旧例考核政绩优劣,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证,因为贪污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校考使刘滋认为赵憬知道自己的过错,更提高了他的考核等级。

窦参执掌政权,想要把赵憬贬为刺史,皇帝不答应。窦参被罢免后,赵憬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一同辅政。陆贽在裁决政事时很少谦让,又将赵憬改为门下侍郎,赵憬因此内心不平。自称不能胜任官职,多次称病。当时杜黄裳遭到宦官的诋毁,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诬陷排斥,形势很危险,赵憬救助他们,为其辩解,后来全部获免。当初,陆贽约好赵憬一起除掉裴延龄,等到奏对时,陆贽极力陈说裴延龄的邪恶,皇帝变了脸色,赵憬不帮他说话,于是罢免了陆贽,赵憬于是开始执掌政权。

赵憬精通治国之道,常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用贤才、节约开支、减轻赋税、宽缓刑罚,恳切地向天子陈说这些。又陈述前朝的得失、今朝的变化,进献《审官六议》。皇帝都同意了,并下诏褒奖。辅佐朝政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呈上去世前留下的奏章草稿,皇帝悼念怜惜他。赠太子太傅,谧号为贞宪。

赵憬生性清廉节俭,位至宰相,而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儒学先生之家的。得到俸禄,先修建家庙,而始终不置办家产。他镇守湖南时,令孤峘、崔儆都在辖区内担任刺史,不遵守法度,赵憬依法批评处置他们,他们都派遣门客到朝廷揭发赵憬的过失。等到他担任宰相,又将崔儆从大理卿提拔为尚书右丞,令孤峘正被贬任衢州别驾,赵憬又引荐他为吉州刺史,人们都认为赵憬为人贤能。

《赵襄子饮酒》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篇七

《赵襄子饮酒》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选自刘向《新序·刺奢》)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诚邦士也( ) 2.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 )

3.今天下尽桀也( ) 4.不亡何待( )

二、选文“然亦殆矣!”中“殆”的意思是______,我们还学过,_____,百战不殆。

三、翻译

1.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优莫把赵襄子饮酒五日同纣的`行为作_______,语意深长。

参考答案

一、1.确实

2.尽力、努力 比不上

3.全、都

4.等待什么(其中“何”为疑问代词,什么)

二、危险 知己知彼

三、1.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居然一点也不疲劳。

2.比纣就差两天罢了,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对比

【注释】

1赵襄子:名毋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2废酒:停止饮酒。3诚:副词,确实,实在。4殊:副词,很,极。殊不,一点也不。5勉:尽力,努力。6不及:比不上。7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东西。8然则:(既然)如此,一点也不。9及:到。10何待:等待什么。11尽:全,都。12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13相亡:一块灭亡。14殆:危险

【文学常识】

《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

【译文】

赵襄子喝酒,五天五夜没有停止,对侍从说:“我真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呀!我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却一点也不疲劳。”优莫说:“您应该努力呀!还差两天就跟纣王一样。纣王喝酒取乐达七天七夜,现在您已经持续五天了。”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也要灭亡了吧?”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我)与商纣王还差两天,不灭亡还等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简析】

讽刺赵襄子的不思进取,原本应该感到羞耻的东西却感到很自豪。

《赵尚宽字济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八

《赵尚宽字济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尚宽趣尉出捕 趣:催促B.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 副:帮助

C.谭民易白金,期会促, 期:约定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 像:形象

5.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 )(3分)

①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③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④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⑤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⑥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5分)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5分)

参考答案

4.D(像:立……的塑像,)

5. C(①③⑤不属于)

6.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

7.(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2)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正在偷懒,正好容易抓捕。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宽在集市拿着药方教人服药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祜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妊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凡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军营。不久有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凡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