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www.kaoyantv.com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9篇散步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
《散步》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想: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精美隽永,玲珑剔透、蕴籍丰富的亲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散步,却于小小的一次散步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示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或许是久居繁华的灯红酒绿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散步的情形,或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很少看见全家老小外出时和谐相处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这篇散文,总觉得有些东西触动我的心灵,总会引起我们的向往和思考,就算看百遍也不厌倦,仍有常读常新的感觉……
于是,面向七年级的学生教学《散步》,首先是朗读,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进入散文中描绘的优美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节,欣赏人情美;难点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学会创造美。
教学目标:
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
二、 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欣赏精美隽永语言;
三、 体会亲情之美,培养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散步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散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散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散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散步?开心么?)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的表达。
师:听了大家刚才说的的散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确实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散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散步去!
二、诵读
(一) 自由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二) 分角色读。
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情感。
(三)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散步?
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散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散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确:一家人散步很高兴,从“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机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高兴的心情。一家人去散步心情很愉快。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
景物描写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细节描写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散步,其乐融融。
三、解读
(一) 读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矛盾、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散步有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 分歧的解决由谁决定?为什么?
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决定,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办法?
明确:最后,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又改变主意了,说走小路。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开心。
4 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现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沉着果断
妻子——贤惠
母亲——慈爱,疼爱孙子,信赖儿子
孩子——乖巧、聪明活泼
(二) 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如果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而子的劝告来散步等,可见母亲很善良,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养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四、美读
(一)不知大家是否发现,这一家四口如此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矛盾、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利解决,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
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品析:
两个“太迟”,看似重复、啰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因为春天来得太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痛苦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难受,终于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平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深沉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后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
(三) 齐读最后一段,边读边想像、思考:
1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明确:我和妻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
2 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分解:
(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人么的躯体么?
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最好。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五、拓展延伸
我们通过这一篇《散步》,感受到家庭之美,亲情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责任?
《散步》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
分歧霎时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⑴形容水的明净。
⑵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
⑴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
⑵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
⑶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
⑴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⑵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⑶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作业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散步》教学设计 篇三
《散步》教案
福建省仙游县山立学校语文组 郑建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由全班背诵孟郊的《游子吟》导入 新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来到山立学校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检查学生语词积累情况。
(1)听写词语。分歧 霎时 委屈
(2)根据词语意思写词语。
① 形容水的明净。
②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学生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感情。
明确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选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以“《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开头写一段话。要求:①交待完整时间、地点、人物;②用上“分歧、霎时、委屈”三个词语。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2、学生交流、评价,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示例:《散步》这篇课文写了这么一件事:“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后来发生了母亲、儿子走大路和小路的分歧。霎时,我深感到责任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子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五、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并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以“我喜欢第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示例:①我喜欢第(4)段“这南方……起着水泡。”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透露出春天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
②我喜欢第(5)段“我和母亲……走在后面。”这个句子,因为这个句子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③我喜欢第(2)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样。”因为这个句子写出出了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一)写景的句子:还有第(7)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
(二)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体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三)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和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轻。
(它们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六、全班朗读、重点研读最后一段。
全班朗读最后一段话,说说你对“我蹲下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的理解。
提示:可分三步进行,先理解其字面意义,接着引导学生明确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弄清本体和喻体,最后自然引入对深层意义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从更深一层看,“整个世界”有意夸大了身上背的重量,意思是说我们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老一代,又要扶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只要我们人人尽到这个责任,社会就能不断延续和发展。因此这段话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七、谈谈你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想?
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让我们一起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课堂练习。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谈谈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说的是孝顺第一,通过“我”的成功地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哪条路的分歧,来表现中年人敬老爱幼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三代》说的是一位陌生的先生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的事。
九、小结:
(1)从本文内容上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么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2)从学习重点上小结。
我们主要感知内容和品味语言两个方面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
十一、作业 :
1、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2、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拟三道题目,并加以解答。
.合作互动(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导纲中探究性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篇四
1、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注意“熬”字)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 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母亲走大路,妻子和儿子会怎样想?)
(1)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
(3) “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4)母亲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走不过去时让儿子背上,既照顾了孙子,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子孙。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3、分歧是如何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她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着她。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设身处地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5、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学分享一下。(根据时间灵活撑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散步》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字“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用心去感受他们之间的浓浓亲情。《散步》
二、学生大声的郎读课文。
提两个小要求。1、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导学案上重点指出的字时,用手写写,过会儿上黑板默写。
2、对于自己拟定的小标题,读完课文后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
三。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大路小路 一种抉择
责任 中年人的责任
(温情的)春天 生命力、暖意
亲情 互相关爱、浓浓亲情
四。 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
1、不快不慢、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五、品语言
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反复品读,感悟内其涵。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小时候妈妈是我们的港湾,我们的依靠。长大后,当我们的父母慢慢地变老,我们便成了他们的唯一,他们的依靠。
生: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整个世界。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是由中年人、老年人和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师:是啊,关爱下一代,呵护老一辈。就是作者心中的整个世界。
生:写初春景象的那一段很美。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那么,“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母亲)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的句句赏析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家的幸福。在我们的家庭中这样的温馨瞬间时时出现。我相信同学能用自己的笔书写下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瞬间。
六、感恩亲情
从小到大,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就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最感人的同大家一块分享好吗?
七、作业
生活处处是温情,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吧。一杯茶、一句问候,一次促膝长谈都是我们爱的体现。做比说更能让我们的至亲感受到幸福。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散步》教学设计 篇七
授课人程静
教学目标 一、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课文表达的浓浓的亲情
二、欣赏、品读课文,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分析及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学会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感受亲情之美,生活之美。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一
情境激趣导入 以歌曲《让爱住我家》激趣,仿写句子“爱是_______________”
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说出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也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精段赏析 四人学习小组分角色完成下列活动读一读,再次熟悉解决矛盾的过程;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的心理活动;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四,品读语言 试一试将最能体现亲情的词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把这份情读出来吗?
五,感知生活真情告白,口语表达训练。
六,展迁移观看图片,合理想象,加入事件,完成200字的小作文。
七,美文推荐
八总结
教学反思
《散步》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教学难点: 篇九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